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2:12:57

寝室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1

根据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要求分析,大学寝室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物质、制度、精神以及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基础,主要包含室内基础设施、布局、环境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的摆放等,它属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物质文化的建设对于寝室其他形态的文化存在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奠定意义,合理的物质文化有助于美化寝室环境,并且达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物质文化中包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大学生寝室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必须要引起相关领导以及学生的重视,共同为构建良好的寝室环境不断努力,促进大学生在优秀的寝室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制度文化,它作为大学生寝室文化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生活行为秩序,以规范化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管理,规范的寝室文化制度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第一课堂教育以外的约束力,并且可以激励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制度下,规范学生自身的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制度文化对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道德情操,它作为寝室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包含着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价值趋向以及精神风貌等内容,精神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帮助时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宿舍成员之间和谐共处,达到育人的目的,并且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有着一定的教育作用。行为文化,它属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表现内容之一。有助于规范学生的交往行为、道德行为等,它主要以实践为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并且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推动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地,并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环境,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寝室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体现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力。笔者通过自身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到:大学生寝室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优秀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在和谐的寝室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构建大学生寝室文化来开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高校领导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认识大学生寝室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发挥积极的效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寝室文化有着影响作用。构建和谐、优秀的寝室文化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最后,大学生寝室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通过开展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增强对大学生政治教育领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的教育都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针对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寝室文化调查”,并且针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最终认为:在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十分有必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积极的思想态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以较强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寝室文化不断建设和完善。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其结果表明: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1000多名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现状表现为:

1、在物质文化方面:由于学院人数在逐年增多,造成寝室内基础设施不到位,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大学寝室环境和基础设施现状了解到,这些硬件对于寝室文化的建设远远不够;

2、在制度文化方面:虽然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寝室文化制度的规定,但是具体的调查结果表明;83.2%的学生认为制度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大,78.5%的学生认为制度对于身心影响比较大,65%学生认为对寝室管理制度比较满意。制度并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调查表明:学生希望学校对寝室管理制度在规定过程中,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管理与教学相结合,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效力;

3、精神文化方面:调查结果表明:83.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寝室的文化氛围比较乐观。寝室成员之间相互关心、成员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各个成员之间的行为对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学生对寝室文化的满意程度不高;

4、在行为文化方面:大学生寝室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但是,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与校院文明宿舍评比的人数占到82.4%,经常参与文体活动的人数不多,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从学生寝室成员之间的交往分析,各个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遇到问题时能够和谐沟通,最终解决。但是大学生寝室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以及兴趣等,多组织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大学生寝室文化的不断建设。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健康、和谐的寝室环境,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物质需求,而且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寝室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到:大学生寝室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物质文化方面:由于各部门缺乏协作意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寝室文化建设的效率,并且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并没有将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到学生的长远发展计划中,忽视了寝室文化建设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学生普遍认为只需要改善寝室的硬件设施,因此这就忽视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以及实用价值。寝室文化中物质方面,由于相关的配套实施不够健全,这就使得与学生追求的高质量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无法实现学习、娱乐一体化的生活环境。另外在寝室楼道内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寝室环境,没有发挥寝室楼道的特色文化,不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成长。

2、制度方面:目前,高校的制度文化不够完善,这就制约着寝室文化的建设,另外在制度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具体表现在:寝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受到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政治素养的限制,不利于学校寝室文化的建设,达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寝室管理制度内容缺乏,在制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忽视了人性化教育。最后制度文化对于学生自治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并没有发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3、精神文化方面:根据实践调查表民,学生寝室文化在建设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得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偏差,限制了寝室文化建设发挥育人的功能,在强调“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状,大大影响了寝室精神文化氛围,对于发挥育人作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行为文化。在大学生行为文化中缺乏创新性,这就影响和限制了寝室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寝室文化在建设中并没有发挥教育功能。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主要以文体娱乐为主,忽视了专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意识到寝室文化建设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另外,在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高校领导缺乏对网络功能的认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寝室文化建设,影响了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

四、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根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笔者通过多年教育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并归纳到一些对策,改善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问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寝室文化建设,并且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体对策表现在:

(一)创设优质的物质文化环境

在提高高校寝室基础设施建设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按照学生的需要合理规划,在寝室楼的设计方面,要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保障大学生个人隐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寝室环境,有助于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建立健全制度文化体系

学校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保证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在制度方面要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体现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另外在制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化建设

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构建现代化的寝室文化建设,最终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较高的思想觉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以网络平台弘扬积极的寝室行为文化

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积极推进寝室文化建设,进而加强对高校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领导的引导下,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构建特色文化。另外还需要加强寝室文化活动的教育性,充分发挥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2

一、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校园文化创新活力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牵头,各系配合落实进行院系二级管理,保障了工作落实。2、完善工作站内部组织建设。学院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各系成立宿舍文化建设部,形成二级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制定了《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规章制度》,理顺了院系两级的工作关系,划清各部门职责范围。明确规定了党员教育管理部、宿舍卫生创建部、寝室文化建设部、生活服务部等部门的职责和任务。3、健全管理制度。工作站制定了明确的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党员联系宿舍办法、辅导员值班制度、宿舍卫生检查标准、主题宿舍创建标准、寝室文化竞赛规定等保障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为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并配合学校提出的查早操、迟到旷课、课堂纪律、夜不归宿、早上起床、宿舍卫生等“六查”活动,工作站针对学生干部值班、宿舍卫生检查、党员宿舍管理等进行了日检查、周通报、月月清寝室文化建设贯穿始终的公寓管理制度,并基本形成问题反馈、落实处理、效果检验的基本工作模式。4、改善硬件设施,优化办公环境。给工作站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地点,设立了图书漂流站、提供充足的办公设备,保障了工作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挖掘独有精神,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内动力

要保持一所大学长期拥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能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必须拥有的大学理念之外,还必须有自身独有的精神。西安文理学院是服务地方地方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据这个定位和精神,信息工程学院将寝室文化建设定位于主题文化宿舍创建和寝室文化竞赛另个层面,并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内动力。1、做好主题文化宿舍创建,打牢校园文化创新基础。主题文化宿舍创建是从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建立属于自己宿舍的文化氛围和休息环境。每学期组织学生申报主题文化宿舍,在本宿舍成员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学院提供的卫生型、技能型、运动型等标准确定申报宿舍的主题类型。学院对所申报的各类型宿舍进行指导、检查、打分、评比,最后确定合格的主题宿舍予以公示。这项活动能不断深化公寓育人成果,进一步繁荣宿舍文化,增进同学间的团队合作。同时促进公寓内涵式发展,以舍风促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抓好寝室文化竞赛,树立校园文化创新建设排头兵。学院成立寝室文化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寝室文化各项目的竞赛活动。在主题宿舍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宿舍分类型进行竞赛,每种类型的宿舍有明确的竞赛办法和奖惩措施。通过竞赛,选拔出优秀的具有代表行的宿舍进行公开表彰,并要求其在下学期的主题文化宿舍创建过程中,承包待创建宿舍进行具体指导,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中排头兵的作用。3、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校园文化创新先锋队作用。学生党员是校园文化创新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信息工程学院建立学生党员公寓活动室,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学生党员亮身份、党员宿舍自查、党员联系宿舍等活动,严格党员教育、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寝室文化建设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创新活动。大学精神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它的形成是人类不断探索实践的产物。只有弘扬独具魅力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产生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造就一代又一代富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精神也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所大学,没有独具魅力的精神,就很难创新出有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谈不上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作者:常任琪 刘洁琳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3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服务到位,遵循规律的原则,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加快德育工作创新的步伐,努力使我校德育工作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形成特色等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校创建xx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为本学期创建xx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确保顺利晋星。

