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29:39

海洋工程论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1

设备管理是企业信誉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标单位的生产企业,需完全按照合同执行。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特别是与国外公司合作,还要参考国外的相关法律和行业惯例,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违约,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在国际上信誉受到影响,也影响进一步的市场开发工作。因此,优异的设备性能、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是生产交货期、生产质量等的保证。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安全上出问题,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好安全生产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力,在设备方面也应提升到新的高度,设备设计的合理,安装防护装置的完备性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人员安全使用的关键,人员定期维护、定期检查是消除设备隐患的重要一环,可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生产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无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1)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产量的重要手段。要时刻关注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展,引进先进设备,应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保持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减少设备故障发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注重设备的更新改造,提升设备性能,延长设备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要从设备上下功夫,引进自动化水平高的设备,减少操作人员投入,减少设备故障时间。

(3)降低配件降低能源消耗是降低设备使用成本的关键。除了关注设备购置一次性成本的投入,更应注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很多情况下,企业关注的是设备购置一次性发生的费用,会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如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的选择,而往往忽视设备从使用到报废全过程所发生的费用,进口设备一次性投入高,后期使用成本可能很低,国产设备一次性投入低,后期可能故障、配件损坏频繁,造成实际发生的成本往往高于进口设备。设备在使用中一方面消耗配件,一方面消耗能源,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正确操作,定期维护,才能确保以最少的配件消耗和能源消耗产生最大的效益。做好设备配件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配件存贮,可以减少资金积压,使资金更好地流动起来,提升资金价值。

2海洋工程建造企业设备的特点

作为海洋工程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设备较为复杂,涉及焊接、起重、运输、钢材加工、喷涂等众多领域,设备技术复杂,特别是设备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所需要的专业人员随之增多,管理难度大。海洋工程的建造,从生产工艺流程上,需要钢材的预处理、切割、焊接、焊后处理,钢结构的喷涂防腐、起重吊装、运输,管线加工、焊接、试压、保温,电气仪表施工,质量检验等,以及为上述工艺配备的能源动力系统,包括锅炉、二氧化碳、氧气汽化器、空气压缩机、变配电站等,从生产布局上,包括结构车间、喷涂车间、制管车间、组块配套车间等。结构车间作为钢材直接加工车间,是建造海洋采油平台最基本的车间,包括钢材预处理生产线、数控板材切割机、H型钢切割机、焊机、桥式起重机等生产设备,特别是钢材预处理生产线、数控板材切割机、H型钢切割机等设备对于车间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造成停产,直接影响公司生产运行。喷涂车间是进行钢结构防腐喷涂的场所,对于空气温湿度、油漆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对于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有很高要求,气温低、湿度大,则油漆干燥慢,影响施工进度;要获得温度高、湿度低环境,则需要专业施工设备,如空气加热机组、除湿机等,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管理难度。车间油漆浓度是安全管理必须控制的指标,必须实时监测,否则可能造成浓度超标,后果严重,车间排放的气体必须经过严格的空气处理,否则将污染周围环境,空气处理机组必不可少。组块配套车间主要进行采油平台管线切割、焊接、试压等,各种焊接工装设备、机加工设备众多,高效的管线切割设备是此车间生产的最重要的环节,利用车间有限的空间,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生产流程规划和设备配置是保证完成各采油平台项目施工进度的关键。制管车间作为生产制造导管架的主战场,其设备的重要性则更为突出,该车间包括钢板的卷制、焊接、切割,导管接长等,由于导管架将会矗立在海中,承受重力、洋流冲击的复杂环境,其钢板均比较厚,且材质特殊,板材卷制采用卷板机,同一导管架采用多种不同厚度的钢板,这就需要多种规格的卷板机与之匹配,而有限的车间空间及成本控制,不得不以最少的卷板机配置数量,完成最大的卷管任务,而现实中,基本上一种规格卷板机只配备一台,然而任何一台出现故障将直接造成导管架生产滞后。

3海洋工程企业设备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1)制度相对完善,但执行欠缺。设备管理制度从公司级到车间级建立相对较为完善,制度的建立也比较贴合公司现状及管理实际情况,但在执行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类制度的执行不利,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严重将造成停产或事故发生。

(2)弱化设备管理,重视生产施工。设备虽然是公司生产的基础,但是大部分情况,为了忙生产、赶进度,难以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个别人员违规操作、私自改变设备状态,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3)人员专业性不强,岗位流动大。设备管理人员缺少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知识不足,设备操作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对进口设备,英文资料的查阅也是难点之一,操作人员虽然经过培训,但人员岗位流动大,造成已熟悉操作的人员流失。

(4)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欠缺。公司各级人员精力基本上放在现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不足,造成有些工艺环节施工设备落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施工效率低,成本增加,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技术革新。

4改进措施和建议

(1)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持续改进,努力提高操作人员制度执行意识,并注重考核分析,加强现场检查落实,完善奖惩措施,奖罚分明,逐步引导操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互相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设备管理重要性的宣贯,引用各方面事故案例,提高各级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责任心,使设备能够高效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最大程度发挥设备的效率,同时减少各种故障和隐患。

