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2:39:26

高等数学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现状;改革策略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高等数学进入一门学科的程度,标志着这门学科成熟的程度,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高等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种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语言,在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通用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等特点,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性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这些都要求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掌握数学这门工具。数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未充分重视高等数学的教学,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的现状,已成为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给出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一、当前高职高等数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对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都遇到过一度被压缩甚至被砍掉的局面,一些数学教师遇到没课上的尴尬局面。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工学矛盾突出情况下,“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轻基础、重实习轻课堂”成为新的常态,在“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的办学理念下,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基础课成为不被重视的对象。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尽一致。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政策和招生形势的不同,高职学生的生源有了较大改变。由于入学前学生的学习基础、条件不尽一致,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更有专升本、自考本科的想法,但高等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不能为其继续深造打下足够的理论知识。一些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时,往往出现课堂上跟不上、课堂下找不到进补途径的情况,进而影响后续学习的信心与质量,形成恶性循环。有一些学生对数学没兴趣,上课不听课,成为实实在在的“低头族”。3.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大概可分为函数与极限、导数及其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等,内容理论性较强,定义定理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更是晦涩难懂。数学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好好跟进,课后要好好复习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学懂,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真正按这个步骤去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理论性导致一堂课没跟上,后面都跟不上的局面,部分学生而言形成了数学较难、不好学的想法。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和拓展训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教学方法相对传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数学的教学更新了一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PPT等都广泛应用起来。但由于数学课程的理论性和特殊性,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形式,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难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都以老教师居多,对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比较难接受,对现代化的教学软件不太了解,青年教师较少,难以形成团队,对新的教学方法应用起来阻力重重。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1.加大学校重视力度。学校应重视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数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在数学建模、现代教学方法有优势的教师,注重对现有数学教师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培训,对数学课程的学时适当增多,至少做到不压缩。学校通过建立数学建模协会、举办数学竞赛、数模竞赛、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积极性,以此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2.为教学内容注入数学文化以及应用型知识。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数学文化的介绍,应用型知识的拓展等。目前,部分教材增加了与数学历史、人物、事件等相关的小故事。教师在课堂上花三五分钟提及,或和学生探讨一下,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数学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适当增加应用拓展知识的学习,针对不同专业,可适当增加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应用型知识,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介绍MATLAB、LINGO软件,让其了解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同时可适当引入数学建模的一些简单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的越多越广越深,学生越能解决更多复杂的实际问题。3.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如果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教学,会使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基础好的同学又觉得学不到更多知识,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因此能使教学内容较好地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在线课程可以通过学校的在线平台搭建课程结构,上传教学内容、PPT、微视频等,可为学生提供除上课之外的学习途径。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中,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等资料,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课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答疑;课后在线交流,反馈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形式。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高等数学科目逻辑性、思维性强的特殊性,课时较短,高职学生的认知力和自控能力有限。不对数学课堂全面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知识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难理解且重要的知识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习知识,遇到复杂问题可以采取暂停,反复观看等方式,慢慢吸收,在课堂中通过分组讨论,老师答疑等形式理解消化。对较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次完成教学,但应多倾向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成为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一大亮度。分层教学、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的引入教学模式将为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注入新动力。4.教学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应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学习形式。对有深造想法的学生,可以帮助其组成兴趣小组,以选修课等形式开设设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帮助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数学感兴趣,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通过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选修课的形式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其加入学习数学建模协会,每周布置任务并设定时间开展协会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探讨,通过学校数学建模大赛,暑假期间集中培训、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可通过和其他协会,如计算机协会的学习交流,彼此提升。学校每学期可邀请专家给协会成员做讲座等形式,开阔学生的思维。对基础较差、对数学兴趣一般的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趣味性知识、视频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同时,培养其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

三、小结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努力,循序渐进,逐步开展。既要求学校要统揽大局,做长远规划,不仅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更要通过开展培训等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肯学、肯钻、肯改,形成教学改革的团队,拧成一股绳,在现有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寻求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路径,促进高等数学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不仅能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也能学得轻松,不仅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也能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形成人人学数学、人人懂数学、人人喜欢数学的良好局面。

作者:黄玉兰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志雄,申郑.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改革、实践的思想与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2]陈晓敏.基于学生厌学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8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2

1.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1.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又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1.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教师不应该歧视学生,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2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2.1建立与药学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仅是解题能力的训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提高素质的原则,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一些艰深难懂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的的概念和定理,少讲或不讲。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教师并无必要也没有时间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2.2根据学生情况组织教材、改革配套练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低。为补充生源,一般的高职院校都会面向中职学校招收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应选择通俗易懂、例题与药学专业尽量相结合的教材,教材最好附有配套电子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源。如果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教材,也可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力争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好的教材不仅易于教师开展教学,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材课后习题题量过多,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材配套习题宜精不宜多,教师应选购习题量不大但是题目典型的教材。教师还可利用“考试酷”等在线测试网站设计练习题,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测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学生根据测试情况主动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可以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唯一决定的,这种方式只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考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注重解题能力,还应注重考查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教师可将最后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即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两者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可使平时成绩占50分,笔试成绩占50分。平时成绩可由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在线测试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和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组建实验小组的时候,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平时成绩部分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由此方式得到的学生成绩比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2.4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将传统的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可选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其中最常用的是Microsoft公司的PowerPoint软件和Adobe公司的Flash软件。PowerPoint软件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技术门槛低,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课件制作软件。而Flash软件则可用于制作更加复杂的动画或是交互性更强的课件。它的缺点是学习难度比PowerPoint软件要大,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尤其是制作交互性较强的课件需要掌握必要的编程知识。普通教师由于工作繁忙一般难以掌握,可请信息技术中心的教师代为制作。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PowerPoint软件或是Flash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比单纯的语言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的时候,可制作Flash动画逐渐增加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形象地展示了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则其面积越接近圆的面积。通过观察动画演示过程,学生对极限的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还可节省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一次制作,可反复使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2.5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公共网络空间延伸课堂教学高职院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倾向于增加专业课课时而压缩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时。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2]为延伸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碎片时间,教师可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免费公共网络空间课件、教案、课后习题答案、电子书籍等教学资源。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查看教学资源。这样就使高等数学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缓解了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可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2.6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实验是借助数学软件,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实践课。由于课时有限、教学条件不足以及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并没有开设数学实验课。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数学实验一般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如何借助MATLAB等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很多数学概念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为了增加通用性,一般都要作抽象化处理。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和探索中去自己总结概念,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可以对概念形成直观的认识。[3]在实验分组时既可由教师指定各个小组成员,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具体可由实验内容来确定。由教师指定分组的优点是能节省实验时间,但是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内容,最好实行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这种方式既可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结束语

