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7:00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1

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动海洋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计划##年底前编制、出台《xx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将在对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xx市沿岸平均大潮高潮线至领海基线之间海域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定,内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区及环境标准等诸多方面。新的区划是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中不适应我市新形势发展的内容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划编制将对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域整体功能,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的放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编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对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突发性海洋污损隐患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将致力实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其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二、加强、完善海域使用管理。

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证年审制度,严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年全市海域使用项目登记率达到100%,海域使用办证率达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证年度审验审证率达到100%。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2

技术特点

本系统水下无线通信采用的是水声通信技术,相比较水下电磁波和水下光通信技术,声波在水中衰减最小,因此声波是目前水中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并且水声通信是当前唯一可在水下进行远程信息传输的通信形式[7]。本系统综合应用浮标和海床基,相比较浮标、海床基、船舶和潜标单站监测方式,是一种无线观测链的监测方式。这种方式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扩展监测范围和监测信息,并可在监控终端准实时获取远程、长期水下监测数据,也符合海洋环境监测具有覆盖面广、站位分散、数据间断和频繁少量的特点。

技术原理

第二代GSM技术利用SMS(短消息)进行数据传输和双向控制,系统通过发送和接收短消息进行数据传输,依靠2个或以上的GSM通信模块实现,开发相对简单,传输成本相对较高;第二代GPRS技术引入智能天线、双频段等技术,有快速登陆、永远在线、高速传输和按流量计费而节约成本的优势;第三代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速率一般在几百kb/s以上,主要优点是能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利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Internet连接起来;第四代TD-LTE-Advanced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比通常意义上的3G快50倍,下载速度最高可达100Mb/s、上传速度最高可达20Mb/s,可极大的满足海洋监测数据的传输要求。目前第二代和第三代技术已趋于成熟,基站已基本形成对我国近海的全覆盖,相应的通信技术已在港口航道、海水浴场、水产养殖、能源开发等海洋领域广泛应用;第四代技术已形成,但国际标准仍未统一,尚不具备推广应用条件。水声通信技术水声通信是通过声波在海水里传播实现。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发射换能器又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声信号通过海水介质以应答或自动方式传递到接收换能器,这时声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解码器将数字信息破译后,经电接收机转为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水介质与空气介质的特性不同,水声信道与空气中的无线电信道具有许多明显的差异。水下声信道是时间散布快速衰落信道,具有多普勒不稳定性[9]。水声通信的衰耗因素较多,特别是在海水中传播,声传播损失不仅与频率有关,而且还受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深度以及传播距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远程水声信道带宽极其有限。水中的声速计算公式可见下式:c=1449.2+4.6T-0.055T2+(1.34-0.010T)(S-35)+0.016D(1)其中:T是海水温度,S是盐度,D是深度。海水中不均匀分布的声速剖面造成声线的弯曲,而声波的界面反射和随机散射又引起声波接收信号的多途效应。在实现高速通信时,有限的信道带宽和信号的多途传输会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造成接收数据的严重误码[10]。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不同的海区或不同的季节,传播情况可能都不同。从信道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到时变、空变性,水声信道都远比无线电信道复杂。

基于通信技术的监测系统应用

系统水下通信采用美国Linquest公司的UWM2000声学调制解调器(全方向模式、波束宽度210°,在比较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允许有相对的运动);水上移动通信采用GSM通信模块。系统可对剖面流速、流向、温度等环境参数和仪器姿态进行数据实时传输,通信技术可在赤潮、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海洋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应用,管理者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现场指挥和快速决策;也可在海水浴场、海水养殖区、海洋保护区等功能区监测和入海污染物质输运监测中应用,获取定点、实时和连续的监测资料。本系统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将改变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状况。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可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监测信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11]。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3

一、大力推进海洋法制建设。

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动海洋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计划2007年底前编制、出台《XX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将在对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XX市沿岸平均大潮高潮线至领海基线之间海域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定,内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区及环境标准等诸多方面。新的区划是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中不适应我市新形势发展的内容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划编制将对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域整体功能,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的放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编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对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突发性海洋污损隐患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将致力实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其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二、加强、完善海域使用管理。

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证年审制度,严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007年全市海域使用项目登记率达到100%,海域使用办证率达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证年度审验审证率达到100%。

三、全面开展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1、继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我市特点和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开展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趋势性监测、重点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暑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区环境监测,详细掌握我市的海洋环境状况,保证我市沿海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的连续性,准确地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海洋信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重视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我市海域的污染损害,严把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审核、审批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高审核参与率;规范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加强对工程建设期的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加强海洋污染事故的查处。继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胶州湾和前海一线用海域污染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污染海洋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4、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积极筹集资金,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计划,开展保护区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我市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5、通过建立和完善XX市海洋赤潮监视网及海洋赤潮应急行动体系、开展重点海域的赤潮监测和预报试验、加强赤潮发生期内对渔业水域的监控管理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四、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按照《胶州湾及临近海域功能区划》和渔业生产水域环境质量状况,对不符合功能区划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进行封闭管理,禁止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严格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科学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内湾及近海的养殖密度,扩大藻类养殖面积,提倡外海养殖,大力提倡鱼、虾、蟹混养、贝藻间养套养等生态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新技术;强化渔业生产管理,改进饵料质量及投饵技术,严格控制废水排放,2007年力争使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40%。

四、加大海洋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4

一、大力推进海洋法制建设。

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动海洋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计划20*年底前编制、出台《XX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将在对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XX市沿岸平均大潮高潮线至领海基线之间海域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定,内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区及环境标准等诸多方面。新的区划是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中不适应我市新形势发展的内容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划编制将对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域整体功能,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的放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编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对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突发性海洋污损隐患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将致力实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其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二、加强、完善海域使用管理。

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证年审制度,严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0*年全市海域使用项目登记率达到100%,海域使用办证率达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证年度审验审证率达到100%。

