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30 17:54:23

管理会计管理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1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战略管理”概念自从7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以来,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步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理学家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Simmonds将战略管理会计描述为“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和其竞争者的管理会计数据以发展和监督企业战略”,强调注重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相对竞争者的位置和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Bromwich和Bhimani在一份CIMA研究报告中将战略管理会计解释为“提供并分析有关公司产品市场和竞争者成本及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监控一定期间内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战略”;而CIMA的正式术语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这样的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不仅重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重视非财务信息和与外部相关的信息”;Clarke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从战略角度提供有关公司市场和竞争者信息,同时也强调内部信息”。尽管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涉及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要素,体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一,战略管理会计重视外部环境,重视市场,将管理会计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环境。从价值链角度来讲,成本动因可能影响价值链各个环节,包括公司外部环节。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因素的变化,由传统管理角度即公司内部角度往往并不能看出它的好处,但它可能在价值链的前端或后端创造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市场”甚至是“市场驱动”的会计,因为市场是企业创造利润、与对手面对面竞争的场所,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视野拓展,以有助于直接面对新的市场挑战。在此思想下,必然涉及到有关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竞争者、顾客和产品。战略管理会计要尽量获取有关这三方面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如成本、价格等)和非财务信息(如产品青睐度或品牌忠诚度等),这些信息与企业内部收集的信息一样,都是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整体性。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其三,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二、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

(一)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范围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是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改革;高校;管理会计教学

当前,我国各高校中会计专业仍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希望能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毕业后在企业或单位中施展才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都会从事一些简单的账目处理、财务分析、报表提供等工作,至于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价值创造等等活动对这些学生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经济、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依据国家颁布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在创造企业价值、资产配置优化、资产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优化与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和单位中的应用。

一、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

(一)管理会计教材体系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至目前为止,各所高校“管理会计学”教学所使用的管理教材体系已经过了多次变革,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层将“管理会计学”重命名为“经营决策会计”,并独立划分了责任会计,使之成为单独的一门学科。直至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才重新建立“管理会计学”,取消“经营决策会计学”与独立的责任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对于“管理会计学”课程中的重复内容,交给了任课老师解决。参考过去“管理会计学”的种种案例,我校为了避免教材内容中的重复以及教材与实践脱节现象的产生,将我校原有的“管理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新的“成本管理会计学”,但无论“管理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是合还是分,其教学内容大多仍是借鉴英美国家管理会计教材而来,所以整合前后的教材结构差异不大。近年来,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增添了一些与战略管理、作业管理有关的先进理论。然而,这些理论的来源仍是借鉴英美等国家,与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结合相对较少,例如:没有根据我国企业实际的管理会计环境调整教材体系,使得教材中的内容大多偏于理论、轻于实践,最终与管理会计是为了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则相背离,这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此种教材体系抑制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理论教学落后

受“农本商末”“义重利轻”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会计学在我国始终未得到较高的重度,这导致了我国会计学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始终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另外,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也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核算领域共计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这对于指导会计核算工作与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观念的更新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因为管理会计在实践工作中与企业经营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难以消除的弊端,例如:管理会计学理论内容体系的架构与安排就是一个会计行业热议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理论界也在不断的研究分析,但是始终都没有得出一个被一致的结论,这导致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落后于企业实际经营的发展,最终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与实际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大众型企业开始探索,希望通过网络获得一些时间价值较高、操作性较强的管理会计办法,而且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也开始逐渐依赖管理会计办法,例如:战略管理办法、作业成本控制、预算体制套用等。对对此,管理会计实践性的提高就成为了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共同难题。

(三)管理会计教学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在管理会计方法的教学上,目前管理会计教材中的内容有些过于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其中的“本量利分析与成本性态分析”都是有很多的假定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就是像特定的单一成本对象假设,而对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根本不可能生产只生产一种产品,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则结构将不可能保持原有状态,原来的“成本性态分析”则是建立在特定的单一成本对象假设基础上的,而接下来的“本量利分析”又是基于成本性态分析,需要一系列假定条件的满足才可分析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起初,学生在学习这种模型分析时,还存在着很大的兴趣,但是经过后续的经营决策、销售预测、生产投资、存货决策等模型分析时,很容易失去对模型分析的兴趣,因为模型分析需要诸多特定假定条件的满足才可进行,使得这些模型分析与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社会环境产生的需求不符,缺乏实际价值,祖自宏导致学者学习没兴趣,教者教学没兴趣。就当今企业发展现状来啊看,这些模型在实际中很少被企业所实际运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将管理会计的教学与会计学术研究相结合

“管理会计学”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偏离的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管理会计学”的热议。近年来,会计领域的“实证研究”愈发趋于模型化,这使得研究成果晦涩难懂,且很难将这些研究结果真正的运用到会计实践、会计专业教材编排、会计理论以及课堂教学当中。管理会计的方法与理论均是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学术的研究又与会计教育原则相背离,这使得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越发举步维艰,学生越学越“懵”,进而教学与实践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管理会计存在着服务企业管理实践的特点,所以管理会计应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校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应该引导、鼓励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管理会计学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形成循环促进关系,最终提高高校管理会计学教学质量。

