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建筑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3 17:24:59

大楼建筑设计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汉口四明大楼;设计;宁波帮;设计理念

一、汉口四明银行大楼历史历程

近代商业市场充斥着中外银行发行的纸质钞票,商业银行这一从西方新兴的金融机构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的钱庄等金融机构在中国兴起。而其中最早看见商业银行商业优势是宁波帮。宁波帮是一个近代迅速崛起的地域性商帮,它主要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结成的地域性商人群体。[1]在近代大背景下也因此形成了宁波帮文化和宁波帮精神。像宁波帮这种地域性的商帮是中国传统商业中不可缺少运行部分,商人们通过地域、血缘、姻亲等为纽带组成帮会组织,互相照顾,互相扩展商业地盘,最重要的是传递商业信息。宁波帮自古以来就与海外商贸交往密切,也是最早向西方学习的商帮。1908年,虞洽卿联合在上海的宁波帮人士袁鎏、朱葆三、吴传基等人在上海公共租界宁波路江西路口创办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四明银行是继中国通商银行之后成立于上海的第二家银行。[2]在北伐战争时期,以四明银行为首的江浙财团为北伐军提供军费而为所倚重,因此在新政府成立后在金融界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拥有自行发行钞票的权力,业务进步一拓展。由于宁波帮商业活动遍布全国,因此在成立不久后在全国开设各分行。汉口开埠后,汉口以其“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转销各种进口商品,成为内陆最大商业港口城市。汉口沿江一带传统的金融业钱庄、票号十分活跃和规范,汉口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金融中心。1934年,委托同为宁波帮一员的中国近代著名设计师卢镛标为四明银行设计了新址,原址为中华基督教会格非堂,由汉协盛营造厂修建(厂主为沈祝三系宁波人)。中国本土的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深受国外银行势力的排挤,四明银行在汉口开展业务处处受牵制。正因如此,四明银行才会力排众议,请宁波帮的卢镛标作为总设计师。卢镛标在此之前只是景明洋行的一个学徒,后函授赴美学习土木工程两年,回国后成立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在此之前尚未有自己独立的作品面世。汉口四明银行是卢镛标在汉口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1-2]其当时被称为华人在汉口租界外修建的“争气楼”。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年,国民政府内迁至武汉,行政院的办公临时场所设在四明银行大楼,直到武汉沦陷,政府又西迁至重庆。[3]武汉沦陷后四明银行大楼被日军强行占据作为行政楼之一。

二、汉口四明银行大楼设计理念

清朝末年,汉口一跃位居“天下四大商镇”之首,也成为长江航运的中心,和其他租界城市一样,汉口也迅速地进入现代化城市进程。汉口吸引八方客商趋利而至,孕育了大量的职业商人以地域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商业行帮。经过百余年几代宁波人的努力,宁波帮在武汉创立了“亨达利钟表、五芳斋汤圆、武汉国货公司(武汉中心百货商店前身)”等老字号和多种名牌产品。在汉口现代化发展历程中,近代建筑理念的发展与商业文化的发展紧密融合,例如宁波帮拥有一批专属于自己的营造商和建筑设计团队,现存江汉路上大多数建筑都是由宁波帮设计建造,在今天都成为了武汉近代建筑群的地标式建筑,其设计理念与商业文化完美结合。江汉路在近代史汉口的金融中心,现代演变成武汉最大的商业街之一,它被誉为“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江汉路现在还保存着许多风格各异的民国建筑。其中多数都是由宁波帮设计并且投资建造的。宁波帮在汉口的优秀设计建造师有沈祝三、周坤裕、卢镛标等;在其手中诞生的著名建筑有武汉大学、江汉关、协和医院、横滨正金银行、金城银行、四明银行、中国银行大厦、美国海军青年会、浙江兴业银行、扬子江饭店、汉口总商会大楼等。除此以外,汉口众多的优秀里份建筑,如宁波里、伟英里、联保里、公德里等,都是宁波人的杰作。[3]这些建筑风格都是宁波商帮的敬业精神、开创精神、奋斗精神的展现,也奠定了宁波帮在汉口商业和金融领域里不可动摇的地位。近代汉口自从开埠以后,租界林立,洋行遍地,中国的传统建筑式样逐渐没落,与整洁现代化的西方租界的钢筋混泥土房屋相比,汉口旧城区的木质房屋破落,矮小就显得相形见绌。与此同时,睡着海外留学设计师的归来,带来各种西方艺术设计风格直接影响汉口城市建设风格的走向。而其中汉口景点建筑受西方ArtDeco设计特色的影响最深,ArtDeco在20世纪初兴起时作为标榜资本与推崇积极向上的活力的代名词,包容性与创新设计设计理念也最受江浙财团的青睐,被广泛地运用到银行等商业大楼的整体设计中,在物质基础已经丰足的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不再仅停留在纯粹以实用主义至上所构成的,为纯粹满足功能性的单一设计生活环境之中,在那些对精神生活较为敏感的群体中,对生活的品味与艺术的追求有着更高级的心理需求。ArtDeco风格之所以会在上海、汉口等商业城市流行一时,主要是因为ArtDeco风格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结合了中国文化的竹笋形式的外表,其包容性可以与中国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也符合中国商人“中庸”的经营理念。建筑本身就是历史存在的符号及标志,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对于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设计理念惟有真正代入到历史环境中,才能透过现存的历史建筑找到设计现象的本质,为新的设计理念找到思路的源头。汉口四明银行大楼的整体投资设计建筑完全由宁波图1四明银行大楼帮一手操办。其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突显宁波帮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海纳百创,奋发进取的精神。故四明银行大楼设计多采用向上的竖立线条,给当时的汉口带来强烈的摩登时尚感,其建设计筑整体风格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近代引进西方设计工艺在本土化的实现。通过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是汉口第一座完全由华人设计并施工完成的洋楼。研究四明银行大楼的设计理念在汉口建筑群的应用也有助于探究汉口商业建筑风格如何在保持地域性风格的同时融入外来风格,将古典精髓与现代化工艺结合起来,学他人之长的同时发扬自己的优势,对我国居住建筑风格的健康发展,传承本土文化和提高居住建筑品味格调有一定的意义。四明银行在汉口的开设也是为了打破洋行在近代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为景点武汉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注入的正能量。其大楼的整体设计重视几何体量的构成、重复线条及曲折线的表现,向上的整体感及动态的线条表现着力量和速度。四明银行大楼的设计风格柔和了当时最流行的西方ArtDeco建筑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装饰艺术”运动的名字来自于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和工业艺术博览会,其风格是建立在工业革命上,反映当时快速发展的科技与机械美学。ArtDeco建筑风格在西方兴起,现存的近代ArtDeco建筑设计没有一套完全同意的标准模式,但是这一类建筑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机械式的、几何的、垂直的线条来作为装饰里面,同时结合钢骨架和刚劲混凝土的营建技术,在建筑的顶部形成逐层内缩的结构轮廓其外观鲜明独特,独树一帜。汉口虽在此之前就已接受各种文化的冲击,到处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交汇,而这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叠加融合最终成为了汉口金融街群体风格的形成。ArtDeco的精神,摩登、时尚、激进与个性被拿来吸收成为了大武汉的文化,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大武汉社会之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ArtDeco风格在西方盛行一时,用线条来突显建筑的次序感和几何感是设计界的时尚。ArtDeco风格建筑在上个世纪由在外留学的中国设计师们传入中国,并经历了本土化的一个过程,在不断融入中国元素中逐渐在中国建筑设计中流行开来。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之所以能与ArtDeco建筑结合,一方面是因为ArtDeco建筑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包容性能与各种元素相结合。ArtDeco建筑从相当广阔的范围中汲取灵感,既有当代的艺术运动,又有来自传统的因素,或是欧洲本上的文明,或是来自遥远的异国文化。[4]四明银行大楼中的ArtDeco风格便是留洋设计师在城市设计的最早成果之一,其设计带有西方工业革命所追求的机械美特色。其平面设计为梯形,中央为营业大厅,大厅前后布置办公室、楼梯问等附属用房。汉口四明银行大楼整体立面呈一长形“凸”字。临街立面底层为麻石砌筑,以上为水刷石粉面,构图强调竖向,简化的壁柱直通顶部,产生强烈的向上感,在某种程度上面代表一种近代商界所最求的复兴民族与高端阶层所追求高贵质感。也象征着宁波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汉口四明大楼设计特色

