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2:48:57

食品调查报告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1

调查组先后深入到、、等乡镇,实地查看了乡水厂,县水厂东干渠提水处、河提水处、清大活水厂、屠宰厂、屠宰厂、兽医站、雅斯超市、中北仓储,实验小学幼儿园食堂、县野凤食品公司、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金获种业销售店等现场。在调查中,向社会公开发放了100份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问卷,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人民群众对全县超市、食品零售商店和集贸、批发市场等食品经营单位所销售的食品“比较放心”以上达到了65%,其中超市97.8%;对餐馆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的满意度为78.9%;对米、面、肉类、蔬菜、水果等10个重点食品比较满意为80%;对全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比较了解达88.95%。现场调查结束后,组织召开了由县药监、农业、畜牧、质监、工商、经商、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在听取县药监局关于我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后,调查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县食品安全日常工作;二是多次召开县长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对策,解决食品安全工作问题;三是与各乡镇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责任状,对乡镇、各部门落实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年终进行目标考核。

(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一是在宣传途径上借助大众媒体、依托网络信息、运用标语宣传等,营造食品安全宣传浓厚的舆论氛围。如在每年的“3.15”“12.1”“12.4”等宣传日都组织开展大型的宣传食品安全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解答政策咨询,受理投诉举报。通过做好经常性的群众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食品卫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在宣传重点加强了对监督执法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切实抓好培训学习,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三)工作组织机构健全。一是建立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互通工作情况,共享信息资源,研究解决食品安全中的重大问题,并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全方位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二是建立正确引导消费机制。加强市场流通领域产品的索证和抽检工作,定期公告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与产品名称,正确引导消费者。三是建立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网络机制。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别在镇村聘请协管员、信息员,负责所在行政村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四是建立严格执法与扶持引导相结合的机制。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加强对名优产品的保护,引导和扶持名优企业的发展,很好地处理了食品安全执法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依法监管富有成效。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了市场准入、过程监管、专项整治力度,职责分工明确,工作成效明显,全社会食品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一是在食品源头治理环节,农业部门与工商、质监、物价等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农贸市场的清理整顿和打假工作,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农资行为;二是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监部门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组织调查组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并对全县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188家经营单位实行了备案登记管理。经商、畜牧部门加强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三是在食品流通环节,工商部门建立健全了商品进货查验、索票索证、不合格食品退市、巡查监管等制度,加强了食品经营主体清理规范工作。积极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仅年上半年就完成食品单位检查1837户次,查办食品违法案件2起,罚款3500元;四是在食品卫生环节,卫生部门认真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抓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大中型餐饮业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卫生许可量化分级管理面达100%。组织开展了学校及校园周边卫生监督检查、餐饮业食用油专项整治活动。

全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全民食品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综合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督管理体系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几点建议

(一)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确保人民群众吃的放心。一是要利用好各宣传媒体,加大食品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销售者的法律意识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二是要加强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强化食品监管体系建设。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行政执法部门,涉及生产、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在食品监管工作中,政府要加强领导和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在食品监管工作中的职责,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长效、高效、综合的监管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要认真分析食品卫生现状,找准薄弱环节,抓住突破口,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强化水源保护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一是建立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制定并落实保护措施。二是加强对水源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环保习惯,共同维护饮用水源的良好环境。三是对饮用水严格实行定期监督、卫生监测等综合监管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2

一、××县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67家,其中酿酒类32家、蛋糕面点18家、植物油坊3家、茶叶2家、面坊12家;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原料来源都来自本地,产品大多也在各自乡镇销售,生产工艺以传统工艺为主,从业人员也是当地的居民、农民,有的食品小作坊已经经营了几十年,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对粮食就地消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也是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在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生产的白酒、茶叶、纯净水、月饼糕点等产品抽样检验的数据报告中,合格率不足85%。其中,白酒类存在杂醇、总酸超标、酒精度不足或过高问题,月饼糕点类存在蛋白质含量不足等问题。小作坊业主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均存在不按标准生产,原料采购把关不严,没有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是造成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质监局先后召开两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业主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生产标准、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宣贯、培训会议,与各业主签定食品安全生产责任书、承诺书,明确企业及小作坊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采取措施监督企业及小作坊严格按照执行标准严格原辅材料质量关、生产工艺控制关、添加物质关、出厂检验关,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出厂。2009上半年,县质监局共对酿造白酒、茶叶、纯净水等食品类产品抽样检验42个,仅有2个不合格,检验合格率为95.24%,同比去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抽样结果显示,通过业主自律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我县农村食品小作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呈现“小、散、低”的状况。“小”即规模小,有相当一部分面坊、糕点店固定资产不足一万元,从业人员2-3名。“散”即分布散,食品小企业小作坊80%分布在各乡镇和农村。“低”即生产技术水平低,目前绝大多数是粗放型传统加工业,32家酿酒作坊中,全部是采用传统工业酿造谷酒,设备简陋,产品品质、生产效率都不高。

2、“三无”现象比较突出。全县67家食品小作坊无一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也占到总数的90%以上。

3、条件差,隐患大。食品小作坊九成以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无保证质量的必备检验设备,无质量管理制度,原料把关不严,出厂仅凭经验。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盲目性,卫生环境差,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大部分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场所都设在农家小院或自家房屋内,没有独立规范的生产车间,有的旁边就是猪栏,做饭、生产、养猪养鸡鸭同在一个场所,极易形成二次污染。尽管这些低价的、粗制的食品小作坊难以进入大市场,但对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4、监管难到位。由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点多面广,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存在“乡镇看得见、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乡镇政府因为没有执法权限,仅能起到协调、引路的作用,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因为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很多食品小作坊很难找得到,有的去了也找不到人,监管存在盲区。

