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13 17:56:49

高校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1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财务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决策、调节和目标控制,主要包括预算调整、编制、执行、分析和评价等方面。在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1.明确工作目标,协调各部门关系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对办学方针的定量反映,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尺度编制相应的办学计划,能够规定高校在某一时期的总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财务目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让各部门更为直观地了解本部门业务活动与高校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从而由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推进高校总体目标的实现进程,而且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高校的各方面工作统一纳入计划中,各部门能够根据各自的工作方向与其他部门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得各部门的工作达到最优化。

2.高校管理制度化

通过确立相应的指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监督和考核各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从而明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标准通过实施奖惩制度和业绩考核,能大幅度地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对高校员工进行激励和控制。对于各部门及员工的日常活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也进行了相应规范,加强高校办学活动的制度保障,消除了随意更改指令、随意变换活动的现象,使高校内部逐渐形成制度管理的习惯。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1.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规定在制订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科学论证,资金的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如在目前办学经费中,高校财务预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年度的收支基数,这使得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与实际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制约了事业发展布局的调整,也打乱了高校的财务预算支出结构,降低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缺少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保障,在财务预算拟定的过程中,高校往往会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导致规划缺乏远见,很难充分发挥出高校财务预算的资源配置功能。

2.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通常只按照上级的拨款计划进行分配。这种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虑,只重视资金的拨付,缺少全局性和统一性的财务预算,使得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缺少连续性、科学性和统一性。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策略

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程度决定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反映出高校财务的宏观调控水平。因此,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观念,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推进我国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进程。各类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与程序,规定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内容,从而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系统性,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及作用

预算管理是指各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收支给予充分的评估、预测、筹划,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将实际收支与预算对比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管理者改善和调整经营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内外各经济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民办高校也一样,预算管理对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一)预算管理有利于民办高校规避风险。预算编制是一个规划分析的过程,它要分析过去一年高校的收支、运行情况,并结合下一年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在编制过程中,高校决策层会考虑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可以在未产生影响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规避;同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高校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的客观分析判断,面对不利因素及时作出反应,迅速调整及完善,确保预算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使预算决策更具科学性。(二)预算管理有助于民办高校开源。节流,实现股东投资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民办高校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对财务资源的安排上往往相对被动,这要求学校必须有着合理安排资源、确认投资回报的清醒头脑。由此说来,民办高校就不容忽视预算管理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型,管理人员会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并结合内外部环境编制预算,确定投资规模,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而高效地使用财务资源,并对其进行最佳的安排和使用,避免资金浪费和低效使用。

二、民办高校目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相对简单。由于高校的运行业务范围相对狭窄,并且这些业务年复一年,反复运作,因此增量预算法成为一种被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而其他方法很少被采纳。顾名思义,增量预算就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增减调整。这样简单编制的预算,容易造成高校预算的冗余与浪费。(二)缺少长期预算编制计划。投资要有投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评估、分析、规划、立项、执行等多个程序。作为教育投资的民办高校也一样,需要有一个长期投资计划,这里面就包括预算按排,预算编制等。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要务,它要体现民办高校的投资规模,与民办高校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因此预算编制对民办高校来讲十分重要。可是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并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在预算编制上存在目标短视问题,即重视目前(一年内)预算目标,而忽视了远期的发展,或者短期目标没有配合长期目标进行,从而造成高校的发展方向不清,误导高校管理层的决策行为,最终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三)预算不够严肃,预算目标、责任没有落实。预算管理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它一经学校最高决策管理层审核同意就必须严格执行。可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被随意调整的情况颇为普遍,同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极少对它进行跟踪监督。在资金使用上,有些部门领导不按预算规划使用资金,列项的没支出,没列项的反而支出了,另外超支预支现象也时有发生,总的说来预算执行不严肃,预算作用不明显,责任不到位。

三、完善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灵活预算编制方法。各种预算编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民办高校来说各种方法可灵活应用,从而使编制的预算更适合于自己。例如:对于学校历年产生的底蕴性业务,可使用增量预算编制法,在上期决算基础上结合当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对于以前年度未有的新增业务,可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二)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合理编制预算计划。民办高校的预算目标的制定应站在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将学校自身的发展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的资金有一个的合理规划。民办高校的预算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来确定,根据保障各项目标顺利完成的预算标准合理来确定资金投入,从而做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要领导重视、上下配合、全员参与。1先由各院系、行政科室等预算中心根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预算目标。2财务部门汇总整理后报高校决策管理层,供其决策参考。3高校决策管理层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整体形势,决定学校预算目标规模。4财务部门根据学校预算目标规模,以及工作的轻重缓急,把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院系、行政科室等预算中心。5各院系、行政科室根据财务部门给的预算指标,根据本单位的情况,重新修正本部门的预算,并再上报财务部门。6财务部门重新汇总并生成学校的总体预算后报高校决策管理层予以批准执行。(三)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监督机制,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执行预算要责任落实,执行过程要加以监督,执行结果要给予分析评估考核。这道理很简单,如没有则难以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也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1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预算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预算一经高校决策管理层同意通过,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高校要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院系、行政科室以及相关负责人身上。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预算工作正常开展。2建立预算执行考核监督机制。首先高校内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审计,要着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给予监督,特别是预算的追加调整程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财务部门甚至高校领导给予严肃处理。其次高校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可行的预算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各院系、行政科室的年度考核挂钩,与各院系、行政科室的领导政绩考核、升迁挂钩,奖优罚劣,促使预算执行到位。3配套预算执行分析制度(事中、事后)。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月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分析热点,反馈给各预算中心,引起必要的重视,以便在余后执行中更为准确。在预算年度末,高校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整体考核分析,结合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本年度预算执行总体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查漏补缺。如发现问题要查明详细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挖掘预算管理的潜力,从而更好的开展以后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

四、结论

总之,民办高校想要在当前复杂的高等教育竞争的环境中得到生存并健康发展,就必须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同时加以实行以教学为主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严谨的预算管理,促进民办高校内树立预算要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的观念,从而在学校运行管理中提高预算执行力,确保民办高校的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管理层应清楚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各预算中心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精神动力,从而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根基。