汉口四明银行大楼设计的最大特色就是地方化与国际化相结合,西方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相结合,整体设计立面构图强调竖向,采用了突出中央两侧跌落的手法像一驾蓄势待发的飞机,其内部简化的壁柱直通顶部,每个柱顶部都有简单的几何线条进行装饰,为突出四明银行奋发向上的态度,大楼两侧的设计采用渐次收进的阶梯状塔楼设计,与两旁的凸出的壁柱头一起,让整座建筑中心显得宏伟,这些都展现了强烈现代化的形式感。大楼建筑的第一层为麻石贴面,贴面上采用水刷石材质。大楼设计采用直线型、折线型等手法有助于打破建筑方盒子的沉闷。赋予建筑高度的可识别性使建筑更具有魅力,塑造出新颖的建筑形体。四明银行大楼的主要功能是履行银行服务的功能,故为考虑到每日办理银行业务的人流量和等待业务办理的人群,其营业大厅建造得十分宽敞,大厅的层高很高,不仅入口处显得足够空旷而且给人留有足够的视觉感官余地,也显示了银行的大气。[4-5]银行的门采用的是高大铜门,仿造国外银行门槛设计。大楼整体设计线条明晰,错落分明,线条装饰简洁大方,开汉口建筑摩登之新风。大楼两侧的装饰设计采用厚重的石柱和高大的钢窗,顶部是玻璃穹顶采用中西结合的装饰手法。大楼整体的采光设计主要采用天井自然采光,主天井从二楼直通大厅,副天井从三楼直通平台,采光设计用放射状的阳光,象征着新世纪的曙光,四层以上的楼层采用前后错层的结构。四明银行大楼设计的成功直接改变了汉口的城市风貌,让ArtDeco风格的设计思维融入汉口的地域文化之中。ArtDeco风格至今依然流行的原因是其可以与任何文化相互作用,完美融合,吸收与自己相异的地域性文化而迭代更新,是对繁琐冗长的简化,不断地对设计理念进行推陈出新,也因此在汉口流行起来。

四明银行大楼是宁波帮在汉口的首创建筑代表之一,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西方ArtDeco风格,蕴含着近代老汉口、宁波帮文化和海归设计师群体的记忆,其直接改变了汉口传统的固有之形式,对当时汉口城市的气质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建筑风格的包容性到今天也不为过时。汉口四明银行大楼多次战火历经,但却丝毫不见任何疲态,今位于武汉市江汉路45号,主楼7层,两侧副楼5层,占地1183平方米,建筑面积4482平方米,未经损毁,于2000年重新修整大楼依然保留原有的风格。汉口四明银行大楼不仅是卢镛标及其工作室的成名作,也是宁波帮文化在汉口的兴盛的象征。今天,汉口江汉路依然作为汉口的商业中心,四明大楼历经了江汉路的兴衰,其设计风格亦依然站在时尚的前沿。而如今ArtDeco风格又在汉口流行起来,在保利房产等建筑群中,还有家具、装饰品中,都或多或少能看出装饰艺术派的影子。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上都比较大,市场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建筑基本的要求,创新元素和艺术感体现的较少,创作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被极大弱化了。现在,睡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房地产、商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多样。设计师不仅要思考建筑品质,还要融合当地特色与流行风格。从这种变化可以看出,设计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化,而是一个慢慢变化成熟的一个过程,但同时也是发展所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宁波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汉口宁波帮[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4.

