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6:20:23

书法教学论文

书法教学论文篇1

(一)大学教育所需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传承。我以为,缺乏书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是缺乏中国特色的教育,是缺乏传统甚至割裂历史的教育。我们不能漠视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缺陷。大学教育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抵制境外垃圾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文化方面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育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门类,大学应将它变成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教育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需要多种协调方法,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步入健康的轨道。学习书法便是其一。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书法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除专业教学外,高校应将其列入通识文化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法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之中。提高书法水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其他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可与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和古典文学鉴赏、诗词欣赏、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相互促进,使大学公共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二)学生成长所需

孔子曾言:“里仁为美”。可视为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高度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年青一代对我国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了解不多,而西方不良文化正力图使他们变成外表黄皮肤内心却西化的“香蕉人”。书法教育具有“立人”功能,能够培养一大批修身重德,热爱传统艺术,以继承和弘扬书法为己任的学生,有利于树立事业心和使命感。书法具有培养性情的良效,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书法如同练静气功,书写时要求入静、入定,排除杂念,符合养身规律。它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怀。书法是一门讲究悟性的艺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耐心、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心智活动。书法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知识和技能。毛笔字具有形态多样、变化优美、富于艺术感染力的特色,其多种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在诸如广告、装饰、设计、传媒、教育等行业都有较好的用途,对于学生成才具有激励作用,而且也能为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书法作为选修课一般课时不多,课程开设并不妨碍主体课程。书法具有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功能,学生通过书法活动能开阔眼界、扩大社会交往。

二、书法艺术全面引入大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引导

国家应在书法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举措。要明确规划,由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引导性政策,提出纲领性、指导性意见。明确哪类院校需要开展书法教育,不失时机地在高校推广书法课程,充分发挥书法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书法等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法规之中。另一方面,解决学科定位造成的发展障碍问题。如,由于建国后推行的是西方的学科划分体系和教学模式,而西方并无书法这门学科,因此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书法长期被列名于美术学科之下,即美术学(书法),成为三级学科。张法认为:“书法为什么不成为二级学科,而只是美术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呢?原因大概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学院,不必特殊照顾。”如此,实为教育规划上的一种短视和失误。

(二)高校组织自身建设

要实现高校书法教育的规模化与规范化,首先要营造书法教育的氛围,大力倡导用书法来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活动,从多方面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本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具有教学优势,要将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开设,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开设的高校要积极筹划,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书法教师,改革评价机制。要结合办学特点,“因校制宜”。书法教育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方面。“就教育行为言,书法是古典教育的最后一块领地。”需将书法与本校培养方向结合起来。如,可分别侧重传统型、实用型、艺术鉴赏型等不同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形成师资梯队,形成正规的培训机制。书法课由美术教师担任,易出现“画家书”现象,不利于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高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如,可从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用,或从专业团体引进与聘请。教材方面。高校书法教材不少,其中不乏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如,1985年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经多次再版,发行10万余册。由于书法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教材需要有序更新。可跨校跨地区联合编著教材。教材编写与采用切忌“文人相轻”与门户思想,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真正将教材规范化、科学化。

(三)示范与培训竞赛活动的开展

由于高校书法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要使更多高校高起点加入其中并逐渐形成书法教育传统,就需有示范性教育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卓有成效的学校具有示范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先驱,从20世纪早叶至今一直沿续。20世纪60年代后,北师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书法讲座。1987年受教育部委托,北师大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书法教师讲习班,培养了一批书法教师和创作骨干。此外,不少省份也有较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高校。同时,教育部门和研究团体可定期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培训竞赛。1981年,由中国书协、、全国学联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比赛,百余名获奖者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当代书坛中坚力量及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现在,一些省份成立了高校书法教育研究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要通过这类组织积极推进工作,并对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三、树立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正确理念

(一)明确培养要求

大学书法不同于中小学写字。教育部门将写字作为中小学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将规范、端正、清楚作为写字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适宜的。但若大学阶段仍维持这种要求而不变更,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写字和书法虽密不可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更多的是创作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掌握技能,书法则重探索的过程和乐趣。可以说,写字为书法起到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书法教育不仅应重视技能教育,还应重视其美育功能。要从中小学存在的应展教育中摆脱出来,转向美育性质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道路。但在推进高校书法素质教育方面,显得不足。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专门探讨,在培养机制、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切实。

(二)提高书法水平

国家教委早已明确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体、音、美等课同等对待。中小学练毛笔字(一些地方作为地方课程),这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若缺乏连续性,之前数年所学难免荒废。2010年6月,本人在学校三个不同专业的文科班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中小学练过毛笔字,5%的还参加了特长班,但坚持下来的不多,几乎都前功尽弃。艺术兴趣的培养需要契机,若到了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大学阶段书法却尚未入门,那么学生今后就很难再与书法结缘,达到较高境界。书法教学中要革新教学手段。如传统教学中,写字技法演示有较大局限性,直观效果欠明显,不便于大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解决诸多难题,如通过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使学生观察细致入微。提升书法水平是长期的过程。大学书法教育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技能,同时,要进行理论培养,通过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提高鉴赏水平,准确把握“师碑”与“师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延伸培养目标

书法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书法;小学语文教学;价值

汉字具有造字巧妙、形神兼具的特点,学习汉字是小学生接受文化洗礼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不重视写字教学的问题,否认了书法的价值。有的学生则认为,电脑会编辑各种文字,没有必要花时间、花精力学书法。这种情况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会对文化传承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尽快改善。

对于书法,不少教师都认为其价值仅仅在于可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对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益。此种认识过于狭隘,这是教师对书法的认识存在偏差的表现,其后果是学生不注重练习书法,无法实现各项能力的同步提高。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必须明确书法的内涵,并重视其在美育、文化、德育方面的价值。

1.美育价值

书法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特点,小学生练习书法时可逐渐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这一点就是书法具有美育价值的体现。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品鉴的过程中受到视觉刺激,他们因此产生的感知就是鉴赏能力形成的基础。为此,我在讲解课文之余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使他们从书法中获得审美体验。比如,对《“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为他们展示一些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促使学生将写字与做人联系到一起。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心正笔正”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书法作品的展示完成对学生的美育,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结束后,我还布置了一项“临摹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作业,使他们在实践中切实感受书法之美。

2.文化价值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缩影,而书法教学则是传承文化、强化民族责任感的重要方式。所以,书法在文化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价值,能够起到提高学习者文化层次等作用。中国历代书法家中,不少人在除了书法之外的领域有所建树,比如颜真卿,其除了书法作品享誉古今,还是一名优秀的统兵将领。再如,其除了在书法方面造诣较高,还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因而,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书法家的“全貌”,进而使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洗礼,成长为认同且自觉拥护民族文化的合格接班人。

