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十篇

时间:2023-10-26 17:30:11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1

【关键词】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策略

1小儿哮喘临床治疗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儿科中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等。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效果不好;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控制小儿哮喘已经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1] 为了观察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对在我院自2011 年l2月至2013 年1月接受治疗的53 例小儿哮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3 例小儿哮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有患者27 例,对照组患者26 例。这些患者中男孩30 例,女孩23 例,患者的年龄在19-54 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2.4岁。这些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肝肾及心血管功能严重损害患儿。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包括常规应用抗生素,补液,抗过敏及激素治疗,必要时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实验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根据患儿哮喘性质,分别采用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及六安煎等治疗; 疗程均为2周。[2]

1.1.3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儿童支气管哮喘分为四个等级即: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童支气管哮喘总有效例数为患儿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

1.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1.2 结果: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3 例小儿哮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有患者27 例,对照组患者26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 周,并且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92.59%;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喘息、咳嗽及咳痰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肺部哮鸣音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讨论:小儿哮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儿呼吸困难、咳嗽,且肺部能够听见哮鸣音,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医学界认为小儿哮喘可能与小儿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当小儿气道受到感染时,病菌能够诱发、甚至加剧支气管高反应性,为哮喘病的形成营造了基础因素,且由于这种疾病多为儿童,他们免疫功能还不够健全,导致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而中医认为小儿哮喘属喘证,这种疾病在儿童体内会有胶固之痰内伏,如遭受外邪,痰随气升,痰气相搏,壅阻气道,肺气郁闭于是喘促气鸣,发为哮喘。[3] 通过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

进入冬季,会出现昼短夜长的现象,且气温较低,尤其在我国北方。对于儿童而言,其免疫力较低,受冬季气温的影响较大,导致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4]。因此,在冬季,对儿童进行呼吸道疾病预防是必要的。本组试验以我院84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报告总结如下。

2.1 资料与方法

2.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 月在我院84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男50 例,女34 例。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 例,观察组儿童的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6.25±1.44)岁,对照组儿童的年龄为(4―14)岁,平均年龄为(7.28±1.33)岁。通过对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儿童家属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

2.1.2 方法: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的的预防管理,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对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解,做好记录。实验组:儿童在接受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预防和管理。(1)确保户外活动时间的充足,提高儿童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2)提倡母乳喂养,适量、及时添加辅食。为儿童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确保儿童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3)加强对儿童的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在儿童睡眠时吹对流风,并加强巡视避免儿童受凉。(4)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有病人家里。(5)讲卫生,经常给儿童洗手。

2.1.3 观察指标:对本组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做好详细记录。

2.1.4 统计学分析: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 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差异P

2.2 结果:两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对比。

2.3 讨论:小儿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多发人群是儿童 。

因此,在冬季,需要对儿童进行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和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 (3):55-56.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2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冬季患病情况以便早期干预,笔者于2009年10月1日~2010年1月31日对我院门诊就诊的294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10月1日~2010年1月31日在双沟中心卫生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所有学龄前(200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共2943人,男1774人,女1169人。初诊2596人,复诊347人。

1.2调查方法下发专用表格到内科门诊,门诊医生根据就诊患儿的次序填写相关信息,防保站每天专人收集,集中汇总。

2 结果

2.1调查时间分布2009年10月份748人,11月份680人,12月份751人,2010年1月份764人。

2.2年龄分布2003年129人,2004年173人,2005年173人,2006年302人,2007年346人,2008年649人,2009年1171人。

2.3地区分布本地2683人,外地260人;镇区1211人,农村1732人。

2.4病种分布呼吸道疾病2899人,其他44人。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3

郑州市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入侵呼吸道粘膜后所引发的病变,近年来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恶化的情况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其在临床中多变现多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并且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爆发,其传播速度之快、面积之广都是无法控制的,在一定程度上极易造成社会恐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笔者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入手,对其预防和治疗要点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

关键词 ] 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防治要点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192-02

[作者简介] 宋宏剑(1968-),男,河南郑州市,本科,主管医师,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1092532356@qq.com。

近年来,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有四十余种,并且正以每年一到两个或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1],因而面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必须给予相关有效的防治预防措施,控制它发生的同时又必须对已发生的进行积极治疗。真菌感染也是引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诱因之一,随着如今空气环境的不断恶化,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机率已经越来越高,并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统的感染最为常见[2]。到如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经被我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所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并要求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方式进行预防,可见相关学着及领导人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视。

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煮要是通过人体呼吸道进行细菌及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甚至部分细菌还会产生内毒素或是外毒素,从而导致呼吸道局部发生严重病变,在传播过程中,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更是从呼吸道传出,以呼吸或是飞沫的方式传递至空气中,久而久之引起相应感染,相关疾病的携带患者则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4]。

