书法市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3:01:54

书法市场论文

书法市场论文篇1

围绕着对审判权的监督,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长期纷争不止:有检察院监督论者,有人大监督论者,有党纪监督论者,有公众监督论者,甚至有媒体监督论者……不一而足。我个人的主张则是以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为中心,展开对审判权(狭义的司法权)的监督,这也应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为何是监督审判权的利器

司法的公平与高效,只能建立在司法独立的基础上,而司法独立的本质就是法官独立,也即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正如马克思所言:法官除了服从法律以外,就不应该有任何上司。从这个角度来说,检察院监督、人大监督、公众监督等只能是外在的监督,而且只能是基于法官在审判中是否违反程序,以及是否明显违反法律等方面的监督,而对于审判内容本身是否符合法律与公义,无法进行监督。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可能成为监督审判权的唯一良方,理由如下:

(一)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有助于裁判规则的形成。法官裁判是一个理性运用法律的过程,而裁判的经验内化于审判本身,西谚有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这种包含裁判经验在内的裁判规则的形成,只有二途:其一,法官的师徒制式的传授;其二,依靠学者与律师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而且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所形成的裁判规则,是基于理性与对话而形成的,有助于克服法官在封闭环境下形成的职业偏见。

(二)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有助于将不断发生的社会生活纳入司法秩序。无论是成文法传统,还是判例法传统,法律(包括法律条文和判例)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展开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运用法律裁判案件时,就必须尽可能克服这种滞后性,将不断发生的社会生活纳入法律秩序的统治,这正是法官审判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则是学者与律师有意无意将现实性内化于案件讨论的过程。而法官在未来审判时,会因这些评论的影响,间接地将之带入司法秩序中去。

(三)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有助于法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可以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官、学者、律师间对法律适用认识的统一性;其二,通过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纳入法治的视野来考量,从而规范社会。

上述三个理由导致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客观上就形成了对审判权的监督。其一,评论形成的一些规则,会影响到后续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审理;其二,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必然会考虑评论者可能的意见,客观上可以防止法官的肆意行为;其三,法官在审理案件与撰写判决书时,会更加注重说理,因为只有强化说理,才可能受到评论者的好评。

强化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的具体司改路径

强化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应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本轮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建立高效与公正的司法,而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是其题中之义。因此,强化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进行评论,围绕生效的裁判文书形成一个评论市场,应是当下可以做出的努力。

(一)所有生效的裁判文书一律公开上网,为评论者提供评论材料,涉及国家机密与个人隐私的案件除外。但是,这两类案件必须设立严格的认定程序,建议统一由最高法院认定,并且设定严格的保密期限,凡超过保密期限的案件,自动解密。另外,不得以商业机密作为不上网公开的理由,因为涉及商业机密的案件,当事人完全可以选择仲裁的途径来解决。

(二)法官在裁判中可以引用评论意见。在成文法传统中,法官在裁决中是不能将评论意见作为法源加以引用的,但是可以在说理部分加以引用。如此,可以使评论者关注评论意见的采纳,以此为激励,推动评论市场的活跃与繁荣。

(三)再审法院与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要关注评论意见。再审法院与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要建立跟踪评论意见制度,及时汇总与研究对生效裁判文书的评论意见,在决定再审或行使检察监督权时(包括抗诉等方式)要将评论意见纳入考量的范畴。

(四)建立学者、律师与法官间的职业转换机制。欲使评论对法官审判权发挥更加实质的影响,还需建立评论者的主体——学者与律师更为便捷地进入法官队伍的渠道。同时,亦始终保持法官进入学者与律师行业的渠道。这样就可以实现评论者与裁判者的实质交往,更有助于评论对审判的影响。有效的评论市场形成还有赖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同努力

当采取上述具体措施后,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才可能日益活跃,才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评论市场:学者以评论意见被法官采纳为动因,进而形成学者在人才市场中的“价格”;律师以评论意见被法官采纳为动因,进而形成在法律服务市场中的“价格”;法官基于评论市场的压力,更加自律与谨慎地适用法律,不断强化裁判过程中说理的成分,进而以“说理”来征服案件当事人。如此,法官独立才是真正法治社会的真谛。在当下中国,有效的评论市场的出现,除了上述司法改革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外,尚需通过学者、律师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出现:

(一)学者应以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作为研究的重要领域。学业上须有专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学科的学者应以对生效的裁判文书评论为主业,在评论市场中寻找自己适合的地位,以此来介入现实生活,寻找与归纳将现实生活纳入法律统治的规则与经验。

书法市场论文篇2

论文提要:图书馆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设服务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库;开展特色服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在市场经济下更好地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图书馆提供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市场经济对于信息的要求,无疑大大刺激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图书馆积累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图书馆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笔者认为,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首先要搞清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不足是严重制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图书馆的经费是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改善馆舍设施、增加书刊馆藏、开拓信息服务等的经济基础。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很支持,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各地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充足的经费,图书馆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图书馆普遍存在编制不足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问题。由于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图书馆的人事机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图书馆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未必就能进来。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构成主要有图书馆学专门人才、体弱年老的专业教师和行政干部,其他部门淘汰的多余人员。

3、图书馆的发展和规模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资料得知,美国每1.6万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有书1.75册;日本每1.6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有书0.6册。根据有关资料,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家(大量常年闭门不开或已另做它途的区县级图书馆都被包括在内),藏书4亿册,人均0.3册,人均拥有数字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两册的标准。我国平均45.9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一年购书经费人均不足3角钱,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相去甚远。很多县级图书馆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据文化部统计,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占当年县级馆总数的23.8%;2004年扩大到720个,占32.5%。从区域看,无购书费的县级馆80%在西部;从省区看,有4个省区超过50%的县级馆无购书费,有7个省区40%~50%的县级馆无购书费。我国图书馆的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和有效开发利用。

4、图书馆发展的结构不合理。从宏观上来讲,缺少一个跨系统的统筹全国图书馆事业的领导机构集中管理全国的图书馆事业,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构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按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而成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各自为政、相互分割、多头领导。即使在同一地区,系统内的分工、协调、合作与管理,也只停留在口头和书面,文献信息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处于僵滞的状态,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文献信息资源的浪费。现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分散的方式来搞现代化;二是用封闭的方式来搞开放化;三是用传统的方式来搞自动化。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

1、应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开发式信息环境,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影响。图书馆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观念与意识,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效益、参与、产业化等观念同样适合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建设应积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开拓创新,建成开放、高效、统一的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工作要由原来的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开放型;由单一的借阅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服务;文献的加工整理转变为信息开发;馆藏的重点与特色也要加大声像资料及电子出版物的比例,并深入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与信息市场接轨,寻求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各级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用市场经济的文化观念思考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

2、开展有特色与创新的服务。搞好特色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特色”,一般指特定时空、特定范围和事物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对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特色服务首先要搞好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色资源不仅指有别于其他图书馆传统文献类型在内容上的独特馆藏,还包括馆藏的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社会中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特色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对蕴藏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向不同用户提供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图书馆的特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在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也要求相对较高,最好配备特定的人才,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要对特色馆藏所涉及的专业熟悉乃至精通。特色服务呼唤特色人才。所以,图书馆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发展机制。从馆员整体需要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设计,并为馆员个人发展计划的实现提供信息、咨询、轮岗、培训、弹性的时间和工作方式。使图书馆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得到动态合理配置,持久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提高馆员的工作生活质量,更快更好地实现馆员的人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人才队伍,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大学正规教育一直都是培养专职人才的一条最重要途径;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条培养人才的更为实际有效的途径;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让其通过短训班、各种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等形式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水平;还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到先进的图书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从整体上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也使工作人员自己认识到在未来事业发展中素质的重要性,真正使自己成为市场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一员。创新服务,笔者认为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图书馆需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切实了解本地读者、居民需求,创造出各种新颖、有效的服务手段,成效将会自然地逐渐显现出来,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时代已经赋予图书馆新的责任和使命,图书馆员必须摒弃陈旧的“坐堂服务”模式,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先进服务意识,把满足社会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作为图书馆变革服务的唯一标尺。“没有满足不了的服务”,它同样适合于图书馆服务的变革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颖.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综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