作者:叶喜 单位: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小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3

财务预算管理,属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财务预算,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事业,但其不具备营利性,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政策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政策的统一。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即相关机构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明确当前高校发展前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收支计划。另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含有后期绩效评价内容,可以从根本上配置和优化内部财务资源,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问题分析

(一)体制不健全。高校要想有效地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有足够规范而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其属于一种制度保障。如今,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针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收支平衡、防止赤字预算”的规定与要求。但还存在很多高校,没有强调高校财务科学预算工作,也没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资金随意使用。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但相应人员的参与度较低,不具备正确的接受预算约束的观念,盲目追加预算。甚至在一部分高校当中,已经开始出现财务赤字。(二)预算意识弱,浪费问题突出。当前高校的内部经费往往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进而产生“有事找财政要钱”的错误观点,高校财务预算意识比较弱,且存在随意开支的问题。当代高校在确保一定的人员支出之外,还存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财务预算制度是无法得到顺利执行的,管理水平会明显降低,阻碍各种工作的有效落实。(三)忽视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在高校财务预算过程中,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是比较重要的,通过财务预算执行分析,能全面了解高校财务预算制定情况,进而做好情况评估工作。但在当前的一部分高校当中,往往只强调财务预算指标使用,忽视了财务使用绩效评价,无法明确可以节约的资金,这样也会增加高校财务预算支出。(四)监督体制不健全。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点,也是高校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导致财务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出现。(五)队伍业务素质低。要想确保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制定,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足够高的人才队伍很重要,其是基础人才资源保障。但是,当前的很多高校都只重视内部建设发展,忽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因此也缺乏足够专业的财务预算人才队伍,甚至很多预算人员并不了解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不熟悉财务审计等业务,无法真正发挥好财务预算职责,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三、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分析

(一)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需注意的问题。1、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结合现代化的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应当把高校财务预算目标分成多个维度,不仅有财务维度和运作维度,还有顾客维度和发展维度。必须细化到每个维度上,并结合不同高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取核心绩效指标。这里,提取出来的核心绩效指标,属于对应层次的核心点。因此,只有确保核心绩效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才能真正体现出相应的层次,反映高校实际预算运行绩效的情况。通过选取和应用核心绩效指标,并合理地衡量预算执行结果,能最终形成系统化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针对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说,不但含有高校财务效益评价内容,还包括非财务效益评价内容。所以,不同指标所对应的量纲都是有差异的,无法直接得出最终评价结果,应当具体结合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或定性化,选用相应合理的处理方法,实现无量纲有效转化。高校财务预算定性指标的无量纲化的主体是评价人员,评价依据是个人经验、标准判断与评价方法,最终明确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进而结合等级参数与指标权术,得出最终结果,这是所谓的综合分析评价法。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需要创建计算模型,需要运用计算公式,需要进行指标实际数值的标准化计算,最终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分数。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功效系数法。3、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考核,要针对不同的维度,以及其相对应的重要性,得出估计结果,即所谓的权重计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反映了其在整体考核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运用变异系数法,在做好无量纲化指标处理工作后,结合标准计算公式得出了最终的均值与标准差,得出了评价指标权数公式:wj=。4、建立评价模型。本文建立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模型为:F=但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高校部门,必须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不同高校、不同部门对应的发展战略是有差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财务收支结构也不同,如果不选用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模型,反而会得出一些与战略违背的信息,降低评价活动开展效率。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目标与职能,选取相应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制作适合自身发展的平衡计分卡。这样不仅遵循了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还能得出足够精准的绩效评价结果。(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的对策分析。1、加大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力度。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各种财务预算活动开展所耗费的资源以及经费,是否与预算目标相一致。因此,高校必须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标准、数据计算标准,并依据标准预算管理的需求与要求,创建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财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成本核算提供正确而全面的信息,明确高校财务报告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奖惩制度等,为后期落实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2、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其实就是不同部门人员之间有效交流与协调合作的过程。在该预算执行当中,高校财务机构人员应创建出一个专门的上下联动的资料传递与反馈系统,这个系统从决策层,一直贯穿到下面的各个部门层,能够起到财务监管的作用。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财务预算执行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加强对不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切实明确资金流向。与此同时,还能依据不同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进度,创建内部信息共享网络,进而做出合理的决定,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落实。3、完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第一,完善长期投入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基建项目。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未针对这些基建项目,建立相应完善的财务预算评价体系。在多种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评价体系中,长期投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从整体分析的角度建立出来的,能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第二,完善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我国高校,属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应的研发决策与研发资金,往往都是由最高管理部门制定的。只要计算好研发总费用之后,相应的科研负责人等就要在全面规划的范畴内,做好各个科研题目的资金预算工作,明确各个时期的科研成果。第三,完善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在当前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当中,不能再继续应用传统式的评价方法与预算控制方法,必须对财务预算管理与评价方法进行革新。要在加强之前集权式预算评价控制的基础上,把具体权利分配到下面的各个部门中,赋予各个部门人员相应的预算执行与管理权责,督促每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认真工作,优化绩效评价结果。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当中,还存在一系列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必须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郁春兰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克岗.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中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

[2]孙晓琳.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会计师,2013(14)

[3]童小玲.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6(5)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转型期;财务预算;管理措施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计划,能够对收入、费用以及利润做出相应的统计。能够保证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经济效果,而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采用的是年制编制的方法。高校的预算编制主要来源于招生数量以及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需要不断深化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促使高校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高校招生数量在逐年增多。虽然国家财政部门对高校给予一定的教育资金,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还不成熟。为不断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编制,合理使用资金,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的完美转型,促使高校的现代化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保证高效合理使用资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