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构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新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对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已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要求。对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大教师应认清信息社会的教育发展大势,顺势而为,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才能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邓福光.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30-131.

[2]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74-76.

[3]何剑.谈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教育功能[J].科技信息,2010.32:97-97.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3

一、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延展与深化,在理工科教育事业中占据基础性作用,并与其它专业学科学习存在紧密联系[1]。因此,理工科人才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过程中可以构建更为完整的认知体系,实现自我实践能力、理论能力、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则显得极为必要。

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要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具体、详尽的教学体系,从而加深人才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实现外在教育到内在消化的科学转换。对此,教育工作者要对应用型高等数学教材进行创新与改革,将生活实际中的真实案例融入到教材编写之中,为学生呈现更为真实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与生活实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实现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促使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2]。此外,对于高等数学中应用较少的数学定理、抽象概念应进行适当删减,以此来提高高等数学教材的应用性和可行性。(二)改革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高等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以饱满乐观的精神投入到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直挂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高等数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保证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通过重点知识的学习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化延展,以此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能力。与此同时,在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借助某些数学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对此,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教学知识进行逐一介绍,通过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高等数学认知框架,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系统掌握。此外,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之中,通过师生互动、模型构建、生生讨论的方式就某个疑点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改革教学模式。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为高等数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教学框架,保证各项教学方案的顺利落实和科学践行,更好的提高高等数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对此,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入手,制定与其实际需要相符合高等数学教学方案,进一步强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学习目的不同,由学生自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高等数学学习模块。以基础版块为例,可以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掌握初步的数学解决知识[3]。而提高模块则是为了满足一些深层次需求的学生,其中的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在基础模块开展之后进行,一般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教学为宜,实现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延伸。最后,扩展模块可以将时代前沿的数学成果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并就其中的某一方向进行科研讨论、实证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人才,更好的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内容、方式及模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层次发展。

作者:宋岩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家春.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改革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9):198-199.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4

现在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有:数学归纳探究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活动———参与”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研究这些教学模式,使本人能够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本文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方法论支持。

(一)“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体现在辅导上,学生自学不是要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启发、指导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潜能。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次,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此外,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

(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是,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要求教材必须是结构性的,符合探究、发现的思维活动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的较稳定的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模式的四个环节中,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重点;解决数学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活动———参与”教学模式。也称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从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而进行论证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数学实验早已存在,只是过去主要局限于测量、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的演示等,较少用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而现代数学实验是以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更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四个环节的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中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探究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数学的探究者,使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体现和彰现。

二、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达,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自然是数学教育目的的必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实际的需要,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很多领域,所以,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还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条理。实现科学价值是数学教育一直不变的目标,但并不是唯一目标。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是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智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关注培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同时,作为文化的数学,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育,就是将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进行整合。在数学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以学生为基点,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在传授知识,培育和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文化的本质,树立数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同等价值地位的文化形象,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5

1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1.1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背景

数学史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相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史首先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方法。数学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必然的趋势。

1.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存在意义

1.2.1渗透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数学史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总之,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1.2.2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1]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类的文化史。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例如,罗马数学史告诉我们,罗马文化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而古希腊数学家则强调严密的推理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就十分容易理解,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2]。

1.2.3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了解数学史的人,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书不是很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17—18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课本已经过千锤百炼,它们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数学史的学习。

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几点做法

2.1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史的渗入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因为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有趣;历史知识的介绍一般都非常自然,它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学中,适时结合数学史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甚至自己去找数学家的故事书看;有的同学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对问题的探讨由不耐烦到独立解决,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

2.2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首先,将数学家们获得重大发现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经历的百感交集的体验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其次,还可以结合历史环境介绍一些数学史中的反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任何一项数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经历了重重曲折的;介绍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此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

2.3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以其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结构、连续的发展而别于其他学科;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只注重字母、公式的记忆,对概念、定理的产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知识死记硬背,因而,乏味、枯燥、难理解成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印象,看不到活的数学,更不用说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上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也加大了学生学习高数的难度,学习兴趣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同具体的历史故事、数学人物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充分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致,增强数学的吸引力,就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4通过数学史的渗透使学生以史为鉴

目前,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具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通过介绍数学史让学生们以史为鉴。首先,通过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教材既有国外的数学成就,也有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比如数学书中有:刘徽的“割圆术”、鸡兔同笼问题、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之术等数学问题,还有我国的祖冲之、祖暅、秦九韶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3],还有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学成就,在我国很多问题的研究甚至比国外早很多年。在课程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更多的世界名家,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以己之长,说人之短”,而是全人类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成长史和研究史,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数学家们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努力追求的精神,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数学家的可贵精神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烦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3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启示

