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民俗文化和外宣翻译策略

时间:2022-06-11 10:44:18

海洋民俗文化和外宣翻译策略

摘要: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地方民俗文化外宣翻译有利于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本文以北海祭祀海神的民俗文化为例,尝试探究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视角下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方法,以推动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外宣工作,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异化策略;归化策略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绵延的海岸线孕育了当地丰富、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尤其是祭祀海神的民俗文化,可谓是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然而,调研走访发现,北海海洋民俗文化“走出去”并没有受到多大重视,小至公示语翻译、旅游景点翻译,大至国际赛事、文化交流节活动和博物馆外宣,其翻译质量都堪忧。语言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1],选择适当的外宣翻译策略能够展现民俗文化特色,吸引外来学者和游客,促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走向世界,创造文化和经济价值。反之,不当的翻译则会让人困惑不已,失去了解的兴趣,达不到输出文化、价值观的目的[2]。因此,外宣翻译策略的选择对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一、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特征概述

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具有功利性,突出表现在对海神的信仰上,如对被视为海上救命之神的妈祖,祈求她保佑行船平安;对调水之神北帝,希望四季风调雨顺;向丰收之神龙王,祷告鱼鲜满船。这些出于功利目的的原始崇拜信仰在北海市内仍然有迹可循,特别是对妈祖的信仰。茶亭路的普度震宫、地角大王宫和外沙岛东沙嘴上加入福建湄洲岛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妈祖庙等,都供奉着妈祖。这无一不说明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之功利性。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3]。北海合浦是著名的“南珠古郡,海角名区”。南珠指的就是北海合浦的珍珠,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誉。“合浦珠还”被编入成语词典,其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合浦珠还”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的象征之一。类似的还有著名的神话故事“鲛人泣珠”。这个古老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北海合浦的一种人鱼哭泣的时候能流下珍珠眼泪。“鲛人泣珠”作为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的代表性故事,还登上了CCTV-10科教频道。

二、北海海洋民俗外宣翻译策略

基于以上对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特点的分析,在进行外宣翻译时,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是否能将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还原出来。外宣翻译应遵循精准再现地方民俗文化,贴近外国受众思维习惯的原则,尽量做到突破表层结构,抓住实质内涵。针对北海海洋民俗文化中的海神祭祀文化外宣翻译,笔者提出以下两种翻译策略。

(一)异化为主策略

根据异化策略的目的——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4],北海海洋民俗外宣翻译应当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1.音译法我们在翻译海神时可以采用音译法。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入语里是空缺的,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地译出其意义。这时,我们可以直接把原文发音转换成译入语里相同或相近的发音。比如,信仰海神是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由此而展开的祭祀活动也是丰富多样的。祭祀“龙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是北海外沙的龙母诞期。人们会来到外沙龙母庙祈福。一些疍家人还会盛装出席,来到庙会祈求龙母娘娘保佑自己出海平安,风调雨顺。如此独具海洋特色的民间习俗十分具有对外宣传和吸引外国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海洋民俗文化的价值。那么,如何翻译“龙母”呢?常见翻译有两种:一是翻译成“TheDragonMothers”,二是翻译成“LungMo”。在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语境下,我们认为“LungMo”比“TheDragonMothers”更能传递民俗特色文化内涵。原因有二。其一,“LungMo”实际上与当地所说的方言粤语发音十分相似,从侧面传播了地方方言文化,也更能体现北海海洋民俗原味。因此,采用音译法更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其二,“TheDragonMothers”不仅没有体现民俗文化特色,而且容易与全球大热的欧美电视剧中的角色“龙母(TheDragonMothers)”搞混。显然,中国的龙母和西方的龙母完全不是一个文化意象。因此,在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时,我们还要注意区分中西文化的不同,还原源语言文化的内涵原貌。除了祭祀龙母,当地人还供奉“观音”。对“观音”的译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归化策略的译文“GoddessofMercy”,另一种是音似方言的“Kwun-Yum”。同理,基于民俗外宣翻译语境,采用音译法的后者更可取。2.直译法加注释对海神的翻译除了使用音译法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直译指的是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5]。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词时,我们最好再加上相应的注释来释义,以求表达得更清晰易懂。比如,前文提到北海当地疍民也信仰“龙王”和“北帝”。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翻译“龙王”。龙王的直译是“TheDragonKing”,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内容,在形式上也对应了,但却始终无法让目的语受众明白龙王在北海海洋民俗文化中是干什么的,在东方文化中代表什么。因此,我们必须加上注释“theGodofraininChinesemythology(中国神话故事中呼风唤雨的神)”。完整译文即“TheDragonKing,theGodofraininChinesemythology”。同理,“北帝”也一样,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上注释,可得“NorthEmperor,theTaoistseaGod”。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翻译北海海洋民俗文化中的海神,既能保留形似,又能将民俗特色展现出来,实现了跨文化交际。

(二)归化为辅策略——意译法

在进行一些北海海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时,在异化策略行不通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采用适度的归化策略[6]。归化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在使用归化策略时,常用的翻译方法是意译法。意译法指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不逐字逐句地翻译。比如,翻译以北海海洋民俗文化为根基每年举办的“开海节”时,如果胡乱套用直译的方法,就成了“OpenSeaFestival”。显然,这种生搬硬套的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根本无法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更谈不上传递民俗文化信息了。具体怎么翻译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开海节。开海的传统习俗在北海历史悠久,是渔民们经过三个月的休渔期后,在下海捕鱼之前祈求鱼满舱、人平安的一种仪式。随着时代变迁,在开海的当天,在祭海仪式之后,当地还会举办各种与开海相关的娱乐文化活动,如咏唱渔民的咸水歌、表演疍家风情舞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疍家风情。因此,开海节可意译为“TheFishery-dayOpeningFestival”。又如,在北海海洋民俗中,每逢菩萨诞辰或修仙得道日,人们都会到庙里给菩萨“上香”。在这里,将每个字对应成英文翻译出来肯定是不可取的。我们可将其意译为“GotoBuddhisttempleandofferincensetoBuddha”。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价值,我们就要在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使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魅力独特,重视其外宣翻译价值是做好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工作,也是突显新时代大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钟锐.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研究:以河北民俗文化为例[J].牡丹大学学报,2012,21(12):83-85.

[2]潘玉姝,霍中惠,赵立伟.异化翻译观下的鄂伦春民俗文化翻译与传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6):107-109.

[3]莫连凤,李贵楼,周丽红.北海疍家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7(10):155-158.

[4]王莳雨.从民间祭海到“祭海谢洋”大典: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30(9):312-314.

[5]李欣.我国海洋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J].人民论坛,2017(13):240-241.

[6]安文婧.基于翻译生态视角窥探民俗翻译的文化价值[J].语文建设,2015(33):63-64.

作者:张荣格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