1.2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

首先,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且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近年来,以甲型流感为例,其传播范围是世界性的,并且由于人员流动迅速,更是使得这种疾病拥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其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及弱势群体中的发病率更高,这其中三至六个月的婴儿由于其先天性的免疫力所以反而不易被传染,发病效率低,另外幼儿、儿童等群体则是缺乏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故其在接触病原体之后多易被感染,但在儿童时期已经感染过的人,成年之后因其机体已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所以反而不易被感染,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免疫力天生存在缺陷的人,其对此类病毒的抵抗能力差,同样易被感染[5];再则,在急性呼吸道传播中,若有易感者存在时,则新病例可能会持续发生,易感者数量较多是则可能形成流行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在同一个城市中,若是人口密度高,那么同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可能常年持续不断,并且有可能引发新的病原体的产生;最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呈现周期性流行,它与传播过程中接触易感人群的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3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以及早期症状

一年四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尤以春冬季节比例更多,春冬季节人们大多在室活动或是工作,更是增加了彼此间的接触机会,呼吸及飞沫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并且由于春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破换了人体呼吸道的内环境,提高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几率,甚至春冬季及紫外线强度较之其余两个季节更弱一些,这就使得它难以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杀灭。

另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早期都伴随着发热、头疼、咳嗽、感冒等相似的临床症状的产生,不同的病原体在两到三天后则又会演变成如麻疹、猩红热等临床症状[6]。

1.4 真菌感染引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特点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的范畴,往往在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时或菌群失调时才会发生感染情况。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大多数都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机率最高,经研究,发现患者有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气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增加了受感染的可能[8]。在易患因素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最高。所有患者中平均年龄偏高,中老年人的体质因素也有一定影响,这部分患者呼吸道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呼吸功能不够健全,免疫功能较差,有菌群失调的现象存在[9]。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

2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1隔离病原体携带者

因为相关患者的鼻腔、口腔都存在大量的病毒以及细菌,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病人咳嗽或是打喷嚏甚至呼吸自然而然的将这些病毒和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去,而另一些健康的人随着呼吸吸进这些携带病毒或是细菌的空气,极易成为下一个被感染的人,故而对此类疾病的早期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早期,可隔离相关病原体携带患者,从而起到控制感染源的作用。

2.2控制病毒或细菌的传播途径

在出行中病原体的携带者或是健康者都可携带口罩是最为简单的日常防护措施,对于相关空气难以保持流通的公公场所,则在一定条件下可借力于一些化学消毒剂,进行简单易行的室内消毒,大多场所中的消毒方式多采用氧乙酸喷雾或是熏蒸。在消毒中,喷雾浓度控制在1%,且每立方米的计量保持在0、15 g,时间为15~20 min不等,而熏蒸每立方米的计量则是应当保持在0.7~1 g之间,喷雾或熏蒸过后,需将相关场所密封30 min左右,最后通风即可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2.3加强相关卫生知识的传播

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及防治中,相关卫生知识的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人们熟悉相关注意事项,才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做到从根源抓起,其卫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相关患者应当自觉不去公共场所,若是必须出行,则出行中应当带戴口罩遮住口鼻,打喷嚏及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生活中,应当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要尽量减少聚会等,从而起到防止易感者和病毒细菌携带者流动的目的。

2.4加强日常防护

日常中,人们可以多参加体育活动等,尤其易感人群更应当注重平时的锻炼,一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一些中药等对相关疾病进行一定防护,如众所周知的板蓝根在流感中的防治作用。

2.5 儿童针对性防护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在自身的抵抗力上还比较薄弱,在特定的年龄段中会比较容易患有一些疾病,对于儿童的保健护理重要性要高于成人,主要的护理方法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儿童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点,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家长的协助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在生长发育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10]。儿童在常规传染疾病控制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综合的控制管理。保证儿童的环境卫生,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多打扫室内卫生,定期对室内的空气以及物品的细菌进行检测,室温最好保持在20~23℃左右,可以适当提高湿度[11]。由于儿童容易患上感染上下呼吸道的疾病,对此可以分别采取药物和饮食管理,采用丙种球蛋白加强儿童的自身免疫力,每月进行一次静脉注射。在饮食上多选用有健脾益肾、止咳化痰的食物,例如蜂蜜、核桃、山药、猪肉、牛肉等等。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要对儿童进行知道,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有助于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好习惯。