(3)加大培训力度,不断选拔引进优秀人才加入设备管理队伍,树立统筹和全局管理理念,引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定人、定机、定岗要求的执行,规划好人员发展,减少人员频繁流动,保证企业设备管理操作队伍稳定。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2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分承包方纳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项目组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直接深入分、承包方队伍。项目组对分包队伍负责的分项施工过程要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监控点,涉及到特殊、关键过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特殊、关键过程的相关程序、工艺要求进行控制,坚持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隐患及时提出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项目组应当要求分承包方设专人(质量监督)对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同时应针对质量控制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进行验证,定期向项目组质量管理人员汇报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这样,检查→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再检查→再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再实施→再验证,形成良性循环,使项目施工质量呈螺旋上升趋势[2]。

2管理思路

根据项目中分包质量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结合在本人参与过的多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分承包方的质量管理过程总结出以下管理思路:

2.1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

正确看待传统管理和新管理体系的差异,从工作上正确处理习惯做法和新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不能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为负担,而要把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中。

2.2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

项目组从项目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但体系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需要基层领导(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带领作业人员来实施。

2.3加强信息的沟通

公司要提供在册分包队伍施工能力的信息平台,强调对经验的总结和交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及时掌握分包队伍的施工情况。

2.4培训工作应贯穿于对分包队伍管理的全过程

培训不拘形式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现场演练,培训内容可以根据施工内容具体而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任何内容的培训,都要讲究实效,注重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只重视管理层的培训,不重视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只重视对标准的学习,忽视对岗位技能的培训。

2.5强调对分包队伍记录的管理

项目组应及时的把握分包队伍对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它是对分包队伍进行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佐证。同时,应要求分包单位建立过程三检制度,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关键工程以及有较大的质量风险的作业在开展前,要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班组长作质量风险分析并在工程中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2.6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力度

监督考核制度不单是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自我完善体制,更重要的是一种强制管理措施,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考核工作,首先要指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细化,使考核工作做到有理、有据。考核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鼓励先进,处罚违规,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力保证。另外对考核结果的兑现是下一次考核的起点,在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海洋工程项目中对分包商进行监督评估表如表2所示。

2.7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对不合格品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分承包方项目经理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纠正和预防措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不应对不合格品放行[3]。

3结束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3

1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可以理解为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并以此为手段进一步促进物质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运营效率和提高企业素质,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的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所有优化工作都集中在公司资源的最佳应用上。市场全球化正在飞速发展,结合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海洋工程市场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海洋工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海洋工程企业不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更要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运作,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意味着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处理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操作可以通过内部同构和软件平台来实现。这种基于企业内部范围的管理存在于海洋工程企业的各个方面。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融合和整合,整个内部供应链环节的计划工作是整合的,而不是按活动特点分开。这就要求海洋工程企业根据管理需要,按照“用户需求”和“流程管理”的思路,对公司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基础、业务流程等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改革,消除内部信息孤岛,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现了企业管理前期规划、过程控制和后期分析的思想。在企业以外的供应链方面,实施了EDI电子转账和信息交换系统,以提高沟通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采购成本;在电子商务方面,海洋工程企业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初步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用于工作小组沟通,电子出版和团队管理。

2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问题。海洋工程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了解海洋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我国海洋经济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信息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形成正确的经营管理信息化理念,对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建立专门的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部门,其中相关人员水平不专业,不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社会中介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对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形成不良影响。政府部门也缺少信息化的相关优惠措施。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一次变革,海洋工程企业要花费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这会影响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但缺乏相关的政府补贴政策,因此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动力。(2)海洋工程企业自身问题。多数海洋工程企业还处于以前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信息化经营管理。大多数企业认为信息化经营管理只是对传统模式的补充,对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导致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应有发展。部分海洋工程企业已经构建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模式,但基本框架完成后,企业就会面临较大幅度的改变,许多企业领导将受到动摇。他们担心这种变化会影响他们自己的生产,业务受到不利影响。海洋工程企业也没有制定与信息化相关的规划方案,对经营管理信息化没有准备充分,就开始盲目地进行构建,使得企业内正常的工作无法进行。因此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还会影响到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信息化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不足,没有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使得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降低。(3)信息安全问题。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面临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经营管理到来以前,海洋工程企业各信息资料存储的方法多是记录在纸上,资料信息没有统一整理,即使信息资料被泄漏,海洋工程企业的损失也微乎其微,企业也能够马上恢复正常工作。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出现,使得海洋工程企业部门与其他信息资料都存储在计算机和网络中,有效提高了海洋工程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但是信息过于集中,增加了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安全即将到来的问题。一旦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安全漏洞受到攻击,或者企业内部人员窃取企业信息,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信息资料也难以重新复原,进而对海洋工程企业整体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信息化建设有效作用于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

(1)海洋工程企业进行整体规划。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海洋工程企业应对管理经营信息化提供长期的准备工作,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海洋工程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界限也将变得更加模糊。海洋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处于这种环境下的企业,应时刻作好准备,统筹规划,为管理经营信息化打好基础。在制定企业管理经营信息化目标时,应当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作好长久的打算,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未来现代化管理的趋势,规划好企业与信息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逐步推进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2)建立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库。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应当获取有质量的信息和知识,使海洋工程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进而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来看,海洋工程企业本身需要科学规划好未来的发展道路。信息化经营管理的硬件需求是网络和计算机,是信息化办公的关键。大多数海洋工程公司都是购买成品的软件,少量海洋工程公司会成立软件研发部门,为信息化经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数据库是信息化的重点,它可以结合硬件和软件,使其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海洋工程企业需要建设数据库,确保软、硬件各司其职,又能有效相结合,从而促进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3)降低海洋工程企业信息风险。在全球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海洋工程企业风险的概率比以往大了许多。在建设信息化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时,海洋工程企业应该对信息风险方面加以关注,减少信息风险发生的可能,保证建设信息化海洋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能够顺利运行。海洋工程企业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做的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资工作应分段进行,而且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降低对海洋工程企业现有工作的损失,避免投入过多,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使海洋工程企业的经济受到损害。企业还需要增强对互联网安全的认识,应该定期检查,尽量减少安全漏洞,降低带来的风险,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密码,从而确保海洋工程企业数据的安全。(4)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海洋工程企业应当对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创新,使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向信息化方面发展,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推陈出新,增强信息化经营管理与传统经营管理的合作,强化沟通与协作,学习信息化经营管理的优点,并且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决定企业未来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模式,最终使海洋工程企业实现信息化经营管理。

