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2:09:11

管理学习论文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课程论文;管理学;教学模式

《管理学》是关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的重要地位而受到普遍重视。课程论文是各高校《管理学》教学中常用的形式之一。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领域中的前沿理论或热点问题的关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一、当前《管理学》课程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前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课程论文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写作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当前不少高校对课程论文教学还没有相应明晰的管理规范。教师对课程论文教学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环节,甚至只对学生在字数或格式上有所要求,至于论文的选题、内容、形式等则由学生自定了。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那些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学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但《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广,对于多数同学这种没明确写作目标的情况大大影响了课程论文的教学质量。

(二)写作过程中投入不足。有质量的课程论文不仅写作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还应该是学生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或与教师和同学沟通讨论后,认真撰写出来的。但现在在就业导向的推动下,相当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考证过级或考研课程的学习上,真正用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特别是《管理学》这类学生们自认为可以完全看得懂教科书的课程。学生学习投入的不足造成其专业知识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明显不足,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如何系统性地检索和查阅文献;有的同学为了应付,甚至直接提交的是网络上下载粘贴的内容。而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受高校科研导向的影响,也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论文写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撰写专业课课程论文的任务也敷衍了事了。

(三)写作后评价体系不健全。关于课程论文的评价,目前还没有非常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而且《管理学》本身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对管理问题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要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难度。当前对课程论文的评价,一般都是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标准判定成绩等级。多数教师会从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和写作态度两个大方面来考查,而这其中又会有很多应该考查的指标。但各个任课教师根据自定标准来评价,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片面性、主观性。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不仅会影响课程论文写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而且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课程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二、系统控制的相关理论观点

控制作为确保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指监视活动的进行,如果发生偏差,纠正偏差的过程。根据控制论的观点,控制活动按其作用时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三大类。前馈控制又称事前控制、预先控制,是指尽可能在系统发生偏差之前,根据预测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同期控制,又称为现场控制、实时控制,是指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偏差出现,立即纠正偏差。同期控制的目的是要将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执行一段时间或结束后进行的事后控制,主要为下一步计划的实施总结经验。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各有优缺点。

(一)前馈控制的优点。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防患于未然,避免偏差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措施对事不对人,不会引起被控对象的心理不满;适用性广,能用于各种组织的多种工作;有

利于促使管理人员科学地预测在计划执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但前馈控制需要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较大,运用起来比较复杂,只有对计划与控制系统作认真深入的分析,才能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二)同期控制的优点。同期控制的优点主要是能在偏差刚刚出现时,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减少偏差所造成的损失;有利于发现那些在实施中才会暴露出的趋势性问题;可借助技术创新实现同期控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但现场控制对管理人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求较高;易造成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矛盾;自动化及智能化的现场控制系统成本高;有的工作难以实施同期控制。

(三)反馈控制的优点。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其优点主要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但反馈控制是通过事后的检查活动才发现偏差,有滞后性,在纠偏前,偏差已出现,甚至损失已造成,无法挽回。

三、基于系统控制思想的《管理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

为解决当前课程论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借鉴系统控制理论中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思路,构建基于全过程控制的课程论文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写作前做好充分准备。

1.选择合适的时机。课程论文是课程教学的环节之一,因此为了较好地配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在安排课程论文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不同研究主题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但一般在《管理学》课程论文写作前,应已完成对管理学的学科内容概述、管理的基础概念,以及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先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管理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沿革这些内容,即在学生对课程总体有一个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再开始进入课程论文环节。

2.精心设计研究主题。教师需要针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学生的能力,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课程论文的选题进行认真筛选和精心设计。教师可先指定比较宽泛的研究主题,然后在学生中开展启发式讨论。在启发讨论氛围中,不断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课程论文主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3.明确写作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写作前对课程论文的写作目标、内容,以及基本写作规范等进行明确要求,还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参考书目。

4.将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内容。写作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课程论文的成绩是该门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合理安排时间精力。

(二)写作过程中做好指导。课程论文作为《管理学》立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目的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能力。

1.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相关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二手资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教师首先需要指导他们解决“找什么、哪里找、怎样找”的问题。文献找到后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述评。

2.拟定具体题目和论文框架。虽然在写作前学生基本确定了一个研究主题,但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确定具体可写的题目和论文的框架结构。在进行相关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下问题:“研究题目大小适中吗?研究有创新性吗?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论述?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能收集到吗?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完成论文吗?”。当学生对这样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后,其论文的具体题目和框架也就产生了。

3.进一步明确写作规范。教师可以通过优秀的硕博论文、期刊论文,向学生展示规范的论文格式;也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往届学生论文作范本,指导学生规范撰写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图表,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4.开通师生互动平台,及时答疑解惑。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安排时间,通过面对面指导、邮件或其它交流平台和学生建立有效的联系,及时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疑惑。

(三)写作后科学评价。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课程论文评价指标和评分规则。通常可以从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论文写作规范四大方面来确定二级指标和指标权重。

2.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最终成绩的评价,将学生互评成绩与教师评价成绩相结合。如果是以小组方式完成的课程论文,为避免任课老师由于信息不完全给课程论文评价带来的片面性,则可以由小组成员自行对论文贡献率进行分配,有效避免小组中存在的“搭便车”行为。

3.反馈评价结果。当课程论文的最后成绩评定后,教师应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在肯定学生们努力的同时,明确指出他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四、结语《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管理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课程论文教学不仅能以有形的论文形式显示作者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构建的基于系统控制思想的《管理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分别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课程论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能有效促进课程论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唐泳 张强 卢启程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云喜.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管理观察,2015,15:113~115

[2]李小明.《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O14,8:51~53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2

