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药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

时间:2022-03-10 08:40:49

高等医药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

一、资料和方法

自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艺术教育以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我国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得以长足发展[5]。为深入了解高等医药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际现状,笔者对全国20所医药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公共艺术教育的机构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课程设置、学生需求、艺术实践、结合度、重视程度自评和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二、结果

(一)机构设置。我国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要求学校必须明确艺术教育专门机构,拥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和专门负责人员。学校需配备一位主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校级领导[6]。接受调查的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只有1所高校设置了独立的艺术教育中心,3所高校设置了挂靠其他部门的艺术中心,16所高校(80%)没有设置公共艺术专门机构,远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对于公共艺术教育普遍缺乏总体顶层设计和规划,公共艺术课程多是在某学院或团委开一些公选课程,而艺术实践则多由团委以大学生艺术团为抓手组织开展活动。(二)师资队伍。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指导方案”中对高校师资力量提出的要求是: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比例应为学校学生总数的0.15%~0.20%,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一半。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所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人数都不到本科生总数的0.1%,均未达到国家标准。从教师结构看,有8所高等医药院校专职教师占比达到50%,但多半高等医药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专职教师比例较低,甚至有个别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可见,师资力量薄弱是高等医药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显著问题。(三)教学课程设置及学生需求。20所被访高校中,仅1所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开齐8门限定性选修课,仍有大部分高校未开设齐全,个别院校甚至仅开设1门。此外,只有6所高校开设了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课程设置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课程种类和形式涵盖面较窄。在供求关系的调查中发现,60%的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供不应求。(四)艺术实践。1.专项投入从各校每年对艺术教育活动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来看,东、中、西部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程度不均衡,西部学校的年资金投入均低于10万元;中部学校较多集中在5万~20万元;东部学校则较为分散,情况不一。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全,数量少且较陈旧,已渐不能满足更加专业化、普及化的公共艺术教育需求。综上,多数高等医药院校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但尚不能满足艺术实践教育需求。2.大学生艺术团建设20所高等医药院校均设有大学生艺术团,其中艺术团类别数目超过5个的高校有5所,占比25%,最多的有11个艺术类别。95%的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单位为校团委,50%的学校为艺术团配有专职教师,65%配有校内兼职教师,55%配有校外兼职教师。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仅1所高校招收了艺术特长生。管理方面,90%高校都有相应的艺术团管理和考核制度,90%的学校对艺术团学生有学分、荣誉和物质奖励等奖励措施。对于教师缺乏相应激励机制,仅10%的学校会给指导艺术团比赛获奖的教师予以荣誉和物质奖励。35%的学校会给指导艺术团课程和活动的教师算工作量,55%的学校对校内艺术团教师没有激励机制,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奉献出额外的时间精力承担艺术团的课程教学或指导任务,个别学校的艺术团教师甚至自费给学生提供活动条件。综合来看,各校对于大学生艺术团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但是从人员配备、制度完善、规范管理和实践效果来说,总体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结合度在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活动结合方面,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仅有5所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活动结合程度较高,从目标性、内容性、思想性几个方面统筹设计,互为融合。11所高校结合程度一般,两者有一定的结合。4所高校的结合程度不高,在两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特别注意结合互补;在艺术实践与医药文化的结合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有将艺术实践与专业背景和医药文化相结合的意识,除个别院校外,大部分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与医药文化相关的活动或创作了与医药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五)重视程度自评。20所高校中,3所学校认为本校非常重视公共艺术教育,11所学校认为比较重视,5所高校认为不够重视,1所高校认为不重视。可以看出,只有15%的高校对自身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满意的,大部分认为可以改进,其中30%的高校对改进本校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愿望比较迫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医药院校反映的问题都较为集中,认为在公共艺术教育上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配置不足,缺乏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程度不够等。(六)公共艺术教育效果1.实践性成果由于近年来各校在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和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营造方面的不断推进,艺术实践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校园文化生活、对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调查,高等医药院校的大学生艺术团不仅每年会在校内进行专场演出,还积极组织学校的各种艺术活动,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校外交流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近三年来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除西部1所学校没有参加过艺术交流演出外,有3所高校参加过国际性的艺术交流演出,2所高校参加过全国性的艺术交流演出,其余高校均参加过省级艺术交流演出。在近三年各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40%的高校获得过一等奖,60%的高校获得过二等奖,70%的高校获得过三等奖,其中西部1所高校获得过特等奖。在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3所高校拥有省级大学生艺术团,16所创作过学校特色的原创艺术作品,例如《五脏寻源曲》《中医意象组舞》。14所医药院校有开展艺术特色活动,例如经典医籍诵唱、药物创意设计大赛等。艺术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创艺术作品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艺术品位、巩固专业思想、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2.校园文化艺术氛围20所高等医药院校文化艺术氛围非常浓厚,艺术活动数量多、层次高、效果好的中医药院校占比40%;文化艺术氛围一般、有一定量的艺术活动、有一定层次和效果的学校占比55%;氛围较淡、艺术活动少的学校占5%。可见,目前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具有一定校园文化艺术氛围。3.师生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0所高等医药院校中有3所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活动参与度很高,对艺术教育活动很有热情;6所高校参与度一般;11所高校参与度较低,需要动员和组织。由此可见,目前高等医药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全校师生。一些师生并不十分关注艺术教育,对其重视程度和兴趣不太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讨论与建议

