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治疗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10-30 17:54:23

园艺治疗理论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1

关键词: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微观;规划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打造特色小镇,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对农村、农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契机下,休闲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村土地和生态环境等资源,根据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早在19世纪,休闲农业就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如今国内外已有多种形式。随着园艺疗法在我国逐步兴起,其疗效也在各种实验中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依托于园艺疗法的休闲农业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模式,为急性疾病恢复期或亚健康等人群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该人群通过参与园艺操作,使精神得到放松、病情得到治愈。国内园艺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有大批学者对园艺疗法进行研究,但仍停留在介绍国外园艺疗法的经验与园艺疗法相关知识普及上,真正关于园艺疗法的项目少之又少,且国内园艺疗法空间多为静态,可参与性不高,大多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进行辅助治疗。目前,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在国内的发展都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并不多。因此,通过文献归纳法,从园艺疗法的微观视角出发,将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相结合,探索“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可为未来两者的发展提供参考。

1园艺疗法发展与实践

1.1发展概况

目前,国际上对园艺疗法的定义较多,较被公认的是美国园艺治疗协会(TheAmericanHorticulturalTherapyAssociation,简称AHTA)的定义,即园艺治疗是指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对有必要改善身体及精神状况的人们进行心理、身体等方面调整的一种有效方法。园艺疗法适用对象很多,包括急性病康复期病人、精神障碍人士、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群等。简而言之,它是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帮助病人进行康复性治疗,现在也被用于为健康人群舒缓精神压力。园艺疗法起源较早,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接触自然会使身心愉悦,甚至对病情的治疗有积极方面的帮助。因此,古埃及的宫廷医生会给患有精神疾病的皇室成员开出在宫廷花园散步的处方。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自然环境也有这样的认知。古希腊人将睡眠花园作为医院患者的处方,古罗马的部队医院将花园与开阔空间整合,用于病人散步休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1683年,英国作家伦纳德•马尔(LeonardMeager)在《英国园丁》(犜犺犲犈狀犵犾犻狊犺犌犪狉犱犲狀犲狉)中写道:“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院中挖挖坑,静坐一会,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虽然,那时还没有园艺疗法这一明确的概念,但园艺疗法所具备的功效已经得到肯定。18世纪,美国精神学会创始人柯克布莱德(Kirkbride)、劳伦斯(Lawrence)、雷(Ray)等人发现,日常的田间劳作对于智障儿童和精神病患者有显著疗效。此后,园艺疗法在欧美国家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并得到一系列的研究和应用。1973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部级园艺疗法协会。随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园艺疗法协会,开始对园艺疗法进行研究、实践。这使得园艺疗法在西方国家进一步被推广。日本则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始园艺疗法研究并创立园艺疗法协会的国家。我国对于园艺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停留在对园艺疗法的基本知识普及和对国外园艺疗法实践方式方法的介绍上,鲜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大型项目的落地。目前,国内没有独立系统的园艺疗法相关课程体系,多是建立在园林和园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介绍,这使得园艺疗法在国内的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1.2园艺疗法构成元素

1.2.1植物配置

植物是园艺疗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园艺疗法中处在最重要的位置。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带给人的感官刺激较为多样化,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体验等。除此之外,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一定的负氧离子,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受。视觉是人类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感官,植物营造的景观带给人的冲击力最先就是从视觉出发的。不同颜色、不同姿态、不同形状的花草树木在各个季节展现其最美的一面。人们从视觉上获取这些信息后,通过大脑处理,对其情绪、心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见到红色的玫瑰会让人变得热情开朗;见到蓝色的蓝羊茅会使人冷静;见到形态优美的粉黛乱子草在风中摇曳则会感到身心舒畅。触觉体验在一般的休闲农业中能更多地接触到,在园艺操作过程中对蔬果进行种植、抚育和采摘而体会到最直接的接触。通过结合园艺疗法,人们可以对不同质感的植物进行触摸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嗅觉体验在园艺疗法中已被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在早期就进行了芳香治疗的研究,日本也建立了数个芳香园。植物的花、叶、果、皮、枝中都具有植物精油,它是一种在常温下就能挥发的油状液体,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这种由植物精油带来的芳香对人的精神、情绪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缓解人的压力和抑郁,减轻焦虑的感受,还具有使人集中注意力的功效。园艺疗法中的听觉体验主要来源于植物叶片间的摩擦声和鸟类、虫类的鸣叫声。不同植物之间因为摩擦而产生多种声响,有的激昂澎湃,有的优美萧瑟。合理的植物配置吸引来的鸟类和虫类发出不同的鸣叫声,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更为悠扬。听觉体验往往能给人创造出雨打芭蕉、秋虫呢喃的唯美景象。

1.2.2水体规划

中国传统园林中有“无园不水,无水不园”一说,水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由于水具有流动性,使得整个空间充满动态之美。亲水性是一个普遍特性,对患病的游客更是如此。水体的规划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可以是观赏性的,也可以是游乐性的。无论是潺潺的流水还是静静的湖面,都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休闲农业园中水体还可以作为垂钓、水上游乐的项目载体,在娱乐活动中忘却烦恼,释放压力。

1.2.3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主要体现在其围合性上,一般有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等3种。不同的空间布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开敞的空间给人视野开阔、精神自由的感受;封闭的空间则给人创造私密的交流场所;半开敞空间既能给人自由的感受,又保留了适当的密闭微空间,让人可以进行私事交流。除此之外,空间布局还应考虑人际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4种:密切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会距离(1.20~3.60m)和公共距离(3.60~7.60m或更远)。在空间布局时应该充分利用植物、地形和水体等要素,创造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的开合空间。

1.2.4设施选择

在园艺治疗园中设施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主要面向需要康复的病人,无障碍设施应更加丰富齐全。供游人休息的场所也应适当增加,以便病人在游赏途中过于劳累而需要小憩。栽培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的发展创造出各种各样用于栽培的设施,如无土栽培、水培和雾培等。新颖有趣的栽培方式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引导游人亲身体验园艺操作,感受其中的乐趣,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效果,对病情的恢复和精神压力的释放有不错的疗效。

1.3园艺疗法的实践及其效果

1.3.1缓解病情

最早期出现的园艺疗法,就是为了给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创造接触自然的空间,通过与花草树木的接触,稳定心情,减轻病情。如今,园艺疗法受用对象已经非常广泛,主要使用不同花期、不同色彩、不同气味的植物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以此达到减轻病情的效果。同时,一系列的园艺操作也能有效地吸引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从而对病情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1.3.2释放压力

理论上认为减轻压力取决于4个要素。一是可控制感,环境优美的空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在这样的空间中,一切活动都由自己主导,是获得精神自由的最佳场所;二是社会活动,游客可以在环境优美的空间中进行自由交流,患有疾病的游客则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与别人沟通获得社会支持;三是体力运动,通过园艺操作、健身运动等,游客可以尽情享受由运动带来的身心舒畅的感受;四是积极娱乐,环境中满眼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或搭配鸟语花香,可以缓解游客的精神压力。有实验表明,人们在充满植物的自然环境中缓解压力的速度比在交通环境和购物商场中快得多,血压的降低、肌肉的放松等所消耗的时间明显更少。

1.3.3提高活力

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运动,或者对事物提不起任何兴趣。通过园艺治疗,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和自然接触,有效地提高参与体力活动的兴趣,并且克服惰性,增强体质。

1.3.4促进社会交流

园艺疗法的康复效果不仅体现在个人生理和心理方面,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范畴内的交流。游客在参与园艺操作时,可以与别人进行自由交流,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交流往往也会比较顺畅。参与者可以就园艺这一共同话题产生共鸣,结交朋友,从而消除内心的孤独感,从精神上得到疗愈。

2“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发展优势

2.1提高游客的参与性

传统休闲农业一般在园区种植瓜果供游人采摘,设置水塘供游人垂钓娱乐。由于所种植物多为可食用的蔬果,只点缀少量花卉,缺乏对植物的配置设计,视觉美感上难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对于水体也缺乏设计,无论是水体驳岸和亲水平台、廊道的设计,还是水生植物的配置,都比较单一,难以激发游客的参与性。将园艺疗法的理念引入休闲农业中,从植物、水体、空间和设施四个方面对传统休闲农业园进行优化。在植物方面注重色彩、形态的搭配,适当栽植芳香植物,不仅可以满足游人园艺操作,还可以达到疗养作用。水体的规划由粗至精,注重为游人打造多个亲水空间,从垂钓捕捞这一单一模式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欣赏水、接触水的过程中得以放松。有效的空间划分会无形中给人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传统休闲农业园只对功能区进行划分,很少利用植物、地形等设计出多种开合不一的空间。不同的空间给人不同的交流场所,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让人在交流中释放心理压力,减轻病情。在传统休闲农业中融入新型技术设备更是能直接提高游人的参与度,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都是强烈的,新奇的事物往往让人多驻足停留甚至参与其中。从园艺疗法的微观视角出发给休闲农业提供更多改造依据,不仅有利于休闲农业经济、品牌等方面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园艺疗法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

