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寝室的创建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2-03-01 03:12:33

高校学习型寝室的创建与实现路径

摘要:寝室作为高校学生居住休息的场所,占据了大学生在校期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对青年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只有充分发挥寝室团体与学生个体的主动性,才能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建立起有效运行的机制。把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学习型寝室的建设中,能够挖掘寝室的学习功能,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习型寝室;高校校风建设

1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出的背景

共同体作为一个明确具体的社会学概念,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他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区分了共同体与社会的特征。滕尼斯认为,人存在一种普遍的共处愿望,其构成了人们相互结合的原始动因。其基本形式包括血缘共同体(亲属)、地缘共同体(邻里)、精神共同体(友谊)。[1]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中提出。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共同体被给予了更加深刻、多层次的解释与内涵。比如,钟志贤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为了完成真实任务,学习者与其他人相互依赖、交流和协作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归属感、信任感、分享感、互惠感这四大要素构成的。[2]寝室既是地缘共同体,也是精神共同体。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寝室的每个成员会更加具有认同心理与归属心理,并且积极地参与共同体的学习生活,由此逐步地形成一个寝室群体的共同文化价值。

2高校寝室学风的现状

2.1寝室学风建设不受重视。寝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传统的高校学风建设没有关注到寝室学风建设这一领域。这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寝室的育人作用,高校学风建设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大力建设能够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型寝室,并将其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2.2寝室学习氛围不够浓厚。2.2.1学习态度懒散。相对于高中阶段,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个人时间增多,其娱乐时间、休闲时间占比增加。而部分大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在处理自由支配的时间时往往是无计划性的,甚至出现懒于学习、沉迷娱乐的现象。寝室作为非正式小团体,懒散的学习态度具有传染性,极易使寝室形成不良的学习氛围,并在不同的宿舍中传播。2.2.2网络休闲娱乐活动较多。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基本上属于“00后”,对于网络有着较强的依赖感,其休闲娱乐方式趋于网络化。寝室既是学生学习休息的场所,又是学生交换信息、讨论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大学寝室中学生对社交网络、短视频和手机游戏平台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造成原本学习的时间会被休闲娱乐活动所占据,学习氛围也会被淡化。2.2.3作息不规律,晨昏颠倒。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熄灯以后躺在床上其精神依旧很亢奋,不能按时进入睡眠的状态。据调查,90%的寝室存在不同程度的夜谈现象,讨论的话题自由而广泛。18~22岁是学生生理与心理的骚动时期,许多话题与学习无关,大多涉及奇闻异事和情感问题,甚至不少大学生因为情感挫折而出现失眠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学生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晨昏颠倒现象普遍存在。2.3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安全隐患。大学生从高中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并且快速步入心智趋于成熟的成年阶段,对于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十分向往,甚至出现了不少不良的模仿行为,如吸烟、酗酒、等。除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还有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还存在着寝室卫生问题:寝室空气浑浊,物品摆放杂乱,卫生长时间不打扫。[3]2.4寝室人际关系紧张。当前高校普遍采取随机分配寝室的方法,导致陌生的同学生活在同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里,加上各人不同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出现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调查显示,发生矛盾时,45.4%的学生不希望外人介入,36.4%的学生希望关系好的其他同学介入,7.2%的学生希望班委介入,11%的学生希望辅导员介入。由于大部分师生在主观上淡化矛盾,懒于解决矛盾,极有可能使得矛盾升级,形成不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4]

3影响学习型寝室建设的因素

3.1管理部门对学习型寝室建设不够重视。寝室本身就属于亚文化区域,相较教学楼、图书馆等学习氛围较为浓厚的区域,寝室所受到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经常被忽视。有关管理部门以寝室的后勤、卫生、安全保障为主要职责,并不重视学习型寝室的建设。3.2在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轻育人。学习型寝室的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工作,其中,管理、服务与育人三个功能密不可分。在日常寝室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重视寝室的管理功能而忽视了育人功能。高校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管理部门制定了许多寝室规则,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限制与约束,甚至有些规则显得不近人情。寝室规则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强制执行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与不配合。3.3学生的主体性不强。学习型寝室的建设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才应该是参与建设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寝室的建设更多是由高校来承担,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寝室建设是学校管理部门单方面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自然降低了学生对寝室建设的积极性,甚至某些学生出现了消极应对的情绪,即便是参与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交代的任务,阻碍了学习型寝室的建设进程。3.4学生没有意识到建设学习型寝室的重要性。寝室不仅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也是其学习行为延续的场所。学生在寝室可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建设学习型寝室的重要性,只是从表面上认为寝室是休息、娱乐、放松的地方,而忽视了寝室的学习功能。3.5消极的人际关系建设学习型寝室,需要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寝室各成员的性格、生活习惯不同,成员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小团体文化”“个人主义”以及消极的人际关系会阻碍学习型寝室的建设,也会影响寝室文化的发展。

4学习型寝室建设的原则

4.1提高学生对寝室功能的认识。许多大学生对于寝室功能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寝室只是休息、娱乐的场所,没有意识到寝室的氛围对于个体影响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对于寝室功能的认识,加强对学习型寝室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保证学习型寝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4.2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型寝室建设向来都是自上而下的,再加上建设内容单一陈旧,对高校学生没有吸引力。对于学习型寝室的建设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保证学习型寝室建设的效果。

5学习型寝室创建的途径

5.1树立共同目标,自律为上。根据目标的对象进行划分,将学习型寝室的建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学院目标。各个学院相互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严肃活泼的文化氛围。第二,寝室目标。如寝室成员对于参与评选校级文明寝室的目标、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标。第三,个人目标。包括个人学习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首先将学院目标作为建设工作开展的框架,建立一系列标准,设计一系列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寝室与成员的现状制定寝室目标与个人目标,逐步形成“个人-寝室-学院-学校”层级分明的学风建设体系。[5]同时利用寝室作为主要宣传阵地,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寝室学术文化活动、讲座、辩论赛等,打造“百家争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发自内心地转变学习态度,变他律为自律。5.2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进行间接的经验学习,同时受到周围同学成功的激励,也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学生党员示范寝室”的评比活动。把学生寝室作为学生党员落实指导思想的平台,并且要求党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增强党员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党员在服务学生、学习态度、个人卫生、活动开展、遵守纪律等方面要争先创优,以自己的行动引领寝室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意识。[6]5.3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提升寝室管理水平。学校应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提供便利完善的物质条件,升级宿舍硬件措施。例如,在寝室楼内设置通宵自习室,并招聘寝室楼内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管理。开设楼层交流角,可供学生探讨专业问题,实现共同学习。同时可以进行优秀示范寝室展示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型寝室建设氛围。除了提供硬件设施的保障,院校不仅要提高寝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吸纳优秀的管理人才进入管理队伍,还要制定合理的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引导。

参考文献

[1]汪国新,项秉健.社区学习共同体:重拾共同体生活的现实载体[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9):64-69.

[2]樊雅婷,曹俊.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学习型寝室创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9):240-241.

[3]熊晓春,韩菁.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6):47-48.

[4]刘晨,詹星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矛盾化解策略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30-33.

[5]柯倩兰.学习共同体:学习型寝室创建的新视角[J].科教文汇,2013(9):180,183.

[6]盛义保,付彦林,王腾.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有效途径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3):87-90.

作者:任怡然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