3.德育价值

纵观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书法风格与其性格、经历关联密切,即“字如其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透过汉字就可以初步判断学生的性格。比如,字体潦草、错字多的学生,往往粗心大意、性格急躁;而字体工整、卷面整洁的学生,则大多都比较有耐心、性格沉稳。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品格、对他们实施德育的责任,而书法教学则为此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以爱国教育为例,小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普遍并不深刻,这一点与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多小学生眼中,国家是一个抽象概念,在新时期背景下,爱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主要内容不再是抗击侵略者,而是融入了自强、奋进、维护国家荣誉等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讲并不真实和具体。对于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书法教育之机,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爱国方式。比如,通过为学生展示岳飞的《还我河山》及诸葛亮的《出师表》,使学生明确爱国可以是“抗击外敌、收复失地”;通过展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使学生明确爱国可以是“青年自强”。除了这两位,中国历史上以爱国著称的书法名家还有范仲淹、颜真卿等,他们传于后世的书法作品,不仅树立了书法典范,还为小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善于利用。以颜真卿为例,我引导学生分析其书法风格,进而引出其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具体步骤为: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颜真卿的楷书,总结其书法的风格为字形端正、气势磅礴;其次,向学生介绍颜真卿的生平,将其书法风格与为人处世的方式联系起来,使学生透^端正的颜体字感受颜真卿的刚正不阿;最后,可要求学生临摹颜真卿的作品。引导学生练习书法,可使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在写字、临摹的过程中受到书法家的影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书法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对小学生心理与性格的发展以及“三观”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充分重视书法的价值,并将书法教育与美育、德育、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来充分展现书法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亚平.试论汉字和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9-106.

[2]曹 芳.探究书法艺术教育,弘扬传统文化魅力[J].师道(教研版),2016(6):59.

书法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英文规范书写 中小学生 教学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文书写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据调查,目前有80%以上的中、小学生字母书写不标准、杂乱、潦草、东倒西歪、比例不协调,尤其是存在着间距不均、粘连、脱节等现象使得字迹难以辨认。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而且影响了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英语交流的实用性。在2010年3月的“两会”期间,科技界有40多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要加强中、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可见对中、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已不仅仅是教育上的问题,而且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升教学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快速有效的规范书写教学之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书写教学的本身。

一、中、小学生英文书写的现状

(一)英文书写教学没有引起重视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英文书写教学被严重忽视,应试教育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而很少注意书写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给学生展示英文书写才能的平台,教师也不给学生欣赏他人英文书写作品的机会。总之,学校没有把英文规范书写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任务来抓,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教学氛围,因此,英语书写仍然是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二)英文书写教学缺乏示范和指导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英文板书随意性很强,速度快又潦草,因此无法起到示范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文书写的兴趣和质量;有些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书写错误,也没有及时地加以纠正,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有些教师甚至把“写”完全放到课外,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导致学生错误地理解为练字仅仅是为了“练”,而忽略了练字的真正目的。由于没有引导学生把书写与应用相结合,必然导致英语书写教学的无效性。

(三)中、小学生英文书写主动性差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自控能力差。由于以往的书写教学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即使经过了大量枯燥的练习也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书写水平不能明显提高,必然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使之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由于英文书写作业形式单一,学生找不到兴奋点,对英语书写也慢慢失去兴趣,作业开始马马虎虎,只求速度,不求美观,有的甚至开始逃避书写,导致写字质量越来越差。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觉得书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失去书写的主动性。据调查,80%的学生不重视英文书写,下笔随意,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英文书写教学缺乏实用的指导工具

多年来英文书写教学依赖的是传统的书写模式,而传统的书写模式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了占格框框而已,简单地讲也就是哪些字母占中格,哪些字母占中上格,哪些字母占中下格,因此无法限制学生书写时的随意性,对字母倾斜角度的统一、字体重心的稳定,字母的宽窄大小、间距的准确等都没有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和要领。如什么是大小一致?什么是宽窄均匀?什么是圆润?什么是饱满?什么是流畅?什么是间距精准?如何做到字母之间的不粘连?怎样控制单词的不脱节等都缺乏实用的指导工具。

(五)中、小学生对英文书写要求不明确、方法不正确

字母书写是英文书写中最基本的元素,大部分学生在书写中没有掌握基本的书写方法,存在字母笔顺、笔画不清,不能准确找到起笔点,运笔走势不明确,转折点过早或过迟,回笔不到位,收笔突然或不到位,字体不饱满,曲线不圆润,笔画不流畅,字母超格或不满格,大小宽窄不均、字体东倒西歪,单词书写参差不齐,句子书写更是存在大小写不分、粘连、脱节、难以辨认等问题。如经常把 写成 ,把“ ”写成“ ”,把 写成 ,把 写成 ,造成k h不分等现象。由此不难看出英文书写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仍然是一个盲点,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二、“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

(一)“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是在传统英文书写结构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人的视觉特点,结合结构美学原理,利用人体力学而发明的一种全新的英文书写方法。“五四三”即五线、四格、三笔。

五线是指“上线、中线、托线、底线和主线”。主线即是与上线、中线、托线和底线相交而形成的63°夹角的辅助线,是依据中、小学生的书写习惯、书写难点及书写特点而设计的,其倾斜度恰好适合手写英文的自然角度,符合人体力学。主线是写好每个英文字母的依托,其作用是控制每个字母的倾斜角度,稳定字体重心、避免东倒西歪,使英文看起来协调一致。

四格是指“上格、中格、下格、主格”。两条主线之间的格叫主格,主格是主线与主线之间具有坐标性质的平行四边形网格,其结构特性符合结构美学的原理。主格是学生写好英文的重要依据,是避免字母与字母粘连、单词脱节,限定字体宽窄、大小的标尺。掌握这把尺子,学生在书写英文时就不会出现字母大的大、小的小、宽窄不均的现象,就能准确地把握字母与字母的间距,单词与单词的间距,不会造成书写英文松的松、紧的紧、粘连和脱节等难以辨认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批改和评阅,避免考试时因误写被误判丢分。我们都知道汉字是单个独立的,即便没有间距,甚至有些粘连,大家也能辨认,但英文却是由26个字母的不同排列组合而成的,因此任何字母都可能组合在一起,如果没有间距就单纯是字母的无序排列。字母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单词之间,特别是单词与单词之间都要靠间距来加以区分,所以,我们说“没有间距就没有英文”。

三笔是指“竖、曲线和横”,它是组成英文字母的基本笔画。“竖”是每个字母依主线平行控制字母角度和重心的依据。“曲线”需要准确把握好起笔点,控制好运笔方向及运笔走势,且收笔要到位。 “横”虽然在小写字母中使用率很少,但是必须写直、写平、不能过长或太短,而且要明确“横”的书写位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点”和“横”的字母,“点”和“横”应后写,它在字母中起着秤砣的作用,有稳定字体重心、平衡字体态势、在单词和句子中有点晴之笔的妙用。

五线、四格、三笔的功能是使英文书写方法更简单、书写标准更明确、书写要求更具体、书写要领更统一、书写规律更可循、书写依据更有效,能够让学生快速有效地写出字母标准,字体统一 ,字态协调,倾斜角度协调一致,重心稳定,字体宽窄均匀,字母间距精准,字迹工整、美观大气、流畅洒脱的英文。