2.6 真菌感染防护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临床中没有特异性表现,容易混淆,造成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目前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表现,然而有部分患者在X线和CT的检查结果中显示同普通细菌性肺炎比较类似,鉴别比较困难。而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面,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包括三唑类和多烯类,例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以及5-氟尿嘧啶等,然而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在用药上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适当静卧休息,饮食注意热量和蛋白的摄入,积极控制原发性疾病[12]。

3结语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入侵呼吸道粘膜后所引发的病变,近年来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恶化的情况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其在临床中多变现多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并且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爆发,其传播速度之快、面积之广都是无法控制的,在一定程度上极易造成社会恐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分析,所提出的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用作今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参考。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应当是从多方面同时入手的,而在相关疾病的传染源中,其非典型性、轻型以及隐性感染者居多,且目前为止,对这一类的病人确诊仍存在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现仍缺少有效的对大面积空气进行消毒的方式,并且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方式在实行中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则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将人体自动免疫的方法落实到防治中去,则可有效防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概率。

[

参考文献]

[1]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2):104-105.

[2]曹宁,孙莉芳. 西安市五环社区1990—2007年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4):56-57.

[3]巩玉秀,李六亿,张朝阳.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0,16(9):522-525.

[4]杨静.浅谈幼儿园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0,27(4):47.

[5]米素兰.保健护理在早期幼儿园儿童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1):61-62.

[6]黎海芪.铁、碘、维生素A微传染素的现代观[J].中国幼儿园儿童保健杂志,2011,10(13):170-181.

[7]李冬梅,刘海博,甘亚弟.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J].中国幼儿园儿童保健杂志,2010,12(13):229-230.

[8]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10,4(5):86-87.

[9]李金梅,周以玲.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8,12(7):667-668.

[10]吴素玲,杨大锁.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2,14(4):79-80.

[11]任丽.抗生素与呼吸科老年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分析[J].华夏医学,2012,23(12):3332-3333.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4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玉屏风汤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非急性感染期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观察组62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均治疗3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发病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玉屏风汤/治疗应用; 感冒/中医药疗法; 祛风剂;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反复发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免疫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1]。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中医正气的作用与免疫功能相类似”,认为本病由于正气不足,影响免疫功能,抗邪能力下降而致,正气不足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的关键。中医学在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等优势。近3年来,笔者采用加味玉屏风汤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3/200903河南省长葛市公疗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其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1~12岁,平均5.5岁。102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3岁30例,~6岁20例,~12岁12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3岁20例,~6岁12例,~12岁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0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修订反复呼吸道感染判定条件[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1~12岁。

1.4 排除标准

(1)急性感染期患儿;(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呼吸道解剖异常、异物、变异性哮喘、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或肺结核者;(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加味玉屏风汤,药用黄芪15 g,党参10 g,白术、防风各6 g煎汤,7岁以上每日1剂,分2次服,7岁以下每剂分3次,每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江西赣南制药厂,批号:20060115,20074318,20080616),第1周每日1次,每次10 mL,第2周开始每周口服1次,每次10 mL,3个月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服药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12个月随访,分别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月发病次数、月发病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疗效及副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疗程结束后1年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发病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疗程结束后1年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1/2以上,发病时间缩短;(3)无效: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不足1/2,发病时间无明显缩短[3]。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行t检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月发病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月发病情况比较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月发病次数以及发病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 见表3。表3 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表3结果表明,102例患儿经治疗后,血清IgG,IgA,IgM指标均上升,尤以IgG和IgA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2]。现代医学多认为该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免疫功能异常及营养物质缺乏。祖国医学文献中无“复感儿”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体虚感冒”“久嗽”“自汗”等疾病范畴,均为体虚易感邪所致[4]。《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虚[5]。由此可知,正气不足是复感儿发病的关键。

加味玉屏风汤由《世医得效方》玉屏风散加党参组成,方中药虽4味,然药简力宏,黄芪味甘性温,补益中气兼能扶阳;党参味甘性平,既可补气又可补血兼能益阴;防风通治一切风邪,白术健脾宁风,共奏益气固表,扶正固本之效。方中黄芪为主药,益气固表,辅以白术健脾宁风,党参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和主药以补脾而助气血之源,使气充血旺,则卫外固而汗可止;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可谓补中有敛,敛中有散,补散兼施;四药合用,益气实卫,扶正固本,不仅能提高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且能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本硏究通过各项观察指标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加味玉屏风汤后可使机体卫气充足,腠理致密,营卫调和,使外邪难以侵入,从而改善机体组织的功能活动,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经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高,且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再次提示加味玉屏风汤对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加味玉屏风汤对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祖国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开创了人类预防医学的先河,“治未病”提出了预防为主,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6]。预防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为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加味玉屏风汤不失为一种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史荟杨,郭振武.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及最新防治[J].中医儿科杂志,2008,4(3):535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3] 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3,21(6):341343.