4结语

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互动关系密切相关。海洋工程企业可以为信息建设提供资金和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海洋工程企业应允许其共同发展、协调和合作,提高海洋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海洋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波,赵彦玲.议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科技与企业,2015(17):58.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教学改革;团队指导;多层次指导

一、前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理工科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在促进学生从单纯知识获取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当前许多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在毕业设计指导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陈旧,一对一师徒式、问答式指导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仅限于督促学生完成课题任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问题,很多高校都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调整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教改成果,有的学校采用了团队指导模式,按梯队组织教师指导团队,学生也以团队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对发挥不同教师的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3-8]。但是团队中,不同教师的职责分工并不固定,随意性比较强,团队效果的发挥更多地依赖于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特点及问题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特点及传统指导模式。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该专业采用毕业设计,而不是毕业论文,就是要突出设计的特点,侧重实践和创新,区别于传统单一的文本写作。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通常是综合运用所学的船舶性能、船舶结构和船舶总体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完成一艘船舶的设计方案,综合性强。其成果形式除以文字呈现的论文主体外,还应完成型线图、结构图和总布置图等相关图纸文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为毕业后任职打下坚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传统教学中,为了管理方便,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之后,通常建立“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指导方式,为每一位学生确定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根据舰船设计的基本流程,依次开展舰船使命任务论证、装备选型、船型设计、总布置设计、结构设计、重量重心计算、航行性能计算与校核等工作。指导教师对学生从宏观方向到技术细节,从开题报告到毕业答辩,从设计内容到论文格式都需要进行事无巨细的指导。(二)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由“指导教师-学生”组成的一对一指导模式。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设计以完成一型舰船技术指标论证和总体方案初步设计为基本任务,因此需要总体、性能、结构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大量的指导。传统的“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指导方式,不论是从指导教师的知识储备,还是从指导教师的时间精力上看,都难以满足学生对指导的需求,甚至可能严重到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单个教师在知识广度上储备不足,难以满足指导毕业设计的需求。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大环境中,教学科研方向划分越来越细化,对每一个方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专业课程教师多数只承担一个方向,甚至是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向往往更是聚焦于学科中某一个点的研究,通过各个方向的分工合作,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但是跨方向、跨课程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偏少。现在高校师资力量中,教师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都经过系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训,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方向上也具有较深的积累,在知识的深度上完全满足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需求。但是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与研究生阶段培养具有很大不同,知识具有一定的广度,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导向下需要了解本专业各个方向的内容,为毕业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科毕业设计更注重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以培养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专业方向需求涵盖面广,单个指导教师在知识的广度储备上难以满足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需求。2.指导教师时间精力的投入难以得到有效的督促和保证。高校教师除了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以外,在教学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理论研究等任务;在科学研究方面还要承担课题论证、申请、研究、成果总结和评审等相关工作;除教学科研外,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也会牵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教学、科研等工作,往往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任务要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指导教师的投入弹性很大,可以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事无巨细的指导,也可以只控制时间节点保证工作进度。在传统的指导模式下,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便于衡量,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督促手段。3.不同方向之间的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偏少,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在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下,各个指导教师由于所从事的教学科研方向存在差异,时间精力有限,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缺乏指导教师层面的沟通交流。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在自己熟悉的方向领域指导充分,甚至可能超过本科学生所应该掌握的深度水平,在其他方面主要依靠学生自学,或者主动地向其他教师寻求帮助。学生获取的其他方向指导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获取的指导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这种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缺失,最后导致毕业设计总体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多层次团队指导体系的运行机制