二、转型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论落后。高校使用的创办经费的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而且高校使用的预算费用大多数是由国家财政部门进行批准,无法对高校现有的资金进行管理。高校内部及各专业缺少预算管理费的管理理念,且高校在对费用进行支出的管理,也无法按照自身的需要去使用。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对预算管理还不是十分了解,现有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多数高校并未形成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在监督管理方面并未形成良好的机制。因此需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才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更具有主动性。(二)高校预算管理特点不突出。财务预算管理在本质上具有两种特点,即开放性、自主性。由此,高校预算管理本身也具有这两种特点,但由于地方高校资金投入不足,对财务预算缺少一定的管理,由此造成各大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本质特点无法显现出来。尤其是对预算管理的自主性缺少一定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财务预算编制的时间,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中的预算编制是以一年为一个季度,即年制度预算编制方式。这种预算方式存在较大的不限定性,尤其是应用在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高校无法对年预算进行计划。大多数是按照每一年的招生数量、毕业人数,还有住宿费以及学费等不确定因素对高校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并对各项收入无法预计,无法对高校的预算编制进行计划。因此,高校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第二方面,学校的财政收入主要的来源渠道是国家的财政部门,上级政府对在校生人数给予一定的补贴经费,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当地财政部门的限制,无法满足高校招生的需求。尤其是全日制高校,当地的财政部门对学校给予的资金有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高校的转型发展。由此,高校预算管理缺少一定的自主性(三)高效的财务预算缺少时效性。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与企业预算编制程序类似,学校需要对下一年度资金费用进行估算,并需要使用资金的费用填制成表,在上报给当地的政府部门之前,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资金投入为基础,再由学校的财务部门进行年度汇总,最后由学校代表人将预算报表提交给当地政府。这一流程较为繁琐,由于学校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容易影响财务预算的编制,导致学校的财务预算缺少时效性。等到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高校的教育发展中,学校将预算表进行调整并追加预算,这些情况的发生,会造成高校的预算管理的约束性不强,不利于高效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

三、应对高校转型期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各大高校对预算新理念的认知程度。由于高校对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对现代高校预算编制的方法认识不够。高校应该大力宣传预算新理念,不断对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才能使高校预算管理更加全面。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建立校内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此来不断促进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不断提高向内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基本素养,能够认真对待工作,使学校能够顺利度过高校预算管理的转型期。只有高校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促进现代高校的教育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财务部门对学校专项教育资金的管理。为有效避免校内财务预算出现赤字现象,应该加强对高校向上级申报的专项资金的管理,并通过三点管理学校的资金。第一点高校在申请专项资金时应该切身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勿夸大预算。在学校应该保证将专项资金合理运用于教育方面,落实教育工作,发展高校的现代化发展。第二点高校应该对校内的财务预算编制体系进行规划,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具有科学性,保证各项预算数据具有真实性,要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形成。第三点高校在申请专项资金之后。应该对专项经费使用进行明确规划,比如采用分级管理制度,将经费分给校内各部门,并由部门管理者负责,进行使用,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各部门之间进行监管,保证专项资金的合理化使用。(二)增强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约束能力。为了保证高校在使用经费时具有合理化的特点,需要制定相关的预算制度来规定经费的使用。可以由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部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各项支出,对学校的财务预算进行管理。并依次为基础,不断约束高校使用资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同时,为避免预算编制过程中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应该及时将各部门的预算费用进行整合。这一过程都需要根据预算制度来完成,制定预算制度能够进一步对高校的资金进行约束,还能促使预算编制流程的合理化。同时保证预算编制只有规范化的特点,使预算编制时效性增强。高校各部门的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为进一步约束高校资金的使用,其后高校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宣传,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进行监督,来不断对学校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管理,确保高校将资金合理化使用。(三)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具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因此高校要想实现预算管理的转型,就需要加快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网络可以使预算管理编制的流程更加简单,能够有效减少校内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编制的数据更加准确,预算编制的方式更具有合理性的特点。利用网络传播快的特点,学校在进行预算编制上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申报。既能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又能简化申报的流程。预算网络体系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资金分配的自主性,不用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自由支配资金。通过预算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够不断优化校内预算管理,并实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在使用预算网络平台还可以采用财务软件进行预算编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编制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深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能够将高校各项支出准确的列举出来,能够不断优化校内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高校预算管理转型,需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对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学校对资金使用的自主性以及开放性。通过对转型期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建立预算网络平台,促使预算编制体系更加完善。 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促使高校各项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明确,预算管理方式更加便利。

参考文献

[1]孙志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6(12):25-26.

[2]郭海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6,35(02):92-94+99.

[3]钟云华,肖国安.中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6,30(03):37-40.

[4]杨慧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231-232+345.

[5]金蕾.当前形势下高校加强财务预算控制的具体对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128-129.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改革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且是非盈利性的,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资金的使用状况都与预算管理工作直接联系,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情况。

一、高校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制度隶属于公共组织预算管理,高校预算管理制度质量的提升,可为相关部门提高资金利用的准确性,也是对政府、财政部门的更合理的拨款提供可靠保证。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为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资金流动和财务活动的指向灯,预算管理的质量同高校发展直接挂钩,那么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又要注意些什么呢,是当前高校科学健康发展应当着重注意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将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在学校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理应引起重视,直接关乎到高校各项活动的资金状况。而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从形式方面对高校预算管理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原有的预算管理形式,明确了新的执行办法,即“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新的高效预算管理制度,要求高校直属管理部门及高校都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预算管理相关制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的健康科学发展离不开各项法规制度的支持,所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高校中的管理也是如此,建立高校内部相适宜的预算管理制度,高校的直属管理部门应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内容、执行情况和上报时间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内容应主要包括高校的收支情况,执行情况。要保证收支平衡且如实汇报,上报时间同样要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一旦高校在预算执行中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汇报,切忌私自处理。(一)预算管理岗位责任制。现阶段高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已经初入轨道,但却少有高校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所以,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应注重责任制的确立,使得部门及个人都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使得各部门中的人皆对自己行驶的权利负责,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确保高校运行有质有量,以此有效的实现在管理中监督。(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为了实现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资金的获取也应多元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同样社会发展形势也日趋发杂,高校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应有规避各种风险的能力,所以风险评估机制也是高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收与支进行考察,对高校预算中要进行的各项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风险解决策略。(三)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制度,主要是通过内部管理防止内部人员的不正当行为的发生。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同样应注重内部管理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和程序。通过对高校内部人员的管理以确保高校运营中预算的良好执行,从而可以降低风险。

