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篇1

指出了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为目标,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验室安全改革的经验,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国家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昱.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12~214.

[2]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3]朱莎娜.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5~187.

[4]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5]邓留,张翼,罗一鸣,等.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教育改革的尝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9):195~199.

篇2

Abstract: With an increasing scale of th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o increase the work of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specification system, hierarchical education, quantify education time, systematic learning, diversification form. The management achiev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using inspection, benefit analysis, self-evaluation of itself, eliminates artificial hazards, ensures laboratory safety.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

Key words: laboratory safety;education;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245-03

0 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通过调整,即“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协作办学”等形式,实现了高校结构和学科的调整,完成了优势教育资源的重组。高校实验室作为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1],从实验室的规划使用,到安全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实验室安全工作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并由此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不仅拥有大量贵重精密仪器、特种设备等,还使用及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病原微生物菌种,甚至可能还有放射性物质,而且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培训不规范,部分实验楼也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安全投入不足,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发现,粗心大意、麻痹疏忽、侥幸心理等人为因素,是大部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只有通过定量化、层次化、系统化、多样化、规范化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因人为因素产生的事故隐患,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1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1992年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

2014年8月31日修订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工作已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 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充分是实验室事故频发的原因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实验室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 Barry Sharpless因核磁管爆炸失去眼镜、2009年浙江大学CO气体错误接入其他实验室导致实验人员中毒死亡、2008年美国UCLA大学叔丁基锂燃烧致人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从而粗心大意引发的,如果他们都接受了充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这些安全事故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1.3 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内在要求

实验室安全工作,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掌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努力地自我完善,不断地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呼唤人本精神,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更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保障师生健康与安全,保护科研成果。人接受安全教育的程度,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成败。

2 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内涵

经过对国内多个的高校调研和交流发现,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采用的是单一教育源头为主导,老旧的安全教材为内容,教育形式也缺乏多样化,没能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受教育后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依然对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敏感性不强、对实验室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能力不足、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落后、僵化、教条的现状[2,3]。

实验室安全教育想要跟上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切实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层次化、定量化、系统化、多样化,只有真正落实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素质,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2.1 制度规范化

高校涉及的专业学科门类多,分布广,人员流动性大,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理顺本校安全管理体制、组建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层面出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并责成各学院(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机制[4]。

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管理,经过入职、入实验室教育培训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对接触管制实验材料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及作业人员、实验动物与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人员、以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等,都应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各学院(部)应根据“科学规范、系统完整、广泛普及、按需施教、形式多样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

2.2 教育层次化

2.2.1 管理体制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应采用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院两级层次化管理,学院(部)还应落实其所属系、室的教育培训任务,严格实行多层次,责任权属明确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

2.2.2 专业方向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向应有层次化,可分为通识类、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机械防护安全、建筑与土木安全、辐射安全、环境安全及实验废弃物安全等多个方面,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验室特点选择不同的安全技术门类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

2.2.3 教育对象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象也应有明确的层次化,主要有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及其他实验室人员(教师、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采用不同内容的教育。

2.3 课时定量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0号)第三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并明确了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需要接受培训、再培训的课时要求,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工作特点结合相关行业培训课时的要求,针对上述3.2.2中列出的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制定量化的安全教育课时指标。

如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12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6课时/年;其他实验室工作人员,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

2.4 内容系统化

2.4.1 设立安全课程

为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和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相关学院(部)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播安全知识,训练安全技能,确保学生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5,6]。课程内容应根据本学院特点,对安全法律、国家安全政策制度、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特种设备、辐射与防护安全、机电与电气化、建筑与土木、金工实习车间等有较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重点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安全性预判、应急与消防、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分析等系统性安全知识。

2.4.2 安全专题讲座

除安全课程以外,还需聘请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专家,计划性开展安全专题系列讲座,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注意事项,分享安全工作经验和心得,可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课程知识形成互补作用,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形式多样化

学校层面应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的网站、系统,一方面可供实验室工作人员登录自学并参加考试,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课件、教程,供师生下载、学习,实现实验室安全“mooc”化教育。

分类编写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发放到各个实验室,由各个实验室制定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指导手册可以方便实验室人员了解化学危险品、废弃物、高温高压设备、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工作评比、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7,8]。

3 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同样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按照PDCA(持续改进)管理理念,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对本文提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监督检查、效益分析及自我评价,对其中不适应的环节或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体系,通过持续改进,保持标准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建设好实验室安全文化,牢固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汇总人的因素这一薄弱环节,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校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3]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4]廖秀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7):167-168.