5、监管职能存在交叉,如部分小作坊业主反映卫生防疫部门与质监部门对其进行重复抽检,增加了业主负担,检验结果不能共享。

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分析

1、历史性。小作坊大多存在于各乡镇和乡村,这些小作坊一方面丰富了城乡食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但在另一方面,也普遍存在着生产卫生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存在又有其合理性、必要性,是广大农民对农副产品快速吸纳消化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手工传统制作食品的形式,如庙坝乡的白酒小作坊,县城的面条、米线作坊等,它直接解决当地居民的一些生活食品需求而且都是通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2、落后性。小作坊形成的落后性主要受当地经济状况制约。广大农村消费者生活水平不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差强人意。面对不洁食品,面对肮脏生产环境同样是漠然处之,麻木对待,图便宜,能吃就行。因此,质量低劣的食品在农村还是有较大的市场。

3、简易性。食品小作坊生产的大多是为迎合当地群众需要的一些简易食品,而这些简易食品生产规模小,仅仅是手工操作,设备简陋,利润也薄,仅能养家糊口,无能力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

4、事后性。监管部门对食品加工环节监管工作中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作坊,数量多,分布散,要真正监管到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际质监部门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存在经费少、人员缺、设备少等问题,监管力度无法满足需求。基层的监管网络也十分滞后,虽然各乡镇都设置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但是由于“两员”没有专项经费保证,而一般都身兼数职,随时都会被调整或因没有明确职责而成为虚设,对食品加工企业(作坊)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往往是发生了问题,才紧急查处一次,治标不治本,忙于“救火”应付,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这种事后性较严重的造成了食品小作坊监管不到位。

四、加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几点建议

1、逐步建立小作坊质量、计量检测体系,提高其自身检测能力。由监管部门协助进行委托检验,定期检验,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对既无能力建立独立检验室,又未与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建立委托检验关系的小作坊,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到位。

2、生产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小作坊,要以查处为手段,督促帮助企业整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尽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因生产条件所限无法取证的,又为群众喜爱的传统产品,如果不属于高风险食品,原材料又来源于我县地域内,具有我县地方特色且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原料,不超出本县行政区域销售,方可允许其生产。

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引导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培植优势企业,以公司加小企业小作坊的形式,统一配方,统一工艺,统一检验,统一品牌。

4、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定期、不定期巡查的次数,确保巡查的效果。对证照不全、多次出现问题的小作坊,增加检验次数,加大整改力度。对于故意造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要依法严惩,坚决予以取缔。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一、调查的范围和方法

走访调查__家超市、__家食品店,_家食品批发市场,座谈了解消费者___人。超市规模大的,消费者放心消费的信任度也好,从市区消费者消费看,食品的购买主要集中在xx、xx、xxx、xx四大超市,xx、xx、xx、xx等小型超市,人流量相对要少,通过调查了解,规模大也好,小也好,谁的商品好,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购买谁的。

二、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调查发现,我市食品安全的环境还不是十分乐观的,但与其他各种食品销售通道尤其与农贸市场相比,连锁超市还是食品零售环节最安全的通道。

(一)连锁超市对食品安全管理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_.超市公司(店)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食品质量管理制度。调查各公司(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__个。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注重基础建设的企业占__%,建立加工安全制度的企业占__%,强调环境因素的企业占__%。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健全的企业有__%。生产销售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比较规范的企业占总数的__%。

_.连锁超市(店)一般都有专职的或兼职的食品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独立设置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占_%,由其他部门兼管的占__%。其中隶属于采购部的占__%,隶属于营运部的占__%,大多数的企业向连锁公司(店)派出质量专员巡查。如xx超市、xx超市等就属于此类状况。

_.连锁超市大多都有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_.许多企业都能将食品安全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之中。调查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决策上有规划,在管理体制上有责任、有制度,绝大多数企业把安全指标具体量化,并把这些量化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_.连锁超市普遍推行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上,大型超市遵循了国家标准,小型超市参照大型超市的标准,个别小型超市的货源来于大型超市。

(二)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的理念上和技术手段上均领先于其他渠道。在调查的超市企业中,大多数超市(店)都有指定的检测部门,农贸市场设立了食用农产品检测室,工商局对农贸市场残留农药问题设立流动检测车。从大型超市(店)、农贸市场超市不断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看,这一趋势反映了_个特点:一是超市对食品安全检测高度重视,开始全面设防;二是食品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超市在为政府把最后一道关;三是超市增设食品检测设备已与促销业绩直接相关。

(三)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明显领先于其他渠道。通过对我市超市发展最早、规模也最大的xx、xx、xx、xx等调查了解:

_.消费者目前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农贸市场,购买包装食品的主要渠道是超市。

_.消费者去超市购买食品主要原因是安全卫生,其次是价格便宜和品种丰富。

_.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食品的安全并不认同。消费者从农贸市场购买食品主要看重食品的新鲜和价格便宜,但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并不认同。

_.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正在增强,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超市的原因。

三、连锁超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_.组织结构尚需合理优化。

_.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不足。超市公司对食品安全设施投入的意识相对要差,在门店食品安全设备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尤其是冷链设施和卫生用具及消毒洗液投入的不足。

_.加盟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_.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_.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质量监控存在缺陷。

_.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效果不够稳定。

_.现场加工的食品原料质量控制存在隐患。

_.超市价格竞争导致采购部门片面压低进价,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_.超市对商品的保质期控制管理存在缺陷。