一、《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课程开设背景

1.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我国遗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档案,如满文文献有200万件以上;蒙古族文书档案约有20万卷、100万件;国内外保存下来的东巴经约有4万余册;彝文纸质文献有20万余(件)册以上;傣文纸质文献有8万余(件)册。此外,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有上万块,少数民族文字摩崖有上千处,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印章有数千枚,少数民族口述文献仅云南省就分布有4万余种[1]。自1960年国家档案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会议后,我国各民族地区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档案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系统收藏有以蒙古文、藏文、满文或汉文等产生的文书档案213万多卷[2]。云南省档案馆长期重视少数民族档案工作。2010年,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提出,逐步构建以15个独有少数民族为重点,涵盖25个少数民族的资源体系。目前,云南省档案馆已完成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档案的全宗建设工作。2.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已经引起学界重视,迄今,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北京档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数百篇,形成的重要专著有杨中一《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及其管理》、华林《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陈子丹《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麻新纯《广西壮族历史记录生态型保护研究》、郑慧《瑶族文书档案研究》、赵彦昌《满文档案研究》、仝艳锋《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等。在科研项目方面,云南大学已申报获得“西部散存民族档案遗产集中保护研究(华林、12BTQ048)”“西南民族档案资源集成管理研究(杨毅、11XTQ008)”等16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少数民族档案实践工作的开展和学术研究发展,为少数民族档案学学科建立,以及该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科研素质教育

《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2001年9月由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学科创建”“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输入”“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理”“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输出及其开发利用”和“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六编。立足于该教材课程教学,以及少数民族档案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科研素质教学。1.结合教材,把握研究动态。(1)确立研究动态范畴。《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涉及少数民族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为掌握研究动态,结合教学内容,从两个方面确立研究动态范畴:一是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研究动态,即了解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保护抢救、发掘利用和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是档案学或其他学科相关研究动态,也就是要了解档案学或其他学科在理论或实践方面的相关研究动态,如“三个体系建设”、档案记忆、建档保护、数字遗产等,寻找这些研究和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结合点,推进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发展。(2)构建学科论文数据库。一是通过知网大量下载《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档案学专业杂志关于少数民族档案及相关档案学理论、“三个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论文;二是将这些pdf格式的论文,安排给学生,转化为word格式的论文,以达到在转化中学习、总结和引用的目的;三是将这些转化论文按照学科理论、安全保护、资源建设、发掘利用等主题,划分为不同的论文数据库,便于学习引用。(3)学习使用论文数据库。一是总结了解某个领域,如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实物档案管理,或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依据论文学习撰写研究综述;二是学习相关档案学或其他学科理论,用以指导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管理研究;三是学习论文写作技巧、规范和思路,提升科研技能;四是积累少数民族档案分布遗存、管理案例、指导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便于支撑其科研工作。2.依托教材,开展科研技能训练。(1)培养问题意识,学会选择论题。其一,明确选题范围。为培养学生选题的问题意识,明确选题范围,结合《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教材,将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学学科体系,划分为“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学学科创建”“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输入”“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处理”“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输出及其开发利用”和“少数民族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六个模块,引导学生从这六个模块中进行选题。同时,依据论文数据库,鼓励学生拓展选题范围。其二,教授论文题目设计技巧。一是问题指向性,即题目设计解决专一问题;二是明确论文题目要素,也就是在论文题目设计中,强调论文写作目的或意义、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体三要素,完善论文标题结构;三是论文题目的精炼性,结合优秀论文案例,教授论文题目规范性与精炼性的写作方法。(2)培养逻辑意识,学会构建提纲。其一,培养解决问题的提纲构建逻辑意识。首先,让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基本科研思维模式,按照这一研究思维模式解决论文撰写中的逻辑关系和论文结构问题。其二,学习多种论文提纲结构模式。一是规范模式学习,如解决问题模式,包括研究对象概述、研究意义、可行性或必要性、工作现状、问题分析、对策设计等;案例分析模式,包括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启示等;评述模式,包括工作回顾、工作特色、存在问题、启示或思考等。二是其他模式的学习,依据论文数据库,分析《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档案学专业杂志上的优秀论文,学习论文写作的其他模式,多视角构建论文撰写提纲。(3)培养材料意识,学会积累资料。首先,教授学生把握论点与材料的支撑关系,学会用案例、数据、图表等支撑论文学术观点的论文写作技能。其次,构建研究方向资料数据库,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研究方向,如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或少数民族档案开发等,构建资料数据库,作为资料收集的突破点。再次,学习材料收集方法,教授同学从网站,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文章和著作,以及调研等方面,收集研究材料,为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材料基础。(4)培养学习意识,学会学术规范。其一,学习论文规范撰写。首先,要学习论文撰写规范,包括选题、论文结构、撰写要求或论文格式等;其次,进行开题论证,对学生的选题和提纲进行论证修改;再次,对论文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完成论文撰写。其二,学习科研课题研究技能。为提升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我们在课堂上专门开设科研课题申报专题,讲述科研项目选题,研究综述、意义、内容、重点难点、创新之处,以及应用价值等申报书论证撰写方法,提升学生科研项目申报技能。在依托《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教材开展的科研素质教育中,还存在着教材体系结构不完善、原有知识陈旧、学科理论匮乏,以及满足不了实践工作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课堂教学有余、实践调研不足,规范训练有余、不足,课题申报有余、高质量完成课题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科研素质教学创新。

三、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科研素质教学创新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3

为促进人事系统公务员队伍和人事工作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批适合政府需要的高素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参与高校MPA研究生教育工作。根据《2006-2010年全国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年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各开办一个人事系统MPA研究生班,每个班设两个专业方向,先行试点,以后每年逐步增加招生数量及专业类型。

在人事系统逐步开展MPA研究生教育,是“十一五”全国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提高人事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有计划调整人事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加强人事干部能力建设、提高人事部门的管理效能的重要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有计划、有比例地选派人事干部参加人事系统MPA研究生在职教育。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专业设置

