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1:36:26

书法教学

书法教学范文篇1

教学过程“育德”

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学生书写爱国诗词的时候,教师可播放《中国人》《祖国颂》等歌曲。“感人的歌声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陶醉、醒悟……教师书法课堂的导入与总结过程也是对学生“育德”的关键环节。如,有的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孔子弟子三千,最著名的七十二门徒无一不是思想境界高尚的人。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让学生反复练习、理解、感悟。短短几句导入,一方面让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让学生把那些历史名人当做心中的偶像、楷模。教师要将作业布置、优秀作品展评、课堂总结等其他教学活动与对学生的“育德”结合起来。“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在书写上,即使学生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呵护、表扬。教师只有把“育德”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师表楷模“育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只是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书法课堂上的板书、讲解、示范、辅导、创作等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经常创作优秀作品,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展览,教师有了人格魅力,才会有威望,才会让学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教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自己要“师表”,还要树学生心中的楷模。例如,羲之,池水尽墨;怀素,蕉叶练书;智永,退笔成冢;钟繇,梦中书法;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写字以美育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的作用,激励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另外,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体育德”。学生“主体育德”应该是理想的德育,是德育的理想。要想达到理想的德育境界,就要实现让学生从“要我育德”向“我要育德”的转变。没有学生“主体育德”,就没有高效的德育;没有学生对德育的内在需求,就没有学生的“主体育德”。例如,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爱祖国”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写出你最喜爱的中国十个地名”“抒写你对祖国母亲的心里话”“创作一幅热爱祖国的书法作品”等。毋庸置疑,这本身就是学生爱国的主体表现。

书法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书法教学;高中美术;教学应用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融入书法模块,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更全面优秀的美术人才,其更大价值在于培养高中生的自身修养,传承传统国学文化,让高中生能够健康发展、全面成长。笔者通过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书法模块,介绍其学习的价值,探讨其有效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书法教学在美术学科当中的价值与意义

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同时还有助于高中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书法学习的过程可以愉悦学生身心,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技能。书法学习的过程,有利于高中生意志力与耐力的锻炼,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习惯,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它不仅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的过程。

二、高中书法三阶段

(一)书法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的书法教学需要围绕书法基本知识开展,盲目地让学生进行书法练习不仅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很难让学生掌握书法的精髓。因此,教师应当从书法教学目标、书法的发展历程、文人墨客的书法造诣、书法基本姿势等开始,让高中生对书法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书法能力的提升阶段。提升高中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书法技法。从实践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应该从了解与认知书法字体的结构、书写规律入手,同过引导高中生感受书法艺术的形体美,在此基础上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让高中生了解书法创作中的题款、章法等,将一些书法技巧与基础能力传授给学生。(三)书法能力的拓展阶段。在高中生基本掌握书法创作以及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文化品位、审美的熏陶,诸如书法思想、书法意蕴、书法内涵、书法批评等内容。同时,还应根据高中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喜好,让学生自行选择字帖进行临摹,进一步拓展高中生对书法的认知与感受。教师还可以帮助高中创设书法作品的展示平台与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书法技艺的发展,在师生评价中促进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书法融入高中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书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近几年教师缺乏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理解与认知不够全面,更谈不上学习兴趣。纵观传承几千年的经典作品,都或多或少与书法脱离不了关系,文学著作、名诗词、随笔的背后都隐含着浓浓的书法艺术,演绎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经典的书法作品为例,通过挖掘作品背后的作者生平事迹,采用情景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来感受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在何种状态情绪下进行的创作,带着哪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与抒发的。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将学生带入那个作者创作的年代,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书法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二)鼓励书法临摹的尝试。当学生步入情境故事当中后,教师就可以瞅准时机进行一些入门基础技巧的传授。例如:握笔、运笔、收笔等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技巧后,就可以融入临摹字帖,让学生自行挑选尝试临摹,每一篇自我的作品,都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会有意犹未尽之感。当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临摹后,有些学生会自我感觉良好,一些小骄傲情绪、厌烦情绪,逐渐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检测手段,让学生对自我的程度有一个理性认知,高中生习惯考试与分值,所以说分数的高低对他们有相当大的标尺衡量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紧张感,认清自我的差距与问题。例如:笔劲不足、书写不规范、临摹不工整等。由于学生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的评价应该细致到个人,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评价,并且布置分层性课后练习作业。在一些学生掌握良好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例如语文、历史,一边摘抄诗句名言,一边临摹撰写,一边朗诵记忆,全方位拓展。(三)社会拓展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实践社会文化活动或者书法比赛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书法水平机会的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借助比赛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书法水平,与此同时通过交流、评价,增长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慰问敬老院,与老年人一同进行书画写作,为慈善组织免费提供作品,各种传统节日、标题、宣传词、春联、大字报等等。借助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价值与现实意义,体现自我的价值,学习兴趣与动力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总之,书法是最为经典的国学传统文化之一。作为美术学科当中与学生最亲密的艺术,教师要积极地将书法文化传播给学生,借助新的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书写等多种素养,让学生感受国学传统文化的魅力,爱上书法。

参考文献:

[1]虞赛玉.微课不微,素养可养———高中美术微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

书法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书法教学;养成教育;融合策略

一、书法教学与养成教育的关系

养成教育实际上是让人在语言和行为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事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都要有好的态度和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人的一生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书法教学工作便需要这种教学精神的融入才能得以顺利推进。写字就像种子,而养成教育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只有将二者进行融合才能有最大的收货。为此,我们做书法教学工作亦要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最为最终目标,让好习惯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写字训练中去,并帮助学生从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书法教育工作势必会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二、书法教学与养成教育的融合对策分析