2.2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压力

在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今天,要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地块创建园艺治疗花园并非易事。现有国内的园艺治疗花园基本都依托医院花园、社区绿地等而建,其规模普遍较小,设施不够完善。而休闲农业在国内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设施也比较完善,只是大多休闲农业园缺乏特色,园内可参与项目单一。将园艺疗法的概念融入休闲农业中,既解决了土地难得问题,又为现有的休闲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3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休闲农业园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目前来看,传统的休闲农业园对于蔬菜瓜果都只在采摘的环节对游人开放,如果可以结合园艺疗法,让游人参与种植、抚育等过程,就能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创造更多不一样的效果。植物的生长过程就如同人的生命,游客参与园艺操作,从种子到结果的过程会比只采摘来的更有获得感,也让游客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更加坚定积极生活的信念。此外,农村资源还包括青山绿水、清新空气、蓝天白云等。城市居民在城市小区的绿地进行园艺治疗难以获得这些资源,将园艺疗法搬到农村,融入休闲农业中,使这些优质资源完美共享。

3“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发展对策

3.1加强宏观统筹规划

目前国内休闲农业规模不一,鱼龙混杂,同时在缺少政府推广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园艺疗法也是处于起步阶段,除相关专业学者外鲜为人知。两者结合的新模式在缺乏统筹规划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形成“从局部到整体”的体系。国家从宏观调控着手,出台中长期规划政策,对今后10~20年的“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新模式做出统筹安排。政府的介入不仅能给总体规划夯实基础,也给这一新模式的推广带来积极效应。

3.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先分析国内绿地、公园等的分布与规模情况以及国内园艺疗法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目前的人口、医疗福利现状,制定园艺疗法的近、远期发展计划。应尽早培养园艺疗法学科带头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并着手在国内高校开展相应课程,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园艺治疗师应用于园艺治疗园中,给治疗提供更好的效果。此外,还可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成立官方或民间的园艺疗法机构,组织不同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进行讨论分析,带动园艺疗法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3.3建立多学科渗透合作机制

园艺疗法本身就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身的学科体系,“园艺疗法+休闲农业”这一新模式则更需要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该新模式中包含了风景园林、园艺、生态学、心理学、医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当前,高校内学科专业设置固化,以学校-学院-专业-班级为梯度设置,其中专业是核心,一个专业的学生以及相关教师团队仅从事本专业内容的学习与教学,从而形成了学科专业壁垒,单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被强化。要建立多学科渗透机制,则要打破这种固有的学科壁垒,淡化学科界限。首先,高校可根据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以多学科相互渗透机制为改革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对学生的专业不再进行单一化限制,提供主辅修专业、双学位、转专业等多种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机制。其次,学校、学院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充分激发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兴趣。只有学科间有效沟通与融合,才能把各自领域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这对推进“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3.4结合理论,注重实践操作

目前,“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新模式的相关项目在国内十分罕见,可参与的实践操作少之又少。一种新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夯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来验证它的可行性,在一次次实践中进行完善。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可尝试将原有休闲农业园进行重新设计。组建包含园艺、景观学、医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团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休闲农业园进行改造,引进园艺疗法相关设施,发展“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新模式。这种实践操作可以以个别地区为代表先行试验,探索出合适的发展方法后再进行推广。

4小结

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都不算很长,特别是园艺疗法,很少有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园艺治疗园。随着园艺疗法的康复效果被人们所发掘和接受,园艺治疗园的建设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之所以把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进行结合,是因为两者有不少共同点,它们都以植物作为最根本的元素,结合不同的侧重方向而建立起来。目前,国内以“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而建立的园区很少,多数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上。笔者从微观视角着手,将园艺疗法引入休闲农业中,尝试探索“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模式,认为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园艺治疗的康复效果,还能充分利用休闲农业的农村资源,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将园艺疗法和休闲农业结合发展,可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但由于园艺疗法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内关于“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可借鉴的案例很少,对这一新模式的探索还比较陌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今后还可以考虑将医学、景观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与其交叉融合,探索更有效的康复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健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2-126.

[2]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15-17.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2

音乐艺术思维则被认为是形象思维,流动变幻的云或轻快飘逸的曲线等极富想象力。随着社会科学发展,科学与音乐艺术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二者极具互补性,并呈现出重新汇合之趋势,其发展前景之研究将极大地促进科学与音乐的繁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与繁荣。

一、科学技术促进音乐发展

科学技术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离开了科学技术,音乐家无法创造出今天如此多样化、丰富的音响世界,音乐也不会得到今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伴随着磨制工具、冶金技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的出现,石磬、编钟、乐谱才得以广泛流传。现代技术革命又从根本上改进了人类音乐生活:首先,电子音乐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思维和音乐理念,它横跨“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技术时代,从具体音乐(MusiqueConcrete)、磁带音乐(TapeMusic)到计算机音乐(ComputerMusic),不同的发展阶段给音乐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次,乐器的发展始终推动音乐自身发展,纷纷涌现的特色电乐器如电吉他、电贝司、电子打击乐、电子小提琴等等深受广大乐迷青睐。再次,这种改进还突出体现在层出不穷的音乐欣赏形式当中,如磁带到CD唱片,再到mp3下载等。同时,也不断改进了舞台表演的创新与发展,舞台设计新颖化,灯光色彩神奇话,音响效果逼真化……处处洋溢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精神享受!

科学技术发展还带来音乐教学革命。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所持的“纸上谈兵”教学法已呈弱化趋势。先进的教学硬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音乐软件在电脑上进行讲解、建立数码钢琴教室等可称之为“富裕教育”的盛行;远程教育更使教育资源的享用社会化,使其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促使音乐艺术达到实质性的进步。

二、音乐促进科学研究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音乐发展,音乐也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音乐在科学研究中占着特殊的地位。

第一,音乐对科学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科学家科研活动的深远影响。

科学家们不仅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同时拥有精深的音乐修养。西欧科学家始终深信古典音乐与现代科学有共通之处:大数学家拉格朗日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是在都灵圣保教堂聆听圣乐时而萌发;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成功完成原子跃迁基频与次频的实验则源于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频率是基音振动整倍数的启发;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创造出“八音律”是受音阶的启示;物理学巨擘“相对论”开创者爱因斯坦不仅酷爱音乐且造诣很深,心爱的小提琴陪伴着他的整个科学生涯,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一个严密、完美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人脑左右两个半球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音乐与科学的结合正是身、脑同步运行的最佳境界。一串串闪烁跳跃的音符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唤起了他们无穷无尽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科学道路的大门。

第二,音乐对科研的作用体现在音乐治疗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方面,音乐治疗方兴未艾。它掀开医疗史的新篇章,摆脱只靠药片和手术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案,病人在无痛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即可获得康复。目前应用有效的音乐治疗法主要有GIM和MEDR疗法。GIM也称音乐引导想象疗法,首先利用半小时对病情进行谈话讨论,后进行催眠并播放音乐,治疗师引导病人自由联想。MEDR也称音乐同步脱敏与再加工技术,治疗师通过了解病人生活经历及具体创伤事件后进行治疗。国外,音乐治疗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疾病、老年病人、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等领域的治疗。国内,音乐治疗也不断得到重视,97年创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培养音乐治疗高素质人才。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测音乐治疗师将成为庞大的职业群体。

另一方面,音乐在农业生产上起着特殊作用。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正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无害、高效的科学技术在21世纪的农业中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植物声控技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草木知音”的科学原理精确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频率,大大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音乐农学”、“音乐畜牧学”、“音乐园艺学”等新兴学科的涌现将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第三,音乐在科学基础教育方面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