根据人事部的中心工作、人事系统对人才的需求,今年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人事系统招收一个班(30人),设两个专业方向:“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管理”和“公共组织薪酬管理”;委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人事系统招收一个班(30人),设两个专业方向:“政府机构绩效管理与评估”与“公共组织薪酬管理”。

二、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核心课程,按照教育部规定课程教学,由高校负责;第二阶段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人事部中心工作开展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和高校共同承担;第三阶段撰写论文,根据人事部的中心工作,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下达论文题目,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定向选题研究,论文答辩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与高校共同完成。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为人事系统培养专业型的人才。

三、报考条件

(一)工龄3年以上的人事系统在职人员(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2006年7月31日),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符合招考条件的政府机关人事部门公务员须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三)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报省级人事部门进行资格审查。

四、网上报名时间

截止时间:2006年7月26日。

五、报名办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知精神,2006年我校将继续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收400人。

一、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是一种正式的研究生教育,目前以在职学习为主。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是全国第一批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MPA拥有目前全国最好的生源,招生人数连续五年总规模名列全国第一;MPA生源中公务员人数占90%以上。自2001年以来,先后有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建设部、卫生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部委,河南、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自治区),青岛市、广州市、贵港市、珠海市等城市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培养公务员。

特别推荐:为提高人事工作者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的人事管理专门人才,经国家人事部同意,我校受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开办人事系统MPA研究生班,今年招收一个班,设两个专业方向:“公共组织薪酬管理”与“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管理”(同属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培养对象主要是面向各地区、各部门人事部门,专业定向,重点培养。

“公共组织薪酬管理”与“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管理”MPA专业方向培养的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论文答辩均由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全面负责实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参与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社会实践辅导、论文辅导等工作。论文辅导将结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或部委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以体现“注重实践、因需施教”的教学目的。

在人事系统招考的MPA研究生必须是人事部门的在职人员,其他报考条件及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二、我校实行网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

网上招生包括网上报名、网上下载《准考证》等。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考生自行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资格审查表》、《准考证》、《初试成绩单》、《复试通知》等,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三、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2006年7月31日)。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统一部署,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非政府部门人员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20%。

四、报名时间及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

1.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报名网址:

网上报名时间:7月12日8:00—7月26日20:00。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须按照当地省级考试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网址填写并提交报名信息。

注意:网上报名填报信息时,请务必在“备注1”中注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事科学院)”字样。

(二)资格审查

考生从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下载空白《资格审查表》,填写完毕并在照片和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意见栏加盖考生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统一部署,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于现场照相时提交《资格审查表》;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于2006年8月24—31日将《资格审查表》、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并寄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招生与培训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招生与培训办公室(科研楼A座206室)

邮编:100872

(三)交费、照相

1.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本人须携带盖章后的《资格审查表》、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以及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有效身份证件(截至入学考试日期仍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军官证)于2006年7月29日—31日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办理交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等报名手续。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须携带有效身份证(截至入学考试日期仍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按照当地省级考试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报名点办理交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等报名手续。

(四)准考证发放

1.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请于9月20日—10月20日自行从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准考证》,初试时凭网上下载的《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进入考场。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准考证》由当地报名点发给考生。

(五)考生必须如实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

网上填报的信息与资格审查表上必须一致,如有虚假或不一致,一经发现,即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不退报名考试费。

五、初试考试时间及科目

1.初试时间:2006年10月21日、22日。

2.初试科目:①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②英语③管理学④行政学

六、复试

我校在研究生院网站或公共管理学院网站上公布复试分数线、复试科目和复试名单,考生自行从网上下载《复试通知》。网址:。

复试科目:政治理论、面试。

复试时须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一份。

七、录取

根据我校确定的录取标准,在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按照学校规定,被录取的考生及考生单位须同我校签订协议书并按规定交纳培养费。

八、学习方式及年限

1.学习方式:非全日制在职攻读。

2.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2-4年,一般为2年。

九、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参照2006级MPA专业学位培养方式执行。

学习期间不转档案、人事、工资、户口关系,食宿自理。

十、学位授予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被授予硕士学位。

十一、参考书目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2005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管理学、行政学、综合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指南》(管理学、行政学、综合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十二、学院招生联系方式

公共管理学院网址:

公共管理学院电子邮箱(E-mail):zhaosheng@

公共管理学院咨询电话:010-62513886(可留言)

附件2:

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综合型、专业化的从事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的新型公务员的一种专业学位;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和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及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重大举措。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试点MPA专业学位的院校之一。学校整合全校师资力量和资源,依托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整体优势,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全力创造一流的教学与科研环境,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MPA专业学位点。为进一步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综合实力,学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两个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由我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顾问。

2006年我校继续招收攻读MPA专业学位人员。

特别推荐:为培养高素质的人事管理专门人才,经国家人事部同意,我校受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开办人事系统MPA研究生班,今年招收一个班,设两个专业方向:“政府机构绩效管理与评估”与“公共组织薪酬管理”。办学方式为,面向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人事部门,专业定向,重点培养。

其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按照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课程学习;专业方向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学位论文结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或部委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的方式,以体现“注重实践、因需施教”的教学目的。

在人事系统招考的MPA研究生必须是人事部门的在职人员,其他报考条件及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按西安交通大学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一、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06年7月31日)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统一部署,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非政府部门人员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20%。

二、资格审查步骤及报名方法

1.符合报名条件者可到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MPA中心领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一式三份),也可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页下载,网址:/scb.zip。

2.考生按要求填写资格审查表,并加贴本人近期二吋免冠照片(照片上须加盖人事部门公章),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认定并在资格审查表上加盖公章。

3.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军人持军官证或文职干部证)、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原件、经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认定并加盖公章后的资格审查表到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MPA中心进行资格审查(由交大南门进入,向西200米),外地考生可函审(附身份证、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入学时复审原件)。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MPA中心,联系人:曹老师,邮编:710049。资格审查时间6月19日至7月21日(双休日不办公)。