[4] 张桂菊,曹宏.浅谈祖国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4,17(5):19.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5

【摘要】 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加强心理、饮食护理,预防与调护,防止交叉感染,及时对并发症给予相应护理有利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顺利康复。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护理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本病具有常年反复、发病率高的特点,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症、被动吸烟、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及慢性病灶(如鼻炎、扁桃体炎等)。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3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现将对该症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38例中。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9岁,以2~5岁小儿居多。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例,反复扁桃体炎患儿25例,营养不良、低蛋白儿2例,8例患儿微量元素(如锌、钙、磷、铁、镁)降低。症状均以发热、咳嗽、咳痰、咽痛红肿或伴有腹痛、腹泻,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在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淋巴细胞高于正常值,尤其在病毒感染时会出现单核细胞增高趋势,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

2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标准:0~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3~5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1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2]。注: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间隔7 d以上: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成立,需观察1年。

3 观察与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惧怕医院的各种治疗如抽血、注射、服药等,加之家长缺乏相关疾病的知识,顾虑预后、担心患儿难以忍受注射之苦等心理反应,极易影响患儿。鉴此,护士以耐心、细心、和蔼的态度对待患儿,初次接触患儿不突然强行拥抱或交谈,以免加重其恐惧心理。先与患儿家长沟通,使其逐渐熟悉,消除陌生心理,增强安全感,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过程及效果等,以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3.2 病室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对流风,避免被动吸烟及异味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执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差感染。

3.3 监测体温 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解热药,预防高热惊厥,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擦汗更衣,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及降低体温。

3.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宜进食油腻、煎炸、辛辣食品。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可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3.5 并发症护理 患儿鼻塞时呼吸不畅,可在喂乳及临睡前用5%麻黄矸溶液滴鼻,每次1~2滴。使鼻腔通畅,但不宜过频,以免引起心悸等表现。观察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高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淋巴结肿大、耳痛或耳道流脓、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处理。

3.6 预防与调护

(1) 保证小儿饮食的营养均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不强迫孩子进食。牛奶、肉类、蛋类、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要均衡。由于维生素A有保持人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抗呼吸系统感染、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应让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黄绿色的蔬菜、黄色水果、瓜类等。饮食清淡,多吃蔬果,避免食积;

(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气候适宜时应多晒太阳和进行户外活动,多增加户外活动。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进行日光浴,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 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衣着适宜。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即使在冬季降温时也不宜给孩子穿得过多),小儿盖的被子也不宜太厚。气候变化时应随时为其增减衣服,不要只增不减。若小儿活动时出汗,应及时用毛巾为其擦干。若小儿在入睡后出汗较多,可在其前后胸垫上小毛巾以防止其内衣潮湿。减少其出汗、及时为其擦汗是防止小儿受凉的重要措施。

(4) 避免小儿接触感染源。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感冒,应避免病人与孩子接触。以免交叉感染;有流行趋势时,可预防性服药,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5) 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应注意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同时保持一定

的空气湿度。冬季儿童房间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尽量保持儿童呼吸道湿润,减少被病菌侵袭的机会。

(6)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和原发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同时要合理用药。如孩子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应进行对症治疗。不要给小儿滥用抗生素。只有在确认小儿已经发生了细菌性感染时,才可适当地给小儿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应严格地按照疗程用药。对于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带其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必要时应检测一下其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和免疫指标。若小儿体内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若小儿的免疫功能有缺陷,可对其进行免疫刺激治疗。但进行这种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其选用合适的药物,并且要有足够的疗程。

(7) 祖国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观念,开创了人类预防医学的先河,“治未病”提出了预防为主,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2]。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优势。《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内存在旺盛的正气,邪气就不容易侵犯。中医优势在于:改善小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中医有许多著名方剂,如将加味玉屏风散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3g,连服2周,能增强患儿免疫力;或用贯众6~9g、大青叶6~10g、黄芪6~9g煎服,每日1剂,连服7~10天。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中医药在抗病毒感染有很好疗效。中药不仅抗病毒也可抗细菌。通过健脾补气补肾,增强小儿食欲,增加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吸收,强壮体质,增强患儿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上感”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病,占5岁以下小儿所有疾病的50%以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

如果炎症在上呼吸道的某个局部范围表现明显,则可按该部位的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

年长儿更易患支原体肺炎

各种呼吸道病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占90%以上。

细菌亦可引起,但大都为继发性;常有混合感染:病毒感染基础上的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年长儿则为细菌与非典型微生物混合感染。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有增加趋势,尤其对年长儿。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水平较低,对细菌及病毒的免疫能力差,因此在婴幼儿期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患有营养缺乏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时,易患本病;居住环境、护理是否得当,气候变化等也是“上感”的易患因素。