针对传统的“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指导方式存在的不足,根据船舶与海洋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学院构建了“总设计师-主指导教师-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层次团队指导体系,明确了团队中各个指导教师的职责分工和指导过程,并探索了团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方法。(一)“总设计师-主指导教师-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层次团队指导体系的构建。毕业设计选题确定之后,学生根据选题组成设计团队。在专业范围内遴选指导教师,根据指导教师教学方向和学术专长,为每个设计题目成立指导教师团队,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特点,团队成员涵盖舰船总体、航行性能、船体结构等相关专业方向。在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设计团队之间,形成多对多指导关系,如表所示。在每个指导小组中设置总设计师一名,一般由教学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担任,主要对一个设计型号题目负责,可以同时指导多名学生,主要从该型号舰船总体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方向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控,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指导作用。为每名学生配备主指导教师一名,主要由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担任,对该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负责,主要为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控制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工作质量,指导学生按照规范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知识和资源保障,具体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在指导小组中为每名学生配备不同专业方向的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名,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需要分别涵盖舰船总体、航行性能和舰船结构三个方向,其中一个可由主指导教师兼任,主要由在该方向造诣较深的教师担任。分方向指导教师,主要对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提供该领域的专业指导和知识支撑,多个专业指导教师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设计、制图和计算等具体技术工作。分方向指导教师可以同时兼任多个学生的该方向指导教师,以解决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二)“总设计师-主指导教师-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层次团队中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办法。工作量是对教师工作的量化指标,通常用学时作为单位进行衡量。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生”一对一指导模式,工作量的认定较为简单,按照大学相关规定,每周折合一定学时,以海军工程大学为例,毕业设计指导每周折合2学时,为期10周的毕业设计,指导一届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折合20学时。但是在多层次团队指导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指导教师工作量大,指导工作由多名教师协作完成,精确区分并认定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存在困难。在新的毕业设计模式中,由于为每名学生配备指导团队,所以该学生毕业设计所产生的工作量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给指导团队中的各名教师。例如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对团队中每名教师的工作量认定办法进行说明。总设计师,以题目为对象,往往同时负责多个学生,所以每个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的10%计给总设计师;由于主指导教师工作量最大,从撰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控制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工作质量,到为学生提供各种知识和资源保障,是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其工作量按50%计算;指导小组其他成员均分剩余的40%。比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每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为10周,每周折合2学时,共20学时。那么该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后,总设计师工作量计2学时,主指导教师工作量计为10学时,小组另外两名教师各4学时。该认定方法可以在总体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合理地分配至每名指导教师,若指导教师承担多个角色,或者指导多个学生,工作量可以累加。

四、多层次团队指导体系实践效果分析

(一)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知识支撑,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根据毕业设计指导需求,组成一个有机团队,为毕业设计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老专家、老教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在团队中主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保障毕业设计课题选题的先进性、方向的可行性,减少或者避免走弯路;年富力强的主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制定计划,并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资源,为学生减少形式、流程上的后顾之忧,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提高毕业设计的规范性;在各个专业方向研究深入的分方向指导教师在每个专业问题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毕业设计的学术水平。通过团队指导,系统地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毕业设计内容为基础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获全国特等奖3项、全国一等奖3项。(二)教师分工明确,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在“总设计师-主指导教师-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层次团队中,根据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具体思路,每一个层次中的指导教师责任明确。特别是分方向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不需要在自己不熟悉的方向上投入过多精力来指导学生,又可以通过指导多个学生来保证完成自己工作量的任务。对于学生,可以从多位不同方向的指导教师身上获得专业指导,进而得到各个方向的综合训练,实现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效果。通过对指导教师和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指导教师反馈耗费精力方面明显降低的占90%,学生反馈疑问能得到有效快速答复的占100%,这两个数据均比改革前大大提高。(三)扩大了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毕业设计题目为团队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同年龄、不同方向的指导教师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协作。在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中,老教师可以将教学、科研经验很好地传给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同时年轻教师可以将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思路与老教师交流,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不同研究方向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了解熟悉其他专业方向的知识、方法等,通过长时间、大规模的思维碰撞,有利于交叉创新。团队指导模式,在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师资建设水平,毕业设计指导团队被评为“海军工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五、结语

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实际特点,海军工程大学构建的“总设计师-主指导教师-分方向指导教师”多层次团队指导体系,改变了传统的“指导教师-学生”一对一指导模式,建立了“指导教师团队-学生设计团队”的多对多指导模式,不同教师分工明确,指导更为充分,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知识支撑,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增大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水平,其经验和做法可供其他相近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牟金磊,彭飞,王展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策略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19,29(3):40-42.

[2]高琪,李位星.本科毕业设计中群组指导模式的实证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83-386.

[3]吕志伟,哈斯乌力吉,何伟明.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1):112-118.

[4]张长森,吴其胜.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118-121.

[5]张吉堂,郭平英,武.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3):125-126.

[6]吴伟辉,黄晨华.结合科研课题的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探索[J].山东化工,2018,47(6):149-152.

[7]沈祥建,江思思,廉红蕾.浅谈青年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2):102-106.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5

目前“先进制造技术”是工科院校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限选课(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覆盖面广、内容繁杂,教师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结合实际的案例式教学、综合性教学、实践教学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时少,涵盖信息量大。教师面临着如何结合本校办学模式和本专业学生深造和就业的需要来重新组织、整合教学内容的难题。

(2)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动态的、不断吸收高新技术发展的技术,大多数教师受到现有教材的限制,无法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融入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

(3)实验设备匮乏,无法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

(4)课件制作难度大。先进制造技术内容繁杂,涉及多种先进制造工艺、原理、加工过程及应用。授课过程中仅采用文字结合图片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5)很多高校教师基本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6)现有的教材内容繁杂,相对陈旧。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技术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特别在海洋科学与工程、海洋渔业、海洋信息等学科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近年来,工程学院在海洋工程材料、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何寓研于教,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先进制造技术”案例式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

精选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最前沿的技术,分大类,然后从每大类中再挑选出此类技术中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以此为主题,广泛收集相关案例资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最好从中国期刊网上或elsevier上下载科技文献以备参考,同时可以参加一些大型的相关技术产品展览会来拓宽视野并积攒素材。

(二)选择案例资料

从众多案例资料中挑选出最相关且浅显易懂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海洋工程装备等相关内容的兴趣,逐渐过渡到所要讲授的某项先进制造技术,同时需要从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用途等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并结合教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本节课的收获,比如先让学生自己针对该项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技术特点、应用条件、加工成本、加工质量及效率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学习,这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并学会去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献,提前做好功课,带着问题来听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