(二)建立健全与实践相符的课程体系

从于企业成本管理着手,加强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探索。在“管理会计学”的教材体系整理方面,就需要将“成本会计学”与其进行统筹协调,避免教材体系中重复内容的教学。顺应时展,高校应加快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的编排与建设,对与管理会计学教材体系的编排则可将其与国家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及时下被热议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文件相联系,以此来形成管理会计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再通过加入一些工具方法研究、国内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做法与经验来形成内容科学、严谨的教材体系。特别是教材体系中工具方法的教学,应该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做法,提高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与一些管理会计实训基地合作,使学生参与到一些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理论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

计教学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在管理会计的指导目标、现状分析、历史总结、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着手,实施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与探索。在管理会计改革中,高校最先应该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管理会计教学观念,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教学理论体系。在管理会计教学教材的改革中,相关学者不仅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而且还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与义务,需要结合实践,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断总结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加快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同时借鉴传统管理会计理念与西方国家先进管理会计经验中符合自身改革特点的优势内容,进一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的建设。

三、结束语

当管理会计被社会所重视,管理会计人才也将向专业化、职业化进行转型,对此,明确规定一名合格的注册管理会计应该了解哪些学科的课程体系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快“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还要加快“管理会计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彭司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思考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17(20):170-171.

[2]吴桐,邵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33):418.

[3]赵伟宇,郭亚楠.管理会计改革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7(45):1.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会计价值评价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企业已经对自身管理格局方面的内容产生更多关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下面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角度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企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一、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分析

会计价值可以通过能否完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的显示属性进行反映,所以将会计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及程度视为会计价值的重要体现。价值工程理论对价值的看法是“对服务、产品的评价尺度”,其从成本及功能两个角度对价值进行分析,其中性能及质量构成了功能。有学者认为价值便是在确保性能及质量的基础上提供某项功能时的成本最小值。为用户提供其所需信息,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是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对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实现对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及数量方面的要求进行考虑,进而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此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的成本、数量、质量三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进行介绍和分析。

1.会计信息的成本评价

人们可以将会计信息视为商品,对其进行使用或提供时应消耗一定成本。《资本论》中首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该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提供信息方面的资源以及揭示信息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共同组成成本。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对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进而使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减少,并且可以对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对会计信息提供成本的缩减。此外在二者融合的背景下,使用者可以获取更加全面完整的信息,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能够为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支持,减少因信息透明度较低、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信息实现共享后其使用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或代价获取信息。以中国银行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融合为例进行分析:某年银行撤并机构网点较多,比例约为30%,针对存在的问题银行进行了改革调整,将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进行融合,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对职工贡献、业绩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对工资及奖励进行合理发放,通过开发不同部门、不同产品的业绩价值管理项目,提高业绩核算工作的准确性。银行围绕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在两种会计融合后能够对财务成本、风险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一类的信息进行明确,为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2.会计信息数量的评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总量产生一定改变,内部或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差不多,并且不同类型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基本一致,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并集”。针对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内容及类型等方面需求的改变,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适宜的调整,对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进行融合,下面从信息种类数量及总体数量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一,就信息种类数量方面而言,两种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齐全的会计信息,满足其对会计信息内容及类型方面的需求。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可以使使用者对经济活动可用货币计量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解,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掌握,但是却不能对前瞻性信息进行掌握,管理会计的融入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将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信息或非货币性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进而使其掌握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主体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会计信息依据。其二,就信息总体数量方面而言,两种会计的融合促进了内外部信息需求者会计信息体系的融合,在共享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不同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在提高信息总体数量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需求者。

3.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

人们将“用户需求观”当作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一个角度,换言之会计信息质量便是指会计信息需要有何种特征方能有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也较为复杂,在对会计信息能否较好的满足使用者需求进行判断时,人们对质量特征的描述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会计信息的2个重要特征是可靠性及相关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包含可理解性、重要性以及可比性的特征。除以上描述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外,会计人员需要使用适宜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更多保障。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相关性及可靠性当作2个最重要的质量评价标准,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可以通过相关性进行反映,即需求者经济决策制定方面的需求和会计信息具有一定联系,通过获取会计信息可以使需求者对企业历史、现状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及合理推测;会计信息内容是否客观可靠、是否完整便是可靠性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地位最高。若使用者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存在虚假内容便会对其今后的行为产生误导,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进行提升,需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管理会计信息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将货币信息、实物数量的信息融入其中,同时对信息稽核方面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舞弊及错误的发生率,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此外若站在监控管理的角度,这种方式可以对信息的提供者进行更好的监管,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分别为外部利益相关人员及内部管理人员,后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信息提供人员进行监控,进而使监控工作的力度更强效果更好,对会计信息整体的可靠性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升同样可以依靠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对该方面的质量评价特征进行分析:财务会计即对外会计,其主要应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即对内会计,其需要将会计信息提供给内部管理层人员,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在财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背景下,既可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共性需求,又可以满足内部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保障,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进行提高。从用户需求观的角度看,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将用户需求当作会计信息评价质量的重要依据支持,但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需要有选择的对其需求进行满足,将政府、投资方以及债权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对其他用户需求有所忽视。此外“投资者保护观”同样可以被视为是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之一,此时人们对信息的透明度予以更多关注,并且需要将公允、充分的披露信息提供给投资方,对盈余的扭曲与否进行分析。对透明度进行提升时,需要对投资方及其他人员进行一视同仁,不应对某部分群体进行特殊对待。同时在投资者保护观的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重要特征便是透明度。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工作和会计信息的透明程度具有一定关联,其配置效率和透明度的高低成正比,在财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当作公共产品,使用者可以对管理会计信息及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掌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管理会计面向的对象为内部管理层,比如董事会及职能部门等,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管理层提供其需要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参考,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财务会计主要面向外部使用者,如国家经济部门等,其主要工作为日常业务账簿的记录、定期制定整理财务数据报表、为外部相关个人或团体提供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等。二者融合过程中,会计信息转变为公用产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走捷径”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对外会计的特殊性导致的,消费问题中具有非排他及非竞争性质,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不愿为会计信息方面的生产成本负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过多或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会计信息等问题,对会计市场平衡方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三、融合关键分析