基本目标:1、保持违法犯罪零纪录;

2、校园常规管理井然有序;

3、市级德育竞赛榜上有名;

4、德育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5、德育管理新机制基本理顺。

三、具体工作:

(一)理顺德育管理新机制,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理顺德育管理新机制。适应学校管理的变化,要尽快适应和理顺新的机制。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生工作处、年级管理部既要权责明确,又要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凝聚合力,管理、教育好学生,不留管理盲点。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本学期,班主任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德育研究,进行德育创新。要在理论指导、观念引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德育效果。要在建设学习型教师群体上下大力气。(1)开展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有分管德育的年级部副主任主持开展,可进行班主任学习心得交流,研究学生当前动态,研究教育方法和对策等。(2)建立德育科研中心组,定期开展“班主任沙龙”,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德育科研能力。12月份进行全校德育论文交流评比。每位班主任要完成一篇德育论文。学生工作处将会同教师发展处对每位班主任的论文进行评比。对优秀德育论文推荐报刊杂志发表。(3)加强班主任工作调研,对班级管理实行动态跟踪。(4)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估。

3、抓好副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优良的后备军。建立班主任导师制。在青年教师主动申报的基础上,各年级部选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学生工作处将与各年级管理部协调,选好班主任导师进行师徒结对,并通过班主任研公务员之家/为您整理训中心,对副班主任进行培训,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学生工作处加大对副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考核,推优筛劣,每学期评比“优秀副班主任”,并及时推选优秀的副班主任走上班主任工作队伍;对主观不努力、不称职的副班主任予以淘汰,并在将来确定班主任人选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不予考虑。

4、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团委要健全学生组织,选拔高一优秀学生充实学生会,加强工作指导,让学生会干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与各职能部门协调,建立学生食堂监督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若干学生社团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竞聘产生若干名学生校长助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力和动力,积极建构以生为本的“主体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二)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建设“文明xx”,塑造“文明xx人”。

校园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工作,常规管理的质量对学校的风气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全校各班班主任要根据《班级一日常规检查评分细则》加强教育,安排班干部对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胸卡、卫生、节约水电、就餐纪律、自修纪律、自行车停放、宿舍内务、就寝纪律、黑板报等项目专人负责,班主任加强检查督促;学生工作处、团委加强考核,确保学校各项常规井然有序,着力建设“洁美xx”。本学期要重点抓好:

1、加强爱校教育,使全体师生认同学校文化。为配合学校文化管理工程,要加强学校精神、核心理念、校训的宣讲、教育,使全体师生成为xx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创造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图书馆工程完工后,要充分发挥校史室的育人功能。尤其对高一新生,要抓好入学教育,使高一新生能迅速融入xx大家庭。

2、加强宿舍(寄宿生)管理。班主任要配合学生工作处选好、配强室长,并建立宿舍情况每日汇报制,即由室长每天早上向班主任汇报昨晚寝室卫生、出勤、纪律等情况;班主任要经常性深入宿舍,了解、关心、督促寄宿生生活,从本学期起,班主任每周要深入南、北区宿舍至少各一次。学生工作处要定期召开室长会议、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会议,加强指导。同时,学生工作处、年级管理部要加强宿舍内务、卫生的检查督察,继续坚持和落实“星级寝室”的申报达标考核制度,并有机开展寝室文化建设,美化、净化寝室。高一新生军训时,要强化寝室内务、卫生的训练与考核,使高一新生能迅速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继续坚持和落实“星级班级”申报达标考核制度,即每月初各班申报--月中达标创建--月底考核,评比产生“星级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全班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实现班级常规管理的自觉化和规范化,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基。

4、继续坚持和落实“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和校园之星”的申报达标考核制度,即学年初学生自我申报--学期中自我努力、自我校正、自我提高--学期末总结考评,学校表彰公布。要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和校园之星”的申报达标考核制度作为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有力载体,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纠错、自我反思的能力。

5、大力开展规范、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塑造“文明xx人”。学生工作处要继续组织力量开展“强化常规管理月”活动,集中一个月时间,分年级、分阶段集中强化训练,从“学会吃饭(就餐规范、不吃零食)”、“学会就寝(内务卫生就寝规范)”、“学会走路(交通安全)”以及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移动通讯工具和娱乐工具的要求开始做起,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和礼仪习惯。高一年级:开展入学规范教育,使学生迅速适应高中管公务员之家/为您整理理,保持军训效果;高二年级:要抓好班级的进一步整合,建设班集体,并适应高考要求,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高三年级:要加快新调整班级的整合,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严格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纯化年级风气。要以文明的礼仪、昂扬的精神、良好的规范迎接晋星的现场评估。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4

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重庆市教委提出了着力实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我们理应在新一轮的高校大建设和大发展的浪潮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内涵建设、特色凝练、开放创新、和谐有序”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教育观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观,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能力教育和成长教育上。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理工科院校的班团集体建设必须坚持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这样,无论是在班团建设的面上还是在学生个体的成长上,均能很好地体现教育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从而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声誉品牌打下良好基础。

一、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创新班团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高校基层班集体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班集体的凝聚力呈下降趋势;后勤社会化学生住宿的分散,导致学生班的管理难度增加;学分制的实施,引起班级组合发生变化;学生社团的广泛兴起,冲击着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正挑战着班集体建设;网络的虚拟现实导致集体观念淡薄;等等。这些都给班集体建设带来障碍,使班集体建设趋于弱化,班级的基本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呈现个性化、松散化、社会化和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和问题。

我们知道,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是一种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的内在的文化熏陶和外在的素质培养,其主要内容是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内容都在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技文化建设就日益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不仅是创新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校众多的基层班集体正是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土壤。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在班集体中的良好开展,也势必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形成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班团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制胜法宝。