[5]孙立权,范强锐,王征.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讨[J].2008,25(1):144-146.

[6]汪红.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23):208.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消防安全; 宣传教育

【中国分类法】:D631.6

一、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学校就能稳定一方。消防工作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既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也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具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带来积极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火灾事故持续频发。据公安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2000~2009年,我国高校火灾事故共发生3700 余起,共造成111人死亡,2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230余万元。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被困4名女生缺乏火灾自救知识仓促选择跳楼全部身亡、2010年南京海宁宾馆火灾,被困两名女大学生在发现火情后没有及时逃离火场,忙于收拾个人物品以致延误逃生时间最终丧生⋯⋯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被大火吞噬,每场火灾都是那么触目惊心,一次次敲响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警钟。鉴于校园火灾危害的事实,国家教育部等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消防安全教育规定,消防安全俨然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安全工作的重点。然而,目前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状况参差不齐、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

200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但由于我国将消防安全教育正式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时间较短,各高校的教育领导者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思想重视不够和消防安全的社会传统与氛围淡漠等种种原因使得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严重缺失,问题重重。

(一)重硬件,轻教育。

国家现行的校园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消防安全行政部门对校园消防硬件设施的验收考核标准,以及违规带来的经济惩罚均使得高校不得不重视校园消防硬件工作,校园消防安全设施器材齐备。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硬性考核标准的缺乏导致了众多高校在重视消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为数众多的高校对学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严重缺失。

(二)重形式,轻效果。

思想上的轻视,教育目的定位的偏失直接导致高校把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了形式和表面上。没有考虑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实际效果,更多的高校采用在诸如春秋火灾高发季节,通过拉横幅,摆放展板,开设一两次讲座等简单形式来教育学生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殊不知此类形式的教育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内引起少部分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和重视,但无法让全体学生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无法让全体学生对消防安全时刻警醒。

(三)教育不规范,专业教育人员缺乏。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六条“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的相关规定,将消防安全教育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绝大多数的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仍属空白,没有将消防安全教育课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高校一般虽设有专门的校园消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与庞大的学生群体相比,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者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无法对全体学生开展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滞后,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四)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

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消防意识淡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热得快、电饭锅等;二是手机、电脑的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私拉乱接电线等违章用电严重;三是部分学生有卧床抽烟等不良习惯。四是宿舍或楼道内杂乱堆放。尽管学校保卫处、宿舍管理科等部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安全管理规章。但每次突击性安全检查,总是收缴各类禁用的大功率用电器成百上千。这种规章完善与不安全行为“并行”的现象,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从安全原理角度分析,是因为没有对受教对象完善安全教育。

对高校火灾案例进行总结,发现火灾情况下学生的应急处置技能严重缺乏,如不懂如何报警、不会使用手持式灭火器、不了解逃生基本技能等。因此,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消防意识,强化消防应急技能尤其是逃生技能培训,对“平安校园”建设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三、高等院校构建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才会对火灾有高度警惕性,才能时刻把消防安全放在首位,从而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正确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是单靠教育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更需要的是学校和师生共同参与。

(一)转变消防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造成安全监管力度穿透性不强、安全管理效果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职能不够渗透,学生群体没有共同参与,停留在被动安全监管状态。因此,要贯彻消防安全监管,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层层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淡化宿舍区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监管关系,营造安全宿舍区的文化氛围。

将消防安全文化列入公共课或第二课堂的必修课,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保持平安教育的持续性,成为求学和今后工作中的“必修课”。在实践环节上,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生活化”。以宿舍区为主,囊括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识别、排查,并按专业、片区等分组评比等活动,公布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策略,促进和巩固效果。

2、让安全管理渗透到学生群体,提高安全监管绩效。

由学校组织有关安全专家实地调查,制定学生宿舍区安全检查表。每个宿舍中选拔一到二名宿舍消防安全负责人 每天与宿舍楼管理人员共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依据消防安全检查表,将消防安全工作予以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置。

(二)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消防安全气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的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定期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知识及灭火逃生技能培训、举办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等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学生自身参与,在参与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努力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教育。提高受教育学生的灭火及逃生自救能力。

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学生时时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

(三)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

高校要制定和不断完善现有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将其列入学校教育大纲中,并对学生受教育情况适度考核。从课堂和社区实践两个层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学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具体实施按大学四年完成(对于三年制专业,可以调整内容和实施),如表1所示。

同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育人员匮乏的现状,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辅导员等教育管理人员先行进行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聘请公安消防人员兼职学校消防教育辅导员,以此扩大专业教育队伍。

(四)与消防部队加强合作,探索建立校外消防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消防部队合作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将消防安全教育延伸到校外,定期组织学生到消防官兵所在营地体验观摩,增加受教育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总之,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规范化制度管理相结合”,努力推动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从而保障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姜海珍.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8,(6).