因为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史,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然而,经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并不是教师们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愿意承认数学史的融入、落实文化渗透的理念,而是由于数学史的知识匮乏导致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多方学习数学史知识,多方研究数学史。在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对数学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了解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要求知道数学史的发展概况,了解起过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影响深远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第二层次可以从数学史中适当提取相关内容,用于数学研究、教学、学习之中。第三个层次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研究不同时期的数学发展,数学家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展等,并对数学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见性分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把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并将文化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所以要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看成一种教学现象,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来研究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行动研究的理论,并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积累大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对行动研究理论的重新认识,提高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作者:刘菊芬吴芳工作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

第二篇

1.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作为高校,结合我校文科生的现状,现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文科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高等数学具有运算复杂、内容抽象、应用广泛等特点,因而大部分文科生在潜意识中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加之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科生之所以选择文科专业是因数学成绩不理想,他们普遍认为数学单调乏味、难于理解,无形中就更增加了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1.2文科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数学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它是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力。现实中,数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数学里面处处显现哲学等人文科学。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两者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3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文科高等数学是近些年才开设的基础学科,教师大多是从理工科教师中挑选的。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对文科生的专业不很了解,对文科高等数学的教法还不熟悉,教学难以突出重点,且与学生专业内容联系少,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能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深奥的定理、抽象的概念讲得过多,以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较差。

1.4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当前,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虽然目前教材的数量很多,但适宜文科生特点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是以理科高等数学为模本,通过简单改编而成。教材中的内容多而杂,语言生硬抽象、难以理解,与许多文科专业联系少、缺乏实用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专注讲解教材内容,而缺少背景介绍和联系实际应用。

2.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对策探究

2.1文科生的特点和需求

从对沧州师范学院2013级文科类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文科生中比较喜欢数学的占42%,文科专业学生中认为目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比较难的占57%,学习高等数学比较吃力的占71%。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降低难度”“提高趣味”的比例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高等数学在知识层面上不宜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放弃单纯的理论灌输,教材内容必须考虑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知识的结构优化,还要涉及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可以将一些应用较广的内容补充进来。例如:要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课程。微积分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许多课程的基础,应用广泛而深刻,这点必须向学生重点介绍。对于一些必要的计算,线性代数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对金融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还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做些探索性的尝试,形成边学边用的学习环境。

2.2教学目的

根据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及文科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历史特点、发展趋势和作用来看,设置文科高等数学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与增强文科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文科生的整体素质;二是理解与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容。在这两方面中对文科生来讲应以前者为重,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实现。一个人若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IT产业的飞速发展,各门学科的融合、量化趋势更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这就要求文科生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2.3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活人的思维潜能,让人主动去学习,并使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依据文科专业的特性和学生自身特点,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文科数学教学,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文科生不擅长抽象、逻辑思维,而发散、形象思维较好,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较差,但对事物较敏感且具有文学知识的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数学史融入其中,有很多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定理,比如柯西定理、费马引理等,在讲这些内容时,都可以把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并尽可能将数学语言文学化、艺术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分析、论证方法和理性思维的同时,感受到高数的魅力,不仅能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4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家哈根莫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思考,而不是讲清事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精讲与勤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分析和思考、多提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内容上也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讲授二重积分时,可先从讨论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出二重积分与曲顶柱体体积的关系,再利用多媒体使曲顶柱体划分为小曲顶柱体的过程更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采用鼓励的方法促进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5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高等数学的考试方式一般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兼顾考查上课出勤及平时作业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一大弊病就是以试卷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知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不注重日常学习和积累。这种评价方式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既不能反映学生t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们必须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将考核方法改为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用提交论文的形式把考查目标融入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师只负责指导,而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亲自动手搜集资料、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以此来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数学在各知识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作者:杨丽贾庆兰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数学系

第三篇

1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脱节的现状

1.1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生习惯于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活和学习,对老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大学老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关照程度明显不如中学教师那样投入,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大幅度跨越使很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对学习过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以至于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考试中纷纷亮出红灯。

1.2教材与教法

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的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的出现,逻辑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此外,一些本来应该在中学阶段讲授的内容如: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知识点,由于高考时不考这些内容,致使在中学阶段没有讲授。而极限、导数等一部分高等数学的内容尽管进入了中学数学教材,但中学阶段对这些知识点的处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大学数学则更重视用分析定义去探究函数的更深刻的内涵,难度明显加大,从而导致部分学生陷入了对高等数学既想努力学好又感到阻力重重的两难境地。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害怕高等数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学数学教学进度较慢,对抽象的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推理论证,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不断的演练。而高等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理论的论证,由于学时偏紧,许多计算过程都留给学生在课外解决,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学生一旦对教学节奏不能适应,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1.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也是部分学生学不好高等数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的学生在相当多的时间内深陷题海而不能自拔。高等数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适当预习,课上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作业。大学生以自主的学习为主,如果仅满足于课堂听讲这一个环节,对知识的理解就难免显得肤浅,其结果当然是似懂非懂,最终也就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4思维方式

初等数学教学虽然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表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新生对数学证明的严密程度望而生畏,很多学生经常凭感觉或猜测代替推理,在数学学习中明明有疑问却提不出问题。从历届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最怕的就是证明题,他们驾驭数学的能力与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高等数学的学习。

2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的切入点

2.1接触了解学生,用真诚感化学生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身心还处在不是很成熟的发展时期,教师应尽可能地与他们多接触,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有关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期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特别重视上好第一堂课,实践证明,第一堂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习惯于将本门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明明白白地告知学生,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区别在第一时间就和学生说清楚,让他们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像在黑屋子里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2以慢节奏启动,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接轨

学生刚开始接触高等数学,总有一个衔接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注意适当放慢速度,以慢节奏启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适应初等数学的教学方式到适应高等数学教学方式的平稳过渡。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中学阶段有关知识的教学现状以及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作恰当的处理。教师在讲课时要经常注意运用类比、推陈出新,使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比较顺利地获取新知识。