音乐促进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培养人类的美育。随着教育制度现代化、科学化,音乐教育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学教授劳伦斯•帕森斯博士发表了《音乐与人脑的发展》专题演讲,以严谨的科学实验结果向人们展示出音乐对各国政府制定音乐教育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朱迪思•杰利森博士以《音乐与特殊儿童教育》为题,用大量感人至深的实例证明音乐对特殊儿童完善人格与改善心理健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音乐教育致力于内在的人化,塑造主体自身,塑造全面和谐的人。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音乐活动就是主体通过音乐美的感知、想象、理解实现自我优化与完善的过程。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张前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对美的形态的审美能力,造就全社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大队伍。”教育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即实现两个层次:做人与成才。

传统教学观过分强调认知,忽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架中。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使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割裂,变成孤立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恐惧、苦恼,丧失学习兴趣。音乐却使许多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在轻松快乐中印刻于人的大脑,为教育实践提供良好途径,这显然是更有效率的教育方法。

三、音乐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专业;体育教学;医疗体育;必要性

祖国医学不仅把体育锻炼运用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上,而且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也运用在治疗和康复上。医疗体育在健康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方面,医疗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体育应成为医学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医疗体育的发展

医疗体育简称“体疗”,是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各种体育锻炼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即从医疗的目的出发,利用体育的手段,通过患者自身特殊的身体练习,达到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健康和恢复身体功能、加速疾病痊愈的效果。它是体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医疗的一个分支。在医学科学中,医疗体育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科学中,医疗体育是运动医学的一个分支。

医疗体育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医疗体育的国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疗保健思想。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医学与体育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导引术、吐纳术、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十二段锦等一系列自成体系、行之有效的传统健身医疗体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在医院、疗养院中开展了这项工作,而且在部分学校、工矿、农村等基层也得到了推广。近30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医疗体育在方法上除继承和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拳、功、操等外,也把西方的功能锻炼、器械治疗等加以吸收和应用,充实了功能性锻炼和器械治疗等手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疗效更加显著,并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和运动系统伤病等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我国的医疗体育工作正在向新的高度发展。

二、医疗体育的作用

体疗过程既是治疗伤病、使其肌体能力恢复的过程,也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出现并发症或继发症、恢复肢体活动功能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发展心、肺功能和关节、肌肉活动的能力,使已衰退的功能得到增强,使有缺陷的器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同时还能防止肢体的进一步萎缩、挛缩等变化,这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体育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慢性病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促进疾病的痊愈、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延缓衰老、改善心理和生理状况等都有积极和良好的作用。它治疗疾病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因素、代偿功能和生物力学(关节、肌肉运动的机械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全身和局部产生作用和影响。

1.提高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医疗体育通过外周肌肉的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其他功能区的广泛联系),调节其功能,加强对优势兴奋灶的抑制,使疾病得以好转,并且在预防和矫治因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方面,医疗体育还可以提高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性,治疗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某些疾病。

2.提高代谢能力,改善脏器功能。不少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肺功能,使消化能力低下,代谢失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医疗性体育运动可增强心肌的肌力,增加血液的每搏输出量,提高呼吸肌的效能,增加肺活量和改善机体的摄氧能力。而且可以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使高血糖素下降,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从而活跃肌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促进肌体健康和恢复。

3.维护形态和功能的关系。创伤和某些疾病可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破坏了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关系。医疗体育可加快血流速度,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提高肌纤维合成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收缩力加强。还可以增加关节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从而维护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关系。

4.发展代偿。对无法恢复的功能丧失,如截肢、部分器官的摘除、某些神经麻痹等,通过医疗体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代偿能力。

三、医疗体育的内容

1.医疗体操。医疗体操是按照防治某种疾病的需要,即为达到预防、治疗及康复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体操运动及功能练习。它对损伤、术后、瘫痪等病人运动器官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医疗体操包括各种肢体和躯干运动、呼吸运动、放松运动、矫正运动、协调运动、平衡运动、牵伸练习、本体促进练习、水中运动、拐杖练习和语言训练等。因为医疗体操作用的部位可随意选择,运动量容易掌握,方法多样,有利于提高情绪,所以是医疗体育的主要治疗方法。按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医疗体操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按运动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徒手体操和带器械(如体操棍、棒锤等)操练;按运动目的不同可分为重点发展呼吸功能的呼吸体操,牵伸挛缩肌群、防治腰背痛的悬挂方法和牵伸体操,放松痉挛肌的身体训练,加速神经麻痹恢复功能的本体促进法和水中运动,加快掌握运用拐杖的步行练习,恢复说话能力的语言训练等。

2.医疗性运动。医疗性运动是指为了预防、治疗和康复某种疾病而选用的某些运动手段,如太极拳、保健操、瑜伽、慢跑等以有氧训练为主的耐力性项目。它的运动量比医疗体操大,适合于体力中等的慢性病人。它又分有氧训练法和器械运动。前者指运动时摄氧量达最大摄氧量的40%~60%,重点是提高心肺功能。常用的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及各种球类运动等。器械运动是借助于器械进行各种治疗活动,即在专门器械上进行活动的治疗方法。有钟摆式器械、滑轮装置系统、等动练习器、渐进抗阻练习、功率自行车和活动平板等。

3.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体育运动。由于它们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形式,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4.按摩、牵引和悬挂。按摩是用手或器械在人的体表施行各种手法(或振动)以防治一些疾病的方法,常与其他医疗体育方法结合进行。我国的按摩有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的独特手法和治疗法则,应用很广。牵引则是应用特制的牵引带和装置,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牵拉,使关节和软组织得到牵伸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一些脊柱椎间盘病变和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等,如颈椎牵引。在牵引前后进行医疗体操,可以提高疗效。悬挂是指肢体被吊带支持而悬空,适用于骨折、瘫痪等。

5.气功、生物回授。是一种利用诱导法和自我调节呼吸及植物神经等活动的锻炼方法。对治疗一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与医疗体操结合进行,常能起到相互促进的功效。

6.职业治疗。即劳动治疗。通常是通过园艺、编织、简单的加工性操作等轻体力劳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自然因素锻炼。即三浴锻炼。利用日光(日光浴)、空气(空气浴)、水(水浴)来锻炼身体,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一般与其他医疗体育方法结合进行。

四、结论与建议

1.医学专业应将医疗体育的部分内容列为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医疗体育教学,能使医学专业学生既学到医学教材之外的技能,丰富医疗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能锻炼身体,增强健康,改善形体,调节身心,融健身、健美、健心于一体。

2.医学专业开设医疗体育教学符合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医学专业的学生,已掌握了相当水平的人体科学知识,在加强太极拳、气功、健美操、瑜伽等运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特点,适当地安排医疗体育内容,利于培养学生的医疗体育技能和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3.医学专业体育教学开设医疗体育,在其职业实用性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医疗体育不但能促进很多疾病的临床治愈,加速各种功能的恢复,而且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中,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措施,医疗体育日益受到重视。如在骨科,功能锻炼被列为治疗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在一些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的防治中,肯定了定量活动的重要性。在老年医学中,医疗体育对各种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4.医疗体育作为医学专业的特色教学,是当今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医疗体育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得非常普遍。在国外,人们十分重视平时的健康锻炼和病后的功能康复锻炼,即医疗体育,较少依赖于药物来预防和恢复功能。在我国,导引术、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多种保健体操和健身手段,已成为祖国医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成为人们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5.开设医疗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要注重基础套路和基本功练习。要谨防不良气功的影响和走火入魔。健美训练,首先是恢复病人肌力的一种功能锻炼,其次才是发达肌肉、完美形体的一种高强度训练。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时必须遵守医疗体育锻炼的原则,建立和加强自我监督。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4

该文作于1950年,其时作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文分八个部分,主要介绍浙江、江西、华北等三所农业研究机构和中山、金陵、岭南、南京、西北等五所大学之农学院,于各机构之创建始末、发展沿革、隶属变更、研究成果等皆作简明之记述。诸多情形,今多已失记,可视为中国现代农学史和各校校史之材料,因商之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胡先骕之哲嗣,得允予以整理刊出。作者未写完之处,在文中注明;其衍文以[]示之。错误之处,恐为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一、浙江省农业改进所