[2]张介人,朱军著.清代浙东钱业史料整理和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7.

[3]彭翔华.大武汉故事丛书-武汉歌谣故事[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5:72.

[4]陈栋浩.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0):28-29.

[5]陈正卿.大陆银行与上海的历史建筑[J].都会遗踪,2016(04):31-43.

[6]翁锦华,庄晨.福建海峡银行办公大楼结构超限设计[J].福建建筑,2016(09):47-52.

[7]王培培.抗战时期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内迁及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27-41.

[8]付甜甜,滕学荣.建筑装饰行业工业化道路研究[J].设计,2016,29(11):80-82.

[9]张颖.陶瓷壁画在公共空间装饰中的应用[J].设计,2017,30(3):156—157.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2

回顾我的设计工作,我是从1980年起不知不觉的把我脑袋已消化的传统建筑精华,演变于适当的建筑设计项目中,使到建筑整体有传统建筑的观感。而内部空间及布局有传统空间的层次及特色,但采用的设计手法是现代化而且丝毫没有采用到传统的构造、符号或色彩。因为好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是要实事求是,配合现今的国情,不可盲目抄袭,要对地方气候、风土人情、周围环境及业主的要求有适当的交待。其实现代化传统设计只是一个代号,其真正的名堂应该是现代化建筑设计。因为传统建筑是根据当时的生活方式、建造材料及技术和地方气候而产生,现代的建筑设计也是根据这些因素来构成。这些因素经过时间的考验,大部份已脱胎换骨,但小部份例如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地方气候可能仍会留下一些传统的精神,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如能够充份地表达到地方风格,便能反映到传统的精神。

第一个项目是我和大卫。罗素合作设计的弱能儿童院,位于香港新界大埔。这是我第一个富有现代化传统建筑的条件的项目。工地位于香港的郊区,周围是农田及传统的村落。的高度限制于2层高,而项目是一间提供弱能儿童及看护人员的大型住屋。此外,应业主的要求,要保留在工地中部一座50年代的小屋,屋内有一小教室,因此成为项目的宗教精神的核心。

项目布局的定位是从要保留的小屋的外型、角度伸展而来,把土地分割成三个不同环境的庭园,来配合三个儿童院的主要功能。前院面对马路为儿童院的大门,右边的庭院是半开放式,与入口庭院相连,庭院两旁有员工食堂,第三个庭院是完全密封,提供了一个比较清静的空间给儿童的活动。项目有五座儿童及员工的住屋,一座员工食堂、一座行政中心及保留下来的小屋,屋内除一小教堂外,还有一接待室及客房。儿童及员工的住屋,首层有2间8人的睡房,及一相连有玻璃屋顶的起居室,使到儿童能在室内也能享受日间的阳光。弱能儿童需要有严格环境控制的空间,玻璃顶部能引入冬天的太阳而摇控的挡太阳板却能把夏天的太阳反射,在适当的季节,儿童睡房的板墙,外墙的落地门窗及起居室的门窗可以打开,创造出通风的效果。儿童的住屋是以住宅的设计方式,尽量提供大家庭的气氛,员工的宿舍在二楼,窗外能欣赏到周围的田园风光,给员工在休息的时候有清静的环境。

整个项目利用了要保留的小屋的造型,创造出一座扩大现代化的大庭院。屋顶的斜顶不单止是为了配合周围村屋的造型,而且是为了装置一些太阳能板的需要。因为弱能儿童在冬天的时候需要暖气,而夏天就要大量的热水冲凉,所以提供太阳能设施能节省能源。这个项目因为在功能上及业主的要求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创造一个比较有传统精神的现代大庭院。

第二及第三项目是在大陆西北部地区的小型饭店。大陆的西北部是满布窟洞式的住屋,建筑的色彩上有黄沙色的生土建筑,也有多姿多彩传统装饰。一般宗教的建筑有与周围景色协调的色彩,这个地区基本上非常穷困,居民还穿上改革前的服装。1985年开始正式进军大陆,第一个项目在西安市郊,临潼县的小型饭店牡丹山庄,工地位于近华清池的一个山坡上。

自从1974年我第一次到大陆视察后至1985年间,大陆的单位领导及建筑师们都忙于兴建满布玻璃幕墙的高层饭店,经过多次到大陆视察后,我觉得在西安地区当时最能适应外国游客及符合地方经济的饭店建设,就是以尽量利用本地建材及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设计风格最为理想。所以在牡丹山庄的设计中,我简单地用半圆型入口及单面斜顶的黑灰瓦屋顶,使到在视觉上有地方风味的感觉,而电梯塔的外型是吸收了传统砖窟及50年代的烟通的特色演变而成。

整个饭店是沿山型建造,务求创造出一个有传统气氛的山村,通过布局及简仆的立面,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传统生活环境。第三个项目雕鹰山庄的工地位于甘肃省省县兰州市北面的山谷,饭店有168间房,百分之三十的房间是提供给低消费的旅客。我采用了传统格式的四合院布局,因为这种布局在大陆西北地区是已经过时间的考验。低消费的房间是采用了背山的做法,用传统窟洞通风的设施,把天然风透过管道提供到4层高的每一间房间内。屋顶有两个造法,一个是以绿化的方式,增加保温及隔热的功能,另外一个方法是以太阳能的发电版,提供热水的供应。项目的内外墙是用传统的生土方法建造。这个项目采用了传统空间及对抗严厉气候,和贫穷环境的建造手法,去创造出一个既现代化又富有传统精神的设计。