二、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实现班团建设循序渐进,逐层提升

优秀班团集体的培养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建设过程中,从纵向(一个学生班的四年发展)和横向(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班)同时抓好班团集体建设,总结提炼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建设培养体系。一个学生班团集体在大学四年的发展成长阶段是不同的,如表1。根据学生班团在上述不同阶段的科技文化发展特点,我们学生工作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班团集体时,开展的科技文化建设工作重点也是不同的,如表2。在班团集体“争先创优”的推进工作中,我们按照目标的层次体系和组织的层次体系之间的关系(图1),深刻领会国家教委、团中央及重庆市教委、团市委的指导思想和创建内容,牢固树立科技文化建设的龙头地位,并以此作为我们组织实施的导航标,带领全院班集体层层确定创建目标,在争先创优的阶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高目标攀登。

我们一直大张旗鼓的开展创建“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活动,多年来学校学生处、团委一直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齐心协力,层层创建,整体推进,按照“立足基层,重在创建,加大力度,形成声势,务求实效”和“抓过程、抓重点、抓基层”的总体要求,以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创建活动,并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处推进。学校学生面貌展现出“科技争锋芒,人文竞齐放”的可喜态势,创建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有20个班集体获得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其中210009班被评为2004年重庆市首届“百佳先进班集体标兵”,119911班被评为2003年“全国先进班集体”,110106团支部被评为2002年“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并于2003年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110311班被评为2007年“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这些获奖班级,无一不是在科技创新、学术竞赛、科学普及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拥有其他班集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5

在××中学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政教处依托广大师生,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不断推进德育创新工作,探索德育系列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德育方式更加吸引学生,追求德育的无痕性,德育工作实效不断提高。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市××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完成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各项德育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优化育人队伍、提升育人实效

1、构建德育工作网络

本学期为了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力量,校长室组建政教处,增派两位同志担任政教处副主任,同时在原有团委、学生会负责同志的基础上,选派两位同志担任干事,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力量。目前学校有完整的德网育工作网络。

2、培训班主任群体

本学期以来,由于××扩轨的需要,初一年级充实了一批年轻班主任,他们富有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欠缺,急需培养锻炼。为此,政教处在期初、期中、期末分三次召开初一年级班主任会议,对各项班主任工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并建立××中学班主任青蓝结对制度,让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起来。此外,政教处在期初修订班主任工作条例,组织学习各项条例和制度(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市××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条例,××市××中学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市××中学学生十项礼仪常规,××市××中学教室规范化管理条例),让各位班主任带着规则走上班主任岗位。学校与每位班主任签订《××市××中学班主任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10月19日晚,总校在尚雅楼举行了师德报告会,我校教师认真听取了报告,无不深受感动,为之动容。在报告会上,班主任代表黄颖泉、张辉、王丽萍等以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们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无私奉献的一件件鲜活的感人事迹。这次师德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为造就一支思想端正、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矗12月份政教处组织班主任沙龙,主题为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前,政教处印发了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有关学习材料,会上,全校班主任热烈发言,各自讲述自己的绝招,实现了工作方法的互通有无、工作经验的共享共赢。此外,学校校长室还在每月印发班主任工作介绍材料、发送班主任工作信息短信等,使我校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3、展示团委、学生会风采

团委、学生会在有关同志的辛勤努力下,已经成为落实政教处各项工作计划的生力军,同时,他们的工作也是政教处工作的有效补充。学生会完成了新一届的学生会换届选举,完成每月的校园黑板报的更新,落实学校卫生值周工作的班级顺序,召开了每周值周班级会议,并制定了相关要求、考核表格,操作程序,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班级值周考核。组建新一届校园广播台,实现了大课间和中午的正常广播。制定××市××中学校园文明监督岗招聘方案,召开志愿者会议,进行了分组和相关要求的讲解工作,校园文明监督岗志愿者实行试用期制度。向全校发出建设文明卫生校园倡议书。学校团委举办少年团校一期,本学期发展团员142人,宣传各班优秀典型“××之星”共四期。

4、彰显家校合力

××中学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在培育学生中的作用。有事与家长多沟通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本学期发放《寄宿生家长须知》、《关于参加高中部体育节入场式告家长书》、《防诈骗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运动会安全注意告家长书》、《关于开展“洁净家园、有序市容”专项活动告家长书》、《关于××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告家长书》等。2009年9月8日下午召开全体走读生家长会议,告知五严规定下新的作息规定,蒋校长作了发言。十月份,成立家长委员会,修订《××市××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11月11日学校开办第九期家长学校。年级组长周颖作了初一年级上半学期工作汇报,副校长蒋国生作了题为《高品质服务,育持续发展之才》的报告,介绍学校的工作思路与办学理念。特邀专家作关于《怎样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报告。12月25日,我校开展了以“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交流活动。该活动是在亲情家书交流的基础上开展的,孩子们在亲情书信中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在成长过程中渴望被理解、被认可的心愿;家长在书信中,真诚流露出渴望和孩子沟通增进了解的愿望,并对孩子提出了真诚中肯的建议。在交流中,家长代表就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困惑谈了深切感受,以最鲜活的实例激起了在座家长和孩子的共鸣。2010年1月9日我校开展了以“两代人心灵碰撞”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交流活动。上午,在高中部尚雅楼我校召开会议,校长、40名学生家长代表、新“三好”标兵和模范家长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中,一大批新“三好”标兵和模范家长获得了表彰,部分家庭教育优秀论文获得了荣誉证书。会议结束以后,全体人员听取了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博士的报告。下午,初二年级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各班教室里进行交流活动。家长代表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相应的子女发表感言,接着,家长代表谈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以及子女谈如何实现对家长的期望。到会学生和家长无不激动落泪,整个活动内容充实,意义深远,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以本次活动为纽带,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心连结得更加紧密。

二、落实一月一事、实现系统育人

本学期政教处认真学习《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操作手册》,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制订学年度一月一事活动计划,然后分月制订活动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活动细则,每月进行评比表彰,并把每月活动的详细资料台帐整理归档。2009年九月份规则主题教育月80页;十月份爱国主题教育月209页;十一月份奋斗主题教育月132页;十二月亲情主题教育月170页;2010年一月节约主题教育月142页。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1、完善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在新的“五严”形势下,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已经不符合“五严”要求,政教处系统整理了学校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废止了一些重复的、落后的制度,完善修改了一些新的制度,并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具体分类为:

班级建设、评比制度:

《××市××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条例》、《××市××中学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市××中学学生十项礼仪常规》、《××市××中学教室规范化管理条例》、《××市××中学班集体达标创优考核评比条例》、《××中学文明中学生评比条例》、《××中学课程全优生、特优生评比条例》、《××中学优秀共青团员评比条例》、《××中学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条例》、《××中学“十佳文明标兵”、“十佳艺体学生标兵”、“十佳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标准》、《××中学升国旗礼仪规范》等。

学校宿舍管理制度:

《关于寄宿生管理与考核的有关规定》、《××市××中学寝室管理制度》(包括××市××中学宿舍管理条例,住校生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选标准,寝室长职责,××中学值日轮流表,寝室物品摆放标准,学生宿舍管理内务、卫生、纪律扣分处理意见)、《寄宿生须知》、《寄宿生家长须知》、《××中学文明寝室评选标准》、《××中学学生“星级宿舍”评比有关规定》、《××中学新生入校承诺书》、《生活指导老师安全工作规范》、《生活指导教师职责》、《生活指导教师一日工作流程》、《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考核办法》等。

2、提升环境文化

这里所说的学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我校建筑物以欧式建筑为主,本学期随着300米操场和××报告厅的投入使用,学校又增添了两道靓丽的风景线。首先,政教处确保了学校环境的洁净和靓丽。开学初划分好卫生清洁区和公共教室包干明细表,实行各班一日三扫制度,一周一大扫制度;加强值周班的检查力度,值周班实施了一日四查制度(早晨、中午、晚会、不定期抽查一次)。响应南通市和××市爱卫会关于开展冬春季灭鼠工作的号召,切实加强冬春季除四害工作,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积极开展“洁净家园、有序市容”冬春专项行动,为美化城市卫生环境,优化交通秩序,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其次,政教处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建设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政教处向全校师生征集教育箴言,择优张贴,还通过教室美化布置、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再次,政教处努力管理学校学生公寓,为全体寄宿生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安全为基础,温馨为目标”一直是宿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基本理念。政教处着力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

2、丰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价值体系和育人取向之中。首先,政教处始终贯彻××中学的育人取向:基础扎实,习惯优秀,能力见长,发展持续。学校的一台文艺节目或一个文化艺术节,所追求的立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学校的一个科技讲座或一次制作活动,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学生终身热爱科学的精神。其次,政教处继续做大做强校刊《江海人文》,成立了由毛校长率领的10位乐于德育探索的教师参与的《江海人文》工作室,本学期起《江海人文》坚持一月一主题,与学校主题教育月相呼应,同时建设副刊《人文苑》,使《江海人文》成为××学子的精神家园,成为学校进行润物无声教育的第二课堂。再次,政教处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同时,政教处两位同志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以自身言行为标杆,引导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进而让校园人文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和阶梯。

四、德育硕果累累、冷静反思不足

1.喜获累累硕果

本学期,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支持努力下,德育工作由务虚走向务实,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硕果。学校校刊《江海人文》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刊校报评比中获得“最佳教科研刊一等奖”,主编宋军老师被评为“最佳编辑”;2009年11月获得南通市“我爱我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先进集体;学校公寓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宿舍”;初二(3)班团支部被评为南通市红旗支部;陈冬霞老师的《香溢校园阅读伴成长》在“南通市第三届中小学优秀班会课预赛××赛区方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市第四届“家庭教育日”“家庭教育论文”、“教子有方故事”征文活动中,初一(6)施澍芃家长李静《我的信,我的心》荣获一等奖;初二(8)李路遥家长陆袁燕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初三(3)邢睿凌家长杨晶的《家有小女,加油小女》、初三(5)邱雨桐家长徐菊的《要问兴趣哪里来》、初一(5)张悦雯家长张辉的《我为女儿发工资》和初三(2)张雨嘉家长张辉的《寓教于叙谈笑之间巧疏导》获“教子有方故事”征文二等奖;初一(10)倪冰冰家长赵冬梅的《我家有女初成长》荣获三等奖。初一(10)宋喆人家长宋军的《育儿杂谈》和初三(3)蔡雯佳家长徐益红的《家庭教育应注重细节》荣获“家庭教育论文”三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遥居全市之首。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6

(一)教师师风教风尚需改善

1.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在“任课教师中有老师常安排课后辅导答疑”的调查中发现:选择“非常符合”的同学仅有6.8%,选择“不太符合”和“极不符合”的同学共有62.15%。另外,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太“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和不太“关注最新学术动态,重视教学方法改进”。可见,教师治学态度还不够严谨,没有很好发挥教书育人作用。

2.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在“教师学术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教师总体“学术水平高,认真致力学术研究”的占6.82%,而认为“学术水平较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占20.55%“,学术水平一般,有一定学术研究”的占27.45%,认为“学术水平较差”和“几乎没有什么学术水平”的加起有45.18%。可见,当前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高。

3.授课方式不够创新。在“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中发现:只有8.01%的同学认为“教师教学生动活泼”,却有44.5%的同学认为“教师上课枯燥无味”。在访谈中,不少学生反映:希望教师能改进授课方式,不要老是背书式的教育,多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多进行案例分析与模拟操作,多一些走进企业、社会的实践教学。可见,教师授课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学校教育教学急需改革

1.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在“参加校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直接参加(作为竞赛者或活动参与人)”的同学仅有19.6%,“间接参加(作为活动和竞赛的观众)”的同学有32.74%,“直接和间接均参加过”的有16.88%,而“直接和间接均没有参加过”的同学高达30.78%。另外,参与过创新基金课题申报和发表过专业论文的同学只有25.4%。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积极性不高。

2.支持系统有待协同。“对学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总体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活动缺乏调研和协调,各个部门都在组织活动,使大家疲于参加过多活动”的同学占44.92%,而这主要是因为各部门没有进行协同,忽视了学生对自我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对财经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3.教学模式还需改革。在“对学校教学模式的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学校教学模式“好”的同学仅有8.27%,认为“一般”的同学有32.05%,而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同学加起来59.68%。另外,在访谈中,不少学生反映学校考核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个性与创新潜能;学分制没有贯彻完全,选修科目范围小;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用人不能很好接轨,因此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二、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财经类院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先导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大学的灵魂。财经类院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来引导学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为目标。根据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立足经济管理领域,树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科创能力、融合多元文化、具备良好人文素养、拥有扎实财经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市场、了解现代经济运行的财经类创新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财经类院校还要认真总结自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构建多样化的财经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推进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管理学创新实验班或者创新基地班的建设,积极探索更快更好培养高素质财经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和机制。

(二)落实学校管理运行制度是基础

“从严治学、从严治校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学风建设仅仅依靠师生自觉效果肯定不佳,因此,我们要改革和落实学校管理运行制度。一方面改革教学机制,构建以创新和探索为主的研究性与实践性教学,拓宽选修科目范围,要求名师、名教授多作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作为其科研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有效管理模式,如以积极创建“学习型寝室”为抓手,在寝室内开展“比、学、赶、帮、超”相关学习促进交流活动,从而形成“室风正,学风好”的氛围,然后“以寝室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到整个班级和学院”。此外,我们还要落实纪律处分制度和考试管理制度,对课堂出勤情况差和考试违纪的学生除应有的教育和引导外,加大和严历执行处分力度,而且做到公正对待、公平处理、公开通报,以此对其他同学起到警戒作用;对教师出现泄题漏题、学术造假、教学事故等也必须严肃处理。