浙江省农业向称发达,兼以交通便利,文化水准较高,故以科学改进农业之运动,亦较之他省发生为早,远在前清光绪二十三年,杭州即有蚕学馆之创设,至宣统三年劝业道即在杭郊笕桥设立农事试验场,至一九一五年设立原蚕种制造所,一九一九年设立棉种试验场,一九二四年设立昆虫局与造林场,一九二七年设立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设立水利局,一九二九年设立杭州缫丝场,一九三O年设立稻麦改良场,一九三二年设立化学肥料管理处,一九三六年设立园艺场、家畜保育所与土壤调查所,一九三七年设立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设立农业改进所,将各农业机关合而为一,改进机构,至一九四O年蚕业推广部分复行划出,成立蚕丝管理委员会,一九四二年又划出农田水利部门于建设厅内成立水利处,一九四九年五月杭州解放后本所改组,除一面归并与农业有关各机关外,内部力求简化,只设立农艺、农艺化学、植物病虫害、森林、畜牧兽医、农业推广等系,其后省府加强领导农业生产,扩大各种生产有关的专业机构,本所原有推广、造林、治虫防疫等工作,在实业厅成立专业部门负责进行,农业推广系与森林系取消,西湖林场湘湖繁殖场划归实业厅直接指导,三界茶场划归中茶公司杭州分公司,牟山湖繁殖场划归余姚县人民政府,另接办黄岩园艺场及海宁猪种繁殖场归并入硖石绵羊场,再度改组后本所现有农艺、农艺理化、植物病虫害、及畜牧兽医各系,下设稻麦场、萧山棉场、黄龙洞农场、黄岩柑桔场、硖石种畜场。

农业改进所业务状况

(一)稻麦浙省稻麦改进工[作]开始于一九三O年创设之稻麦改良场,历年以来工作方针,始终一贯,一九三三年以后稻麦改进设备,日趋完善,一九三六年美国育种专家海斯博士来华考察,誉为国内最完备之育种机关。

浙省稻麦育种初以纯系育种为主,继则进行稻与小麦杂交育种,一九三九年起开始举行旱稻及各项杂粮之育种,计育成之早籼、中籼、晚籼、晚粳、晚糯稻十余种,其产量较土种高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九不等,大多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其品质亦不下于市场上等米,改良小麦纯系的,计有十系产量均在二百市斤以上,较之土种有高出一倍者,其由杂交育种而得的有九系,产量高的较之土种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各系皆有抗锈病能力。杂粮之改进除进行纯系育种外,并征集品种举行比较试验,皆能获得优良品种,至今稻作育种工作,品种观察计有八五六个品种,试验设计计有一六四个品种,小麦及杂粮育种工作今仍继续进行,改良稻种之推广开始于一九三五年战时改良稻之推广,至一九四三年止,累计达三十二万七千亩,改良小麦亦达二十八万二千余亩,约可藉以增产稻十九万六千余担,麦五万六千余担。

栽培方法之改进,亦曾历次举行试验,均已获有结果。

(二)蚕丝浙省蚕丝之改进远肇于前清道光年间,宁波海关税务司西人唐发达曾亲赴日本调查蚕业,归后上条陈与清政府,力主改进,未见采用,唐乃选派宁波养蚕学院工头江生金入法国蒙贝利蚕业学校学养蚕新法,至清光绪二十三年清廷下诏变法,杭州知府林迪臣设立蚕学馆于西湖金沙港,聘江生金主持之,后以江之学识不足,改聘日本教师主持教务,讲授养蚕缫丝新法。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浙省设农事试验场于杭州笕桥,即在场内专设蚕桑科从事实验工作。一九一五年设立浙江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又在艮小门外设原蚕种制造场。一九一八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更于嘉兴分设育蚕场,于诸暨分设制种场,一九二五年于杭县、桐乡、嘉兴、海宁、吴兴等县设改良场指导饲育新种,于余杭设制种场,制一代杂种。一九二七将原种制造场扩充为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设蚕业系,并改组蚕业试验场为蚕业改良场,全省蚕桑改进事业均由该场主持,改良种大[多]见推广。私营制种业亦兴起,秋蚕之饲养亦渐盛。一九二九年该场改称为浙江省立蚕桑业改良场,附设女子蚕桑讲习所,并设杭州缫丝厂。一九三三年于[与]十[三]四年设立模范区与改良区,七月又成立管理改良蚕桑事业委员会。一九三四年改良场隶属该会称浙江省蚕桑场,蚕业取缔,所亦并入于该场,杭州缫丝厂亦隶于该会。是年秋间蚕桑改良区域达二十九县,十二月该会称为浙省建设厅蚕桑统制委员会,一九三五年仍改称浙江省蚕桑改良场,同年六月成立浙江省生丝推销委员会,设办事处于上海,并设缫丝委员会。一九三六年蚕丝统制会直属于省政府,并于改良场内增设桑园股,另设蚕种监管所,并设嘉兴蚕种场及余杭蚕种制造改进所。一九三八年浙省农业改进所成立,各蚕业改进机构并入该所,在浙东六县各设蚕业改进区,并在松阳、兰溪设原蚕种繁殖场。一九三九年在丽水设原蚕种繁殖场,在临安设蚕种管理分处。至一九四O年共设十一蚕业改进区,并设蚕种冷藏库。一九四一年蚕丝管理委员会成立,除有关研究试验工作仍由农业改进所专设蚕丝系继续办理外,其他制种管理检验各机构一律移交该会接办。一九四二年农改所育蚕育桑两场及蚕丝系合并为蚕丝试验室。一九四九年杭州解放,农改所改组,内部力求简化,遂不设蚕桑研究部门。

浙省改进蚕业虽发轫于光绪年间,但在选种方面,甚少成绩,至一九四一年农改所始从事家蚕纯系选种与杂交育种,及其他研究,获得优良纯种四种,及杂交种数种。

浙省蚕业因政府历年竭力改进之结果,至一九三七年全省改良蚕种之需要已达三百余万张,但政府制种机关不能供应其全部之需要,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O年三年之中,只能配发普通蚕种八十八万余张,故私营制种场甚为发达,如在一九三一年私营制种场多至七十五家,年产九十余万张,以后粗制滥造之风日甚,政府乃设管理取缔机关,制种事业始获合理保障而趋于稳定。至一九三七年浙西沦陷,种场沦陷达十分之九,至一九三八年原种供给及监督收购配发皆由农改所办理,次年种场增至三十余家,分布于十一县,至一九四一年监管事宜归蚕管会接办,以敌窜浙东,浙东蚕区沦陷殆尽,制种场亦逐渐停办。

(三)茶叶浙省茶叶改进始于一九三四年绍兴县政府设茶叶指导人员,以指导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及取缔茶叶之著色掺杂,自是各区皆有开辟茶园或改进之企图。一九三七年成立平水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该场归并于农业改进所,该所即先后在数县设立农业推广区、示范茶场、检验处,以改进种茶、制茶及检验茶叶。一九四一年检验工作移归浙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办理,解放后农改所不办茶叶改进工作。

茶叶改进之试验研究开始于一九三七年,战事发生后仍继续进行。育种试验有茶树品种观察,达一百二十种之多,栽培试验,亦在各区举行;采制试验包括珠茶、珍眉、红茶、龙井等。其他研究事项包括茶树品种之分类,茶芽之生理,茶树交配技术,病虫害之防治,世界各地著名茶叶之制法,制茶机械及器具之设计改进,及茶叶之分级等。

各地茶农栽培茶树均极粗放,农改所自一九三九年起乃在各地设示范茶园六处,一九四O年开始整理各地旧式茶园,各区并每年举行制茶示范,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四年间合计共制红绿茶五万六千斤,出品以品质优异,价格高出寻常茶叶,农改所并利用合作机构,借给制茶机械设备,指导精制技术,以提高精茶品质,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止,共辅导合作社制成精茶一万余箱。改良制茶用具与器械,自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一年间共推广六百八十件。

(四)、棉浙省棉产改进始于一九一七年,实业厅设立棉种试验场于余姚。一九二八年改组为省立棉业改良场,并设慈溪、平湖两分场。一九三O年分设杭州、上虞、萧山三育种场。一九三二年更名浙江省农业改良总场棉场,另在各地设育种场,育种区、繁殖区、合作棉场、实施区、推广区。一九三五年棉场一度隶属于浙江省农业推广委员会,次年直隶于建设厅。一九三六年改隶于浙江省农林改良场。一九三七年再改为浙江省棉业改良场。一九三八年并入于农业改进所,由农艺股主持其事,除举行育种及栽培试验外,并于后方各重要县举行棉作地方试验,设改建区、推广区与检验处。

浙省自棉场成立,即注意于棉业技术之改进,在战前,育种方面曾举行品种比较,中美棉标准品种比较,百万棉及长丰棉纯系育种等试验,在栽培法方面亦曾举行各种试验,在战时各种试验于一九三九年继续在各县举行,一九四O年试验区域扩大至二十余县。

