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9:28:21

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1

长期以来,油田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相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不少企业对培训重视不够,投入较少,而且油田企业的培训组织在培训管理思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业务管理以及培训配套制度、设施管理上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为油田企业培训工作导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是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为出发点,依据项目管理体系化建设理论,从项目管理本质着手,对企业项目管理整体运行进行研究,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可执行性和持续改进性特点。在教育培训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制,实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培训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油田企业培训中导入项目管理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培训管理系统化的同时,规范了培训管理流程,并且建立起一支卓有成效的培训管理队伍。这样不仅保障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还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培训项目管理正是中国石油根据企业多年培训工作实践经验所做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它借鉴了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和经验,集现代培训的理念、流程、方法于一身,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石油企业的培训工作是关系到石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以培训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能够切实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新的贡献。

三、构建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的思路

构建思路主要包括三大体系:即培训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培训项目的管理体系。那么下面,本文将具体分析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的管理体系是如何在培训体系与项目管理体系的相互关联作用下形成的。培训体系中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的确定以及经常容易被忽略掉的培训课程风险评估等内容。如果把培训课程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那么,培训课程体系与项目管理的项目范围、项目时间、项目风险管理相关联,而其中,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对象及时间确定、风险性评估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同时,培训的具体课程、培训对象及时间、风险性评估的内容又会在详细的培训计划中有所体现,即培训项目的范围、时间及风险管理,其实就是需要我们对培训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同样的道理,培训讲师体系主要包括聘请培训讲师的费用和培训讲师供应商确定这样两方面内容,即培训讲师体系与项目管理的项目费用、项目采购管理相关联。所以,培训项目的费用及采购管理其实就是具体的培训项目实施工作。而培训效果体系主要表现为对培训结果的好坏进行评估,它与项目管理的项目质量管理相关联,即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评价培训项目效果的工作。至于项目管理当中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则反映在培训成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例如:工作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等)的关联上,也即如何将员工的培训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张力凡杨洋中员工的工作情况、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务晋升等具体的事项上得到的反映。培训管理体系因为涉及到对整个培训体系当中其他三项内容(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融合管理,所以,它与项目管理的项目沟通管理相关联,即培训项目的沟通管理其实就是具体的培训项目沟通工作。最后项目整体管理其实指的就是培训体系当中所包括的整体工作。而培训项目的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从培训项目的管理角度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将大多数企业都可能忽略的培训成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上的转化,以及培训沟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了油田企业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以缓解油田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包括:培训项目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实施;培训项目效果评价;培训成果转化;培训项目沟通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四、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包括的内容

(一)油田企业培训项目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

第一,分析各类主要岗位的培训需求。包括特殊岗位的特殊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项目设计、国际市场人才。第二,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结构。第三,规避培训投资风险:严格选择培训对象;合理运用法律约束,降低流动率、培训成本以及流失成本;完善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措施;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力资本良性互通。第四,制定培训项目规划书,包括以下内容:需求分析;受训学员;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策略;培训教师;反馈评价;培训经费;时间地点等等。

(二)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的实施

1、估算油田企业培训项目费用。对培训项目的成本做具体进一步分析的话,因为培训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类,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的费用估算可参考如下方法进行预算:其总费用=(培训人员平均工资+受训人员平均工资)×培训时间+培训教材设备等费用+培训管理费用+培训间接费用+培训机会成本(计算时以实际发生额为准)。2、选择油田企业培训项目主持人。企业培训项目主持人是实施培训项目,完成培训任务的指挥者与操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整个培训项目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在选择油田企业培训项目主持人时应关注该主持人是否具备以下这些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学员为本的服务意识;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实施培训能力。

(三)油田企业培训项目效果的评价

结合油田企业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油田企业培训评估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培训前评估即模型的背景和输入层次,培训过程评估即模型的过程层次;以及培训后评估,也即模型四个层次的评估。

(四)油田企业培训成果的转化

油田企业培训成果转化应先确定其转化的内容,然后,建立组织机制、明确分工,最后采用一些激励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促进成果进一步转化,例如:竞赛比武;精神激励;媒体催化;成果展示等方法。

(五)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的沟通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2

关键词: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关键指标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训效果评估。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雷蒙德·A·诺伊教授认为,就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而英国的管理服务委员会(MSC)将其定义为“用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组成的系统,如果说前三个环节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话,培训效果评估却远远落后于培训的脚步。长期以来,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不重视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效果评估是对各评估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准确,首先依赖于被综合的对象——各评估指标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和有代表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估的结论。因而,选取什么指标来刻画管理培训的效果,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的指标选择方法是文献资料的提炼和专家访谈。

一、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和指标的初建

(一)关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

目前,我国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般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研究。如周勇、张燃(2001)提出培训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培训力度,技术适用度,效益增长度。晏秋阳、曹亚克(2002)提出员工培训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硬指标和软指标。王鲁捷、钟磊、孙启霞(2002)认为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成本—效益评估指标和顾客满意度指标两大类。陈卫(2006)提出了包含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价……受训者的工作态度总体表现、人力资源绩效指标、运行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熊敏鹏、杨小东(2007)根据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设计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反应指标(如培训对象的满意度等)、学习指标(如推销知识、辅导技能、选材技巧等)、行为指标、结果指标(如培训成本、组织发展的状况等)。肖娟(2007)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分解为:反应类(对培训感兴趣、培训内容对工作帮助程度等)、学习类(知识学到程度等)、收益类(培训对企业的货币价值贡献率)、战略支持类(人员流动率等)。