四、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对超市公司的建议。

_.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_.加大食品安全相关设施的投入,大力推动零售商的第三方检测。

_.加强对加盟店自采食品、超市联营、招商部分及供应商向小超市(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加大食品品质控制中的管理执行力度。

_.加强超市自制食品的安全管理,自制食品的安全管理主要抓原材料控制、温度链控制、防交叉污染控制和保质期的控制。

_.加强超市食品保质期的控制。超市食品保质期的控制主要从收货环节、食品储存环节、商品陈列等环节强化管理,但建立食品的电子信息档案更为重要。

_.超市公司应该建立自己农副产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对农产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超市公司应该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组织规模化和流通秩序化建设。

_.建立一整套食品安全明示制度,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超市不仅有义务明示商品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信息,还应该努力向消费者推荐卫生安全食品。

(二)对政府行政监管部门的建议。

_.行政监管部门应该分工明确,内部协调一致,努力消除存在的部门壁垒现象,杜绝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

_.加强食用农产品异地管理的协调。政府要引导农民自发组织鲜活水产品,粮油、;

(_)连锁超市公司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以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零售终端型组织;

(_)大型批发市场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批发配销型组织,等等。

_.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解决超市承担的过多的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

_.完善食品信息公布制度。

_.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_.建议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中央级批发市场,或在中央级批发市场派出法定检测机构,以改变目前批发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具法律效力的尴尬现象。目前各地对批发市场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谁严格了农产品的检验标准,谁就将流失客户影响到收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标准是会被市场利益冲淡的。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没有标示和只进行散装性的大包装,因此在出现农产品安全的问题时无法进行追源性的控制。同时在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设立法定检测机构,切实支持超市公司把好食品卫生安全的最后关卡。

_.连锁超市的行业组织应对食品安全负有责任,应推行建立行业会员的食品安全保证公约制度、食品供应商检测公示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促进超市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作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主渠道,超市所销售食品的安全程度不仅关系到超市的经营管理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更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超市食品的经营者在此发表《超市食品安全宣言》,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树立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一、提供安全消费场所。把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纳入管理体系,将经营理念定位在商品的品质、价格的公道、服务的优质上,在满足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及服务需求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购物需求,让消费者保持轻松购物的心情。从点滴做起,以人为本,为消费者营造卫生、安全、充足、宁静、舒适、文明的购物环境,

二、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抓起,认真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及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格遵守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超市食品卫生管理,保证超市食品卫生安全,不销售不合格的产品。

三、倡导公平诚信。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按规定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超市食品消费信息,不用违规和虚假的手段向消费者推销腐烂变质或过期食品。文明经商,公平交易,不误导消费者,把诚信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四、开展公平竞争。各连锁超市公司之间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取信于消费者。维护有序的竞争,抵制并反对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进行的任何不正当的恶性竞争,促进超市食品安全的发展。

五、欢迎社会监督。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行业法规,接受社会、政府、协会的监督,做到诚信、自律为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放心食品。虚心接受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依法及时解决与消费者发生的争议和纠纷,自觉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4

走访调查__家超市、__家食品店,_家食品批发市场,座谈了解消费者___人。超市规模大的,消费者放心消费的信任度也好,从市区消费者消费看,食品的购买主要集中在xx、xx、xxx、xx四大超市,xx、xx、xx、xx等小型超市,人流量相对要少,通过调查了解,规模大也好,小也好,谁的商品好,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购买谁的。

二、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调查发现,我市食品安全的环境还不是十分乐观的,但与其他各种食品销售通道尤其与农贸市场相比,连锁超市还是食品零售环节最安全的通道。

(一)连锁超市对食品安全管理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_.超市公司(店)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食品质量管理制度。调查各公司(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__个。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注重基础建设的企业占__%,建立加工安全制度的企业占__%,强调环境因素的企业占__%。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健全的企业有__%。生产销售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比较规范的企业占总数的__%。

_.连锁超市(店)一般都有专职的或兼职的食品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独立设置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占_%,由其他部门兼管的占__%。其中隶属于采购部的占__%,隶属于营运部的占__%,大多数的企业向连锁公司(店)派出质量专员巡查。如xx超市、xx超市等就属于此类状况。

_.连锁超市大多都有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_.许多企业都能将食品安全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之中。调查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决策上有规划,在管理体制上有责任、有制度,绝大多数企业把安全指标具体量化,并把这些量化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_.连锁超市普遍推行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上,大型超市遵循了国家标准,小型超市参照大型超市的标准,个别小型超市的货源来于大型超市。

(二)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的理念上和技术手段上均领先于其他渠道。在调查的超市企业中,大多数超市(店)都有指定的检测部门,农贸市场设立了食用农产品检测室,工商局对农贸市场残留农药问题设立流动检测车。从大型超市(店)、农贸市场超市不断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看,这一趋势反映了_个特点:一是超市对食品安全检测高度重视,开始全面设防;二是食品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超市在为政府把最后一道关;三是超市增设食品检测设备已与促销业绩直接相关。

(三)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明显领先于其他渠道。通过对我市超市发展最早、规模也最大的xx、xx、xx、xx等调查了解:

_.消费者目前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农贸市场,购买包装食品的主要渠道是超市。

_.消费者去超市购买食品主要原因是安全卫生,其次是价格便宜和品种丰富。

_.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食品的安全并不认同。消费者从农贸市场购买食品主要看重食品的新鲜和价格便宜,但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并不认同。

_.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正在增强,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超市的原因。

三、连锁超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_.组织结构尚需合理优化。

_.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不足。超市公司对食品安全设施投入的意识相对要差,在门店食品安全设备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尤其是冷链设施和卫生用具及消毒洗液投入的不足。