2.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进度快,理论抽象难懂,仅靠课堂听讲就想掌握全部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和作笔记的选择性,努力掌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总结,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图书馆无疑是加快学生成才步伐的阶梯。

2.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及符号运用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邀请数学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新生做学习经验介绍,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也是对新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学有裨益的举措,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书籍,对于定义、定理及其一些推论,必须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强调将阅读和独立思考紧密结合,这样不仅能把证明的思路弄得更透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他们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不失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定理的来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的注意事项

1)应经常结合具体内容,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信息,并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好高等数学,立志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引导学生从数学内容和方法中发现辨证因素,通过分析数学中的一系列辨证关系,如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连续、近似与精确、微分与积分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辨证观。

3)给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一些数学家的重要贡献,让学生懂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数学领域中仍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尤其在解决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数学具有十分美好的前景。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精心编写教案,在突出重点精讲的同时,注意留有让学生课外继续探索和提高的空间。教师要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命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要注重答疑这个教学环节,除了课前与课后挤一点时间为学生释疑解惑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释疑解惑,此外还必须在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答疑。这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还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教书育人,把教学衔接的工作做得更加完美。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当努力实践“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平等、和谐、自主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培养的质量必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实现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教学衔接的任务非常艰巨,努力实践和探索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每个高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作者:江正仙工作单位:江南大学理学院

第四篇

一、数学文化与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

(一)数学文化

文化视角的数学观就是视数学为一种文化并且在数学与其他人类文化的交互作用中探讨数学的文化本质。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思维不单单是弄懂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而且是一种对待现实事物的独特的态度,是一种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那种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创造的情境相分离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将会被摒弃;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教学不再把数学当作是孤立的、个别的、纯知识形式,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文化体系结构当中。总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可使数学教育成为造就培养下一代,塑造新人的有力工具。目前,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迄今为止,“数学文化”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贴切定义,很多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认识角度论述数学文化的涵义。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理解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而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数学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精神等有着深刻影响,它对于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1]

(二)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教育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它不仅仅强调数学文化中知识性成分的学习,而且更注重其观念性成分的感悟和熏陶。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肩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它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数学精神的培育,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数学视为工具性学科,数学教育只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到目前为止,高等数学教学仍采用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即把数学教育看作科学教育,主要强调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缺少对数学文化内涵的揭示,缺少对学生数学精神、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基于数学文化教育理论,以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品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构建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使教师教学有章可循,更好地推广数学文化教育。[2]

二、对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高等数学现代教学模式回顾

我国是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形式各有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浪潮。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广泛采用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五环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教学模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一时期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流,并带动了其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问题的解决到开放性教学;从创新教育到研究性学习;从高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到审美教学等,高等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现在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有:数学归纳探究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活动—参与”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研究这些教学模式,能够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本文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方法论支持。

(1)“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体现在辅导上,学生自学不是要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启发、指导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3]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次,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此外,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是,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要求教材必须是结构性的,符合探究、发现的思维活动方式。[3]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的较稳定的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模式的四个环节中,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重点;解决数学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4]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4)“活动—参与”教学模式,也称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从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而进行论证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数学实验早已存在,只是过去主要局限于测量、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的演示等,较少用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而现代数学实验是以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

(5)“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四个环节。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中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探究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数学的探究者,使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彰显。[5]

(二)对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1.教学目标单一

回顾我国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重视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多,与实际联系的少;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忽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的少,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符合数学教育的本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品质。

2.人文关怀失落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由于太过重视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师生的情感交流就很缺乏,不仅学生的情感长期得不到关照,而且学生发展起来的知识常是惰性的,因而体会不到知识对经验的支撑。这就可能滋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导致学生对数学科学日益疏离,也造就了一些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创新素质的理性人格。[5]在这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也在强调教学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参与,但由于注重外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预设性,很少给教学目的的生成性留有空间。课堂始终按照教师的思路在进行,这种控制性数学教学是去学生在场化的教学行为,在这样课堂上,人与人之间完整的人格相遇永远退居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之后。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失落。

3.文化教育缺失

高等数学文化知识不仅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是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是指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后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养成的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6]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强调单纯的方法和能力训练,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教育,对于数学发现过程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够;忽视了给数学教学创造合理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情境,缺少对学生数学文化修养的培养,致使学生数学文化素质薄弱。

三、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达。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自然是数学教育目的的必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实际的需要,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很多领域,所以,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还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清晰、表达有条理。实现科学价值是数学教育一直不变的目标,但并不是唯一目标。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是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智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而且也要关注培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同时,作为文化的数学,能够提升人的精神。[7]通过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将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进行整合。在数学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以学生为基点,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在传授知识,培育和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文化的本质,树立数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同等价值地位的文化形象,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二)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分析上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发现,虽然现代教学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学生的情感态度、数学素质的培养不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学习和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使笔者认识到构建数学文化观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造和发展。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两者的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明确的分界线,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立足于对数学文化内涵的理解,围绕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的,通过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的反思和借鉴,本人逐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形成了“经验触动———师生交流———知识探究———多领域渗透———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8]这一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学文化教学,教师活动突出表现为呈现———渗透———引导———评述;学生活动突出表现为体验———感悟———交流———探索。

(三)对本模式的说明

(1)经验触动。学生的经验不仅是指日常的生活经验,还包括数学经验。数学经验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经历、体验。要触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教学中就要注重运用植根于文化境脉的数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数学情境中获取知识、感受文化,促进数学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师生交流是指师生共同对数学文化进行探讨。数学文化教育的广泛性、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都要求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严格来说,“师生交流”不仅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师生交流是模式实施的重点,当然,师生交流不会停留在这个环节,它会充斥于之后的整个课堂教学中。

(3)知识探究是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环节。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学习,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和体悟数学文化,是对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促进。

(4)多领域渗透是指教师跨越当前的数学知识和内容,不仅建立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而且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将之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数学系统之外领域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本质。