4.资格审查合格者在资格审查表上加盖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公章。

5.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中、下旬,报名网址由教育部学位中心于7月10日前在学位中心网址(/zz06.html)向社会公布。具体报名时间请留意我校研究生院网页上的通知()。在陕西省参加考试的考生请登录陕西省的报名网址进行网报,在其它省(市)参加考试的考生请登录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网址进行网报。网报后,请记住报名号,以备现场摄像时使用。

6.网上报名的陕西省考生,请于7月27日至31日由本人持身份证(军人持军官证或文职干部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审查合格的资格审查表到西安交通大学中心二楼理学院会议室进行资格复审、交报名费、摄像;外地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审验合格的资格审查表到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摄像。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办理照相、交费及确认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报名费320元。

7.被录取的考生在入学前,学校将再次核定其本科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原件。

三、考试

1.考试时间:2006年10月21日—10月22日

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2.初试科目:政治、英语、管理学、行政学、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比例4:3:3);其中政治理论为面试,其余四门全国联考。

3.准考证发放:陕西省考生届时登陆陕西省学位办主页(),输入报名号及证件号下载准考证,考生凭下载的准考证、身份证(军人持军官证或文职干部证)或护照进入考场,在考场上换取加盖陕西省学位办公章的准考证;外地考生准考证由当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发放。

四、录取

我校自主设定录取标准、招生规模,并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平时工作、思想政治表现,择优录取。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被录取的攻读MPA专业学位考生,将于2007年3月份入学。

五、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

MPA专业学位实行委托培养方式,并与考生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学制二——四年,根据生源情况分为半脱产和业余两种学习方式,教学地点西安交通大学。

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

英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及应用、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公共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

2.必修课程:

组织行为与发展、公共预算与财政、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

3.选修课程:

公共政策分析、地方政府管理、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电子政务、卫生管理与政策、社会保障、管理沟通、领导学、管理哲学、公共项目评价、绩效测量、行政法等。

4.专业社会实践

课程学习完成后到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参与管理实践,实践单位由MPA中心、学员及有关方面共同商定。

六、学位授予

学员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后,回原单位完成论文工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授予MPA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制。

七、参考书目

1.《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OBE;管理学;课程改革

一、OBE教育模式

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实施OBE教育模式主要有四个步骤:定义学习产出(Defining)、实现学习产出(Realizing)、评估学习产出(Assessing)和使用学习产出(Using)。评估学习产出是OBE教育模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这恰恰是国内高校做的较为薄弱的一环。

二、国内外高校管理学课程建设现状

管理学课程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管理规律和方法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所有管理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面广、与后续课程的联动性强,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和比较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建设现状,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国内外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共涉及65所国内高校和来自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共15所国外高校。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目前国内高校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教学目标设定缺乏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先于教学目标而存在并占据核心位置;而在OBE教育模式中,教学目标(学生预期学习产出)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管理和辅导等活动都要围绕预期目标而展开。因此,在OBE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成为学生达成预期学习产出的帮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仍以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存在教学目标设定过大,对教学内容缺乏指导作用,难以支撑学生后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等问题。(二)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单一。通过调研发现,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以讲授为主,穿插案例讨论和课堂提问,课堂组织不够多样和灵活,主要为被动学习。而国外高校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座和以个人/小组PPT展示、讨论为主的研讨课,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非常丰富。借助研讨课,教师可以检测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授课节奏;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此外,在小组PPT展示、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时间管理等能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国外各高校管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据调查统计,英国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71%—86%,自主学习时长(长达100小时以上)远超于教师课堂讲授时长。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包括课程大纲、参考书目、科研文献、项目案例、课件、作业要求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内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过于单一,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而在调研中发现,国外高校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与其在课程大纲中所列出的预期学习目标相对应,课程考核方式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方式手段多样,且更加能够实现对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监控,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形成性考核有测验、随堂练习、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小组展示、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而终结性考核虽然同样以闭卷考试为主,但题型却更加灵活,主要为小论文和案例分析的形式,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在整个管理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在完善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明确各项作业的评价指标与评分细则,细化评价标准,在不同环节跟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

三、基于OBE教育模式的管理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与实施步骤

借鉴国内外关于OBE教育模式的系列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本科教育中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实际状况,探索以OBE为导向的管理学课程改革路径,主要实践步骤如下。(一)步骤。1:明确管理学课程标准基于对教师、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调查,结合本课程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课程定位,论证管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实施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明确管理学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和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ILO)。(二)步骤。2:规划课程内容与架构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本行业及本学科进行调研,通过课程组研讨、专业研讨梳理管理学课程知识领域,更新完善学习内容,明确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同时,分别从概念、知识、能力、应用和拓展几个方面梳理教学内容,并设计对应的作业,结合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明确各项任务的目的、预期成果和实施方式,完善课程大纲、作业库、案例库、试题库、参考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基于学习科学理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步骤。3:建立评估机制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目标,制定每一项学习成果的明确、具体、定量的评价方法。要求各项作业的评价指标与评分细则,评价标准设计合理,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进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和改进。(四)步骤。4:对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与改进对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结合外部反馈,提出其他改进措施。在学期中,进行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预期及建议。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课程组老师听课,听课委员听课,收集听课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策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专业研讨及外部反馈结果,阶段性地分析总结课程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包能胜,陆小华,熊光晶,陈严.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7-37.