[2]黄如兰.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实践和思索[J].企业家天地,2010,(5).

[3]韦庆夫.浅议学校消防安全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9).

[4]王萍.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探索[J].科技信息,2008,(31).

篇4

2017第二十二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旨发言稿【1】

今年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xx”,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的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因此,校园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做的基础和前提。

在第22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对全校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上下楼梯要有秩序,均要靠右边走。不准拥挤,更不准推人。前面的人摔倒的话,马上要停止前行,把摔倒的人扶起来。

2、课间不要做危险动作,要做无危险的正当游戏。严禁在楼梯的扶梯上滑下来。

3、中午就餐时,进入食堂要排队,有秩序进入不能拥挤。

4、不准在教室里、校园内互相追逐、吵闹。进出教室时,也不能拥挤,要有秩序的进出,发扬大同学让小同学先进出。

5、上课期间,特别像体育课、活动课,要听从老师指挥,服从老师安排,严禁事故发生。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第二十二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旨发言稿【2】

平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平安就是你我他。今天是3月27日,是第22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了切实加强我校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校园安全环境,使安全教育周开展得切实有效,学校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 我们全校师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班要通过多种主题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讨论,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 自护能力,要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学校,要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克服自身不安全行为。

二、针对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在校内不互相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注意礼让靠右慢行。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向下直滑或追逐奔跑。

2.严禁爬高或在阳台护栏上探取东西,大扫除时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探出身去擦外窗玻璃。在劳动时,禁止打闹,以防劳动工具伤人。

3.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的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开关。

4. 从小养成卫生习惯,饭便前后都要洗手,不到无证摊贩购买不洁零食和其他来路不明的食物,有些同学喜欢在来往学校的路边购买小摊贩的食品或物品,觉得即方便 又便宜,但却不知道这些物品是不是三无产品,有些食品卫生不合格,内含大量的大肠感菌,人吃了容易造成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有些食品含 有超过国家质量和安全标准的香精、色素、防腐剂等,人吃了容易损害身体,造成发育不良;有些玩具存在不安全因素,容易给自己或别人造成伤害。

5.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操场上的体育运动器械,必须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使用,不允许任何人私自攀爬、玩耍。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更不能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操场上攀爬体育器械。

6.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和一些专业人员的惊险动作和表演。电影电视屏幕中经常出现假的画面,是靠电影电视拍摄殊的技术制作而成的。因此,同学们千万不要盲目模仿,以免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7.同学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玩网络游戏。严禁进入游戏机室、网吧、录相厅、歌舞厅,以免接触到一些坏人。

8、上学、放学的同学要严守交通规则,不得在公路边上玩耍,追逐打闹,要注意文明乘车,不要把手和头探出窗外。在放学途中,不得随意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能和陌生人一起离开。

篇5

1民族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质量内涵建设不足,实验室文化欠缺。转型发展时期,国家对民族地区高校投入的建设资金更多的用于实验室基础建设及仪器设备建设,对于实验室的质量内涵建设重视不足,且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处在民族地区的特殊关系,对于建设规划的定位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实验室文化建设和仪器设备建设是新型实验室建设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称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软环境建设是保障,纵观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室用于基础教学的仪器设备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其实验室的文化氛围一定是可以推动实验室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1.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目前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主要是保卫处及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管理处等,很多从专科阶段向本科阶段转型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管理处或者专门负责环保的部门,所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阶段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专门负责的部门少,安全管理部门无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无法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具体的专业化管理。同时缺少负责校级安全工作的领导,目前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校级领导大多为兼任,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其中之一,处于从属地位,与国外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工作人员相较,我国高校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建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人员数量极少,且普遍缺少专业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长期以来,由于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实验室设立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高,很难落到实处等问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再完备,没有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达不到和谐统一,就无法确保安全设备的可持续、高效运行。1.3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识缺乏。自然界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可循,对于近年来各高校实验室频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同样如此。根据李志红对从2001年以来国内高校发生的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事故类型及原因等分析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90%是人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重视程度过高,但对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严重缺乏,导致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酿成惨剧,这种现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同样存在。实验教师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内容所占比重太少,且教育形式较单一,使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让学生在安全教育中获得足够的、切实有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部分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未及时觉察并制止,对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未及时消除,从而未能尽早阻断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展。1.4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不足。处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高校长期以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对西部高校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各种扶持政策下,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设备得到了补充和提高,但安全建设本身在国内起步较晚,又处于实验室建设的从属地位,所以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策略