推广工作自一九二九年开始,一九三三年起棉业改良实施区成立,藉政治力量指导人民采用良种,在沿江一带推广百万棉,沿海则推广具有抗盐性之驯化美棉,至一九三六年,推广面积达九万四千七百五十亩,产籽棉十四万九千余担。抗战期中,自一九四O年起在温台处属各县增加植棉面积二十六万六千亩,检验出口棉花六十五万三千余包,一九四四、一九四五两年防治害虫达一万三千余亩。

(五)油桐及其他特产浙省桐油产量在全国产油省分中占第四位,仅次于川湘桂三省,年产五十万市担以上,其改进工作自一九三五年开其端,是年二月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推行林垦,在衢县、江山、嵊县等地垦植油桐。一九三八年农改所从事优良桐子之推广与桐子理化性之分析研究,油桐栽培方法及品种之改良。一九四O年在衢县设立油料植物繁殖场,在各县林业改进区,亦分别垦植示范桐林,约二万亩,推广优良桐籽十八万八千余斤,播种桐林十三万余亩,分布区域遍及浙东三十六县,一九四O年防治油桐害虫及病害面积达二千余亩。

烟草育种工作自一九三八年开始在品种观察方面,搜集品种计有一八八种,品种比较试验亦于是年开始,至第三年核计以两种美国烟为最优,栽培法亦于是年开始试验研究,是年开始试验烟草加工,并训练技工制雪茄烟,至一九四O年在松阳设立雪茄烟制造厂,训练大批女工,经营制造,制法推广民间,于是雪茄烟之制造,成为松阳一大家庭工业,商营烟厂及合作社纷纷之设立,成为松阳战时经济上重要企业。

糖蔗在平阳、瑞安栽培素广,战前浙省园艺场曾于平阳设有糖蔗分场,由广东引种爪哇改良蔗种,一九三八年该场并入农改所,该所在平阳设糖蔗繁殖场,一九三九年该场并入平阳农业推广区,爪哇糖蔗之推广年有扩展,遍及温属各县,改良爪哇蔗含糖量较土种高出百分之四十,故农民争求贷种。

(六)园艺浙省年产果蔬可值七十万元,园艺之改进始于一九三六年,设园艺场于黄岩,次年改称浙江省园艺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该场并入农改所,该所即于其地设农业推广区,一九四一年改为第七农业推广区,以园艺之改进为主要工作。

浙省果树之改进以柑桔为主,在园艺场时代即征有名品种,以观察风土适应情形,农改所继续观察有名品种十三种,一面举行黄岩柑桔选种工作,蔬菜方面亦举行品种观察与比较,品种比较计甘蓝有十一种,结球白菜有五种,他种试验亦分别举行。

农改所在黄岩繁殖优良果苗,包括梨、桃、枇杷、苹果、花红、杨梅、柚、柑桔、尤以柑桔为多,年有大量推广。邻省亦来大批订购,果苗中以柑桔最为闻名,蔬菜如甘蓝、洋葱、番茄、花椰菜、山东白菜、莴苣等过去在浙南山区甚少栽培,战时则经大量繁殖推广于山区各县。

(七)森林浙省注意林政虽远在一九二一年以前,然仅在杭州、兰溪、临海、永嘉(后迁丽水)设省立苗圃四所,至一九二四年始就建德前省立甲种森林学校原址设省立第一模范造林场。一九二七年北伐告成,政府开始推行造林运动,浙江省政府订颁造林场暂行规程,次年并省立第一模范造林场与省立第二苗圃改组为省立第一造林场,就丽水之省立第四苗圃设第二造林场。一九二九年省府依旧道属分划全省为四大林区,每区各设林场一所,凡育苗造林业务以及全区林业行政,统归林场管辖,十九[一九三O]年成立农矿处,处下设农林局,局内设森林组,次年农矿处归并于建设厅,省政实施紧缩,四林场改隶农业改良总场。一九三五年建[设]厅成立农业管理委员会,下设森林管理处,四林场复隶属该处,温处两属保安林办事处则改称浙江省瓯江保安林青田事务所,另于衢县设立十里荒山垦植办事处。一九三六年农管处裁撤,各林场均复旧观,衢县十里荒山垦植办事处交第五区专员公署接管。七月省农林改良场成立,各林场均隶属之。一九三七年农林改良场裁撤,成立省林场,是年抗日战兴,各林场统归当地县政府保管。一九三八年农改所成立,先于处属各县设中心农场,一九四O年设四林业改进区,一九四一年设常山林业改进区。一九四三年青田林业裁并入丽水林业改进区,一九三九年省公路局与农改所合作在数县设立公路行道树苗圃,一九四O年设立林产制造示范场,各县自一九二八年起即设县立苗圃。

浙省立林场自一九二七年起即开始营造示范林场,截至一九三六年止各林场造林总面积约十万八千亩,植树苗二千八百三十三万株,农改所督导造林之结果截至一九四三年止,并各县地方造林成绩共为三百十三万余株。

育苗工作开始于一九二七以前,一九三五年省立各林场苗圃面积达八百八十余亩,产苗四千六百七十余万株,自一九三八至四五年,各县育苗二千三百六十万余株,推广民间之苗自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止,各区分发苗木一万万余株,公路行道树共栽七十七万余株。

(八)畜牧与兽医浙省畜牧事业开始于农矿处时代,一九三二年农业改良总场设兽医技术室,派员分赴发生兽疫各县防疫,一九三五年会同上海兽疫防治所及东阳县政府合设兽疫防治实验区,一九三六年农林改良场于金华设立家畜保疫所,改良场裁撤后改组为家畜保育所,抗战军兴,该所即结束,原有事业一九三八年归并农改所办理。一九四二年,敌陷松阳,农改所各项设备惨遭破坏,畜牧兽医方面不易迁移之种畜种禽与血清疫苗制造所必需之冷藏库及不能移动之设备同被损毁。

保育所及农改所历年繁殖世界著名之猪、鸡、鸭、兔、种,逐年在省内各地,均有相当数量推广,亦曾以著名外国猪与土种猪进行杂交及进级育种,所得杂种猪推广与农民,普遍受欢迎。以产卵特多之龙游鸡,亦曾经大量孵育推广于第九区各县,每年至少数万羽,又曾以合作饲养办法,贷给山区农民以种牛,农民除享受耕牛之劳力外,并得均分其所产之仔牛,并经常指导农家清除牛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及选种配种等工作。又在各县设立耕牛配种站四处,免费配种,历年来统计配种二百八十余次,保育耕牛二千余头,一九四一年该所筹办耕牛保险,数年以来颇着成效。

浙江省之兽疫以猪霍乱与猪肺疫最为重要,农改所首先即着手于该两种疫菌苗与血清之制造,一九三九年以后,血清与菌苗之制造范围逐渐扩大,制造数量亦增多,在数年中曾制成大量之牛出血败血病高度免疫血清,抗牛瘟高度免疫血清,牛出血败血病混合菌苗,炭疽芽胞菌苗,牛瘟脏器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苗等,除以供应本省农村之需要外,并供给各方面之需要,除制造菌苗血清外,并努力防治兽疫,历年防治兽疫之种类与区域年有扩大,各地一有兽疫发生,农改所据报告,即派人员驰往防治,一面指导消毒与隔离,设法加以扑灭,统计防治牛疫二千四百七十七头,其他猪之各种传染病用血清治疗者九千二百四十三头,菌苗预防及药物治疗者八千一百二十七头,治疗家禽二千一百O一羽。