咽部红肿提示细菌感染

急性上感因年龄、体质强弱及病原体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发病一般较急,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轻咳、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但一般状较好。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细菌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上述症状重,如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咽痛明显,患儿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有的可伴有呕吐、腹泻,有的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出现剧烈腹痛。

新生儿及小婴儿可因鼻塞导致吃奶时费力或呼吸困难;婴幼儿高热不退容易诱发惊厥(6岁以上儿童则少见)。

体内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滤泡肿大,扁桃体肿大。扁桃体有化脓时,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脓苔),咽部红肿明显,提示有细菌感染。

这里要单独说说两种上感的症状,以便家长辨认:

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查体可见咽炎和结合膜炎同时存在,结合膜出现滤泡性炎症,充血、水肿,甚至眼睑浮肿。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及悬雍垂的粘膜上有直径1~3毫米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

上感可引起并发症

上呼吸道炎症如未及时恰当治疗,也可蔓延至临近器官,引起并发症,如中耳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对小婴儿及免疫力低下患儿可并发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区别上感与其他疾病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的流行病史;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较呼吸道局部症状轻;病程较长。

急性传染病早期

有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脑、猩红热等早期可有上感症状,应结合相关流行病史、皮疹变化及病情演变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应随诊观察。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上感常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应与原发性胃肠疾病鉴别;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的上感患儿可出现剧烈腹痛,须与阑尾炎相鉴别,腹部B超检查可区分。

过敏性鼻炎

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与上感相似,但全身症状轻微,而鼻黏膜明显苍白、水肿,病程长;呈季节性或全年性发病;多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哮喘)或有其家族史。

病因、对症同时治疗

一般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因此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种类很多,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双黄连、利巴韦林等,早期或病情轻者可选择其一口服;口服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静脉输入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注射剂等。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征象或并发症时,需选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

体温轻度增高,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必急于退热。当体温超过38.5℃以上时,可给予退热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也可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高热引起惊厥者,给退热剂同时应给予镇静剂,常用5%水合氯醛灌肠给药(1.0 ml/kg)。对既往有热惊厥病史患儿,应及时予以退热剂或物理降温,以防惊厥发生。

预防锻炼是王道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7

【摘要】黏膜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地免疫学新理论之一,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首道屏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能特异和非特异地防御病毒和细菌对呼吸道的侵袭,有效的防止细菌在呼吸道上皮黏附和定植,此外SIgA还调节气道黏膜的弹性黏度,防止黏膜硬化,因此SIgA缺乏的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故调节SIgA水平有益改善呼吸系统临床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SIgA儿童 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SIgA是60世纪年代初Tomasi等首先在人体外分泌液中发现的一种IgA抗体,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胃肠液、呼吸道分泌液、泌尿生殖道分泌液等外分泌液中,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SIgA的结构、含量、功能和调节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仅就SIgA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免疫途径及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1.基础研究

1.1 SIgA的分子结构和生成

人体免疫球蛋白A(IgA)存在2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即血清IgA和黏膜IgA。SIgA是由IgA(d)、J链分子和分泌成分)构成的复合体,分子式(a2L2)2. J1 .SC1。黏膜IgA绝大部分都是SIgA。SIgA由局部黏膜产生,在抗原刺激下,由上呼吸道或支气管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两个单体IgA由J链(酸性糖蛋白)连接成双体,再由浆细胞分泌出来。当IgA通过黏膜上皮向外分泌时,与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片段(糖蛋白)结合成完整的分泌型IgA。SIgA进入分泌液与上皮细胞紧紧结合在一起,分泌到黏膜表面,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呼吸道免疫分为鼻腔和气管免疫。鼻黏膜相关组织由 T、B细胞、树突细胞、M细胞等隐窝吸收上皮细胞组成,是免疫的诱导部位。经滴鼻免疫可有效的诱导鼻黏膜局部分泌抗原特异性IgA和IgG,激活的淋巴细胞还可归巢至其他黏膜部位,诱导广泛的黏膜免疫反应,同时可诱导血清中抗原特异性的IgA、IgG水平增高。由于NALT中黏附分子的表达同时具有黏膜淋巴组织和外周淋巴结的特性,使滴鼻免疫后效应细胞有效的归巢至不同黏膜部位和外周免疫部位,因而能同时诱导明显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