(二)“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的四大特点

1.易教。“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简单明了,具有统一的认知、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教法,无论学生英文书写基础怎样,只要教师严格按照“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教学要求教授,学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并掌握英文书写技能,提高书写水平。它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难解决的英文书写难题。2.易学。与传统的书写教学相比,这种书写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通过学习“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法”,就能直接掌握书写要领、书写技巧和书写规律。3.规范。“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突出规范书写,将方法和依据并用,矫正、规范和提高同步进行,因此避免学生英文书写杂乱,字母书写粘连,有效控制单词脱节,限定字体宽窄大小限制书写时的随意性,彻底改变传统书写模式的弊端。4.实用。“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许多英文书写存在困难的学生,通过“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训练后明确了字母书写的标准,掌握了字母书写的要领,统一了笔画笔顺的关系,矫正了不良的书写习惯,真正理解了英文规范书写的技巧和规律。在对参加过“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法”培训的学生调查时,我们发现有85%的学生居然不知道自己以前是怎样书写英文的,可见“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法”对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具有屏蔽功能。它不仅填补了当前英文规范书写教学的空白,也是英语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

(三)“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与常规书写教学的区别

1.打破常规的书写教学方式。常规的书写教学方式是按照英文字母的传统排列顺序教授书写,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字母形态的再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对字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更不能很好的按照字体结构变化熟练掌握书写规律。2.打破常规的书写教学方法。常规的书写教学中没有明确的书写标准、没有具体的书写要求、没有相应的书写技巧、没有统一的书写要领、没有可循的书写规律、没有有效的书写依据,这就造成了常规书写教学的无效性,使得学生英文书写能力两极分化很大。“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书写教学工具,因此杜绝教师照猫画虎地教学,避免学生依葫芦画瓢学习。3.突破了传统的英文书写模式。今天全世界的英文书写依然是依靠传统的“四线三格”,“四线三格”作为英文书写依据过于简单,功能过于单一,不能为学生写好英文提供有效的书写依据,不具备书写的规范性和矫正功能,亦不能很好的控制字体字态,对字母与字母、字母单词、单词与单词的间距也很难把控,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英文书写中存在的东倒西歪、重心不稳定,字体不协调、字母大小宽窄不均等实际问题无法解决,对学生英文规范书写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而“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的书写依据是在传统“四线三格”的基础上做了功能上的完善与升级,增加了“主线与主格”功能。独创的“五线四格”使英文书写依据更加有效,同时这种具有坐标性质的网格结构,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字母的起笔点、运笔方向、运笔走势、回笔及转折点等,使英文书写依据最大限度的得到提升和完善,也大大提高了英文书写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以主线为依据,学生就能控制所有字母的倾斜角度,避免东倒西歪的书写现象,按照可循的书写规律使得字体重心更加稳定。以主格为依据限定字体的宽窄、大小,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字母与字母、单词与单词的间距,从而避免字母之间的粘连,控制单词的脱节,使间距看起来精准,字体协调、字态圆润、均匀美观,也限制了学生书写的随意性,为学生规范书写提供有效的书写依据。并对传统的书写教学存在的纰漏进行了修正,对容易粘连、容易脱节、特殊字母的连写、相互补位、不规范书写的常见错误、不能保证字体协调统一等问题都提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突出了英文26个字母“三笔”书写的方法(竖、曲线、横),规范了如何写好“三笔”,如何利用“三笔”,依托“五线四格”来书写,学生会突然意识到写好英文原来竟如此简单,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英文规范书写要领、方法和技巧。

三、“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在中、小学英文书写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交流的不断扩大和加深,英语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频率亦呈上升趋势,而英文已经成为大众化、社会化、全球化的重要交流工具,在全社会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可以说英文已成为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工具之一。这就使得英文规范书写不仅是教学领域的需要,也是英语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书写,而英文书写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要素,在整个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英文书写教学改革必将引发整个英语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同样,英语教学改革也必将推动英文书写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英文书写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英文书写教学方法,创新英文书写教学模式,把最简洁、最流畅、最直观、最实用的书写方法传授给广大的中、小学生,进而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将成为英语教师书写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是英文规范书写教学的革命性突破。

(三)中、小学生英文书写训练的有效选择

“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是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一种全新的英文书写教学方法。它不需要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需要大量的练习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并通过规范书写的训练内化成为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做事专一的良好心理品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对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接受美的感染和艺术熏陶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四)符合中、小学生书写教学的最优化原理

“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遵循了教学的最优化原理,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充分考虑学生写字习惯、心理特点、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佳的英文书写方法,提高英文书写的正确率,缩小差异,进而促进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让学生学习的是书写方法,掌握的是书写技巧,运用的是书写规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情享受书写的过程,充分感受书写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英文书写教学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自主书写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书写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书写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书写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书写的创造性,直接有效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差距,找不足,总结书写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展合作学习

让书写进课堂。教师要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让英语课堂充分体现教学的双主体。化整为零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教”与“学”,积极分析思考并从活动中找到得与失。如小写字母‘ ’在书写教学中就是个难点。虽然这个字母很简单,但是由于受汉字书写习惯的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很容易把‘ ’写成‘ ’字旁。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书写技巧,教师应安排学生对“竖、 曲线和横”这三笔进行分解的书写训练并给予比较系统的指导。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2~3人一组,开展相互学习,相互探究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争相指出对方书写的优点和缺点,找出为什么很多学生经常把 写成 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地变被动的书写为主动的练习,从而提高英文书写的准确率和学习效率。

(三)进行有效地示范指导

教师首先要吃透“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的精髓,掌握书写要求和书写要领,并能够依靠书写依据熟练地运用书写规律和书写技巧。在教学中严格坚持“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的教学标准,作好示范、指导,同时还要在学生开始练习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教学中要注重树立标杆,典型引路,以书写优秀的学生为榜样,开展英语书写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活动展示自己的书写才华,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英文书写水平。

(四)实施愉快教学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倡导的是快乐书写,因为“只有快乐书写,书写才快乐”。所以,教师在书写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趣化,给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前进。“五四三英文规范书写教学法”按照字母笔画、结构分类改变了依据字母排列顺序教授书写的传统方法,如教写 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掌握“曲线”和“竖”的书写技巧,这样,写好了 就等于把 同时都写好了;再如教写 时,把 写好了也就等于把

写好了,以此类推,把 写好了, 也写好了。这样,举一反三的让学生学会找规律,既检测了学生对于书写方法的掌握情况,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了字母的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写字课的传统模式—— “满堂灌”,增添了许多课堂乐趣。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很强,积极性也很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字原来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

书法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师;书法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3501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瑰宝中的一朵奇葩。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怡情养性、培德修身,而且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形势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书法修养

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和落实,必将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深刻影响。但缺乏能胜任书法教学工作的师资也成了制约书法教育的瓶颈。

谁来担任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呢?虽然校外书法教育机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校内学生而言,这点作用可谓杯水车薪。学校外聘书法教师,效果难尽如人意。语文教师应成为书法教育的主力军,因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书法是语文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且对书法教学提出了总体的和分学段的目标和要求。提高语文教师的书法修养迫在眉睫。

二、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书法修养的方法

1.要勤练“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并向书法家、书法教师、书法爱好者请教

写好“三笔字”是合格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提倡教师每天至少练字20分钟,把“三笔字”练好。练字要根植传统,取法乎上。练习之初会进步比较快,过一段时间之后,会进入迷茫期,如果这时候能有水平比自己高的教师进行指点,定会进步很快,要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揣摩他们的笔法、章法、布白、钤印等。名师的指点,可以帮助自己发现缺点和不足,也可以指出优点和成功之处,天长日久,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也会与日俱增。古今书法名家莫不是踏遍千山万水去寻访名师,虚心求教的。今天便捷的通讯方式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天南海北的名师交流。通过网络,加入QQ群或微信群向有名的书法家和名师请教便是一种好方法。