(九)植物病虫害浙省治虫事业,始于一九一三年嘉兴府属成立之治螟会,次年即结束。一九一七年,复设除螟研究所,不久又停顿。一九二四年浙江省昆虫局成立于嘉兴,工作注重浙西方面。一九二八年局址迁杭,更名为浙江省昆虫局,扩充内部组织,并在嘉兴设第一防治所,永嘉设第二防治所。一九二九年举办治虫讲习会,为训练治虫人员之发端,同年省会各县设立治虫委员会,在兰溪设第三防治所。一九三O年增设植物病理研究室,药剂室等,同年各县设置治虫专员及督促员,同年八月浙江省农林局成立,昆虫局归其管辖,九月省令改设为浙江省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全所分为研究、推广与总务三部,嗣以农林局裁撤,防治所改隶建设厅。一九三一年于杭、嘉、湖、宁、绍五县设大规模稻虫防治实施区,以为农民示范,四月裁撤第三区防治所设桑虫研究分所于吴兴,改第一区防治所为稻虫研究分所,第二区防治所为果虫研究分所,并增设防治指导室,材料供给室,机械室,六月与嘉兴县政府合办之寄生蜂保护试验室落成,七月省府开办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以备训练学生充各县治虫人员之用。一九三二年一月召集各县治虫人员举办植物病虫害防治讲习会,三月增设寄生蜂研究室及蚊蝇研究室,果虫研究室由永嘉迁黄岩,六月奉厅令仍为浙江省昆虫局。一九三三年省令各县设置植物病虫害陈列室,四月在杭县七堡设立棉虫研究室。一九三四年浙江省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将各地治虫事业之一部改隶区农场,在旧府属首县置治虫办事处,各设治虫专员三人,担任各区治虫指导之责。一九三六年省府改组,经费紧缩,本所经济虽极度困难,而事业仍继续维持,七月农林改良总场成立,省各场所并入管辖,改称为昆虫研究所,惟对于外仍用浙江省昆虫局原名。一九三七年仍恢复浙江省昆虫局,直隶建设厅,增设森林及仓库害虫研究室,棉虫及蚊蝇两研究室,因与中央合作,暂行结束。一九三八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成立,该局并入该所,于所内设病虫害股。一九四O年改进所扩充组织,病虫害股改为病虫害防治科,下设病害、虫害二股。

二、中山大学农学院

一九O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广东省劝业道在广州东郊筹设农事试验场,同时在试验场附设讲习所,讲习所在一九一七年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一九二六年则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大学农科成立后先设农学系(内分农艺、园艺、畜牧、蚕桑、病虫害、农政各门)林学系,农林化学系(内分土壤肥料与农产制造两门)三学系。一九二五年开辟石牌农场(现本校农林各二场)。一九二八年增设农林植物研究所(现改为植物研究所,隶属理学院)。一九三O年增设稻作试验场及土壤调查所(现改为土壤研究所),白云山模范林场。一九三四年增设乐昌沿溪山演习林场。一九三六年增设蚕桑学系。一九三五年成立农科研究所,内分土壤学部与农林植物学部,招收研究生。一九四O年沿溪山演习林改为乐昌演习林场,移设于细梨坑。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经济学系,及畜牧兽医学系。一九四八年增设农艺、园艺、病虫害三学系,至目前止本院计有农艺、园艺、森林、畜牧兽医、病虫害、蚕桑、农业化学、农业经济等八学系,及稻作试验场,土壤学研究所。

历年研究之成绩

(一)农艺方面

1、稻作:农艺系历年对育种、风土化、施肥、病虫害、及栽培方法、均有试验与研究,而对育种尤为注重,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即已育成野稻杂交种,栽培稻杂交种,纯系选定种等。早晚造优良稻种七十余品系,抗战期间分在韩江、南路、北江等地区继续工作,所育成品种交广东省农林局推广,颇着成效。复员以后,自一九四七年起,研究重点集中在栽培种系统之分析,中国粳籼糯种之栽培起源及稻种分类,早晚造种光期反应之比较观察,各地带之粳籼稻种之种性异同。[注:此节未完稿,至此而止]

三、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九三三年江西省省政府邀请国内著名农学专家商讨设立江西省农业院,以为综持农业行政、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农业教育机关,直隶于省政府,除院长由省政府任命外,并设有理事会,聘国内农学界著名专家为理事,以辅导本院业务之施行,一九三四年三月正式成立,在南昌莲塘建筑办公及研究大厦。一九三九年抗日军兴,南昌撤防,农院随省政府撤退至吉安,旋迁泰和枫山。一九四二年因敌寇窜扰,由枫山迁至泰和县城。一九四四年敌军沿赣江北窜,农院随省政府再迁宁都。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结束,农院迁回南昌莲塘原址。一九四八年与垦务处合并,改为江西省农业改进所,后因行政与业务划分,乃改为江西省农林处试验总场。一九四九年南昌解放,乃改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学研究所计分作物组、园艺组、森林组、农业化学组、虫害组、病害组、畜牧兽医组、血清制造组、防疫组、家畜病院、农具二厂及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森林植物园。一九五O年新设应用植物组。

作物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主持全省作物改进事宜。一九三九年迁泰和,后徙宁都,一九四九年迁回莲塘原址,今仍照原编制进行工作,该组于水稻棉花试验推广有相当之贡献。

园艺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下设果树、蔬菜、花卉及园庭布置四部,从事研究、繁殖、推广、调查工作,并指导三湖、南丰果园工作。

(一)调查为了解本省优良果树蔬菜之分布,品质、重量、栽培方法及运销情形,历年往产区调查南丰蜜桔、许湾金桔、三湖柑桔、上饶梨、临川西瓜、信丰胡萝卜及草菇等。

(二)研究试验

1、蔬菜引种历年均引种有各种蔬菜新品种,一九五O年本组栽培春秋播蔬菜共计一百六十二品种,其中六十品种系由国内外引入。

2、蔬菜育种本组曾作白菜、西瓜、及辣椒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以油东白菜、江阴白菜、嘉宝西瓜、枫田辣椒、台湾大狮子柑为最优。

森林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初名为森林部,主办研究试验繁殖推广事宜,兼理行政工作,一九三六年创设吉安、南城、贵溪、赣县、万载五中心苗圃,并接收庐山湖口景德镇三林场。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农业院组织变更,改称森林股,专办行政工作。一九四六至四八年复员来南昌改称森林组,专事试验研究繁殖推广业务。一九四八年三月至一九四九年五月本组划隶总场,解放后名称业务仍旧。

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于一九三五[四]年,系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位于庐山含鄱口,面积约四千余亩,曾种有各项珍贵苗木二十余万株及各种园艺卉木甚多。历年曾在各省采集各种种子,与世界著名植物研究机关交换,并受国外各学术机关委托购买搜集种子苗木,胜利后积极整理苗圃及采集种子。一九四八、一九四九两年曾育成大批水杉、台湾杉幼苗。解放后与庐山林场合并为森林植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改组后,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学研究所仍与江西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办植物园事业。

农业化学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主要业务为土壤肥料试验研究,蒸制骨粉及推广,农产品分析等项,设备之完善为东南各省农事机关之冠,抗战期中工作陷于停顿,仪器药品损失甚巨,复员后亦无法添补,解放后一切均在整顿补充中。

本组研究试验工作计有:(一)曾在各县分场举办水稻与棉花肥料三要素试验;(二)曾在各场举办水稻、棉花、小麦、甘蔗、烟草等作物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料肥效比较试验;(三)曾引种各地优良绿肥品种如苔子、马豆、猪屎豆等;(四)曾作红土与粘良施肥试验。制造工作:计历年制造骨粉十六万六千余斤,推广于农家者计有十四万九千余斤,并推广紫云英种子五十二万五千余亩。

解放后曾添置酒精制造设备,制造酒精三千六百余斤。一九五O年将制造骨粉十万斤,以增加本省肥料供应为中心任务。

病虫害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其中昆虫部分对于本省各项农业害虫曾经作过初步调查,计稻作害虫有螟虫等三十七种,棉作害虫有棉卷叶虫等二十种,梨树害虫有梨虎等四十五种,蔬菜害虫有猿叶等二十七种,积谷害虫有米象等二十七种。对于土产杀虫药亦曾作有调查,野生有毒植物可以作杀虫药者曾经发现有雷公藤、闹羊花、苦树皮、水莽草、算盘子树等十余种,现拟大量采取分别作药效试验以备利用。

研究试验著重于治螟虫,发现耕作方法与螟害有关,凡经过伏耕秋耕冬耕三耕之地区螟害均轻微,而在晚稻期间以烟草之茎插入田中,可以治螟。

对于棉虫曾以喷雾器一百二十架,喷粉器一百二十架,喷射DDT以治棉虫。

本所病害部分亦成立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五O年独立成为一组,但人员及设备均不充实,亟待充实与发展。

畜牧兽医部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业务有乳牛场、种猪场、种禽场、养蜂场,并在南城、临川、弋阳等县设立推广站。抗战军兴,所有业务迁往吉安泰和,及设立永新安福两个种猪场,及泰和耕牛改良场,复员后将乳牛、种猪、种禽场合并为畜牧场。

江西兽疫防治事业创始于一九三四年秋,至一九三八年夏止,全省家畜防疫处所及附设家畜诊疗所共有四十二,并另设有耕牛保险总会,县耕保单位,牛疫中心区办事处,及十一县牛疫防治事务所,在防疫机构方面颇具规模,自一九三八年秋受抗战影响直至一九四九年,江西兽医业务完全摧毁,南昌解放后乃力图防疫业务之恢复与发展,而在农研所内成立防疫组。