(一)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息。众所周知,书写教学工作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中很难做到心静如水,而书写教育正式要求做到“静”才能有所成就。为此,在书法教学工作中便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在刻苦训练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充足的自信心,进而让教学活动不失章法,严肃而不死板。此外,教师要在书法教学时树立威严与和善的形象,面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必须及时进行纠正,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要让其能在教师的表扬中不断进步。(二)重视学生坐姿的培养,强化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书写教学工作而言,其不仅要教学生如何正确下笔以及如何训练笔锋才能写出漂亮的字体,其书写时的坐姿亦十分重要。此外,良好的坐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书写文字,更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好处,通常情况下,在书法训练需要较长时间不停歇的训练,若书写姿势不标准则容易损害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在传统的书写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正确的书写姿势,即“身正”则“笔直”,说的便是要求在书写的过程中养成合理的坐姿习惯。(三)保证书写字面整洁度,推进书写的审美教育。字面整洁是写字最基本的要求,一张漂亮的书法需要干净利落的门面。然而,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字面整洁并非单指纸上,更包括学生的自身整洁度。写字实际上彰显的是一种艺术审美,其审美不仅仅体现在写字的结果,更重要为整个写字的过程。为此,写字者本身亦需保持整洁的妆容,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高雅情趣。为此,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对学生的书写方面进行教育,更要包含桌面的文具摆放以及服装整洁。(四)书写教学融入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书法教育中最难的工作时让学生静下心进行书写训练,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便会造就不同的心态,有些学生写着、写着便出现心烦意乱的问题,这对学生书写训练会形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寻求书法教学的方法,并从中适当的加入趣味性元素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静下心来进行书法训练。(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制定严格的书写要求。在以往的书法教学工作中,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字体进行敢看时都会出现这样的窘境,如明明书写的字体不标准,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好,亦不知道该如何矫正学生的字体,使得文字整体看起来更漂亮些,而书法教育重在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书法进行评价,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会有着明晰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改正,从细微之处找到问题便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六)注重“熟练生巧”,安排固定书写练习量。校园教育中对书法教学工作的时间安排并不多,而写字训练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的,课堂的45分钟根本不能有质的飞跃。为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安排课外书写练习时间,给不同学生安排指定的日练习量,并让学生养成“天天练”的好习惯。学生若能够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便能够养成固定的好习惯,对书法的进步与提升,会有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要简单地进行书写训练,更要在书写的过程中融入于心,全神贯注的感悟书法的魅力所在,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书法教学工作,力争将书法教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建民.书法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有效路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9):112.

[2]李亮,周彦.书法教育的时代挑战与现实应对[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68.

书法教学范文篇4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兴旺,带动了艺术教育的长足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尽管如此,我们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仍然是普通高校最薄弱的环节,在单一的专业教育中往往忽视了人文精神教育,或者简明地说,忽视了“修养”的教育、“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远远达不到“四有”教育的要求。近几年来,围绕工科院校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古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变化规律;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的素养、品行。我国古代的教育,把书法列为六经之一,是学生必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魏晋时期,称书法为书道,把书法提到了一个与宇宙并列的地位。到了唐代,书法教育达到了鼎盛时期,直至明末清初,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初,在谈到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问题时,特别强调了写好字的作用。毫无疑义,书法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特殊的、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书法教育与人品素质教育

清末书家杨守敬说:“学习书法,一务品高,二求学富,三须艺娴。”“品高”也就是品德高尚。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或超迈或流俗,归根结底取决于书家品格的高下。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郑板桥等书法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所以宋代黄庭坚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具体说来,书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能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存资料表明,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字。书法更是将文字的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著名的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学习书法,不断研习古代碑帖,心仪古人风范,日久必然提高对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激情。

其次,能培养自励坚强的意志。历史上许多书法家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刻苦自励、勤奋好学、精于笔墨的结果,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唐太宗夜半秉烛学习《兰亭序》;智永习书“登楼不下,四十余年”,以至于“退笔成冢”;怀素则“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共挥洒”。古今无数书法家钟情书艺,涵泳墨池,有着一股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书法是一门集艺术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非持之以恒、反复练习而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学习书法能培养人的刻苦耐劳的品质。

再次,能端正思想行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把用笔的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结起来,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一致。这样坚持长久,其心中必定无种种私利杂念,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作风。在艺术上也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就十分强调学生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好字不仅仅是书写的水平问题,而且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字是人的第一面孔,能反映人的秉赋。有些人的字写起来东倒西歪、潦潦草草、邋邋遢遢,除了说明这人写字不认真外,还反映出他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孤傲个性。因此,书法教学包孕着极其丰富的人格品行教育。

二、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书法知识博大精深,哪怕是基础书法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书法关系较大的学科有:1.文学。纵观古今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百花齐放的形式美,而且具有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心旷神怡的文学内容。从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白话文、格言警句、散文小说……书法的内容无不涉猎。事实表明,书法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上,它尤其需要用文学内容去充实。如果只强调形式美而不重视作品的内容,那就好像“充满情感和思想的人的眼睛的美,从那双眼睛中拿走那使它们生动的情感和思想,——眼睛仍旧是美的,但已经不是那出神入化的美丽的眼睛了”。(别林斯基《1841年的俄国文学》)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教育。2.历史。书法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从有文字开始就产生了书法。自殷商以降,经秦汉魏晋到唐宋明清,伴随着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文字学。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汉字丰富的线条和复杂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然而,学习书法,必须懂六书,辨正俗。无论是写篆书、隶书,还是写楷书、草书,都必须了解汉字的笔顺规律和结构法则,必须了解书体和字体的关系、文字的衍变和发展等等。书法教学的这些内容为提高学生的文字学知识提供了帮助。三、书法教育与能力素质教育