但管理培训,由于其培训的特点,效果评估都有不同于一般员工之处,因此,效果评估的指标也有其独特之处。虽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指标设计的依据。

1.WilliamH.Clegg的观点。美国学者WilliamH.Clegg(1987)对639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工作绩效的改善、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学员知识的增长、学员技能的提高、学员态度的改变、企业运作绩效的提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对课程讲授的评价、对后续课程的需求程度、对培训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企业经理对课程的推荐程度、学员的激励程度、学员的参与程度、培训项目成本等。

2.国内学者的观点。萧鸣政(2004)教授提出评估的指标与内容表现为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两个方面。

管理开发的过程评估指标包括完善的管理开发规划、相关的配合措施和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完善的HRD规划包括:确定HRD需求、建立管理开发的客体与对象、课程设计、教育培训技术的选择与确定。相关的配合措施包括:师资的选择、对被开发者的了解、时间场地的安排、管理开发前后的相关措施。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包括:成果导向的评估内容指标、评估规划内容。成果评估指标包括内部成果与外部成果两个方面。内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的意见与满意度、学习成就评估。外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在岗位工作中的变化、对组织整体的影响与效益。

陶祁、王重鸣(2006)在管理培训的背景下,提出了在培训效果评估中可使用适应性绩效作为培训效果的效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开发出了包含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岗位持续学习、人际和文化适应四个因素,共25个项目的适应性绩效问卷。

曹如玲(2009)提出了培训课程的启发性、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学员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的感染力与课堂气氛、教师讲解的逻辑性与清晰度、学员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学员的人际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提升等22个评估指标。

(二)基于文献研究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初建

在整理总结了大量有关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训过程理论、综合性培训模型和层次培训模型为依据,从管理培训的目的、需要出发,结合管理培训的特点,本文预选出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的三大类、七种、2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其指标定义、来源和理论基础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专家访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完善

结合研究内容,本次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的、需求,管理人员培训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并通过访谈对已汇总出的评估指标进行修订,使得评估指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专家访谈的对象共7人,由三部分组成:(1)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2)管理培训领域的培训师和组织者;(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部分对象的数量不必很多,但要求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对培训评估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或实践经验。

专家访谈主要问题:

(1)能描述一下贵公司的的发展战略吗?如何将该战略应用到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呢?(2)近年来,企业开展了哪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能具体描述一下吗?您觉得效果如何?您觉得效果不错或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您所了解的企业在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时通常会使用哪些评估指标?您觉得有效吗?(4)我们已总结出了一些评估指标(如上所述),您认为它们是否重要?(5)您认为是否有其他的评估指标需要加入?

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评估指标提炼。

最后,汇总访谈结果,结合评估指标筛选原则,对已总结出的指标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具体结果是:增加了“体现管理人员学习特征”的指标“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将原来的“培训需求与战略”指标细化为“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四项;增加了“培训手段先进性”、“企业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市场份额”等指标。

三、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关键指标的描述

总结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8个四级指标。如表2所示。

(一)培训准备类评估指标——培训需求与战略

在企业实践中,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定位来评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培训的预期效果和培训重点的确定来源于对企业目标的正确认识。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进而影响到能否设计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因此对培训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中培训准备阶段的指标的设计就确定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与战略的联系进行论述。包括: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相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

(二)培训过程类评估指标

1.课程内容。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被培训者的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本文中,课程内容类评估指标涵盖了对课程的启发性、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三个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感受来进行评估。

2.手段和方法。该类评估指标设计为: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培训手段的先进性,主要用于评估管理人员开发培训中培训方法能否与内容相符合。如对知识类培训时,可采用讲授法、专题讲座、研讨法;对提高和开发综合性能力的培训时,可采用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行为模仿法、拓展训练法。同时,还要重视手段的现代化。

3.师资的选择.教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引导者。培训教师的组成可以内外结合,既包括高校从事企业管理的学者、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应有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者,甚至企业自身的成功的管理人员。教师的感染力、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水平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这三个指标成为评估师资选择是否恰当的依据。公务员之家

4.培训的保障。这一类指标用于评估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教材与相关资料的准备情况、教学环境与设备情况这两项会对培训效果的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培训组织工作是否到位,则会影响到被培训者、甚至是所在企业对培训的满意度。

5.管理人员的特点.本文提出的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是基于战略绩效和学的,因此在评估指标设计中特别设计了“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这一指标,目的在于考察管理人员培训能否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训结果类评估指标

1.个人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估系统中,个人学习效果分为知识的效果和技能效果两种。知识效果指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获得的智力上的进步;技能的效果指的是管理人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产生绩效和最佳效能的行为。由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角色和素质要求,对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就侧重在是否达到决策能力的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的提高等。

2.组织绩效效果。组织绩效的提升是几乎所有培训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主最关心的目标,但管理培训对组织绩效方面的影响往往不会那么直接、快速地从这些指标中体现出来。因为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个人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管理工具、绩效管理工具,设计了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的组织绩效指标:学习与成长类,内部流程类,客户指标类,财务指标类。

注释:

曹如玲.中小企业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研究.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8

本论文作者根据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RichardA.Swanson,ElwoodF.HoltonⅢ,Foundation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EISBN:1-57675-075-2,Copyright2001ByBerrett-KoehlerPublishers,Inc

2.[美]赖尔·约克斯著,胡英坤,孙宁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熊敏鹏,杨小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培训效果评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7(6)