_.加盟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_.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_.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质量监控存在缺陷。

_.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效果不够稳定。

_.现场加工的食品原料质量控制存在隐患。

_.超市价格竞争导致采购部门片面压低进价,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_.超市对商品的保质期控制管理存在缺陷。

四、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对超市公司的建议。

_.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_.加大食品安全相关设施的投入,大力推动零售商的第三方检测。

_.加强对加盟店自采食品、超市联营、招商部分及供应商向小超市(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加大食品品质控制中的管理执行力度。

_.加强超市自制食品的安全管理,自制食品的安全管理主要抓原材料控制、温度链控制、防交叉污染控制和保质期的控制。

_.加强超市食品保质期的控制。超市食品保质期的控制主要从收货环节、食品储存环节、商品陈列等环节强化管理,但建立食品的电子信息档案更为重要。

_.超市公司应该建立自己农副产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对农产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超市公司应该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组织规模化和流通秩序化建设。

_.建立一整套食品安全明示制度,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超市不仅有义务明示商品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信息,还应该努力向消费者推荐卫生安全食品。

(二)对政府行政监管部门的建议。

_.行政监管部门应该分工明确,内部协调一致,努力消除存在的部门壁垒现象,杜绝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

_.加强食用农产品异地管理的协调。政府要引导农民自发组织鲜活水产品,粮油、;

(_)连锁超市公司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以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零售终端型组织;

(_)大型批发市场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批发配销型组织,等等。

_.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解决超市承担的过多的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

_.完善食品信息公布制度。

_.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_.建议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中央级批发市场,或在中央级批发市场派出法定检测机构,以改变目前批发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具法律效力的尴尬现象。目前各地对批发市场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谁严格了农产品的检验标准,谁就将流失客户影响到收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标准是会被市场利益冲淡的。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没有标示和只进行散装性的大包装,因此在出现农产品安全的问题时无法进行追源性的控制。同时在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设立法定检测机构,切实支持超市公司把好食品卫生安全的最后关卡。

_.连锁超市的行业组织应对食品安全负有责任,应推行建立行业会员的食品安全保证公约制度、食品供应商检测公示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促进超市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作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主渠道,超市所销售食品的安全程度不仅关系到超市的经营管理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更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超市食品的经营者在此发表《超市食品安全宣言》,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树立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一、提供安全消费场所。把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纳入管理体系,将经营理念定位在商品的品质、价格的公道、服务的优质上,在满足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及服务需求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购物需求,让消费者保持轻松购物的心情。从点滴做起,以人为本,为消费者营造卫生、安全、充足、宁静、舒适、文明的购物环境,

二、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抓起,认真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及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格遵守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超市食品卫生管理,保证超市食品卫生安全,不销售不合格的产品。

三、倡导公平诚信。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按规定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超市食品消费信息,不用违规和虚假的手段向消费者推销腐烂变质或过期食品。文明经商,公平交易,不误导消费者,把诚信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四、开展公平竞争。各连锁超市公司之间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取信于消费者。维护有序的竞争,抵制并反对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进行的任何不正当的恶性竞争,促进超市食品安全的发展。

五、欢迎社会监督。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行业法规,接受社会、政府、协会的监督,做到诚信、自律为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放心食品。虚心接受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依法及时解决与消费者发生的争议和纠纷,自觉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5

我县现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67家,其中酿酒类32家、蛋糕面点18家、植物油坊3家、茶叶2家、面坊12家;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原料来源都来自本地,产品大多也在各自乡镇销售,生产工艺以传统工艺为主,从业人员也是当地的居民、农民,有的食品小作坊已经经营了几十年,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对粮食就地消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也是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在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生产的白酒、茶叶、纯净水、月饼糕点等产品抽样检验的数据报告中,合格率不足85%。其中,白酒类存在杂醇、总酸超标、酒精度不足或过高问题,月饼糕点类存在蛋白质含量不足等问题。小作坊业主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均存在不按标准生产,原料采购把关不严,没有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是造成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质监局先后召开两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业主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生产标准、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宣贯、培训会议,与各业主签定食品安全生产责任书、承诺书,明确企业及小作坊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采取措施监督企业及小作坊严格按照执行标准严格原辅材料质量关、生产工艺控制关、添加物质关、出厂检验关,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出厂。2009上半年,县质监局共对酿造白酒、茶叶、纯净水等食品类产品抽样检验42个,仅有2个不合格,检验合格率为95.24%,同比去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抽样结果显示,通过业主自律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我县农村食品小作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呈现“小、散、低”的状况。“小”即规模小,有相当一部分面坊、糕点店固定资产不足一万元,从业人员2-3名。“散”即分布散,食品小企业小作坊80%分布在各乡镇和农村。“低”即生产技术水平低,目前绝大多数是粗放型传统加工业,32家酿酒作坊中,全部是采用传统工业酿造谷酒,设备简陋,产品品质、生产效率都不高。

2、“三无”现象比较突出。全县67家食品小作坊无一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也占到总数的90%以上。

3、条件差,隐患大。食品小作坊九成以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无保证质量的必备检验设备,无质量管理制度,原料把关不严,出厂仅凭经验。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盲目性,卫生环境差,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大部分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场所都设在农家小院或自家房屋内,没有独立规范的生产车间,有的旁边就是猪栏,做饭、生产、养猪养鸡鸭同在一个场所,极易形成二次污染。尽管这些低价的、粗制的食品小作坊难以进入大市场,但对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4、监管难到位。由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点多面广,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存在“乡镇看得见、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乡镇政府因为没有执法权限,仅能起到协调、引路的作用,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因为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很多食品小作坊很难找得到,有的去了也找不到人,监管存在盲区。