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古人说:“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临帖必须临得像,这是临帖的第一步。要临像,就要细心观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观察书家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类型。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2.思维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不断培养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和内化能力。此外,书法艺术笔法中的提与按、方与圆、疾与涩、逆与顺,墨法中的浓与淡、润与燥,章法中的奇与正、疏与密、大与小、向与背等等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的规律,就是辩证法。因此,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世间万物,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3.创造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从临帖入手,最终要使学生达到创作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教学中必须允许学生学有选择,学有所长,发展个性,而不能整齐划一,千人一面。通过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使学生奠定扎实稳固的书学功底,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不仅是书法教学要坚持的原则,也是研究学问有所建树的必由之路。

四、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

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丽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组织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这种种美感,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逐步感受和认识,并能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们的心灵经过了这些优美作品的浸润和熏陶之后,他们就能够“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们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柏拉图《理想图》卷三)这是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

五、书法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

书法教学范文篇5

一、小学书法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

1.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小学书法课堂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好地实现动态教学,这是传统书法教学模式所缺失的。多媒体具备很多功能,例如图片、视频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附带功能,把教材中呆板的知识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这种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好奇和充满探索欲望的阶段,教师若能充分将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融入书法教学中,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提升课堂吸引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对课堂进行有效延伸,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2.可以更好地完善书法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随着时展,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很大,每天都有很多学科需要学习,这就导致了书法课程很容易受到挤压,这对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教学压力。因此,在小学书法课堂上,教师须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正确的执笔方式完整呈现给学生。多媒体视频会更加注重细节,有利于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模仿的同时又不会忽略了细节性的东西。在跟着视频进行细节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书法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3.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的写作姿势,而这些姿势被忽略后,经过长期错误练习,导致很多学生书写出来的笔画僵硬、难看。而教师在书法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与书法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在学生练习书写过程中,更好地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问题,制定一个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科学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认识到书写姿势的重要性。4.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古今书法的了解。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其传承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小学书法课堂上,很多小学生对我国书法的历史却不了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书法、认识书法。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历史上书法家们是如何练习书法的,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书法的历史有更深刻地了解。

二、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措施

1.结合多媒体教学陶冶学生情操。书法是一门艺术,小学生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国书法传承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古代传承下来的书法作品都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背景。我国书法不论是在外观上或结构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其拥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因此,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书法释放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的书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王羲之以及字体的背景,了解王羲之的生平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可以有助于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2.结合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直观性,直观的画面或影视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生动有趣且夸张化的影像来突出书法的色彩,促使学生在这种直观的视觉上获得更好的内容信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推进学生对知识重难点内容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书写笔画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功能,将正确的书写过程投放到屏幕上,再结合教师讲解,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书写规律的掌握,从而突破书法教学中的重难点。3.应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人文素养。在书法教学中,不能只是单一地传授学生书法技能,还应从书法教育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在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朝代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们学习书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书法家的人格魅力以及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例如,在学习“颜体”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大量观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同时还可以通过影视向学生展示颜真卿忠烈悲壮的传奇人生。通过这些影视,可以使学生了解颜体蕴含的意义,充分感受颜体的艺术风格特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在经过书法家的人文熏陶下,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核心价值观。4.结合多媒体,拓展延伸课堂教育。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学生单靠学习教材内容,无法得到更好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书法教学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是很有必要的。课堂拓展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扩大其知识面。在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适当进行拓展,通过不断引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书法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适当开展书法知识竞答活动,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收集与书法有关的小知识,之后在下节课堂上,教师负责提问,学生进行抢答。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和书法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结合多媒体,进行书法实践教学。在书法课堂教学上,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书法知识,还应该多运用课堂这个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更好地发现一些在平常练习中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锻炼其书法能力。在学生基本学会正确的书写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对书法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书法审美能力,并让其进行自由书写,锻炼书写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开展书法写作比赛活动,先给学生观看书法的相关视频,然后学生根据所看的视频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即兴书写比赛,或者建立小组,组与组之间进行书法写作比赛,最后由老师来点评,也可以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组间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探讨认识到的问题,并相互学习,且通过老师和同学点评,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更进一步的理解知识。通过课堂比赛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进一步促进书法教学质量提升。

三、结语

书法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师范院校书法教学策略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三字’(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训练”的要求。但在当前,一些师范院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事倍功半,令人无奈。那么如何使师范院校的书法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

教学中首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在不断强化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书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本身特有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已故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书法史、赏析书法佳作、组织学生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萌生自豪之情和使命之感,迸发出学习书法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师范生将来的工作性质,使他们意识到书法学习对今后的帮助。可以带领学生在欣赏书法佳作的同时品析作品的内容,体味书法对学识修养提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做事马虎、心浮气躁的学生,帮助他们在练字过程中磨练意志性情。当学生树立练字目标变得实在而明确后,更愿意努力去学习书法。再次,要让学生增强练字的信心,促使兴趣内化。要使学生的练字兴趣不转瞬而逝,就一定要将外在不稳定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稳定的需要和决心,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展示、评价交流、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增添信心,获取不断进取的动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传统的书法教学大多是“教师以多示范为主,学生以多练习为主”,这样容易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优化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优化示范。示范是使学生迅速领会书写要领,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示范是在黑板上用毛笔或粉笔进行演示,一些学生会受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影响而看不清示范,降低学习效率,若使用实物投影则会避免这一不足。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语言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放大演示,就能将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线条流动走向等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摩,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书写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实践,练字就事半功倍了。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静心练字的气氛,使学习的环境得到优化。

第二,优化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总结,要比教会学生写出几个漂亮的字更为重要,所以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例如“江”字,先分析结构,再分析局部和笔画特点:左半边的“三点水”旁,呈弧形排列,形窄;右半边是“工”,形扁,笔画粗细长短不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观察得越仔细,头脑中字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就会比较准确,而且有序的观察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临帖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