书法市场论文篇3

关键词:图书市场 固定转售价格 服务的抵消作用 消费者福利损失

一、前言

固定转售价格,又被称为纵向价格控制,指的是上游的产品制造商或供应商要求下游的购买方必须按照一定的价格水平转售其产品。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由图书的生产商就是出版社事先制定好价格并印在书上。回顾各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图书市场固定转售价格在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孙亚峰(2008)曾对此综述:英国是实施图书维持转售价格最早的国家,早在1829年就出现了相关协议,但是,图书定价制的演变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两极化发展。1997年,英国《图书净价协议(Net Book Agreement)》被法院判决为违法而遭到正式废除。与英国相反,法国(《雅克朗法案》)、德国(《图书统一定价法》)等国则将行业协议正式立法以保护图书定价制。

二、图书市场固定转售价格的现状

自这些国家保护或废止图书定价制以来,各国的图书市场发展状况不同。据德国图书业者协会和出版行业杂志统计,2009年上半年德国的图书销售额比2008年上半年增长2.2%;而在废除图书市场固定转售价格协议的英国,据尼尔森图书跟踪公司对英国消费者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英国图书销售数量比上年下滑0.5%,销售收入下滑1.2%,从取消协议正式生效到2009年,英国共有500家独立书店在失控的价格战争中先后倒闭。

由此看来,图书市场的完全自由竞争并不如预期中完美。自由价格体系下书业所能承受的图书打折是有底限的。

中国的图书市场一直实施图书定价制。2010年1月,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主导下,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制定并颁布了《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该规则的争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新版图书出版一年内,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的价格销售,不得打折销售”;二是该规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经销商进行优惠促销时“优惠价格不得低于版权页定价的85%”。

笔者认为,中国的图书市场有必要实施固定转售价格,这样可以促使书店为了增加销售量而更有动力向消费者提供高水平服务,因为书店增加的服务能够抵消“部分”甚至“全部”由固定转售价格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在下文中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三、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图书市场固定转售价格引起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书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赞同固定转售价格的。这就相当于书店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卡特尔以牟取超过竞争水平的利润,从而使消费者福利受到损失。

如图一,MC为出版社的边际成本,为书店从出版社批发图书时所需支付的价格,D为初始需求曲线,S为初始供给曲线。在竞争条件下,出版社将以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即将图书售给书店,假设忽略书店从出版社批发图书转而在店内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中间成本,则书店向消费者销售图书的价格也应该是,初始均衡点为图中A点,这时图书的销售量为图中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

现赋予图书市场一个固定的转售价格,,价格升高导致消费者对图书的需求量减少,新的均衡点为图中B点,为引入了一个更高的转售价格后图书的销售数量,消费者剩余变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四边形为减少的消费者剩余。

图一:

接下来将究这部分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将如何被抵消。

四、从服务对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影响来探究服务对消费者福利损失的抵消

服务对需求曲线的影响一般有两种:一是服务使需求曲线移动,二是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使需求曲线绕一点转动。

(一)需求曲线外移

首先建立一个模型。

在上文的分析中,初始的消费者需求曲线为D。由于享受服务和购买产品是可以分离的,则:

上式中,T表示消费者对图书的潜在需求,由图书的类型、质量、销售区域、消费者个人的偏好等因素来确定;f(S)为表示书店提供的服务水平S对于促进产品需求产生积极影响的函数;g(P)为图书价格P的增加会降低产品需求的函数;为期望值为0的随机变量,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图二,由固定转售价格所带来的更多服务使消费者对图书需求的增加,引起消费者需求曲线从D外移至,新的均衡点为E,四边形PFBE为提高服务质量后新增的消费者剩余。这部分新增的福利能否大于固定转售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取决于销售量能否大于:

当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相关性质,书店服务增加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增加能够抵消固定转售价格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图二:

(二)需求弹性改变

第二种情况是书店增加服务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此时,服务的改进是否会使消费者福利增加抵消其损失,取决于消费者对服务的偏好。

服务增加带来的需求弹性变化在现实中是很有说服力的。辜海笑(2008)曾指出,转售价格维持所带来的更多的促销努力会导致需求上升得越来越快,这意味着原先处于购买和不购买的边界上的消费者比那些原先有很高的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受服务的影响要大。

如图三,由固定转售价格所带来的更多服务使需求曲线绕D点向外旋转至,新的均衡点为E,三角形DBE为书店提高服务质量新增的消费者剩余。这部分新增的福利能否大于固定转售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取决于三角形DBE的面积能否大于四边形:

当三角形DBE的面积大于四边形时,书店服务增加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增加能够抵消固定转售价格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图三:

五、结论

基于对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图书市场固定转售价格并非一定造成消费者剩余减少,由此引起的书店服务的增加能够抵消“部分”甚至“全部”转售价格维持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中国的图书市场维持转售价格是有必要的。图书销售价格的规制不仅避免了图书价格战导致的市场混乱,而且它还是书店提供高水平的服务的保证。只要固定转售价格所带来的利润超过增加服务引起的成本,书店就可以凭借服务吸引消费者以获取更多利润,并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效率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辜海笑.转售价格维持的经济逻辑与法律规制[N].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总第109期

[2]孙亚锋.图书维持转售价格的机理分析[N].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12月第5期

书法市场论文篇4

[关键词] 竞争情报理论 出版业 企业战略 SWOT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59-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make a company strategy based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heory,including seek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z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making strategies. What’s more, the author uses SWOT to analyze Zhongxin publishing company.

[Key word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blishing industry Company Strategy SWOT

竞争情报理论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体现,这三个问题也是竞争情报理论的基本研究问题:(1)如何搜集竞争情报;(2)如何分析搜集到的竞争情报;(3)如何根据竞争情报分析制定企业战略。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正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的基本思路。

1 出版业竞争情报搜集

出版业竞争情报的搜集应注意以下三点:情报搜集目标;情报搜集来源;外界环境的影响。

1.1 情报搜集目标

竞争情报搜集的根本目标是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具体目标可以从三个角度定义——行业、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对于出版企业而言,在行业方面,目标可以定义为评估出版行业的发展前景,或者出版业销售渠道现状的调查;在竞争对手方面,目标定义为了解竞争对手的出版范围、主打产品以及营销模式;在客户方面,目标可以具体化为客户阅读偏好变化的调查,或者读者对书籍的包装印刷偏好的描述;在供应商方面,目标定义为当地纸张供应商的经营实力和特点的比较。

1.2 情报搜集来源

竞争情报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内部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指的是从领导层到各部门所有人的企业内部员工。出版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员工智力要素的依赖远远大于对其他生产元素的依赖,出版人队伍的稳定、知识结构的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都是多出书、出好书的根本保证。

外部来源是情报最重要的来源。外部来源不仅包括出版业的其他企业,也包括其他各个行业,不仅包括合作伙伴,也包括竞争对手。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1.3 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出版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对出版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经济发展疲软,社会对书籍的整体需求下降,购买力衰减,消费市场萎缩。在法律方面,打击盗版、规范图书交易市场、保护图书版权,都关系到出版企业的切身利益。在科技方面,尤其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变化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改变了图书的营销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出版兴起的导火索。

2 出版业竞争情报分析

2.1 竞争情报分析简介

竞争情报分析是竞争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它通过对搜集到信息的分析、处理、整合,创造出智能化的增值情报。竞争情报分析方法非常丰富,常用的有SWOT分析法、定标比超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财务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法、波特的五力模型。下面以SWOT分析法为例,具体说明出版业的竞争情报分析。