5、监管职能存在交叉,如部分小作坊业主反映卫生防疫部门与质监部门对其进行重复抽检,增加了业主负担,检验结果不能共享。

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分析

1、历史性。小作坊大多存在于各乡镇和乡村,这些小作坊一方面丰富了城乡食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但在另一方面,也普遍存在着生产卫生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存在又有其合理性、必要性,是广大农民对农副产品快速吸纳消化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手工传统制作食品的形式,如庙坝乡的白酒小作坊,县城的面条、米线作坊等,它直接解决当地居民的一些生活食品需求而且都是通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2、落后性。小作坊形成的落后性主要受当地经济状况制约。广大农村消费者生活水平不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差强人意。面对不洁食品,面对肮脏生产环境同样是漠然处之,麻木对待,图便宜,能吃就行。因此,质量低劣的食品在农村还是有较大的市场。

3、简易性。食品小作坊生产的大多是为迎合当地群众需要的一些简易食品,而这些简易食品生产规模小,仅仅是手工操作,设备简陋,利润也薄,仅能养家糊口,无能力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

4、事后性。监管部门对食品加工环节监管工作中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作坊,数量多,分布散,要真正监管到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际质监部门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存在经费少、人员缺、设备少等问题,监管力度无法满足需求。基层的监管网络也十分滞后,虽然各乡镇都设置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但是由于“两员”没有专项经费保证,而一般都身兼数职,随时都会被调整或因没有明确职责而成为虚设,对食品加工企业(作坊)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往往是发生了问题,才紧急查处一次,治标不治本,忙于“救火”应付,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这种事后性较严重的造成了食品小作坊监管不到位。

四、加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几点建议

1、逐步建立小作坊质量、计量检测体系,提高其自身检测能力。由监管部门协助进行委托检验,定期检验,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对既无能力建立独立检验室,又未与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建立委托检验关系的小作坊,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到位。

2、生产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小作坊,要以查处为手段,督促帮助企业整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尽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因生产条件所限无法取证的,又为群众喜爱的传统产品,如果不属于高风险食品,原材料又来源于我县地域内,具有我县地方特色且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原料,不超出本县行政区域销售,方可允许其生产。

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引导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培植优势企业,以公司加小企业小作坊的形式,统一配方,统一工艺,统一检验,统一品牌。

4、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定期、不定期巡查的次数,确保巡查的效果。对证照不全、多次出现问题的小作坊,增加检验次数,加大整改力度。对于故意造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要依法严惩,坚决予以取缔。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6

如何加快推进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要加强“三个引导”和打好“三张牌”。

一、加强“三个引导”

(1)加强规划引导。把食品产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像抓锂电产业一样抓食品产业,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研究并制定振兴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划,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走园区带动的路子,从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实际出发,统筹食品工业园区(基地)布局,确保做到立足优势、错位竞争、集群发展。有交通优势的袁州、高安等地要以食品物流为主;有产业优势的、等地要以充分发挥“四特”、“旺旺”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有特色优势的丰城、等地要依托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富硒”和“有机”品牌价值;有生态优势的、等地要依托山区县特点,扩大绿色蔬果种植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全市形成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园或基地。

(2)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引导,一是优先保障用地。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和保障,对重大项目积极协助争取省级用地指标。二是简化审批手续。对重点食品企业新扩建项目审批手续,将其纳入“绿色通道”审批范围,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三是拓宽渠道、引导投入。设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绿色环保及有成长性的食品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平台,加强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行国家政策性资金及农口其它可用资金打捆使用的办法,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扶持的做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和引进国内食品龙头企业。

(3)加强环境引导。结合“产业升级年”活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相关部门要及时转变角色,做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提倡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进一步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包括物流、办事办证、信息、科技、培训、中介机构等方面,做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完善食品工业统计和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分析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打好“三张牌”

(1)打好与旅游结合牌。随着近年来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来宜游客也逐年增多,如、等景点在全省甚至周边省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充分利用旅游这个平台,既能通过这个平台宣传自己,又能通过这个平台推销自己的食品,针对旅游人群特点,生产本地特色风味的旅游休闲方便食品,如糕点、果脯、糖果、干果和饮料等,产品名字甚至都可以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如皮蛋、椪柑、竹山洞百合汁等等,能够给游客留下更深刻印象。把食品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我市食品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一)食品市场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餐饮服务经营企业560家,学校、托幼机构食堂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近52家。由于政府职能调整,原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划归县工质食药监管部门。