第三,优化练习。书法教学要讲练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课堂练习时,为了解决“学生多,时间少,指导面窄”等困难,可以将学生按照书写能力或者人数分成学习小组。指导时,教师就可以深入学习组中进行难点的再次示范和针对性指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也会在互助互评的学习组氛围中学得更有滋味。第四,优化评价。评价在书法学习中意味着修正错误,指引方向,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但纵观老师的评价,有的是重评数量轻评质量,有的是重评价轻反馈,有的是重批评轻鼓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因此要及时评价优化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老师评、小组评、同桌评、自己评等,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听取不同的声音,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书写情况并建立更高的书写目标。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的等级评价,建立一套批改评价符号;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注评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练字。

三、渗透书法赏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笔论》中说:“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因此,书法课不能仅是练习,一定还要定期安排欣赏课时,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多欣赏名家名作,使他们在心态、性情、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临摹,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引导,致使不少学生只会打开字帖照着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学习书法家们的运笔和结字的技巧,并把其优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练习中来。在学生练习到有一定的基础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注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尝试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能够学以致用,走出“只会临不会用”的悲哀。

在素质教学的今天,书法教学也应该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以上教学策略仅是笔者通过实践的一管之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书法教学范文篇7

一、融合媒体技术,激发学书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传统书法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年龄小,天性好动,自制力差,有效注意力不长,再加上手指手腕发育不成熟易疲劳等,学生开始时还觉得新奇,然而时间一久就会渐渐地就会失去学写字的兴趣。因此,在书法教学中,要善用多媒技术展示色彩明丽的图像,演示鲜活生动的视频,播放优美的音乐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一)美妙的音乐——动情。“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学习书法需要气定神闲,即所谓的“心躁则笔躁,心静则笔安。”据心理学家分析,音乐对人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在优美的韵律之中,学生更容易屏息凝神进入书境。因此,或在课前休息时,或在新课导入时,或在欣赏作品时,或在课中学生自由练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名乐,如《平湖秋月》《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静心静气,在轻松、平静、舒心的氛围中,心悦神凝,进入书法学习的状态。另外,书法与音乐都具有节奏、旋律、变化、和谐等相通之处。当代书法家李斌权先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表演音乐书法《高山流水》等令人震憾。同样在欣赏课中也可根据不同书法家、不同作品、不同书体配以节奏快慢、起伏相似的旋律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既能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情操,又能让学生对获得更多的书法作品信息,感悟书法的魅力。(二)精美的画面——激情。精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兴趣盎然。在教学《“山”字与山字旁的书写》时,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组雄险的泰山、秀甲天下的武夷山、奇峻的黄山等祖国名山图片(配乐),让学生被江山如画的美景所吸引,然后出现甲骨文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一边叙述一边展示“山”字“甲骨—金文—篆隶—草楷行”的演变的精美图片。此刻,笔者从学生眼里流露出的惊奇眼神中,深信其在这好奇心的驱使下,既感悟到古代书法“山”的多样写法,又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出无限的学书情趣。(三)优美的视频——燃情。视频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的优点,传递信息生动形象。片中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历历在目,印入脑海。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程的安排,适时地穿插有关书法家学书的奇闻轶事视频,如欧阳询夜宿观碑、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张旭观物悟书、怀素蕉叶练字、智永笔冢故事等,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部分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毛笔字的,耐心不足,随意乱画,甚至问教师练好字的秘诀,想一蹴而就。此时播放《王献之依缸习字》这一动画故事给学生看。当看到王献之不论严寒还酷暑坚持不懈练习,洗笔之水竟把水池染成墨池时,学生明白了“秘诀”是什么。由于移到主人公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精神的感染,学生的“野性”自然收敛了许多,学书热情也就多了一份。

二、融合媒体技术,优化书法教学

(一)微课讲演,省时高效。“微课”这种以视频为载体、利用文字、图像、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辅助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教师的钟爱。如在书法教学中嵌入微课会让教师一劳永逸,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前可以把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的讲解,汉字结构的安排,以及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微课的方式录制好,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得清楚,听得认真,更容易掌握书写方法。如教学“山”字旁时,把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山”在左时,“山”字偏字的左上,字形稍小,中竖稍长,竖折的折较斜如“峰”、“峻”等字;“山”字在上下时中竖较短,在上时字形稍小,在下时字形稍扁如“崇”“炭”“岳”等)进行播放时,竟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都听得十分细致,后来在练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字形结构掌握得又快又好。教师既教得轻松,又省时高效,一举多得。。近两年来笔者从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字体结构的安排、章法布局等方面精心录制了30多节微课,并与其他教师分享,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书法教学的开展。(三)展台展示,直观形象1.强化指导。书法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学科,受班生数的制约,一堂课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如果采取集体示范,因学生离讲台远近、角度不一致等问题,无论是把纸平铺着范写,让学生站起来围着看,还是把纸挂起来书写,都不能把信息全面、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再者也很难组织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学生在大屏幕上可以全方位地观摩到教师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运行走向,甚至笔墨渗透效果等。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学起来也更容易。特别是在突破重、难点上,更是优秀至极。例如,初学写字的学生不知如何中锋运笔,为解决这一重难点,笔者首先在投影下分别用侧锋和中锋在宣纸上书写两组横和竖,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不同点。经过一番讨论、分析、感悟,发现中锋写的笔画沉稳、厚实、凝练、富有立体感和力透纸背感;接着拿着一支毛笔告诉学生毛笔的笔头分为三个部分:笔尖(笔锋)、笔肚、笔根。把笔尖笔肚运行在笔画的中间,就像汽车行驶在马路中间一样就叫中锋行笔;然后把事先用单线钩画、红线标注好行笔步骤的横和竖画摆在投影仪下,提笔示范并讲解写横:①空中取势轻入斜顿(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尖在上笔肚在下),②运指腕把笔肚向外推送至笔画中间(这一细微的调锋动作,教师反复示范,让学生观察细致后,反复练习),③中锋右行(再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肚在右前,笔尖在后),④顿笔收笔。写竖:①逆锋轻入斜顿(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尖在左上笔肚右下),②运指腕把笔肚向内推送至笔画中间(教师反复示范),③中锋下行(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肚在正下方前,笔尖在后),④顿笔收笔(或出锋)。这样学生细致观察了指、腕细微运行变化的全过程,明白了运笔方法,掌握起来也更容易,正如孙过庭所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2.促进评价。学生的表现欲强,让学生在展台上“实战演练”,其积极性高。教师既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书法的动态情况,又可捕捉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作统一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利用展台把作业的局部放大,与原帖对比,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写得好的地方画个红圈,或评四星、五星。不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差别,也能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别,既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又提升了临写水平,而且有益于催化学生的学书乐趣。3.开阔视野书法课不能上成单纯的练字课,还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指出:“世人承认的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教师可充分利用展台展示:如妍美劲健、潇洒俊逸的王羲之《兰亭序》;宽博遒劲、朴拙雄浑的颜真卿《勤礼碑》;骨力峻拔、结构严谨的柳公权《玄秘塔》;欹侧险峻、清和秀健的欧阳询《九成宫》等不朽的经典之作来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章法的变化等处细微观察,学习欣赏,学会审美,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艺术的熏陶,感悟书法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乐学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外,教师还可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光和对字的部件的移高、降低、拉长、缩短、放宽、变窄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构字规律;通过镜头的放大、慢放、定格、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让学生细致观察、揣摩、感悟;通过一些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动画设计等来帮助学生找准笔画的位置。总之,教师巧用课件既能让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最终把每个字写得规范、美观,又能创造出精彩、有趣的书法课堂,激发学生学书兴趣。