1.2 SIgA的生物学功能

SIgA是黏膜表面重要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的免疫因素,是机体抗感染的很重要屏障,防止病菌和其他抗原物质侵入机体起重要作用。SIgA主要作用有:①阻止细菌在粘膜表面的粘附。SIgA能使细菌发生凝聚,丧失活动能力而不能粘附在粘膜表面,游离于分泌液中易于被清除。②溶解细菌。不管是血清型IgA还是SIgA都无直接杀菌作用,但能通过激活补体旁路引起细菌溶解。③中和病毒和毒素。SIgA不需要补体参与即能中和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④SIgA能增加乳铁蛋白的抑菌效果。⑤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即SigA,可与饮食中大量的可溶性抗原以及肠道正常菌群或病原微生物所释放的热源物质相结合,阻止它们进入到血液。⑥激活补体旁路引起细菌溶解SIgA具有抗炎症调节和调理作用,它的免疫排斥机制可消除IgE和IgG的炎性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此外,SIgA还能黏附于M 细胞表面,促进少量抗体吸收及具有调理吞噬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2.小儿呼吸道的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婴幼儿的SIgA、IgG和IgG亚类含量均低。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是呼吸道粘膜抵抗感染的重要因素,但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水平较低,尤其是那些不能从母乳得到分泌型IgA的人工喂养儿更低,加之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IgM在生后5-6个月时亦不足。因此,小儿呼吸道的免疫特点决定了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3.SIgA 与呼吸道疾病关性

人体黏膜的表面积约有400m2,呼吸道占1/4, IgA依赖性黏膜免疫与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因素互相协同,作为有效的对抗外来物的“第一道防线”,IgA起着很大作用,对来自黏膜上皮的感染发挥着“免疫排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IgA是构成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泌型IgA 能特异和非特异性地防御病毒和细菌对呼吸道的侵袭,有效防止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粘附和定植。分泌型IgA 还可调节气道粘膜的弹性、粘度,防止粘膜硬化。因此,IgA 缺乏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后病变不易修复愈合,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sIgA水平低下的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有报道认为用富含sIgA的乳制品对上述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sIgA缺乏或降低而无全身免疫功能异常者,容易发生慢性或反复感染、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并易造成局部带菌状态。

4.展望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居多,约占儿科门诊人数的60%以上。可分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支气管肺炎不仅仅是发病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肺炎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导致儿童死亡原因的“头号杀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左右小于5岁儿童死于肺炎。近年来,国内外上市的局部免疫反应增强剂给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诱导粘膜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粘膜表面的感染并触发全身免疫反应。机体约有80%以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都起始于黏膜表面。黏膜免役可以诱导局部黏膜产生分泌性IgA(sIgA)、IgM和IgG等保护抗体,并可诱导其它部位的黏膜也产生sIgA,这是黏膜免役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已有报道sIgA超声雾化吸入能有效治疗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希望随着对sIgA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更多黏膜免疫反应增强剂应用于临床,可以改善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倩,周广礼;动物黏膜免疫新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1.33(5):38-39

[2]吴辉祖;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A];见:崔祥滨,主编;实

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22.53-64.

[3]林云璐;免疫应答的生物学基础[A];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48

[4]杨倩,毛卫华,汪爱芬.免疫途径对雏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细胞分布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82-86.

[5]袁军,杨志军,凌天翼.鼠伤寒沙门氏菌SOD不同途径免疫小鼠的果观察[J].免疫学杂志,2002,18(6):437-439。

[6] 梅国花.监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胃粘膜pH值的临床意义.浙江大学.2007-05-01

[7]钱力.小儿支气管哮喘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吉林大学.2004-03-01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8

摘 要 目的:通过对郴州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类型的分析,为儿童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16岁及以下儿童在郴州市区及周边各县医院住院资料,统计分析住院儿童疾病类型及所占的百分率。结果:收集2008~2010年的0~16岁以下住院儿童202 551人的资料,其中呼吸系统疾病93 676人(46.2%);消化系统疾病36 948人(18.2%);新生儿疾病14 147人(7.0%);五官科疾病11 662人(5.8%);感染性疾病11 430人(5.6%)。结论:儿童患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应加强此类疾病的防治,重视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儿童 疾病类型 防治

郴州市处于五岭山脉交接地带,季节、气候、地域有其特点,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常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有关。为此,以郴州市各级医院(市级、县级、乡级)0~16岁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对郴州市住院儿童的病种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郴州市城区2个区、下辖9个县及临近郴州的耒阳、赣州、乐昌、蓝山等各级别(一、二、三级)医院2008~2010年16岁及以下住院儿童的病例资料,共收集202 5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调查方法:疾病诊断参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所有内容建立出院病人数据库,疾病名称按输入先后自行编号,并转换为ICD-10标准码分类统计,对疾病名称不统一或变迁者,在分析时加以合并。所有调查数据经核对整理后按数据格式输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 果