(二)药品市场基本情况

全县药品零售企业17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医疗机构24家。药品市场经过多年来的有效监管,假、劣药品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周边小饭桌缺乏监管。学校周边小饭桌多为私人经营行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在民宅内经营,其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监管缺位,给学生饮食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建筑工地食堂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多为临时性,多则一年,少则半年甚至几个月,食堂经营者办理有效证件的意识淡漠,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即为群发性食物中毒事故,危害严重。三是小摊点、市场内加工点、流动兜售盒饭经营者无部门监管。此类经营行为多为各部门联合监管范围,没有明确的单一监管要求,实际工作中也相应的产生出推诿扯皮现象,给百姓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同时,即使是有许可的餐饮服务单位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是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不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不及时、不全面,台账记录不完整。二是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欠佳,落实不彻底,贯彻不到位,有近三分之一工作人员无健康证上岗。三是不能按要求做到每餐食品留样,或者留样不足48小时,甚至无留样记录。四是防蝇、防鼠设施不完善。无纱窗或纱窗损坏后更换不及时,未设防鼠板等防鼠设施。五是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规范。存在有消毒设施不利用,餐具不消毒,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规范或无封闭式餐具消毒保洁柜现象。六是食品加工环境差。食品加工区清扫不彻底,食品处理区内存放个人用品。七是容器具及水池无功能标识,未按功能区分使用,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二)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软件、硬件设施差,给药品的贮存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无法保障一些有特殊温湿度贮存药品的质量。二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都将危害百姓用药安全。三是药学专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够提供合理的指导用药,甚至给予不切合病情的盲目指导也将带来用药安全隐患。四是技术监管手段严重缺乏,不能通过有效的技术保障杜绝假劣药品的出现,致使不符合规定药品流入市场,危害群众用药安全。五是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给群众带来财产损失和生命健康的危害。六是药品流通环节违规行为仍然比较严重,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放松质量管理,违规出租出借经营许可证、出租出借柜台,采取非法手段销售药品、擅自扩大经营范围,违规使用医保卡,致使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秩序比较混乱,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三)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由于餐饮及保化监管队伍没有到位,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仍在采用落后的人工方式进行监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严重缺乏,技术支撑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食品药品监管的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的人员配备,改善办公条件,配备相应的执法车辆,保障监管需要。要加大监管机构检测装备投入力度,提高检测能力,实现检测常态化。

(二)继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议组成民间学术团体,采取有偿服务,聘请专家、学者及借助各相关部门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负责人和从药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同时,要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普法宣传,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的群防群治网络。

(三)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强化政府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找准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强化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食品药品安全涉及相关部门,在使用环节管理、广告监管和联合打假行动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齐抓共管。三是强化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组织化、加工集约化程度,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将生产使用伪劣产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促使企业真正成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四)加大专项整治和综合监管力度。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监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搞好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认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市场安全整治行动,坚决防控药害事件的发生。

(五)增强执法的权威性。要将专项检查、食品药品抽检、日常监督、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使用)规范检查相结合,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强化执法力度。针对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经常出现的问题,建立不良纪录档案,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检查预案,对查出问题并有惩处依据的,要不折不扣予以惩处;对尚无明确处罚依据的则下达惩戒通知书,责令规范整改;对不服监管、列为重点监管的对象,要增加监管频次。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监管,形成专业执法队伍监管、有关部门协同监管、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的齐抓共管格局。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餐饮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区餐饮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的行业之一。根据调查,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餐饮单位1390家,其中大型餐馆3家、中型餐馆25家、小型餐馆363家、小吃店837家、学校食堂1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36家;共办证1280家,办证率达到92%;有从业人员7187人,其中6837人获得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城区餐饮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达100%;获证餐饮单位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100%。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区食安办坚持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宾馆、饭店、农家乐、学校食堂、六小行业为重点,全面整治和规范餐饮业食品市场秩序,切实提升了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了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市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工作会议后,我区庚即召开了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台了《关于明确政府机构改革期间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及时明确了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确保了全区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在“旧法”、“新法”交替中的顺利、平稳衔接。6月26日,我区召开食品安全工作大会,对全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会上,与乡镇、监管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安全责任。8月18日,召开了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参加的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再次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9月14日,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和国庆、中秋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再次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三个多月来,区政府高度重视餐饮消费环节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区长、分管副区长曾多次亲自带队到市场、乡镇、学校开展督查,多次到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现场办公,现场拍板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各地、各相关部门按照全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确保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后,我区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将5月确定为《食品安全法》宣传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巴州区<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方案》,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活动进行了详尽安排。5月15日,组织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及龙头面业、飞霞食品等单位在南泉寺街举办了食品安全集中宣传活动。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全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各地各部门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个多月来,全区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80余幅,制作大型固定宣传架5处,接受现场咨询2.5万余人次。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进户指导等方式,加强对执法人员、餐饮业主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水平明显提高,餐饮业主自律意识明显增强,餐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规范许可,严格准入。我区结合机构改革过渡时期的实际,按照《*市专题研究部署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明确了由卫生局负责受理、审查并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使用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许可文书;由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及时提供《餐饮服务许可证》;在食品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卫生局承担执法主体责任,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供行政执法文书。为确保食品卫生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我们从食品药品监管局抽调了两名工作人员配合卫生监督执法大队人员开展执法工作。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深入开展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清理整顿工作。同时,严格准入程序,提高准入标准,在7月启动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办理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共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165个。

(四)突出重点,专项整治。一是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整治。按照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对全区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截至目前,全区1280家食堂和餐饮单位已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评定A级1家、B级8家、C级1271家,全区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对餐饮行业开展了以食品原料采购、使用和餐饮具消毒、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全区共检查餐饮经营单位887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57份,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油和不合格调味品3家,处罚款3万元。二是开展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制发了《巴州区关于开展学校和幼托机构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卫生、工商、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整治中,检查各类学校、幼托机构食堂126家,办理许可证126家,许可证持有率100%,抽查从业人员380名,健康证持有率99.5%,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95.7%。重点对学校的副食摊点进行了清理整顿,目前,校内摊点已全部关闭。中考、高考期间,安排食品卫生监督人员6名,加强了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了考生的饮食卫生安全。三是加强集体聚餐和宴席办理的日常监管。8—9月是各类宴席举办的高峰期。为此,巴州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学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严格执行宴席办理申报制度,凡一次办理宴席5桌以上的,向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安排卫生协管员实施现场监管,确保了学宴期间无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四是开展“六小行业”和集贸市场的专项整治。以国优旅游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载体,从卫生、工商、质监、商务、农业、畜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队伍,对城区的“六小行业”进行了摸底调查登记,建立了一户一档的工作档案。同时,制定了统一标准,动员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改善卫生设施,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城区主要街道的小餐馆、小饭店、城郊农家乐的经营环境和人行道占道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五)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食品安全监管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区组织区监察局、目督办、食安办对各地、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特别是在开学前重点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督查,对个别学校整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逗硬实行了责任追究。从全区督查情况看,各地、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门会议,健全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责任,落实了具体措施,加强了日常监管,确保了全区食品卫生安全。今年来,全区无一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区餐饮业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城市功能设施不健全,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的小饮食摊点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二是流动小摊点从业人员多为下岗职工、进城农民、低收入弱势群体,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缺乏,法律意识谈薄,饮食卫生安全监管纠而复生、难度加大。

