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3 17:24:58

全球化贸易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归纳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发展和渗透,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国际贸易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大多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它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体现出来的是更高级、更隐蔽、更歧视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环保等新内容向着多边贸易规则发展的动态趋势。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对策

1.按WTO规则参与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过场中运到的一切问题的磋商,归根结底都是综合国力的对抗。经济不是孤立的,特别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当代,经济问题时刻与政治和文化甚至军事等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必须掌握好游戏的规则,全面地提升综合国力。中国刚加入WTO几年的时间,就受到了纵多反倾销案件,从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得出教训,就要熟悉和掌握好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积极参与WTO的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增强世贸组织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使世贸组织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

2.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在保护和潜在的竞争之下推动我国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借助政府的干预使国际贸易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更多限度的利益方向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最终也会将利润转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上去,从而活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或者更多的利润,但政府对这些产业的选择是根据本国有关产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我国产业的发展或者成熟程度确定的。

3.完善和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根据WTO最新的贸易规则,了解和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企业与政府形成良好共识。

尽管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颇大而长远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应结合国情,选择开放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京武.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之我见[J].经济透视,2001,(3).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国际货币

Abstract: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tradeprotectionmagnificationispairofcontradictory.Theeconomicalglobalizationpromotedthedevelopingcountryeconomicdevelopment,butthetradeprotectionismcausedthedevelopingcountrytopaythehugeprice.Hasdiscussedtheincomewhichtheeconomicglobalizationbrings,simultaneouslyhasalsopointedoutundertheglobalizedbackgroundthenewtradeprotectioncharacteristicandoriginthe

keyword:Economicglobalization;Tradeprotection;Tradefreedom;Internationalcurrency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主权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2)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3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归纳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发展和渗透,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国际贸易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大多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它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体现出来的是更高级、更隐蔽、更歧视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环保等新内容向着多边贸易规则发展的动态趋势。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对策

1.按WTO规则参与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过场中运到的一切问题的磋商,归根结底都是综合国力的对抗。经济不是孤立的,特别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当代,经济问题时刻与政治和文化甚至军事等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必须掌握好游戏的规则,全面地提升综合国力。中国刚加入WTO几年的时间,就受到了纵多反倾销案件,从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得出教训,就要熟悉和掌握好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积极参与WTO的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增强世贸组织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使世贸组织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

2.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在保护和潜在的竞争之下推动我国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借助政府的干预使国际贸易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更多限度的利益方向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最终也会将利润转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上去,从而活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或者更多的利润,但政府对这些产业的选择是根据本国有关产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我国产业的发展或者成熟程度确定的。

3.完善和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根据WTO最新的贸易规则,了解和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企业与政府形成良好共识。

尽管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因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颇大而长远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应结合国情,选择开放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京武.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之我见[J].经济透视,2001,(3).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国际货币

Abstract: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tradeprotectionmagnificationispairofcontradictory.Theeconomicalglobalizationpromotedthedevelopingcountryeconomicdevelopment,butthetradeprotectionismcausedthedevelopingcountrytopaythehugeprice.Hasdiscussedtheincomewhichtheeconomicglobalizationbrings,simultaneouslyhasalsopointedoutundertheglobalizedbackgroundthenewtradeprotectioncharacteristicandoriginthe

keyword:Economicglobalization;Tradeprotection;Tradefreedom;Internationalcurrency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主权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2)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国际货币

Abstract: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tradeprotectionmagnificationispairofcontradictory.Theeconomicalglobalizationpromotedthedevelopingcountryeconomicdevelopment,butthetradeprotectionismcausedthedevelopingcountrytopaythehugeprice.Hasdiscussedtheincomewhichtheeconomicglobalizationbrings,simultaneouslyhasalsopointedoutundertheglobalizedbackgroundthenewtradeprotectioncharacteristicandoriginthe

keyword:Economicglobalization;Tradeprotection;Tradefreedom;Internationalcurrency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主权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2)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主权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在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的相对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在世贸组织内发达国家之间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或者快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区域性贸易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等。所谓平等只是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平等,但对集团外非成员而言却无权享此待遇。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

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这种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二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相反,发达国家对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别通过放慢市场开放程度,开展反倾销调查,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障碍,不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也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7

关键词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对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局限;二是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出国界,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起了主导作用。它们依靠竞争优势,实施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仅使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加深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与影响,也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

2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贸易自由化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市场目的,因此它与生产全球化相伴而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了几大特点。

2.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绿色环保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2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2.3区域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由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地区的相继建立,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终消除,生产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量将迅速增加,同时将减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区域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2.4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发展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海外市场,必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2.5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的改变。