2.要学习一点书法理论知识和书法史知识

教师要通过读书了解书法理论知识和书法史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底蕴。古今书家,他们不仅长于创作实践,也精通理论研究,并有书法论著传世,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看一些书法理论文章,例如刘熙载的《艺概》、孙过庭的《书谱》、当代何满宗的《中国钢笔书法概论》等,对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意识大有裨益。还可以订阅一些书法类专业报刊,如《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有了书法理论的指导,习字就有了源头活水,水平提高便水到渠成。

学习中国书法史,可以读一读《中国书法史》或大学的相关书法教材,以提高书法鉴赏能力,了解中国文化,开阔视野。

3.要学一点书法教学法

开展书法教学既要从大处着眼,从书法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场地设备、书法教学实施、书法社团组建、组织和策划小型书法展赛等方面把握书法教学,又要从小处着手,从软硬笔笔画教案、偏旁部首教案、结构教案、书法作品通篇布局教案等方面考虑,更要用心设计课中活动的细节,让书法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在书法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容量;要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学习书法的状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

4.要写一点书法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真正着手书法教W后,应订阅一些书法类专业报刊,如《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语文报》(书法版)《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要多动笔,善于总结经验并进行教学反思,把书法教学中点滴成功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便可积沙成塔,学生的进步会不断激发教师思维的火花,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的经验和反思甚至可以在报刊上发表。在课后及时写教学反思,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坚持写书法课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其益处不言而喻。

5.要积极参加书法比赛、参观书法展

书法教学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教育,科学管理

关于大学的书法教育,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教部即把大学书法列为高校的教学科目,目前,高校一般把书法列为选修课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课程。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地高校普遍重视书法教育,加大了书法教学的力度,使得教学质量与教学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也日臻成熟,从而使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总体来讲发展的不太平衡,还有一些方面不很理想。诸如各学校的重视程度,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条件与设施等等。尤其是理论与实践技能训练课时的比例不够合理,或重理论轻技能实践,因此使得相当的学生只是有了一定的书法理论和欣赏水平,而书写水平和创作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改观,究其原因应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应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有关领导应重视高校的书法艺术教学

因为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

成部分,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它里面充满着文化内涵和哲学辩证关系,诸如阴阳、虚实、平衡、对比、欹正等等。他和我国的国学文化如京剧、中医、国画一样,对我们的民族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有着的密切的血肉联系。因此高教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把书法教学列入了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目之中了。迄今为止在全国的高校之中对于书法教学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书法教学机构(包括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及文理科院校),和书法活动组织,各种教学有关的学术交流与各级的展赛活动此起彼伏,盛况空前。对于这个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有关领导加强重视,调整思路,深入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高校的书法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条件,把书法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方面,安排好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的落实,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的设置与与相关的学时分配

书法教学的课程设置:分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作为非书法专业的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书法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应包括书法专业课和相关素质教育课程。专业课承包括:书法史、文字史、书法美学、书法基础知识、书体临摹、书法创作论与创作实践等。书法专业的非专业的素质教育课程包括:训诂学、古汉语、古典文学、诗词创作与欣赏、音乐与戏曲欣赏、文物鉴赏与研究等课。

作为非书法专业的素质教育课包括:书法史、文字史、书法美学、书法基础知识、书体临摹、书法创作论与创作实践等。

书法专业课必须有足够的学时保证来进行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以及参观观摩古代相关文物的时间或机会 。这样使学生即有一定的书法理论水平,有一定的创作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艺术眼界。

目前普遍存在于各学校的在学生中随意书写的“学生体”的书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有两个,首先,目前有些大学书法教育的重点是放在书写理论和书法艺术欣赏。书法理论和艺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审美能力,但解决不了实际的书写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其次,书法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书法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学生接受得快、可塑性强,应适时的进行培养和训练。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学生不仅没有提高书写能力,反而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书写习惯。而进入高校后,这些书写习惯和方法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以致给接受正确的书法技能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当前高校书法教育面临两个任务:一是提高学生书法理论水平和培养书法审美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法创作能力。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培养他们熟练驾驭和掌握书法应用能力,是目前高校书法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又是高校书法教学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个任务,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书法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把书法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调整教学计划,向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倾斜。第二,调整书法课程的设置,实施分层教学。把书法课程分成书法美学和书法创作实践两部分来抓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条件与设施的配置

要把大学的书法教育搞好,需要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有关领导的重视支持之下之下,除了有足够的教学学时保证,再就是有关教学条件与相关设施的配置。譬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供进行书写创作练习用的书法专用教室与书写课桌和书写案子。必要的展赛场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与设施。

在相关教学条件与设施的保证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书写创作练习,强化正确的书写字适和习惯,改掉不良姿势。才能使学生的书写创作水平得到提高。逐步解决随意书写的“学生体”的状况。使学习书法的学生 即提高了书法理论水平和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法创作应用能力。

四、书法教学的师资力量与管理

书法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保证条件,就是师资力量与师资水平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这也表明教学单位对书法教学的重视程度。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说起:

1、 书法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与水平

作为书法教师除了应具备必需的政治思想水平以及良好的师德师风水平之

外,在专业上必须要求有足够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的优秀的书写技能,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足够的学术理论水平,则等于没有艺术眼界,没有艺术眼界则缺少艺术敏感思维则不可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即有技巧展现又须有精神内涵的表现。书法作品的精神内涵是书法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作品思想性的基础。他反映书家的学养、情趣、心理、处境地位及哲辩力。其实也就是一个书法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学术水平的体现。在书法创作活动中,通过书写技巧(即点线的组合、对比、墨色的变化等),来反映书法创作时的心理变化中的情趣。使技巧展现与心理因素达到高度的融洽和统一。所以说作为一个书法教师如果不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他也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艺术教学水平。

同样,作为一个书法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表现水平,即技巧展现水平,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作为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如没有一定的艺术技能表现水平,否则就是没有艺术行为能力,一个没有艺术行为能力的书法教师,任你把空头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写不出好的作品也是无济于事,即验证不了你的理论,也不具备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样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2、对数教师的要求与教学工作的管理

在高校教育的各学科各专业都有它的特点和规律性,作为高校的书法教育同

书法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社会变迁;教育联盟

中图分类号:J29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10-02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其萌生于汉字之始。原始社会陶器上留下的刻画符号与汉字息息相关,它虽不是文字,但对原始文字产生起到了引发作用。东汉时期书法就已成为自觉的艺术,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时至现代中国书法教育的出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书法教育主要分两大阵营,一方阵营是社会上的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面对生源复杂多样。它以教授书法技法为主,也就是拿毛笔写字。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其扎根传统文化之中,而这样的教授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视而不见。培养优秀书法专业人才不仅要手上技法功夫过硬,对其文化修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另一阵营就是当今各高等院校书法专业人才教育。

中国高等书法专业教育始于1962年,但经历了一番曲折。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使广大人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人们对民主科学认识不充分、不全面,甚至出现偏颇。“西风东渐”之下,多数人认为西方的思想、文化一定是好的,全面给予肯定,而对本国思想、文化信心缺乏,这样的认识实为可怕。在书法方面,西方的钢笔、圆珠笔传入,国人将毛笔搁置一旁,硬笔代替了毛笔书写,毛笔书法的实用性开始远去,而成为文化回忆。书法艺术式微,让人担忧至极!