SWOT由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之后由麦肯锡咨询公司进一步发展,是最常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SWOT分别代表了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就是分析企业自身资源的优势、劣势,以及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本文以中信出版社为例,介绍SWOT分析法在出版业竞争情报分析中的作用。

2.2 中信出版社的竞争情报分析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涉及财经、人文社科、时尚、生活等领域,其中以财经类图书为主打产品。出版的图书多次荣登十大好书排行榜、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2009年被评为2009全国百佳出版单位。

2.2.1 中信出版社的优势

正确的产品定位。中信出版社的图书以实用性为特征。例如,中信出版社在财经类推出金融投资、经济读物、企业管理、职场励志等多个专题,在时尚类推出《优雅仪态》《法国女人不会老》等,在生活类推出健康养生类图书。可以看出,这些图书都符合当代读者的直接需求,读者可以从阅读中找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正如中信出版的理念“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丰富的发行渠道。中信出版社的发行渠道遍及网上书店、全国各省市主要书店,机场、超市等图书卖场,并且拥有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机场的书刊经营权。

强有力的营销。例如,将《杰克·韦尔奇自传》的营销思路定为大众路线,使商业畅销书成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人手一本的生活必备书。

国际化的优势。中信出版社的国际化体现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图书的国际化,另一个是国际合作。图书的国际化体现在大量引进外国图书,中信出版社门户网站“中信视野”推荐的经典书目,基本都为国外引进图书,网站“产品”一栏的“热点排名”“热点专题”也以国外引进图书为主。

管理的支持。在机制方面,中信出版社走的是企业化管理之路,采用项目运作的方式,强调市场的功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重视编辑对出版的理解和运作能力,按照能力和贡献分配薪酬。在企业文化方面,尊重个性,注重人文关怀,轻松灵活的企业文化起到了辅助支持的作用。

2.2.2 中信出版社的劣势

居高不下的成本。大量引进国外图书是中信出版社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然而中信出版社引进国外图书的比例大、速度快,成本居高不下,而能为企业创造巨大利润的畅销书只是少数,所以总体而言,中信出版社居高不下的成本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走上正常的盈利轨道。

缺少高质量的原创作品。中信出版社依靠海外资源的引进,虽然可以迅速做大市场份额,提高图书质量,但并不是长久之计,高质量的原创作品是出版业长期发展的原动力。

2.2.3 中信出版社面临的机遇

潜在的读者市场。据统计,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2011年为53.9%,2012年为54.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2011年为4.35本,2012年为4.39本,世界阅读排名第一的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也就是说,我国有将近一半的潜在读者,而且每个读者的阅读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读者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同时,人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应对竞争和挑战,这就使得读者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出版企业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阅读的领跑者,不仅要顺应读者的需求,也要引领读者的偏好,未来读者偏好如何发展,为出版企业创造了机遇。

经济环境。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经济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社会大众对于财经类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强,这为财经类图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2.4 中信出版社面临的威胁

竞争者的威胁。据统计,我国有550多家出版企业,每年出书22万种,新书13万种,60%—70%为教育类图书,基本上被大的出版商及高校出版社垄断,财经类图书不到10%,而在财经类,也有中国商业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多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盗版的冲击。盗版是出版业面临的难题,由于盗版成本低,没有稿费、编辑费等固定成本,只有印刷费和发行费,其成本仅为书价的20%,零售价通常为正版的1/3,盗版书都为畅销书,销量有保证,利润有保证,因此,图书盗版十分猖獗。

出版业的三角债问题。三角债问题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顽疾。通常书店与出版社的货款结算期规定为3个月,但由于多品种、低层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书店进货难转化为出版社发货难,6个月结算图书货款,都很难实现,经常会拖到9个月,甚至一两年结算贷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导致书店拖欠出版社,出版社拖欠作者和印刷厂,整个产业的资金链非常脆弱。

我国财经类知识发展的局限。中信出版社以财经类图书为主打产品,通过引进国外经典财经类图书快速占领市场份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市场缺少高质量的财经类图书,而根本原因是我国财经类理论知识和实践发展的局限。

根据上述分析,构造以下矩阵分析图,如图1所示。

3 出版业战略决策制定

制定战略决策是竞争情报分析的后续内容,也是竞争情报搜集和分析的最终目标。制定战略决策有多种方法,例如,SPACE矩阵、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SWOT分析不仅是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也是战略决策的制定方法。它从建立企业竞争优势、解决竞争弱势、寻找机会、避免威胁四个方面,为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了思路。下面仍然以中信出版社为例,尝试根据上文中的竞争情报分析,制定企业战略。

3.1 SO战略

a.坚持以实用性为特点的产品定位;b.紧跟我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和热点问题,引导消费者的阅读偏好;c.出版系列图书,使消费者的短期一次性的阅读转变为长期的渐进式的阅读。

3.2 WO对策

a.逐渐缩小国外引进图书所占比例,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投入;b.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一流作者与中信出版社建立并维持长期合作的关系。

3.3 ST对策

a.通过对图书产品的细分,避免盗版的冲击,例如,精装版图书。b.通过产品和营销,突出中信出版社的品牌特色,例如,特色的广告宣传,又如,在图书的排版设计中形成特有的风格,并且长期普遍采用,使读者看到书,就知道是中信出版社的产品。

3.4 WT对策

a.在与作者的合作中,根据读者的需求、偏好,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指导作者的创作方向。b.引进海外图书转变为签约海外作者,中国庞大的阅读市场对海外作者具有吸引力,同时中信出版社得到一批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实现了双赢。

下面在SWOT矩阵分析图的基础上,构建战略决策图,如图2。

4 结 论

本文从情报搜集、情报分析、战略制定三个角度,分析了出版企业如何使用竞争情报理论,把握时展趋势,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并以中信出版社为例,采用SWOT方法,展开情报分析和战略制定的论述,对竞争情报理论的完善和企业战略实践都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Qiu T. Scanning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8, 42(7/8): 814-835

[2]王知津, 陈维军. 论竞争情报的理论来源[J]. 图书情报工作,2007

[3]徐碧磊. 中国出版业体制现状研究:以中信出版社为例[J]. 中国市场,2011(26)

[4]黄瑞敏. 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竞争情报实例研究:IBM公司建立竞争情报体系案例分析[J]. 现代情报, 2007: 191-194

[5]刘欢. 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战略管理[D].湘潭: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叶雯琪. 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战略[J]. 企业经济, 2004(5): 87-88

[7]杜兆勇. 谁动了出版业的奶酪:访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J]. 当代经理人, 2002(6) 78-79

书法市场论文篇5

1.1为推进全国"三绿工程"建设,促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建立确保食品安全的流通网络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和《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规定了从事绿色市场认证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实施绿色市场认证委托的受理、审核和评定的程序及管理的基本要求。

1.3本规则适用的认证对象包括: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肉禽蛋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调味品批发市场等专营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食品生鲜超市等专营农副产品的零售市场,以及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等兼营农副产品的零售场所。

2.认证准则

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GB/T19220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

GB/T19221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

《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标准审核细则

《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审核细则

3.认证机构

3.1认证机构设立条件

3.1.1认证机构的设立应符合《认证认可条例》、《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相关条款的要求。

3.1.2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的单位应熟悉农副产品流通行业组织的管理结构、经营环境、设施设备、商品准入过程和信用管理等状况,熟悉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管理,熟悉该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

3.2.1设立认证机构应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3.2.2国家认监委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与商务部共同进行初审。

3.2.3初审合格者,由国家认监委批准设立。

3.3认证机构应按《认证认可条例》)、《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和本规则要求从事绿色市场的认证活动。

3.4认证机构可以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以保证其认证能力持续、稳定地符合认可条件。