设施,整幢大厦的色彩及造型,都充份反映到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方式,是既有精神又有地方风格的一个尝试。

设计特点:第四个项目是位于香港半山的丰乐阁。香港有中国传统建筑、也有英国殖民地的传统建筑。但香港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已过百年,而居民的生活、建筑材料及技术已演变为西方模式,只有气候没有大的变化。所以丰乐阁的构思是受到现今建筑条例、通风采光的要求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为重。在公寓的平面布局上,根据香港特殊的市场需求,以灵活的住宅设计去适应市场对大小单元需求的变化。每层单元分布可由8个65平方米的改为4个130平方米的单元。

楼身造型是根据南北通风和采光的要求设计,使每个单元都有三面外墙,这样不仅起居室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而且从每一个单元都既能远眺海景又能近观山色。外窗顶部装有铝质挡太阳板,这个设施在香港大部份的建筑物都没有考虑的。梯级式的顶部,主要是演译两条马路交界采光的条例要求,同时提供了多间有屋顶花园及游泳池的公寓。这就是反映了香港生活的色彩,在狭窄空间中提供豪华的设施,这是典型香港精神。大楼中部的电梯组合走火梯,采用外涂鲜红色的中筒,走火梯旋转其间直插云端。

周围的四幢楼身外涂灰、白两色,高低错落有致,增加了大楼的雄观,从而创造出楼身顶部螺旋形的外貌,似盛开的花朵。由于其特殊的造型,由九龙隔海相望,千百座淡色的高楼大厦丰乐阁颇有唐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总括来说,整个设计是提供了多项符合香港气候的设施,整幢大厦的色彩及造型,都充份反映到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方式,是既有精神又有地方风格的一个尝试。

第五个项目是北京“西西工程”的4及5号楼。在这个项目的设计工作中,我面对了一个难题。项目的主要是大型的商场及办公楼,这些功能与传统建筑设计是拉不上什么关系的。但在北京市有富有传统精神的雄伟建筑,中轴线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北京大部份的建筑物,无论是传统或的都是带有霸道及雄伟的色彩。一般城市的居民都有在路旁乘凉的习惯,尤其是在夏天,因为路旁总比大部份的民居凉快,还有地道产品的色彩。总括来说,我认为北京的建筑传统精神是存在它的建筑尺度的雄伟,平衡对比的布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我的原来任务是在北京西单北大街西侧的商业区提拱一个总规划的设计。西单北大街是北京最繁忙的商业街之一,项目的总面积为20.85公顷。4及5号工地是区内最主要和最大的工地,总建筑面积有320,000平方米。建筑物的高度限制于12层(45米)。4及5号地是把两幢大楼以过街楼相连为一体,为了适应居民徘徊路旁的习惯,及创造一个社交中心点和大楼的主要入口,我在入口与行人路之间提供了一个相连的空间,这个空间把行人带引到大楼的入口,每层的商场是从一中轴线伸展,使到每层的商场都有明确的布局。首层及2层的商场成为室内的十字路口,把楼外的行人通过首层的四面入口及2层的步廊入口引进商场,这是把这两层的商场与过街的步廊相连,变为城市行人路纲的一部份。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但重视室内空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求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保持风格的和谐统一。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室内外设计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室内设计在建筑整体设计完成之后进行,这种设计现象不但会降低室内设计与整体设计的链接性,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有关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将中作重心放在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研究方面,使建筑空间设计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异同点。建筑室内设计是为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应用美学理论和设计思想而建造出符合人们居住的场所。而建筑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基础上,对建筑整体外部进行设计,以保持建筑的美观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设计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希望通过有效设计手段来提升空间的使用功能。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需求,围绕用户使用要求来展开室内外的设计,保障建筑内外部的各项功能能够得到优化与升级。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室内设计主要围绕单一空间进行工作,以客户对空间改造意愿为核心,利用建筑材料对空间环境进行再次打造。而建筑整体设计则是将更多设计精力投入到建筑外观设计方面,用户的改造意愿占比例较小,主要依据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和外部环境来进行建筑整体外部空间的改造。(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室内设计是建筑整体设计的延伸,建筑设计功能和风格会影响室内设计效果,而室内设计又反作用于建筑整体设计之中,能有效弥补建筑主体工程存在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室内设计会对建筑设计起到评价的作用,以图1为例,近些年我国大部分建筑外墙使用玻璃结构的设计,人们站在建筑外部就能观察到内部环境和设计形态,并对整体建筑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整体空间结构影响室内设计视觉感受,比如建筑中消防管道设置不合理,存在部分凸起或凹陷,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就会对整体空间的视觉感受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室内装修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度不高。目前,我国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者的融合度不高,大部分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将建筑整体设计与室内设计进行分割,在建筑建设完成后才开始考虑室内设计风格,导致建筑整体设计风格与室内设计风格不统一。部分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对建筑内部设施进行改动或改造,使建筑物内部管线与管道需要重新铺设,不但会对建筑物整体形态造成破坏,还会造成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影响整体建筑设计风格的和谐与统一。(二)室内设计破坏建筑设计风格。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风格的统一是现代社会对建筑室内外设计一体化的基础要求,良好的室内设计能够为整体建筑风格增添风采,而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为室内设计提供设计基础。就目前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室内设计对建筑整体设计造成破坏的情况,部分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空间改造过程中,缺少与建筑整体设计人员的沟通,忽略建筑整体设计的主要数据,导致部分室内设计师空间改造的随意性。不仅影响建筑室内外的设计风格的统一,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整体建筑的使用寿命与安全。(三)室内设计水平较低。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室内设计师具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水平,还要具备建筑设计的知识,在进行空间改造时能够明确建筑整体结构和空间布局,以保障空间改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由于我国对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不全面,使我国目前室内设计人才的设计专业水平整体较低。部分室内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与改造过程中,缺少对整体建筑物结构的考虑,设计与改造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甚至出现临时更改设计方案的情况,不但影响整体建筑物的美观性,还容易增加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程度的不良影响。