6.陶祁,王重鸣.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J].心理科学,2006(3)

7.王鲁捷,钟磊,孙启霞.企业培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02(12)

8.周勇,张燃.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评价模式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1(8)

9.晏秋阳,曹亚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S)

10.陈卫.企业培训的绩效评估[D].硕士论文,2006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培训;培训创新;技术体系

企业培训是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而培训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培训的核心和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培训机构利用和依托当前的信息技术丰富企业员工的培训途径和模式,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设计与实施管理模式,变革企业员工的学习方式,进而构建良性企业培训生态圈,实现培训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双提升。

1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创新中的应用途径

1.1创新培训方式

一是远程在线学习。远程在线学习优势明显,不受时空限制,并且推送信息量大、受众广、效率高、灵活性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培训最为广泛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是企业员工应用学习的主流模式。目前,企业远程在线学习适用培训内容主要是传播知识、信息为主的课程,如常规性培训等。二是实时课堂。实时课堂是指在培训教师和学员同时通过实时网络学习平台,有组织、有要求地完成培训项目的学习过程。实时课堂学习具有时效性强和互动性强等特点。实时课堂适用培训内容主要是时效性强、重要性高和需要快速传播的培训。实时课堂学习的支撑信息技术包括: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网络虚拟教室系统和卫星直播系统等。三是混合式学习。以实现培训目标为目的,整合多种学习手段的混合式学习,克服了单一学习模式的弊端,将多种学习模式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学习效果更为突出。尤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移动混合式学习模式,即“移动终端+电脑+课堂”。混合式学习适用培训内容主要是重要、正规的培训项目。混合式学习项目都要用到信息化学习手段,包括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在线考试以及音视频、多媒体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四是移动学习。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M-Learning)应用在企业培训中已经初露端倪。移动学习实质是依托现代无线互联技术和无线网络终端,向学习者推送短小而高效的学习单元,满足学习者即时学习需求的一种手段。主要应用模式有短信/彩信群发模式、WAP点击学习模式、多媒体智能模式、预装内容模式等。移动学习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化学习,满足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移动学习主要适用于内容较短、传播速度快的微学习项目。除了以上培训方式外,越来越多的培训项目设计者关心学习者的体验度和学习效果,出现了游戏化学习、慕课(MOOC)、虚拟现实(VR)等新型培训方式。

1.2优化培训业务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学习方式,对企业更大的价值在于实现了企业学习和知识系统化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升学习效果与个人岗位绩效的转化效率。随着企业级员工学习平台在企业内部的深入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技术为内部培训管理、员工绩效管理和企业学习文化建设等系统之间集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加速了企业学习价值转化效率。一是规范培训流程和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培训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一把利器。它有效规避了传统培训业务管理工作效率低、培训结果数据反馈慢等显著不足,让培训管理效率更高,反应时间更迅速。培训业务内容主要分为业务流程和培训资源管理两部分。培训业务流程管理包括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培训班报名、培训授权管理;培训中期的培训实施管理以及培训后期的成绩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培训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课程体系管理、讲师管理、培训供应商管理以及培训教室、设备管理等。培训业务流程和资源信息化管理大大加快了企业培训项目团队内部沟通与协作效率,全面提升了培训业务管理与执行效率。二是量化绩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绩效主管和培训主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从不同角度推送和收集不同评价量表,完成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价,并将这些量化指标与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具体指标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提升员工学用转化效果,完善企业各层次人才岗位发展管理体系。三是推进知识管理。从企业学习的视角,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及人力资源管理集成,有效利用了学习资源,集成学习管理与知识管理,这将极大推动组织知识学习价值最大化。四是搭建企业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培训的最高价值体现在对企业学习文化建设上,体现为统一的企业学习平台。学习型企业的培训、学习、绩效与知识管理之间传统的界限变得模糊,员工通过企业学习平台实现按需学习、即时学习的目的。统一企业学习平台也是员工汲取知识、交流实践经验的主要模式,是传递企业文化的新型宣传媒介,构成企业学习良性生态圈,体现出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文化传递的价值。

2企业平台技术体系

企业培训平台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底层硬件设备、链路网络接入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数据支撑系统等基础支持设施;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学习管理系统和培训资源管理系统等相关培训系统构成的企业学习平台。

2.1基础支持设施

基础支持设施主要指保证企业学习平台正常运营的支持系统,决定着企业学习平台的运行效率,前期系统架构工作尤为重要,考虑因素主要包括底层硬件设备选择与布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选择与布置、服务器端各种应用程序选择、系统安全性以及网络互联接入服务等。一是硬件设备方面,主要包括服务器和多媒体系统。服务器主要用于安装与存储学习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种培训资源。多媒体系统主要指制作和传输学习内容的多媒体设备,包括系统音视频数据采集设备与播出设备,如数码设备与数字显示设备。二是应用系统方面,基础性软件包括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ManagementSystem)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系统操作软件、数据库软件、课件开发工具软件和流媒体服务软件等辅助软件系统。企业根据自身的IT架构选择软件体系,以确保IT架构的整体兼容性。三是网络接入方面,随着员工对网络学习交互需求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机、电脑等多种接入终端的普及,企业学习平台需要更为灵活、多样的移动网络接入,才可以满足员工的学习需要。拥有良好、优质的网络接入服务成为企业培训实施效果成功的重要因素。

