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治疗论文

时间:2022-01-14 11:38:00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论文

1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1.1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治疗剂量为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mg/(kg·d),3次/d。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1]。

1.2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疗程3~5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黄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陈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种药物。

1.3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1.4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3次/d,疗程3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6]。

1.5思密达

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d,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7]。

2中药方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辨病分期、专方加减三种基本方法。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

笔者对近5年国内报告的以中药为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病例进行分析,很多医者都是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要原则,采用自拟方或成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本病,效果很好。张敏涛[8]治疗本病采用以清热解毒、清心泻脾为主的清热泻脾散共治疗50例,痊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痊愈率72%,总有效率98%。龚人爱[9]自制银翘导赤散治疗本病76例,治愈5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37%。药方中银花甘寒,善清肺经热邪;黄芩苦寒,善清肺热及上焦实热;连翘苦微寒,长于散上焦风热,有清热解毒之功;导赤散泻心利尿,引热下行;麦冬清热生津;加用三叶青、生石膏苦寒,增强清热作用;加用蝉蜕、钩藤、灯心草泻心平肝;食积停滞加焦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消食助运。临床用该方加减施治本病,疗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少,不失为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丁惠玲等[10]运用上海市名中医徐蔚霖的经验方鸡黛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此外还有学者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本病,因莪术油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有效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促进皮疹及口腔溃疡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皮疹和溃疡面的愈合。又因莪术油有抑制病毒作用,病程早期应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防止病毒的播散,减少对心肌的损害[11]。在临床工作中,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中成药,以及导赤散、葛根芩连汤、泻黄散等祖国传统方剂及其加减方,也被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且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措施,主要是对症处理,服用维生素B、C,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干扰素等),解热镇痛剂。而中草药也是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传统方剂的基础上加减调整。但从临床报告上来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本病还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大范围的爆发,相信随着科学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会被医学工作者发现。

【参考文献】

[1]李占忠.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4):3435.

[2]黄世雄.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1(14):3435.

[3]陈云健.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91.

[4]许岚,王莘,张红星.干扰素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02,14(2):16.

[5]胡恭,胡国华.α2b干扰素联合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4751476.

[6]张宝华.病毒灵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3):254255.

[7]范世慧.思密达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18.

[8]张敏涛.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5):3637.

[9]龚人爱.银翘导赤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463.

[10]丁惠玲,李雪瑞.加味鸡黛玉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6):3738.

[11]卢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7):430.

【关键词】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