三、健全高校预算管理制度

领导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同样高校内管理层也是高校运行的核心。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管理层的支持。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化,要从高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抓起。(一)成立预算委员会。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一旦成立,即行驶高校内财务预算活动的最高权利,对高校内的各项活动、资金的收支具有最终决策权,并对整个高校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二)成立高校预算工作领导小组。由高校内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小组是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开展也离不开该领导小组。预算控制办公室的建立也是健全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控制。(三)成立预算审计机构。高校审计机构的作用主要是定期对高校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保证各项活动都在预算内进行,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另外,可以完成对高校全年的预算管理成果的检验,为高校的下一步的预算编制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完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绩效,即高校的办学效益,办学效益有内外效益之分,高校内人、财、物所能发挥的效益即为内部效益,而外部效益主要指的是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制定高校绩效考核体系。高校的直属管理部门应以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为我国高校定制专门的绩效考核体系,衡量各高校预算的完成情况。以定制的量表考核高校预算执行的质量,对不同高校的管理,可以实行绩效公开制,对预算高效完成者予奖励,完成不好的可适当减少经费拨款以示惩罚,通过奖惩制度提高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二)高校内部的预算绩效考核。高校内部的预算绩效考核是对预算的制定、执行及完成效果进行绩效考核。各高校也应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考核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部门绩效直接与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相连。为了使预算考核制度作用最大化,高校必须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且按标准执行。同高校绩效考核类似,高校内部的预算绩效考核也应有奖惩制度,执行力度好的予以奖励,执行力度差的予以批评和适当惩罚。以此形成高校部门的“自主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五、高校预算执行管理

(一)将预算管理细化到每一天各部门按年初批复的年经费预算制定。当月的预算并交于财务处,财务处审批通过后下达月预算,部门内可将月预算进一步精化到日预算,然后严格执行。专项经费建立专款专用预算原则,以防止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资金流向不明或高于原支出标准。财务部门需要定期对各部门的预算及执行就行考核,以保证预算管理正常有序进行。(二)严格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对预算管理的全面分析包括事前预算分析、事中预算控制和事后结果分析。事前预算分析就是要对高校内资金使用状况有大揽全局的概念,事中预算控制,是在高校各项活动或项目中做好监控管理,防止偏差出现或有问题及时纠正。事后结果分析则是对预算管理执行的结果评价,分析执行过程中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预算编制提供基础。预算结果分析关系到下一年预算编制是否合理适用,执行过程中好的方面要沿袭,而不好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补救。(三)加强预算监管力度。任何一项工作的高效运行都离不开合理的监管,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也是如此。高校预算委员会以及审计、财务部门,都有对预算工作执行的监督责任。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应抓住执行过程这个重点,核查执行过程中是否按着预算进行,是否经费使用透明合理,是否出现谋私利行为,是否有违相关法律法规等,一旦出现及时扼止。

六、将高校预算与发展战略相结合

高校作为非盈利事业单位,同许多企业一样,应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高校的发展战略即是为高校谋发展,指明了各部门的大方向,使其明白哪些事是必须做的,而哪些事又是无关紧要的。将高校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制定高校战略目标。高校的发展处于整个社会中也存在着竞争,高校应认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制定高校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要有长远的眼光。明确的目标就像灯塔,照亮着高校中每一个部门前进的路。(二)制定高校战略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高校中各部门都需为之付出努力。同时,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应与预算管理制度相结合。各执行部门按照战略目标制定本部门全年的人、财、物的预算,并与之相应的制定预算考核制度。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则需要结合高校的发展战略来考核各部门的预算情况是否合理及是否予以批准。

七、总结

高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对高校的发展以及各项活动的展开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总而言之,只有从源头上做起,提高高校直属管理部门对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上行下效,高校内才能加强重视,预算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停留在了理论方面。通过借鉴以上措施,理应会对高校的发展及预算管理制度的进程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定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魏建芳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龙英.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24(1):26-29.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单元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控制系统不健全.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流行,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逐渐受到高校重视,然而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财务预算系统。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评价和报告等环节均未实现信息化。预算系统不健全带来预算管理的很多问题;首先,预算编制工作量大,准确性差。由于没有预算数据收集上报汇总功能,预算数据收集汇总工作量大,为了尽快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汇总部门经常遗漏或者重复安排预算,没时间复核数据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常常凭经验及现有的指标就确定了预算数,预算编制的结果不准确。其次,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混乱,无法有效执行预算,致使超预算、调整预算等现象时有发生。最后,预算分析、预算评价及报告工作效率较低,准确性也较差。

(二)预算编制单元选择不合理.预算编制单元是指预算编制的细分责任部门,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单元选择不合理。有些高校预算编制单元是职能部门,有的高校预算编制单元是各二级院系,以学院或者专业为基础编制。还有的高校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其他部门甚至都不用提供数据。

(三)财务预算监督不严格.高校比较重视预算工作,但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预算监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重视财务报表的审计,很少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预算管理系统。高校要尽快建设预算管理系统,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预算管理系统应有基层部门预算基础数据填报及上传、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控制、预算报告等功能。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也可以集成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甚至可以集成在智慧校园大系统之中,确保数据的共享和互通。预算系统需要全员参与,不应将财务预算看成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工作,要将系统功能和基层单位的业务紧密结合起来,让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得到真正落实。

(二)根据高校实际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单元预算编制基础单元主要有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两种模式,两种单元下的预算管理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确定,所以要根据高校实际选择预算基础单元,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如果高校的管理模式是以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管理的,则选择相关职能部门为预算基础单元,即通过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对各院系相关预算问题进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平衡各院系预算分配;第二,如果高校的管理模式要求细化管理,则选择院系为预算基础单元,即各院系对各自的预算进行管理,并建立与院系实际相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保证预算与绩效管理相适应。