三、全面开展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1、继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我市特点和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开展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趋势性监测、重点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暑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区环境监测,详细掌握我市的海洋环境状况,保证我市沿海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的连续性,准确地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海洋信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重视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我市海域的污染损害,严把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审核、审批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高审核参与率;规范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加强对工程建设期的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加强海洋污染事故的查处。继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胶州湾和前海一线用海域污染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污染海洋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4、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积极筹集资金,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计划,开展保护区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我市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5、通过建立和完善XX市海洋赤潮监视网及海洋赤潮应急行动体系、开展重点海域的赤潮监测和预报试验、加强赤潮发生期内对渔业水域的监控管理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四、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按照《胶州湾及临近海域功能区划》和渔业生产水域环境质量状况,对不符合功能区划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进行封闭管理,禁止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严格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科学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内湾及近海的养殖密度,扩大藻类养殖面积,提倡外海养殖,大力提倡鱼、虾、蟹混养、贝藻间养套养等生态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新技术;强化渔业生产管理,改进饵料质量及投饵技术,严格控制废水排放,20*年力争使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40%。

四、加大海洋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5

第二节*-*年环境监测计划

一、目标

了解和掌握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入海河口水质和重点污染源的变化趋势。通过*年的环境综合调查结果,掌握山东碧海行动计划近期实施效果。

二、行动

(一)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

1、环境监测站现状

山东省近岸海域各级环境监测站均为综合性环境监测站,目前分析仪器设备已不能适应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程度严重。有近40%的仪器在超期服役或接近淘汰期限,有四分之一的仪器在3~5年内也将面临淘汰,这种现象在大型监测仪器方面尤为突出。

(2)仪器类别不能满足监测任务的需要。缺乏有机物监测、生物生态监测和特征污染物大型监测仪器,正常的监测任务无法完成。

(3)数据处理、信息传输手段不够。

(4)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空白。应急监测手段尚停留在以常规仪器代替应急监测仪器的阶段,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5)交通工具和采样设备落后,难以胜任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的山东近岸海域例行监测、综合调查、海上应急事故处理等工作。

2、*-*年能力建设目标

使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满足海洋环境管理现阶段和未来5~10年的需要,真正使山东成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与技术强省。

3、能力建设方案

仪器设备能力建设共需投资1547万元,需在今后几年逐步实施,所需资金由国家、省及地方共同承担。另外,每年海洋环境监测运行经费全省需80万元。详情见附表6.1。

(二)重点入海点源、海上船舶和石油平台常规监测

完成工业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达标排放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为确定入海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1、重点污染源

监测项目:常规项目(流量、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及行业特征污染物;

断面设置:在排污口设一个断面,点位及监测项目见附表6.3。

2.海上船舶和石油平台监测项目:石油类。

3.入海河口

(1)监测项目:流量、水温、pH值、悬浮物、氯化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磷、挥发性酚、油类、总汞、铜、镉、铅、六价铬。

(2)入海河流控制断面

200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入海河流监测计划见附表6.4。

(3)主要河流总量监测。

到*年实现重点河流主要污染物(氮、磷)总量监测。

4.监测频次和时间

每年监测3次,分别在5月、8月、10月进行。

(三)近岸海域海水、底质监测及陆、海水质准同步监测

根据海洋环境管理的需要,针对重点污染源控制指标,到*年逐步实现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多介质立体监测,实现沿海7市地基本同一时间的陆、海准同步立体监测的例行化,以了解和掌握陆、海水质污染状况和污染分布状况。

1.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1)监测点位:结合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确定的污染治理重点区、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监测站点。全省设置海水水质监测点位101个,其中滨州地区6个、东营8个、潍坊7个、烟台28个、威海21个、青岛25个、日照6个。详细点位情况见附表6.2。

(2)水质监测项目:水温、水深、透明度、pH值、盐度、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油类、总汞、铜、镉、铅、六价铬、有机物、苯并(a)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放射性核素等;同时每年监测生物及底质。

(3)监测频率和时间:海水水质每年监测2次,分别在5月和8月各监测1次,重点城市10月加测一次;生物及底质每年监测1次,其中生物在10月进行,底质在5月进行。

(四)建设山东省海上重大污损应急监测系统

围绕山东省海上重大污损应急反应系统,建设应急监测系统,对海上溢油、赤潮等突发污损事故开展应急监测,为山东省海上重大污损事故应急对策、善后治理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五)开展海洋生态监测

到*年,根据海洋环境管理的需要,按照统一计划、技术规范、标准方法、标准物质、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逐步开展海洋生态监测,摸清山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为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提供标准与依据。

(六)*年山东省黄、渤海环境综合调查(第一次)

1.调查范围

(1)陆域调查范围:山东省沿海市地。

(2)海域调查范围:山东省近岸海域,北起渤海滨州地区无棣县,南至黄海日照市东港区。

调查的重点是港湾、河口及大中城市毗邻的沿岸地区。其中渤海近岸海域有滨州港、东营港、莱州港、龙口港;黄海有胶州湾、芝罘湾、套子湾、威海湾、石岛湾、桑沟湾、五垒岛湾、青岛港、烟台港、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石臼港、日照港等海域。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污染源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2.调查内容

(1)自然、社会、经济概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概况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近岸海域状况等;社会概况的行政区划、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镇人口等;经济概况的国民生产总值,工、农、林、牧、渔的产值,港口吞吐量,农田面积和农药、化肥使用量,城市给排水等。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6

*作为我国最大的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海洋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20*年,本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2816亿元。*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等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6个系统9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和海底输油、输气、输电、输水管道建设以及临海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本市海洋工程技术和海底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高;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监测、预报等公益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海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依法用海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依法用海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工作依然繁重;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保护城市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促进本市海洋经济发展,规范海洋开发活动和秩序,更好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现就本市加强海洋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海域管理,依法审批海洋开发活动