2.1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体制建设,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五花八门,职责交叉划分,多部门同时管理等问题不仅存在于民族地区新建的发展中高校,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此类问题。同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处在转型发展时期,与其他高校一样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强,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很难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安全工作各项体制建设,完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顺利进行。2.1.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框架,对实验室安全做到“全覆盖、高深度、零容忍”管理,在实验室安全建设及安全管理的每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身安全置于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首要位置。建议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方面以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为典范,建立专门的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成员应为接受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负责统筹规划及科学引导实验室安全建设和日常的安全管理,承担有专项实验教学任务特别是生物、化学等有危险性、有污染的实验教学的院(系)应该设立“实验安全与环境事务”管理小组,由院(系)主要领导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应具备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相关技能,具有应对实验安全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该小组负责所在院(系)的实验室日常安全及环保工作。生物、化学实验室要以每个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实验教师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总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应该从上到下,建立“校级—院(系)级—实验室级”三层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人,学校与相应的院(系)、院(系)与各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与进入该室的每个学生,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与实验室有关的每个人,明确各个安全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内容。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2.1.2施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所招收学生的知识层次比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高校的学生相对低些。基本上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未进过实验室,所以进入高校初进实验室既好奇又恐惧,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及安全基本技能培训。学校应该构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对不同专业、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开始实验课之前,相关院(系)应组织新生及新进教职工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能如期进入实验室,只有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同时,为提高新进教职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新进教职工只有通过考核后方可教授相应课程,否则不予通过试用期。2.2推动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阶段性、共享性”的基本宗旨,秉承“目的明确、合理规划、切实可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则,结合新建高校实验室占地面积紧张,安全仪器设备不足,实验安全师资队伍短缺的现状,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实验室各类安全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之前在专科阶段建立的各学科实验室,为满足本科之后师生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需求,将相同或相近学科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改进专科阶段实验室分散、重复的特点,使本科后的实验室更具有系统性。对于新建实验室进行合理统筹安排,既要立足实际,又要满足升本之后实验室对于学科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升本后学生科研积极性高、实验类型多样化情况下的实验安全。根据不同实验室的专业特点不同,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建设和安全硬件设施的购置,并根据实际条件及需要,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实验室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中。

3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针对民族地区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欠缺,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必要途径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安全知识传播的途径有很多,最为传统的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前统一开展的安全知识讲座或安全培训。这种传统方式的安全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为了改变传统安全教育枯燥乏味的形式,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从软环境建设着手,培育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结语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民族地区新建高校在建设及发展中应置于首要地位的问题。实验室安全建设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推行科学性、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建设无漏洞,安全管理重细节,安全教育有实效”。确保实验室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作者:王仕英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88-197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篇6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实验室、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3大类,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窗口[1],更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高校保持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维护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影响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国外高校也很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英国牛津大学[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及日本高校[5]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全面了解现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一套适合本校校情、运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调查的总体情况

本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1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其中“985工程”高校3所,“211工1),其中“985工程”高校3所,“211工程”高校1所,军队院校1所,部属院校2所,省属院校12所,省会高校7所,其他城市高校8所.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基本能够反映湖南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水平.

1.1管理体系系统化

15所高校都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相关制度配套,专项经费保障,日常管理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安全课程教育与专项培训互补的管理系统,为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湖南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

1.2管理机构多元化

高校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部门比较多,如保卫处、安验室管理处、后勤基建处、资产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及学院、实验中心、系、实验室等都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的高校还成立了实验室技术安全科.

1.3管理制度齐备化

具有“大学实验室管理规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大学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大学实验废弃物处理管理规定”等涉及实验室安全主要制度的高校达11所,占73.3%,有的高校还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及“放射性安全管理规定”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最为全面的是中南大学,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制度共13项.制订了校、院两级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14所,占93.3%.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制度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呈现系统化、齐备化的特点.

1.4管理体系多样化

15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构建较为简单的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和较为复杂的校、院、实验中心、实验室四级管理体系的较多,分别为5所和4所,占33.3%和26􀆰7%;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最少,仅一所高校,占6􀆰7%;校、院、系、实验室四级管理和校、院、实验中心三级管理的分别为2所和3所,占13.3%和20%.