(三)将加强财务预算监督工作,将财务监督和绩效管理看成统一的整体第一,高校应加强预算控制工作,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和预算管理系统的作用,定期不定期抽查审计;通过预算系统报销,无预算或者超预算不得报销。第二,为鼓励高校各级人员积极参与,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对完成预算标准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奖励,对绩效考核结果差的部门进行一定的惩罚,其衡量指标包括各笔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等指标。第三,要将高校财务预算监督与绩效考核同时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系统中,并将两者的结合,以发挥预算监督的作用。

三、结束语

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只有重视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首先从预算系统、预算编制单元、预算监督等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合理选择预算编制单元以及加强预算监督等相关措施。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完善和实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带来较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静.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2):45-47.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细化工作;宣传力度

在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资金管理力度,发挥财务管理重要作用。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高校支出进行有效规范,为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办学社会效益,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一、当前会计制度改革下预算管理变化

在高校办学中,要结合企业会计制度概念,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重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市场经济接轨,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高校支出进行有效管理,有效降低资金的浪费,最大化发挥资金的作用,提高高校办学质量,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收支平衡。以前高校办学资金需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各项资金需求不断加大,单靠国家财政的支持已经不能满足办学的需要,需要高校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投资、贷款等不同方式提高经济收入。随着会计制度改革,高校增加了收入与结余等内容,有效提高了高效财务管理能力,降低高校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风险。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制不断改革,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难度不断提升。原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影响到高校管理能力的提升。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与核算之间缺乏有效联系,造成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发挥核算与预算的重要作用,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高校财务管理中,高校负债较多,财务结构不合理,影响到高校稳定发展。在高校内部,管理人员权责难以明确,造成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影响到财务管理能力提升产生消极影响。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财务纠纷现象,对高校管理能力提升。核算与预算之间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结合,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高校资金管理能力提升空间很大,为实现高效财务收支平衡,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当前高校支出仍然需要财政拨款,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对高校相关项目与教学选题来制定拨款数额。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疏忽,影响到资金的合理使用,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风险,制约了高校发展。

三、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预算管理提升策略

(一)提高高校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为改善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制度,需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认识。当前高校存在预算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便是高校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足,影响到会计制度改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制定规范指导高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当前高校工作人员,需要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参与会计改革工作,加强预算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改善高校当前财政管理现状。现阶段加强对高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做到由上而下,从管理人员开始,逐层提高工作人员自身认识,对日常工作进行有效规范[1]。现阶段加强高校管理工作,需要结合高校自身情况,重视管理制度改革,发挥预算管理工作重要作用,改善当前高校财务状况,对财政拨款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发挥预算管理工作重要作用。在高校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制定有效管理规范,引导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在培训工作中,需要将培训考核工作与绩效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员工自身能力。(二)加强预算管理控制监督。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为充分利用会计改革工作给高校工作带来的转变,实现高校收支平衡。当前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在高校日常工作中,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有效端正工作人员态度,提高自身责任感。针对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转变,改善财务状况。对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规定,落实各自权责。例如,某高校在预算管理控制监督的过程中,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委员会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改善财务管理工作,降低财务风险。随着会计制度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将会更加科学,提高高校办学能力,激发工作人员自身热情。通过对预算的管理,能够合理分配学校资金,提高办学效益。为营造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需要管理层提升各部门之间的监督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避免谋取私利行为的出现[2]。(三)做好预算管理细化工作。当前高校财务状况不断复杂,给财务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充分发挥工作人员自身优势,提高工作人员能力,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细化工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为做好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责任意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意识受到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较大,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较大,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为改善现阶段高校收支不平衡现状,发挥财务工作人员重要作用,高校应该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学习,改变办学思路,引入更为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的细化[3]。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发挥高校管理工作自身意识,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建立高效的财务制度,实现预算管理的细化工作。针对高校的支出,需要财务部门做好记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学校各部门在申报预算之后,应该按照预算审批的数额,制定规范化使用流程,及时掌握资金的动向。针对预算使用中与申报出现较大偏差的部门,应该及时上报管理人员,调查出现偏差较大的原因,对部门领导予以处分,从而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细化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建立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之间有效联系。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核算与预算工作还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管理人员加强财务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引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对账目的有效分类,借助核算管理中的一些项目,对预算工作进行有效改革,加强两部门之间的联系。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部门之间建立良好地沟通,针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疑问,及时探讨解决办法,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通过两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控制。在高校管理中,重视对高校资产的核算,能够切实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高校资产管理能力,实现对高校现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能够实现对高校资产的有效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管理理念不断革新,高校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管理体系,重视办学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流学府。当前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会计制度改革对现阶段高校办学工作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管理工作自身职能。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自身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应该重视办学理念的改革,通过预算管理工作,实现对现有资金的合理利用,为高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员工工作的引导,针对高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提升,培养员工工作能力,在预算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先进核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改革,提高管理部门重视程度。在高校办学中,在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发挥预算管理重要作用,激发高校内部制度活力,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增强高校财务管理活力。为适应会计制度改革,需要提高高校工作人员培训意识,增强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意识,不断增强员工个人能力,在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对一流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学习,结合办学实际,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各大高校之间应该重视经验分享,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做出改变。高校应该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升预算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有效地规范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各自职责。为适应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给高校带来的转变,重视财务部门核心工作人员的培养,能够增强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为高校办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应该加强自身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有效落实会计制度改革对管理工作提升的重要意义。高校在会计制度改革中,需要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针对性做出改变,促进高校管理工作开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改善高校财务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芮庆琳.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2020(11):88-89.