1961年,由文化部组织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材编写会议上,潘天寿提出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书法专业。次年,文化部决定,在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从此伊始,现代高等院校书法专业人才培养提上日程,焕发出古朴光辉!

近些年,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书法专业人才。书法名家也多入职高校来主宰书坛风云变化。截止2014年止,全国开设书法专业学习的高校增至百所,而且还有上升之势,不禁让人想起“”一词。从而出现的生源、师资、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问题需冷静下来有所思,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注重生源,理性招生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说,中小学为应试教育,升学考试是其主要任务,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不会被重视甚至不开设。在中小学中,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不多,从而中小学书法学习处在真空状态,中间断层,使大学书法专业生源基础薄弱。而目前看来,学习书法的学生多是文化课高考无望,才在高中开始书法的学习,甚至高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书法的人也大有人在,进行半年速成学习参加艺考。而这类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且通过书法半年速成招进高校,其综合素养多是单薄的。更何况有些学生只是冲着大学文凭而无意于书法的深入研究。

这让我们认识到应注意中小学书法人才的培养,避免断层现象的发生。可以在中学阶段根据需要开设艺术班,如书法班、音乐班、美术班等,在这些班上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和艺术都应两手抓。这样的好处在于:(1)有效的提高升学率;(2)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不至于过差;(3)有利于艺术专业特长的学习。这样对学生负责,也保证了高校的生源质量。

目前各高校对书法的录取标准各有不同,但不外乎三种情况。一种是注重书法考试成绩,只要文化课过线,按书法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这样的录取方式可以招收到目前阶段书法技法水平较高的学生,但文化课成绩往往较低,学生文化素养不足。另一种是注意文化课考试成绩,只要文化课和书法成绩都通过,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这样的方式将有一大批书法技法水平较高而文化课相对差些的学生拒之门外。最后一种是文化课和艺考成绩按百分比录取,比如文化课成绩占50%,加艺考专业成绩的50%分数,由高到低录取。相比较而言,此方式不激不厉,注重考生综合水平的考察。由于书法与高中语文知识最为关联,语文单科限定分数在各高校书法招生中也开始实施,这应是招生理性的体现。

在招生数量上,学校之间数量标准大有不同,少至几人,多至百人。对于招至百人的现象让人惊讶,其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可否跟上百余人的书法学习,像在熬大锅粥一样,鱼龙混杂。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人数标准,达到怎样的考核标准招收多少人数的考生,切勿让高校盲目招生赚取学费,而枉费大学教育之本,发霉变质。

由于多数学生是考前艺术集训后招至高校,本身的基础尚未牢固,高校书法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应在第一学年多普及基础理论知识,如: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古代汉语、古代书体研究、中国古代书论、古文字学等。以填补基础理论知识的薄弱,然后在今后对书法深入学习中才会道路清晰,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做后盾。

二、明确专业名称,合理设置课程

在高校设置书法专业学习现已有几十年时间,但书法专业一直以来都十分尴尬,此在于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未有书法专业的名称。

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艺术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之下设二级学科,艺术心理学、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美术、工艺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学其他学科。此处可以看出美术和书法是平级的二级学科,属于并列关系。但另由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经过1987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四次修订,在目录中均未出现书法专业名称。最近一次修订是2012年9月,艺术学下分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类、设计学类。其中美术类又分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也未见有“书法”字样,不得不让人感到费解,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书法”竟然没有名分!何等悲哀!高等院校招生时,因书法不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得以将书法专业置于其它学科之下,如美术学(书法方向)、绘画(书法方向),属美术学院或艺术学院,也有隶属文学院的,如太原师范学院。这些让人感到的是书法专业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分,寄人篱下,夹缝生存之状。望国家教育部门能够在众学科专业中尽快给予书法一席之地!

书法专业以上情况也必然导致各高校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的不规范性、不完善性。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是目前招收书法专业学生的三类高校,各高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专业艺术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法水平,侧重创作能力及创新性。师范类院校注重理论及技法的讲授,其中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他们必须学习的课程。而综合类院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与其他院相联系,培养复合型宽口径人才,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综合感悟。在大学期间,对于书法生的培养应更侧重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学生将来迈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过硬的文化理论基础是多数高校对本科生培养所欠缺的。应多督促学生读书,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学习书法等艺术,直接会接触或旁涉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艺术的母体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大至儒道禅的哲学思想,小至竹石梅兰的小品趣味,皆蕴含宇宙规律,目击而道存。思考书法的存身之道和创作之源,无不要贯通‘天地人’之三才,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融合升华,互相关照,这是宋儒所谓的‘圆照’之法。若偏执一隅,株守一家,则很难透彻”①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小枝,但内涵深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容分割对立而待的。如若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学习书法此路难通,只会写字,做一个写字匠罢了。宋黄庭坚在《论书》中云:

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②

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然后要广泛学习圣贤之学,书才可超凡脱俗。一味追求技法层面是不可取的。学书者多读书而有涵养,其书自然而然不俗气。所以,明倪后瞻在《倪氏杂著笔法》中云:

学字既成,先养其心无俗气。③

若无俗气,需先养心。心与书法的关系是微妙的。早在汉代,杨雄《法言・问神》就提出了“心画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④

认为书法是作者内心的写照,通过书法作品可看出创作者内心品性及修养。这也成了后来“书如其人”说的发端。总之,广览圣哲之学是做好“书乃可贵”的重要方面。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云: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⑤

言而总之,高等院校对书法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文化和技法都要抓,其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显更为重要。应多开设传统文化或是“国学”之类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散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如:中国古代哲学简史、老庄孔孟解读、书法与传统文化、禅学与诗歌美学、文学作品导读、文献学概要、艺术概论、书法美学等等。相信学生在其中会有新的领悟,这是书本中不可学到的。“道可道,非常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关注社会变迁,训练立身之本

如今社会变迁日益加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书法艺术招生火热,社会上艺术高考培训班层出不穷,各高等院校也是有扩招书法艺术生之势。随着多年来书法毕业生走向社会补缺书法相关工作职位后,社会对书法毕业生的需求慢慢趋向饱和,在此等情况下需引起各高等院校及书法专业学生的注意。

书法专业属于特殊门类,这就意味着口径窄,就业面窄。现书法毕业生走向社会,多在各中小学、博物馆、艺术馆、拍卖行等地方工作,选择机会甚少。所以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关注社会发展及情境变迁。

高校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及课程内容,应适当讲授与学科相关的发散性知识内容,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达到“一专多能”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那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在书法专业学生学习期间,可开设与书法有关联性的选修课乃至必修课。“书画同源”是由来已久的命题,书法专业学生可开设中国绘画课程,如中国绘画史、白描、花鸟画临摹与创作、山水画临摹与创作、人物画临摹与创作、画家专题研究、中国画赏析、中国美术鉴藏史等相关课程,还可开设更为特殊的课程,如书画艺术市场概论、书画艺术市场投资、书法与瓷器、书画作品装裱与修复、书法材料与制作等,供学生选修,丰富关联学科技能与理论知识,在综合培养上迈出一步,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适应当今社会变迁。