2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本次调查的湖南高校办学层次、学校类型和学科门类较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各具特色,但总体看来还存在以下不足.

2.1顶层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明晰

在体系结构的顶层,参与管理的部门较多,但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明确,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级部门是保卫处的有5所,是实验室管理处的有6所,是教务处的有2所,有2个部门及以上的有2所.这些部门与校内其他部门之间责任不明晰,如与资产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如何分清管控药品的供应与管理、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等工作职责.

2.2基层管理者和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

在体系结构的基层,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实验室的是基层教师,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一般体现在教学科研上,教师对实验室的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应该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另外,从事实验的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实验者较多,而实验室管理者有时意识不到安全的隐患,不能严格督促学生按章操作.制订了具体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学校仅2所,只占13.3%.

2.3中层管理职能弱化

学院是实验室安全的中层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方面,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主动性不够,对实验室基层的监督力不强.制定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仅有3所高校,占20%,主动开展学院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仅1所高校,仅占6.7%.

2.4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的具体体现[3].涵盖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设安全教育综合课程、开设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课程、进入具体实验室前的安全培训全系统安全教育的只有1所高校,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也只有1所高校.

2.5基层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以法治校已深入人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在调查中发现,在学校层面上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齐备,但在学院,尤其是在具体的实验室(实验中心)层面上的制度不齐,而校级制度覆盖面广,比较笼统,对具体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指导性不强.

3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开展建设.多数学者认为应从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管理开展建设,尤其是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6G8].笔者认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3.1顶层设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实验室安全的因素也多种多样[9],因此,应从校园安全的角度顶层设计实验室安全工作,成立校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其组成包括学校高层领导、技术专家、财务主管人员、工程师、医师等,领导和协调机构实验室安全工作,处理重大实验室安全危机和事故.保卫部门是学校实验室安全的一级管理部门.二级管理应分类设计,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可成立实验室管理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教学型大学可由教务管理部门管理实验室安全工作.三级管理应落实在学院,学院是办学和管理的中层组织,对学院人财物具有全面的支配权,只有学院重视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和管理者是实验室(中心)和具体教师。

3.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国家在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新要求,在进一步完善校、院级层面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外,特别要根据具体实验室的情况,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开展对制度的宣传学习.

3.3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要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展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综合课程,到进入实验室前的安全准入制度学习,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实验教学、实验研究紧密联系的长效机制.

3.4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学校要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同时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经费,对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学习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体系[10],购置相关安全管理设备,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人财物保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吕长平,周凤莺,何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38(14):150G153.

[2]陈家胜,贾丽霞,解成喜.借鉴他山之石,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8G10.

[3]刘浴辉,向东,陈少才.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68G171.

[4]戴芳,何江,赵治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99G202.

[5]龚守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途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0G91.

[6]李颖.改革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适应创新型实验教学需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280G283.

[7]刘春元,邢小萍,程月琴.浅谈农业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8G190.

[8]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G190.

[9]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G195.

篇7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现状;管理实践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既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实验室安全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实验室的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具有财产集中、技术密集、危险性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和高级人才集中等特点,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辐射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如下。

1.火灾事故。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引起着火等。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2.设备损坏事故。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的各个实验室。

3.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造成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参差不齐,职责不统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安全责任不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不力等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多数高校实验室现行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是保卫处,一方面,由于学校保卫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实验室安全的专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保卫部门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导致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往往成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另外,由于高校的扩招,实验室紧张甚至超负荷运转的情况非常突出,致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现有制度执行不力或缺乏检查督促。实验室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校园安全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建成分级负责、考核科学,制约有力、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合理分工,合力共抓落实,抓监督,将实验室安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良性轨道,确保实验室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水平低下、安全知识欠缺、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的缺乏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构建网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信息系统,真正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纳入大学生始业教育和教职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

3.注重实验室安全环境文化氛围建设。从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人手,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重视情感融入和亲和力,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化枯燥无味为趣味横生的安全活动,着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可以让师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营造实验室安全与环境文化氛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通过编写印发实验室安全技能手册、宣传单、安全广告、宣传画以及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等,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师生员工,帮助他们树立安全责任感和安全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自觉满足学校对安全健康的要求。

三、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1.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室基础条件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我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从源头抓起,把安全建设标准纳入实验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在实验室新建、扩建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按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放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设施的规范、完善问题。