三、融合媒体技术,拓展学书空间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一)互联网+多元学书。书法学习是一个“时习”加“恒习”的渐近过程,一周一节课的书法教学既满足不了好学书法学生的热切需求,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书法水平。而利用互联网交流学习,能拓展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笔者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大量书法技法知识,学习古人碑帖中的范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不同时期的大书法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二是推荐学生进入《中国教育书法网》中的书法常识,《福建书法教育网》中的书法课堂了解书法知识等网站,获取丰富的书法学习资源;三是特别介绍学生每天观看央视“书法频道”中午12点30分《一日一字》或晚上20点30分《名师讲堂》,通过亲近名师,感悟书韵,提高书写技艺。(二)微信交流,便捷有趣。微信是当下最便捷的交流平台,可跨越时空,随时交流沟通。笔者充分利用微信的特点,创建了班级书法微信群来加强书法学习交流,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在群里笔者有时上传部分优秀的书法教学视频、微课、名贴等供学生在家一边看,一边写,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揣摩,然后再写;有时把教学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在微信中强调指出;有时也可以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交流。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把在家练习视频和作品上传群里,而教师也会及时点评,对写得好的地方“点赞”,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优秀作品发表情包赞赏。另外还搜集学生优秀习作,拍成照片,利用媒体技术装裱成册发到群里(或在课堂展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精美的作品更是兴奋不已,而写得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会效仿、趋从。参与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中,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成就感越来越强,渐渐形成学习书法的内驱力。

作者:刘武平 单位:邵武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书法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书法教学;策略研究

在新时展中,教师不仅要追求新文化的创新,同时还需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同时还具备提升学生自身修养与素养的功能。在实际发展中,学生的书法能力相对较差,并且教师也缺少相关书法的教学措施,因此,在美术实践活动开展中需要增加书法的内容,结合当下高中生的特点以及水平来开展教学,整合文化传承的发展思想,促进美育与实践的相互整合发展,保证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引进书法内容,不仅可以发展健全的美术人才,同时更关键的意义在于深化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保证传承我国国学文化,让学生可以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一、书法在当前美术学科教育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教学发展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在教学中需要全面依照课程发展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尤其是针对书法层面,需要全面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掌握正确的书法写作姿势,感受形体美,将书写规范与整洁作为主要的目标。书法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认真态度,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书法学习其实就是促进学生愉悦身心的过程,不断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书法技能。在学习书法期间可以锻炼学生坚忍的意志,提升学生的耐力,不管是学习态度还是习惯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改善,促进美术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二、书法教学的三个阶段

(一)书法书写能力的基础阶段

教师在实际进行书法教学期间,需要全面围绕书法的基础知识进行,如果进行盲目的书法练习,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实际的书法精髓,由此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出发,例如教学目标、发展历程、书法造诣等开始教学,保证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书法的内涵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二)书法能力提升阶段

发展现阶段高中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可以实现学生书法技能的多样化发展。结合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需要教师从书法中掌握字体的结构与规律,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形态美,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这一期间,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创作章法,将实际的技巧面向学生传授。

(三)书法能力拓展阶段

学生在掌握其他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文化品位、书法寓意、书法内涵、书法批评等内容进行教学。不仅如此,还需要依照学生的自身需求与喜好,引导学生针对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认知[1]。

三、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长期且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书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影响较深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格外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练习书法可以通过对文字的构架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因为大部分的家长过于注重学习成绩,甚至将大量的节假日时间来为学生补习功课。书法教育缺失并不是单方面造成的,是综合性的结果。

(二)社会书法教育的问题

对于社会上兴起的书法培训来说,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当前社会上的书法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有针对成人的同时还有针对青少年的。做艺考培训的机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以艺考培训举例来说,培训班大多是社会自发兴起的,由此造成了书法教学乱收费、管理乱、缺少正规形式的现象。同时艺考教育也缺少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辅导班各执一词。因为艺考班更多是对快速书法进行培训,因此这种培训注重技巧训练,缺少理论的讲述,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技巧,但是却难以掌握书法专业理论知识,对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以及汉字的优美并不理解。