兽医血清制造所成立于一九三六年春,自一九四O至一九四九年工作停顿,至八年之久,南昌解放后,即积极充实,成为农研所血清制造组,已陆续制出牛瘟炭疽等血清疫苗。

家畜病院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夏,原为兽医专科学校附属家畜病院,自一九五O年农研所成立,此病院遂拨归农研所领导,但仍与兽专密切联系。

应用植物组成立于一九五O年,其业务为加强本省重要经济植物的遗传与育种,和生理生态等各方面的试验研究,同时感觉到我国今后农业改进事业必须走米邱林路线,采取新的方法有前途,故于本年成立此组来担任此种任务。最近积极收集材料,并充实设备,修理温室,拟定研究计划,今年主要试验项目有:(1)水稻春化处理技术研究;(2)全国改良稻种特性调查;(3)水稻杂交育种;(4)籼粳稻品种试验;(5)中美棉嫁接和杂交育种试验;(6)退化美棉品种内杂交试验;(7)棉花种子春化处理技术研究;(8)黄麻杂交育种;(9)黄麻脱胶研究;(10)土壤肥力对于甘蔗遗传性变异研究;(11)甘薯嫁接杂交试验;(12)花生根瘤菌接种试验(与化学组合作);(13)蕃茄嫁接和杂交试验。

四、金陵大学农学院

私立金陵大学原由美国基督教各教会在南京所设汇文书院等校而成,在民国前二年称金陵大学。民国三年裴义理教授举办北方垦殖事宜,承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蔡元培诸先生赞助,鉴于中国农林人才之缺乏,先行创设农科,次年添设林科,至民国五年,合称农林科。十九年遵部令改为农学院。二十五年春创设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学部,招收大学毕业生。二十六年,抗战军兴,本校由南京迁成都。二十九年农科研究所增设农艺学部。三十年增设园艺学部。三十二年增设园艺专修科。三十五年迁回南京,农学院有农学馆一座,蚕桑馆两座,农业专修科教室及实习室各一座,乳牛房一所,冷藏室、作物储藏室、温室各一座,另有各地农场甚多。农学院设农业经济学系、农艺学系、森林学系、植物学系、园艺学系、植物病虫害学系(内分植物病理学组及昆虫组)、农业教育学系、蚕桑学系等八系,及农业专修科与园艺专修科及农业推广部,曾设园艺职业师资科五年,今已停办。

农学院自创办之始即重视研究工作,年来全院经费用之于研究者约计百分之五十,所有专任教授均参与研究工作,高年级学生亦以研究工作为其设计实习及编著论文之资料,该院研究生占全校研究生总数之大半。农业经济、农艺、园艺等研究所已毕业之研究生,共达四十二名。

农学院研究工作约分为下列三种:

(一)调查研究:例如农业经济方面之调查,其目的在了解现实而加以改进。

(二)采集研究:例如昆虫与植物标本之采集,其目的在确定农林生物之分布,与品种之鉴定。

(三)试验研究:例如作物品种之改进,其目的在应用育种方法,产生质量兼优之品种。

农业经济研究已完成者计有:

(一)农家经济调查:共调查七省,十七地区,农家二千八百六十六户,已出版中英文中国农家经济各一书,为关于此问题之权威著作。

(二)中国土地利用调查:共调查二十二省,一百六十八地区,已编为本题论文、地图及统计资料三种,中英文皆已出版,曾经全国图书审查委员会特颁奖状。

(三)乡村人口问题之研究:根据我国十一省,二十二处,农家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户之调查,刊行中国农村人口之结构及其消长一文。

(四)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分农村金融、农产运销、土地分类、农佃制度、信用合作,农事特产及农村组织七项。

(五)四川省土地分类调查研究:按照有机质碳、土壤组织、颜色酸度及钙质鉴定五[四]种,分别绘制各县土壤分级图,及土壤分区图等。

(六)成都市附近七县米谷生产与运销之研究:供政府统制食粮之参考。

(七)四川农产物价及成都市生活费用研究:自二十七年起,按周编制生活指数,公诸社会以供参考。

(八)南京市物价及生活费用研究:自三十六年起,按周编制生活指数,公诸社会以供参考。

植物生产之研究。农学院农艺系素来重视小麦、棉花、水稻及其他农作物之育种,计先后在该院农场及合作农场改良完成之新品种有以下诸种:

(一)小麦——金大二九O五号,金大二六号,金大开封一二四号,金大南宿州六一号,金大南宿州一四一九号,金大燕京白芒标准小麦,金大泾阳蓝芒麦,铭贤一六九号,定县七二号,定县七三九一四号,徐州一四三八号,徐州一四O五号,济南一一九五号。

(二)棉花——金大脱子棉,金大百万棉,金大爱字棉四八一号,金大爱字棉九四九号,斯字棉四号,德字棉五三一号。

(三)水稻——金大一三八六号

(四)粟——金大燕京八一一号,金大南宿州三七三号,金大开封四八号,金大泾宿谷,定县燕京二二号,济南金大植物组八号。

(五)高梁——金大开封二六一二号,金大南宿州二六二四号,定县三三号

(六)大麦——金大九九号裸麦,金大开封三一三号大麦,金大南宿州一九六三号,金大南宿州七一八号裸麦。

(七)玉蜀黍——铭贤金皇后。

(八)土豆——金大三三二号。

农学院之园艺系则著重改良果树与蔬菜品种及改良果品储藏与运销方法等,改良品种计有:

(一)柑桔——江津甜橙二十六号,二十四号,十八号,金堂大形甜橙十七号,江津红桔十一号。

(二)蔬菜-——甘蓝金陵十号,榨菜金陵二号,蕃茄金陵二十号,近年输入栽培新种大蒜(AlliumamperoplasumL.)亦大为成功。农学院植物学系、森林学系、植物病虫害学系,历年采集之植物、昆虫、病菌标本亦极丰富,计有腊叶植物标本三十余万份,约五千余种;经济树木标本四万份,约三千余种;昆虫标本十二万份;真菌标本四千七百号,就中以腊叶植物标本最有价值,盖该院之腊叶标本馆,乃国内成立最早者之一,藏有珍贵之腊叶标本不少。

农学院推广工作已完成者计有:

(一)应四川及陕西二省之请举办新都、温江、仁寿、南郑等县之县单位农业推广区示范工作。

(二)应四川省之请,担任彭县及华阳二示范区之农业推广辅导工作。

(三)受教育部及四川省教育厅委请,担任川西各农业职业学校辅导工作。

(四)兴办新都、仁寿等县之农民基础学校及农民补习学校,研究农民教育实施办法。

(五)推广改良种子及种苗,金大二九O五号改良小麦在川西及川北曾推广种植达三十六县,金大改良柑桔推行种植亦广。

农学院研究设计不下百数十种,已完成者如上所述,未完成者尚多,最初侧重专题研究,最近趋向综合研究,其目的以某种生产事业为研究中心,由有关教授联合研究,以期该项研究事业,得以彻底改进。目前综合研究事项计分稻、麦、棉花、柑桔及烟草五项,举凡选种、栽培、防害、加工、储藏及运销问题,一一研究其如何改进,俾能得完美之结果。

金大农学院三十年来得有如此成绩者,由于该校为私立机关,经费稳固,人事不受政潮之影响,故研究人员得专心致志从事其专门研究工作。

五、岭南大学农学院

岭南大学农学院成立于一九一八年,原只设农艺、园艺、畜牧三系,一九二七年添设植物病理室,一九四O年畜牧系因实际需要扩充为畜牧兽医系,诸系室除授课外,有下列之研究成绩与工作方向:

农艺系过去育成优良早稻三种,晚稻五种,适于食用之甘薯十一种,产量特丰者五种,适于茎叶用者五种,现在正进行陆稻、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螟虫防治试验,甘蔗品种试验,油用亚麻引种试验,甘薯选种杂交试验,纤维作物比较试验,将来工作以推广陆稻及多方面研究甘薯为主。

园艺系过去曾引种及大量推广有加利树多种,外国果树如番木瓜等及蔬菜品种,并在潮属数县进行新法防治柑桔病虫害及柑果包装之推广。现在工作,在果树方面有潮属柑桔抗黄龙病品种之研究,与亚热带果品荔枝、番木瓜、番荔枝之加工试验;在蔬菜方面,有本省抗病蔬菜品种之育种,及输入外来蔬菜之品种试验;将来工作继续在广东潮属各县改进柑桔之栽植,多注意华南抗病蔬菜品种之育种,及亚热带果品及蔬菜之加工。