(三)创新学生评价激励机制是保证

科学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保证。

(1)创新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考核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闭卷、开卷考试,推广教考分离,多采用口试答辩、企业面试、模拟操作、学术论文、个案分析报告等创新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以学业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固然学业成绩很重要,但实践证明仅仅成绩好并不受用人单位的喜爱,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德商好、智商高、情商强”的财经创新人才,那么评价学生时应该按照这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2)创新学生奖惩激励机制。我们要充分发挥奖助贷勤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将学生学习情况纳入评选或者申请的条件中,改革奖助学金评定方式和表彰方式,做到高度重视、严格把关、程序公正;加大学生科创奖励和资金支持,专门设立资金高额奖励和资助科创活动和学科竞赛。

(四)激发学生积极自我学习是根本

创新人才培养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给予他们学习自由、时间自由、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一,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根据专业特色成立各种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其二,学生课程选择和学分获得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压缩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以便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和实践。其三,建立产学研课外基地和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提供广泛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实干的紧迫感。其四,成立朋辈帮扶团和校友帮扶团,让学生多与高年级优秀学生和优秀校友接触,使学生们有榜样、有楷模,更加积极地开展自我学习。

(五)加强教师师风师能教育是关键

教师的师风师能对学风建设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学术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加大表彰敬业爱生教师的力度。其次,要加强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相关培训和交流,一方面让教学名师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带一”的形式传授给青年教师,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多开展教学方法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多提供教师外出培训、进修、交流的机会以此开阔视野和提高水平。最后,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制度,建立严格科学的准入、流动、退出机制,加大学生和学风督导组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比重。

(六)建立协同创新引导机制是保障

协同创新是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学风建设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财经院校应该依托学科、人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积极主动加强与其他财经院校、国外财经学院、财经研究培训机构、财经行业学会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地方政府机构、财税机关、金融企业、商贸企业、理财咨询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校内各部门也应该协同,加强沟通与合作,不要出现“几张皮”现象;同时,各教育教学队伍要注意“实行全员育人,凝聚创新人才培养力量”,如采用“名师引导———教师指导———辅导员参与”的新型梯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名师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并指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专业教师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科研,辅导员“全程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过程培养和日常管理”。

(七)丰富财经创新文化活动是载体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7

今天是我完成交出成果的日子。非常欢欣,非常鼓舞。一边听着悠扬的古曲,一边誊写这篇感谢的文字。忽然想起以前写过的一首诗:

……

太阳从大地上升起

照亮了黑暗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喜悦

光明从你的内部上升

……

喜悦,是置身于丰收的田野里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穗上升的感情。喜悦,是内心的感觉与周围的空间景象产生的和谐共鸣吧。

此时此刻,我感觉到的喜悦正是我“丰收”了以后才能看到的美丽景象吧。

感谢,是我周围的帮助,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是您的谆谆指导指引了我探索前进的道路,不至于让我误入歧途。是你们的探讨激辩给了我更清晰地看清了我前进中的道路,不至于使我陷于泥泞荆棘。

感谢,是我的母校,给了我4年的学习场所,使我从中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包括文化的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感谢,是教了我4年的老师,那些曾经的岁月,曾经的的年华,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我甚至快要忘却你们的名字。这里我也要说声谢谢。

感谢,还有我的同学们。无论是教室里的如切如磋,餐桌旁的高谈阔论,还是寝室里的欢声笑语,都曾留下我们美好的足迹。这是我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感谢,还有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

我不会忘记沙滩……

我不会忘记海风……

我不会忘记轮船……

当然,这里更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ZYR老师。她是我这个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Z老师在我大一时又曾是我的班主任。她给我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是极其巨大的。她的关怀和帮助是我完成本毕业设计的重要保障。真的非常非常的感谢她。是您无私的帮助才让我感到了“丰收”后的喜悦。

还记得拿到课题时,您约我去你家取了很多机器人以及的编程仿真的资料情景。现在,这些资料就在旁边,叠起来足足有30厘米高。称称重量也要十来斤了吧。

可惜的是,我只看了机器人的部分,并没有怎么看编程和仿真的书籍。这是我很让您失望的地方,真的很对不起。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8

一、学风建设的现状

(一)学风建设理念陈旧

目前各高校的学风建设现状还停留在软工程层次,仅单从学生层面着手,并且认为这只是某一单位部门的事情。但是实践一再证明,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学生处(部)、教务处及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合理统筹资源,齐抓并举,共同努力。

(二)学风建设定位错误

现行的学风建设片面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偏重于评先评优、奖助学金的评定、安全和卫生等事务性工作的管理,缺乏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学风建设定位。

二、学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中学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误导

中学时候,老师为了激励学生考上大学,片面弱化大学学习,导致“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不用再辛苦学习了”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此外一些高年级学生经常给新生灌输“学得好不如嫁得好”“61分嫌多,60分刚好”等等错误观念,进一步误导新生,使其学习态度不端正,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学风形成。

(二)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每个高校的《学生手册》中都有针对课堂出勤、考风考纪的详细规定,但几乎很少有执行到位的。如对于“旷课累计达到一定时长的要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这一项就鲜有学校严格执行的。还有很多高校为了保持较低的相关违纪处分率,抑或是担心学生受处分后作出过激行为,轻易不敢做出相关处分处罚决定,这不仅没能够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却恰恰滋长了学生的不良风气。

(三)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配备情况都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又由于各个涉及学生事务管理的部门(如学生资助、医保等)在工作实际中,都将相关事务性工作强压给辅导员,导致辅导员不能抽出时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优良学风形成的新举措

笔者在车链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延伸发展,详细论述了一种优良学风形成的新举措。该举措借鉴车链模型运动,优化运动过程中的各要素,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各类学风建设活动为抓手,灵活运用广泛宣传、齐抓并举、奖惩有度等措施鼓励师生参与建设优良学风。

(一)以组织机构建设为基础

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学生处(部)、教务处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理统筹资源,齐抓并举,共同努力。因此需要组建一个自顶向下的学风建设组织机构,以此为基础切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工作进展。管理梯队的高层组织应由分管校长牵头,联合学生处(部)、教务处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构成。高层梯队主要负责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拟定学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并负责学风建设过程中协调各学院和部门之间的资源调配。管理梯队的中层组织由各学院的教学院长和副书记牵头,协同学院分团委、各年级辅导员和学院教学秘书等人员构成。中层梯队主要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结合各学院的学科背景和具体实际,以校方的学风建设总体目标和方向为指导,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同时统筹规划各系部之间的教学资源。管理梯队的低层组织由各行政班级学生骨干构成,该梯队作为学院学风建设方案和措施的具体落实者,负责在各行政班级内部或者之间实施学风建设工作,并向中层管理梯队及时汇报落实进展情况。