住院儿童疾病类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46.2%);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18.2%;新生儿疾病7%;五官科疾病5.8%;感染性疾病5.6%。22个系统疾病的排序构成详情,见表1。

表1 郴州市及周边地区住院儿童疾病构成排序

讨 论

在郴州地区2008~2010年的202 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系统疾病的构成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患者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2]。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和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极易受空气的影响,再者跟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疾病的18.2%,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疾病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食用后引起胃肠炎,导致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7.0%、五官科类5.8%、感染性疾病5.6%。新生儿疾病以早产儿多见(36.4%),新生儿窒息23.1%;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中手足口病39.6%;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3],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莫大的关联。总之,加强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仍是疾病预防和临床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旭,叶县宣,孙晓燕,马建虹,刘伟琼,杨小慧.珠海市主城区12年住院儿童疾病谱变迁及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30-33.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9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疾病谱也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变,过去一些少见的疾病现在变得很常见。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到来之前,人们应如何强身健体,筑起抗击的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呢?

2009年的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扩散引起全球的恐慌。当山东省出现首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后,张伟教授临危受命,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很快控制了患者的症状。

此后张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制定了《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防治“甲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时间,张伟教授和山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声名大噪。

自那时起,记者就有了采访张教授的想法。又是一年冬天,记者约请到张教授,请他来谈谈如何建立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

呼吸道有天然抗病能力

温文儒雅,神态安详,观之可亲,这是记者见到张教授的第一印象。

谈到建立呼吸道防线的问题,张教授告诉记者,要想筑好防线,前提是先了解呼吸道。在人体的各系统中,除了皮肤以外,与体外环境接触最频繁者,莫过于呼吸道。一个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天要有大量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以供给机体氧气。自然环境的空气中不可避免混有许多尘埃、微生物等,但由于呼吸道的生物学屏障和天然抗病能力,可有效地保持气管和肺泡的无菌状态,使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我们知道,呼吸道有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及湿度、吸附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其中,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层和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对吸入空气的净化作用最大。有了这些天然的屏障,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等想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也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呼吸道的屏障受到破坏,微生物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从外及内,筑好呼吸道防线

一旦人体呼吸道防线受到病菌破坏,感冒、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威胁人体健康。

张教授指出,如何才能筑好这道防线,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改善吸入气体的质量

我们吸入空气的清洁程度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调查发现,厨房污染严重的家庭,儿童感冒、咳嗽的发病率超过50%;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可以使儿童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增加30%~70%。因此,治理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应用加湿器,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把好呼吸系统的门户

有人在调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时发现,其中74.4%的患者口鼻腔的清洁度较差或有慢性口鼻腔疾病。要知道,口鼻腔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保持“门户”的清洁和健康可将病原体拒之门外。因此,应改掉拔鼻毛、挖鼻孔、不刷牙等不良习惯;积极治疗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鼻炎等口鼻腔疾病;经常用盐开水和清水漱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度;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注意戴口罩。秋冬季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反复的肺部感染。这些都是为呼吸系统守好大门的重要措施。

不吸烟,少饮酒

吸烟对呼吸道危害很大,可造成支气管痉挛,纤毛上皮受损,黏液分泌亢进,易继发感染。研究发现,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环境中的烟草烟气也威胁少儿的健康,小儿长期生活在被动吸烟的环境里,会引起肺功能降低,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饮酒虽然不会直接损害呼吸道,但可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饮酒的人常易有口臭和其他口腔疾病,影响口腔的清洁度。

锻炼身体,食疗养生

适当的日光浴、冷水浴与暖身健体活动对提高呼吸道抗病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教授说,冬春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有人怕在外面感染疾病而不敢外出运动,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反而会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张教授提醒,秋冬季节可进行食疗养生,多吃润肺清肺食物,如木耳、梨、蜂蜜等。在保证身体能量供给,维护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呼吸系统的免疫力自然也会增强。

简短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记者向张教授表示感谢,张教授笑着说不用谢,还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亲切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张教授推荐

保护呼吸道,从鼻子做起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鼻的很多疾病会影响相邻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从功能来说,鼻既是呼吸道的出入口,同时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气温骤降的秋冬之交及冬季,健鼻护鼻显得格外重要。

摩鼻

所谓“摩鼻”,是指按摩鼻部,此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同时使鼻部皮肤滋润光泽,有驻颜美容的作用。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

浴鼻

“浴鼻”锻炼,是指用冷空气和冷水浴鼻。坚持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冷空气;一年四季提倡冷水洗鼻,尤其是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浴鼻”锻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调鼻