2.2企业学习平台

企业学习平台指对企业组织中与学习相关的资源、角色、流程及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系统。企业学习平台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虚拟教室系统、学习资源库、学习社区等与学习知识相关的所有子系统。企业学习平台功能包括核心功能与扩展功能两个部分:企业学习平台核心功能指管理企业学习所必备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培训前期准备、培训业务流程管理、培训实施活动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在线考试管理、角色与授权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管理等。企业学习平台扩展功能指除了核心功能之外的其它学习相关模块,如:虚拟教室、绩效支持、学习内容管理、移动学习、学习群和混合学习管理等。

2.3配套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制度是指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学习业务中基本流程、管理职责、技术标准的集合,主要包括系统运行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两类,是促进学习开展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有效保证,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条件。系统运行制度是以企业学习平台为基础,对于系统角色权限、数据标准规范、工作信息流转、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集合。业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学习业务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遵循的相关规定,包括管理界限划分、业务表单规范、业务审批流转、业务绩效考核等方面。

3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创新实践的关键环节

3.1培训项目整体设计

培训项目整体设计主要包括组织群体分析、培训项目规划与基于在线学习的培训方案设计三个步骤,每一步都是关键环节,而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中,都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培训群体分析环节,重点解析组织内部群体的相关特性,了解不同部门、机构、人员对于在线培训项目的熟悉度和实际需求;在培训项目规划环节,结合组织的培训体系、培训时间、培训对象等因素,针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分析,筛选最合适的利用方式进行项目培训;在培训方案设计环节,重点是对经过筛选后的培训项目设计最佳在线培训方案。

3.2培训管理的具体环节设计

主流企业学习平台均有培训管理功能,支持日常培训业务的管理,培训业务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在辅助培训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充分运用在培训前期准备、实施流程管理、培训资源管理以及与企业已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间集成关联等应用层级。具体来说,培训流程管理包括对培训前、中、后的各项培训事务管理,每个环节都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特点,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培训开始前,主要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项目、学员注册报名、审批授权、培训费用预算等工作;在培训过程中,主要进行培训实施过程、学习活动安排管理、学员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协调等,以及混合式学习项目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管理;在培训结束后,主要包括培训效果评估、学员反馈、学习资源整理等培训后期工作的管理,建立动态实时反馈机制。

3.3培训绩效管理的设计

绩效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学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建立起员工的学习体系,将量化的学习成果转换为员工绩效表现。信息技术量化了培训效果,并进一步深化学习评估结果,将量化结果运用到组织绩效管理中,在组织内部建立起良性学习与发展体系,促使员工能够从被动的接受培训转向以促进职业发展为目的的主动学习。

4信息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提升企业培训质量方面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方面还在探索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建立长远战略规划

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培训的信息化规划方向。企业培训信息化必须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开发战略两方面出发,在同时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现有培训资源条件与企业员工的素质基础,同时综合考虑企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进而确定企业员工培训目标。

4.2完善培训创新的保障机制

培训创新在企业是否落地需要领导、组织和个人三方面的保障。一是领导层对企业培训创新管理战略进行筹划和决策,使培训创新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二是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搭建,加强培训技术创新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体决策,通过共同目标下激励和广泛授权,让更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企业培训创新管理的决策。

4.3注重不断优化在线课程体系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的增加,在线课程的体系化和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瓶颈,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和培训需求及时更新和优化在线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基础,以企业业务发展为重点,实施常态化的基础岗位课程体系建设与市场化的迭代业务课程体系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课程体系管理、实施、开发等各相关方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4.4大力推广现代培训技术

信息技术无疑将成为提升企业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迅速改变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员工学习认知习惯等,而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大潮中也在不断适应发展,不断加快业务变化,如何寻找信息技术与培训业务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一是始终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按照培训业务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技术支撑,确保信息技术始终服务于培训业务;二是全面提升培训者信息技术能力,在培训者中大力开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培训,将信息技术纳入培训者岗位考核要求,全面强化培训者特别是培训管理人员的新技术能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竞争的成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成熟,它必将进一步更新企业培训理念、改进企业培训手段、优化企业培训流程、推动企业培训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培训质量,助力现代企业腾飞。

作者:白东师 单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玉霞,李珺.借力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培训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胡义贵.浅谈企业远程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4

关键词: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管理;运行效率

一、引言

企业培训体系通常由培训规划、课程体系、讲师体系、评价体系、运营体系构成。课程和讲师体系是培训体系的核心,但企业培训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培训运营体系,信息化的培训管理平台是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培训管理平台,保障企业培训高效运营,是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系统化、可持续化的必经之路。

二、培训管理平台整理架构设计

笔者所在单位历经2年时间的努力探索,由人事部门、培训部门、计算机项目组共同开发了符合单位业务特点的培训管理平台(B/S版本),该培训管理平台体现了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很多共同特点。整个培训管理平台由计划管理系统、培训选课系统、培训班管理系统、所处级培训系统、培训查询系统5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