三是由于农村点多、面广、部分农民卫生习惯差,加之监管力量不足,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比较严峻。

四是个别学校负责人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力度不大,部分学校还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五是餐饮消费安全监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各种宣传工具,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食品安全法、卫生法规的宣传,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遵法守法观念,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标本兼治,探索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狠抓源头监管,严把生产加工关,规范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二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三是围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食品和重点环节,加强对学校集体食堂、个体小饮食店、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点、集贸市场、建筑工地食堂、沿街流动摊点和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四是按照划行归市、集中管理、室内经营的原则,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做好城市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使经营者有场所,最大程度的便民利民。五是强化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工作,落实食物中毒应急物资和药品储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众;监管;满意度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和执政安全的高度。为了准确掌握河南省公众对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满意度评价,自2016年12月起,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式开展专项调查,本次调查覆盖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每个省辖市随机选取1个市辖区和1个县(市)开展访问,最终获取有效样本13188个,其中,城镇居民样本6597个,农村居民样本6591个,在调查和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评价

1.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对居住地食品安全总体评价满意调查结果显示,74.9%受访者对居住地食品安全总体评价满意(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比例为5.3%,“满意”比例为24.0%,“基本满意”比例为45.6%。对居住地食品安全总体评价“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4.6%和10.5%。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现状与公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多变,加强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非一日之功,因此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结果与过程并重,只有扎实做好每一步食品安全工作,我省食品安全状况才能够获得切实的改善。2.六成的受访公众认为近年来河南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有所改善调查结果显示,60.2%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河南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有所改善,其中,19.7%的受访者表示“有明显改善”,40.5%表示“有一定改善”。31.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3.4%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定恶化”,另有5.2%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3.河南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依然严峻,23.8%的受访者表示近一年来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受访者中,23.8%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接近受访者的1/4,河南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不容乐观。从城乡看,21.8%的农村受访者近一年来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城镇受访者提及率为25.8%,城镇略高于农村。4.公众认为“监管部门”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作用最大食品安全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调查中,询问受访者“你认为确保食品安全,谁发挥作用最大”时,“监管部门”的提及率最高,为68.8%,“生产经营企业”的提及率也超过了30%,达到36.2%,“各级政府”的提及率为27.7%。“司法部门”和“消费者”的提及率均超过10%。5.公众认为“生产企业”是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从种植到餐桌,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增多,食品安全防治问题难度加大。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中,“生产企业”的提及率最高,为57.3%,“种植”(提及率为30.1%)的提及率也超过30%,“养殖”的提及率为22.8%,“餐饮”(提及率15.7%)和“超市”(提及率为15.7%)的提及率均超过15%。因此,食品安全防治应结合实际,围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实施相应的专项治理和风险管控措施,强化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研判评估力度,摸清风险隐患,提高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情况

1.公众对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知晓率不高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5年10月1日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调查发现,公众对食品安全法知晓率比较低,仅2.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并了解其具体内容”,21.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但对具体内容了解不多”;超过七成受访者对相关内容知之甚少,其中33.6%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表示“没有听说过”的达42.4%,由此可见,河南公众对食品安全法规的知晓率比较低,而且绝大多数公众对相关法规的了解比较浅显,对具体内容并不了解。2.公众缺乏了解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信息的途径食品抽检信息可以警示公众消费,震慑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还可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调查中,询问被访者“最近一年,是否见过当地有关部门的食品抽检信息”,仅仅24.8%的受访者表示“见到过”。3.超九成受访公众具有食品安全维权意识,但维权能力有待提高调查中询问受访者“假如你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会采取什么措施?”,46.7%的受访者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肯定会投诉”,27.0%受访者表示“可能会投诉,视情况而定”,有26.3%的受访者则表示不会选择投诉。由此可见,大部分公众具有食品安全维权意识。进一步追问被访者是否知道食品安全相关投诉举报电话,有高达42.1%的受访者则表示“不知道投诉电话”,除“工商投诉电话12315”知晓度较高外(知晓度为54.0%),其余“食药投诉电话12331”(知晓度为7.0%)、“质监投诉电话12365”(知晓度为5.6%)和“农业投诉电话12316”(知晓度为4.4%)的知晓度均未超过10%。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公众有食品安全维权意识,但对相关维权途径了解甚少,维权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应持续加大对各食品安全工作投诉电话的宣传普及,提高居民的知晓率;结合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持续增加便捷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途径,相关部门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应及时回应,认真处理,引导食品安全工作全民监督、全民共治。4.保质期和安全性是公众采购食品时最关注的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在悄然转变,由原来的吃饱到吃好,到现在的吃出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保质期”和“安全性”是公众采购食品时最关注的因素。在询问被访者“采购食品时最关注什么?”,“保质期”的提及率最高,为69.1%,其次是“安全性”,提及率为40.9%,“价格”(提及率为17.0%)和“品牌”(提及率为16.8%)的提及率比较接近,“购买方便”的提及率最低,为3.6%。5.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农药残留是目前公众最担心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随着新的食品资源的不断开发,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食品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令人担忧。调查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农药残留是目前公众最担心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在问及公众最担心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时,“食品添加剂(香精、防腐剂)超量使用”的提及率最高,为58.7%,“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提及率均超过30%,“转基因食品”(提及率为28.9%)的提及率也接近30%,“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非法添加)”(提及率为17.6%)和“致病微生物污染”(提及率15.3%)相对较低。