1.具体措施分析

在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变动成本计算的使用率进行提高,进而使上述两类会计管理方式产生更多联系。变动成本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成本形态进行掌握,将变动生产成本融入到产品成本组成中,同时可以把固定生产成本视为期间成本,根据贡献式损益的方式对成本进行计算,而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对原有财务会计地位进行调整,对相应的责任制度进行健全,并且能够对企业资金流向情况进行掌握,通过有效的跟踪管理对过去资金流向及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推测。通过新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现金流量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且在评估口径评价工作中应对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等方面进行同时确认,最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使会计方法及职能方面更好的显现出来,进而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后发挥更大价值。

2.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不同会计体系数据进行共享

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工作,通过会计凭证的编制及测量,人们可以对不同明细分类账相关数据进行掌握,在搜集和管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财务数据工作流程对技术方案进行明确,进而获取最终数据,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其一,对管理及财务会计信息的目录进行编制。对会计信息目录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库进行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ERP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支持下,会计凭证/账簿等方面的设计工作更加简单。在管理及财务会计融合后与系统进行对接,企业会计信息操作以及生产方面的工作调整更加方便,企业能够对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产生更多了解,为企业生产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调控奠定坚实基础。

3.构建融合体系

管理层使用者需要对管理会计信息对决策制定工作的价值进行了解.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人们发现,企业管理层人员对管理会计重视与否和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甚至对企业未来走向及发展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在市场竞争背景下,管理学科有了更多的进步,而管理学科的进步又能够对管理会计体系产生一定带动作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逐渐从财务会计内分离出来,企业需要对会计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提升,确保财务数据保密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进而促进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总结全文,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现状,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更好的融合,对会计价值进行提升。上文已经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角度对二者融合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会计信息成本评价、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几方面对其会计价值进行阐述,并对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融合关键进行研究,希望人们能够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及优势产生更多理解和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发挥其内在价值,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苏会灵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财会学习,2016(21):145-145.

[2]马爱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151-151,153.

[3]庞金玲.会计价值评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外企业家,2014(1):151-152.

[4]李娟.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情,2016(34):10-10.

[5]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5):51-52.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策略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融合时面临的问题

(一)依照的规范不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依照的规范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在公司运营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管理人员的需求得以满足。因此,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价值对象进行有效研究,也称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而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则是严格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会计工作实践过程中,财务会计往往要比管理会计更为严格,二者遵循不同的工作规范,企业对两种会计工作的严格程度也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制约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二)会计信息数据共享问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便与其了解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决策。相比较而言,管理会计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地管理会计信息,确保管理会计信息的多样灵活性。可见,管理会计能够获取的信息类型很多,信息量也比较大,而财务会计所能提供的信息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这样一来,要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就有可能面临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三)会计职权发挥不当。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都是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区别对待的,殊不知,这样不仅会影响二者在会计信息上的沟通,同时也不利于财务会计政策的制定,尽管促进二者相互融合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但是彼此职权仍然存在较大不同,这也就意味着,仅靠促进双方融合的方式是无法避免财务信息沟通不畅的,也不能为财务政策的制定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如此,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问题处理时,很容易出现职权发挥不当的问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微乎其微。