四、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实现方式

(一)室内设计人员参与建筑整体设计。为全面实现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需要室内设计人员提前参与到建筑整体设计之中,在建筑整体设计方案确立后,室内设计人员就要主动加入建筑设计团队中,及时与建筑整体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提出自身的设计建议和想法,统一建筑室内外设计的风格。同时室内设计师还要对室内空间划分和布局进行充分考虑,为更好地完成室内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建筑整体设计会对室内设计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有效降低这部分限制,需要室内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与建筑整体设计人员进行空间规划与改造的讨论,结合建筑设计人员的建议来调整设计方案,以保障室内空间改造的合理性,实现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风格的统一与融合。(二)室内设计风格与建筑设计风格相融合。室内设计风格与建筑整体设计风格的统一,需要设计者从文化融合、视觉融合、心理融合三方面进行,更好地完成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配合,减少二者设计风格出现的差异,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以某地政府大楼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为例,(见图2、图3)。在文化融合方面,建筑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社会形态、历史发展、风俗等元素,对其进行细致化的分析与研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域特征的同时,保持室内外设计风格的统一,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因此,在设计者确立政府大楼建筑风格时,可充分结合地域文化,选择符合当地人文特色的装饰图案和色彩,利用政府大楼具有标注性的建筑来向外界展示当地的文化。视觉融合方面,由于人们依靠视觉来观察和感知事物,不同事物所具备的不同外观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主观印象,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风格与建筑设计风格融合过程中,要重视视觉方面的融合,建筑室内外设计者要充分挖掘具备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将其引入到建筑整体设计之中,并根据元素在建筑整体设计应用的情况和范围进行室内的设计,以保持室内外设计风格统一,给人以相同的视觉感受。因此,在设计者进行政府大楼设计时,可利用垂直线条元素给人以视觉冲击感,并将其应用到政府内部大厅顶棚设计中,保持内外视觉感受的统一。心理融合方面,不同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不同,给人展示的气质也不尽相同。由于政府大楼要向人们展示一种稳重、严肃、庄重的气质,因此在进行建筑室内外设计过程中,要正确认知建筑物所表达的情感,可利用对人们心理触动较大的装饰物,比如雕塑、壁画、隔断等,以保持建筑内部外部给人以同样的心理感受,进而实现建筑内外部设计的统一。(三)提升建筑室内外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不但体现在设计风格统一上,还体现在建筑物的文化内涵、视觉效果、空间结构等方面,不但符合使用者的主观需求,还能够实现内外部整体设计的协调统一。因此对建筑设计者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建筑室内设计师与建筑整体设计师除具备基础设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在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中实现建筑内外部设计的一体化发展。首先,建筑设计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美术基础,以保障设计意图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来,在充分考虑空间实用性的同时,提升空间整体的美观性。其次,建筑设计师要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好的设计离不开具有创意的设计主题,而创新型设计主题的表达就是文学思考的过程。为更好地体现空间的意境美,需要设计者不断丰富自身创作经验,利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来拓展设计元素的来源,以满足用户对于空间美感的追求。最后,建筑空间设计者应丰富自身空间构造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室内空间结构改造时,明确哪种结构的墙体能够拆除和打孔,确保空间设计与改造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减少改造资金的投入,实现建筑室内空间功能的最大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室内设计理念与建筑整体设计理念的结合,有效解决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更有效的方法来加强二者的联系,促进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风格、文化、视觉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邓学华.茶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12):81-82.

[2]彭秀云.基于室内外一体化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史馆室内设计研究[D].张家口: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3]彭婷.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2):207+209.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

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办公楼;建筑;设计;探讨

办公楼通常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最普遍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办公楼建筑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运行的旗帜,最能反映100年来就业格局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通常来讲,一个正常的城市办公楼服务机构,办公设施支出大约占3%~4%,运营支出大约占4%,家具支出大约占1%,员工工资大约占90%~91%。因此,如果办公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办公设备3%~4%的支出来提高工作场所的生产率,势必会将对占服务机构支出90%~91%的员工支出产生很积极的影响。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建筑物必须能够从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综合设计思想中受益。

1城市办公楼建筑

1.1办公建筑的要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租户的需求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观、开放性、操作时间、配件需求、安全问题以及建筑物的可持续性的长期需求,其中包括:必要条件的组装、电子设备和技术需求、音频需求、特种装卸仓库的评估结果等。仓储要求、特殊公共服务、各种经营物资和生产线上的物资、特殊健康危害、进出车辆的使用和类型、经济目标等也要被考虑在内。1.2办公建筑的设计。大量的上班族聚集在一栋大楼里,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写字楼的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开设零售店和餐厅,使得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办公室之间的业务互补性也可以为相邻办公室带来业务合作。开发办公楼时还必须考虑交通问题,办公楼往往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分区相冲突,因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分区的目标往往是为了使土地利用达到和谐最大化。1.3办公建筑的组成。(1)建筑外壳和建筑核心构成了建筑系统和构件。包括停车场、景观、绿化、照明、建筑消防入口,建筑包装(如玻璃窗户,门和其他开放空间),内部分区,遮阳篷,屋顶系统,天窗、基础结构体系和地面底板,空气流通,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设备维护、窗口清洗、建筑安全、建筑标记等等。建筑外壳的机械系统包括加热系统、冷却系统、送风系统、排气系统和系统控制等。(2)建筑物房屋的电力系统及有关槽位,主要包括电力服务和照明、应急供电、照明保护等。建筑外壳管道系统包括公共给排水服务、燃气供应服务、家庭冷热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和管道维护。建筑外壳的消防系统包括灭火系统、报警系统和排烟系统。建筑围护通风系统的通风系统和空间包括入口装置、纵横通道、箱体和组合物结构。建筑安全系统包括牵引器、周围障碍物和防爆装置、公安、门禁和入侵检查、入口扫描、包装扫描和控制、空气和公共供应保护。建筑围护结构包括与建筑核心相关的内部建筑、公共走廊、门廊和公共空间(如机械、电气、管道、走廊、消防、安全等)。(3)内部建筑及承租方的装修:内部建筑及承租方的装修包括分隔、门、招牌、活地板、窗户处理、墙面装修、地板装修、吊顶系统、特种机械服务、管道服务点、电源接口、设备、铺设通信系统电缆及安装接口、家具及办公设备等。