[2]梁彦清,高莹,王晓燕.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7,(18):59-61.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平台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一国综合实力、促进资源互通、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各项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展政策的支持,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其学历结构也不断优化。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幅15.04%。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1-2],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我国最早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以及孔子学院奖学金资格的高校之一,截至2018年初,累计招收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近2000名,现有在校留学生共816名,其中硕博研究生共676名,分别来自93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119名)、蒙古(82名)、越南(45名)、孟加拉国和约旦(各29名)、塔吉克斯坦(23名)、马达加斯加(21名)、哈萨克斯坦(20名),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坦桑尼亚(56名)、尼日尔(8名)、秘鲁(5名)。随着留学生对英语授课课程的青睐,学校依托地矿资源的学科优势建成了石油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以及通信工程全英文授课项目。然而,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在留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确保留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合理的培养管理体系,俨然成为留学生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笔者针对该校公共管理学院留学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乏味、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教学管理模式不科学、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和构想,以期能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公共管理学院留学生的基本状况

以笔者所在的公共管理学院为例,自2011年开始,其大规模招收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和法学四个专业的学历留学生,截至2018年1月,累计学历留学生人数174人,目前已毕业86人,在院留学生共87人,如表1所示。(一)学历层次从学历层次来看,在读的87名留学生中,有本科生2人,硕士研究生62人,博士研究生23人,如图1所示,该院以招收学历留学研究生为主。从专业分布来看,在院的土地管理专业留学生共计2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22人;法学专业8人,地理学2人,而公共管理硕士(MPA)留学研究生最多共计49人,占到在院留学生人数的57%,如图2所示。从国家分布来看,该院招收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9名)、蒙古(10名)、老挝(5名)、柬埔寨(7名)马达加斯加(8名)、哈萨克斯坦(5名)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坦桑尼亚(8名)。(二)教学管理模式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来看,目前国内高校留学生培养的管理模式有独立式、趋同式和一体化三种模式。而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因专业和人数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不同模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该院的优势学科,有博士点,以招收博士研究生为主,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即留学生从招生、入学、培养各个阶段都与本土学生同步进行,一起接受中文授课。MPA留学研究生人数较多,采取独立式培养模式,单独编制培养方案、单独进行全英文授课。而法学与地理学的留学生因为人数较少,无法单独开班,因此采取趋同化管理模式,即参考本土学生的培养方案,部分专业课程与本土学生一起,部分公共课程可与MPA留学研究生一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招收的博士留学生基本硕士期间也都在中国完成学业,有较强的汉语基础,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能很快地适应博士期间的学习。而采用独立培养模式的MPA留学研究生体系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已逐步走向正轨,但从教学到管理、从招生到毕业的诸多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公共管理学院留学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宽进宽出”导致生源数量稳定,质量堪忧。目前该院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的数量保持稳定,但质量总体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宽进宽出”。首先,申请容易。留学研究生入学申请简单,考核标准低,既没有对汉语水平(HSK成绩),也没有对专业基础(GPA学分绩点)和学术水平(情况)提出最低录取要求。这种缺乏统一录取标准的招生方式难以发挥择优劣汰功能。其次,对留学研究生“宽进”却没有“严出”,考核与毕业审核要求均低于本土学生。该院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土地资源管理硕博士虽然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仍然力不从心,导致授课教师放低要求;采取独立式培养模式的MPA留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培养计划中针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行与本土学生不同的教学和考核标准,降低试卷难度,比如一些经济类课程;而采取趋同化管理模式的法学与地理专业的留学硕士汉语水平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人数少,零星分散在本土学生或MPA留学生课堂中,缺乏集中管理,从而放松其学业要求。再次,毕业审核把关不严。我院本土硕士的培养体系十分重视学生论文的发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参与科技论文报告会以及在学校指定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但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英语授课的留学生,其的能力普遍低于要求,一方面对留学研究生没有参加科技论文报告会或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另一方面毕业论文的质量以及审核要求明显低于本土学生。(二)课程设置单一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乏味、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该院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单一,特别是针对全英文授课的MPA留学生,由于人数较少,又是单独开班,考虑到成本问题,专业选修课程是固定的,不像中国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而出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安全考虑,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社会实践课程,而且据调查,留学生导师也很少让自己的学生参与项目,导致留学生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上,被边缘化现象严重。其次,该院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没有针对不同国家学生的习惯进行针对性设计,新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率不高。再者,在学院留学生的师资队伍建设上,缺乏一支专业知识精湛、外语精良的稳定的国际化教师队伍[3]。一方面,部分本土教师专业水平较高但因外语欠佳而难以胜任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而且给留学生授课备课难、耗时多,学院缺乏对留学生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教师也不愿意承担留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虽然学院的本土教师大部分有在国外学习、生活或培训的经历,但我院的外籍教师或访问学者只有寥寥数人,缺少国外优秀师资来充实师资队伍。(三)教学管理模式不科学教学管理模式不科学、教学平台建设滞后。在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实行校、系(学院)两级管理,希望能充分发挥院系的作用和积极性;而在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管理上,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则采取了“分离式”管理模式,设置了专门的留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对留学生日常事务进行处理。这种隔离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不科学,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设置了障碍。同时学院留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并无专人负责,而是由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兼职负责留学生事务的管理,因此,专职工作人员的缺乏以及留学生管理制度的滞后导致研究生院、国际学院、我院留学生实务管理办公室三个机构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在招生、培养、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等各环节存在权责不明、沟通不畅或拖延推诿等问题,影响了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次,教学平台建设滞后,该院留学生对院里的教学设施及资源整体满意,但普遍认为在获取学习资源上存在语言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留学研究生与学院、导师的信息不对称。学院主页的英文版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健全,留学生不能及时获取学院学术动态或相关信息,而且在申请时留学研究生难以获取有意向导师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的完整英文版信息,进而影响自己的留学意愿。第二,缺乏英文版教务管理系统,导致英语授课留学生无法在教务管理平台和研究生培养系统中进行选课。除此之外,每年的毕业季,留学研究生在培养系统中完成开题申请、中期检查、毕业资格审查、论文答辩申请等教学环节时遇到诸多困难[4]。其实,不仅仅限于教学平台的英文资源缺乏,在后勤保障这块,如公寓、食堂,图书馆、医疗服务等平台的双语建设都存在滞后问题,久而久之会导致部分留学生初次进入异文化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会产生不适,即“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5]现象。