4认证人员

4.1认证机构中从事与绿色市场认证相关活动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教育、工作经历,具备农副产品批发或零售市场相关工作的经验或接受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具有与市场所经销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相应的质量、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2绿色市场认证的人员培训由国家认监委、商务部组织。认证审核人员应通过审核能力培训,并获得审核员证书。培训内容应包括标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环境管理、流通知识、市场管理以及现场审核技巧。

4.3绿色市场认证培训教材由国家认监委、商务部组织编写。

5.认证程序

5.1认证受理

5.1.1认证机构应向申请绿色市场认证的委托人(以下简称委托人)明确其认证要求和相关信息:

a)认证工作程序;

b)认证业务范围;

c)认证收费标准;

d)认证准则;

e)认证受理的条件。

5.1.2委托人应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如下资料和信息:

a)委托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规模、市场硬件设施、资产状况、信用等级、经营情况等;

b)委托人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证明其合法经营的其他资质证明复印件;

c)委托人的市场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

d)经营场所平面布置结构图;

e)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提供的有关企业信誉证明材料;

f)保证执行绿色市场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声明;

g)其他需要的文件。

5.1.3认证机构应根据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合同评审,并确保认证所依据的标准和认证范围在已认可的业务范围内。

5.2.文件审查

认证机构应根据绿色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委托人提交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符合性审查。

5.3预访问(适宜时)

认证机构可根据需要,对申请认证的市场所交易的商品质量、市场硬件设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资质、管理体系及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初访,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现场审核。

5.4现场审核

5.4.1审核时间(审核人日数)

认证机构应参考委托人的经营规模(分市场的个数、经营产品的品种等)、营业面积和员工人数确定。

5.4.2审核要求

认证机构依据绿色市场认证准则的要求,对委托人实施审核。

5.4.3审核结果

5.4.3.1项目审核结果

现场审核项目结果分为符合、一般不符合和严重不符合;不适用的项目应注明"不适用"。

当审核项目与认证准则基本相符时,该项目判为符合。

当审核项目与认证准则不相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时,该项目判为一般不符合。

当审核项目与认证准则不相符,且造成系统性失效或可造成严重后果时,该项目判为严重不符合。

5.4.3.2现场审核结论

现场审核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和推迟判定。

当所有项目审核结果均为符合时,现场审核结论为合格。

当项目审核结果有严重不符合项时,现场审核结论为不合格。

当项目审核结果存在一般不符合项,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时,现场审核结论为推迟判定。

获得推迟判定结论的委托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符合项的纠正,并经认证机构验证其有效性。对于达到符合条件的判定为"合格";在规定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不能达到符合条件的判定为"不合格"。

5.5抽样检验

5.5.1对委托人所经销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是认证审核的一部分。

5.5.2认证机构应依据其对委托人信誉的信任程度,策划对委托人经销的产品的抽样检验,并形成方案。产品抽样检验的方案应包括抽取的产品种类、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样本量与判定准则、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能力、检验设备和检验周期等内容。

5.5.3认证机构应依据有关标准从进入市场销售的农副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的样本。

5.5.4认证机构应针对不同的产品及其特性,以及对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产品的全部或部分检验项目。

5.5.5认证机构应指定有能力的检测机构对样本完成确定项目的检验。

5.6认证决定

5.6.1认证机构应对审核结果与抽样检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认证决定。

对于合格的委托人,认证机构应颁发认证证书,并准予委托人使用绿色市场认证标牌(志)。

对于不合格的委托人,认证机构应书面通知其不能颁证的原因。

5.6.2认证机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将其颁发的认证证书的副本报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备案。

5.6.3国家认监委与商务部定期联合公布绿色市场名单。

5.6.4委托人对认证决定如有异议,可向认证机构申诉,认证机构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委托人。

5.6.5如果委托人对认证机构做出的处理仍有异议,可向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投诉。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一个月内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委托人。

5.6.6认证机构出具虚假的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认证结论严重失实的,由国家认监委会同商务部进行调查,情况属实者撤销批准文件,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负有直接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认证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7获证后的监督

5.7.1监督内容

监督内容至少包括:

a)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书法市场论文篇6

路透金融培训系列(The Reuters Pinancial Training Series),由路透集团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商品,能源和交通运输市场导论》

英文版简介:An Introductionto The Commodities,Energy&Transport Market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1 edition (April 14,2000)

ISBN:0471831506

《外汇与货币市场导论》

英文版简介:An Introductionto Foreign Exchange & MoneyMarket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June25,1999)

ISBN:047183128X

《金融衍生工具导论》

英文版简介:Introduction toDerivative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April 16,1999)

IS8N:047183176X

《债券市场导论》

英文版简介:An Introductionto Bond Market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March 3,2000)

ISBN:0471831743

《股票市场导论》

英文版简介:An Introductionto Equity Market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July 30,1999)

ISBN:0471831719

《技术分析导论》

英文版简介:Introduction toTechnical Analysi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March 19,1999)

ISBN:0471831271

推荐理由:路透集团(REUTERSPLC)编撰的这套“路透金融培训

系列”丛书由6本组成,涉及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外汇与货币、商品与能源等诸多领域,对这些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如此运作都给出了清晰的描述,同时也解释了有关行业术语。读者学完此书后应该有能力对外汇与货币市场上的各种工具进行考察,特别是那些加以定义方能使各种工具有价值的参数和一些基本评估技巧。

相对于其他金融入门书籍来说,“路透金融培训系列”具有以下特色:包括专业术语解释、介绍理论背景、附有说明的图表样例(从中可得知如何解读每个图表)、每章结尾有总结与复习(重达要点与定义)及提供小测验的问题与答案(可以强化学习)等。该系列书籍还列有其他相关书籍名称、文章以及互联网的参考资料,有助于读者加深对金融市场的综合理解,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该丛书得到威利――路透金融培训中心网站的协助支持:定期更新,提供直接从路透终端机上接过来的屏幕图,各类专业考试的信息,与各金融机构网站的连接等许多内容。

“路透金融培训系列”特别适用于初级交易员、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中搜寻导论性教科书的培训者,对于有志于从事金融业的高等院校和商学院学生也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该丛书由国内经济出版界声誉卓著的梁晶工作室策划引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刘振亚教授牵头的翻译团队的译校质量也很过关,使“路透金融培训系列”在同类书中出类拔萃。

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进一步购买2005年6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英汉路透金融词典》。该书从路透在全球198家分支机构的财经记者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中提炼而成,附有关键术语的网址及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词汇译法对照,实用性强。

教材类

《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金泉文库――当代金融名著译丛)

查里斯-R-吉斯特(CharlesGeisst)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InvestmentBanking in the FinancialSystem

出版商:Prentice Hall;1edition(August 18,1994)

ISBN:0023414316

推荐理由:本书是国内第

一部介绍现资银行业务的专门译著,全面回顾了投资银行业的历史,涵盖证券承销、金融工程、并购顾问、零售经纪等具体业务,并展望了投资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由现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先生撰写的序言也很精彩――贝多广兼有长期理论研究和中外著名投资银行的实务运作经验,他的评论见解自然不容错过。

《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

(第3版)

弗兰克J.法博齐(FrankJ.Fabozzi)、弗朗哥-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Capit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lnstruments

出版商:Prentice Hall;3 edition (June 15,2002)

ISBN:013067334X

推荐理由:本书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弗兰克J・法博齐和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莫迪利亚尼合著的代表作,全面涵盖了金融市场的知识点,主要论述了美国市场的运作规则。

《金融工程学(修订版)》

(金泉文库一当代金融名著译丛)

洛伦兹―格利茨著(LawrenceGalitz),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FinancialEngineering:Tools andTechniqueS to ManageFinancial Risk

出版商:McGraw-Hill;1edition(February l,1995)