[2]齐晓莹,邓新胜.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3):71-72.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预决算偏离视角;高校预算管理;评价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高校的各项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强调预算管理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在高校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预决算偏离情况,这种情况对于预决算的科学性、有效性而言十分不利,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对预决算偏离问题进行强调。基于实践分析可知,要有效的解决预决算偏离问题,必须要对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行强调,同时要利用管理评价对具体的管理方法、内容以及管理效果等进行总结,这样会让问题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等会更加的清楚,相应的管理实践执行也会更具针对性。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高校预算。要基于预决算偏离视角对高校预算管理评价做分析,首先要了解预算的基本概念以及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就具体的分析来看,学校的预算具体指的是以资金量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业计划,其直接反映着学校发展目标[1]。(二)高校预算管理。就高校的预算管理实践来看,其主要包括3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分别是预算编制、执行管理、财务决算,以下是对其的具体分析。首先是预算编制[2]。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掌握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预算编制的有效性提升帮助巨大。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学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统筹预算内外的财力,将所有预算内外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事业收入收支和其他收入收支等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总的来讲,要进行预算计划制定,并在严格按学校当年的计划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上进行编制预算,这样,预算编制的整体实效会显著提升。其次是执行管理[3]。财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对学校年度工作完成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加强执行管理。就预算执行管理实践来看,其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是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就具体工作的开展来看,一方面,核算中心根据学校的年度预算对学校的进出资金和每项结算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同时,按时对学校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学校。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收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入账,并且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监督各项收入来源是否正当,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有截留、坐支、挪用或拖欠行为。最后是强调财务决算[4]。对财务决算工作进行分析可知,不做事前的财务预算,财务收支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不重视事中控制,预算执行无法发挥具体的效果。如果在事后不对预算控制进行分析,无法吸取经验和教训,财务管理水平也无法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可知,全面分析学校财务预算结果是预算管理各环节中重要一环。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对存在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这可以为下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

二、预决算偏离的内容分析

基于预决算偏离分析高校财务管理评价,明确预决算偏离的具体内容也有显著的意义。基于高校预决算工作实践进行总结,预决算偏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预算编制环节的偏离。预算编制环节的偏离是预决算偏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偏离问题,主要的原因如下:①收入预算范围过于宽泛[5]。因为收入预算范围明显宽泛,所以在收入预算的时候会出现内容与核算口径无法对应的情况;②专项预算没有实现盖边沉底,所有会导致预算发生可比性缺失的情况;③支出预算模式变化比较快,所以存在着类别定性年年变化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预决算可比性的缺失。(二)预算执行环节的偏离。预算执行环节的偏离也是预决算偏离的重要内容。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的偏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①实际执行的校内支出预算偏离了“二上”预算数[6];②上下年度科目归集内容存在着可比性不强的情况。(三)决算编报环节的偏离决算编报环节发生偏离是预决算偏离的第三项内容。基于实践分析可知预决算报表的编制存在着如下的问题:①部门的预算存在着科目不全的情况;②项目支出数据存在着不准确的情况[7];③基建支出反映不一,即在实践中,一个预算单位存在着两种会计制度,两种制度在实践中对资金的收支核算有比较大的差异。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明确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具体问题,这对于高校预算管理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以及工作方向确定有突出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实践分析基础上总结的高校预算管理现状。(一)基本现状。对目前高校预算管理进行总结,其基本现状可以总结为4点:①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②财政拨款采取“生均经费加专项经费模式;③学杂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免政府调剂;④各学院创收直接与其绩效挂钩,特别是二级学院基本上是采取“定额上缴”方式。实行校内控制和考核,成为一种“责任预算”。(二)高校校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现状对高校预算管理实践做总结,其存在着5个方面的显著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总结。第一是不少院校的预算管理观念淡薄。就此问题的具体表现来看,主要为3方面:首先,各学院创收直接与其绩效挂钩,特别是二级学院的基本上是采取“定额上缴”方式。实行校内控制和考核,成为一种“责任预算”。领导层面不重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其次,对预算的作用及法律效应宣传不够。最后,学校领导的短期行为或者盲目扩张思维。第二是资金管理分散,没有做到真正的全面预算[8]。就具体的体现来看,主要为:①学校与各校内单位实行“松散式”管理模式;②校内单位存在经营收入、培训收入和赞助收入等不纳入预算管理;③没有做到“大收大支”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第三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造成预算“先天性缺陷”。具体表现为:①预算缺乏全局性与前瞻性,同时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②普遍存在着一所高校两套预算的现象,即所谓的”两张皮”现象;③收支预算编制不准确,随意性较大。就此种表现来看,其具体的导致原因是:首先,收入预算不完整、不全面,个别高校存在应纳预算管理的收入没有上缴财政。特别是上年的结余和结转资金没有如实填报。其次,基本支出编制不精确,该保的没保,该压的没压。再次,项目支出预算不科学,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最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方式、金额和采购项目等随意性较大;④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不扎实。第四是预算执行存在刚性不足和执行不力的情况。具体体现在:①执行中预算调整随意性大;②会计核算未能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③在预算执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控制、考核与激励机制;④财务决算编制粗糙,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口径对比填报,预算与决算相差很大。第五是高校预算管理缺乏比较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体现在:①缺乏一套比较科学、适用的预算考核评价指标体系;②没有对一些项目支出的设立、绩效目标、资金安排及执行结果缺乏评审和评价;③对校内单位缺乏责任意识和必要的考核和考评;④高校的项目设置不科学,难于开展具体的绩效评价。