三、培训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第一,计划管理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由计划和计划调整两部分功能组成,计划管理子系统保障了组织部门及时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人事部门、培训部门每年2月和7月会集中两次单位内部培训项目计划,要求员工在两周内集中选择预期参加的培训项目,集中选课结束后培训部门会根据员工集中选课情况进行培训项目、培训期次、培训人数的动态调整,以满足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见图2)。第二,培训选课子系统。培训选课子系统由集中选课、培训补选和选课审批3个功能组成。在选课系统中,学员可以掌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等培训班相关信息。其一,集中选课功能。集中选课是指计划集中期企业员工在规定时间(两周内)选择相应培训课程,超出培训班预期人数之后员工仍可以选择报名,但系统会提示超员人数,超额报名可以让组织部门及时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让培训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培训部门掌握员工培训需求后会根据员工报名及师资情况进行培训项目、培训期次的调整,选课成功的学员会收到系统信息提示。其二,培训补选。集中报名结束之后培训班余额会再次投入系统供员工选择,员工点击选课即可报名。名额已满的培训班学员可以点击关注,一旦关注的培训班有余位系统会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给关注的员工,员工收到提醒邮件登陆选课系统可以通过补选进行选课。第三,培训班管理子系统。培训班管理子系统是培训管理平台中最关键的模块,也是培训组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培训运营体系效率的体现。培训班管理子系统由开班通知、考勤管理、课程表、课件管理、培训考核、培训班评价等功能模块构成。其一,培训班开班通知。如何快速有效地将培训信息传达给学员是培训组织管理过程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培训管理平台通过系统消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方式将培训班信息同时传递给学员。培训组织管理人员会在培训班开始前两周给参训学员发送培训开班通知(系统消息、邮件、短信),确认最终参加学员(见图3)。其二,培训班考勤。培训考勤是培训班学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培训课堂严格实行电子考勤,在培训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都需刷ID卡考勤(员工一卡通)。考勤记录将采取分段累积计时,实时录入培训管理平台,有助于培训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实时查看员工培训出勤情况,较好地保障了课堂出勤率。培训课程开始之前学员可以通过培训管理平台在线请假,获得主管领导同意后会推送消息给培训管理人员。其三,培训课件管理。为了方便学员学习交流,培训课件实行加密处理并对学员实现定向下载。平台的电子课件管理方便学员随时下载学习,也为课件无纸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其四,培训考核管理。培训考核管理作为员工培训档案电子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员工的参加培训的记录和考核成绩都会记录进平台。培训考核采用课堂出勤和考试成绩双重标准,培训班考核成绩合格且培训课堂出勤率(累积时间)不低于80%的学员可以获得当前培训项目的培训学分。其五,培训评价。培训评价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培训完成后学员可在线完成培训班效果评价、培训讲师评价等工作,培训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学员评价和意见反馈。培训班评价由课程目标明确性、课程内容编排、培训组织管理流程、培训预期效果4部分构成。讲师评价包括多媒体制作(30分)、沟通表达能力(30分)、教学效果(40分)3方面构成(见图4)。

四、培训管理平台运行实践与经验总结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5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很多,由此增强了自己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信心。

三个被澄清的误识

一、企业培训师不是单纯从事培训工作的

企业培训师究竟是做什么的?

在接受培训之前,的确是存在很大的误解:我以为培训师就是在企业做培训的——不就是做个计划,写个讲义,上个课嘛。我相信,有我这种理解的人不在少数。

事实上,企业培训师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按照教材的定义:培训师是指能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新职业(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

我们看看教材中关于制定培训总体计划、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教师任用资格与培训评估、指导培训工作、人员素质测评、岗位职务描述、现代教育培训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各个章节的内容阐述,不难明白培训师究竟是吃什么饭干什么活的。

按照老师的概括,企业培训师的本质职责是企业培训工作的策划开发、组织实施,即培训管理者。在培训管理体系--ISO10015培训体系中就有企业培训管理者的说法,这与ISO9001中的质量管理者代表一样。企业培训师主要的工作在于企业培训的策划和组织管理,也即企业培训的管理者。

弄清楚这个概念,对于进一步发挥企业培训师作用,增强培训师自信心、调动培训师积极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培训师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通过这几天的系统学习,知识丰富并具实战经验的老师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培训师必须具备:自我感知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变通的能力、前瞻的能力、控制的能力、把握职业界限的能力、诊断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的能力、从事商务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案、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学习能力强,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特别需要有调动气氛的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法。

企业培训师不单单是培训,更重要的是培训的管理。要管理培训就必须是培训的内行,动起嘴来有两口子,动起手来有两刷子。培训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相当广泛的,最基本的都要做到一专多能,尽可能是多专多能。不仅仅掌握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战实践经验,现场操作演示能力,对主讲的课程有丰富的相关工作背景,具有专业的培训或授课经验。

要管理好企业的培训工作,就必须了解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企业培训的基本规律,掌握企业培训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技巧,并能熟练运用于实践。同时,还必须了解有关经济的、市场的、质量的等方面的知识,特别需要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以及具备人员素质测评、岗位职务描述等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知识、工具、能力。

仅仅从前面这些肤浅的体会中,我们已不难感受企业培训师要学的东西、掌握的技能、熟练运用的工具实在是不少,这就意味着做培训师并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就更难。

三、企业培训师的前景光明但道路是曲折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推动国家对职业培训的高度重视,促使企业对培训的需求激增。而个人为了适应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应对职场的竞争压力,以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必须坚持持续学习和接受培训。据有关测算,当前中国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2002年中国培训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培训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初见端倪,但培训师、尤其是优秀的培训师却极其稀缺。广东省企业培训师项目负责人梁玉柱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培训业突飞猛进,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2年全国培训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这也给培训师带来滚滚财源。因此,梁玉柱认为,随着该行业的逐步正规并完全走上市场化,日薪5000-6000元将是一个标准价位,“金领”之称将名至实归。看来,我们企业培训师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广东广播大学副院长邱培彪表示,虽然准入制度是企业培训师的趋势之一,但是准入制度管不住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尤其是一些舍不得花钱培养培训师的企业,因此,国家应出台专门政策,对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也进行管理规范。邱院长说这话是针对“企业无法管理”忧虑而言的。