(5)总结反思就是对整堂课做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所体会的数学文化的印象,也为下次的数学学习积累经验,开创创新源泉。本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基于数学文化教育理论,以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品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数学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堂、数学素养丰富的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是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

四、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超越和升华

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模式意识是对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要求,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满足个人喜好的随意行为,而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的结果。而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也不是生搬硬套,将某种教学模式简单地移植到教学中,将教学模式“模式化”,使教学模式变成僵死的条条框框,对教学模式的改造、创新和超越,才是创新教育的本质。[9]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任何微小变化或不确定的偶然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实时、恰当的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这种不确定性表明,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但更要超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超越教学模式便是成熟、优秀的数学教师的重要标志。因此,成功的选择、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不受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超越教学模式,走向自由教学,最终实现“无模式化”教学,就是优秀的高等数学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刘慧工作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第五篇

1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高等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点,顺应了时展的需要,符合了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传统高等数学纯理论教学不同,融入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分析、相关资料的搜集、模型的建立、求解最终实现论文的完成等全过程。学生具有充分思考的空间,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机会,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思维潜能,促进问题的成功解决[2]。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2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2.1转变教学理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向学生灌输数学模型的思想,增强学生教学建模的意识。在相关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过程中领会教学精神。例如,37支球队进行淘汰制比赛,每轮比赛出场的2支球队,胜者进入下一轮,直至比赛结束。问题是这过程一共进行了几场比赛?常规的解题方法是预留出一支队伍,其余进行淘汰比赛,则36/2+18/2+10/2+4/2+2/2+1=36。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转变一下教学思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即每场比赛淘汰一支球队,直至冠军产生,冠军有且只有一支球队,那么就是36支球队被淘汰,则须进行36场比赛。以此,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建模思想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生活案例的应用

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启发学生的建模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例如:为参加校运会活动,班干要去超市购买统一的运动衣,有两种优惠方法:①采用原价购买的基础上,买一送一;②整体打九折。教师可提出问题,如这两种优惠方法有什么区别,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一种等。以此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出最优方案。这种代表性较强、与生活较接近的例子,通常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适当引导和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3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

以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还要重视课后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的资源,多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联想能力是数学建模思想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提高。

3小结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对培养学时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作为高等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应用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升华和提高。只有真正摆脱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将数学建模思想真正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当中,才能适应当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姚晓辉工作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

有别于一本,二本院校,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在参加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等课外活动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课程学习方面,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性和钻研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没有进行知识总结、归纳并将其系统化的意识,更缺乏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尽管这些问题在部分二本学生身上也有所体现,但在独立学院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独立学院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遇难而退,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在入学之初的学习热情随着课程的深入很快消退,数学的抽象性和连贯性又加剧了这种热情的消退速度,致使他们最终放弃该门课程,这类学生在经管类文科生中比例相对较高。第二类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动力,学习也比较努力,比较勤奋,但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较慢,他们有能力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计算题,但对于证明题、讨论题,以及稍带点难度的综合题,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可以应付简单考试,但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类学生有学习动力,目标性很强,很刻苦,学习效率较高,对新知识的悟性较高,成绩提高显著,有一定解决较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这类学生在外省籍学生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

二、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全国本科教学大纲的冲突。独立学院培养的是本科应用型人才,而高等数学又是服务于专业课的基础课,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不能完全按全国本科教学大纲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时、计划做出服从全国教学大纲的统一规定,而应该依据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灵活的取舍。第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认识不足。就交大城市学院而言,学生入学成绩相对陕西省其他独立学院来说比较高,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盲目乐观。有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就不可能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为教学上的重点,而是一味地追求大信息量、快节奏的教学方式。第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及时转变。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兼职教师,许多兼职教师都在一本学校任教,其中有一部分兼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一本而没有及时转变,他们只是将所在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稍作修改和调整,就将这些教学内容应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中,这就完全脱离了三本学生的实际。第四,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直观,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受到任课教师的普遍青睐。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中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不再枯燥乏味。但就数学课而言,笔者认为利少弊多,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对于有较多公式推导和计算的高等数学而言,学生往往在节奏上跟不上,理解上有困难。所以数学教学最好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为主,多媒体直观演示为辅,在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是不可取的。

三、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第一,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实际水平的高等数学教材。由于目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很少,所以我们从2005年开始,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于2006年7月出版了理工类、经管类两本《高等数学》教材,此后又相继出版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实现了数学教材全部校本化,部分教材已被陕西省部分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使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教材受到了大多数任课教师的认可,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在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上与一、二本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他们进行快节奏、大信息量、以严格逻辑论证为主的教学肯定不合适。因此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另外,要因材施教,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教学上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实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适当降低起点要求,弱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地理解,把学生从不具一般性的解题技巧和繁琐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加强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基本题型的训练。第三,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差距较大,对新知识的接受和领悟差异也很大,对他们进行同一水平和层次的教学,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跟不上。为此,我们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组建教学改革实验班(简称教改班)。从2009年起,在高考成绩过二本线的学生中,选拔一部分组成理工类和经管类教改班。教改班学生根据学习成绩每学期进行调整,成绩差者下放到普通班,普通班学习成绩优秀者可进入教改班。教改班在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学时等都适当强于普通班。

2.经管类学生文、理分开教学。由于经管类专业文理科学生兼招,文科学生普遍数学底子差,对数学知识的悟性也差于理科生,且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初等数学知识也比理科生学得少,教改班也是如此。将文、理科学生分班教学后,教学内容基本不变,但深浅度有所区别。

3.大面积教学与少数培养区别对待。从2012级开始,我们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计划,将大面积数学课程的学时压缩。理工、经管类高等数学分别压缩为154学时和112学时,理工类和经管类的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均压缩为32学时,大三时再开数学选修课。选修课中,上述三课程分别为64、32、32学时。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需求,也不影响独立学院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总之,如何将独立学院的“应用型”这一目标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探索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是目前高等数学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群智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第七篇