三、对策与建议

食品调查报告范文篇10

一、××县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67家,其中酿酒类32家、蛋糕面点18家、植物油坊3家、茶叶2家、面坊12家;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原料来源都来自本地,产品大多也在各自乡镇销售,生产工艺以传统工艺为主,从业人员也是当地的居民、农民,有的食品小作坊已经经营了几十年,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对粮食就地消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也是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在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生产的白酒、茶叶、纯净水、月饼糕点等产品抽样检验的数据报告中,合格率不足85%。其中,白酒类存在杂醇、总酸超标、酒精度不足或过高问题,月饼糕点类存在蛋白质含量不足等问题。小作坊业主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均存在不按标准生产,原料采购把关不严,没有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是造成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质监局先后召开两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业主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生产标准、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宣贯、培训会议,与各业主签定食品安全生产责任书、承诺书,明确企业及小作坊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采取措施监督企业及小作坊严格按照执行标准严格原辅材料质量关、生产工艺控制关、添加物质关、出厂检验关,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出厂。2009上半年,县质监局共对酿造白酒、茶叶、纯净水等食品类产品抽样检验42个,仅有2个不合格,检验合格率为95.24%,同比去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抽样结果显示,通过业主自律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我县农村食品小作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呈现“小、散、低”的状况。“小”即规模小,有相当一部分面坊、糕点店固定资产不足一万元,从业人员2-3名。“散”即分布散,食品小企业小作坊80%分布在各乡镇和农村。“低”即生产技术水平低,目前绝大多数是粗放型传统加工业,32家酿酒作坊中,全部是采用传统工业酿造谷酒,设备简陋,产品品质、生产效率都不高。

2、“三无”现象比较突出。全县67家食品小作坊无一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也占到总数的90%以上。

3、条件差,隐患大。食品小作坊九成以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无保证质量的必备检验设备,无质量管理制度,原料把关不严,出厂仅凭经验。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盲目性,卫生环境差,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大部分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场所都设在农家小院或自家房屋内,没有独立规范的生产车间,有的旁边就是猪栏,做饭、生产、养猪养鸡鸭同在一个场所,极易形成二次污染。尽管这些低价的、粗制的食品小作坊难以进入大市场,但对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4、监管难到位。由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点多面广,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存在“乡镇看得见、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乡镇政府因为没有执法权限,仅能起到协调、引路的作用,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因为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很多食品小作坊很难找得到,有的去了也找不到人,监管存在盲区。

5、监管职能存在交叉,如部分小作坊业主反映卫生防疫部门与质监部门对其进行重复抽检,增加了业主负担,检验结果不能共享。

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分析

1、历史性。小作坊大多存在于各乡镇和乡村,这些小作坊一方面丰富了城乡食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但在另一方面,也普遍存在着生产卫生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存在又有其合理性、必要性,是广大农民对农副产品快速吸纳消化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手工传统制作食品的形式,如庙坝乡的白酒小作坊,县城的面条、米线作坊等,它直接解决当地居民的一些生活食品需求而且都是通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2、落后性。小作坊形成的落后性主要受当地经济状况制约。广大农村消费者生活水平不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差强人意。面对不洁食品,面对肮脏生产环境同样是漠然处之,麻木对待,图便宜,能吃就行。因此,质量低劣的食品在农村还是有较大的市场。

3、简易性。食品小作坊生产的大多是为迎合当地群众需要的一些简易食品,而这些简易食品生产规模小,仅仅是手工操作,设备简陋,利润也薄,仅能养家糊口,无能力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

4、事后性。监管部门对食品加工环节监管工作中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作坊,数量多,分布散,要真正监管到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际质监部门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存在经费少、人员缺、设备少等问题,监管力度无法满足需求。基层的监管网络也十分滞后,虽然各乡镇都设置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但是由于“两员”没有专项经费保证,而一般都身兼数职,随时都会被调整或因没有明确职责而成为虚设,对食品加工企业(作坊)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往往是发生了问题,才紧急查处一次,治标不治本,忙于“救火”应付,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这种事后性较严重的造成了食品小作坊监管不到位。

四、加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几点建议

1、逐步建立小作坊质量、计量检测体系,提高其自身检测能力。由监管部门协助进行委托检验,定期检验,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对既无能力建立独立检验室,又未与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建立委托检验关系的小作坊,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到位。

2、生产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小作坊,要以查处为手段,督促帮助企业整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尽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因生产条件所限无法取证的,又为群众喜爱的传统产品,如果不属于高风险食品,原材料又来源于我县地域内,具有我县地方特色且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原料,不超出本县行政区域销售,方可允许其生产。

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引导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培植优势企业,以公司加小企业小作坊的形式,统一配方,统一工艺,统一检验,统一品牌。

4、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定期、不定期巡查的次数,确保巡查的效果。对证照不全、多次出现问题的小作坊,增加检验次数,加大整改力度。对于故意造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要依法严惩,坚决予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