2.6各国外贸额相当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例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些特点将会导致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国外贸依存度加大,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贸易的垄断,长期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交换,使得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加大工业制成品的全球份额的同时,又不断提高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在其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以推动世界贸易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大多实力弱小,竞争力不高,容易受到跨国企业的冲击,一些民族名牌产品消失而代之以跨国公司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名牌。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更为不利的影响和更大的损失。

二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其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地位仍然是从属的、次要的。例如,1996年全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0%,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5%左右,显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如果从国别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本国GNP的比重却很高,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存在着严重的依赖,这使得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但又无力支配国际市场。

三是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各国逐步降低关税,大大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各国都希望实现本国顺差,纷纷采取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工业稚嫩,工业化时间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扩大对外开放,逐步下调关税,减少贸易障碍。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嫌其步伐太慢,要求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新自由主义”,大力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由于贸易自由化是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并积极倡导的,他们的动机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因此建立在以这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决定性影响建立起来的世贸规则为基础上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比如发达多家对夕阳工业的保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合法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一些双边合地区贸易协议更是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强加了苛刻的条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高额贸易壁垒,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向有利可图的市场出口;为维护既得的利益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却采取了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壁等。这说明贸易自由化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脱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因而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

四是世界贸易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了19倍,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中,以每年平均5.6%的经济增长率向前发展。这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的向各种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或者区域性的贸易组织靠拢,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发展是分不开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多边贸易体制中,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战以后,阻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是这些国家贸易体制的不稳定和不透明。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他们建立起稳定透明的贸易体制,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为他们的出口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好处。并且,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新的市场准入机会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中受到多边规则的保护。

4新贸易环境下我国的对策

面对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反过来加速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积极参与的,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益处。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双边及多边贸易。我国可以在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下,在一个多边的、平等的、互利的框架下,进行双边及多边贸易,可以联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还能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平等地解决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纠纷。因此,应尽快调整我国的外贸政策,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

二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市场中优胜劣汰,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世界级的大企业往往代表着一国的整体经济,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限于国力和财力,很少有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速发展自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走强强联合之路,但前提必须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实现“转机建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遇到的一系列体制性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是粗放式经营,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取胜,这种廉价销售与外国国内市场或第三国(替代国)市场同类商品价格相比,往往给人留下倾销的印象。近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转换增长机制,转向依靠技术革命提高生产率的集约型增长机制,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率,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又要根据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向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提高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由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轻工、纺织、工艺等)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换中,往往拥有大企业集团无可比拟的经营优势,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它们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不断升级,提升全球化质量经营理念。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最突出的是质量与标准体系,未来国际贸易已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尽快提升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新理念。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实施全球化质量经营战略,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质量经营战略理念,以质量经营打破技术壁垒。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一方面,质量必须要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术论证和进口国特殊技术许可。另一方面,则要强化满意度质量意识,即努力使产品与服务达到进口方国家、消费者、经营者与社会等方面的认可,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2平惠敏.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1997(5)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贸易自由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主权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在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的相对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在世贸组织内发达国家之间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或者快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区域性贸易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等。所谓平等只是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平等,但对集团外非成员而言却无权享此待遇。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

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这种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二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相反,发达国家对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别通过放慢市场开放程度,开展反倾销调查,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障碍,不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也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9

关键词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对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局限;二是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出国界,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起了主导作用。它们依靠竞争优势,实施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仅使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加深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与影响,也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

2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贸易自由化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市场目的,因此它与生产全球化相伴而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了几大特点。

2.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绿色环保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2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2.3区域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由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地区的相继建立,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终消除,生产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量将迅速增加,同时将减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区域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2.4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发展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海外市场,必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2.5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的改变。

2.6各国外贸额相当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例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些特点将会导致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国外贸依存度加大,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贸易的垄断,长期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交换,使得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加大工业制成品的全球份额的同时,又不断提高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在其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以推动世界贸易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大多实力弱小,竞争力不高,容易受到跨国企业的冲击,一些民族名牌产品消失而代之以跨国公司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名牌。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更为不利的影响和更大的损失。

二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其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地位仍然是从属的、次要的。例如,1996年全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0%,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5%左右,显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如果从国别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本国GNP的比重却很高,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存在着严重的依赖,这使得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但又无力支配国际市场。

三是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各国逐步降低关税,大大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各国都希望实现本国顺差,纷纷采取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工业稚嫩,工业化时间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扩大对外开放,逐步下调关税,减少贸易障碍。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嫌其步伐太慢,要求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新自由主义”,大力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由于贸易自由化是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并积极倡导的,他们的动机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因此建立在以这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决定性影响建立起来的世贸规则为基础上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比如发达多家对夕阳工业的保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合法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一些双边合地区贸易协议更是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强加了苛刻的条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高额贸易壁垒,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向有利可图的市场出口;为维护既得的利益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却采取了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壁等。这说明贸易自由化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脱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因而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