2.建章立制。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制度完善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实验室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修订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制订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建立了环境设施规范使用、安全检查防护维修制度。我校还实施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实验室安全是一个由多方面工作构成的整体,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归口管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具体由实验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等公共安全。

3.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在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工作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倡导安全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信息化、科学技术和文化手段,变事后型为预防型的管理,要从传统的行政手段、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要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利用科学技巧与方法的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千百年来无数血的事实形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始业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人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进入实验室。为了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和权威效应,教育对象范围从师生、基层领导扩展至学校决策层领导,以加强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对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并给以学分承认,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重视。

篇8

关键词: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实验室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曾说“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实验室数量的增多,安全问题日积月累,隐患逐渐演变为事故甚至灾难,使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5]。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均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除加大了人、财、物等方面投入外[6],还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是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7]。传统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多停留在消防安全知识讲授,以及有关规定的学习上,缺少系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教育,且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麻痹心理,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安全教育效果[8-10]。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增强我校学生实验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受学校委托连续3年承办基于“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实验安全知识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学生确立安全第一的认知。

1内容与方法

1.1竞赛的组织与实施。竞赛由学校资产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学生处主办,卫生检验与卫生化学系组织、编写复习资料和考试试卷及评分细则;挑选高年级学生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评委,根据评分细则进行培训。学生会负责宣传动员、日程安排等竞赛工作[11]。1.2竞赛内容。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队赛,个人赛成绩优秀的学生晋级团队赛。具体考查内容涉及各类实验室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等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水、电、火、气、急救、防护、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常识和规则,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等。1.3竞赛形式。个人赛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包括判断题40题(每题1分)、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涵盖了实验室日常管理、电器规范操作、危险化学品存放及安全使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个人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各自组队(每队3人),采用现场答题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80题选择题,每题1分;若出现同分,需要继续分出高低的则回答判断题,一题定胜负。成绩最高的前8组进入团队决赛,决赛为视频题,根据视频回答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时间到,各支参赛队展示题板,并且不得再对答案进行修改。其中一题要求每队轮流上台根据答题板所写的答案展开论述。1.4奖励机制的建立。为了提升知识竞赛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根据比赛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获得一等奖可以直接申请学校三等奖学金,其他获奖和参赛学生在评优上给予适当加分。比赛还通过微信进行线上投票,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2结果

2.1参赛学生情况。竞赛注重学生的覆盖面,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参与活动。3年来,来自公共卫生学院、药科学院、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护理学院、健康学院、研究生学院等学院的3625名学生参加了竞赛(见表1)。2.2竞赛成绩分布情况。参赛学生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见表2、图1、图2、图3。2.3学生对知识竞赛认同情况。公共卫生学院有237名学生参加了第三届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对其发放调查问卷237份,收回23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知识竞赛的认同率达97.9%。

3效果

我校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到目前已经举办了3次,参赛人数达3625人,从中选拔了6名本科生参加了广东省高校第一、第二届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获得个人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及团队优秀奖2个。3.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赛学生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会积极主动地看书学习或向老师提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9%的学生会根据要求先看相关资料。3.2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5%的学生能从中学到新的知识,97.8%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3.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竞赛既有个人赛也有团队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此外,许多学生参与了比赛的组织工作,培养了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及奉献精神。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结语

篇9

关键词:暖通;新生;安全教育;专业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42-02

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和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比例的不断增加和实验室安全措施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有调查表明: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所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时就认真抓,强化实验室安全在大学学习期间的重要性。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最常见的措施是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步骤制成面板悬挂在实验室的墙上,这样被动的宣传方式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在连续的实验室事故发生后,某些高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环保选修课程,但也不是必修课程。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研究实验室运行的风险因素与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了安全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强化安全教育。例如,香港科技大学有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只有通过相应安全课程考试的研究人员才可以进入到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浙江大学从高校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出发,从人员培训、制度规范、实验室布局等方面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二、暖通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侧重点

暖通实验室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师生从事实验教学学习、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新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各种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根据目前新生的特点和专业设备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主要包含防火灭火、防中毒、防触电、防烫伤以及防高压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一)防火灭火教育