四、探究书法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当前时展的阶段,以书法为特征的汉字书写所具有的信息记录与传递作用已经不再成为常态。虽然相关部门在不断强调书法的重要性,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局限在工具性的理解层面,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区,进而形成了国家高期望与实践推进低效的矛盾。中国书法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多次工具与技术的改变而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艺术,这都与自身内质元素和人为努力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对当下书法教育进行全面探究,结合新技术条件,促进长远的发展[2]。

(一)深化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我国几千年的经典作品,都或多或少与书法脱离不了关系,文学著作的背后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演绎了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开展中,需要结合经典的书法作品,通过挖掘背后的作者生平事迹,运用生动的故事开展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来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且明白作者是在何种情绪状态下进行创作的,带着哪种情感,作者的表达又是怎样的。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可以将学生带入作者的年代,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书法,进一步提升对书法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书法临摹的尝试

学生在进入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找准时机进行基础入门技巧的传授。例如握笔、运笔、收笔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临摹。每一篇作品都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后,有的学生会感觉良好,一些小骄傲的情绪、厌烦情绪逐渐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可以用检测的手段,让学生对自我的程度有一个准确的认知。高中生习惯通过考试与分数来检测自己,所以说分数的高低对他们有一定的衡量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认清与实际的差距问题。例如握笔姿势不对、书写不规范等。因为学生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因此教师的评价应当保证细致到学生个人,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在学生掌握良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例如语文、历史摘抄名言警句,一边临摹,一边欣赏,促进其全方面发展。

(三)开展社会拓展的实践活动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书法技能之后,教师需要开展多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或者是趣味性较强的书法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需要合理地运用比赛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书法的实际水平,在交流的期间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慈善机构免费作画、写春联等。通过趣味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书法的实际意义,发展自身的能力,促进知识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增强文化自信心。

(四)编写教材,促进研究

教材是当前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创建课程就需要找到适宜的教材内容,方便教师依照实际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首先,在书法教育大纲的指导下,通常都是由教育专家、学者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在实际的教材内容中不仅包含了书写规范,并且也蕴含了审美艺术;并且,教师需要结合地区的发展、学校情况,在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全面编写与制定,不仅要保证教材的发展有据可依,还需要与其他教师一同研究。需要明确的就是,教学研究会促进教学,会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进而实现学生书法教学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大纲明确要求,需要积极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需要明确体育健康、实践能力、语言交流等方面的整齐发展。现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书法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样也是一种艺术,在当前的教育中发展书法教育,不仅需要保证书法沟通的顺利进行,并且还需要书写工整的汉字,由此深化当前的书法教育十分关键,可以使实际书法教育效果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五)落实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故事教学法。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较多的书法家的故事,因为学生自身就存在明显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可以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就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代书法家努力练习书法的故事,进而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还需要运用想象力教学法。学生具备形象思维,全面地讲解书法当中抽象语言的形象化,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与理解。通过书法形象联想,又或者是顺口溜等相关的形式,方便学生对书法写作的要点全面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喜欢的字体,将字体变形,进而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全面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投影仪、幻灯片等,保证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名家画作,深化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掌握书法书写的精髓。

(六)真情互动,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从内心愿意去进行书法练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做好相应的课堂导入,通过情景创设或者讲故事等方式,给学生讲解书法的起源以及要学习的书法演变过程,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动笔写字的欲望。而在书法教学的要求上,教师要从最基本的“写对、写好、写快”这个总体标准入手。“写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法笔画、笔顺和结构;“写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字帖练习等方式,使其感受字的形体美,写出工整的书法;“写快”则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书法技巧的熟练度。同时,在学生学习书法之后,教师对学生书法的评价标准也要有所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他们的书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中指导与示范所针对的是全体学生,但是巡视就是对学生个别指导,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辅导,这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来说十分关键。但是教师又不能按时间点进行辅导,由此就会促使学生形成不良的习惯,教师来了学生就会认真,教师走了学生就马马虎虎,做做样子,后面的学生又迫不及待地等待教师,由此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就可以说“老师喜欢指导写作认真的同学”。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学生,都希望可以得到教师的认可,由此就会不自觉地认真练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七)打好基础,指出问题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书写过程进行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书写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多方面掌握书法书写的原则:首先,应当掌握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激发学生书法书写的兴趣,并且以此为基础,避免学生书写的期间过多地指责学生,教师需要运用委婉的语言,保证学生能够在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指导,不断地端正自身的行为;其次,教师需要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具备充足的耐心,书法的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长时间的训练中掌握充足的技巧,教师也需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避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在实际书法问题改进的期间,需要持续性地跟进,不仅需要保证学生掌握规范的书写方式,还需要保证学生的书写更加漂亮,让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结束语

我国的汉字与英语的表音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形象更为鲜明,并且方便识别,是当前我国历史文化传承几千年所积累下来的文明精神,并且通过不同的民族、地区文化的碰撞,影响了较多国家。书法是当前十分经典的国学文化,并且是当前美术中与学生关联性较强的艺术,教师需要全面面向学生传递书法文化,整合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在循序渐进中爱上书法。

参考文献:

[1]徐敏.书法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高考,2020(19):128.

[2]李玉杰.书法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20(05):80-81.

[3]张国振.书法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明日风尚,2019(20):79.

