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校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7 04:30:00

师范高校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年4月22日,由教科文卫体委员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委员共18人,对师专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视察组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在学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分别视察了师专校园,办学基础设施。具体视察了生物多样性科普长廊、语言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网络中心、机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物理实验室、体操房、心理辅导中心、图书馆自修大厅、学生宿舍、公寓、音乐系琴房、版画工作室、美术馆、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及分校区和将搬迁的新校址等。并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师专校长杜巍对学校发展情况作了全面介绍。视察采用听、看、议的方法进行。座谈会上,委员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师专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通过视察,政协委员们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师专经过26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实现了一定的办学规模,积累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实力,在学校发展定位、转变教育思想、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具备了适度扩大办学规模,适时提升办学层次,建设本科层次的()学院,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的基础条件。对此,政协委员们予以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

1、整合教学资源,强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专业学科进行增设,调整和改造。截至目前,学校设有中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社会科学系、历史学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园艺学系等11个系21个专业,其中有16个教师教育专业和5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农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专业综合发展的态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有较大增强。经过扩招,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36人,各类非全日制本、专科成人教育学员6364人,各类人才培养总规模为9400人,面向全省16个地州市招生。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通过推荐,选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式,学校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明显优化,职称结构显著改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校现有教师17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4人。

3、重视办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现有生物学综合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及应用实验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管计算中心等4个实验中心,下属26个实验室,多媒体教室8个1056座,语言实验室3个143座,有教学用计算机481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2万元,力争年内突破1000万元;图书馆藏书289365册(件),阅览学习座位1183座,电子阅览室2个199座;学校校园局域网采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及1000M快速以太网技术,1000M/100M网络结构,布信息点140个,连接计算机400余台,与因特网联接,信息畅通;与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茶树良种场,市各县(区)一中,市幼儿园及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分别签署合作共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协议书,各专业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达30个;有教育科学研究所、地方经济文化研究所、生态农业研究所和绝版木刻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有美术馆,地方民族民间艺术博物馆,有目前在省内高校一流的版画工作室等优质教学设施。

4、精心打造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与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合作共建“热带园艺人才培养基地”,在师专和西园充分共享“西园”优质的科技教育人才和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楼、标本馆、种质库、试验实习用地2300亩等优良的办学设施资源,采用“2+1”分段教学、实践的模式培养从事热区生物资源培育开发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二是依托绝版木刻优势,精心培育和打造美术专业特色,使之在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国内美术界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我市充分共享的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和文化建设的亮点。三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等方面形成特点。

二、今后三年建设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到年具备扩大办学规模,升格为多学科专业的本科学院的基本条件。实现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5000——6000人,各类人才培养1——1.1万人的总规模。把学校办成立足滇西南,面向全省及东南亚国家,依托教师教育的基础和优势,办学形式开放、多样、灵活,本专科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全日制教育与函授、夜大学教育相结合,对社会的开放程度增大,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办学特色突出的多学科专业的本科层次的学院,成为市教育、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师专进一步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办学基础设施不足,主要办学条件指标如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等仍低于部颁合格标准,尤其是办学空间狭小,成为目前制约学校发展最大的瓶颈因素;二是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不高,不能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三是单一的专科层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办学层次应适时提升。

四、意见和建议

1、师专是市第一所高等学府,建校26年来累计输送各类毕业生9992人,他们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骨干中坚力量,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随着学校建设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对加快市人才培养,拉动的经济增长,对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广大人民群众将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充分认识,广泛宣传师专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全社会对师专的建设发展进一步给予理解、认同和物质上、精神上、道义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帮助、支持学校实现发展目标。

2、师专是一所地方高师院校,地方高师院校要在变革中主动应对,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定办学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发展目标、类型层次、服务面向、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等,核心则是发展目标的定位。师专未来三年的办学目标定位应该是综合性、教学型、富有特色的本科师范院校。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学校实力和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3、希望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对师专建设项目的投入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市政府“师专征地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征地工作的进展,力争在年内完成征地,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等任务,年启动一期建设,确保三年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

4、把师专新校区建设作为我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亮点和“精品”工程加以打造。按照增大高校的社会开放程度,教育文化资源充分共享的原则,在师专新校区建设中统筹规划图书馆、美术馆、地方民族民间艺术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等项目的建设,避免同类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利于建成后管理使用成本的合理控制。更重要的是这些设施放在高校校园中,在文化氛围、人气、品味、管理上更有利于谋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5、在已划定师专校园规划用地1200亩的基础上,将新校区周边国有林地2000——5000亩无偿划归师专管理,使其发挥以下作用:作为学校热区生物资源开发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突出我市作为林业大市的特色;彰显市委、市政府支持地方高校的决心和气魄;有利于师专在建设中筹措吸纳资金;使师专的新校区有山有水、有起有伏、错落有致、校在林中、林在校中,别具绿色生态高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