三、公共管理学院留学生教学管理改革措施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现实关怀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既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在体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从全球范围来看,管理学在各个社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体育管理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充分显现出来。高校教学改革更加重视突出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革除旧有的弊端。强调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体现“现实关怀”是顺应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的。该文所论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现实关怀”是指: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领域内最新的事件、热点、现象、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管理学的思维和知识去分析、认知现实,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促进学生为此进行独立思考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1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现实关怀”的必要性

1.1“现实关怀”是管理学和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应有之义

管理学是在产业革命之后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需求而产生的,卓越的管理学家和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也都是经过实践的锤炼和检验而产生的。当今时代,管理学在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领域中均贡献卓著,所以有学者称“二十一世纪是管理的世纪”。体育管理学是在管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管理学理论在体育领域运用的重要成果。[2]体育管理学秉承管理学“响应实践需求,解决实践问题”的特点,在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中都面临着重要而繁多的管理问题,迫切需要体育管理学做出深入的实践研究、提供切实的实践指导。

1.2“现实关怀”能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重视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了解社会。体育管理学关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实,研究体育事业的管理体制和具体管理问题,努力把握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其就业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体育专业学生因为课业学习负担仍比较重以及社会实践渠道不够丰富的原因,了解社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应注重发挥体育管理学“现实关怀”的作用,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1.3强调“现实关怀”能避免教学内容滞后和过度理论化

传统的高校课堂中,教材主要表现为专门著作。教材一般偏重于理论总结,而且其更新的周期一般至少要几年的时间。然而在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今天,体育管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社会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课堂教材经常出现理论空泛不够具体或是内容滞后不适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体育管理学教学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相关社会实践的发展。

1.4强调“现实关怀”能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倚重教材,注重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这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缺乏了解社会现实的动力;学生一方面大多是为了完成考试的要求而学习,缺少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容易盲从于教师和教材。只有在教学中强调“现实关怀”才能促进教师关注相关社会实践,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关心自身的职业发展问题,在接触到现实材料并体会到学有所用之后,也才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落实体育管理学“现实关怀”的措施和手段

落实体育管理学教学“现实关怀”,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和增加实践环节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改变。2.1教学内容从“现实关怀”的观念出发,体育管理学教学要改变狭隘的教材观,树立相关的社会实践情况也是教材的观念。如前所述,课堂教材容易出现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而不适用的情况,所以体育管理学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赖书本教材,要引入现实材料,以社会现实的最新发展情况来更新教材和修正教材,甚至在教学中可以以现实材料为主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

2.2.1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就体育管理学相关教学内容,选取来自教材或是其他渠道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案例讨论法能够在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有效体现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并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在使用案例讨论法时,教师应精选或用心撰写案例,使之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并在案例讨论中适当组织和引导,例如,采用提问式或辩论式的方式,使讨论具有开放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还需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引申。

2.2.2项目式研究法

项目式研究法是指教师根据最新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等,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研究主题,提供参考性的研究思路和视角,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和分析思考之后在课堂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汇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灵活关注最新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除了可以完成体育管理学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布置研究项目时应注重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并采取加分等方式鼓励学生从事研究,同时教师要提供较多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思路等方面的参考,避免学生畏难不前。[3]2.2.3提问探索法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种可贵的能力。[4]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并自主提出问题,并且可以要求学生就此问题总结相关案例,引入课堂进行分析讨论,或是就此问题深入研究形成研究项目。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知识与能力得到多方位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顾问作用,就学生的选题和思路提供建议和指导,并注意多鼓励学生进行这种活动。

2.3尽量增加实践环节

通过文献的途径了解体育管理学相关社会实践不一定总是适用和可行的,对某些具体实践状况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问卷等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

3结语

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切实做到“现实关怀”需要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加,也会遇到难题和挑战;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对于评价教学的某些指标也需做出调整。只有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切实从体现学科特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和规范教学,落实“现实关怀”,才能促进体育管理学教学效果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振华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10.

[2]秦椿林.体育管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29.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7

(一)学生方面

1.选题上存在较大问题。首先,选题范围偏大或偏小。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比如在探讨“我国公共治理机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分析”,“我国”这个范围太过庞大。另一种就是选题范围过小,比如关于“长沙市芙蓉区的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研究”这个范围又过于狭窄,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难以展开深入的调查,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就没有必要了。其次,选题重复。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是导师给一些选题范围,然后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来进行研究,由于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透彻以及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这个概念,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有些同学仅仅只为完成任务,能够顺利地毕业就行,他们一般都选择较为简单或者时下讨论较多的话题来进行研究难免出现论,文选题重复。2.对专业课知识掌握不够透彻,抄袭现象较为明显。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们必须做到论文的写作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要善于将所掌握的管理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呈现出一篇集聚知识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高质量管理学论文。大多高校的管理类学生很少做到课前去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在上课时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的比例不多,课后去图书馆深入学习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更是寥寥无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走了过场,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缺少理论支撑,学校、老师又催得紧,这就致使一些同学利用网络大量的复制拼凑别人的文章,没有注入一点自己的观点看法,论文研究缺乏现实意义。3.缺乏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很多管理类学生在写论文时匆匆忙忙,并没有仔细阅读管理专业撰写论文的相关要求,致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较多;还有很多同学不能从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资源利用率低,对所要阐明的观点表达不清楚,过于口语化,文章缺乏管理类专业术语,重点不突出,文章说服力欠佳。4.写作时间与考研就业相冲突。由于现在本科论文的撰写大都在大四下学期开始,而这时也正是学生们找工作以及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分配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不足,必然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同时由于现在高校的论文通过率不断提高,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顺利拿到毕业证,致使学生们没从根本上把毕业论文写作重视起来。