二、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二者融合的重视程度。为了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必须要在思想观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会计发展历史因素的影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一直处于并行的状态,彼此只关注自身的工作。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往往只是进行经济业务核算,所进行的财务数据分析也十分简单。管理会计职能一直被忽略,自身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本谈不上管理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模型的使用,那么企业领导者应当重视二者的相互融合,并注重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人员的宣传与引导,利用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以及案例研讨等有效途径,让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帮助其认识到彼此融合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两种会计工作存在诸多重复性工作,对工作效率影响较大,这就需要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二)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会计治理机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并非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合并,而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只有促进彼此的有机融合,才能使管理效益得以更好地发挥。为了使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企业还应建立促进二者融合的会计治理结构,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组织领导与支持,有了专门的会计治理机构的大力引领,二者的融合工作才能更趋平稳。(三)加强业务职能整合。企业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财务会计工作,为了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还应加强业务职能整合,把管理会计职能也划归到财务部门加以管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融合,确保每个会计人员懂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知识,同时也有一定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实践技能水平。(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为了促进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企业还应定期组织现有的会计人员参加相关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加强管理会计有关知识、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让会计人员既懂得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又懂得管理会计的知识,这样在实践工作中,才能将财务会计和观念里会计有机结合起来,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五)构建统一的数据库,促进数据利用率提升。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其对数据的采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行的,最终以各种明细账和财务报表的形式得以体现;而管理会计进行数据采集的标准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筛选各种财务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而利用模型计算、技术统计等手段处理后,以各种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呈现出来。尽管二者在数据采集和最终成果上都有一定区别,但是二者的数据来源都是一致的,财务会计信息还是管理会计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那么,要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可以在信息爱技术的帮助下,对原始信息源进行合并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库,促进资源共享。一旦建立了共同数据库,就能实现会计信息和ERP系统的相互衔接,这样一来,财务人员就能通过ERP系统获取企业运营状况信息,为自身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数据库信息能够随时实现资源共享,为管理与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让其随时了解对方工作动态,并结合所获数据提出新的方案。

三、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中的实践应用措施

(一)转变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方式。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作业,财务报表各项数据情况能够直观清晰反映出该家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是否处于稳定经营状态。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发挥出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作用,积极转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方式,由传统的静态评价转化为动态评价[3]。在以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是以财务报表统计工作作为基础,完成对过去时间企业发展的对应分析评价,该过程就称作为财务报表的静态评价。然而,基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背景下,社会信息流动性和变化急剧加快,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分析工作水平,就必须合理运用统计方法不断加强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动态分析处理工作,这样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经营管理决策,准确判断预测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二)实现企业财务分析功能拓展。基于多样化的统计方法创新完善环境下,社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方式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优势之处,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企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信息能够一定程度表明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例如报表中的资金流动、资产负债等数据。然而,企业要想进一步反映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内容的发展情况,就必须科学采用统计方法,加强对经济项目所涉及到客户数据信息和工作人员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这样有利于企业高管掌握到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作出最佳的企业发展决策,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将统计方法应用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能够促使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信息数据变得更加完善、真实。(三)加强对企业财务分析结果检查工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各项重要财务数据信息,一旦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错误信息未能及时发现改正,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在财务分析评价工作中,要有效将统计方法与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创新研发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程序软件,通过利用计算机程序强化对各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作[4],从而获得数据对比各项准确结果,帮助高层领导了解到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通过利用计算机应用统计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在数据信息统计上出现严重失误问题,导致该项工作的延误,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例如,某家上市公司在财务分析工作中通过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然后再安排一位专业计算机人员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开发设计出了一套完善的按照该项统计方法标准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的程序,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只需将各项财务相关数据录入到该电脑程序后,进行准确操作后程序会自动统计出数据结果,从而最大化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了该家上市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建玲,王佰超.企业财务分析中统计方法体系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65-68.

[2]张潇月.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商论,2015(03):23-26.

[3]利芬.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78-79.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5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的不同分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在企业中作用的不同。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为企业相关部门提供全面详实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同时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了依据。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则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法律、准则、规范的要求,像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证券将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以便于相关利益者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虽然两者都是会计的分支,但是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地方作用存在着很多的不同。2、适用原则和标准不同。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原则和标准开展工作,而在向特定主体报送企业财务报告时,还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准则、制度等不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果发生交易的话,不同地区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一地区掌握的财务会计准则,不能适用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但是管理会计由于负责的是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因此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的制约和限制,只要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都可以采用,并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随时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改。而这种灵活多变的范式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工作方式和取得效果的不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从凭证的填写、到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报等都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即便是会计主体不同那么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程序。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成果就是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详细的会计资料,而这些资料都有其规定的格式,无法随意的进行更改。另外,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所运用的都是相对简单的算术方法,其基本的计算内容都是货币。而管理会计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则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程序,企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的进行工作流程的更改个设计。而在具体工作的方法上,也开业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现代数学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虽然计算涉及的内容也是与货币计量为主,但是其所进行的主要是以非货币量度。管理会计所取得的成果没有同意的格式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涉及样式不同的报告格式,用以表达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4、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同。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有其固定的制度和方式。所以,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会计准则、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迅速的对每一笔业务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另外,由于财务会计工作非常的枯燥乏味,所以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致、忍者负责,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财务工作的公平、公正。而管理会计工作由于其实践性和灵活性相对较强,所以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再加上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功底,同时必须要全面的掌握企业经营的业务流程,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投资策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核算内容交互性。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其都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的,同时全面的监督、控制、总结并反映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企业的经营收入、费用支出、投入成本、经营利润等几方面,而管理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的加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信息,最终计算分析出最准确的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为企业的经营投资决策提供依据。(2)服务对象目标一致性。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时,都必须将企业资金的运用作为其最终服务的目标,在详细分析和加工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记录、分析、总结企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反映出企业发展的现状。而管理会计则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投资决策的方向,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另外,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发展时,必须根据管理会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为基础,才能确保两者在会计系统中的相互协调发展,从而发挥出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3)信息来源的共同性。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所使用到的原始的财务信息,都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因为两者利用信息的方式不同,所以为其提供的信息内容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本质上都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另外,正是因为两者信息来源的相同,所以为其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信息的相互稽核,不仅有效的避免了信息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全面提升。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紧密结合