制作案例的教学课件,要包含海洋类技术的定义原理、海洋工程样件的制备、设备的选择、加工过程、检测等,并尽量多地利用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在课前备课时,要大量查阅相关内容,挑选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具有应用性和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技术及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从而让学生从高层次、新角度来认真对待这门课;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将涉及的相关信息巧妙地融入到课件中来,并注意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播放与先进制造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在海洋工程方面的运用。

(四)融合海洋特色的案例及改进课外互动模式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资源开发这一不断成长的新兴市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相关装备,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首先需要对海洋工程有关教材进行修订,并围绕研究主题发表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给同类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经验。其中实践环节可通过购买相关精密器材比如超短激光器,并开设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所获的试验结果又可作为新的案例应用于教学中,这就是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课程的教学体系;同时为了弥补课上教学学时不足这一缺陷,可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师生课外互动这一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得以继续延伸,以数字化的形式在整个教学网内,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适应多层次教学的需求,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五)改革考试方式

增设案例考试环节。给定主题,学生自己寻找案例,主动查阅文献并制作课件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对科技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毕业设计撰写综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每位学生都需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如以5分制的方式,以小纸条的形式给任课教师打分,同时可提出对课堂教学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参与程度,将其作为考核学生的一种方式。同时考试的形式可采取课堂讨论、小组成员演讲、布置大作业、文献查新等形式,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来决定学生本课程的最终成绩,可避免仅凭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和决定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跟踪海洋工程领域制造业的最新发展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海洋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分课堂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生产现代化的进展,海洋领域的竞争急剧升温,建设海洋强国成为众多拥有海洋资源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这些典型特征使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和竞争处于国际化的大环境中,适应相应趋势发展的国际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发展海洋工程强国的必要条件之一[1]。因此,有必要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简称ESP)水平。目前,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虽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逐渐提高,但英语理解力和使用水平一直不高,尤其在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听取外国专业学术报告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外语教学所耗费的学时与实际获得的效果极不相称。很多学生经过8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方面的外文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技术人员直接交流。为培养高等学校海洋工程国际化人才,提高我系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于2015年9月开始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下面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二、专业英语教学的必备条件

首先,英语教学的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写、读、说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则不太适合。在大三第二学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学生进行授课。其次,大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方能实施英语教学,这将有利于其对专业英语讲授专业知识的理解。第三,本专业拥有具备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要求授课教师既能够熟练驾驭英语,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该领域当前国际发展的前沿信息。所以,要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几年来,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不断改善现有教师队伍,安排年轻教师出国培训,同时也不断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本专业现拥有6位曾在国外进修及工作的教师(2位国外博士学位),为专业英语教学建立起一支有影响的教学梯队力量。

三、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课程是基础英语课在具体专业领域的延伸,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和翻译专业类英文书刊的能力[2,3]。所以,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不是讲解科技英文中的长句、难句和语法、词汇,而是专业英语知识在具体行业中的实践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英语教学的任务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阅读英语专业文献,能够用英语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本专业学生就业、企业特点分为6个模块,开课总课时32学时,共由6位专业教师授课,并负责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建设,各个模块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参考书详见表1。近年来,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原有的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有些脱节。课程内容先进性、前沿性、国际性不足。所以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建设,选用国外最新专著中的章节为模块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专业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职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四、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对科技词汇进行翻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往往将文章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只是讲授其中的专业词汇、语法,或者简单组织学生口头翻译,讨论等活动,最后对作业进行讲评。这种教学方式及其单调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师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备课、改作业上,最后收到的效果也不好。为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英语采用当堂和隔堂对分两种教学模式[4]。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把教学过程在时间上刻画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课堂[5]。教师的讲授阶段主要介绍本堂涉及的专业知识背景及专业词汇(10分钟);学生内化吸收阶段自己阅读专业文献(20分钟)和讨论阶段(15分钟),最后教师总结解答讨论遗留不懂问题(5分钟)。采用对分教学模式后,“低头族”学生逐渐减少,学生产生了学习使用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生之间也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改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师主导与学习者主体的结合。专业英语的教学区别于基础英语教学,其中一个基本的能力就是大量阅读外文文献。对海洋工程专业来说,能看懂本专业最新OTC、ISOPE等相关的会议论文。所以,每堂课结束布置作业1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并撰写读书笔记。第2次上课,学生必须带着作业参加讨论,使课下学习更加主动、认真。由于学生在课下进行了内化吸收,并以作业的形式体现,所以课上讨论不是当堂、及时的,是有备而来,可以获得比研讨式课堂更好的讨论效果。小组内部互相交流自己的作业,解决自己课下未解决的问题或帮助小组其他成员解决未弄懂的问题,最终形成小组的讨论结果,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解决小组讨论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五、结论

国际化人才是海洋工程企业最重要、最渴盼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步伐,发展海洋强国之路的重要保证。海洋类高等院校应当转变观念、加快教学改革、注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切实可行的多元化机制,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成长。通过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教学规律。我们认为,专业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当然,我校海洋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目前处于尝试阶段,体系不够完善,方法不够成熟,教学评价也在不断地完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海洋工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珣,刘福顺,杨树桐.高等学校海洋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11-213.

[2]张琳琳,王申.英语专业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2,3(01):33-42+142.