书法市场论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选题论证;科技图书

在当前社会中,网络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工具。同样对于出版行业,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在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科技类图书编辑来说,可以利用互联网联系作者、收集资料、策划选题等,本文浅谈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选题论证工作。

1 互联网在选题论证中的优势

选题的论证工作是策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论证选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前景的过程,关系到图书未来的营利能力。图书出版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选题自然也应该放到市场中去检验,最好是能通过未来的读者进行检验。互联网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编辑与市场接触的平台,编辑在形成选题的雏形后,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强大工具进行市场调研。

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决定了它在信息的交流、收集、积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第一是信息交流具有便捷性,可以利用网络以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实现实时通信。第二是信息交流具有经济性,在硬件具备的条件下,与书信、电话等传统通信方式相比,网络交流的成本很低。第三是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互联网上汇聚了海量资源。

网络上集聚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当然也包括图书的出版信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1],或通过亚马逊网、当当网等图书销售电商,可以方便地检索出同类图书,并可以查看作者、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内容简介等信息,结合本社的图书出版情况,就可以初步了解选题的市场预期。在对选题深入研究后,编辑不妨将选题的名称、目录、内容简介在网上,向广大网友征求意见、建议。这样做可以收到两方面效果,一方面,网友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可以增加优化选题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网友的反映的“热烈程度”推测出选题的市场情况,如果大家对选题的内容反应热烈,纷纷表现出购买欲望,说明选题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大家反应平淡,编辑就要好好考虑其中的问题,深化选题的论证工作。

在选题论证过程中,互联网的信息优势无疑是个宝藏,值得好好挖掘。首先,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进行同类书对比,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其次,可以在网络上与作者、读者交流讨论,收集意见;再次,重点利用开卷信息,掌握专业板块市场情况。

2 互联网选题论证方法

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很大,如果不加取舍,来者不拒地收集信息,必然陷进信息的泥潭,无法自拔,只有根据自身需要,按照选题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所需资源,并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分析,才能对选题论证产生帮助。

2.1 选择论证平台

对科技类图书来说,应该按照资源内容的“专业性程度”来作为平台划分标准,这样便于编辑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高水平的线索上,保障在短期内找到所需信息。

信息“专业性程度”从高到低分布区域是:论文、期刊数据库专业论坛专业网站行业网站一般性网站。举例说明,如收到《建筑幕墙工程细部处理》自投稿件,可以浏览、收集相关技术信息,以确定该书内容是否过时,是否包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以及应用情况如何。

在上面的流程中,数据库和专业论坛上的资源最可以帮助编辑成功论证图书选题。一般来说,数据库中的最新论文能够反映出学科的前沿发展状况,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广,新问题的出现,成功或失败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专业的全景式浏览,编辑就可以从中了解稿件的优势和不足。专业论坛上的注册用户往往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一个优秀的专业论坛都会聚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他们利用论坛这个平台展开激烈的技术讨论,或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或发表对某个专题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论坛的注册用户都是图书潜在的读者或作者,他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很有出版价值的选题

方向。

2.2 借力专业论坛

专业论坛是与图书潜在读者流的良好平台。编辑可以将书稿大纲或样张贴在论坛中,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有时会收到论坛用户的修改建议,或者有用户毛遂自荐承担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网络与读者交流,可以通过在线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多种方式实现,比起传统的书信、通话等方式,网络交流具有沟通便捷、成本低等优点,且一般不会打扰对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2.3 使用电商平台

电商对图书零售实体店的冲击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出版社都很重视与电商的合作,以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目前主要的图书零售电商有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淘宝网(天猫商城)等,编辑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查询选题同类书的品种、内容简介、目录等信息,甚至可以看

到书的部分样张。获取这些竞争对手的信息后,可以与编辑手中的选题进行比较,分析市场竞争程度,论证营利的可行性,查找不足,完善选题内容。

2.4 充分利用开卷信息

开卷信息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从事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服务的专业公司。科技出版社定制开卷信息后,可以查看所属专业领域的图书全品种数据、本社在该领域中所处位置和竞争对手情况。编辑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收集同类书动销品种、各期销量等数据,市场竞争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同类书比较,极有助于选题论证[2]。

如果开卷公司为出版社提供了信息服务,那么该社编辑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如果开通了开卷数据网络查询服务,编辑登录系统后可以查询某专业板块的全品种数据,在查询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后,可以看到新书时间、书名、定价、作者、出版社、本月销量、当年销量、累计销量等详细信息。此时可选择编辑重点关注的几个品种进行对比,系统能够提供各月销量对比表和销量对比图。这些信息对于选题论证十分有利,如在搜索关键词后,系统可自动搜索含有该关键词的在售图书,通过动销总品种数,编辑就可以得出该专业的大致竞争情况。然后可以重点研究表现最好的品种,对其内容进一步研究从而完善选题策划过程。

3 注意问题

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问题。网上虽然集聚着海量的信息,但不是所有能收集到的信息都是适用的,由于有些网站更新不及时,所提供的信息不一定是最新的,有些信息也并不一定全面和准确,这需要我们具有辨别力,能将不可靠的信息剔除出去,以免其误导编辑的判断 [3]。

4 结语

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影响巨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选题论证时,由于互联网的介入,市场与辑被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作为一名身处网络时代的出版人,应该把握时代潮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得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宋丽华.策划编辑如何应用网络[J].科技与出版.2006年第4期.

书法市场论文篇8

笔者认为,在现行《票据法》的理论与实践中,电子票据与之冲突最大的莫过于票据的书面形式这一方面。作为电子票据基础的电子数据交换电文这一新生事物与现行票据法理论中书面形式要求相去较远,这使得实践中与电子票据相关的业务无法适用《票据法》。我们应该扩大解释《票据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使其既为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又为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和票据交易行为提供统一的规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的课题。

关键词:票据法,电子票据,书面形式

一、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5年5 月10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讨论正式通过,于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的票据行为将有法可依,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新颁布的《票据法》是比较成功的,它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借鉴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票据立法经验。但是,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逐渐发展,十年来,在票据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交易形式,使得《票据法》的相关规定陷于滞后,在这里,笔者试着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就电子票据和《票据法》理论与实践对于票据的书面形式冲突做一下简单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对我国票据法相关理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二、电子票据及其与票据理论和法律的冲突

电子票据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是借鉴纸张票据关于支付、使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利用数字网络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利用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的传输和储存。它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储资金信息于计算机系统之中,并通过因特网以目不可视、手不可及的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传统有纸化票据的功能。所谓“数据电文”(data message)是通过电子、光学或者类似方法产生、发送、接受或者储存的信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等①。

由此可见,电子票据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它一般记录于计算机或磁盘载体中,非经技术处理后变成书面文字或显示在屏幕上,是不能用肉眼来识读的。在某些方面,如汇总、支付、流通、融资、结算、信用等都有着和传统纸面票据相同甚至优于传统纸面票据的功能,但是,从理论角度看来,正如当前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电子票据也有一些和传统纸面票据不同的地方:

1.传统票据结算的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具体而言,汇票与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是发票人、付款人与受款人,本票则是发票人与受款人。非基本当事人则是包括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参加付款人及预备付款人等。而电子票据的当事人则是转让人、受让人、发送银行、接收银行、电子交换所以及数据通讯网络等。

2.传统票据是一种无因的可流通的有价书面证券,持有票据的当事人形式票据权利时,无须证明其取得证券的原因,而且票据可经背书或交付方法转让于他人。但电子票据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电子时代的票据既非无因证券,也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流通性,它只有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才能流通,这样就失去了票据的基本属性。“①这是由于这些不同,导致了我国《票据法》不能调整电子票据行为。

所以,我国《票据法》第四条规定:“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其他票据债务人在票据上签章的,按照票据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该法第七条又进一步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人的签章。在票据上签名,应当为当事人的本名。”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实践中否认了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现行的《票据法》也不承认经过数字签章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