结果显示,虽然近年来高等医药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艺术实践成果和校园文化氛围方面有一定进步和发展,但对标教育部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来看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整体设计规划、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投入力度不足,师资、资金、硬件保障不够充分;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的开展不全面且不够深入;公共艺术教育对医药院校学生的整体培养效果不够显著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提升公共艺术教育观念,进行宏观思考与顶层设计。作为高等医药院校,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医药相关领域优秀人才为目标,围绕本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并协同全校资源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研究制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方案。坚持紧紧围绕专业特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导医药类和相关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观,向真、向善、向美,扎实做人、做事、做学问,用艺术加乘育人效果。(二)建立与完善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首先要合理设置公共艺术教育的组织机构。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指示,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建立“艺术教育中心”和“公共艺术教育学院”等机构,担负起制定本校长期和短期艺术教育发展计划、完善管理制度、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促进艺术教育发展的职能。其次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各高等医药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引入一批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立一支年龄架构合理、学历比例协调的高素质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再次是合理配备软硬件设施。学校应努力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如教学器材、教学实践场所、实践活动设备等,并且在经费投入上有一定倾斜,确保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健康、长远发展。(三)充分用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资源。第一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渠道[7],利用好第一课堂教学,是有效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首先要完善公共艺术通识课程的开设,开足开齐艺术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除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要求的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以外,还应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如作品赏析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艺术实用技能类等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第二,根据医学生知识背景进行课堂教学的合理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时,学习者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8]。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是教学的关键。首先应结合学生的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结构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范畴中引申出新的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关联,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并能启发对于新知识的相关思考。其次,注意教学内容和学科的交叉、渗透[9],可进行跨学科的内容设计,以学生更易理解更有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拓宽眼界和发散性思维。再次,课堂教学可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利用不同教育模式的交叉、融合达到良好的体验感和接受度。第三,改进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书面答题和论文外,还可结合主题答辩、现场演绎、分组展示等多种方式,让考核的意义不仅限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是集中的艺术思考和展示,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运用艺术知识的能力。第四,将美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简明教育辞典》中对美育广义的解读中说到,“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和思维。医学和美学是同源的,两者相互渗透[10]。将美育融入医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医学之美、生命之美、人体之美、健康之美,将真善美在医学中充分表达,使医学更具生命的温度。(四)深度发挥艺术实践的积极教育功能艺术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艺术带来的文化和情志感受,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修养。在高等医药院校进行艺术实践教育的路径,总结起来可遵循“三个一”结合的原则,即:一支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精品、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支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打造一支艺术门类丰富、艺术水平较高、素质能力强的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进行课程化、常态化、专门化管理。一方面为校内热爱艺术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搭建平台学习、精进、展示艺术,一方面作为引领高雅审美的标杆和校园文化艺术的推动者,以点带面带动校园艺术文化创作氛围,对提升校园艺术文化品质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精品:结合医药文化特色和学校育人目标,创编打造特色文化艺术精品,将思想引领、专业特色、健康文化等元素融入艺术作品之中,营造医药类院校特有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让艺术在医药类高校中深度发挥特有的育人功能。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原创舞蹈诗《岐黄志》、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原创主题晚会《印象中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尝试。原创文化艺术是更高水准的艺术实践成果,从艺术层次、思想导向、校园文化各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育人敏感度,抓住所有主题契机灵活多样地开展广覆盖、多层次、多角度的艺术活动,扩大参与面和主题类型,将艺术育人渗透到方方面面。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药文化与育人相结合,开展内容丰富、设计巧妙、辐射面广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医药文化艺术节”“医护主题小品大赛”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感兴趣的参与内容。要避免活动粗浅化、过度娱乐化,营造正向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杨为民.致敬美育[N].中国美术报,2018-09-10(05)

[2]刘璇,郭玉宇.“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生的医德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159-162

[3]马重阳,陈敏俊,谢军.对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28-230

[4]王铭泽,周亚夫.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474-476

[5]潘雪.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4

[6]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7]游彦茹.以第二课堂改革倒逼第一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14):100-102

[8]张华.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6):35-40

[9]冯琴,孙彬.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402-404

[10]郎景和.医学与美学[J].中国医学人文,2018,4(9):17-18

作者:张蕾 张宗明 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 2.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