(一)进一步完善本市海域使用管理配套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和《*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市海洋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投标等配套制度,要抓紧制定本市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开征海域使用金。

(二)严格依法审批海洋开发活动。严格执行《海域法》,依法审批用海项目。涉及海域使用的建设项目,审批前应征求海洋管理部门意见。未取得建设项目立项批文的用海项目,海洋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填海项目自竣工之日起3个月内,海域使用权人应当凭海域使用权证向市房地资源部门提出国有土地登记申请,换发土地储备的房地产权证。海域使用审批中要征求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协调用海矛盾,解决用海纠纷。

(三)认真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在用海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本市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的审核、审批要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优先满足港通运输用海。交通、旅游、渔业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湿地保护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四)建立本市海域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协调机制。环保、海洋、海事、渔业等部门依法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安全、海洋渔业资源等方面实施管理。有关部门之间要建立政务协同机制,努力提高管理效率。

(五)对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围填海和开采海砂项目,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妥善处理开发利用和湿地保护、防汛安全等的关系。围填海和海砂开采要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证,海洋管理部门在审核围填海和开采海砂项目时,应当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依据海洋功能区划进行海域使用论证。围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必须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房地资源部门要搞好海砂矿产资源的调查、规划和监督管理。开采海砂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距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限制采砂,军事用海区、海底电缆管道安全保护区、航道、锚地、船舶定线制海区和重要的海洋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等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禁止采砂。

(六)加强对本市无居民海岛利用和保护的调查、规划和管理。市海洋管理部门要抓紧完成本市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情况的调查,组织编制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规划;市民政部门要组织编制本市无居民海岛名录,做好无居民海岛命名、更名及标志设置等工作。对设有领海基点和重要设施的佘山岛等无居民海岛要加强保护,对在无居民海岛擅自采石、挖砂、取土、毁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

(七)抓紧完成海域行政勘界。市海洋管理部门要会同市民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要求,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好本市与毗邻省的海域行政勘界工作。本市沿海区县要按要求抓紧完成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协商和协议签订工作。

二、适应生态型城市建设要求,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八)抓紧完成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海洋环境保护是整个城市环境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陆海统筹协同,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市海洋管理部门要会同环保、海事、规划等部门和沿海区县抓紧完成《*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将海洋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实施项目和政策措施纳入本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生态型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针对新时期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推进本市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九)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努力拓宽渔民就业渠道,落实渔民减船转产计划,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和引导渔民转产转业,降低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对现有渔港的改造、整合,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渔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规范渔船有序停泊。

要切实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涉海工程建设影响渔民正常捕捞作业的,要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对渔业资源造成不利影响的,要采取必要的修复补救措施。对改变渔业水域用途的,必须妥善解决失水渔民的生产、生活。

(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市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长江口、杭州湾的生态监测评价;市渔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华鲟等重要水生生物种质及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组织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采取措施做好人工增殖放流,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各相关部门和区县要结合“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继续强化对金山三岛等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做到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和规章制度到位。

(十一)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做好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信息。市海洋管理部门要会同环保、渔业、港口和海事等部门,按照统一监测与行业监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本市海洋环境监测方案,建立本市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网络。市海洋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海洋环境监测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本市海洋环境监测,定期评价和本市海域环境质量信息。近期,海洋环境监测的重点要放在入海排污口、滨海旅游度假区附近海域、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等重要海域。其他涉海部门分别依法负责所辖水域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并有关信息。市海洋管理部门要向市环保等部门提供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市环保部门要向市海洋管理部门提供入海河流、排污口的情况,其他相关部门应当相互提供与海洋环境监测有关的监测资料。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资源共享率和监测信息的及时性。

(十二)加强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环境管理。认真做好涉海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兴建的各类涉海工程项目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法定程序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海洋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洋管理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环保部门审查批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须经海洋管理部门核准,并报环保部门备案,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环保或海洋管理部门在核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必须征求海事、渔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十三)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市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必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管理部门意见。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定要求、污染严重的排污口要限期整改。要继续抓紧沿海地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系统管网建设,崇明三岛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要纳入污水规划。海事、渔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本市港口、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海事、港口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船舶污染防治和港口污水达标排放管理,提高船舶防污设备安装率。

三、强化港口码头建设和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十四)严格执行*港总体规划和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贯彻实施《*港口条例》,遵循科学布局、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港口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港总体规划和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港总体规划范围以外,不得建设任何港口设施。确因发展需要,拟在总体规划范围以外建设,或虽在范围内建设但与总体规划有较大差异的,应当组织专题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同意调整总体规划后,方可办理港口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市港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和港口码头建设的监督检查,优先保证国家重要港口建设需要。

(十五)加强港口岸线管理。港口岸线利用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深水深用”原则。港口设施建设占用港口岸线的,应当办理港口岸线使用证。

(十六)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海事、渔政和港口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船舶的航行、停泊和作业,继续开展“三无渔船”的专项整治;加强船舶、码头作业机构、设施和人员的资质和执业技能培训。要加强对捕捞渔船和长江口、杭州湾航道、锚地管理,对挤占港区、锚地、航道,影响军事和交通安全的非法养殖设施、捕捞设施等要限期拆除,确保船舶航行和进出港安全;对运载危险品的船舶和从事危险品作业的码头,要加强船舶航行安全和装卸作业安全的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对登陆本市的国际通信光缆和输油、输气、输电、输水等管线区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违规渔业作业等活动对海底管线的损害。

四、构建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体系,完善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防范协同机制