燃气热值测定实验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燃气输配》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实验,学生在学习阶段要测试几种可燃气体的热值。因此,火灾对该实验室与师生安全的威胁最为严重。由于学生第一次做这种实验,对实验仪器与实验环境比较陌生,在新奇的环境中往往麻痹大意,不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容易忽略安全操作规范或违反实验操作规则而造成事故。在专业试验中,应特别注意燃气热值测定实验和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的操作。对于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需要用到水浴加热的设备,加热可燃易燃物时,必须在水浴或者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对于大一新生来讲,上实验课之前,除了要学习防火的相关知识,实验老师还应该传授相关的灭火知识。发生火灾时,新生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用水灭火,水虽是人所共知的常用灭火材料,但在化学实验室的灭火中要慎用。因为大部分易燃的有机溶剂都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流动,此时用水灭火,非但不能灭火反而使火势扩大蔓延。还有的溶剂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引起燃烧加剧甚至爆炸。

在做暖通专业实验时,最常用到的灭火设备是干粉灭火器或灭火毯。干粉灭火器灭火时间短、灭火能力强,适合油类、燃气引起的火灾。

(二)防中毒教育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验能用到的有毒性药品不是很多,涉及到的相关药品主要有:氟利昂、氨气、水银、甲醛溶液、硫磺与可燃气体等。氟利昂气体一般无毒或低毒,只有遇到明火会产生光气,对人体有害,主要涉及的实验有:制冷实验台演示、中央空调模拟演示等。氨气与甲醛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的主要伤害在呼吸道粘膜和眼睑。水银作为工程热力学实验中的压力传导液体,是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因此,在新生做实验之前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加装防护罩等。

在暖通专业实验中,燃气热值测试实验所涉及的可燃性气体中,大部分气体具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气味(表1),因此,在做燃气热值测试实验时,一定要保持实验室通风环境良好,并用燃气报警装置实时测试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

总之,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气体和药品的步骤,处理有毒有害的气体、有挥发性的药品及有毒有机试剂时(如溴、氯、汞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稀释稀硫酸时,处理容器必须耐热,玻璃棒必须不断搅拌,必须将酸缓缓倒入水中。在使用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药品时,因其会大量放热,故也必须用耐热容器处理。浓酸浓碱必须在各自稀释后再中和。

(三)防触电教育

暖通实验室所涉及的用电项目均为弱电,一般来讲,装修时安装电源线要求所有的线都不能,必须是穿线管,或线管埋地、埋到墙里。实验室用电要根据设备及房间用电总功率配备电源,电源电压要稳定,照明和设备用电要分开,各项电源要匹配好,精密仪器需要有稳压。由于专业实验大部分都要用到弱电电源,在实验前,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开关和用电仪器的注意事项,并由指导老师亲自演示。简单来说,暖通实验室的防触电教育实际上就是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和意识。

(四)防烫伤教育

一部分暖通专业实验需要将介质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例如供暖系统演示实验,需要用到电加热锅炉将水加热到70℃左右,然后将热水送入模拟的玻璃管供暖模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热水在系统中的走向,玻璃管外侧没有其他防护措施,如果学生不慎接触到玻璃管外表面或加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就有可能烫伤。因此,在做这类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温控表温度;(2)实验前检查装有高温流体的实验容器和管道,发现容器有裂纹或管道接口松动的,及时报告老师进行维修,严禁使用问题设备做实验;(3)严禁靠近高温玻璃管或接近高温蒸汽喷口,更不能用手触摸高温设备;(4)带散热风机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完成后应停止加热,让风机正常运行2~3分钟后再关闭电源等。

(五)防高压教育

在暖通专业实验台中,有很多介质都是装在封闭容器中或管道中,如氟利昂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液化石油气和氮气等,当介质的温度升高或有压力提升设备(例如风机和水泵)介入系统时,容器或系统中的压强就会增大,当压强超过临界值,系统或设备有可能发生泄漏甚至爆炸,对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专业实验中,特别是“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要对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到9.8MPa的高压,这对实验容器以及操作技术存在较高的要求;“调压器性能测定实验”需要用调压器调节氮气钢瓶的压强,气瓶中的氮气压强一般高于1.5Mpa;“旋风除尘器实验台”中需要用到风机来增加系统的压强等,新生在接触这些实验设备时,必须先了解高压、中压、低压的临界值,对安全压力的范围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三、加强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

新生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尤其对相关的专业实验设备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安全意识的缺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在专业实验开始之前,针对大一新生制定专业实验安全教育措施十分有必要。

(一)加强新生的实验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就要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做实验之前更要学习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前与安全有关的准备工作等。大学期间要定期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大学新生对校园的责任感和对专业的奉献感,慢慢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完善新生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除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外,完善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监管制度,对于实质性的提高实验室内部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培训才有资格进入。例如,学生如果要操作二氧化碳比容测试仪,必须在网络上学习并通过仪器使用方法的课程培训。通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条件等安全制度的规范,提高进入实验室的新生的安全意识,同时约束相关人员的进出。