书法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中小学;篆书教学;书法课堂

蒙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历来以培养书写习惯与识字为主,且与科举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至今日,中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仍以书写的美观为主要目标。由于楷书的日常书写比较多见,为了方便平时使用,故书法的日常教学多以楷书为基础,也有少量的隶书和行书练习,但篆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却极为少见。

一、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中的处境

篆书在历史上的发展相较其他书体显得异常薄弱。篆书书写速度与结构的复杂性造成了识读与记忆方面的局限,这就让很多不懂古文字系统的教师无法顺利教学,也让学生望而生畏,导致篆书难进中小学课堂,不受师生欢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蒙学书法教育中也很少有篆书教学。除了在以篆书书写为主的先秦时期和书法考据学兴盛的清代,其他历史时期如汉、唐、元都是将篆书作为书法现象,由个别书家进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形成从小就学习篆书的社会风气。由于文字的实用需求,楷书和隶书历来是蒙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书体,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更是形成了以端庄的楷书为规范字体的社会风气,其目的便是应对科举考试。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私塾教学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也逐渐吸取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私塾的教育功能转向了最基本的识字习文,书法所用字体也以社会广泛使用且方便快捷的楷书和行书为主。[1](P.234)由此可以看出,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私塾书法教学基本上是以楷书为基础,适当教授行书,其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加强文字的实用性和书写的审美性。再看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其课程根据学年安排,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习不同的书体,需要学习的字体依然以楷书和行书为主,虽然高年级阶段也会适当增加草书的学习,但篆书学习仍然没有影踪。只有到了更专业的大学阶段,才会设置篆书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也使学书者越来越认为学习书法应以楷书为基础。在这样的学习意识影响下,篆书自然就遭到了学书者的冷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文字的简化改革,书法教学也相应地有所变革。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篆书就更不可能成为蒙学基础了,社会要发展,文字要简便,一切以实用为诉求。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书法教学才重新兴起。进入21世纪后,国家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接连颁布多个文件,逐渐明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迫切性,使书法教学的模式和内容变得丰富起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全面贯彻,全国的中小学及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逐渐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在学校及校外培训班开设书法相关课程。学校的书法教师队伍也逐渐建立起来,大学也开始招收书法专业的本科及硕士生,但书法教学所用字体依然以偏实用的楷书和行书为主,其本质和科举时代的需求相似。虽有个别教师会教授隶书,偶尔也涉及篆书,但篆书的整体教学依然步履维艰。

二、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中缺失的原因

当前,很多高校教师、研究生,乃至中小学的专、兼职书法教师,都在积极关注并思考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未来发展。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小学5~6年级即可进行五体的欣赏学习,感受各种书体的美;初中阶段,就可以尝试书写其他书体以及篆刻。”由此可见,篆书的教学在初中即可提上日程。由此也可以看出,《纲要》中涉及的书法教学内容与21世纪以前相比有了变化———它表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即可认识、欣赏篆书,并可在初中阶段开始练习篆书及篆刻。但是,为什么开设篆书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呢?为什么教师不去主动开设篆书课程呢?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为什么没有开花结果呢?笔者尝试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逐一分析。(一)社会层面。社会的氛围和需求会影响人们的学习选择。虽然国家政策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传统文化也需要社会功能的促进方能更加繁荣。书法在传统文化中属于六艺之一,但在现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中,书法变成了人们休闲时修身养性的艺术性娱乐活动,其实用性大大减弱,而篆书作为结构最为复杂、繁琐、难识、难记的书体,其社会实用功能就显得更为弱小。(二)学校层面。学校一方面践行国家的教育主张及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所以学校以服务应试教育为主,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辅。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关政策颁布以后,全国中小学开始积极响应,设立专、兼职的书法教师。但大多数学校只是给“弘扬传统文化”披上了一件外衣,实际考虑的仍是如何让学生以美观大方的书写提高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篆书的教学就显得不合时宜,跟不上学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当然,也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重视发展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审美能力,对书法五体皆有涉及,但其篆书教学依然是浅尝辄止的。(三)教师层面。篆书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书法教师必须经过对篆书的长期学习和深入研究,通晓篆书的发展源流及技法,才能在课堂中自如讲解并示范。前些年,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鱼龙混杂,各科教师兼课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想成功教授篆书是不现实的。近几年来,学校逐渐引进了一些书法专业的人才,这才让篆书教学有了一丝希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主动去触碰篆书,教学基本还是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楷书和隶书为主。(四)学生层面中小学生一般是以汉语拼音来识读汉字,多年来,他们一直是楷书简化字的学习者,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繁体字,对于篆书字体更是难以接受和识读,必须依赖教师的讲解方能入门,所以篆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文字障碍。通过上述各个层面的简要分析,我们总结了篆书教学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篆书教学的意义。

三、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中的现实意义

(一)篆书教学的文字学意义。清代大书家何绍基认为,楷书以源自篆、隶才是正轨,因此他对由篆、隶演化成正楷的北碑极为尊崇,并当作自己习字的典范,他坚持书法须以篆、隶为起点,这也构成他评论书迹的标准。他强调书法要有“朴”的面貌,而“朴”就是篆体和隶体的古雅意味。学习篆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写字技巧,更可以从文字的角度去识字。中小学的书法教学,除了练习技法,更应从文化角度渗透书法思想。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2](P.188)所以在给学生教授篆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篆书的源流及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书法文化的世界。我们在古人的书法论述中发现,他们特别善于从天地、星象、鸟兽等大自然造化中汲取书法灵感,这与古人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师法造化”的艺术创作传统有密切关系。蔡邕在《篆势》里对篆书的推崇和描述,基本上也是采用师法自然现象的方式,所以在他的文章里,出现了龟文、龙鳞、黍稷、虫蛇、水露等自然界的动植物及景观,他要求习书者掌握其动、静、长、短、颓、蕴、凝垂、纵横等精彩而细微的变化,故而造成篆文千变万化、多姿多韵的艺术美感及视觉享受。[3](P.223)《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但由于应试制度的影响,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难培养对汉字的兴趣。笔者认为,篆书教学正好是个契机,它既可以让学生脱离一般的文字思维,进入另一个文字系统重新认知汉字,又可以通过古人造字的故事及篆书的象形性来拓展学生思维,最终让学生重新理解汉字的意义。这样不仅完成了书法教学,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贯彻了《纲要》的精神。(二)篆书教学的心理学意义。清代何绍基认为,只有以篆书作为书法练习的基础方能对其他书体有益。而台湾心理学家高尚仁在其心理学实验中也证实,学书应从篆书开始是有道理的。高尚仁在肌电反应实验中证明,篆书适合书法初学者掌握。其研究结论如下:若以肌电反应的强弱来说明书写各种书体时的肌肉活动量,那么书写篆书时的肌肉活动量最低。这就是说,篆体书法对肌肉活动的要求最低,所以最便于初学书法的人掌握。篆书同时也是经常练习书法的人运笔时最感轻松的书体,其次是隶书,再次是楷书。如果用肌电的强弱来代表书法学习及练习的难易程度,那么篆、隶两体应是最易入手的书法形式,也是书法入门阶段最应鼓励学习的书体。[4](P.190)高尚仁还认为,不同的书体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是有区别的。篆、隶二体较草、楷二体易于操作,篆隶之间则以篆体最为轻易。整个书法入门及练习时的操作简易度排序,应该是篆、隶、楷、草,而这个实验结论与传统的看法迥异。高尚仁在实验中还发现,书写篆、隶二体时不但手臂肌电量比书写楷、草时要低,同时呼吸比率也长过楷、草书体。这两项结果结合在一起,说明在书写篆、隶两种书体时,能够同时造成呼吸转缓(吸气时间加长)和肌动量要求较低两种身体现象。以这种理论观点来看,篆、隶二体的优越性就更为突出了,而在两者之间,篆体的优势显然更胜一筹。[5](P.190)所以在课堂实践中,篆书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心神安宁,呼吸匀静,这对中小学生的心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学校与培训机构应大力支持书法教师进行篆书的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一般书体教学的惯式,除了字体练习之外,更应逐步渗透篆书文化,让学生从文化的高度认识、了解篆书,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从而进一步提升篆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建,徐海东,张云霁,等.20世纪书法观念与书风嬗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3.