另外,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应加强之间的教学交流,建立卓有成效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联盟平台,笔者看到在“书法江湖”网设有“书法专业院校区”子版块,其中包含32所高校。在“中国书法网”设有“艺术院校”子版块,其中包含50所高校(其中含有高校的书法协会)。在“中国书法研究论坛”网中,设有“艺术院校联盟”栏,其中只有中央美术学院、聊城大学书法系、杏坛学院书法专业3所院校。各高等院校开设书法专业教育的有近百所,而现在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且不具有独立性。应建设独立、完善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联盟平台,将现有的已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全部包含进来,以便高等院校书法教育教学交流,相互学习经验,立足于建立健全当今社会发展变迁下高等院校书法教育体制。

四、结语

总之,书法是中国“古老”的艺术,书法传承意义深远,当今高等院校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主力军。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书法”在高校专业目录中未列及,使之处之尴尬,不禁发人深省。高校的招生、在校学习、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应注重招生生源质量,禁止非理性的盲目的招生。在校学习时,高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合理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多读多看多想,提高综合感悟。学生要关注社会变迁,调整自身以适应当下社会。拓宽就业口径,培养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如今,国家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书法的重视有目共睹。韩国女总统朴槿惠访华,主席赠书法作品《登鹳雀楼》。夫人参观泰戈尔国际学校时,教印度学生练习书法,用毛笔写“温故知新”。如今,高等院校对书法人才的教育可谓责任重大,书法教育事业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培育出更为优秀的书法人才。

注释:

①祝遂之.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80.

②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355.

③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537.

④汪荣宝.法言义疏(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7:160.

⑤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196.

参考文献:

[1]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书法教学论文篇7

从书名看,一个“新”字,凸显出本书的灵魂与精髓,也透露出本书的价值所在。

它“新”在哪里呢?

首先,本书的宏观理论构架新。全书共25章,构建了五编内容,第一编“课程论”,设四章;第二编“内容论”,设九章;第三编“方法论”,设六章;第四编“资源论”,设四章;第五编“教师论”,设两章。这与刘教授过去出版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语文教育学》的“目的篇”、“内容篇”、“方法篇”、“资源篇”相比,本书多了“教师论”的内容,并且,除了回答“为什么教语文”、“教什么样的语文”、“怎样教语文”、“靠什么教语文”的问题,本书还回答了“由谁来教语文”的问题。

该书构建的五编内容均聚集在“以中小学语文教师玩转课堂的教学能力提升”这根主线上,第一编为课程论,后四编为教学论,第一编统帅后四编,后四编拓展第一编,前后勾连、彼此交叉、不蔓不支,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框架。这样的理论框架更为严密,内容也更为丰富。

所以,此乃一“新”。

其次,本书创设了实验型文本教材新体例。

这部教材的编写体例是超乎寻常、别出心裁的。全书共25章,每章均由核心提示、案例研习、讨论思考、理论概述、 资源链接、 实践运用六个部分构成,旨在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突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应用理论课程”的特色。 这六个部分中,“理论概述”是各章的重点部分,根据高师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战略需要,充分展开,着意宣讲先进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的树立,又用各章“思考与讨论”所提示的主要问题来深化巩固;用各章“资源链接”所开列的参考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来扩展延伸;更用各章“实践运用”所设计的“名课研习”、“模拟教学”和“诊治教病”来实验矫正。以往的这方面的书,大多重视理论研究,用繁冗的理论疲劳轰炸学生,众多理论叠加在一起,堆砌成一章内容或一本书,它们忽略了实践。而本书,不同凡响的编写风格,理论概述与实践运用并重,其中的“案例研习”,更是生动形象,用例200多个,无论从学段上、课文类型上、地域上、形式上,还是三个层次上,分别是高层次的教学“变式”,中层次的教学“范式”,低层次的教学“仿式”,都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此乃二“新”。

然后,本着与时俱进的宗旨和精神,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本书增设了一些内容,是以往的书所未见的。

课程论里,增设了第四章“语文课程测试”;内容论里,增设了第十一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第十二章“语文德育”、第十三章“语文美育”;方法论里,增设了第十七章“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策略”、第十九章“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资源论里,增设了第二十三章“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教师论里,增设了第二十五章“语文教学科研”。

所以,此乃三“新”。

接着,正如我上面所说,本书在形式上是分为了五编,是其新颖之处,而内容上,本书也将国外理论与国内理论、传统理论与现论相结合,充分重视教材的实践性、总结性、客观性和学术前沿性。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我们更好的实践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支矢去射‘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的。”

本书中每一章里都有一个重要环节,编者命名为“实践运用”就充分体现了其实践之重要性,而其它的,比如案例研习等也是由实践中来,关系重大。

总结性。任何理论都需要精炼简短,一针见血。理论概述中,编者力求留下空白,运用完形压强或期待视野,让老师去探索、学生去思考,从而共同进步与发展。

客观性。本书的研究都做到了立足于客观,立足于实际。

学术前沿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仍处于发展时期,变动性很大,再加之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本书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勇敢引进新内容,与经典和谐相融、共同来支撑着这本书。

所以,此乃四“新”。

唐朝刘禹锡诗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教授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便是从众多的语文教育研究前奏曲中翻出的“杨柳枝”来,它凭借其“新”,将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再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书法教学论文篇8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书法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形式以外,其自身的独特文化魅力也是值得中国人去继承和发扬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用键盘代替写字,汉字书写的重要性逐渐被边缘化。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离开了书法,就无法全面了解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内容包括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保障,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要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有2737名学生,同时我校还是重庆市书法艺术特色学校。因此,本课题以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具有深厚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3.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书法教育: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习惯养成: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概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

4.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孙振坤老师于2013年发表了题为《古墨生香,写意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尝试》的论文,在该文中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解读,提出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强调是的汉字的书写和书法的审美鉴赏。雷实老师于2013年发表了题为《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试析》的文章,作者在该文中从书法教育与语文课程、书法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使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对《纲要》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4.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Cecilia W. P. Li-Tsang于2015年发表题为《视觉记忆训练课程对香港小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的文章,作者在该文中指出视觉记忆训练可以有效帮助香港小学生排除汉字认知障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Emily McMaster, Tara Roberts于2016年发表《2015年适龄儿童的文字书写现状调查》,认为文字的书写能力应该是儿童在学校期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为了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文字书写的课堂教学情况产生正确的认识,作者于2015年对澳大利亚3所学校的9个班级小学生课堂书写文字的时间、教师促进W生书写采取的技术手段等内容进行观察与分析。

5.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在挤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显然是存在不合理之处的,而且即使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节,在课堂中为书法教育争取了时间,然而学生的书法体验与实践也是无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的。因此我课题小组主张利用课余时间,以校本特色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让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争宠",而是给予它们平等的位置。

6.本课题研究对象

龙潭希望小学的小学生。

7.本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7.1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方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手眼的协调力。

(2)培养学生作品欣赏能力、养成爱护作品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及学习古人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精神的领悟。

(4)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学习古人的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

7.2研究内容。

(1)对龙潭希望小学学行为习惯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对我国书法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养成习惯存在的盲点分析。