2项目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逐步加快,旧城区土地利用日趋紧张,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城市建筑朝着高层、超高层方向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超高层城市办公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与周边场地的动态平衡关系,从而实现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良好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了广州市海珠区的超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2.1项目介绍。该项目主要用于临时办公功能,原先是一座老旧的封闭式厂房。此外,此项目还有两个预留的厂房将被改造成建筑质量较好的住宅。地块的西部是连接绿地的附属单元。目前,土地高差较大,总高差超过10m。场地北侧的金沙路已建成通车,东侧规划道路即将完成。南侧和西侧规划的所有道路都已完成,厂区内原有厂房和宿舍楼需要拆除。项目总规划面积26519m2,建设用地面积9340m2。总建筑面积62108m2。新建筑面积46821m2,地上37900m2,地下10716m2。地上26层,地下2层,耐火等级为一级。项目的主体如图1所示。2.2设计理念。2.2.1环境与地形相结合。场地西侧为珠江与太古仓创意园。场地西南侧为绿地公园,两者高差较大。因此,景观设计应结合珠江水系及周边地区起伏的地形特征,采用“风生水起”的构思设计,视图创造出一种动态的流线型造型元素,将公园绿地、地形高差与动态的建筑形态联系起来。配套如图2所示。2.2.2凸显企业形象。该项目是珠江沿岸地区最高的建筑。从珠江上看,该项目类似于一艘强劲的航船,向着国内领先和世界知名企业的目标前进。立面造型契合橡胶的特性,柔和有力,塑造了积极进取的企业形象。2.2.3企业文化的分析从绿色和环保的角度,这个项目深入分析了万力集团的企业文化,以“万物”的概念为设计概念,扩展了公园绿化项目的西南角以及从下到上的高层办公区域,形成一个自底向上的立体花园,犹如了一个大绿色的树,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

3总体布局

在本方案中,高层塔楼位于场地的南侧,其主要职能是承担总部办公室和租赁办公室。裙楼位于场地的中央,功能主要是承担商业活动和员工餐厅。场地北侧为裙楼入口广场,建筑布局符合地铁线路的特许经营要求。北商业裙楼入口广场与金沙路相连,充分吸引周围人群。同时,作为城市的客厅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活动的场所,大大增加了商业氛围。利用场地的高差,西侧二层设有商业入口,方便人流从公园进入商业裙楼。办公入口位于场地南侧,与规划道路相连,方便快捷。此外,办公室入口也与商业入口分开,避免了相互干扰。物流入口设置在东侧,可以方便企业和总部货物的进出。东侧预留的住宅入口设置在地块南侧规划道路上,西侧预留的住宅入口设置在地块中部规划道路上。地下车库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办公楼主入口东侧和业主入口西侧,方便办公和商业交通。垂直设计:项目高差较大。南侧规划路线与常绿花园相连,高程与花园地面平齐,便于规划道路与办公楼、车辆及周边住宅建筑的衔接;北侧立面与金沙路标线水平,方便人流进入商业裙楼;道路的东西两侧逐渐由南向北收缩,与道路西侧相连的绿色公园、商业裙侧相连。东路与东南角预留的住宅楼相连,东路规划的住宅楼设有拱廊,更有利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连接。

4主要建筑裙楼的商业形态定位分析

建筑位于盘江南溪商圈,毗邻海珠区最大的商业广场乐峰广场。太古仓创意园距基地步行约10min,包括酒吧、创意餐厅、影院等商业内容。乐峰广场和太谷仓创意园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可以辐射到项目内部。此外,基地方圆一公里内还有许多中小学校,根据这些领域的研究调查,我们将基地的商业前沿广场定义为青少年的主题广场,将青少年的各种活动注入前沿广场,为人们提供各种创意体验。基地西侧为公园绿地,我们将其定义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我们将建筑中两个开放的城市空间连接起来,使开放的商业街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使其更加具有生命气息。大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总部自用办公、出租办公和共享功能。塔楼二层和三层通高办公大厅的垂直电梯可到达三个功能平面。共享服务功能位于建筑四层,包括400m2的多媒体展厅、300个多功能厅和300个餐饮员工餐厅。可以供办公室职员使用,也可以出租。出租办公室位于大楼的标准层,即5~17层,可通过4部垂直电梯进入。总部办公室位于大楼的标准层,即18~25层。为了提升总部形象,集中管理人员的流动,总部人员从办公大厅直接乘三台独立电梯到总部中央厅,再从中央厅换乘电梯到总部办公室各层。

5结束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现代办公建筑领域,建筑的外观和实用性是其研究的重点,包括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改善工作地点的能源效益,以及提高安全水平,以适应经常进行翻新的租户是首要工作。只有这样,办公楼才能提高业主和租户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并最终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高松.城市更新中的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案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1):88-90.