一、科学教学理论

科学教学方式是国内外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应用互动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直观认知力,应用网络教学为媒介,让学生充分自由展示其能力,应用语言的表达和实地的操作演练,在科学教学中,让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科学教学的互动,很多时候学生还能占主导作用。科学教学理论,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不仅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使得学习更具有自主性,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科学教学理论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而且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运用和实践

1.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运用。顾名思义,科学教学理论本身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们必须具有在理解科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以保证科学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的正确运用。科学教学理论,是在将某个模块的知识点分解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分解成不同部分,并按照对于知识的学习,完成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按照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内容的搜集、疑难点的查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疑难问题的指点,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对于现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最缺少的,因此科学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这三方面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就先进的数学教学市场而言,根据“十五”计划的实施,我国对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都制定了更新的要求。随着我国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我们需要近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要求,将实用的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高校数学学科专业中去,使专业的强化能力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与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和升华。

2.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运用。首先是科学教学理论计划的制定,对于任何教学实践,都要进行一定详细的规划,这样有利于教学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因此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学规划。这些规划制定的前提必须有所依据而且必须是合理的,然后相应的数学教师按照计划,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动手验算,并不是通过读背,就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提高了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其次,科学教学理论计划的实施。对于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当给学生制定了一定的学习计划之后,按照一定的成绩比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单位,先进行组内的学习探讨,所有的主动权都放在学生的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承担的工作是监督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程度差的学生,教师负责有条不紊地完成既定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再次,对于各个单位之间的不同结果进行单位之间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首先发现错误,其次进行相应的改正,再次,教师根据学生探讨的结果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指导,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根据不同的错误方向提出改正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科学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6

一、学术化在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发展措施举要

根据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当前高等数学教学实现学术化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现高等数学教学学术化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在教学中出现学术不端的问题。要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地推动高等数学教学学术化的发展。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之一,一定要注意,实现教学学术化,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并非就是丢掉教材跟随教师。在学术化的数学教学上,教材的选择或者编写一定要适应当下社会的变化发展。数学教学地学术化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学习。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或者在教材解读上面做一些示范。对于教材内的创新点,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习惯。2为了实现数学教学学术化,高校应该尽可能的对师资力量扩大投资。同时,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学术化的培训。使得学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学术化中从容应对,促进数学教师的继续发展。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数学教师的培训不能仅仅只专注于高一等级的数学理论知识培训上,还要注意对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史、数学哲学等方面的培训。3数学教学要想实现学术化,数学教师自身必须加强自身地改变。在高等数学教学方式上,要采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之前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理念。根据学术化的要求,教给学生研究和解读教材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同学生一起进行学术化地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多采用学生熟悉的数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将理论知识置于丰富有趣的数学情景中去,尽可能减少枯燥理论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4实现高等数学教学学术化还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人文价值的认识。高等数学教学实现学术化,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数学的人文价值在沟通交流中传递给学生。学术研究极具严谨和科学的活动,对待、参与学术活动的时候应该也必须是持严谨的态度。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等问题,保有学术研究的纯粹性。

二、结束语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7

数学史与高等数学教学的融合本身就是要体现数学自身所具有的素质修养魅力,而通过数学史的教学融入进行完美展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以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去看,高等数学其实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总是在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超强逻辑公式[2],对于这些“外星人”还需要学生进行学习、记忆甚至死记硬背,大多数同学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觉得课程枯燥无趣,自己的头脑也越来越笨。如果有数学史对高等数学教学的融入,就大不一样了。其可以利用数学史的丰富知识内涵与数学的枯燥进行中和,使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进行重新理解与认识,将其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的激发有更大作用,对于高等数学中奥秘的探索与学习的欲望也能逐渐培养起来。其次,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引导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相对较难,即使教师努力讲解一些疑难问题,还是会有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摸不着头脑,这也间接使学生对数学兴趣慢慢降低。所以,数学史知识在高等数学课程上的逐渐渗透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一个了解的平台,也能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这将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引导更加有利。数学史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数学历史的发展与进化传承过程,数学成果在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其特有的表现手法。这种情况下就能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同时,一方面,以对数学背景知识的了解作为启发,另一方面,也能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效率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再次,对于解决学习中的知识层更为有利。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数学史渗透于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将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知度,对于数学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而且也可以通过了解数学所存在的丰富内涵与本质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文化素质。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够透彻,已经积累了太多不懂不会不明白的问题,一个知识没明白,又有新的知识涌进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基本都一知半解,知识层发生断层现象。而数学史对于教学的融入则能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数学中的问题和数学史完整连接,将要学习的数学与之联系,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个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具备一个连续的数学思想模式与知识体系。最后,对于培训学生的思维方式十分有利。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可谓煞费苦心,而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则能使学生逐步培养出自身一种较好的思维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专项提升,可以让他们使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很多数学问题[3]。实际上,数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这里面不仅有传统教学方法的调和融入,还有需要对结果进行训练与演示,真正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分析能力。而数学史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补充手段,数学史把历史上数学家特有数学思维中的创造性成果充分展现在当代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启发,对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十分有利。