(二)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大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大学的文化需要定位、规划、传承、创新和积淀,这一系列的发展行为就是大学文化建设。就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建设以优良学风为导向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

1.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即为保障,为了实现优良学风的目标,高校要实施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在学习制度以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督促机制。因此,学校、系部、班级在不同层面上构建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制度体系,培养师生的制度遵守意识,使学风建设制度的执行内化为师生群体的自觉行为。

2.精神文化建设。精神即灵魂,大学的精神“实际上是一所大学的命脉所在”,其将引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其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内涵建设将凝聚成一种强大的“文化效应场”,高校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倡导、弘扬这种精神文化,促使师生群体协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优良学风在这种“场”的作用下不断改良、传播。

3.物质文化建设。高校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布局、校舍建设的风格、校徽、院徽、校服等校园形象标识,这些标识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物质文化叙述着一所高校积淀的传统、特色以及校园文化,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外部实体环境,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强化教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一所大学关联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强化优良教风的建设,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必要前提。

1.加强师德教育。高校要想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教师的师德全方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良好的师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因此师德建设的强化对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潜心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只有对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改革,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创建优良学风。因此教风建设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还要有一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去不断尝试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优良学风的传承与革新。

(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教育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个体的发展”,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辅导员就要通过班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地让新生了解大学,避免高中教师以及学长学姐错误观念的引导及传播,使学生一入学即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从主观层面认识到自己肩上承载的父母和亲人的期望,并珍惜难得的学习时光。其次辅导员要经常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等学校规章制度,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信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从制度约束内化为行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投入到学风建设活动中去。

(五)以学风建设活动为抓手

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学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策划并实施各种有益于优良学风传播的活动,学风建设活动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优良学风传播的实效。因此,开展的每一项学风建设活动,都要切实做好前期策划,组织过程不能枯燥乏味,力求活动内容缤纷多彩且活动形式要有足够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比如机器人大赛、节能减排大赛、英语竞赛等。这些丰富多彩且充满吸引力的学风建设活动,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巩固了学风建设成效。“主动轮”确定学校的中长期学风建设目标,通过管理梯队组织运作形式逐级向下落实,对学风建设活动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以学风建设活动为抓手让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学风建设活动中,高校的学风建设就会像车链模型一样平稳发展,并最终形成优良学风以传承发展。

作者:黄建龙 秦昌建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第二篇

1加强高校学风教育与促进学生就业的关系

1.1学风建设工作和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目地同向性

学风建设侧重于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综合实力,对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方向、生活规律、人生目的等方面进行明确是思想教育,开展严格的整治管理工作,是兼容道德、智慧、体育等于一体的系统性教育工作。就业工作旨在引导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在社会竞争力严峻的情况下,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职业道路,寻求属于自己的满意求职方向,是兼顾完善和培养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社会就业观念趋势等一连串综合能力思考的过程。它们的目的都是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得高品质的人才。

1.2学风建设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辅相成

目前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透彻。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常常眼高手低,面对社会工作压力适应程度缓慢,对抗压力能力不足,因此,在高校校园环境里,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正确的就业态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在校园里不断接受良好的学风洗礼,灌输正确的就业教育,大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管以后处于社会何种岗位,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贡献者。

2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最大的瓶颈问题,出于高校大学生就业人数年年突破新高,届届创下历史新记录。2012年,根据我国权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局势不容乐观,预测2013年将有100万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况。社会保障部、中国人力资源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发表声明,预计2013年将有690万人次的大学生离开校园奔向社会岗位,2014年就业情况将会出现比往年更加严峻的的形势。自1999年我国在全国各地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以来,“大众化、全面化”的高等教育阶段便一兴而起,我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上涨,不断增幅。2004年约为280万人,2006年约为415万人,2010年约为610万,2011年约有619万,直至2012年我国各地区高校毕业大学生俨然已突破630万大军人数,累计往届推迟毕业与就业人数的情况,就业数量之大可想而知,令人闻者心酸。这一连串庞大的数据背后存在着多大的隐患,多少年轻人怀揣着心中的梦想进入梦寐以前的高等大学,却被残酷的现实鞭策着。

3加强学风建设和促进就业工作存在的阻碍

3.1不能充分认识自我,对社会认知感不强

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从小学入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阶段,学生们大多数都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校园环境生活,由于对社会缺乏初步的了解,而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基本要到大学毕业之后,不能准确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特定学历进行高素质的培养。学校也缺乏有力的条件将学风建设与就业工作完整结合。对此,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全面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3.2学风建设和就业指导工作不具有针对性

学风建设工作是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规章制度要求,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基本措施。伴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教育部对学校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化,高校的教学质量整体进展迅速,这必将为学生顺利毕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问题总是存在的,这样批量化、一体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却打造出了一大批“清一色”的模板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很扎实,但是遇到实践工作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学校教育只重视教学考核,往往忽视了实践参与。这些现象仍是困扰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3.3就业教育不全面,就业体系不健全

高校目前忽略了就业教育的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就业渠道和拓展面过窄,以只针对高年级学生为目的的进行教育,明显忽视了对低年级学生教育和引导,这是就业体系还不健全的体现。早点让大学生接收职业规划的思想教育,能尽早锻炼他们的思维,而不是等到即将毕业了才开始灌输,“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其中的弊端也是很容易暴露的。而且教育内容单调,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笼统的择业观教育、择业技巧咨询与指导、就业政策宣传等,没有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教育和培养。

4建议及对策研究

4.1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念,规划好明确的职业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之中,学校的教学制度也应该随之变化。现在是一个大时代、多元化、开放性的世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随着时间段推移而变幻莫测着,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掌握着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和能量。大学生在如此背景环境下,应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念,规划好明确的职业方向,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眼高手低,一昧的等待不如积极地索取,这是大学生应该要自我不断完善的地方。

4.2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开启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学校优良的学风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的“他人约束”,学生通过不断自我完善,用“自我约束”的模式,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充分地自我管理校园学习、工作、生活,这样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学风建设质量。通过一定目的的培养时期,大学生今后奔赴个各自的职位领域,必将成为职业道路上的顶梁柱。同时学校应该多开展业余活动,锻炼同学们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创作精神、团队精神等等,这些社会工作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优良道德和品质素养将会更加推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让他们更加充满信心,饱含激情地去迎接下一个全新的阶段。

4.3全面开展就业指导,积极提供就业平台

信息化的时代为高校的毕业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平台。畅通的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格局,无疑是大学生公平竞争的最大体现。学校在招聘单位和公司岗位选择上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经验和正确是指导方向。同学们应该更早更多的接受就业指导的培训,而不是等到毕业之前再临阵磨前的想法,从入学以来就开始树立去职业目标意识,有意向、有目的、有专项的挖掘自身的潜力,为毕业求职最充足的准备。此外,更多机会的接触就业平台,从社会舞台中逐渐展示自我才艺、优势、能力,更带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多经验和自信。