之所以电子票据的效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关注和承认,主要是基于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这种做法,不能够适应我国迅猛发展的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私法领域“法律全球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我国票据法理论上还是我国票据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我国国内其它法律部门还是国际上的一些习惯的做法来看,我们都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扩大解释《票据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使其既为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又为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支付提供统一的规则。

三、扩大解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扩大解释的可能性

首先,从票据书面形式规定的起源来看,一般认为,票据法之所以设定票据行为是书面行为,无非主要是因为书面文件具有可识读、可长期保存、可复制、可签字确认、可恒久不变、可供日后查阅等特点或功能。而电子票据在这些方面中,只有手写签名的功能不具备之外,其他的功能可以说和传统纸面形式都一样具备的,而签字确认这一功能又可以通过现达的电子技术和相关认证单位的认证来弥补。②因此对于电子票据的书面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做法,采取“功能等同”(functional-equivalent)的原则,对票据法所要求的书面形式进行解释分析,即立足于分析传统纸面票据书面要求的目的和作用,以确定如何通过电子商业技术来达到这些目的或作用。具体做法是:挑出书面形式要求中的基本作用,以其作为标准,一旦数据电文达到这些标准,即可同起着相同作用的相应书面文件一样,享受同等程度的法律认可。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就数据电文本身来看,并不是将其完全等同于书面文件,因为数据电文毕竟还具有不同于纸面形式的性质,不一定能起到书面文件所能起到的全部作用。也就是说,功能等同并不是将“数据电文”替代纸面文书或完全等同于纸面文书,事实上,由于电子票据和传统纸面票据物理上的根本区别,它也不可能起到书面文件的全部作用,只是我们应当看到现行法中关于书面文件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像电子票据这类的文件来说,应该参照的是书面的最低要求,而非更为严格的要求。

其次,从我国法学理论和其他部门的立法实践经验的角度来看,在我国法学理论中,法律解释中有一种叫做“扩张解释”的,就是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法律条文的用语进行比通常意义更为广泛的理解。①而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合同法领域中,电子合同的形式和效力也是建立在“书面”这一前提基础上的,由于其安全性没有保障,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争论的,但在今天,人们已较清醒地看到这种“削足适履”的行为实则引发了一系列“提襟见肘”的现象。于是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就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

形式。”②由此可见,在《合同法》中数据电文已经被纳入了“书面形式”的范畴之中的,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问题出现。并且,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下发的《关于改变电子联行业务处理方式的通知》中也规定:“电子支付信息与纸凭证支付信息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纸凭证转化为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生效,纸凭证失效;电子信息转化为纸凭证,纸凭证失效,电子信息失效。”同样属于私法领域的问题,同样又主要是数据电文的形式,又同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为什么我们不能将《票据法》的书面形式扩大解释呢?

(二)扩大解释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扩大解释《票据法》中的“书面形式”,并非某些人的一时喜好或者意愿所决定的,它是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下法治建设和票据无因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入WTO以后加强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需要。

首先,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中,惟独票据市场没有全国统一的服务平台,导致票据市场效率低下,风险积聚,而与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不相匹配的,主要就是商业票据原始的手工交易方式。即使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交易伙伴,无论多么遥远,都要进行手工交易,导致票据市场交易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交易效率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票据犯罪-特别是利用电子技术的票据犯罪难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对电子票据行为没有相关的法律予以承认和调整,导致了法律的空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利用,破坏法治下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票据法理论中,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一般都承认票据的无因性,认为为了促进商事交易的迅捷有效和安全的发展,票据在“要式不要因”,“要因不要式”二者之间只能选择前者,无论是德国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概莫能外。只有法国法系的一些国家把票据作为一种有因证券,并不要求有一定的格式,不把票据的文义作为严格地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已经不能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票据关系,1935年,法国法做了大量的修改,舍弃了法国法以前的做法,参考了德国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要式性始终是票据的根本属性,没有了要式性,票据作为商事交易的一种支付手段,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采用。因此,我们不可能舍弃票据的要式性这一根本属性来迎合电子票据的发展需要。而1992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一份报告也指出,要在法律上完全取消书面形式要求是不大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票据法》中的书面形式进行扩大解释,将电子票据行为纳入《票据法》中进行规范和调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最后,这种做法已经在国际相关的商务实践和立法中得到了确认。早在1995年,美国一些大银行和计算机公司联合技术开发并公开演示了使用互联网进行的电子支票交易系统,并且预言“这个系统可能会引起银行交易发生革命”,新加坡也于近年开发了亚洲第一套电子支票系统。1996年6月,经过众多的国际法律专家多次集体讨论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首次适应因特网商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提出了电子票据的法定书面形式:“不得仅仅因为信息是采取了数据电文的形式,便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强制执行性。”“如果法律要求信息须采取书面形式,那么,只要有关的数据电文中所含的信息是可以获取的,并因此可用来事后引证,该数据电文就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无论法律规定书面形式是强制性的,或者法律仅仅规定未采取书面形式的后果,均是如此。”①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国内自身的电子商务立法中都确定了电子票据等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1998年,新加坡颁布《电子商务法》,1999年,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也颁布《电子商务法》,美国全国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于1999年7月也通过了《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2000年爱尔兰和2002年罗马尼亚等国家的《电子商务法》都顺应数字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基本上与联合国示范法保持一致,主要解决商务手段电子化与传统以纸面为基础法律的冲突,即解决数据电子或电子记录等同于纸面功能或效力的法律要件。如果我国还是拘泥于纸质书面的传统形式,势必会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阻碍我国对外商事活动的迅速发展。

四、关于电子票据的书面证据问题

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没有被纳入《票据法》“书面形式”之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在诉讼上的可行性以及其作为相关证据的效力问题。笔者认为,为了便于我国更好的和国外进行商务交易的往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电于商务示范法》保持一致。《电于商务示范法》第五条从法律上明确宣告了在诉讼中,数据电文与传统纸面形式一样可以作为证据采用:“不得仅仅以某项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可执行性。”另外,又在第九条就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价值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认为具备直接证据效力的数据电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生成、储存或传递该数据电文的办法的可靠性,达到“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

(2)信息完整性条件:保持信息完整性的办法的可靠性,达到初次形成时状态;

(3)具有安全的签字或类似鉴别发端人的办法。

只要满足了这些普遍和特殊的要件,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来采用这些证据,将其运用于诉讼事务当中去。

五、结语

既然票据理论中,“无因性”作为票据行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特征,书面形式就是必要的,而国际上和国内电子票据业务的迅速开展和我国票据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使我国相关的法律处于一片空白,并且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将电子票据纳入传统《票据法》书面形式之中。扩大解释《票据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使其既为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又为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和票据交易行为提供统一的规则,并能够在诉讼实践中得到运用,也算是我们目前“无奈”的选择。

当然,关于电子票据的问题并非仅限于书面形式这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如票据签名、原件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和探讨,以提高我们立法的科学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这些都非本人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鉴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疏漏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① 李建华《电子商务中电子票据的法律问题》,载《法制与环境》,2000年第三期。

书法市场论文篇9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科特勒《营销管理》 现代营销学的开创之作

一个学科的确立总有伟大思想者和他极富盛名的著作出现,如同亚当斯密和《国富论》于经济学,彼得鲁克和《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于管理学。对于营销学来说,菲利普科特勒和《营销管理》便是无可争议的标志。这本《营销管理》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营销学教科书,该书成为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它被选为全球最佳的50本商业书籍之一,许多海外学者把该书誉为市场营销学的“圣经”。