二、数学史与高等数学教学间的实践与探索

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教师普遍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在意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真正感受,就更不要提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但数学史对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融入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并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才是根本。这样才会有利于数学史知识内容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教学时课堂气氛都有重要作用。第一,注重数学史在融合高等数学教学时的围绕渗透。数学经过岁月的漫长积累,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越来越令人觉得有着很深的内涵,其中所涵盖的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诠释的,其包含的种类多种多样。这就考验了教师的资历与能力。如何将数学史与高等数学的教材及学生的心理进行组合并找到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围绕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还要注意当前教学课本上已经存在的数学史内容,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要忽略数学史的知识讲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氛围也更加活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关键。第二,要将数学史中的思维模式对学生予以揭示。数学史不仅是数学的发展进程那么简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还包含一些特有的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也是根据数学的不断发展激发出来的。从根本上说,数学的思维模式在今天这种局面下都是由数学史进化发展得来的,这一进化过程演绎出数学固有的本质与认知过程,包含数学思维及实践方法的全部概括。这就要说明高等数学中不仅有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极为多元化的数学思维方式。而学生在学习时并不会对此十分重视[4],他们只会想着如何把理论内容搞清楚,如何去拿到更高的分数等,他们不明白要想提高成绩,数学史的研究将会对他们有多大帮助。而教师恰好在这一过程中阐释明白这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第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中各种符号的历史。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无一不应用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可以说数学史的发展历程缺少不了数学符号的辅助,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各种数学符号及发展史,有利于学生对符号的认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历史上的数学家及一些关于数学的奇闻趣事的了解,一举两得。第四,是要将数学家的奇闻趣事介绍给学生。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到一些有历史事迹的概念或公式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数学史上的人物及事迹拿出来与学生分享,通过正确的故事寓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加强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重新树立自身的意志及学习信念,增强信心与勇气,并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5]。

三、结语

将数学史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成绩和思维方法有所帮助,这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我国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开军.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李兵方,李运通,赵增逊.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苑倩倩,等.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

[4]李春丽,穆柯.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高等教学;几种方法;科学研究;广泛兴趣

在我们步入21世纪的时刻,科学、技术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的高等数学在其他各个领域及学科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不但深入到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领域,而且深入到经济、金融、信息、社会等各领域中。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分支比较多、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如果不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那我们的学生学起来较吃力,教师教起来较费力。所以如何使非数学专业的人员能够很好地学好高等数学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而且如何组织好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与研究是直接关系到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水平,是高等院校基础学科研究与改革的重点内容,在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适当地利用一些非常规方法来组织教学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校这几年的教学探讨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1“问题研究型”教学

传统教学更多地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学,信息交流的方式是一种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对高等数学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改变“传授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做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科研的角度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金钥匙。

例如:在“定积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按照正常教学安排一般要讲授4学时。然而,“定积分的应用”其核心是“微元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10多分钟,就可以将“微元法”的原理讲清楚、透彻,然后再与学生一起做两个典型题加深理解。整个过程不超过半小时,学生就能初步掌握“微元法”。与此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一步深入理解“微元法”的热情。接下来就是选择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课后练习。这样就把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训练渗透到“微元法”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领悟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扎实,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并且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课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预习指导型”教学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只关心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加思考。从而学生也就在上课前稍作预习甚或不预习,并且这种预习是在缺乏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没有针对性,没有重难点。“预习指导式”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在讲完本次课的同时能给出下次内容中的要点,设计一些悬念,最好以一个提纲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几分好奇去提前预习,并且在下次授课时进行课堂提问,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或者感到有兴趣的重点讲解,而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从头至尾来讲所有的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学数学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欲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

3“实际尝试型”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地讲,学生在下面稀里糊涂地听,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不够充分,互动性不够积极,完全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真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这样教师越教越没劲,学生越听越郁闷。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挑选其中的某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自己扮演一次教师,教师可以坐在教室里听学生讲解的过程,从中找出注意点和难点,然后就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牢固,听的同学由于好奇心也比平时更认真,掌握得更快,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兴趣。

4“启发设疑式”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9

1.1高等数学课作用的定位不准确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有些人把它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工具,过分看重它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忽略了高等数学的逻辑推导、思维缜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仅仅把数学看成是工具,学习掌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忽视了高等数学课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功能,没有意识到学生数学文化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1.2学生基础较差,目标不明确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总体质量有所下降,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差距也较大,有些学生中学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等数学是纯理论课,定义、定理、公式较多,比较枯燥,有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基本放弃,高等数学不及格率也居高不下。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于数学的要求,仅限于考试及格即可,缺乏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1.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与专业结合

有的教师在高等数学的讲授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认认真真地讲授高等数学的内容,台下学生枯燥无味地被动地听,更有甚者玩手机。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严谨性、科学性、逻辑性,而忽略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知识点背景信息介绍,相关例题、习题、作业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编排,概念定理的叙述证明,都缺乏创新意识,各专业都一样,没有体现专业特色;重视推导、计算,忽略大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1.4教学内容陈旧,没考虑学情

现有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有些地方衔接不好,比如反三角函数,极坐标、参数方程等等知识中学并没有讲解,但大学教师认为中学已经学过,高等数学教材中也没有进行补充和解释,这就造成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高等数学部分内容学习效果不好;同时将高等数学的部分内容下放到中学数学中讲授,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殊不知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简单的导数和积分计算等。另一方面,教材体系一成不变,多选用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内容显得有些陈旧。

2基于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2.1制定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数学教师要多与专业任课教师加强联系,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专题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各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知识点,如在哪些专业课中用、用到哪些高等数学知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好不够用、还需补充哪些知识、哪些问题要用到数学知识解决等等。掌握这些情况后,教研室可根据专业课的需要和特点,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的调整部分教学内容。通过与专业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兼顾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有目的制定合理的高等数学授课计划。专业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的工作,将专业课中好的数学案例提供给数学老师,并重视数学教师的反馈意见,认真吸收高等数学教材中好的思想与方法,将专业课中所用到的数学定理、公式等通过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共同提高教学效果。在内容上增加来自于专业的实际案例,使数学更加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能动性。

2.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这门课有点抽象,逻辑性强,知识构架严密,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重视分析概念、定理、证明公式,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必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自制的课件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视觉、立体感和动态意义上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研究性、探究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高等数学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条件成熟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讲授某些知识点或某个例题,教师做点评。