(十七)继续做好赤潮综合防治和减灾工作。长江口是我国赤潮灾害的高发区。市赤潮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市赤潮防治工作预案,协同做好综合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市海洋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长江口赤潮监控区等易发海域的监视、监测,及时赤潮预警信息,一旦邻近海域发生重大或有毒赤潮,应及时向市政府和市赤潮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报送赤潮信息。市海洋管理部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市农贸市场贝类等海产品做好赤潮毒素检测;市经委和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海产品市场安全质量监管,负责禁止、查堵、销毁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防止受赤潮毒素污染的海产品进入市场;海事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外来船舶压舱水排放的监督管理,严防外来有毒赤潮物种流入。市科技部门要有重点地对赤潮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等赤潮防治中的难点组织科技攻关。

有关部门要加强赤潮知识的普及宣传。

(十八)进一步做好海洋环境预报服务工作。市海洋管理部门要在组织开展常规性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的同时,为各级政府、防汛等部门提供风暴潮、大浪、赤潮、海啸等灾害性预报服务,通过增设岛屿观测站、潮位和海基观测点,改进提高地波雷达、卫星接收和航空遥感数据采集系统,不断完善海洋灾害预警体系,逐步提高对特定地区、特定项目以及突发性灾害的应急预报能力和水平。

(十九)积极推进海上联合执法,完善应对海上溢油等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海事、海洋、渔政等海上执法机构,要通过建立案件移交制度,相互通报情况,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等,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海洋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非法占用海域、违规倾倒废弃物、损害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和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海事和渔业管理部门要加强防治船舶溢油污染的监督管理,重点是要建立渔船废油收集、储存、回收处理系统。

海事、环保、渔业和海洋管理部门要建立防范船舶海上溢油和危险品泄漏、输油气管道破损、石油平台溢油等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协同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海洋管理工作责任制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7

一、大力推进海洋法制建设。

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动海洋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计划2007年底前编制、出台《XX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将在对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XX市沿岸平均大潮高潮线至领海基线之间海域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定,内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区及环境标准等诸多方面。新的区划是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中不适应我市新形势发展的内容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划编制将对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域整体功能,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的放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编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对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突发性海洋污损隐患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将致力实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其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二、加强、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证年审制度,严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007年全市海域使用项目登记率达到100%,海域使用办证率达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证年度审验审证率达到100%。

三、全面开展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1、继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我市特点和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开展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趋势性监测、重点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暑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区环境监测,详细掌握我市的海洋环境状况,保证我市沿海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的连续性,准确地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海洋信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重视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我市海域的污染损害,严把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审核、审批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高审核参与率;规范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加强对工程建设期的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加强海洋污染事故的查处。继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胶州湾和前海一线用海域污染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污染海洋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4、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积极筹集资金,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计划,开展保护区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我市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5、通过建立和完善XX市海洋赤潮监视网及海洋赤潮应急行动体系、开展重点海域的赤潮监测和预报试验、加强赤潮发生期内对渔业水域的监控管理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四、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按照《胶州湾及临近海域功能区划》和渔业生产水域环境质量状况,对不符合功能区划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进行封闭管理,禁止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严格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科学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内湾及近海的养殖密度,扩大藻类养殖面积,提倡外海养殖,大力提倡鱼、虾、蟹混养、贝藻间养套养等生态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新技术;强化渔业生产管理,改进饵料质量及投饵技术,严格控制废水排放,2007年力争使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40%。

四、加大海洋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8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省高度重视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相继召开会议对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3月15日,省政府在东营市召开了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4月26日国家海洋局在福建召开了全国海洋管理工作现场会议。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管理工作现场会议、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推进全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我市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和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于永吉副市长将给我们作重要指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全国、全省海洋管理会议精神,就我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打算汇报如下:

一、关于我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管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点到面,管理队伍不断健全、管理手段不断强化、管理领域不断拓展、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海洋综合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有效落实,初步形成了依法用海、依法管海的较为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框架,促进了全市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实现增加值24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4.4%。其中海洋渔业持续攀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临海工业迅速崛起,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海上大通道建设成就显著,海上运输能力和港口吞吐能力不断提高;滨海旅游快速发展,成为沿海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经济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特色较鲜明的三次产业体系。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回顾近年来的海洋管理工作,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海洋开发管理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鉴于海洋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海洋工作。1991年,提出实施建设“海上*”战略,市十一届党代会将现代海洋产业确立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我市又相继提出并实施了“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海洋经济现代化建设”、“海洋与渔业二次创业”等战略部署,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持帅的海洋工作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海洋与渔业“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为海洋开发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措施保障。各市区也都将海洋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各自的海洋工作战略,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等各方面向海洋工作倾斜,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海洋开发管理的有序进行。系统上下围绕提高全社会的海洋国土意识,开展了深入持久的海洋宣传活动。利用国际海洋年、世界海洋日等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统一宣传,开展了“保护蓝色国土”、“海盾海洋专项执法行动”等宣传执法活动,公开查处曝光违法用海案件,普及海洋法律法规。目前,一个领导重视支持海洋开发管理、社会关注认可海洋开发管理、群众积极参与海洋开发管理的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是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全面铺开,各项基本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了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管理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在海洋管理工作中,我们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积极搞好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建设,并狠抓三个到位,全面落实这些基本管理制度,推进海洋管理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海洋区划、规划到位。依托中国海洋大学,认真组织开展了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前不久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各市区也都编制了本级的海洋功能区划,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在全国首批制定出台了《*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了*湾、孙家疃湾、俚岛湾、石岛湾等重点海湾的海域使用规划。区划、规划体系的建立,为海域使用审批、调整海洋产业布局、规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海域使用论证审批到位。全面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建立了重大用海项目审批委员会,在海域申请审批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格执行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用海项目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符合海洋利用最优化原则,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新上用海项目的科学合理。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审批确权用海项目近2000个,发放海域使用证2000多本,海域登记确权总面积达120万亩,确权率达到94%以上,覆盖面从渔业用海拓展到盐业用海及港口码头、堤坝围堰、围海造地等重大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基本上从无序、无度走上了有序、有度的轨道。三是海域使用金征收到位。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的保护、整治和管理,既维护了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又促进了海洋的可持续利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紧密配合,制定了《关于〈*省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坚持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入手,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新上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金的征缴率达到了100%。积极探索海域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抵押和流转,开展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促进国有海域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文登市对10万亩海域进行了公开拍卖,这是目前国内向社会公开拍卖海域面积最大的一次,共拍出海域16000多亩,一次性收取海域使用金1000多万元,增值10多倍。