[3]吴小萍,陈秀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56-58.

[4]王芳,王瑞金,冯莉媚,吕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对分课堂(PAD)模式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02):39-41+54.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7

发表流程首要为以下这些方面的要求:

1、关于论文上要先断定了论文的选题方向,这样论文在撰写时就会简单一些,关于寻找材料上也就会更有目的性,找的时刻也就会缩小一些。这样在对论文的展开就会简单很多。

2、论文撰写的格局上的了解是撰写前要进行了解的方面,关于撰写中简单出现问题的细节方面进行避免。一起也为了论文能够更好的进行发表。

3、论文撰写好后就是论文的投稿,要对论文进行检查,然后就是投稿中的各个细节是否都已做到位等这些方面的事项。

4、前还要对自己论文所支付的投稿费用进行了解,而且留意论文投稿的合理时刻等等。

上述这些都是论文撰写发表投稿上所阅历的一些流程,关于整个的流程细节问题咱们都能够来咨询搜发表知识网在线编辑人员,他们会在第一时刻为咱们做介绍辅导!

论文投稿前是否需求做个类似度检测?当然是有必要的,这个方面首要是论文的原创度上的要求也就是咱们所谓的立异研讨方面的问题了,而且这个检测也是关于你论文质量上的初步必定,咱们杜宇这个方面千万不可忽视。

在论文投稿前做的这个类似度检测咱们要留意的是不要超越30%,若是超越了,那么你的论文必定不会被收录发表的,直接就会被退回等等。因此不论是什么职业什么级别的论文都要对这个方面进行评测。

在此刻咱们要考虑到的就是怎么避免一些重复现象的关键与技巧。以下就是小编关于这个方面的介绍,期望对论文撰写投稿的朋友有所协助。

1、提高自己的立异力,自己能够多看一些往日的论文投稿发表是什么类型的,找一个没有研讨过的领域进行,一起这个观念必定要通过自己的试验证明得到有用的证明。

2、在论文中论文的各个环节的撰写格局以及论文字体大小上也是要留意的,而且要留意当时论文撰写中的一些新观念新科学的引证等。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物理和力学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通过介绍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阐述钢纤维混凝土在多个领域工程中的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简写为SFR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短钢纤维而形成的可浇筑、可喷射成型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良且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其中所掺的钢纤维是用钢质材料加工制成的短纤维,常用的有:切断型钢纤维、剪切型钢纤维、铣削型钢纤维、熔抽型钢纤维等。钢纤维在混凝土中主要是限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从而使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较普通混凝土有显著提高,其抗冲击、抗疲劳、裂后韧性和耐久性有较大改善,使原本属于脆性材料的混凝土变成具有一定塑性性能的复合材料。

一、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

(一)复合力学理论

复合力学理论是以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理论为基础,结合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特点形成的。该理论是将复合材料视为以纤维为一相,基体为另一相的两相复合材料。

(二)纤维间距理论。纤维间距理论又称纤维阻裂理论,是1963年由J.P.Romualdi和J.B.Batson提出来的。该理论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解释纤维对裂缝发生和发展的约束作用,认为欲增强混凝土这种本身带内部缺陷的脆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内部缺陷的尺寸,提高韧性,降低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减少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作用,故在裂缝处用纤维连接,受拉时跨越裂缝的纤维将荷载传递给裂缝的上下表面,使裂缝处材料仍能继续承载,这样,因裂缝的出现孔边应力集中程度就缓和,随着桥接裂缝纤维数目的增多,纤维间距越小,缓和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程度越大,对裂缝尖端产生的反向应力场也越大,当纤维数量增加到密布于裂缝时,应力集中就会消失,进一步表明纤维的阻裂效应,即在复合材料结构形成和受力破坏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受力前后阻裂引发与扩展的能力,达到钢纤维对混凝土增强与增韧目的。

(三)界面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周围的水泥基体结构与自身结构是不相同的,即在钢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着界面层。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基体性能、钢纤维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界面特性。假定界面是一层厚度可以忽略的薄层,但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当荷载作用于钢纤维混凝土时,荷载一般先施加于低弹性的基体,然后通过纤维-基体的界面,把一部分荷载传递给高弹模的纤维,使纤维和基体共同承担荷载,从而起到增强的作用。

二、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抗拉、抗弯、阻裂、耐冲击、耐疲劳、高韧性等物理力学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工程、铁路公程、管道工程、内河航道工程、防暴工程和维修加固工程等各个专业领域。(一)水利工程

钢纤维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将其用于受高速水流作用以及受力比较复杂的部位,如溢洪道、泄水孔、有压疏水道、消力池、闸底板和水闸、船闸、渡槽、大坝防渗面板及护坡等。这些部位对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以及抗裂性能的要求都比较高,也正发挥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自身优势。我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有: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泄水排砂底孔等工程。以上工程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钢纤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一般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预制桩工程、框架节点、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等工程领域中。如抗震框架节点中使用钢纤维混凝土,能代替箍筋满足节点对强度、延性、耗能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能提供类似于箍筋约束混凝土的作用,并解决节点区钢筋挤压使混凝土难于浇注的施工问题;钢纤维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可使构件在标准荷载下处于弹性阶段而不裂,不出现应力的重分布;用钢纤维混凝土制成的自防水预应力屋面板,不仅提高了自防水预应力屋面板的抗裂性能,同时也减少了纵向预应力筋的配筋率,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钢纤维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有:福州东方大厦、沈阳市急救中心站综合楼、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辽阳市食品公司办公楼等工程。