[2]钱成裕.立体绿化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实践———以上海园林(集团)总部办公楼为例[J].中外建筑,2016(04):94-97.

[3]唐生伟.高校行政办公建筑方案的设计分析———以湖南城市学院校本部办公楼为例[J].城市建筑,2013(12):32+50.

[4]颜慧,杨易栋.与城市共生,与自然共荣———浙江省人大政协办公楼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06(01):81-82+19-22.

[5]邱小勇.建筑与城市共生———四川石油管理局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研办公楼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2005(05):27-29+32.

[6]魏膂.建筑•环境•城市———漳州劳动服务公司办公楼设计构思[J].福建建筑,2004(04):16-17.

[7]杨东星.从建筑构思到城市设计———青岛市烟草专卖局新建办公楼设计[J].南方建筑,2003(01):22-23.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8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现代建筑;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近年来随着各类企业的不断增长,办公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商业写字楼、自用办公楼是办公建筑的两大类型。办公建筑的出现,对规划城市建筑结构起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对工作场所的设计和细化是现阶段建筑单位的工作重点。江门市安诺特办公楼在避免采光通风不好的情况做了一些尝试,形成了局部微环境,完美的融入了自然[1]。在建筑使用空间的设计上更加突出人性化。

1办公楼的设计原则

1.1总体原则。办公楼通常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人员的活动和分配将对周围环境和市政设施产生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办公建筑时,应优先考虑办公建筑与市政、规划设计的和谐关系,为办公楼使用人群预留配套设施如交通设施、商业设施、体育配套建筑、配套住宅或教育设施等等。此外,在设计办公建筑时,需要考虑一定的灵活性,来适应使用功能可能变更的可能性。同时,办公空间很容易设计成单一、单调统一的大空间。建议在标准化办公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活泼灵活的公共活动空间,如创意活动区、阅读区、迷你吧等小空间,营造活跃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创造缓解工作压力的空间设计。1.2简约原则。现代社会对办公楼设计的主要诉求在于其简单、实用和经济。首先要考虑减少不需要不实用的装饰,使用简单的形状和颜色,达到和谐美观的立面效果。同时,简化的设计也适用于当前社会紧张、易怒的生活状态。现代办公室生活非常复杂。现代办公室职员的日常压力很容易使人焦虑。简单清新的办公环境也为办公人群的日常生活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1.3主次清晰。在设计时,你需要分析形状所表达的意义,并阐明其中包含的思想。在设计形状时,要区分主要思想和次要思想。在设计的时候,主要的思想被强调为要点,次要的思想是互补的部分,主要思想和次要思想应该起到互补的作用。在目前的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用轴向效应和耶和华尺寸的组合。前者主要通过它表达不同的组合关系,后者主要应用于不对称设计,使整个设计更加美观、舒适、和谐。

2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2.1造型的设计。办公建筑物的造型不但影响着内部工作人员的感受,同时也是企业的外在名片,很多企业非常重视其造型的设计。在江门市安诺特办公楼的建筑设计是在原始体块上做了退台处理,在退出的台面上引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同时形成局部微气候,在建筑的体量上做减法处理,形成了更多户外空间。2.2对比设计。现代建筑的外形设计需要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突出建筑物的特点,明确识别建筑物的特点。比较的范围主要包括问题、颜色和大小。相比之下,主题突出,这种比较的设计使设计师的设计意义表达更加清晰。2.3节奏的配合设计。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单元,而是由几个小建筑组成的一个群体。在这种设计要求下,有必要对各个部分和和表现的意味进行合理匹配。通过规则的运用和反复节奏的组合[2],让人对建筑产生深刻的印象,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一些建筑中,为了突出其独特的内容,也会这样设计,通过其规律性的变化和新兴的元素,形成自己的风格,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见图3。2.4加强生态设计。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常常使用非常常见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的结果是大多数建筑在风格上是相似的。当地的情况和风俗不同。在设计时要结合周边的生态条件进行良好的设计。2.4.1办公空间绿化设计。在人类与地球生态环境的科学关系中,人类建筑对地球有相当程度的依赖。一方面,绿色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代表,另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精神上的舒适。在办公空间的营造中,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在绿色营造方面,科学摆放绿色植物和盆栽植物。缓解员工的身心疲劳,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满足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依赖。江门安诺特办公大楼通过合理的楼体体量组合,将室外景观引入建筑内庭,并允许中庭向上延伸,通过二层、三层退台等一系列的设计,让办公场所与室外景观呼应。2.4.2加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的风格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需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和充分的了解,以确保其设计能够很好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设计与自然的结合,既提升了建筑的美感,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建筑项目与自然环境的良好融合[3]。在建设施工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各地自身的最大优势,控制好施工成本,实现生态工程的最优化。2.4.3利用好自然元素。在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元素,为建筑增添美感。建筑的设计也要符合自然环境的美,达到有机的统一,让人们在这里工作的时候身心都能得到快乐。2.4.4加强环境保护。当建筑在施工时,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一方面,利用自然资源来避免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设计中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在施工时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2.4.5注意舒适的感受。现代办公楼的设计要求舒适性。传统的办公空间设计往往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现有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更注重舒适性。如果忽视了建筑设计中的情感,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因此,舒适感的设计可以促进员工的良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设计办公建筑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然后结合周边环境进行设计,达到建筑内部的美。2.5行为场所。办公空间的单元划分需要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来进行。每个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基于人的尺度,办公空间根据人的每个行为被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空间的统一化有利于建筑内部设施的管理,有利于办公建筑的正常运行。2.6办公内部空间合理设计。中国经济一路向好,各种的企业大量成长起来,由此带来的是办公所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随着人们对办公室要求不断增加,办公楼设计已全面进入精细化设计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众设计师们想要在设计上进行突破,进而提高房间的得用率[5],此处的得房效率除了指平面得房率,三维角度即空间净高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比较宽松的办公空间才能让员工感到舒适,不会因空间低狭而产生压抑的心理感受。