(一)信息方面的融合。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都是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两者都是讲企业当前和未来资金运动作为核算的目标,由于其在核算的内容上存在很大交叉和重叠的现象,所以也进一步说明了两者应用的原始信息的来源是一致的。由于财务报告的依据准则并不适用于管理目的,所以财务会计的数据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目的的实现,如果按照财务报告准则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管理会计活动会计的数据依据的话,那么将会造成管理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丢失。而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则认为管理会计核算应该与财务会计流程有所区别。而目前我国企业很少会采取以管理会计目的为主的会计记录情况,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管理会计水平的落后,同时也是成本效益原则提出的要求。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即便是将财务会计数据作为管理会计数据的信息来源,不仅不会导致管理会计管理决策相关性的丢失,反而会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体系,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受影响。(二)控制过程的融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比如,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预算管理条例,其预算编制虽然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投资等全部过程中,但是最终都是讲财务预算作为重点,而所取得的财务报表则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从而为后期进行的预算考评奠定良好的基础。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营制定详细、明确的规划,同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将编制好的预算数据作为考核企业各部门绩效的依据。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财务数据与预算偏差现象的话,那么企业必须根据偏差出现的情况,及时的找出问题并予以修正,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受影响。而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目的,发挥出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成果表达的融合。由于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采取的都是过来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的发展模式。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会计活动主要是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而财务会计则主要是生成对外的财务会计报告。但是,由于两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所生成的报告内容上存在很多的交叉点,所以也进一步说明了两者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价值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再加上未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现有的财务会计准则,不仅无法满足企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无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准确的计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紧密结合采取的方式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体系的构建。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积极的构建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体系,才能确保企业会计活动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在这种相互融合的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决策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大企业会计信息收集和整合的效率,才能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其次,企业必须加大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力度。定期的进行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体系建设的步伐,才能将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再次,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操作体系,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一操作体系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最后,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的进行会计工作内容的细化,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的进一步提高,才能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效率的不断提高。(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确保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就应该加快这种新型企业经营模式接受的速度。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就是记账、发放薪资,从而导致会计职能作用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同,才能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企业拥有了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定位只是局限在熟练掌握会计制度,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熟练的处理相关的业务即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会计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必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管理的力度,积极的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为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四)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的加强。以往的会计从业人员所采取的传统数据记录和处理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财务信息也无法及时的共享,所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科技从业人员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庞大的会计数据信息,不仅促进了科技人员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财务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融合,才能在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信息共享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会计信息所提出的要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才能发挥出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吉哲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晓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09-210.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6

虽然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推广与运用已经在一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未能及时地将成功的实践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和推广,直至今日,我国的企业在实践中应用到管理会计方法的仍旧是屈指可数。这也就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价值,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发展上人才匮乏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中国目前还并未形成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大多由西方国家直接引进,国内的消化吸收过程还未真正完成,因此,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亟待建立健全。然而,人才却成为这方面发展的桎梏。在人力资源方面,管理会计类人才极度缺乏,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也出现了脱节,因此,企业中其实是非常缺乏真正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备的管理会计类人才的。

三、管理会计理论问题的出路

(一)促进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虽然说理论是建立在广泛的实践基础上,但是理论对云实践操作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现阶段的现实情况要求下,应当积极采用已被验证的理论,来进行系统学习运用。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必要的。尽可能地做到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效果最大化。

(二)管理会计理论的总结与推广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否被运用于实践,能否在现实中获得价值。管理会计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企业进行管理与决策,要想将这样的纯理论的东西应用于实践,那么必须要有正确性的保证。因此,对于以往经验的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将之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总结、整理、提炼,广泛开展“案例研究”,使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才能真正实现这门学科的价值。

(三)培养管理会计理论的专业性人才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有预测、决策、组织、规划、控制和评价等,因而对一个企业而言,好的管理会计者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决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前途走向甚至生死存亡。因此企业领导者有必要将懂管理会计职业素质的修炼之一。当然,一个企业不仅仅需要英明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它还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现实管理之中。

四、对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展望

管理会计理论目前存在着两种前景的研究:一是集成前人的见解,不断分析细化,二是进行开拓创新式的研究,将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细化,但是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是纯粹理论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比较不容易从既往的理论框架中跳脱出来,旧有的知识体系往往有着更为牢固的依托,另外一方面而言,新的研究需要更多现实依据来承载。这就要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现实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因此,要想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经费的支出都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理论的新分支,它明确强调了所关注的重点和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家族的新宠,其主要内涵包括市场定位分析、目标市场分析和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它在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束语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供给侧改革;发展;对策