(三)重视新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

新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若使大学生新生快速重视实验安全培训,将培训成果量化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验前让学生在网络系统内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并将考核内容并入实验成绩,这样可将加强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

篇10

关键词: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废弃物

作者简介:谭立龙(1973-),男,江苏徐州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仲启媛(1973-),女,江苏新沂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2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18-02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是高校构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要领域。随着军队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增加,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进入实验室人员的数量、次数和种类明显增多且流动性大,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首要的控制目标。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安全

狭义的实验室安全仅仅是指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包括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只要不出事故,实验室就是安全的。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安全措施的实行等都是围绕这一任务来实行的。而广义的实验室安全不仅是指实验室自身的安全,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报废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理、实验数据(如情报资料等)的安全处理以及实验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他人带来污染、危害的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内容。[1]

二、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各高校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已被呼吁多年,但更多流于形式,总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不愿花时间和精力考虑安全问题,或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无暇顾及。特别是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进入创新性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工作后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上没有保持警惕。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对实验室设备破坏很大,同时对人身健康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2.安全资金投入少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常常只能保证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在相关的安全保障设施上投入较少,这就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线路老化,线路容量不够,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或者由于接地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而导致电火灾的发生;由于水管、水龙头年久老化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或忘记关闭水龙头等操作失误,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损坏仪器设备;由于管道破损或老化,造成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泄露而危害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实验室安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还要在行动上真正贯彻执行,有效提高防范能力才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良方”。[2]

3.废弃物处置不当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电脑,报废的电脑硬盘和内存中有的存有大量信息,如果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军事机密的泄露,危害国家安全;有的纸质废弃物中记载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某尖端科技成果,如果随意当生活垃圾扔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得;有的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许多是剧毒的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和酸、碱化合物以及大量危害环境的有机溶剂,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将会污染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3]

4.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他们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因此实验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不仅要包括教师及科研人员,还要有大量从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师资队伍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其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副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重复性强、事物繁杂、琐事多,通常要面向全校甚至整个学科的各门实验课程,而学生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及整个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做完、实验室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通常较低,且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在军队院校通常是转业退伍对象),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的管理。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对提高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师生重视安全的习惯,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使师生从被动地服从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要求去做。

(1)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实验课的始终。

(2)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流程和现象,掌握所操作的仪器设备的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及其性质和性能,掌握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3)扩大安全教育途径,可以在校园网上播放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学片,定期举办安全讲座,举行消防演习、演练,使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4]

2.落实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经过考核,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涉及的安全内容范围广,差别大,如何考核也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基础安全考核和特种(专业)安全考核两大类。基础安全考核是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要通过的,而特种安全考核是根据专业不同而设置的,这两大类里既有理论安全考核又有实践安全考核。

对于基础安全考核中的理论考核,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安全知识,比如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防水管爆裂、通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而基础安全考核中的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等。

特种安全考核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专业而设置的,比如化学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化学安全知识和化学药剂的安全处理,光电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光学器件的安全知识,弹药专业学生要熟悉炸药安全知识等。

每类考核中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别都要达到规定的分数才能通过安全考核,如果未通过考核则不能进入实验室,直到重考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具体处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安全。[5]

3.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

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有信息的废弃物、易燃易爆的废弃物、电子垃圾以及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特点,应分类收集、存放和集中处理。

(1)含有信息的废弃物主要指报废的电脑、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以及一些实验数据,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要根据军队院校的保密相关规定,由指定的单位集中销毁,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2)易燃易爆的废弃物主要指化学药剂中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电子垃圾是指废弃电器,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设备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可以设置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站,分类回收,定期处理。

(4)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主要是指能危害人体和环境的废弃物,要根据规定进行特殊处理,严禁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中,以免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6]

4.增加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提高安全设施的水准

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的正常实施,尤其是实践考核,比如消防演习、演练。保证各类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是否过期。对长期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初级职称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建设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队伍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要承担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这需要中级职称人员承担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还要有相应数量的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中,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频繁更换,不仅不利于实验室的维护,也给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合理、科学的岗位任职要求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和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全校各部门优势,使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适应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观念,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及实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1):168-170.

[2]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实科技信息,

2010,(1):862-920.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经济,

2010,20(5):176-177.

[4]高波,施光明,姜华磊.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

2010,13(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