四是世界贸易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了19倍,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中,以每年平均5.6%的经济增长率向前发展。这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的向各种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或者区域性的贸易组织靠拢,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发展是分不开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多边贸易体制中,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战以后,阻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是这些国家贸易体制的不稳定和不透明。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他们建立起稳定透明的贸易体制,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为他们的出口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好处。并且,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新的市场准入机会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中受到多边规则的保护。

4新贸易环境下我国的对策

面对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反过来加速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积极参与的,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益处。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双边及多边贸易。我国可以在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下,在一个多边的、平等的、互利的框架下,进行双边及多边贸易,可以联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还能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平等地解决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纠纷。因此,应尽快调整我国的外贸政策,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

全球化贸易范文篇10

关键词:大数据;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化经济格局影响下,国际贸易成为各国增强经济实力、获取高额经济利润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技术普及深化程度逐渐加深,其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大数据经过相关人员的深化研究,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行业领域中,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要素。大数据是指由大型数据集所组成的、在短时间内无法使用常规软件对信息进行抓取和管理的数据集合,具有极强的采集、分析和储存能力,其优点是数据容量大、可用类型多、信息处理速度快以及操作方式简单等。

一、大数据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增加贸易动因来源。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因,动因来源多且质量优良,有利于增强国际贸易主体的市场优势。在信息化时代,市场动态、技术信息、供给与需求变化、产品生命周期变动等信息都可以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动因,如果一方贸易主体提前获知上述信息,便比其他贸易主体拥有更多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大数据是贸易主体获取信息的载体,利用大数据收集信息,可以帮助贸易主体大幅度增加国际贸易动因来源,利用大数据制定贸易战略,有利于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实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改变贸易格局。过去,国际贸易格局受战争影响呈现出两极分化格局,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取更多最远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者,而今在经济全球化格局影响下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通过经济改革提升自身经济实力、改善贸易条件,使得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大数据是发展中国家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它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各种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贸易信息,通过后天培育来强化识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明确自身在国际上的定位,利用大数据还可以对经济市场进行科学预测,优化国家资源配置,避免出现供求失衡现象。(三)简化贸易流程。经济全球化之所以促进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进步,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利用大数据开展国际贸易工作,有利于简化贸易流程,主要优化方向是物流。在大数据普及发展形势下,大多数贸易主体在销售产品之前,会根据国际信息与市场动态变化制定各种预测方案,先向其他国家销售半成品,然后由这些国家对半成品进行增值,这些国家再将成品销售至另外的国家,形成完整的全球供应产业链,将贸易流程简化成生产—销售—配送。全球供应产业链中的每个贸易主体都应掌握大数据的应用方式,通过改善物流来简化国际贸易流程。(四)增强市场预测能力。传统的国际贸易只是对流动要素、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这三项内容进行表面研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得贸易主体对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不能完全掌握。由于大数据具有极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开展国际贸易,贸易主体可以通过发挥数据优势进行信息战,增强国际市场动态预测能力,规避不必要的经济风险,对国际贸易主体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五)促使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过去,各国际贸易主体采用的贸易方式多为实体贸易,产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抵达指定交易地点,由双方贸易主体进行面对面交流协商,如果协商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相符,会给产品贸易主体造成经济损失,使得投资成本与贸易风险大幅度增加。在大数据支持下,贸易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商,使用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就产品参数进行交流,交易方式也从传统的汇款转变成电子货币,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有利于促使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六)创新贸易模式。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贸易主体创新国际贸易方式,形成新的消费场景与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开展国际贸易,能够促使跨境B2B模式、跨境B2C模式向跨境C2B模式、跨境O2O模式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实现国际间的社区共享模式,真正实现按需生产,推动国际贸易中心由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国际贸易的限制,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福利。

二、大数据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尽管大数据给国际贸易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风险隐患,对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大数据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提取技术收集、分析、处理、储存信息,即时性、流动性与便利性较强,使得各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了竞争对手窃取贸易信息的风险,一旦贸易信息被恶意泄露,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便会快速扩散,给贸易主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各国开展的国际贸易通常包含国家安全信息、公民隐私信息等,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并应用于不正当地方,会给国家安全和公民名誉造成极大损害,所以国际贸易主体在应用大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大数据对国际贸易不仅具有积极影响,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动因来源、改变贸易格局、简化贸易流程、增强市场预测能力、创新贸易模式以及促使贸易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但在应用大数据过程中,仍需要注意贸易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杨.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生态化战略选择[J].现代交际,2017(22).

[2]谢琳.论“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3]杨军.论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