自然界有大气候,而每个人的鼻腔内都有小气候,调节鼻腔内环境,使之保持温暖湿润。在寒潮、冷空气过境的天气里,尤其要注意鼻部的保暖,适时进行局部加温。日常保健或感冒初期,均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次3~5分钟。

护鼻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篇10

因此,家长应当:

熟悉肺炎早期症状,及时送诊治疗

小儿肺炎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起病或急或慢,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等继续蔓延的结果,或是并发于其它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或百日咳、麻疹等)。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绝大多数肺炎患儿是可以治愈的,但往往因家长缺乏卫生保健知识或疏忽大意而延误了就诊时机。、因此,让家长们学会识别小儿肺炎的早期症状及病情轻重,将是降低肺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小儿患肺炎年龄不同,其病症表现也不一样。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愈要提高警惕。一般肺炎开始时都有发烧、咳嗽、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家长应观察小儿安静时呼吸的次数,若不超过每分钟50次,孩子精神、食欲、大小便等如常,则为轻症呼吸道感染,可在基层卫生所就诊。若安静时呼吸每分钟多于50次时,就有肺炎的可能,应去医院就诊。轻症肺炎一般可不住院。如果小儿不仅有咳嗽、呼吸加快,还具备以下症状两条者,都表示肺炎的病情严重,应立即住院治疗:

精神萎靡或烦躁,呼吸时出现鼻翼扇动;

口唇周围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或、口唇紫绀:

小儿胸廓下部(双肋弓之间的区域)在吸气时下陷,而不像正常时向上凸起;

安静时呼吸持续增快,每分钟超过50次:

小儿不能喝任何液体,一喝就呛。

对于新生儿期的惠儿,凡是全身反应差,如不哭不闹,拒奶,并伴有以下任何两条症状者,都表示病情严重,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口唇周围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或口吐白沫;

呼吸时出现点头及胸廓下部吸气时下陷;

安静时呼吸持续增快,每分钟达60次以上;

生产过程中有羊水吸入史或反复出现呛奶。

小儿肺炎有下列表现者,说明有严重的合并症,均属病情危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小儿极度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超过每分钟160次,全身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尿量减少或无尿,说明可能并发心力衰竭;

小儿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或出现惊厥、昏迷,说明可能并发中毒性脑病:

小儿胃肠道出血或皮肤出现黄疸,说明可能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小儿呼吸困难,并有呼吸节律改变,时快时慢,偶尔可以暂停;口唇发绀明显,甚至呈樱桃红色,四肢发凉,指端发绀,说明可能并发呼吸衰竭。

此外,凡有严重营养不良或活动性佝偻病、贫血、麻疹、百日咳等病儿,一旦患肺炎时也需住院治疗。

积极做好预防,降低发病率

目前,我国小儿肺炎发病率虽说很高,但是根据我国经济文化以及卫生条件,只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小儿肺炎是可以大大地减少的。预防的要点是:

在肺炎高发季节,对易患肺炎的小儿,如经常感冒、营养不良、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及3个月内的婴儿要特别加强护理:要及时治疗佝偻病、贫血:要改善营养,饮食中增加含维生素A多的动物肝脏、鱼肝油、深绿色的蔬菜、桔子及黄色水果,有助于预防肺炎。

出生后4~6个月的婴儿,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可提供婴儿各种免疫抗体,能减少感染。据统计,人工喂养婴儿肺炎的发病率是母乳喂养的2倍;

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在1周岁内,要完成卡介苗、婴儿麻痹糖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及麻疹疫苗的接种或服用,这样可以保护小儿免患结核、百日咳、麻疹等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

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加强小儿的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借以提高小儿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耐受能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衣着被服要注意保暖。新生儿及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容易丢失热量,特别是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但又不能过热,或包裹太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受凉感冒;

要保持儿童生活及起居房间空气新鲜、清洁;生活在充满烟雾环境里的儿童易患肺炎;

周围的人患呼吸道疾病时,应注意隔离,以免感染。

做好家庭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的重要。护理恰当,不仅有利于治疗效果的充分发挥,还可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死亡。家庭护理的要点有如下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患儿起居的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湿度在50%左右,每天要开窗或开门2~3次,通风换气,但应避免穿堂风,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生火取暖,应放置水壶,蒸发水份,使空气湿润。这样能使患儿痰液稀释,易于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儿的气息和缺氧: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展。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要遵照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并注意勤喂开水,提供足够的水份,以利毒素排泄;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如堵塞在鼻腔内的分泌物要随时清除,小婴儿睡床应取俯卧位头侧向一边,以利呼吸及咯痰;对患儿要勤翻身或勤抱起轻拍背,以利痰液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