一、当下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与瓶颈

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会计作为利用财务资料,并对财务资料进行专业的整理,帮助公司的经济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的重要部门。因此,管理会计的发展整个公司整体的发展前景一脉相承,虽然当下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需不断的完善,在此大环境下,管理会计也存有一定的弊端,需要我们及时整合管理会计资源,更好的推动管理会计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迎合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下推动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当下,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1.重视财务会计忽略管理会计。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之下,企业家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在财务计算上,过度重视财务会计,对于管理会计存有不重视的心理。在笔者看来会计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要用专业的知识来整理、计算、整合公司的财务,即所谓的我们常说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另一方面更要求财务人员要学会记账,即要学会管理账目,从这里可以凸显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的公司往往只有财务会计,却很少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导致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这一现状。2.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与专业知识较低。当下一些企业的管理会计大多由本企业的财务会计担任,对于一些专业的管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全然无知,这显然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现行企业制度的革新下,一些企业积极响应潮流的号召主动推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在这转型的背后,笔者发现一些企业并未对引进专门的管理会计,对转型的财务会计也并未进行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他们的素质低下,在管理会计的岗位上依旧从事着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工作,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匮乏成为当下一些企业管理会计的标签。3.尚未建立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法律制度。管理会计作为舶来品,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当与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国情相匹配。但当下我国并未建立起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且相关的法律法律、司法解释也并未对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名词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与法律解释。尚未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法律制度成为我国管理会计行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如果在现实经济生活实践下,管理会计理论仅仅借助国外的理论,这与我国的特殊国情也是不相符的,因此要亟须加快建立适合经济发展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法律法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1.转变现有观念,重视管理会计的创新。一个企业的效益应更多的追求长远的发展效益,而不应该仅仅追求于当下的经济利润。在现有企业制度之下,企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在追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同时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也要创新,推动管理会计的创新才能够不断的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预测、经济规划等方面提供专业而准确的指导。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必须转变现有的重视财务会计忽略管理会计的观念,从根上支持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唯有思想上的改变,才能从行动上注重管理会计。2.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当下一些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与专业知识较低,加强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的管理会计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今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上应注重如下几方面:(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要组织有关管理会计人员到高校进修,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企业也可以邀请高校的管理会计教授来企业为本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2)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职业素养。一个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要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管理会计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的学习,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3)对管理会计要有认同感。管理会计人员要对管理会计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不应该在管理会计的岗位上想着自己依旧是财务会计。在今后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会计文化的建设与宣传,让每一位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管理会计,让他们对管理会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责任感。3.改善管理会计的创新环境,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全面建立。在管理会计的创新上,不应仅仅是从决策上或者预算上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应从公司的管理上影响企业的决策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要着重改善管理会计的创新环境,积极的为管理会计的创新开辟新的道路,企业可采取引进高学历管理会计人才、开展管理会计培训班、让管理会计参与公司的决策事项等措施改善管理会计的环境。此外,我国有关管理会计的理论尚未全面建立。我国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有关的管理会计理论,不应仅仅依靠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更应该结合我国的特色国情,建立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在推动管理会计的创新上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为此要在现有创新环境下,颁布专门的管理会计法或者出台有关管理会计的司法解释,为管理会计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结语

企业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事关企业发展的大计。在当下的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下,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长远保证。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推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响应了时代的号角,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国家、企业的全力推动,管理会计的创新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会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全面建立与发展!

作者:李扬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管理;管理会计;经济

Abstract:Modern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unifiesanewmarginaldisciplinewhichthemanagementaccountingandthehealthreform''''sexperienceestablishes,isthereformandopenpolicyandthemarketeconomyproduct.Thisarticleestablishes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thedisciplinesystemtoproposesomeopinions,promotes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thedisciplineconstructiondevelopment.

keyword:Hospitalmanagement;Managementaccounting;Economy

前言

管理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也称为内部报告会计,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特定要求,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具有强烈的“内向性”,其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满足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内部强化经济管理而产生的,是生产力和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学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显示出了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管理会计学科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属于会计系统。医院管理会计也不例外。财务会计是衡量医院的总体业绩,主要是定期向医院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资料,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外部与医院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财务会计应用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客观反映和监督已完成的事项,以医院整体为服务对象。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否则其会计信息将失信于医院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医院管理会计重要的一个职能是衡量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业绩,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各级管理部门的需要,提供满足医院管理者经营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以提高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为目的,其服务对象是本医院内部。并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预测方案,控制经营活动全过程。管理会计着眼于医院的未来发展,它扩大了财务会计的职能,前瞻性地为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尚未发生的事项为处理对象,筹划医院经营活动,预测未来经济效益,或对某一经营项目的多个实施方案进行预测、评估,目的是产生最佳决策方案。医院管理会计无须遵循财务会计的法规和制度,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制约,可以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和方法。从时间上讲,管理会计可以根据内部管理者的需要确定会计期间;从范围上讲,可以灵活安排医院、科室、部门、班组及至个人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责任;从方法上讲,可以灵活多样地采集各种数据,应用多种计量单位,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各种性信息资料,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成本会计与医院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成本会计是医院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医院管理会计的资料来源,它服从于医院管理会计所体现的战略决策。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成本确认、分类、归结、计算、分摊等。医院管理会计是围绕着医院经营决策和内部成本控制,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逐步实行了医院与科室、部门之间的两级核算,并建立了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和一系列的核算制度,增强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以经营管理为手段,促进医院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解决“看病贵”问题,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已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被广大医院管理者运用,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不能替代的。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医院各级各类管理者提供客观、科学、实用的内部会计信息及分析意见;二是以现代管理会计的核算方式,技术方法及其实施过程,积极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管理会计是以“管理”的形式,促进“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是推动医院实现科学化经营,合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以特定的组识形式,运用预测、决策、分析、评估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各种科学、优选的决策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控制、及时反馈、科学修正,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使会计职能上升到综合管理的高度,是从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上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