在大多数学校的MBA项目中,这本著作是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教材,它改变了主要以推销、广告和市场研究为主的营销概念,扩充了营销的内涵,将营销上升为科学。彼得德鲁克是敦促管理界重视市场营销的第一人,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销术的华丽版本,和创新一样,它是企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科特勒之前,市场营销是4P营销组合(product:产品,pricing: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推销)的同义词,随着市场营销概念的不断拓宽,重新定义4P成为当务之急,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企业必须积极地创造并滋养市场。“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这是他的名言。

20世纪80年代 《定位》

改变了市场游戏规则,广告和营销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这本管理战略的圣经、有史以来最富影响力的营销学著作,改变了市场游戏规则,广告和营销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是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家,也是美国特劳特咨询公司总裁。他于1969年以《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论文首次提出了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ng)”观念,1972年以《定位时代》论文开创了定位理论,1981年出版学术专著《定位》。1996年,他推出了定位论落定之作《新定位》。2001年,定位理论压倒菲利普科特勒、迈克尔波特,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身为实务型营销战略专家,本书作者与菲利蒲科特勒、迈克尔波特等学院派大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始终抓住案例,从剖析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入手,总结出具体而又可供借鉴、学习的商战原则,《定位》是这样,《新定位》也同样如此。而且,其中许多战例就是作者在以往的咨询实务中创造出来的,例如饮料市场的细分、“莲花组件”的营销方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品牌定位……

20世纪90年代 全球第一部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

那个时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因此其概念的内涵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在过去几年内,整合营销传播(IMC)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营销人员、传播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

唐舒尔茨博士是世界最著名的营销大师之一,也是战略性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整合营销传播》是第一本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的著述,也是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战略性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成为20世纪后半世纪最主要的营销理论之一。为此,舒尔茨博士被全球权威的《销售和营销管理》(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杂志推举为“20世纪全球80位对销售和营销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与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W爱德华戴明、戴尔卡耐基、亨利福特、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等著名营销大师和营销天才并列在一起。

21世纪初,四大“畅销经典”,引领中国营销传播新世纪!

《蓝海战略》: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你所熟知的一切战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战。

企业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它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

然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中,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你所熟知的一切战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战。他们认为,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

作者基于对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提出: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蓝海战略》为企业甩脱竞争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

《执行》: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计划也是一钱不值。这也正是本书讨论的核心内容。

《执行》中文版的推出标志着本书自发行以来第12种外文版本的问世。仅在美国,本书的销量就高达300 000本之多,它受到了广泛地赞誉,并被列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

杰克韦尔奇评点这本书说“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和一名出色的理论家共同讲述的关于如何将战略转化为企业运营实践的商业故事。”

戴尔计算机公司总裁兼CEO迈克戴尔说:“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CEO,或者如果你已经是一名CEO,并希望保住这份工作,我都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原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

《奥美的观点》系列:与世界广告学之父一起分享

奥美(Ogilvy)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传播机构之一,由被誉为广告学之父的大卫奥格威创建于1948年,奥美隶属于WPP集团。

从奥格威时期开始,奥美就有与同业分享经验的传统。从《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到《奥格威谈广告》再到《未公诸于世的选集》,从十年前在台湾地区首次出版的《奥美的观点1》到现在我们见到的《奥美的观点4》,无不闪耀着分享的精神。

《观点》是奥美整合传播集团通行全球的内部期刊。多年来汇集奥美菁英的文思,为奥美广告建构了一套缜密的思考体系与价值观,同时也透显出奥美的独特文化与风格。

《跨界战》:理论+实战,一本可以改变企业命运的书!

著有《大败局》的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这样说:“营销界惯于推陈出新地提出新理论、新观点,但若不接地气地流于形式,最终多沦为无根浮萍而迅速消亡……”

可见,企业营销人和广告人读书,不仅要有新观点,还要有实战性!在综合考虑这两点的基础上,近日,吴晓波向企业营销人和广告人推荐了一本《跨界战》,他说:“(跨界战)是基于丰富实战后的严谨之作,这让此书独具一格。”

本书深度解剖了跨界消费新时代和跨界整合营销传播新浪潮的来临,并揭示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企业面临的种种新的市场挑战,从而提出了一种以“市场解构、跨界创新”为核心思想的策划新思维、新方法——跨界策划,并阐述了一系列凯纳策划在市场实战中形成的跨界策划的策略、方法、战术,也全案展示了云南白药牙膏、21金维他、今麦郎、娃哈哈、鳄鱼彩妆漆、孔府家酒等十多个经典的跨界成功案例。

《跨界战》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白药、娃哈哈、巨人集团、今麦郎、中信资本等产经学界29位学者、企业家的一致认可和推荐!

蒙牛乳业创始人之一孙先红说:本书值得你细细品读,它会带你走进跨界策划的新思维!

云南白药集团董事长王明辉说:跨界创新,让云南白药从传统医药产业迈入一个更广阔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而这本《跨界战》,开阔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思维,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崔保国说:跨界策划,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策划理念,《跨界战》是一本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书,它将帮助中国企业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销售与市场》社长、主编李颖生说:《跨界战》,为中国策划界注入了一个新的策划思维、一些独特的策略理念,将成为中国企业开辟市场新蓝海的一把利剑!

书法市场论文篇10

关键词:书画市场 书画作品 定价目标 影响因素 定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48-02

俗话说,“黄金有价艺无价”,一件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的价值该如何确定,它在市场上的价位定多少较为合适?不管是营销理论界还是书画理论界,都是令不少专家学者感到困惑的一个难题。因为它不像其他的有形产品,能够很容易地确定成本、利润、税收、市场供给等相关因素,也不像其他有形产品,具有一定的标准性,能够制定一个明确的衡量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准,书画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追求创新、个性,而避免雷同,并且书画作品的质量高低并不是普通人能够识别的,有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同一件书画作品的评价也存在一些争议,这就决定了书画作品的定价方式与其他有形产品的定价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市场营销中的价格理论知识也很难直接应用于书画作品。但书画作品的定价问题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对书画作品的价格策略进行研究与确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将从市场营销中价格理论的角度对书画作品的定价目标、影响书画作品价格的因素以及书画作品的价格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书画作品的定价目标

1.以维护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为目标。书画界一些权威鉴定专家和权威鉴定机构对书画作品进行定价,大都是以反映书画作品的真实价值为目标。这种定价方式,专家要充分考虑书画作品的作者、历史年代、知名度、艺术造诣、作品存世量等因素,对书画作品给出一个参考价值,减少或避免书画市场交易的无序性。

2.以获取最高利润为目标。很多书画的收藏者,为了使自己在收藏过程中获取最大的利润,会根据自己对书画作品的买进价格为依据,加上自己期望的利润,对书画作品确定一个相对偏高的价格。

3.以提高书画作者本身的知名度和艺术地位为目标。当今有很多书画家,给自己的书画作品定下的价格很高,时常也能听到一些书画家,其一幅书画作品市场售价百万元(人民币)以上,并突出其书画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和国外友人收藏,实际上他们平时能成交的书画作品极其少见,这么定价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在艺术界的地位。

4.以获取自身利益为目标。在书画界也存在一些潜规则,一些收藏者为提升自己书画藏品的价格,就请一些鉴定专家和鉴定机构对藏品给出一个参考价格,并出具一个鉴定报告,而给鉴定专家的报酬是根据专家给出参考价格的百分比来计算的。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专家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会给书画藏品一个相当偏高的参考价格,这样也会使收藏者更容易以较高的价格把书画藏品卖出去,鉴定专家也能获取较高的鉴定费,可谓是收藏者与鉴定专家双方皆大欢喜。

5.以提高自身书画作品的销售量为目标。有一部分书画作者,不知道该把他归到书画家,还是把他归到书画工匠,他们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并不是很深,以出售自己的书画作品为生,他们对自己书画作品的定价一般相对较低,四尺宣纸整张作品价格有时在100元以下也能出售,目的只是为了卖出更多的作品,薄利多销,这样的书画作者在很多旅游景点较为常见,比如山东曲阜孔夫子的故乡就有很多这样的书画作者。