三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监测保护手段得到明显强化。全市将海洋环境保护作为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保证,从海洋环境监测、保护区建设和公益服务入手,推进海洋环保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强化海洋环境监测。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共建了海洋环境监测站,完善了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强化了监测技术手段。在全市近岸海域设立22个水质、沉积物监测站位,5个生物质量监测站位,进行了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的环境现状和趋势性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文、气象、沉积物、生物质量等40多项。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水浴场、沿岸重点排污口、重点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重点监测。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四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依法查处海洋污染事故,共处理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4起,目前已审结3起,为企业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二是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核定了全市防风暴潮警戒水位,将*湾、荣成湾、桑沟湾划为首批赤潮监控区,进行赤潮监测及预警报信息。定期直接、便捷、及时向各市区、涉海部门及全社会海洋预警报信息。三是强化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一方面,积极调整养殖布局,对近海养殖进行搬迁和疏密,减少近海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城市毗邻海域进行综合整治,逐步压缩养殖用海面积,调整现有养殖模式,最终达到养殖与旅游、养殖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重点开展了对*湾的清理整治,目前工作已基本完成,*湾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大力治理陆源污染,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鱼粉加工厂和化工厂进行了关停并转,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减少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四是强化保护区建设。成立了成山头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填补了我市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空白,提高了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水平。五是强化海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加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和核准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海项目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是海洋监察执法力度日趋加大,海洋开发秩序得到明显好转。海洋监察执法是海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正常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的重要保障。全市从组建队伍、完善机制入手,不断强化海洋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用海案件,推进海洋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一是海洋监察执法队伍不断健全。市县两级都成立了海洋监察机构,组建了海洋监察队伍,并相继配备了执法船舶、车辆,提高了执法手段,为海洋监察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海洋监察执法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制定了海洋监察员手册,明确了海监工作职责和办案程序,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将海监法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促进了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市海洋监察支队被评为全国海洋监察执法示范支队。三是海洋监察执法活动不断深入。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深入开展了“保护蓝色国土”、“海盾”专项海洋执法行动,从我市实际出发,开展了“保护千里海岸”专项执法活动,对全市近千公里的海岸线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和处理。全市共监督检查海洋开发利用项目50个,检查次数200次,查处违规、违法用海项目39个,打击了非法围海、填海行为,有力地维护了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我市的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海洋国土意识亟待强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海洋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将海洋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提高到与陆地等同的高度来认识。有的认为海在自己家门口,就是自己的,可以自己说了算;有的认为海洋资源是无限的,可能任意开发使用,不加节制;有的认为海洋空间广、腹地大,向海里投点、排点无所谓。二是海洋开发秩序亟待规范。一方面表现在海洋开发的无序,有的地方没有很好地与海洋功能区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任意实施海洋项目,无证用海、乱圈乱占、乱用海域。另一方面表现在海洋开发的无度。主要是填海造地申请数量和填海规模持续攀升,填海项目过热、过快、过多,有些海湾的面积急剧缩小,岸线资源遭到破坏,有的严重改变了海域的自然属性。三是海洋环境保护亟待加强。陆源污染仍是海洋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海洋开发活动造成的污染呈上升势头,局部海域海洋环境继续恶化,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危害。近几年,我市近海海域中度先后发生了双岛湾死蛤、杨家湾死鱼等大的污染事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四是海洋监察执法亟待完善。由于海洋监察执法队伍组建时间较短,监察执法网络不够健全,尤其是镇一级的监察执法基本是个空白,与县、市的衔接出现了断层。海监队伍还没有纳入公务员管理,执法监察经费不足,装备不足,监察执法手段还较落后。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设想和打算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市的海洋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一是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给海洋综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二是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海洋工作给海洋综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作为。三是沿海省市蓬勃开展的海洋管理工作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一轮的竞争和压力。面对新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总的想法是:以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机制,扩大管理领域,全面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上档升级,使之与陆地开发管理相衔接,与海洋开发管理相适应,为我市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近期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基础工作,为海洋综合管理打牢根基。

一是进一步加大海洋开发管理的宣传力度。各级海洋部门要将宣传工作作为海洋开发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列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海洋国土意识,营造海洋开发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宣传的对象上,积极向领导宣传、大力向社会宣传、深入向基层宣传,使领导重视海洋工作,使社会关注海洋工作,使基层群众参与海洋工作,提高社会各个层面对海洋的认识、关注和重视程度。在宣传的内容上,要积极宣传海洋开发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海洋事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的海洋国土意识。积极宣传海洋法律法规,宣传海洋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提高群众依法用海、依法管海的意识,从而自觉地用法律法规规范海洋开发利用行为。积极宣传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宣传海洋资源的有限性、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全社会的海洋环保意识,关心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在宣传的方式上,要建立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既要有长远工作规划,又要有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各市区在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每年都要开展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重点宣传活动,使宣传工作真正见到成效。

二是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配套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订海洋管理相关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提高依法配套海洋资源的水平。组织制订海域使用公示、论证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管理办法,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办法等,使海洋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制度化。严格规范海洋行政审批行为,加强审批监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增加审批的透明度和社会监督。

三是加快海洋规划体系建设。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好各种涉海规划、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搞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十一五”计划的编制。