我个人认为,就算国家出台专门政策,对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也进行管理规范,这也无多大的现实意义。你总不能像现在的生产许可证制度一样,你企业不具备多少个培训师国家就不允许你开业。就算是这样,像现在的若干行业的生产许可、卫生许可等等,其约束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就当前现实看,持证上岗的企业培训师未必是企业的必备要件。

第二,外请培训师有点啃鸡肋的感觉。有两个关键:一是提高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简单的一次两次哪怕是若干次系列化的培训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哪怕你再深入调研,你开发的课程针对性再强,如果企业的相关配套政策跟不上,那也是收效甚微。还有就是一个企业本身的文化,要想借助培训师一己之力进行再造的话,几乎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不培训,“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愿意为部分员工或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或是把培训作为奖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系统。第二是除非长期跟踪合作,再深入的调研也难以做到贴近企业的实际,因为企业所处的内部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现在企业界对培训界的看法多数是“就像做软件一样,顶多我修改一两个组件就足以应付”。

第三点忧虑来自我们做培训师的本身。这里我仅仅站在做企业内部培训的角度谈个人看法。当前,除了外资、合资企业和一些大型,以及像软件、电信、大中型餐饮娱乐等行业外,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及培训师,特别是当前活跃的民营企业中的制造型企业更是如此。做培训的多半是兼职,我本人就是主管品质,仅仅是因为品管需要用到培训这么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主管工作上,就算想提高自己,都会在时间、精力等等多个方面难以把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更不要说是放在首要位置。个人如此,企业亦然。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因此,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企业知识共享范围,拓展企业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培训环节的管理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笔者将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一、知识管理简述

1.1知识管理定义。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1.2知识管理内容及流程

1.2.1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因此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

1.2.2企业知识管理流程。本文笔者认为完整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即由对知识由生成、收集获取、组织整理到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增值,拓展企业原有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知识库外延。图1显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

1.3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营销学认为企业产品有生命周期,即从未来和目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产品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本文笔者认为知识也具有生命周期,即从目前和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知识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为未来竞争提前作好准备。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国际许多知识企业,如微软、IBM、施乐公司早已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员工学习能力作为招聘员工考核指标之一,这些企业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为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持久的竞争能力优化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

二、企业培训简述

2.1企业培训模式概述

企业培训模式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对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类,下表1是对主要培训模式的介绍。

2.2企业培训的必要性。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学习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形成的。同时,由于知识的转化过程包括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变换过程之间的管理,企业培训实际上是对全体组织成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知识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掌握工作的最优方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增强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力和适应力。其次,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许多五百强企业对新进员工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也使新员工对企业文化领悟和认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共进退。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上图2所示的知识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尽早把握关键知识,学习有前途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培训完成的。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3.1我国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本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培训在以上4个环节中都均在一定问题。

3.1.1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进行分析,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是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目前国内企业在需求分析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将培训目标与组织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忽略了组织战略目标,培训工作指导性不强。

(2)培训需求往往只结合组织管理层的意志,未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与培训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往往体现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体现组织中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3)培训调研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往往凭领导层的意志进行,没有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这也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

(4)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根据近期将要开展的大型项目或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进行的,培训工作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未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深入考虑和分析,造成培训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不强。

3.1.2计划制定环节。计划制定是指就中长期的培训工作而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分阶段的实现培训目标,该环节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节点,既承接需求分析环节,也为培训实施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计划的实时性不强。许多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或领导层的意志进行,即使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计划更新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对培训计划进行年度更新,未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计划,未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或部门年度发展目标相结合。

3.1.3培训实施环节。培训实施是指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它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手段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训系统。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同时,培训过于依赖外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E—leanring培训方式的企业仍然很少。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训实施前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导致培训人员不了解员工培训期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如果员工差异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1.4效果评估环节

效果评估是指在进行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评估未能及时跟进、单向评估。

(1)国内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未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实践效果差。缺乏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领导层未能及时了解培训存在问题以及需改进之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

(2)单向评估,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一些企业在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时,往往只是了解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未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效果。

(3)未能及时跟进员工培训效果。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而未对培训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考察员工态度、行业以及工作效果的变化。柯氏四级评估体系建议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应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3.2.1知识管理体系结构。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如图4所示。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知识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以及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3.2.2构建企业培训体系。对构建企业培训体系有所启示,本文笔者认为企业培训体系应从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环节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培训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保留学习课件,便于随时查阅。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定期举办的部门知识分享会议、专业学术期刊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学徒制模式、岗位技能培训、离岗培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培训人员的层次化。企业的财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在选择员工参加培训时,需将公司资源与员工职位级别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级别的培训,对于高层员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投入较多资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基层员工主要注重的是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层员工的培训需重点关注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公务员之家:

(3)培训环节的流程化。培训管理由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组成,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重点关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2个环节。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管理层意志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对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以及员工自身素质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培训需求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终点和对培训工作实施成败与否的检验,做好了效果评估工作,培训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受训人员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的评估,即受训人员的意见、通过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培训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及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4个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7