2.3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例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例题的选取也很有学问,例题的设计要慎重,要把某些专业知识或公式提前介绍一下。为了体现数学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多采用一些与专业课有关的例题。比如经管专业讲解导数时,可以引入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工科专业讲解二重积分应用时可以引入理论力学中质心坐标计算的例题、习题或试题等。还可以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入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年典型赛题可以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对于他们的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所用到的例题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而且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4教师要树立高等数学专业教学意识

教师要及时更新高等数学教学观念,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体现学生专业化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高等数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的同时,还要重视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3结论

高等数学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一、引言

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学科,其作用主要在于为大学生有效进行专业学习而培养必备及必需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学习能力[1]。高等数学体现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职业生涯关键能力的素质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在提倡“立德树人”的今天,既要满足受教育者眼前职业岗位的需要,更应关注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教育要有前瞻性。公民的数学素质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数学素质的高与低会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应着力培养公民及个体形成坚定的科学信念,进而形成坚强、自信的意志和职业道德。我们在大学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知识传播只是一种基本要求,其重要性更体现在如何形成数学学习环境并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其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一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课。当前,职教改革是全国教育的一大热点,“三教”改革是职教改革的重中之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数学课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其一,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导致了高等数学课程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局面;其二,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关联很少,如分段计算函数实例、最优的投资方案、建立微分方程的实例等;没有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教学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从定理到计算,造成了数学学科价值的缺失,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同时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极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发现当前高职数学课程在师生的教与学方面普遍存在着互相制约现象。(一)学时问题。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形成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数学教学课时不断缩减,也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困难。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缩减基础课程的学时,这使得教学目标在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的实现更加困难。在减少学时的情况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二)教材问题。高职数学课程配套的教材,普遍表现为与各专业大类不相适应、针对性不足。因为教材偏重系统性、理论性,是对本科教材的压缩,理论内容显得难理解;有些教材则属于简单地将理论内容和操作实践堆放在一起,没有整合也不成体系[2]。知识多而全、难而深;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如同两条平行线,只见定义、定理、计算,不见其与专业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专业了解不多或根本不清楚该专业需要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脱离专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的教学内容,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种偏离了高等数学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的教材,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3]。(三)学生问题。近年来,由于分类招生考试实施,高职学生的来源多样化,包括学业考试招生、自主招生、3+证书招生、三二分段招生、普通高考等。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基础参差不齐,虽然进行了分层教学,但基础较弱的班级还是占大部分,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完成作业是应付了事的态度,这样又何谈成绩提高?(四)教师教学方式高职数学教师理论知识渊博,讲授传统数学理论洋洋洒洒,备课时作为老师肯定会去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对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有所了解,本想在上课时要很好地与专业结合,但由于对专业只是了解而已,没能如愿以偿,如在教学中建立微分方程的实例时,只见定义、公式、计算,不见其与专业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虽然扮演了数学学科的训练角色,但是却失去了专业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实现数学作为通识教育重要一环对于专业教育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直接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学生来源多样化、个体差异大、素质不均衡、学时在压减的严峻考验。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材在不断地适应专业,高职数学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

三、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与对策

党中央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以及国家职教20条都告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造“金课”、消灭水课。作为数学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与专业教师一起挑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担。实施“三教”改革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方向,职业教育应当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一)“赋能”教师以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高校必须改变理念、改革管理模式,建立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的“大教学”体制和机制,管理部门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对于从事通识教育的数学教师,要考虑其能动性,广泛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老教师传帮带、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名师评选、师资培训班等各种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允许教师分流并调整教学评价差的教师岗位,建立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二)“升级”教材以推动教材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及时完善内容及结构,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具体包括:1.全方位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突出数学精髓,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于实际的能力;2.结合专业课进度合理编排数学体系,以利于阐释数学概念;3.增加案例,注重数学理论在专业与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数学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联系;4.课后练习的内容、形式多样化,增加操作与合作,安排小组作业,学生共同讨论、协助、实践完成作业,增加课后练习的多样化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4]。穿插数学史,加强数学的人文教育;5.适当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多角度加强数学的人文教育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密切与专业相结合,建设校本特色教材及活页式教材,将企业真实案例与生产过程引入教材内容,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升教材特色。(三)“激活”教师教法以推动教学改革。1.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建立学习情境。通过展示实际生活的情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事物本质规律。如讲授函数极限时,可与经济利润挂钩,举一些到银行存钱的例子。这种情境通过寻找数学与专业的结合点,让学生同时加深对数学和专业的理解。[5](2)减少、简化推导过程。对一些基本的要求要精讲多练,严格要求学生熟记公式。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3)运用现代科技的工具进行教学。利用数学软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深奥的数学概念及进行复杂代数运算等。(4)增加重要概念的讨论课。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讨论,加强师生间互动。2.教学评价的改革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平时成绩占学期评定成绩比重权限增大,满分30分。其中①考勤,即全勤满10分;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满分10分;③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并按时上交,满分10分。(2)学期中让学生写一篇约800字左右的文章,满分20分。从三方面入手:①本学期数学课程优点;②本学期数学课程缺点;③最希望增加与本人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会有较大的帮助。(3)坚持闭卷考核方式,满分50分;闭卷考试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能力为主。将过程化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考核重点是学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相信,持之以恒地开展评价与考核方式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结束语

世界科学发展史离不开数学的贡献,“数学强则科学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我国的科学研究以及数学事业正在努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上,我们仍然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机制,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以及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以生为本,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加强项目教学、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等多元化方式与手段,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发挥数学的基础工具作用[6]。我们相信,随着职业教育政策的日益利好、学校的日益重视,在全体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必将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日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2]夏慧异.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

[3]岳文宇.高等数学教材改革创新的认识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4]王元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改革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2).

[5]任芳玲,乔克林.高校青年教师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