四、预决算偏离视角下高校预算管理评价策略

预决算偏离和高效预算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预算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所以基于预决算偏离视角对高校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对于实际工作改善意义显著,以下是高校预决算管理评价策略。(一)建立健全预算的监督制度。要解决高校预算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健全预算监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就预算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来看,需要强调如下的内容:首先,构建预算监督体系。预算监督体系的构建能够涵盖预算监督的具体内容,这对于监督实践中的项目明确和内容完善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监督标准和要求确立。在预算监督实践中,监督工作的具体开展要满足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科学界定,所对监督标准和要求进行确定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最后,监督方法确定。在监督制度的具体实施中,方法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方法运用影响监督效率,另一方面,方法使用会影响到监督质量。分析监督方法,明确方法优势并做选择与利用,这对于预算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有突出意义。(二)进一步改进创新预算方法。基于高校预算管理实践整体效果的提升,强调预算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基于当前的工作实践,在预算方法实施中,具体的创新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第一,在采用数据信息技术进行预算。预算方法对预算结果的准确性有显著的影响,强调预算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实现预算过程中数据的科学有效分析,这对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价值巨大。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同时启动大数据挖掘技术,多种技术的利用可以是预算整体准确性更加突出。第二,在实践中强调预算对比方法的应用,即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确定参考系并基于参考系进行对比,由此分析预算的科学性以及进步性。总的来讲,预算方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方法所侧重的点以及实际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异,强调预算方法创新,这于实践工作而言效果显著。(三)保障预决算编制口径统一。基于实践进行分析可知,预决算编制口径的不统一会导致编制过程中出现比较多无法对应的项目,这些无法对应的项目会导致预决算编制出现比较大的漏洞,基于此,在预决算编制实践中强调口径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就实践分析来看,预决算口径的统一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项目统一,即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预算的项目和决算中的具体执行项目进行统一,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预决算项目不统一的问题[9]。第二,制度和方法统一,即在预算编制和决算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具体制度以及方法需要具备统一性,以免引起实践中预算编制和决算工作无法匹配等问题。总的来讲,强调编制口径的统一,这对于预决算编制问题解决意义显著。(四)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在预决算工作实践中,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对实践问题的处理也有显著的影响,在人员专业素养提升中需要强调两项工作:第一,人员理论提升。专业的工作开展需要有专业的理论做支撑,所以人员专业理论必须要强调。基于此,在工作队伍内部可以定期开展理论培训工作,从而帮助工作人员达成理论进步的目的。第二,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基于预算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对工作人员的技能等进行训练,使其技能水平表现的更加专业。

五、结语

综上所述,预决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等对高校财务管理整体进步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基于高校工作开展实践对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当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这对于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来看有突出的价值。文章从高校预算管理,预决算偏离和预算管理现状等方面入手总结具体的问题,并就高校预算管理评价的具体对策做讨论,目的是要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马赫.预决算偏离视角下高校预算管理评价研究——以东部某省地方高校为例[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8.

[2]梁欣晔,王心怡,李硕.预决算偏离度视角下设区市政府预算管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30-33.

[3]马剑.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预算管理的一些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53-54.

[4]肖东芝,苏静.中国高等院校部门预决算分析——以复旦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9(04):30-37.

[5]王丹丹.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15):52+54.

[6]段介夫.浅谈新高校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预算管理[J].中国民商,2019(08):221.

[7]杨翟婷,王金秀.国家审计监督、财政透明度与地方预决算偏离[J].现代经济探讨,2020(01):54.

[8]杨翟婷,王金秀.国家审计监督,财政透明度与地方预决算偏离[J].现代经济探讨,2020(02):33-40.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9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高校需要改变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深化财务体质改革,合理利用资金,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效益。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管理各项开支,其对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资有着重要的参考。但是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其主观能动性较差,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的使用资金、资源,存在不合理的支出项目,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入渠道的拓展。(二)预算编制不科学。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预算编制程序有待于做出改进。预算编制需要从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参考既往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由上级管理部门参与,下级部门未能参与其中。预算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需要对往年的支出情况和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建议采用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对于预算编制的改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约束力,资金的使用效益也会受到影响。(三)预算执行力度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之间的衔接,以预算编制为指导,严格予以执行。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预算执行往往会与预算编制脱节,预算调整往往不受约束,存在随意增加的情况,出现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情况。

二、解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高校需要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素养和预算管理的意识,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实施动态的预算管理,最后通过激励政策,将预算考核同财务人员的奖惩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质量。(一)构建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高校需采用“上下”结构的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的高校财务预算都下发预算指标的模式,这种模式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高校可以实施“上下”互动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上”指的是高校需要还是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来负责全校的编制工作,也要将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上报给主管部门;“下”指的是高校的主管部门需要根据预算编制来审核各个部门执行预算编制的效果。在整个财务预算编制的流程中,由预算编制委员会调整预算编制,由执行部门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委员会商讨后,上交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签字批复后,需要向全校公布预算,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以山东商务学院为例,该校召开预算专题会议,安排部署2018年全校财务预算工作。会议上,对教学和办公等部分大额采购项目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追责,启动“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的评价,用好管好学校的“钱袋子”,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1]。(二)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为满足各部门的需求,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零基算和绩效预算方法,将财务预算由投入型转变为产出型。同时,高校采用零基预算,能够调动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合理的使用资金。此外,高校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严格执行预算,维护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尽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通报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问责机制,学校各项经费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各部门需要对项目的预算执行工作负责,合理统筹分配各项资金,把资金管好用好,将资金用途最优化,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财务管理和服务质量双提升,确保各项财务工作更加高效、稳步、规范运转[2]。(三)实施动态信息化管理,明确预算编制的重要性。高校需要以学校财务的实际情况为基本,构建以财政部门为中心,能够连接决策层和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信息系统。预算管理机构需要由高校管理人员任职,由财务人员、审计人员担任组员,这样一来,能够随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做出相应的决策,确保预算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高校要构建信息化的财务预算编制网络系统和软件,通过委托学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网上预算申报系统,来打造数字信息化校园财务模块。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软件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软件,来顺利完成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解决高校上报预算版本与校内预算版本“两张皮”难题。以承德学院为例,该校近期部署了2017年全校预算编制工作及财务人员网上预算编报系统培训工作。从预算编报、项目申报、预算审核三方面对网上预算编报系统进行了详细讲解,各部门负责人和填报员进行了实操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方法,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网上预算申报系统,来推动学校财务预算编制信息化发展,有效的解决了高校预算编制难题。(四)推行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编制指的是以学院、部门为基本单位,各个单位的预算需根据具体的职能和发展的需求,编制本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预算,然后通过专门的预算机构对各个部门进行上报,并审议所有的预算编制,最后汇总形成本校的预算编制,经过管理层的批示后,将其纳入到高校的年度收支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以高校的实验设备管理部门为例,通过实施部门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部门的预算编制。比如高校的实验设备已经能够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要,近三年除新开设专业和必须的配套设备外,不再购置实验实训资产。这样一来,高校的实验设备管理部门就可以设置预算编制内容:设备维修养护费用(W)+新开设专业设备购进费用(X)+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元/人)=实验设备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费用。同时,也可以将一些诸如实训环境建设的需求纳入预算编制中,来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部门财务预算。(五)建立激励机制,将预算考核同奖。惩相结合高校需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结合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预算编制执行状况良好的部门给与一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执行效果差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维护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调动各部门开展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从而落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高校要遵守上级财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推行经费全额预算管理,使得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迈进,优化财务管理质量。同时,在保员工的工资、保高校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预算编制的资金要优先用于教学改革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并向示范校建设、文明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项目靠拢。按照“加强调控,统一谋划”的指导思想,探索制定符合高校写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此外,高校也可以采用学费收缴、水电费使用、实习费管理等奖励激励办法,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做到合理使用资金,提升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质量[3]。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编制不科学以及预算执行力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部门预算。与此同时,实施动态财务预算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进而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其对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倩.关于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1):56-58+37.