关键词:培训工作效果有效途径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帮助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培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渐趋完善,但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实务与培训工作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1.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培训管理不力的情况,企业培训效果不够理想,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培训机构不够专业,培训课程没有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培训方式呆板、互动性不足等;其次,国内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都未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从而难以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大多是着眼于满足短期的岗位需求,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指导思想,不做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学员重复学习或去学习严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技能;另外,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评估纪录往往缺乏系统的管理,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2.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培训效果的好坏是由企业绩效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来衡量的,而绩效的提高基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因此,培训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将培训计划与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以高绩效模型和员工任职资格为标杆,及时更新和调整培训方案,实现培训的全程化,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连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数优秀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训史,都热衷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开办了管理学院。而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据有关部门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人是企业所拥有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观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培训,依据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这一工作。转变观念,强化员工培训在企业的基础地位,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培训,生产和培训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树立设备、管理的投入和培训的投入并重的、并不断增加员工培训有形投入的观念。通过培训这一有效手段,使员工认知企业的理念,进而达成共同的企业文化、理想,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2.3进行全面的培训前调查

在进行员工培训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要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工作要求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分析培训需求,另外,在调查中应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岗位要求,并分析员工现有的劳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以明确培训目标与内容。在对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要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进行调查,选择出最佳的培训形式,使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培训目的实现。从而了解岗位信息,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

2.4建立高效的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是为了达到保证企业培训行为的有效性或者保证培训工作的绩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企业应该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

2.5丰富培训内容和手段

培训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员工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求员工向各个领域渗透,使企业培训进入更深层次,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素质、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历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等。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从培训手段而言,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而现行的企业员工培训多是课堂讲授为主,培训方法单调枯燥,员工抵触情绪较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讲授、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员工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培训手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要根据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满足培训对象获得知识的目的。公务员之家

2.6扩大培训对象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不论管理者或者员工,都需要不断地的学习。培训对象应该全员化,要按职务、岗位、文化程度分类、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

2.7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价

效果反馈可以重新审视当初的职业能力分析是否准确、开发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所选内容、教材、教师、教法、形式是否得当;从结业时看培训质量如何、效益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在评价时,要正确的选择培训评估方法,将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从多方面设置培训评估的指标,而不是仅仅从投资回报率来评估。目前在评估一个培训计划或项目的效果和效益时通常是参考柯卡帕切提出的“四标准”,即学员的反应,也就是评价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和看法,具体包括,对培训计划是否满意、是否喜欢、是否认为有价值,包括对培训的内容、讲课老师及主持人的水平、培训的方式、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反应程度;知识标准,员工通过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有关工作原理、技术技能、程序、态度、行为等;行为标准,也就是培训过后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的行为变化,主要是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效果,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及工作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培训的投资回报。

参考资料:

(1)刘新军.企业培训实务[M].沈阳出版社,2002

(2)欧阳洁.员工培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石金涛著.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20*年工作情况及20*年工作意见》的要求,20*年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要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劳动技能为重点,以推动中小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目标,为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进做强做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通过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形成财政支持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的中小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培训,使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

(二)基本原则:

——按需施教、务求实效。要根据广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中小企业培训市场,为开展管理者和员工培训提供有效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在去年取得较好效果和影响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经常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并接受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人才的招聘细则见附件一),为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师资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三)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引导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现有培训设施的作用,通过设立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三)。通过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和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使培训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市场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网上培训平台,使广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随时可得到培训,从而扩大中小企业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推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需要,多形式、分类别地开展培训。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碰到的融资难、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宏观经济政策不了解、财税知识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宏观经济政策、财税知识以及专项劳动技能等培训,满足中小企业急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

(五)加强与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要分批组织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兄弟省市或地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与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合作,探索选派优秀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中小企业经营者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四、组织领导

省中小企业局主要负责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重点组织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向社会公开招聘师资,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开展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认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实施好出省、出境培训项目,抓好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各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参照本方案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中小企业“培训计划”,在本辖区内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开展培训。各培训示范机构和培训示范基地要根据本方案和各自的优势制定适合培训市场需求的“培训计划”,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个性化培训服务。其他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也应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各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及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和培训示范基地应于20*年5月底前将“培训计划”报我局备案。我局将加强对“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实施“培训计划”取得的培训效果作为财政给予资助的依据。

附件一:

*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人才招聘细则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精神,扎实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特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志于为中小企业培训事业服务的专家、学者以及职业培训师资人才,组建一支高水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一、师资条件

有志于为中小企业服务,愿意积极参加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项目;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了解,能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课程,或者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在MBA或EMBA课程任教2年以上的。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积累并建立企业发展案例库,并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的。

(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含同等学历)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关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在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

(四)从事某特定行业10年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能根据行业实际编制课程的。

(五)相关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才,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

(六)熟悉国家、省现行经济政策的。

师资资格以师资人员授课课程的特色、授课技巧、沟通能力、案例分析水平、互动程度、授课效果等为主要依据,每三年重新确认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二、招聘程序

(一)应聘人员以文字形式,将个人简历、专业特点以及主要业绩向省中小企业局报名。

(二)省中小企业局对应聘材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审查,其中通过初审的,提交由有关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复审。复审通过的,取得师资资格证,归入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

三、师资待遇

(一)省中小企业局颁发《*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证书。

(二)课酬按实际上课课时计算,标准参考市场价格,由主办方与培训师商定。课酬包括培训期间市内交通费,赴外地培训的食宿费、差旅费由培训主办方负责。

四、授课要求

(一)为了保证培训质量,省财政资助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从师资库中选择老师。

(二)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的培训任务,各培训师应全力支持配合,无特殊情况,不得无故推辞。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9