(3)开发出与学生养成习惯相关的书法校本课程。

(4)将书法教育与小学生习惯养成紧密相连,设定相应的评价细则。

8.研究思路及方法

8.1研究思路。以学校书法课题组的老师和小学生作为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实践研究的主客体,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8.2技术路线。了解书法教育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申请书――开题论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总结――深化研究――结题鉴定――总结推广。

8.3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对比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以及反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9.研究计划和安排

准备阶段(2016.04――2016.05)

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课题研究现状,建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方案。

实施阶段(2016.06――2018.04)

召开课题组会议,按照课题成员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分阶段进行课题小结,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课题实施策略。

总结阶段(2018.04――2018.06)

收集整理学生作品,教师作品,优质教案,书法论文等相关资料;提炼、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等。

10.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的问卷调查》,问卷形式。

(2)《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可行性》,论文形式。

(3)《校本课程书法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4)整理学生书法作品集,其他形式。

(5)完成《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11.完成课题的保障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11.1完成课题的保障性分析。本课题小组成员均为龙潭希望小学一线书法教师,从事书法教育多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说这是这些一线书法教师在能力和素质上的高度为课题演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由于本课题研究内容为本校校本课程,同时也是我校特色办学的出发点,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

顾问组:

领导组:

专家指导组:

课题研究组:

课题核心组成员:

11.2该课题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未来的研究过程中预测可能遇到的最大难度就是经费的不足,由于经费的限制,使得我校本课程无法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现;师资力量的紧缺也是重要的难题之一,虽然我校现已具备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书法教师,但随着我校书法特色办学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会有所增加,而教师队伍的扩张就成了一个制约我课题研究的重要问题。

12.课题经费预算

参考文献:

[1]孙振坤.古墨生香,写意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2013(35)

[2]钱超.试论郭沫若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观及其启示――兼论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困窘现状及对策[J].书法赏评.2013(03)

书法教学论文篇9

论文摘要: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地域分布、管理体制、教育形式和水平层次诸方面形成了宏观性教育结构体系,在教材建设、理论研究和适应社会需求方面也取得成效。但怎样根据培养人才的智能结构来确定图书馆学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层次,提高教师素质办出本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能力等,均为今后需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结束,迎来科学的春天,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二十年。其间,随着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图书馆学教育也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宏观性教育结构体系形成

1.1全日制专业教育呈分布广、多层次格局。1978年以前,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专业仅有北大图书馆学系和武大图书馆学系两个办学点,1978年恢复高校统一招生后,图书馆学办学点迅速增加,并很快步入图书情报一体化,全国各省市55所普通高校的大专、本科图书馆学系大部分更名为图书情报学院、系或文献信息管理、文献情报科学院、系。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全日制图书情报学专业共有本科教学点37个、大专点18个、中专点23个。从四类不同的管理体制结构看,其中分别隶属国家教委(教育部)的教育点有25个;中央部、委、院的教育点12个;省、市教委(教育厅、局)31个;省、市文化厅、局的教育点10个。另外,在台湾地区则有台湾大学、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世界新闻学院等共5个系开设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

1978年,中央做出恢复研究生教育的决定,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招收了建国后首届“目录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其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相继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1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同年11月,北大和武大最早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七次学位授权审核,至90年代末,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已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3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在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联办)、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办)设立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还有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南开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南京大学文献情报科学系等单位设立的13个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南京大学文献情报系还招收双学位学生。据统计,自1981至1998年的十八年内,我国已培养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生1,465名、博士生43名,他们大都成为业内骨干力量或学科带头人。

1.2成人在职业余教育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我国图书馆学成人教育从80年代初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8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9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成人教育点共50个,其中分别隶属国家教委(教育部)的教育点有15个;中央部、委、院的教育点9个;省、市教委(教育厅、局)的教育点17个;省、市文化厅、局的教育点9个。

图书馆学成人教育的形式有:进修班、训练班、研讨班、专业证书班、研究生班、函授教育、职工业余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自学考试。这些不同方式均是对正规图书馆学教育的有力补充。

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分为高等函授教育和中等函授教育两种,这是对图书馆在职干部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种规格学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等函授教育的学制有大学三年制专科和再续修二年毕业的五年制本科。学员在修完各种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大专或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成绩优秀者可授予学士学位,全国共有三十多所大学开设了这样的函授班。与此类同,中等函授教育是培养图书馆在职人员中等专业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学习期限一般是二至三年。学习期满经过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图书馆学中专毕业证书。如山西、辽宁、吉林、浙江、四川、山东等省都兴办了图书馆业务函授学校,为本省各级图书馆和情报部门培养了大批初级专门人才。

图书馆职工业余大学和夜大学是国家承认大专学历的图书馆学职业教育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员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北京图书馆职工业余大学、北京大学图书情报系夜大学、黑龙江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夜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等三十余所学校。南师大图书馆学专修科自1981年成立以来,十余年间为社会培养了860名大专层次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更是一种量大面广开放式的教育形式,方法是经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学习三年,考试合格后发毕业证书,该专业首届就招生2万人。图书馆学专业自学考试主要依靠自学,按正规高校课程标准考试,考生报考的每一门课程,成绩达到相应学历单科知识水平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累积单科合格证书达到规定的本科要求时,发给本科毕业证书。1985年湖南省率先开办该形式教育,全国各省也随之相继开办。

专业证书班的功能有二:一是帮助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工作人员申请职称;二是使非图书馆专业人员能较快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如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自1993年以来,与有关部门合作,连年举办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学专业证书班,已有千余名学员结业。

2教材建设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2.1教材建设系统配套。从建国后至结束的近三十年内,我国公开出版的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寥寥无几。自1978年国家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后,图书情报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年)的有60多种。另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全国各高等院校自编的教材和教学资料。这些教材和教学资料有着较鲜明的特点:首先,教材在学科方面齐全并形成系列,有图书馆学系列、情报学系列、文献学系列、图书情报自动化系列等。其次,教材编写层次分明,教材品种配套齐备。既编写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出版了电大、自学考试用的系列教材。大部分课程编出了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及教学大纲等配套品种。第三,教材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教育部的选编教材,也有非选编教材;有翻译国外的教材,还有声像教材。总而言之,随着教材数量的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如《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概论》、《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科技文献检索》等被评为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

2.2理论研究成果显著。据笔者统计,民国时期我国正式发表的图书馆方面的文章约有一千篇左右,其中有关图书馆学教育的文章约10篇左右,且多在30年表。建国后,从1950~1959年间全国共发表图书馆学教育文章24篇,内容虽涉及教学法、教材与课程设置诸方面,但学术水平含量不高,多为工作总结和体会,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浓厚的政治色彩,如批判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教学内容要与政治运动相结合等。及至前,图书馆学教育理论研究仍以工作总结为主,并无质量上的提高。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其原因不言而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仅1978~1979年一年间就8篇,数量虽不算多,但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其中有四篇是介绍国外图书馆学教育的,可看出已不再是建国初期十七年的那种经验总结式或机构简介式的文章,而是在方式方法上开始着眼从理论上探讨或引进国内外图书馆学教育理论,并注意介绍一些对于国内图书馆界来说还很陌生的国外图书馆情报学教育的情况。进入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如1980年一年发表的论文就高达30篇,相当于1950~1977年27年间所总数的80%,内容方面也更加全面。80年代的论文不仅数量增多,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如桑健的“国内外图书馆学教育述评”;黄宗高、张琪玉合写的“图书馆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李纪有的“国内图书馆学教育简论”等文章均为最高水准的学术性论文,从理论的高度并结合实际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进行总结与反思,回顾与展望,无疑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工作实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启示和提高作用。应该说,八、九十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从总体上看处于蓬勃发展的良好状况,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显见,主要是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上,而对于教学法、教材、课程设置等微观方面重视不够。其原因是:①宏观研究群体包括了教学人员和广大馆员,而微观研究则需要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进行,前者人数远远超过后者。②对教学质量重视不够,热衷于表面上泛泛地、粗线条地谈论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却没有真正从实践出发。③专业教师素质偏低,有较强能力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人数太少。3网络环境下发生的深刻变化