三、有效发挥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几点建议

(一)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医院管理会计无论作为一门新兴管理学科,还是在医院管理实践中有待开发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方法,都必须以总会计师及其相应的工作制度加以保障。我国医院经济正面临着入世后市场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时期医院管理会计是医院改革开放、实行全成本核算、单病种限价、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解决“看病贵”问题与国际卫生质量标准接轨的有力保证。医院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者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核算体系。服务监督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为医院有序经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加强管理会计在电算化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医院的应用率普遍较低,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无法运用,这是造成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医院,仅仅停留在事后算账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因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管理会计学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9

一、影响管理会计运行与应用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企业没有独立经营权,更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相当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观念意识不强,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会计意识,有些会计人员有着习惯性思维,经常把领导的意识当成了最高意识,形成了误区。三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很多都只是掌握了书本的知识,限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弄虚作假。四是法制不健全,五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反垄断法”等法律,这方面的法律很不健全,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情况,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障。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消弱了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策略

1.培养领导层管理会计意识如果企业的领导层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对管理会计这一块也不会重视,也不会有意识的让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这样的话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应培养企业领导层管理会计意识,例如组织培训时应该适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内容,把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作为业绩考核之一等有效有段,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同时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如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2.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制度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明确管理会计的活动范围,确定管理会计的工作对象,确定管理会计的运行程序,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使管理走上规范化。改变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性,无法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

3.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以及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流,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取得成本降低,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就是网络。会计人员在保持自身传统信息来源渠道的同时,还应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深入的整合分析,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中对会计工作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用信息,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同时企业的内部网、数据库可使所有企业单元获得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实现辅助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

4.建立独立的、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原则和规范,设立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或机构。该机构的宗旨是推动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情况进行评估,对企业领导和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促使管理会计师们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定期召开管理会计研讨会,以便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5.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应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设立每年一次面向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在条件成熟时应推行管理会计证书制度。保证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化,使管理会计在实际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同时编写出适合各个不同层次需要的、规范实用便于操作的教材,增加一些中国的管理会计本土化案例。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的惩戒和处罚。

6.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体系,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和惯例,制定相关管理会计法律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对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实践加以指导和规范,必将极大地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普遍应用。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自由竞争的法律环境,减少或杜绝会计虚假信息,管理会计的执行才有可能性。

7.加强交流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将这些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我国的管理会计,不断提高我国管理会计的水平。

管理会计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如果从我国算起来,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钢初轧厂的班组核算之前。”(杨继良语)。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杨继良同志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询向美国三位会计教授,他们“其中一位教授在办公室里坦承上述两个方法,实际上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理论概念。其它两位教授,则‘王顾左右’了”。①这的确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弄。笔者多年来指导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曾向来自实践第一线而又有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笔者也曾向多位企业家作过调查,他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这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①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承认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五十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八十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就难能说是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二十年来,虽有管理层大力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区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象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之类生产管理方法能否牵强附会到管理会计方法范围去,是很值得商权的。我们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范围内来,把明显失败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会计的区域去,这样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2.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既使有所运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这样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这样做。在全国500家大企业里,也没有把管理会计工作看得很重要,这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结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这就把原本连续系统完整的一项活动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项职能应有的效果。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也看作“苛捐杂税”和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很容易想象其最终的效果。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其抽象数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数量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现实中的人们经常采取“机械主义”和“拿来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数据,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之所以在管理会计肯定抽象的数量模型,是提倡由数量模型所倡导的理论和思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否定的是不少数量模型往往把事物本质属性扭曲了,为模型而模型,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模型。举一简单事例,管理会计介绍一种直线回归预测方法,它需要大量的数据,通过复杂的计算才能求出未知参数b。而b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其一阶导数等于零时有极小值,并建立标准方程,这需要高等数学知识,经过如此两弯三绕最终人们就不知道b的基本内涵了。实际上它的本来意义就是一个平均增加量,如果用小学三年级的平均数方法求解b,含义既明确,计算也简单,运用意义也直观,而两者计算结果可以说相差无几,而管理会计取难而弃易来建立数学模型值得吗?所以说象回归方法这些“貌若天仙”而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充斥?诠芾砘峒浦姓媸怯泻ξ抟妗?梢匀衔?数量模型,它对纯经济学这样抽象的理论学科来说,使抽象的内容直观了,确实是一种进步;而对管理会计这样具体的应用学科来说,使明确的事物变抽象了,确实是一种退步。可以设想,我们能用几个模型去解决财务会计的核算吗?它只会造成会计工作的混乱。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而去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其中之一的。从某些层面看,管理会计的失败,其中一点就是过度拔高了其学科地位,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而导致运用的失败。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的渊源和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就是研究成本的制订和成本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传统,也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是由于后来“食洋不化”,在没有弄清“管理会计”的“根”和“本”是什么的情况下,一举将其提高到与其不相称地位,从而使“管理会计”的边界越拓越宽,最后使理论工作者和实务操作人员对它感到莫衷一是,搞不清它“是什么”,也搞不清它如何成为“两大领域之一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它“迄今使人感到内容上变幻莫测,方法上复杂多变,应用上曲折艰难,均盖源于其理论体系上的匮乏”①和混乱。说得严重一点,正是管理会计的引进,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注意力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研究停滞不前。《会计研究》杂志于1995年组织的珠海“远方杯”和1999年组织的“金蝶杯”管理会计有奖征文,从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中看,单纯讨论成本管理题目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已有了理性回归,集中讨论其“成本”这一根本问题,这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管理会计专题的征文中,还有不少涉及财务管理(如1999年第9期《成熟期企业并购战略》),生产管理等习作,这也说明人们对管理会计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混乱,同时也分散了对“成本”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讨论。至今为止,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还说不清楚,造成了思想、认识、学术上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十大不同点,它既不能反映会计研究问题的主流,也不是会计理论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匆忙就得出两者并列为会计二大领域的结论,事实是至今人们也没有看到它怎样与财务会计并列的。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运作没有也不应该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之一的地位。