二、影响书画作品价格的因素

1.书画家的名气大小。一般情况下,书画家的社会名望、社会地位以及他在书画界的知名度,直接决定他的书画艺术作品在艺术水平和艺术地位方面被接受和认可的程度,进而能够体现出其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对其书画作品的市场交易价格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作者的社会名望,就是指书画家在社会上的名气和影响力的大小,这在一幅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的体现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讲的“名人书画”一词就很直接地表达出这层意思,也就是说,名人威望在先,书画艺术地位在后,书画家的名气越大,其书画作品的社会地位和市场地位越高,市场价格也当然越高。在书画艺术市场上,一些在书画艺术界威望较高的书画家,如张大千、傅抱石、齐白

石、徐悲鸿等大家,由于他们自身的名气大、影响大,他们的书画作品价格也非常之高,即使是一些应酬之作,每平方尺的价格也高达数万元以上。有些艺术水准较高的精品力作,由于书画家的社会名气较低,其价格和名家书画作品相比也有着天壤之别。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名人,他们的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声望、地位和影响力较高,他们的书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上的价格也非等闲之辈可比的。由此可见,书画家自身社会知名度的大小对其书画作品的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2.书画作品的复杂程度和内容选题。书画作品自身的内容和题材对其价格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从近年来书画作品的拍卖行情可以看出,中国绘画作品的价格要明显高于书法作品的价格。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绘画作品的创作要比书法作品的创作更难、更复杂。中国的书法作品讲究气韵连贯、一气呵成,而绘画作品想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一幅精品绘画力作,其创作时间跨度较大,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单单从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方面来说,绘画作品的价格高于书法作品价格也应是理所当然。相比之下,不同内容选题的中国绘画作品,其价格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一般以山水画的价格最高,人物画次之,花鸟画第三,即使是出自同一位画家的作品,不同选题的作品价格也截然不同。例如,张大千是一位既能画山水又能画人物和花鸟的全能画家,但在历年的书画艺术作品拍卖会上成交的作品当中,他的山水画作品价格屡创佳绩,而人物画、花鸟画相对靠后,有时价格相差好几倍。

3.作品存世量的多少。“物以稀为贵”,作品的供求关系对其价格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而言,一位书画家,特别是较为著名的书画家,其书画作品存世量的多少会对其作品本身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著名的书画家,其作品成交价位并不是很高,让人感觉他们作品的价格与其艺术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作品存世量较大。而傅抱石、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成交价位之所以高的惊人,与他们的作品存世量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如白石老人曾经靠卖画为生,一生创作了数不清的绘画作品,但是其作品在书画市场上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他的作品自身的艺术水平较高,二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较深,在书画界影响很大。4.书画作品的历史年代。通常情况下,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与其自身的历史年代有很大关系。一些社会名气与影响力相同的书画家,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历史年代越久远,价格就越高,反之,价格也就越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书画作品难以保存。“纸保一千,绢保八百”,这是书画行家内众人皆知的一句话,由于过去的书画作品的保存条件较差,书画创作所借助的表现载体如纸、绢等,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寿命期限,纸上的书画作品只能保存1000年,绢上的书画作品能保存时间更短,只有800年。另外,历史较为久远的书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价值。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现代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也是理所当然的。

5.书画作品的审美意识。由于历史时代和地理区域的差异,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历史年代的人,由于其自身价值观形成之前受到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他们往往就会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不同国家和地理区域的人,由于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在绘画和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就会崇尚不同的创作技法和创作风格。在封建社会里,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对整个社会的艺术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能够引领时尚,引领艺术审美的潮流。另外,有一些文人墨客和名流雅士在当时也具有很大的名气和社会影响力,也会成为众多人的追随对象。就书画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来说,人们的喜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泼墨山水画,有的人喜欢工笔人物画,有的人喜欢中国画,有的人喜欢西洋油画。由此可知,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地理区域的审美意识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与其审美意识越相符的,市场价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三、书画作品的定价方法

一般产品或服务的定价,通常

有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等几种主要的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就是根据单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目标利润简单相加,得出产品的价格。但是不同的书画家,其受教育的成本不同、社会阅历不同、书写工具及书写载体不同,他们创作一幅书画作品的成本就会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书画家其创作的天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付出同样成本的两幅作品,艺术价值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别,市场价格也就大相径庭。因此,这种方法不适合书画艺术作品的定价。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及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反映的差异来确定其价格的方法。书画作品的成本难以核定,但对其市场需求水平的预测也同样并非易事,这种定价方法也不适合对书画作品的定价。

书画艺术作品该如何定价呢?我们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定价目标,依据各种影响书画作品定价的因素,从价格理论的角度,对书画作品的定价方法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书画作品收藏者的定价方法

1.根据书画家的名气进行定价。书画家的名气越大、社会地位越高,他的书画艺术作品被接受和认可的程度也就越高,对其书画作品的市场定价也应当越高,反之就越低。

2.根据书画作品自身的性质特征进行定价。也就是根据书画作品本身的复杂程度、内容选题、作品存世量的多少以及书画作品的历史年代进行定价。一般情况下,书画作品内容越复杂、存世量越少、历史年代越久远,价格就越高,反之,价格就越低。在同等艺术水平的书画作品当中,山水画一般可以定一个相对偏高的价格,人物画此次,花鸟画价格较低。

3.根据书画作品的风格与当前的审美意识是否吻合进行定价。与当今的时代潮流和所在地理区域的审美价值越吻合和相符的书画作品,价格就越高;反之,价格就越低。

4.委托第三方定价。也就是委托当今的一些权威鉴定专家和权威鉴定机构进行定价,这种定价一般较为准确,也就有一定的权威性。虽然这些专家也是根据书画家的名气及书画作品本身的性质特征进行定价,但他们在该领域的造诣比较深,对市场行情也比较了解,定出的价格较为权威,不过也有一些较为不负责任的所谓“专家”,那只能另当别论。

(二)书画作品创作者的定价方法

1.根据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的艺术水平进行定价。书画家要对自己艺术造诣和书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做出客观的认知和评价,并把自己的书画作品与同时代的知名书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在参考他们书画作品价格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书画作品给出一个客观合理的价格。

2.攀附定价。当今有一些书画家,自身的书画艺术造诣并不是很深,艺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很是一般,但其创造的书画作品一开价就高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主要是因为他是某位书画大家的弟子,师傅的书画作品价格较高,弟子的也就不能太低,美其名曰,不能有辱师门。哪怕作品在市场上不能成交,价格也不能降低,其实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对一些社会名气较小的书画家来说,也不失是一种有理有据的定价方法。

3.根据对自己未来书画造诣的期望值进行定价。有些书画爱好者对自己未来在书画方面的造诣赋予很高的期望值,确实目前也在为之努力,为了提升自己知名度,也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在市场上定一个相对偏高的价格,其本质目的并非真正想在市场上成交。

4.有形成本导向定价法。这是一种不计书画创作者自身所受教育、学习、练习所花费的货币、精力、体力等相关成本,只根据创作一幅作品所花费的有形成本的定价方法。一些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旅游景点当中靠卖字为生的书画创作者就是依据这种定价方法,他们只需计算均摊到每一幅书画作品当中的房租、水电费,和创作一幅书画作品所需的笔墨纸砚的成本,然后再加上他们所期望的利润,就是他们的市场成交价格。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菲利普·科特勒著,凯文·莱恩·凯勒,卢泰宏.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向红,毛毛,喻晨,李亮,辛聪茹.陕西书画价格不断攀升,是繁荣还是泡沫[n].陕西日报,2011.3.25

4.畅达.近现代书画价格屡创新高[j].中国科技财富,2005(2)

5.丁建华.如何确定书画作品的真实价格[j].艺术市场,2003(4)

(作者单位: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