3结语

现代办公楼的设计与过去大不相同。在早期,人们更注重有一定的空间来满足办公需求。当前的社会环境要求在这方面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它必须符合建筑的特点和有机的结合,使员工能够在办公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设计过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全面的生态概念来诠释建筑、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关注使用者舒适度和个人需求的同时赋予建筑个性。我们想要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而是一个能够融合形式、空间、功能,并充分调动用户五感的有机体。总而言之,未来建筑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越来越严格,办公建筑的实际质量将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要求。办公楼设计的重点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安排建筑空间,使用科学、经济的智能办公环境系统,完善办公空间内部功能,交通顺畅,停车位充足,物业管理服务一流。同时保证建筑外观的经济适用性,为办公人员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对办公环境进行改造和升级。这一趋势促进了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促进了建筑设计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宇.浅析现代办公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7):250-252.

[2]王志平,徐哲.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要点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7):71-72.

[3]张夏于.《联合办公大楼设计》建筑设计效果图[J].大众文艺,2019(16):4.

[4]贾欣.智慧商务办公楼宇星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南宁市五象新区为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9:6.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篇10

1、组团模块化设计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治疗手段的丰富,建筑的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特点,将医院采用化整为零的功能划分方式,建立组团模块化设计体系,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步行范围。在一期建设的门诊住房综合大楼中,将门诊大厅、急诊、挂号收费、药剂科和出入院管理中心设置在首层,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将中心(消毒)供应设置在负一层,满足其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有一相对独立区域的要求;二三层设置为门诊部分,分别设置门诊检验、内科、外科和妇科,模块化设计;四层为洁净手术部,五层为ICU部,六层产科,以上为病房。二期建设医技楼和新住院大楼,三期新建行政楼。

2、流线设计寻找最简单合理的流线来解决问题,提高就医效率,保证医院安全性。从大的总体规划到各部分功能科室的具体布局,都应遵循了洁污分流、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等4大分流的原则。生物洁净技术的广泛使用,通道和洁污分区随之产生,因此洁污分流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应优先考虑。在一期门诊病房综合大楼中,负一层的中心(消毒)供应,达到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不逆行,不交叉的条件,通过与东面洁梯和西面污梯的连接,保证整栋建筑的洁污分流和循环;在整体医院规划中,洁物从南面入口经东面道路输送到各功能单元,污物从西面道路回收运送至西北污物出口进而运出医院,保证洁污的有效分离。车流从南侧主干道由东西入口可分别进入,在基地中形成环线;人流从南侧广场进入,在门诊大厅通过连廊、医疗街等延伸到北侧,保证人车分离。在项目中设立单独的医护人员入口和后勤入口,医护人员和患者分离的双通道式设计,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患者的诊疗环境,有效的通过流线设计保证空气质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大厅设计当今看病预约率相对国外还很低,大厅是医院大量人流集散场所,在内部的设计上,需着重考虑导向性设计,使最快的速度疏散人群。该项目中,对大厅的功能做了一些剥离,在大厅中部设计了导医、挂号、收费等,通过自动扶梯导向二、三层门诊单元,以及四层大厅,并由此通向医技楼和住院大楼,通过架空等尺度变化作出相应的引导;在大厅东部衍生出一个次中心,设计了药剂科和出入院管理中心,引导住院人流经核心筒进入住院层;在大厅西部设置急诊区,保证单独急诊入口的同时,和上部楼层联系便捷,此外通过墙壁绿色的标示性,区分不同空间。

二、人性化设计如何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效体现

对病人的关怀,同时照顾到医护人员,是设计着重思考的方面。该项目位于一座已然开始破损的医院内,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营造一个人性化、温暖,让病人觉得宾至如归的医院氛围。保证更多的空置绿地,以期营造更多的绿色氛围,针对患者、医护人员、探视、后勤等不同的群体,给予全方位的考虑和关怀。在现状医院主楼的区域最终形成开敞的广场和绿化空间,整合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和未来建设的新病房大楼之间的零散外部空间;作为整个医院的中心绿核,在院区中部设置大面积主题景观绿化,形成整个院区的景观“绿肺”,为病人和医务人员提供优良的休闲活动场所。设计中借用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共享空间,面向这一景观空间结合医疗街设置了一个3层高的共享空间,将外部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激发患者追求生命的欲望和战胜病痛的意志。此外,在每个建筑单体以及单体之间设置绿化,形成尺度适宜的小环境,与中心绿核及广场绿化形成层次丰富、体系完整的景观绿化系统;在医院的各主体建筑之间形成供患者修养的小型园林空间。该项目中所有的病房均朝南设计,在保证日照的同时,充分利用室外的景观资源,强调心理作用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在重症监护室的设计中,设计家属等待的休息空间和探视廊;在手术室的设计中充分为探视家属营造温馨空间,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性关怀;分散式挂号区使护士更易于接近患者、供应和设备区;鱼缸、水景、艺术墙等给病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

三、造型设计

医院是典型的功能性建筑,因此决定了医院建筑不通过建筑造型的丰富性和特色来取胜,更注重的是理性层面。本方案造型朴实、淡雅、平和,使病人感到亲切自然、舒适温暖,从而产生对医院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得体,设计采用水平曲线,使整体建筑形态飘逸轻盈,突出了医院建筑整洁、亲切、温馨的形象特征。

四、思考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