四是加快海域勘界步伐。我市与烟台市的市际间海域界线已完成了签字,目前主要是抓好县际间海域勘界工作。我市已有县际间的海域界线较清楚,矛盾和纠纷相对较少。要在现有界线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公开、公开地处理好有关矛盾和纠纷,科学确定县际间的海域界线,确保今年完成勘界任务。

(二)抓制度落实,全面推行海洋管理的基本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洋权属管理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是海域使用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明确了海洋功能区划的法律地位,规定所有用海项目,只有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才能审批。海域权属管理制度规定,海域为国家所有,凡使用海域,都要按规定提出申请,按批准权限批准使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规定,有偿使用海域是国家对海域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凡使用海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缴纳海域使用金。抓好海洋综合管理,关键是要全面落实这三项基本制度。

一是全面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各市区要做好本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使之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争取今年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功能区划要求审核和引导海域使用,并以区划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各海洋产业之间、沿海各市区之间在海洋开发利用上的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要依法维护海洋功能区划的严肃性,因重大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变更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好论证,严格进行报批,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二是全面落实海域使用权属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都必须向各级政府和海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把海域审批关,加强宣传和引导,坚决制止非法买卖、租用、抢占海域的现象。要严格实行涉海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和纠正越权审批、化整为零、分散审批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和开采海砂等影响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行为。严格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依法建立重大项目用海预审制度。以规范养殖用海的确权为重点,抓好国家海域使用百县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依法将养殖用海全部纳入管理,深入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各项基本制度在养殖用海管理中的贯彻实施。配合全国人大搞好海域使用管理执法大检查,从海域使用权证书查处等环节入手,纠正违法审批海域行为。

三是全面落实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金作为国家出让海域使用权应当获得的收益,是资源性国有资产收入,必须做到应收尽收。要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征收标准和征收、减免程序。实施重点突破,开展围填海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规范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海域使用金征收力度。加强对海域使用金征收工作的监管,建立统一、有效的稽查监督机制,组织开展海域使用金检查活动,严格查处违规征收、坐收坐支、不按规定比例结转海域使用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三)抓治理保护,改善和提高海洋环境及防灾减灾水平。

海洋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繁衍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海洋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我省在推进生态省建设中,把海洋生态整治保护作为实施的八大工程之一,列入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中,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一是强化海洋生态修复治理和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减少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加强对海洋倾废物的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湾、孙家疃湾、桑沟湾等重要海域的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改善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全市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各市区都要健全监测机构,落实人员,配备相应的仪器设施,提高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要积极争取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共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上档升级。加强对重点入海排污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城市毗邻海域、典型海洋生态敏感区的环境监测,定期评价和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二是严格实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海洋开发活动的监督,特别要切实做好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环境评价在先、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和终身问责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外业调查是否实施,环保措施是否到位来实施否决权。切实做到当代人开发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的同时,对后代人的开发利用和生存不造成威胁。

三是做好海洋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对赤潮、风暴潮、台风等海洋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制定海洋灾害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联合有关部门,首先建立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确保赤潮信息后24小时内对相关海域采取管制与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轻赤潮灾害对渔业和旅游业等造成的损害。强化对海产品原产地赤潮毒素的监测、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保护好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珍稀、濒危海洋物种。

(四)抓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海洋管理队伍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提高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海洋综合管理,首先要强化管理意识。在对海洋综合管理的认识上,我们还有许多观念与工作实践不相适应,亟需更新和转变。如在管理工作中,有的地方重生产、轻管理,抓生产开发相对较强,抓执法管理相对较弱;有的地方过多地考虑地方利益,没有坚决地贯彻全省、全市的管理部署;有的地方不愿碰硬,工作不够较真,一些案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有的执法意识不强,执法程序不够规范,等等。这些观念必须尽快加以转变。要增强管理工作的责任感,海洋综合管理是上级赋予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管不好就是失职。要增强管理工作的紧迫感,正视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化依法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程度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二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海洋管理网络。这次全国海洋管理工作现场会议推广的福建省漳州市加强海管工作网络建设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针对海域管理机构设置只到县一级,镇级海域管理出现断层,影响海管工作顺利开展的实际,漳州市在沿海乡镇设立海域管理工作站,从水产技术推广站等人员中选配3-5名工作人员,从事海域管理工作;各沿海重点行政村配备海域协管员,协助海域管理工作,实现了“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四个有的要求。这样做,一是既有效弥补了县级海管人员不足,又较好解决了基层海管工作“断腿”,基层海管工作到位难、落实难的问题。二是实现了海域管理服务的前移,不仅极大方便了基层海域使用手续的办理,还有利于让镇村干部和群众通过了解和参与海管工作,提高依法用海、管海的积极性。三是为化解养殖用海矛盾和及时妥善解决养殖用海纠纷,维护海上生产秩序和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大部分沿海镇都设有水产办公室或渔业技术推广站,借鉴福建省的经验,我们可以将海洋管理职能赋予沿海镇的水产办公室或渔技推广站,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建立完善镇级海洋管理工作机构,健全市县镇三级海洋管理网络,真正使海洋管理工作纵到底、横到边。

三是加强海洋管理队伍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和完善系统内部工作制度,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搞好廉政建设,规范管理工作,监督执法行为。搞好海洋行政管理人员、海监执法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坚持“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以权谋私等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对海上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强化海洋管理执法手段建设,把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域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上来,以不断适应海洋管理新形势的要求。

四是进一步加大海洋监察管理力度。上下联动,继续搞好“保护蓝色国土”、“海盾2005”海洋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对管辖海域的巡回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倾废和倾废不到位、盗采海砂资源、乱填乱占海域等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好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水产养殖;应用优势;问题分析

引言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我国的水产养殖模式一直较为粗放,存在养殖密度高、疾病频发、滥用药物、污染环境等系列问题,养殖效能不高。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可以实现智能管理的网络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可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养殖效率[1]。