作者:解静蓉 李华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第三篇

一、坚持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公开、三落实”

(一)设立学风建设的专门机构,加强学术行为监管

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学术评议、学术审议、学术决策咨询和学风维护等方面作的这些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负责受理对学术道德问题的投诉,主持对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与仲裁,负责有关学术道德规范问题的裁定,并依据调查仲裁结论向学校提出处理意见。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提高学术评审的公平性、公正性,促进学术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发扬良好学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完善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积极拓展学习宣传渠道

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关键是要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的监督作用不可或缺。积极拓展学术规范和学风道德的学习宣传活动的渠道。在校园网开辟学风建设专栏,并不断丰富专栏内容,宣传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发挥网络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坚决落实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学校通过严格不端行为查处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校学术规范委员会从学术角度提出学风建设要求,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学校果断严肃惩处,绝不姑息迁就。

二、结合师德建设工作,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

(一)把教师科研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实施重点

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内容,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本着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原则,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把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首要考核指标,强调学者的自律意识,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体现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导向,全面考察师德、教风、创新和贡献,坚决杜绝将学术成果、学术奖励和物质报酬、职务晋升挂钩的片面倾向。

(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高聘工作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根据教育部强化师德建设精神,在专业技术岗位(职务)高聘工作中,将“师德”表现作为申报人员聘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基础,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重大教学事故者予以取消高聘资格。结合师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教育,督促指导教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

(三)对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宣讲工作

召开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季谈会,对研究生教师、导师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从导师层面上规范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风气,也为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四)面向新教工集中进行宣讲工作

培训旨在让新教工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规章制度,确立爱校敬岗的职业理念,尽快适应学校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新教工岗位培训突出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规章条款,着重强调保密制度、工作纪律、师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通过法规介绍和生动案例说明,灵活开展科学道德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具备学术诚信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一)集中开展宣讲教育活动

每年新生入学之际,研究生院集中组织新生,召开新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工作会,由研究生院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就不同的主题进行宣传教育。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学籍、学位管理的文件制度、具体要求进行政策解读。

2.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管理、学分要求、考试制度、科研要求、毕业资格审核以及学位论文的电子检测、匿名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的重点问题做了细致讲解。

3.要求研究生会后认真学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等文件,在开展科研活动、撰写论文时,保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二)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

1.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与学风研究生院实施重点课程建设,严格考勤制度。对学科基础课程,采取固定座位与月考方式,实行严格管理,督促研究生端正学风。各二级学科开设论文指导与写作课程,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纳入日常培养计划,以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风建设作为课程主题,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学术研究的规范边界,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避免错误的出现。

2.制定修订导师手册,从导师做起言传身教,指导研究生树立起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全面修订导师遴选办法,强化导师负责制,细化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教书育人、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职责。

3.坚持学位授予、评奖评优一票否决制。经校学术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校学术道德规范委员会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者,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和学位申请资格,同时根据学生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

(三)严控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逐年提升

1.注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严查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及时出台及修订相关文件和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单位的职责,并依此文件要求各学院严把关口。此举有效督促了广大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控手段和处理办法。

2.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认真细致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工作论文匿名评审是学校对研究生教学培养以及导师指导水平考核内容之一。为使论文抽取具有较充分的代表性,对其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可较全面反映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要求全体博士生参加论文匿名评审,全日制硕士研究按比例且逐年提升抽取参加论文匿名评审,全体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参加论文匿名评审。同时,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和匿名评审结果处理办法,由导师、系部主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层层把关,落实学位论文修改情况,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3.严格做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管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位[2013]36号)文件安排,要求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论文必须进行论文电子检测,对全体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此举严把同等学力人员培养质量关的要求,部分学位论文水平较低的学员放弃了本次学位申请,主动延期半年,用以提高论文质量。

(四)修订制度、规范管理,积极拓展宣讲渠道

1.修订了与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相关的文件,制定了研究生奖助体系管理办法,并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的文件整理汇编,便于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交流。

2.每学期期中,研究生院组织各班学委集中讲解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及学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并据此部署各相关具体工作。通过学委将工作落实到每个同学,保证培养过程管理中各环节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工作稳步开展、落实到位。

3.充分利用校园网学风建设专栏、研究生院主页等,在网上及时公布研究生教育政策规定、相关信息,便于学生及时掌握,随时学习。

作者:喻丹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第四篇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扩招致学生人数剧增,学生群体基本为“90后”,网络信息蜂拥而至,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加大等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重新思考。从整体上看,目前高校的学风是好的,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踏实学习、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自立自强、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如期毕业并顺利升学、就业。但是,新时期高校的学风也存在新问题,主要体现几方面。首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引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旷课等行为;其次,学习功利化倾向出现,体现在重分数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再次,学生的惰性强、从众心理严重,时而出现人云亦云,剽窃抄袭的行为,不能够做到刻苦钻研,求真务实。

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探因

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新时期大学生往往缺乏理想信念,自身价值观模糊。当前社会迅速发展引起个体差距加大,社会整体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造成新时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对学习、学术科研缺乏兴趣和内驱力。一些学生将学习仅仅看作一个任务,而不是为将来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一些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被动学习,对学习的价值缺乏清醒的认识,以致于荒废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较差。其二,新时期整体社会形势更加复杂,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更加多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子科技的更新换代,各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学生在学校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极大地增多,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学生在大学本科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众多信息的涌入、微时代的来临无疑会使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出现各种倾向,比如一些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认为学习无用;一些学生仅仅将大学生活作为踏入社会的缓冲,过度放松自己,将时间用来休闲和游戏等。这些无疑阻碍了大学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使得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充实自身,造成踏入社会后适应力较差,缺乏胜任工作的基本能力。其三,新环境下社会诸多压力增大,无形中辐射给高校里一定的浮躁气息。就业压力、置业压力、择偶压力等普遍增大,造成一些大学生在校园里无法宁静地学习和探索知识,对前途的忧虑、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父母的期待无法圆满完成的焦虑、对老师的要求的抵触都会形成学生学习的阻碍。高校学生的浮躁是整个社会浮躁的缩影,但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这种浮躁本应最大限度地降低。

三、对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路径的思考

高校的优良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一个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必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化孕育和历史积淀,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传承发扬。学校校风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展现,也是学校师生教学能力的表现。因此,优良学风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探索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常做常新的课题。

(一)把握优良学风建设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贯彻。面对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要高度重视、细致研究,探索理性、科学而人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2.全员育人原则

“全员育人”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培育高校的优良学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从学校层面的大政方针制定,到教学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术指导,到管理层面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作用的发挥,无一不渗透着全员育人的理念。可以说,单靠任何一方面力量,都无法真正做透做实优良学风建设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呼应,在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上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3.点面结合原则