2.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朱海芳《管理会计学》),无非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订)、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沿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于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

3.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在方法论体系中基本按照预测、决策、控制三大板块安排的,实际上这些方法论是管理学的主体内容,另外管理会计还吸纳了统计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杠杆即弹性系数)、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方法,但它没有像统计学那样由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组成系统方法论体系,也没有象管理学那样对预测、计划、控制等方法论做出科学解释,更没有像会计学所形成的划分科目、填制凭证、登记入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这样严密紧凑的方法体系,更不用说会计学独特的复式记帐(特别是“借贷”)方法所组成的平衡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会计的方法论体系不能纳入“会计”体系,它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是格格不入的。撇开会计理论不谈,人们对“会计”所形成的心理定势,凡是应用学科的“会计”,包括工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都必须含有复式记帐方法,如果缺少复式记帐方法,一律不宜称为会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虽有五大帐户,虽有资产负债表,虽有现金流量表,但由于其数据不是从借贷帐户中取得的,只能把它划入“统计”范畴。管理会计中由于没有“会计”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显得杂乱无章(特别是短期经营决策一章),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所以说它在方法论上也是不成功的。

4.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几度“夕阳”状态。目前对管理会计有所研究的人员主要是来自高校教师(个别来自企事业单位),而这一部分教师也大多数不愿从事专职的管理会计讲授,他们仅把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难得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国家统考入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选题的每年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做为毕业论文”①,这一数据基本体现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情况,也比较集中体现在较高层次上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状况,即使我国管理会计最初热心介绍和引进的学者,也开始转移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都说明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由热转冷发展趋向。现状如此,其理论研究出路,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管理会计路在何方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1.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本文从来不想否认在企业中,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实践也证明,凡是坚持强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少困难,也无论企业面临多糟糕的环境,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一理念。“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上,更不是通过知识普及就能奏效的,而应从基本理念上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②在这里杨雄胜也特别强调“基本理念”,实际上也就是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加强“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钢所推出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所贯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强化成本的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见“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内核就是“计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订以及控制,实际就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执行和监督。像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计划指标方式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头上。所以说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计划的方法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改革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予以深恶痛绝,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决不能否定“计划”这种科学管理方法。计划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计划方法属于管理科学范畴,但是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计划”两字讳莫如深。王斌同志最近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会计研究1999年第11期)一文重提计划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无疑是正确的。所以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视“计划”方法,这样做肯定是一种正确抉择,肯定要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谈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口号而缺少落实措施要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

现有的管理会计只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汲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也就是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汲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由企业中的成本会计核算人员承担以上全部工作。公务员之家:

另外,把管理会计中出现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分解到财务管理学科中去,如把管理会计中的资金预测分解到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短期经营决策纳入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证券)“投资”中去,把预算控制纳入到“损益管理”中去消化,因为筹资、投资、损益的管理以及资金管理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既合情又合理,因为经过这样处理,就会使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损益三大管理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系统。同时凡属“资金”范畴,凡属筹资、投资、资金分配的职能一律由财务人员承担。如此对管理会计的分解,就达到了正名分目的。首先解决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其次又克服了管理会计“空中楼阁”问题,解决了职能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虚置状态,保证管理会计原有的职能在实务中得以延续和开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向,是会计理论中迫切解决的问题,宜早不宜迟。如何解决固然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但是需要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务之间严重背离,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