1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的基本核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延伸和拓展各种网络系统,了解用户实际需要,不断拓展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与客体之间的联系[2]。从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看,物联网技术融合多种信息技术的新技术,利用红外传感器和GPS分析技术,根据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将物体与物联网连接起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各种数据和信息的交换、管理,全面提高通信的整体水平。

1.1信息感知技术

信息感知技术是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项技术环节,涉及到的技术内容很多,包括基础GPS定位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信息感知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来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通过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视频识别,通过发射视频信号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仔细的识别和研究,获得一定的数据[3]。信息感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GPS作为一种新型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运行管理。GPS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后,能够及时观察和研究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模式,利用三维定位、精准定位等功能,全面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水产养殖企业不仅要了解信息感知技术的基本功能,还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研究信息感知技术。深入了解和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应用模式,做好各类数据研究,真正把信息感知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

1.2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及时传递水产养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就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目前行业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制定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制定详细的组织网络结构和网络模式。各类结构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明确的监控区域,将各种传感器节点连接起来,及时处理和收集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存储在一个特定的文件中,完成数据采集和研究之后,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做好水产养殖水环境监测,实现水产养殖及产品质量追溯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1.3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GIS技术、专家系统研究管理等,这些技术都基于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水产养殖中,应充分发挥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整合各种数据信息,了解当前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对相关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化研究,了解其应用功能、应用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数据信息,为平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存储空间。

1.4智能控制技术

当前的水产养殖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地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现代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要了解当前各种控制理论的基本运行模式,发现传统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严格处理传统控制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在开展智能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明确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从不同角度研究、应用人工智能,充分发挥智能机器人的作用,及时处理和优化海量信息,做好各类数据的研究与管理[4]。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系统的融合,实现虚拟技术与媒体技术的融合,见表1。在应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管理计划、管理体系,做好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升级,加强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充分利用信息识别数据,结合信息识别技术与数据融合技术,服务于水产养殖活动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各地的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养殖企业在开展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时,应注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明确水产养殖管理、水产品质量管理等问题,还要考虑水产品供应链的加工和海洋资源的监测。加强对海洋的全方位监测,掌握各种数据信息,收集渔船数据,及时引进现代化渔具辅助设备。

2.1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工作的多元化

水域环境与陆地生态环境不一样,应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工作的多元化。首先,要及时监测水质状况,防止由于气候的改变而导致的水产资源流失。应用网络设备监测水体周围的环境时,应密切关注本地气候、表面气温、地区风向、习俗等。水产养殖企业要长期对周围的气象资料进行采集和整理,运用网络技术对环境因子和渔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通过与新的实时数据进行比较,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防止环境的改变[5]。其次,在水产养殖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传感器的作用,利用传感器对水体温度、pH、溶解氧、各种资源进行实时检测,分析水体环境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及时收集各种参数,做好各类数据信息调查,及时分析水质参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根据数据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应深入分析当前各种现代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当前水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水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结构和体系结构,重视各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现代科技与传感技术相结合,有效地监控和跟踪水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

2.2建立完善的水产品供应链

在水产养殖中应重视供应链的研发与管理,重视供应链基本运行模式,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供应链。物联网技术的显著特点是指通过各种传输、感应设备与技术,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连接起来,实时采集监控到的信息,按约定的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管理。物联网技术的介入可以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实现各部门间无缝衔接,全面提升个人对供应链整体信息的可见性,了解当前供应链信息物流状况,不断调整供应链管理模式,保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柔性。在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各种数据信息的采集与优化,并建立完善的车头锁控制单元,监测车辆的速度、位置,建立完善的无线传感网络和传感系统。应注意设置环境温度,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水产品的损害。

2.3应用于水产品加工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生活质量、食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应重视各种工艺、材料的应用。首先就是要对原材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将各种材料从生产基地运送到加工厂,在运输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活体水产品,这些活体上都会贴上电子标签,上面记录着这些水产品的基本生产信息和健康状况。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扫描电子标签上的信息,通过扫描了解水产品的主要信息,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产品进行筛选分析。对原材料的具体检测结果、数据信息进行认真记录,及时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及时传输至生产管理系统。在后续水产品加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并建立明确的生产线,进行数据信息的开发与管理,保证生产线信息的自动识别与跟踪。了解当前生产工作的主要模式,完成水产品加工后,还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冷藏产品,在冷藏期间仔细观察货架上的标签,利用数字化技术扫描标签。扫描完成后,找出系统中对应货架位置存放。通过扫描条形码,使员工了解到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及具体位置,便于后续货物出库。在冷藏管理过程中,应配备专业温度传感器,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及时采集和采集冷库基本温度。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详细记录产品名称和条形码信息,保证温度符合基本要求。

2.4用于监控水生动物生长及饲养管理

通过实时采集养殖水体温度、室内光照时间、水质溶解氧、pH、氨氮含量、养殖密度、饲料投喂量、药物种类等参数,通过专业化的分析,探索出各种不同的养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探索出更加科学的物联网参数设置,使物联网技术更加符合水产养殖实际,更加科学高效地为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服务[6]。

2.5海洋环境监测

养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各种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了解海洋渔业环境资源检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不同区域布设专门的环境参数传感器,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图像的收集工作。将各类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开展全方位的海洋监测工作,组建完善的海洋监测站,形成专门的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严格把控和监测海洋水体温度,了解浮游生物种类的基本环境数据。做好各类数据的处理工作后要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为海洋渔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相关部门要开展多元化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了解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海水面积广阔,受监测的区域范围较广,在海上作业中受到人力的限制,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到位。相关部门要以通讯卫星作为数据传输介质,打破传统海洋监测工作中的时空限制,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传递功能。将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融合在一起,对海洋的基本情况进行远程监控[5]。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及时记录监测数据,还能一并做好数据反馈工作,了解当前海洋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污染物的基本种类和污染状况,探讨具体的污染来源。从根本上改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探讨、研究海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事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真正保证水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应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与渔港设施监控系统的功能,将各种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整合各类数据信息,让员工了解当前渔港的基本情况,根据数据信息的交换与管理,做好全面监控与管理。

3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提高养殖行业物联网技术水平,实现养殖与当地水文环境和谐共存,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必须和物联网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养殖户提高物联网的使用频率,达到利用物联网系统改善水产养殖条件的目的。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必将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月红,陈爱华,吴杨平.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4(2):72-74.