学生应被视为一个群体,也应被视为单独的个体。从面上来看,一个群体的学生可以具有共同的特点,从点上来看,个体的学生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无论从教学到管理,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共性与特性,将团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结合。针对群体,应充分营造文化氛围、落实规章制度、探讨主题班会等;针对个体,则需要在个性了解、单独沟通、追踪关注等方面做足工作。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质量。

(二)探索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

基于对优良学风概念的理解、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原因探索和对优良学风建设原则的确立,初步从以下几方面对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

1.教育引领优良学风建设

“大学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作用,但教育始终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最优秀的大学是最能够坚守教育本质的大学”。教育是大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培育优良学风,首要是发挥教育的功能。如前所述,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育在此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学风建设工作来看亦是如此。针对新时期的学生,面临社会的诸多诱惑、自身存在的诸多困惑,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培育学生对学习的信念和毅力。第一,系统开展主题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时间管理教育等,让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的巨大影响;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价值;让学生珍惜时间,把有限的时间合理规划,发挥学习的最大效能。要从班级、年级、学院到学校,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着力抓好新生教育。大一是学风养成的重要阶段,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定好基调。因此着力抓好大一新生的学风建设教育,让学生在大学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师生交流会、与高年级学生见面会等形式,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学风教育。同时针对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也要相应开展教育活动,如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新生约谈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阶段性问题,为学习活动的展开排除身心的阻碍。第三,发挥党建工作的教育功能。党建工作对大学的学风建设工作具有政治引领作用,学生党建是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学生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主体和内部动因,在高校中把政治立场坚定、学习优秀、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真正使学生党员在学习上起带头作用,在优良学风建设中起带动作用,真正起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严格标准,多面把关。党建工作是高校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落实到党建促学风建设的工作上,则需要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标准,即吸纳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努力并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不仅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表率,也为进一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工作储备资源。在党建工作范围内,一方面通过组织生活会、党支部系列教育活动渗透学风建设的主旨和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在班级、年级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的比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帮扶,比如许多院校已经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就是通过党建促学风的工作典型实例。

2.科学管理促优良学风建设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9

大家好!我叫xx,是应城一中的一名普通教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创造一中美好未来”。

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一中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我的感受是:必须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全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中一贯秉承“以人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引领,制度约束,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思路,以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为奋斗目标,不断强化管理,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本着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给予每一位同学博大的人文关怀。

一中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每一位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成功实现了班班通和教师人人通。

学校以“绿色文化”为引领,建设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校园,追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文化氛围。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无声的播音员,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知识老人,讲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以“爱家文化”为指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安排教师进驻学生寝室,进行有效的寝室管理;以“自主文化”为指导,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引进了富有管理经验、享誉湖北的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管理集团管理食堂。

同时,开设第二课堂,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不拘一格育人才;与人民医院联合创建一中医疗室,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设置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学老师进行辅导,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努力把一中建设成为:构建优雅的生态花园、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求知学园、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果园、发掘学生个性与特长的成长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在以柴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还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管理举措:

教学管理方面,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低重心自主管理”,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取津贴浮动制,奖优罚劣。

德育工作方面,倡导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实行文化文明双核心、自主体验式德育模式,推崇班级合作文化,完善新三好评价体系……

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如一阵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校教职工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像点滴的雨露汇成了江河。

在无数园丁的辛勤耕耘和深情守望中,一中走出了3万多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有点兵沙场的将军程明群、汪德源、感动中国的英雄导弹司令杨业功等;有51名杏坛竞风流的教授专家,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42名行政领导人,如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有专家名流13人,如徐慧玲、季发元、“七月派”代表诗人邹荻帆等。

灼灼桃李展风采,耿耿丹心铸辉煌。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08年高考成绩显著,黎俊被清华大学录取;我校获得“孝感市2008年高考重点高中本科综合上线率优胜奖”,“孝感市2008年高考体育、艺术类优胜奖”,“孝感市2008年高考精英奖”三项奖励。

学校倾力打造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现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0人,党员教师67人,部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地市级骨干教师15人。近三年,学校教师有422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21人次在省、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165人次获各级各类竞赛辅导奖。公务员之家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篇10

一、立足敬业爱岗,梦想团队创新发展

在行政党务工作上,敬业爱岗,以“四化”建设为导向,致力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着力做好校园“绿化”工作。与市政园林绿化队养护公司签定协议,督促市政园林绿化队对校园美化进行养护,把原本闲置在操场的花盘进行梳理,添置花草,变废为宝,美化校园。二是着力做好校园“净化”工作,暑期安排专人对学校所有厕所,男女生宿舍进行清洗;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校园卫生净化工作。针对校园教学楼铁窗锈迹斑斑,安排专人,自行购买油漆,进行重新刷漆,旧颜换新貌。三是着力做好校园“美化”工作,启动第二届“5s温馨小家”美化校园比赛,举办了5s温馨之家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努力营造浓郁的5s宿舍文化,提升大学生5s素养。四是“优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清晰明确后勤岗位职责,明确后勤总务科日常办事制度,要求后勤总务人员树立主人翁服务意思,严格执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总务科日常报修登记本,后勤服务人员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做到随报随修,注重高效高质,开学来,共完成报修600多件,日均3件,为广大师生解除后顾之忧。

二、立足中心工作,梦想学院平安发展

一年来,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致力建设节约型校园。重视水电节约管理,依托学生会生活部,完善巡查制度,人走灯灭,依托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节省水电的宣传工作,聘请自来水集团检漏公司来校检查维修,做好了做好学校漏水的维护检修工作,针对学院厕所因使用陈旧设备导致长流水的现象,对学院厕所有的水厢改造成为人工感应装置,大大节省了学校的水电开支。为控制电话经费的开支,考虑到使用中国电信公司电话,每月电话经费开支要2500来元,对学院电话申请使用中国移动公司电话,800元包打3800元,而且,今年还得到中国移动学子情的6.4万元的爱心捐助。重视内控建设,决定把女生寝室整(体搬迁到学院内,以节省房租开支,对搬迁整改预算一改再改,经费预算从原来的30来万缩减到10多万。为建设舞蹈房,对原来舞蹈房的镜子,不锈钢支架进行整体迁移,节约预算开支。考虑校车使用率不高,决定停开校车接送。二是做好预防甲型h1n1流感后勤保障工作,为每个洗手池旁配置洗手液和肥皂,积极进行校园和周边环境消毒工作,建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区域。三是重视对食堂进行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监管员职责,食堂卫生工作有了一定的完善,本学期,先后接受了市卫生监督所,龙湾区行政执法局就有关卫生和消防的检查。四是协助学院做好招生工作,完成本人个人招生指标,负责片招生,虽排名在各县市区招生总人数中并列第三,但只有完成70%多的指标,颇为遗憾。

三、立足教书育人,梦想个人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