(二)学校方面

1.相关规章制度严重缺乏。学校虽然也教导学生严禁抄袭,要独立完成本科论文的写作,但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教学管理制度中,鉴于是本校的学生,不想给学生在之后的就业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论文写作质量这方面把关不严。一般高校基本都规定论文的重复率必须在以30%下专门针对论文内容质量管,却没有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尤其是管理类的专业知识涉及领域较广,有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也较繁杂,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太透彻,再加上还要实现重复率必须达标这一目标,导致学生无法静心去钻研论文内容。2.缺少对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设立。管理类专业论文写作有其专业特色和撰写要求,文字描述居多,要求论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思路必须清晰,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管理类的专业描述,但是在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由于学校在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创新能力培养上没有注入太多的关注,导致即使有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较好,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以及思维创新能力,最终呈现出来的论文平淡如水。

(三)教师方面

1.指导教师的数量供不应求。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老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象,以至于一个老师分配了多名学生,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况且他们有自己的许多事情要做,大量的教案、课题要去整理研究闲暇时,没有太多间去认真修改每位学生的论文,部分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流于形式,修改意见是否落到实处并未被关注。2.2020指导过程较松散。受年疫情的影响,论文答辩普遍采取网上进行,老师基本上也都是通过网络来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机械式的网络指导必然没有当面交流来得更贴切、好理解,致使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哪方面欠缺,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缺少了解,知道些论文写作的具体流程就行,遇到问题不做太多的纠正,提交的论文质量肯定也就平平无奇。学生有时也可能没有理解指导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些论文写作方向甚至脱离主题。受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老师也认为当下就业形势如此严峻,找工作、考研才是学生们当前要专注的事情,对学生论文也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多方因素共同决定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不高。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构建

校企合作主要是指高校与有关企业达成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实习设备,学校则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单位的实战经验,培养出更多企业单位以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在企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管理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为之后的就业制定明确的规划,同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课程学习中可以着重抓住教学的重点,更深程度地掌握经济管理类知识,确保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为社会输送一批管理型专业人才。

(一)加强选题环节上的指导教育

首先校方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应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在确认选题时,题目大小、难易程度应与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匹配,尽量体现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色,尽量将学生所掌握知识与企业现实需求相结合。其次可以让学生在参考老师所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加以衡量,避免重复选题的问题,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真正想探讨的问题通过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一步凝练升华学生们对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积累,并且更好的运用到之后的工作中,为社会提供一批管理型专业人才。

(二)保障论文指导老师的数量和待遇

首先针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校企合作主要由企业所分配的指导教师和校内专家教授来负责学生论文的指导,学校还可以从外校聘请一些学术方面较强以及对论文指导有实战经验的教授等来为学生进行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其次学校可以给指导出高质量水平的论文的指导老师物质上的一些奖励或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调动老师们教学指导的热,以此来情,使他们能够耐心的为学生辅导,指出其论文存在的缺陷、论据论点是否得当等,同时专门为指导老师召开一个培训会,使他们意识到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发挥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所学无条件的传授给学生,培养真正能给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

(三)提早开设毕业论文写作相关课程

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倡导企业与高校联合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参与教学培养的积极性,使得校企合作更加科学合理。学校可以在大二上专业课的同时给学生分配好论文指导教师,并要求老师平时多和学生互动,为学生灌输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不定时的给学生提供一些管理类专业相关的优秀论文来赏析,激发学生们撰写论文的热情。教师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善于将课程专业教学与企业目标需求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企业文化理念中,提高学生对企业运营理念和管理制度的了解,更好地发挥管理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同时,可以聘请企业的资深专家到校进行教学,开展实践教学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其次在大三下学期可以专门开设一门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要求老师为学生们讲述管理类专业论文写作格式的要求、相关文献的查阅方法及其引用、写作的技巧以及必须掌握的写作技能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为之后呈现高质量的论文写作做好扎实的基础。

(四)重新审视论文写作规范的规章制度,严格论文答辩过程管理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答辩组成员由校内高职称教师和企业专业的管理学者、资深专家等构成,这样既可以弥补校内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同时与企业资深专家进行专业上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改进,并了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提高论文质量,为之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充分沟通,共同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对论文监督小组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定期整理汇报学生们材料上交以及论文完成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进度安排,对材料审核不通过以及论文进展较慢的同学给予督促,使其能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学校必须严格论文答辩过程的管理工作,制定规范的成绩考评标准,采取企业和学校双重考核方式,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与企业现实规划、切实需求相匹配,答辩的最终成绩由指导老师、答辩评审成员根据学生论文写作格式的规范程度、答辩过程中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企业设计项目的融合度做出最后的评定,并且针对学生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核心设计的能力。

三、结语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8

一、奖励对象

奖励对象为我院在籍研究生。全脱产与其它类别研究生分别评选。

注:在籍的委培、定向研究生参加评优,颁发荣誉证书,但不发放奖金。

二、奖项设置

校级:先进集体1个,研究生标兵1名,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共16名(另在籍的委培、定向研究生3名),单项奖13名(另在籍的委培、定向研究生2名)

注:研究生标兵只能在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中产生。

院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共18名,单项奖共12名。

具体分配如下:

班级

校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

校级单项奖

院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

院级单项奖

2003级

2

3

3

2

2004级

25班

3

2

3

2

26班

3

2

3

2

2005级

7班

3

2

3

2

8班

3

2

3

2

9班

2

2

3

2

另:在籍的委培、定向研究生由各班申报后,院里集中评选,不给各班分配具体指标。

三、评选标准

(一)评选办法:研究生自愿申报,以班为单位公开评选。每人限申报一项。

(二)评选条件:

1、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上进,积极参加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2)担任社会工作,积极为学校和学院作贡献,热情服务于广大研究生同学。其中,优秀研究生干部要求必须担任主要干部,如校院两级分团委或研究生会,所在班级的党支部、团支部或班委会的主要干部;优秀研究生要求担任一般社会工作;

(3)积极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优秀研究生要求公开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在学校认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优秀研究生干部要求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本项规定研一同学可适当放宽条件,此外,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或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经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生优先考虑;

(4)学习成绩优良。在已经结束的课程中,全部成绩合格。优秀研究生要求平均分达到82分以上,优秀研究生干部要求平均分达到78分以上;

(5)外语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英语通测,或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本项规定研一同学不考虑;

(6)无任何违法、违纪记录或行为。

2、单项奖:必须是在学术、学习、体育、文艺、社会工作、社会实践等其中一方面成绩突出,而在其他方面也较好者。

3、研究生标兵:研究生标兵只能在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中产生。各班在评选出的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中推荐一名参加院里组织的答辩。之后推荐1名候选人参加研究生院的答辩。

参照标准:

(1)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各方面表现突出,并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

(2)所有课程成绩优良;

(3)当年度在研究生院认定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不少于2篇或权威期刊上1篇的学术论文,或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并取得专家认定的显著成效,或出版专业领域的学术专著,或有国家承认的专利发明。

4、先进集体:

(1)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活动,日常研究生管理和研究生党、团工作,学术科研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工作突出;

(2)学术分为浓厚,平均学习成绩高,集体学术成果突出;

(3)集体中无违纪行为。

四、评选时间:

各班在4月25日前将评选结果上报瞿老师。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9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硕士生实践基金,资助硕士生开展社会调查,这类基金项目在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侧重,主要用于有一定的学术性的项目资助,而不是社会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硕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的态度去开展调查,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应用,这与本科生实践基金也有所区别。口开展一项小的实证研究,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的人际资源来看,以发放3侧}一500份问卷为宜,除去其他开销,项目资助金额在10以)一20(X)元之间,视各学校的财力而定。这样的金额与硕士毕业论文调研费相当,足以支撑一项小规模的实证研究。我校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机会,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或者学院的基金管理组织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时,应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学术性,对项目实施者的毕业论文是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立专门小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项时,亦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奖项,激励学生的调研热情;对于质量较差的研究,应有相关处罚措施出台。

(三)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从严把关

硕士毕业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开题答辩期间论文指导老师要从严把关,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法上应提出较好的建议,在指导方向上以培养学生学术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从经验来看,实证类论文相比理论类论文更容易通过,在行文上规范性更强,只要认真开展,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几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文侧重学术性,与案例分析类论文有所区别,后者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研究来完成毕业论文,集中阐述深人剖析,对作者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证类论文虽然在文献综述部分也需要很强的能力,更侧重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论文答辩老师对实证研究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充分与之交流,从而给以后的学生一种信号,在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妥善应付答辩。在优秀论文的选拔上,对积极探索实证研究的论文适当倾斜,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信号传递作用。所以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答辩难度,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领导应加强重视、导师应积极鼓励

领导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应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予以强调,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领导的态度能够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走向。一个学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下而上,一大批有实证热情的老师和学生纷纷专注于学术研究,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氛的培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渐普及的过程;另一种模式是领导重视实证研究,积极倡导实证研究,在师资和经费上适当的考虑,从而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这种模式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较明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导师对实证研究的鼓励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条件的导师可以在科研项目或者课题中开展实证研究,或者采用博士带硕士开展实证研究,前提是博士具备较好的实证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对于硕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效果明显。“l暂时没有项目的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并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定期听取硕士研究生的汇报,对于学生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经济上予以适当支持。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领导重视,导师鼓励的学术气氛,那么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质童可以得到保证。

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篇10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

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

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

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

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

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

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硕士生实践基金,资助硕士生开展社会调查,这类基金项目在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侧重,主要用于有一定的学术性的项目资助,而不是社会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硕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的态度去开展调查,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应用,这与本科生实践基金也有所区别。开展一项小的实证研究,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的人际资源来看,以发放3侧}一500份问卷为宜,除去其他开销,项目资助金额在10以)一20(X)元之间,视各学校的财力而定。这样的金额与硕士毕业论文调研费相当,足以支撑一项小规模的实证研究。

我校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机会,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或者学院的基金管理组织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时,应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学术性,对项目实施者的毕业论文是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立专门小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项时,亦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奖项,激励学生的调研热情;对于质量较差的研究,应有相关处罚措施出台。

(三)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从严把关

硕士毕业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开题答辩期间论文指导老师要从严把关,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法上应提出较好的建议,在指导方向上以培养学生学术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从经验来看,实证类论文相比理论类论文更容易通过,在行文上规范性更强,只要认真开展,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几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文侧重学术性,与案例分析类论文有所区别,后者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研究来完成毕业论文,集中阐述深人剖析,对作者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证类论文虽然在文献综述部分也需要很强的能力,更侧重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论文答辩老师对实证研究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充分与之交流,从而给以后的学生一种信号,在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妥善应付答辩。在优秀论文的选拔上,对积极探索实证研究的论文适当倾斜,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信号传递作用。所以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答辩难度,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领导应加强重视、导师应积极鼓励

领导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应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予以强调,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领导的态度能够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走向。一个学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下而上,一大批有实证热情的老师和学生纷纷专注于学术研究,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氛的培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渐普及的过程;另一种模式是领导重视实证研究,积极倡导实证研究,在师资和经费上适当的考虑,从而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这种模式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较明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周期较短,效率较高。

导师对实证研究的鼓励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条件的导师可以在科研项目或者课题中开展实证研究,或者采用博士带硕士开展实证研究,前提是博士具备较好的实证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对于硕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效果明显。“l暂时没有项目的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并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定期听取硕士研究生的汇报,对于学生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经济上予以适当支持。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领导重视,导师鼓励的学术气氛,那么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质童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