书法教学范文篇10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很多学生在写字时都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没有正确的坐姿和书写习惯。作为书法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王羲之在书论里讲到“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其实这就讲到在写字前要进入一种状态。学生有了正确的书写习惯,才能进入状态做到心平气静的练字。有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保证有序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现在大部分是大班教学,课堂上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如学生不小心将墨汁碰到同学衣服上,墨盒掉到地下等突发事件。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时,教师要从严要求,从细处要求。在多年的书法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上课先检查学生的坐姿。学生的坐姿一般按照平时上课的要求就可以了。两脚和肩同宽放在地上踩实了。双臂打开放在桌子上。做到头正身直轻松舒适。

2.写字前检查学生的执笔。关于执笔方法有多种,我们一般常用五指执笔法。要求学生做的指实、掌虚、立腕,不要把笔抓得太紧,手指手腕放松。

3.写字中提醒学生蘸墨与放笔,第一笔要把墨蘸透后在墨盒荡笔,保持笔头圆、顺、尖,墨的含量要适中。以后蘸墨蘸到笔头的三分之一就行了。不写字时就把笔头担在墨盒的边缘上,不要把笔头向外放在桌子边上,更不要拿毛笔离开座位。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时刻提醒这些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

二、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的观察习惯

有的教师常说让学生多练多写,认为“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写的多了自然就会写好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不让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学生的手过一遍也只能是徒劳。我们在书法教学中,一般是先让学生临帖,临帖时必须先观察字帖。只有认真观察字帖,学生才能掌握字体的特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讲的就是临帖中的观察。在观察字帖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米字格的辅助作用控制字的大小。让学生观察所写字的每个笔画在米字格的位置。尤其是第一笔画所在的位置很重要,它决定着这个字的大小与位置。有了米字格这个参照物,学生就能有效地控制字的大小与位置了。

2.利用偏旁部首掌握字的结构。合体字一定要让学观察偏旁部首所占格子的比例,有了这个比例学生就能掌握偏旁部分与主体部分的关系,在书写中就能做到朝揖与让就。

3.利用空白位置体会笔画的布局。学生观察字的笔画时不能只盯着笔画看,还要让学生观察空白的形状。只要留空的形状与字帖中的相同了,字形才能写得准确。

4.勾线描摹也是一种有效地方法。有些学生利用前面的方法仍然写的很差,不妨让他们采用双勾或单勾的方法进行练习。双勾就是把毛边纸蒙在字帖上用铅笔沿笔画的边缘勾出字形,然后用毛笔摹写,单勾自然是用铅笔在笔画的中间勾出字的结构再摹写。勾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每个字练习三遍,先双勾写一遍再单勾写一遍最后对临一遍。这样就能加深对字形的理解和记忆。在临习中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同字体中相同字的不同写法,不同字体(反差比较大的字帖)中相同字的写法,如:欧体字的秀美,颜体字的浑厚。在观察一个字时,可以把字当成一幅画来看。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加深学生对字贴的认识和理解。再比较自己的字和字帖上字的差异。以上方法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只要学生不断地观察和练习,就能逐步地了解所临字体的特征,掌握毛笔的特性,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习惯

学生临摹字帖到一段时间后兴趣就淡化了。为使学生再次产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当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书法成果时,他们大多数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刚开始以两字或四字词语为内容。用集字的方法来创作。先让学生在字帖中找出所写内容的字进行临摹,字形掌握的差不多了再在宣纸上书写。在创作之前教师要讲解书法作品的格式以及落款的大小位置。如:横幅、条幅、扇面等。学生创作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格式来完成,也可以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格式来完成。尽量要求用好一点的墨和宣纸,在好的纸上书写学生会很认真地来完成,对新材料产生很大的兴趣。在创作字数少的作品可以试着将字放大来写,以增加画面的尺幅和提升视觉效果。写作品时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对临,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双勾或单勾。将学生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后存在很多问题时。这时教师就要提出下次临摹的新要求,如中锋用笔、笔画的特征等等。临摹一段时间再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字数稍多的内容来创作。如一首古诗或一句名言名句等。书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做到由易到难,应材施教,临摹创作相结合。先临摹再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书写特点和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不能一刀切把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