(三)道路和桥梁工程。钢纤维混凝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方面,主要广泛应用于路面、桥梁、机场跑道等工程中,包括新建及修补工程。钢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有较好的韧性,抗冲击、抗疲劳性。它可使面层厚度减少,伸缩缝间距加长,使用性能提高,维修费用减低,寿命延长。面层较普通混凝土可减少30-50%,公路伸缩缝间距可达30-100m,机场跑道的伸缩缝间距可达30m。用于路面及桥面修补时,其罩面厚度仅为3-5cm。在实际工程中有:北京东西环路立交桥、沪杭高速公路成渝公路、大足朱溪大桥、广州解放大桥等工程中都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解决工程难题,使用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四)铁路工程。在铁路工程方面,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用于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铁路轨枕、双块式铁路轨枕及抢修铁路桥面防水保护层中。铁路工程承受较大的荷载、较高的速度和数万次的振动,所以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抗冲击性及较大的塑性。这正好利用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性及较好的塑性。建成的工程有:沈阳铁路局长达线维修工程、柳州铁路局黔桂铁路铺设工程、南昆铁路隧道工程和西安安康铁路椅子山隧道等工程土。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使维修工作量大为减少,并提高了线路的使用寿命,效果良好。

(五)港口及海洋工程。钢纤维混凝土在海洋工程中的使用主要是钢纤维混凝土的腐蚀问题,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日本和挪威的使用经验是令人鼓舞的。日本钢铁俱乐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作钢管桩防腐层,在海水中浸泡10年,钢纤维混凝土防腐完好,钢管表面无锈蚀,仍有金属光泽。挪威将钢纤维混凝土用于北海海底输气管道的隧道衬砌、Forsmark核电站海底核废料库的支护、海洋平台后张预应力管道孔的封堵以及码头混凝土受海水腐蚀部位的修补等。我国江苏石舀港码头的轨道梁工程中也使用了钢纤维混凝土。

除了上述领域外,还有很多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的实例,如承受重级工作制造工业厂房和仓库地面、薄壁蓄水结构、预制板、离心管、污水井、游泳池、耐火混凝土和耐火材料、抗爆结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修补、补强加固、抗震加固等。

三、结束语

钢纤维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不具有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在民用建筑楼地面、公路路面、预制构件水利工程、港口码头、机场跑道和停机坪、桥梁隧道以及各种构筑物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9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源于工业设计文科艺术类,由于地处广东,凭借地域经济的有利条件,设计教学以广东密集的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海洋大学的办学特色为方向。目前,产品设计方向主要以螺钿艺术产品设计、珍珠首饰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为主要方向,突出海洋特色,丰富学校海洋文化内涵、为学校海洋特色办学增光添彩。本论文主要挖掘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创意的交融碰撞空间,探寻以海洋大学为背景,以海洋文化为核心,以设计创新为途径的设计教育发展模式,构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二、产品设计专业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从学生角度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间,在常规教学传授通识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海洋文化有的放矢地展开设计研究和实践,避免了空洞宽泛的学习方式。(二)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设计科研团队。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综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教学体系,能够整合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展开海洋科研和实践,为教师的科研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奕为凸显海洋类高校特色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涉海高校的设计学学科研究路径。(三)从专业角度看,有利于加强各个专业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中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目前有五个专业,分别是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服装专业、美术学专业,各个专业虽在课程中有挖掘海洋文化与设计创意的交融碰撞空间,但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由于没有稳定的专业培养方向,教师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因此整合专业方向成为必然。如以海洋文化创意方向为依据,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起以滨海景观设计、滨海旅游纪念品设计、海洋文衍产品设计、贝雕、珍珠、珊瑚饰品设计、海洋主题绘画设计为主的设计学科体系,并建设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必能使各专业间齐头并进、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四)从学校角度看,有利于构建多学科互共建的海洋文化研究平台。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涉海类专业主要有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可见学校的涉海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海洋产业,而与海洋经济发展软实力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以及品牌、特色专业相对缺乏,与人文学科专业联系也不多[3]。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够将学校的海洋研究成果以可视化和物质化的形式呈现,通过与其他涉海专业的交流及合作,形成多学科互共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文化研究机构系统,有利用学校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融合,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如图1)由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前身)与海洋工程专业、机械专业联合创新团队设计的作品“Sea-Rhyme海韵”,荣获第六届海星杯全国大学生游艇设计大赛一等奖。