进入90年代,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中,图书馆学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亦随之发生变化。1994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互联网并实现了国际联网和国内互联,如中国科技网已实现了百所联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已覆盖了31个省市;中国金桥信息网已在24个省市建成了70多个站点;中国教育科研网到1997年9月已有我国大陆70个城市270多个接入网络。大势所趋之下,以往传统的文献信息机构——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等部门,均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其信息化来替代以手工为主的服务方式。在这种新的电子信息网络与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环境之下,图书馆的作用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即继续完成保存文化、传播知识的使命;提供网络利用的场所和网络利用的指导与培训;担当信息转接中心,为网络文献编目标引;自建数据库,信息重组和电子出版;设计信息系统;参与网络协议、标准的制定。为此,进入90年代中后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界已认识到:必须根据这些变化,把图书馆作用的新变化补充进教材,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列入课程体系。

420年图书馆学教育历程的启示与思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期,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人才竞争机制的形成,是这一时期社会的两大特点。应该说,图书馆学教育顺应历史潮流在这二十年里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给人们留下诸多经验、教训、启示与思考。例如,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不是单凭增加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课程和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并将其列入核心课程,就算是在教育改革中取得成功?它如何在人才市场中占有相应的份额?它凭什么在专业教育中立足并给予受教育者什么样的信息结构?对此:学术界比较趋向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注重学科建设,促进学术水平与教育质量的同步提高。学科建设集中反映了图书馆学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其成效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的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唯此才能谈得上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学教育行列,而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必须抓好学位点建设。学位点既是学科建设的产物,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搞好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可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即培养高水平人才和产出高水平成果。高水平的学位点能承担重大的科研课题,研究生正是在科学前沿探索和在参加科研课题的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增长才干的。因而搞好学位授权点的工作和学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至9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学已有3个博士学位点和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基本合理。因而图书馆学教育不应当追求外延和规模的扩大、也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争取上博士点和硕士点方面,而应当将教育思路从根本上转到注重学科建设、重视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

4.2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90年代末,学术界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形成一个普遍共识是,专业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点、管理知识为衬托、广博的科学文化与语言工具为基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图书馆业务知识为核心、专科领域图书馆为发展方向,从而努力办出其专业上的特色。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可视为培养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学科层次的知识智能,即所谓培养人才必备的信息结构。核心课程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立足之本,也即专业教育学科定位的根本所在,它们构成专业主修课的主干课程,应是其他专业教育无法开设的课程。在经国家教委(教育部)批准确立的12门核心课程中,其内容应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发展。比如,《图书馆学概论》应添加进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内容;《目录学》可考虑写进网络信息的目录控制内容;《文献编目》则应淡化手工操作内容,强化计算机编目原理、方法和技术内容;设置连续出版物和机读文档编目为课程重点,并增加网络信息编目内容,突出“规范档”、元数据的原理编制及使用方法等等。

4.3努力提高师资水平,这是确保图书馆学教育质量的根源。正如我国科学界老前辈钱伟长先生所说:“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把一个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获得知识的人,培养成在他毕业后,不需要老师也能独立获得知识。有了这样的能力,将来干什么,他就能学什么,才有可能避免知识老化问题。”具体而言,一个图书馆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如果他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改革教学技能方法,不注意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法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把创造学原理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话,学生是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帮助的。因此,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据统计,在二十年来图书馆学教育领域的核心作者中,发表文章超过三篇的仅有16位作者,他们共发表73篇论文,占图书馆学教育387篇论文的18.86%。若按文献分布定律来分析,核心作者的成果应占该领域成果总和的50%,这说明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再从这16位作者的本职工作来分析,其中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工作的约占79%,这说明他们不仅是图书馆学教育的实践者,也是理论研究者和学科带头人,而且集中在北大、武大、华中师大等图书情报教学单位。另外,从整体上看,虽有近三百人的理论研究队伍,但研究的范围不够全面,特别是在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及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方面不够广泛深入,这也是影响图书馆学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嘉琳.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图书馆,1992(5)

2彭斐章.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回眸与思考.图书情报知识,1999(4)

书法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高校 秘书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现状

1.1 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

教育不仅是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某高校来看,该校秘书专业教师的主修专业80%都是非秘书专业,不具有文秘相关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所有教师中的三分之二,对培养职业型的秘书人才造成了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获得秘书专业学历的较少。而秘书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众多学科知识,要求秘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门学科知识来完善秘书教学。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秘书专业师资队伍中并非如此,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或新闻传播等专业出身,他们虽然具备良好的文学文字功底,但缺乏秘书专业的系统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秘书专业需要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就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秘书理论教学就显得更加枯燥,在培养秘书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办事技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从而达不到优秀秘书工作者应具备的要求。

另一方面,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从事文秘实践经验。秘书学、管理学、文书档案实作、应用文写作训练等都是理论与技能兼重的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更应该从秘书职业的实际出发,从培养职业型人才出发来丰富课堂教学,把秘书工作的实际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事秘书专业教师队伍中大多都缺乏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无法把秘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别说是传授实际的秘书工作技能。因此,若不引进一批具有秘书工作经验的人才到高校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的话,就无法完成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使命。

1.2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完备的硬件设施

对于秘书专业培养目标来说,它同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秘书专业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秘书学的应用性决定了高校在培养秘书人才时必须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设备来完善秘书教学。如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学活动就只会停留在书本理论之上。与国外的秘书学校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秘书教学中都没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只知理论,动手能力弱。

1.3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占主角,大多数教师都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播知识的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目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是高校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若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秘书教育的需要。不管是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都只停留在书本上,时间长了就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秘书专业课程的兴趣。因此,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复合型的秘书人培养的需要。

2 顺应时代要求,改革秘书专业教学教法

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得于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队伍。近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因此,担任秘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优越的专业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

但是,目前各高校秘书专业教师中,这种既具备专业理论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却只占少数。然而,要改变目前现状,高校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转变观念。高校在招聘秘书专业教师时,既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理论,同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尽量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改变目前的教学。

第二,增强实践技能。对目前学校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或到企业的相关部门去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专业的秘书人才。

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增强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聘请一些校外单位中具有丰富秘书工作经验的优秀工作者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或开展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讲座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为高校秘书专业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就是让高校秘书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或再次的深造,从而实现专业教师与社会与国际相衔接,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

2.2 增设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推动专业目标的实现

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对秘书人员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单位需要的秘书人员再也不是传统的“笔杆子”或动手能力差的人才,而是需要能够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辅助决策的高素质人才,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定位为有全方位服务意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秘书人才就必须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来完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