[2]王良金.论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5(23):49-50.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预算改革;预算精细化管理;责任预算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高校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管理权进一步得到下放,高校粗放式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全面内涵建设,旧的高校预算管理已不再适合当今管理的要求。为迎合社会不断发展,培养高等人才,做好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进一步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控制的水平,使得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日益迫切起来。本文将责任预算的方式方法引入高校预算体系管理,更精细化地实施内部管理,围绕高校办学宗旨、发展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等,实施更严格更有效的预算控制的措施。

一、高校预算精细化的原因和目标

高校的预算工作是将一个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等事业责任具体化、指标化,使之成为具体目标和控制的数字标准,并在高校预算体系下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高校的预算工作是高校内部控制的工具和方法之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

随着近几年来财政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一方面高校收入在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支出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复杂化。从而给高校预算工作提供了更充裕的调控空间,但也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成本效益观念淡薄,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整,预算执行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满足高校日常运作需要和平衡高校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重视预算的科学性,吸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精细化预算,以达到对复杂的教学科研等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组织、安排和控制。预算的精细化成为摆在高校管理层面前的越来越紧迫的命题。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促使高校的各项运作实现最优化,有效提高高校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责任预算的概念和内涵责任预算(ResponsibilityBudget)的概念来源于企业财务管理。

责任预算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其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责任预算是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也是对责任中心进行考核的依据。责任预算的特点在于突出责任,是根据权责关系对预算所进行的分解与落实。预算责任的分解与落实,要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管理模式、规范的业务流程、预算控制和配套激励措施,将预算责任真正落实到位,进而达到强化各责任主体受托责任的目的。

责任预算的内涵包括:一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将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中心是“权、责、利”相结合的统一体,行使的权力和所承担的责任是可控的;二是各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由下而上,层层汇总,最后由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汇总和调整,确定总预算;三是突出管理责任,使各责任中心明确各自的预算目标,通过各层责任中心预算目标及考核目标的实现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层层汇总、协商的预算编制程序。

三、责任预算在高校预算明细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高校中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不仅要编制全面预算,而且要编制各个部门的责任预算,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责任预算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责任预算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要实现完整的责任预算的控制功能只能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目前的研究而言,尚未有大量成熟的针对高校责任预算管理的软件可以应用,无疑提高了责任预算应用入门的门槛。其实,预算管理工具相当复杂,其复杂性不在程序或结构方面,而是在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方面。要应用责任预算,关键还是先要领会责任预算的本质和内涵,并不一定马上应用其具体的方式方法。在充分理解应用责任预算的基础上,实施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措施如下。

(一)在高校引入责任预算目标管理的概念,为精细化预算提供明确的引导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责任管理系统中,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任何管理者均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层层细化成工作中的小目标,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体系中既包括长远的规划,也包括中期目标及短期目标。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将责任具体化,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将责任指标化做好基础。

(二)建立适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精细化预算提供量化标准精细化的管理必须借助于成本效益分析来实现。成本效益分析法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高校的各种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简单说来,一方面是“开源”,另一方面是“节流”。当然,高校办学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虽然许多的成本和效益无法清晰地计量,但只要有投入和产出,高校的管理就蕴藏着成本效益管理的丰富内涵。比如说以生均成本、生均收入作为核算和比较的基础,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成本效益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

(三)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强调预算制定的参与性,为精细化预算管理构建制度基础成熟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中,作为最高层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基层预算执行部门和院系之间必须有相应的沟通,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与至下而上的编制相结合,以加强预算编制基础性工作。要实现预算精细化,就要将其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常用的做法如“二上二下”预算编制法。“一上”过程中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再层层汇总和调整形成总预算;预算管理委员会经初步讨论,将高校“一下”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责任中心在“一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加工,再递交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二上”;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最终讨论后的“二下”,为正式执行的预算。采用类似的方法,让基层单位参与预算制订工作,更利于调动基层单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更科学的编制预算,减少以至杜绝浪费,也更利于预算的理解和执行,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四)积极探索收入和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为精细化预算制定评价方法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要实行绩效管理控制的创新,建立与预算管理控制相对应的绩效管理机制,要体现和反映个人和部门作为预算执行者为高校整体预算控制所创造的价值。当然,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责是高等人才培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高校的产出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但并不能用经济指标方便地来衡量。

也就是说,高校的各项指标是不能单凭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就必须有相对应的对目标多元的量化方法。比如培养的学生人数,课时数,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等等。当这些目标完成后,应该及时予以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部门或者个人的收益与预算完成情况挂钩,根据评价情况适当给予奖励或处罚。在细化的预算中,如某责任中心为费用责任中心,年终决算时累计为学校节省了相当数量的费用,在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后,可以根据事先订立的相关比例对该节省的费用提成给予一次性奖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实行更严格更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是必然趋势,传统的高校预算体系将面临革新,将责任预算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应用于高校预算体系改革,为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开辟了新途径。高校预算精细化应更加重视责任的落实,围绕高校办学目标,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行之有效的审查程序,再辅以责权明晰、赏罚分明的执行方法,确保预算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周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构建新的教育财会制度[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11)。

[2]赵德营。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新探[J]。河南大学学报,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