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机制改革

时间:2022-08-11 06:05:52

行政管理机制改革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政府职能定位和行政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指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高效政府,依然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

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与方向。转变政府职能意味着政府职能范围的重新调整,包括政府履行哪些职能和如何履行职能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强调经济自由,因此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和计划经济不同,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是有限的,需要排除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全能型政府职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高标准的市场准入要求,过多的行政审批项目和程序,各种行政壁垒,部门、地区封锁等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完整性和公正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市场不能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市场失灵”和“市场低效”领域,则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即是凡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政府出面给予解决。而我国现行的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仍沿袭了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职能宽泛,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行政机关分工过细以及权力过分集中,政府信息不透明等都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相悖,这在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二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WTO规则是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公正、透明、权利保障等基本理念建构起来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多边的开放的自由经济机制。WTO规则要求各成员方必须放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权力,防止政府对自由贸易不适当的干预。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了世界经济竞争行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给我国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营造良好的经济法制环境,努力提高政府的预警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时局把握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入世不仅是企业的入世,更是政府的入世,这就迫切需要对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予以调整和完善,发挥政府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三是适应公共行政民主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的农业型社会逐步走向工业型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诸如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争夺等融为一体,并影响到政府公共民主进程的加快,社会正朝着权力分散化、利益多元化发展。对公共行政进行民营化、市场化的改革,让更多的民间企业和组织参与公共行政,通过吸收民间资源和技术来提高政府的行政供给能力,已成为发展方向。为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推进公共行政民主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必须转变现有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公共行政民主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

四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五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政府职能一方面职能宽泛,权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又存在管理失控。整个体制僵化,缺乏民主性、合理性、开放性、协调性和应变性。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从制度设计上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不能为依法行政的推行提供相应的制度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转变政府职能要处理好三个着力点

1、宏观调控不缺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围绕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和实施以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主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依靠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调整目标,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运用好信息收集、处理和手段,提供信息服务,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适时调控财政和货币政策,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运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和优化。协调各个阶层社会成员的利益,维护并实现一定的公共目标,增进社会福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制定一整套保证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以防范和纠正阻碍竞争的行为。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微观管理不越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成熟的条件下,在经济、技术、信息迅速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当代,政府要在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特别是在管理内容上都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凡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社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的,政府都可以放权,不必干预。有人把政府、市场及非政府部门比喻成市场经济的三个支点,从而促使市场经济的三点平衡。非政府部门在承担公共服务及提供公共产品方面,起着政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政府来说,要勇于放权,大力培育各种非政府部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对现存的各类社会组织进行改革,挂靠在政府部门的一些半官方非政府部门,必须在人事、财务及业务方面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使这些部门真正承接起政府具体性职能、技术性职能和一些社会性职能的重要载体。这样,政府就能自行解压,把重心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上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3、公共服务不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各个阶层、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政府部门为了寻求自身利益或既得利益不受损害,势必形成权力寻租,导致部门到处伸手,使本来政府简单的程序复杂化,这样政府管理社会和经济的成本增加,反而效率降低。有的部门还在那里搞“肠梗阻”,不是以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而是以部门、小团体利益为中心。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就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则、适应市场的要求办事。要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承担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使其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切入点。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其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放在首位,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需要、最现实的困难,如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看病贵问题,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城市低收入住房问题等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政府就能把精力转到管理公共事务上来,避免管理错位。

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政府

1、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方式指的是行政管理的形式和方法问题。行政管理方式常常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自由,同时也决定了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如采用行政许可、处罚的方式管理,则会形成命令服从的关系;采用合同、指导的方式管理,则会形成平等协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行政管理的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内在必然。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点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要求政府行政管理由全能主义向有限政府转变。通过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目前仍然存在观念滞后、职能不到位、手段原始、效率偏低等问题。二是加入WTO加剧了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WTO的规则和管理规程,要求政府行为增强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实行阳光行政,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政府将成为最大的应对者。

2、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显民本、和谐、长效的理念,把公共决策的思维建立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与把着眼点确定在真正代表、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上;把立足点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上来:把落脚点置于夯实基础,真正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能得到实惠上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研究机构的职能作用,提供决策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对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的重大问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对因违反决策程序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直接关乎公众的知情权,即公民了解法规政策、政府运作信息的权力。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而政府拥有和收集的信息来源于人民授予的权力和税收的保障,因此政府得到的信息要与公众分享。在民主政治社会,公众有知情极、参与权、听证权、话语权等,而且是制约行政权的有效手段。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是利用现代科技,以建设电子政府为深化政府改革的重票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变模糊管理为透明管理。完善政务公开机制,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围绕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举办政策咨询会、听证会等形式,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公正性;建立政府公告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网络,向社会公开政府规章、措施及政务活动;建立健全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重大项目的审批监督约束机制。

4、完善依法行政机制指出:“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更好地治国理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遵循“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取消和调整一批审批项目,改变过去那种“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审批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和做法,有利于理顺政企、政事关系,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使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从而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政府,必须造就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作支撑。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注重观念的转变,使广大公务员正确应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正确对待改革带来的对传统权利观、利益观的冲击;加强廉政建设,强化教育、制度约束和监督检查等综合措施,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加强政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恪守为民之责,反对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牢记“两个务必”,为公众树立良好形象;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对公务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进行培训,保证培训效果,使每个公务员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