三、产品设计专业海洋特色教学体系构建

(一)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产品设计专业将依托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为平台,在突出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下,把握学校海洋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把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海洋文衍产品的研究等方向上,将设计学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海洋文化、学科背景、资源优势等结合起来综合考量,探求独具特色的海洋大学的设计学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常规、凸显特色、定位明确、发展合理,构成以海洋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为特色的教学体系。(二)课程培养目标。探索利用海洋材料、海洋文化特色工艺和海洋文化的创造实践精神丰富产品设计教学,通过开发特色课程,探索一种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打造海洋特色,将海洋文化的研究成果以物质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文化研究平台与展示窗口,培养一批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能在企业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科研、教育单位从事文化产品创新设计、饰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1.增设体现海洋特色的设计理论课程。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研究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也应该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海洋文化的角度构建产品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应兼顾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又应具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目前,产品设计专业涉海类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拓展课程上,包括饰品设计(螺钿、贝雕、珍珠、珊瑚饰品设计)、文房清供产品设计、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产品设计、滨海旅游设施设计、包装设计(滨海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设计)等课程(如表1),课程开设的时间集中在第5、6、7学期(如表2)。2.加强具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1)积极组织参与设计竞赛:通过设计比赛将学生引入到实际项目中去,加强学生对海洋应用知识研究的综合能力。学校每年投入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设计竞赛活动,以项目组队形式替代分散指导,遴选竞赛项目指导团队,鼓励学生参加海洋文化创意大赛、全国游艇设计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珠宝设计大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项目。近年来学校参与设计竞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覆盖面超过60%,并获取了大量的奖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训、赛的良性循环(如图2、3、4)。同时,学校还要鼓励师生相互配合,申请国家、省、校等级别的海洋应用研究背景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或科研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外观或实用新型专利(如图5)。(2)建立科研平台和中心:目前,广东海洋大学已成立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而中歌艺术学院的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暨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基地(简称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也已成功获批,这将是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进步,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教学改革发展机遇。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的成立能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硬件设施和场地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立设计中心,以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为推力,发挥学校优势,以产学研项结合为纽带,打造有特色、有示范性、有辐射力的海洋文化产业产业产学研基地,使融合海洋特色的设计学研究更具可行性和现实性。(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产品设计专业要将地方特色与专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的模式,既增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和产业需求,锻炼他们的设计执行力,体验政企工作作风,提升学生应对大型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和关注市场需求的社会责任感[4]。又能让企业很好地利用高校的文化资源和科研教育平台推动企业的创新,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校—企—学”的三赢。湛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海鲜之都,旅游行业的庞大需求催生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目前,广东海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与湛江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广州三剑渔具公司、海大珍珠公司,以及当地的一些旅游产品开发公司、文创产品设计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设计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校将学生设计课程作业向企业进行展示,企业将具有开发价值的作品进行深加工,学生、工作室、企业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去,其收益由企业、学生、工作室共同分成。(如图6)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和湛江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旅游纪念品——湛江蚝画与蟹螯画,一经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创办设计工作室:产品设计专业以学校工作室为契机,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锻炼自己相应领域的专业应用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成立了陶瓷陶艺工作室、四维空间工作室、创客工艺品作坊、首饰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有明确的设计方向,学生结束了一年级的基础课课程学习后,可以选择性地加入上述工作室,接受专业方向教师的指导,参与相关工作室的设计实践(如图6)。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把工作变成一个项目,教室变成一个工作室,课程成为一门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凝聚力(如图7)。

四、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通信工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

0引言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涉海高等院校,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适应辽宁省及全国沿海省市对海洋渔业通信工程发展的需要,发展区域经济,满足我国和全省经济建设对海洋渔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设,通信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在开办的这十二年时间里,我们下大力气,狠抓专业建设规范,注重教学质量。随着本专业师资力量的逐步增强,我们对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对专业定位的认识逐步统一,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清晰明确。

1培养目标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从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海技术的学科交叉基础上设立的专业。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辽宁,面向黄、渤海,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水产和海洋事业服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海洋渔业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方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具有海洋、渔业科学背景的人才。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是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保证。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设“蓝色大学”理念,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蓝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坚持“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原则,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依照“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用蓝色课程元素来承载水的精神与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学内容要素。(1)浅蓝(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等),公共选修课(军事理论、健康与安全教育、选修课),公共集中实践环节(军训)。通识课程虽然不一定与通信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于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双百工程”,从公共选修课着手,打造了蓝色海洋类、人文与社科类、艺术与体育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共10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蓝色海洋类公共选修课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海洋知识背景。(2)蔚蓝(学科基础课)包括复变函数、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科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为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打下坚实的基础。(3)湛蓝(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电子线路仿真、电子线路CAD、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DSP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随机信号处理、电视原理与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数据结构C、扩频通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过对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大量调研,反复论证比较,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两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换技术、船舶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专业依托海洋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船舶导航、海洋渔业3S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同时,紧随时代的发展,对部分课程进行压缩和调整,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又能与现实接轨的课程,如扩频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选修课。(4)深蓝(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上机、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上机、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实习、通信工程专业实习、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通信专业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把实践环节分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为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再到创新夯实基础。

3.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模块主要依托辽宁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基础课、主干课实验;实验内容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形成基本实验、选做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的立体化实验结构;对含有实验的课程,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选择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实验环节,以缓解实验设备和空间的紧张情况,有效扩展实验空间和时间,节省资金。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着眼点是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单门课或课程群为主选择题目,它是毕业设计的初级阶段。课程设计教学中压缩验证性课题,增加能够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性的课题。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

3.3实习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人民解放军4810厂,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有18个(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学校也正在积极运作与通信公司合作。到企业参观实习和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座,通过参观和专家公开课的形式,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船舶通信及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4毕业论文(设计)

以学院各类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较大提高。为切实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①精心设计备选题目,组织开题报告。学生选题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并精心组织好开题报告,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先进性、可行性;②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以保证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③建立毕业论文答辩规范和质量标准,在毕业论文答辩期间开展“毕业论文检查周”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④学校出台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暂行办法》,针对毕业的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有效地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3.5科技创新以各类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学研究等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或者科技社团,以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下,参加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专业,在复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新需求,抓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松,郭显久,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2]刘冬,石焕玉,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艳.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59-160.

[4]焦冬莉,李晋生,等.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