[2] 汪文忠.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8(5):34-37.

[3] 郭玉环.物联网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中的应用探究[J].河北渔业,2016(10):54-55.

[4] 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57-61.

[5] 李翠云,高进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5):33.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篇10

海洋环境科研要为提高海洋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实现碧海行动计划目标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其任务是: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规律,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控制海洋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为应用技术开发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在改善经济结构过程中,寻求对污染实行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最佳模式和高效、低耗污染防治方法;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性、预测性研究,从发展战略上,进行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技术支持涉及的内容包括环境监控的软件建设、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实用技术和设备的筛选、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等。其核心是利用高新技术的力量使碧海行动计划顺利实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及恢复海域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年的技术支持行动计划

一、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计划

(一)监测站位方案

根据国家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和《山东省近岸海域监测站位布设原则》的要求,山东省沿海7市地共设立101个监测点位,覆盖各个环境功能区,基本能够控制和反应山东近海环境质量状况。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着眼于山东近海环境质量监测,结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确定的污染治理重点区、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山东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

(二)监测能力建设

1.不断完善沿海市、县两级海域监测体系,全面开展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有关项目的监测分析工作。

2.随着海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有计划地培养海洋环境监测专业人员,及具备相应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能力的人员。

二、建立山东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质量,提高海岸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山东省环保局于1997年1月下达了《山东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由山东省环保局和青岛海洋大学共同承担,建立了《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将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山东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有助于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山东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环境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系统和数值模型库系统,有助于山东海洋环保工作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应进一步完善改进“信息系统”,使其更便于操作,更具实用性。

三、筛选支持示范工程的实用技术和设备

以推广啤酒废水处理技术为重点,筛选并推广化工、制药、染料等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由于海洋污染主要是T-N、T-P污染,山东省拟推广以下实用技术和设备。

(一)氮肥企业的稀氨水回收

1、生产尿素但无碳氨生产装置的企业

采用深度水解技术,将尿素解吸残液水解为NH3和CO2,与稀氨水一起经解吸塔解吸出NH3和CO2,用于尿素生产。

2、具有碳氨生产装置的企业

将各车间、工段产生的稀氨水(含氨2-3%),集中于氨回收罐,经处理,塔顶气冷凝后得到含氨>20%的浓氨水,用于生产碳酸氢铵。

3、硝酸铵及硫酸铵生产企业

采用膜分离技术,将NH3从稀氨水中分离出来,用稀硝酸或稀硫酸吸收后,用于生产。NH3脱出率可达99%。

(二)推广磷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废水不外排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脱氮、脱磷工艺技术

四、建设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与赤潮灾害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十五”期间的海洋环境保护科研成果,以环保和海洋部门为主,基本建成海上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系统。

在莱州湾、胶州湾等赤潮高发地区设置海洋水质与赤潮观测站,增加监视次数,在赤潮发生期间,进行赤潮跟踪监测。建立环境要素数据库,建立赤潮发生次数、赤潮生物种类、赤潮发生面积和持续时间、藻毒素分布等数据库。适时开展赤潮预测预报研究,建立环境状况与赤潮灾害发生模型,进行环境状况与赤潮灾害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报预测。

五、建立包含氮、磷等非保守物质的水质预测模型,开展水质预测(氮、磷)和估算容量总量

建立海域水质模型是一项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进行污染物控制以及保护海域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水质模型,定量计算水体的负荷量与水质的关系,可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十五”期间,水质模型的研究要在保守物质的输运扩散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氮、磷等非保守物质为研究对象,在胶州湾、莱州湾等重点海域开展生态动力学模型(富营养化模型)研究;开展非点源污染物通量研究,建立入海污染物与海域水质的输入响应模型,为实现氮、磷的容量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六、面源(地表、地下径流)和河口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面源污染控制由农业部门和环保科研部门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未利用部分在地表水、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入海量,为海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入海河口污染控制技术由水利部门和环境科研、设计部门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在保证河口的水利作用条件下,河水及底泥的入海污染控制技术。

七、养殖自身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建立完善养殖系统自身污染的监测体系。重点开展自养(贝藻)与异养(鱼虾)复合养殖系统的研究,水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包括水产废弃物在养殖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水产废弃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等),养殖饵料改良、提高饵料利用率研究,养殖废水处理、养殖场底泥消化处理研究等。

第二节*-2015年的技术支持行动计划

一、海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

建立近海海域环境污染损失估算与分配模型,进行地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效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试验和海域小规模试验研究,提出并研究设计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建设体系,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及工程建成后效益评估预测方法。

二、大气沉降控制工程研究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大气沉降污染发生、迁移、沉降、污染机理和规律,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大气沉降污染研究成果的收集与分析,筛选控制大气沉降污染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这些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提出并设计控制海域大气沉降污染的工程。研究陆源污染产生的SO2、NOx、TSP等的污染防治和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沉降规律,以及最终入海量,找出大气沉降与海水污染的相关性,提供大气污染沉降入海的防治措施、投资估算和预测评估工程建成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三、面源和河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

在山东省近岸海域几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入海口之前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并进行提高氮、磷去除效果的工艺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有效削减市政污水中氮和磷对海域的污染影响,对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