关键词:市场化进程电力企业培训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行业的不断升级的需求,特别是社会培训力量的迅猛崛起,使得电力行业培训不得不与时俱进,在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特点的同时,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改善培训环境、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站稳电力培训市场,为电力行业多培人才培好人才,进而开发社会培训市场。

一、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电力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技术更新的任务相当繁重。加入WTO为我国电力企业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干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给企业培训带来极大的挑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电力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源相对不足;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状况远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在这种现实面前,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应该推行什么样的策略和模式,从而实现兼顾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确保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规范的教育培训,也要注重人才潜能的开发,注重培养开拓型的能力和方法,突出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此外要适应竞争愈演愈烈、变化节奏越来越快的新形势,培训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因此必将从企业的边缘走向企业的中心。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培训工作需要做新的调整,首先,电力企业培训对象重点发生了变化,从只注重个体培训走向注重团队培训。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更需要学习型团队,需要全体企业员工都注重学习,注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电力企业培训的内容也需要调整,培训必须注重员工创新能力、人文素质、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同步塑造和提高。电力企业培训应该抓住当前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建设,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和内容,切实提高教育培训效果,从而实现电力企业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培训管理创新,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首先,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工作方针、政策及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生产经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电力企业开展培训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培训效果的根本前提。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营造培训成才、岗位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良好氛围,把每位员工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即执行ISO10015培训质量体系标准),制定有关培训工作程序,规范培训行为,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充分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开张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从现代培训技术的特点分析,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培训的信息量。改善了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别化训练。其模拟的现场情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培训员工实际操作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环境。此外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可以节省培训费,达到优化培训资源共享的目的。远程教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力企业专业技术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电力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近年来网络教育与培训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例如美国企业网络培训市场2000年为1,1亿美元,2003年预计可达11.4亿美元。在我国,虽然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还占据着90%的企业培训市场。但无论如何一种新的企业培训趋势正在各行业领域形成.而且在未来会愈加明显。

同时现在很多企业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开辟网上培训论坛,在MIS系统中开发培训管理,试题库管理软件等,对员工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上提出,由相关人员回答,共全场职工学习。还有“网上答题,开心辞典“等一系列的知识竞赛,比赛内容包含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一改以往强制生硬,枯燥乏味的培训形式。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培训的全球化。企业职工培训也必然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电力企业必须坚持以培训推动市场开发,以市场促进培训的原则;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同时要创一流培训中心,不但要与国内联合,还要与国外培训机构联合,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最终达到打入国际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企业培训体系范文篇10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企业前进的推动力量,员工培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拥有合格的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基础。本文从企业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出发,探讨了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培训工作效果有效途径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帮助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培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渐趋完善,但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实务与培训工作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1.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培训管理不力的情况,企业培训效果不够理想,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培训机构不够专业,培训课程没有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培训方式呆板、互动性不足等;其次,国内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都未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从而难以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大多是着眼于满足短期的岗位需求,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指导思想,不做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学员重复学习或去学习严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技能;另外,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评估纪录往往缺乏系统的管理,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2.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培训效果的好坏是由企业绩效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来衡量的,而绩效的提高基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因此,培训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将培训计划与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以高绩效模型和员工任职资格为标杆,及时更新和调整培训方案,实现培训的全程化,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连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数优秀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训史,都热衷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开办了管理学院。而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据有关部门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人是企业所拥有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观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培训,依据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这一工作。转变观念,强化员工培训在企业的基础地位,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培训,生产和培训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树立设备、管理的投入和培训的投入并重的、并不断增加员工培训有形投入的观念。通过培训这一有效手段,使员工认知企业的理念,进而达成共同的企业文化、理想,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2.3进行全面的培训前调查

在进行员工培训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要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工作要求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分析培训需求,另外,在调查中应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岗位要求,并分析员工现有的劳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以明确培训目标与内容。在对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要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进行调查,选择出最佳的培训形式,使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培训目的实现。从而了解岗位信息,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

2.4建立高效的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是为了达到保证企业培训行为的有效性或者保证培训工作的绩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企业应该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

2.5丰富培训内容和手段

培训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员工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求员工向各个领域渗透,使企业培训进入更深层次,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素质、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历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等。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从培训手段而言,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而现行的企业员工培训多是课堂讲授为主,培训方法单调枯燥,员工抵触情绪较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讲授、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员工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培训手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要根据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满足培训对象获得知识的目的。

2.6扩大培训对象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不论管理者或者员工,都需要不断地的学习。培训对象应该全员化,要按职务、岗位、文化程度分类、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

2.7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价

效果反馈可以重新审视当初的职业能力分析是否准确、开发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所选内容、教材、教师、教法、形式是否得当;从结业时看培训质量如何、效益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在评价时,要正确的选择培训评估方法,将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从多方面设置培训评估的指标,而不是仅仅从投资回报率来评估。目前在评估一个培训计划或项目的效果和效益时通常是参考柯卡帕切提出的“四标准”,即学员的反应,也就是评价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和看法,具体包括,对培训计划是否满意、是否喜欢、是否认为有价值,包括对培训的内容、讲课老师及主持人的水平、培训的方式、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反应程度;知识标准,员工通过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有关工作原理、技术技能、程序、态度、行为等;行为标准,也就是培训过后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的行为变化,主要是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效果,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及工作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培训的投资回报。

参考资料:

(1)刘新军.企业培训实务[M].沈阳出版社,2002

(2)欧阳洁.员工培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石金涛著.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