植物病理研究室过去研究成绩,有广东省果树病害及甘蔗病害汇报,闽赣柑桔病害之调查,柑桔胶肿病之发现,芋疫之防治。现在工作为进行病害调查,柑桔黄枯之病源及防治,一般柑桔病害之防治,及蔬菜抗病育种,将来工作在扩充农作物病害研究范围,以柑桔、甘蔗及蔬菜病害为主,并扩充该室为研究所。

畜牧兽医系过去研究成绩有外国猪与本地猪杂交试验,并畜养纯种乳牛四种,共七十余头。现在工作在兽医方面有广东省家畜传染病之调查,及各种畜禽病之研究,在畜牧方面有猪鸡乳牛之育种及饲养试验,外国牛与黄牛杂交试验,将来工作为防治重要之家畜传染病及繁殖优良家畜家禽以供推广之用。

六、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

早在一九三三年秋,日人即蓄意侵略中国,筹设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一九三四年在胶济路沿线设青岛、张店、辛店、湛山、李村及洛南设立农场。东亚同文会则在天津设立农场,七七事变后寺边部队特务部在北京西郊成立中央农事试验场,上述各地农场一律改为支场,统归其指导,在敌伪时期称为华北农事试验场。本场设耕种、农林化学、病虫、畜产、林业、家畜防疫、农业水利等七科,分场一处设在昌黎,支场五处设在石门、军粮城、济南、青岛、开封,试验地两处设在济宁与徐州,原种圃十五处。各场共用日人三百六十四人,华人二百九十四人,华人皆中下级干部,日人除少数技术较高者外,亦多为二三流人物。

在此时期就试验整个研究工作而言,其优点为有组织,有整个计划,和实际相配合,有完整而灵活的机构,各地有分支场、原种圃与试验地,一改良品种可以尽快推广到农村,计划和实际结合。一九三九年以后,对于华北各主要作物,都制定增产计划,其研究计划即与增产计划相配合。

但因技术人员学术经验均非第一流,故技术方面殊多缺点,取材每之不当,田间设计过于简陋,亦常有不合理处,室内工作亦多欠妥。

但研究成绩殊有不少,已发表之刊物,家畜防疫方面有四册,农业调查报告有二十三册,华北产研汇报十一册,调查资料三十三册,成绩概要十九册,其他十四册。但刊物虽多,品质则非甚高,亦有不少够得专门研究报告水平,调查工作多而较好。本场育成品种不算优良,与农家所有,好得有限,但引入品种如甘薯的冲绳100号与农林四号,小站稻种等却收获实际利益。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央畜牧实验所分别接收了本所的农业林业与畜牧部分,分别成立北平农事试验场,北平林业试验场,华北畜牧兽医工作站。一九四六年又将后者分为华北畜牧工作站与华北兽疫防治处。

北平农事试验场将旧有的耕种科扩充成棉作、麦作、特作及园艺四研究室,及生理细胞二实验室,将农林化学科改为土壤肥料研究室,后又在此研究室附设农业化学部分,农业水利科则改为农业工程研究室。

在此时期以宗派斗争,将一整体机关,任意分割,人才缺乏,无良好工作计划,研究与实际不联系,故殊少良好成绩。在农事试验场因人才方面,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专家,尚有二三十人,故在技术方面,比日寇时期,尚在[有]局部的改进,如新式田间设计的应用,试验材料的增加,最新式试验项目的增添等。缺点为缺乏全面计划,调查工作做的太少,各研究室各自为政,不能互相配合,致人力物力完全浪费。自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三年多的时间,除土壤肥料研究室发表过三篇研究报告外,未有任何其他研究结果问世。

在北平林业试验场,畜牧工作站,及华北兽疫防治处,所有研究工作,事实上完全停顿。

一九四九年二月平津解放,各试验场重新整理并与河北省农业改进所合并成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以下各系室:

(一)作物系:下设棉作研究室,麦作研究室,特作研究室,杂粮研究室。

(二)病虫害系:下设病害研究室,虫害研究室,药剂研究室。

(三)理化系:下设土壤肥料研究室,农产制造研究室,农田水利研究室,附设测候站。

(四)园艺系:下设蔬菜研究室,果树研究室,薯类研究室。

(五)应用植物系:下设细胞研究室,生理研究室。

(六)畜牧系:下设家禽研究室,家畜研究室。

(七)家畜防疫系:下设病毒研究室,细菌研究室,附设血清制造场。

(八)森林系:下设造林研究室,林产研究室

改组以后,组织较为严密,业务著重实际,成绩已有显著之增加。一九五O年的工作计划以粮棉增产的试验研究为主要任务,其他一切试验研究工作均环绕目标而进行,此外并开始进行了全所规模的米邱林学说的研究。

在以粮棉增产为主要任务的要求下,特别著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病虫害防治法的研究,土壤肥料的改良。小麦研究著重冬小麦的丰产与抗锈病的育种工作。小米著重在产量高而能抗白髪病的育种工作。玉蜀黍著重用杂交种的生长优势以产生丰产佳质的杂交种,与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棉花著重优良品种的保纯和新杂交品种的育成。病害研究著重麦类抗锈病和杂粮抗黑穗病与白髪病的研究。虫害研究著重主要害虫蝼蛄、行军虫、蝗虫、蚜虫的防治法研究与“六六六”杀虫药的大量制造。土壤肥料著重华北区地力测定与花生根瘤菌接种的研究。

关于米邱林学说的研究分两部分:(甲)为米邱林学说的基本理论研究,又分(一)关于嫁接杂粮学说者,如茄科植物嫁接研究、旋花科植物嫁接研究、绵葵科植物嫁接研究。所用的材料为蕃茄、茄、马铃薯、甘薯、牵牛花、棉花。(二)关于纯系退化学说者,计有小麦棉花高梁与粟的品种杂交研究。(三)关于获得性状遗传学说者,计有各地环境对小麦与棉花遗传性变异的研究,土壤肥力对于甘薯遗传性变异的研究,春小麦变为冬小麦的研究,春小麦与冬小麦寄种的研究,控制环境条件增进作物抗寒性、抗旱性、抗碱性品质和产量等研究,春小麦区播种冬小麦的研究。(四)关于阶段发育学说者,如(a)李森科春化处理方法的研究。(b)我国“七九”小麦的研究。(c)小麦种子水浸硬化处理的研究。(五)关于选择受粉学说者,计有小麦选择受粉研究,同为米邱林学说的实用研究,又分(1)苹果、葡萄、梨的嫁接育种试验,(2)苹果葡萄的杂交育种试验,(3)甘薯嫁接和杂交育种试验,(4)各种主要作物的计划选种。

在一九四九年八至九月本所六十多位技术干部配合农业部进行了华北五省八十四县二百十二村的普查和其他专业调查,初步调查了华北的农村状况,并与广大的农村接近,因而认识与体验到中国农村所急待解决的是那类问题,使他们彻底检查了以往工作方法的错误与偏向,并且认识了广大农民对作物栽培技术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要求向农民学习,要求把试验研究的农场与农民的田场打成一片,把经验技术交流。此种新作风,定可期待有重要的收获。

七、南京大学农学院

两江师范学校创设于一九O二年,一九一五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在两江师范学校原址上创立。一九一七年开办农业专修科,一九二一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扩充为农科。一九二七年东南大学改为第四中山大学,农科改为农学院,一九二八年改为江苏大学农学院,同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一九四九年改为国立南京大学农学院。

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成立之始,邹主任即立定方针,教学与研究并重,在成贤街与大胜关设立农事试验场,开始研究稻麦棉三大作物,其时中国棉产在世界上居于第十余位,南高农业专修科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即尽力提倡种植美棉,成效大著,今日中国棉产居全世界第三位,其基础即肇于此时。小麦与水稻之改良与育种亦曾收重大之效果。

一九二一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之农艺系正式成立,一九二九年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科,一九三二年改科为系,一九四九年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分为作物与植物病虫害组,毕业系友前后共三百余人,在校同学一百余人。

在东南大学时代植物病虫害系是独立的,其时正与江苏省政府合作创设江苏省昆虫局,先在南京市内发动大规模之除灭蚊蝇运动,对于公共卫生大有贡献,其后则继续发动治蝗治螟运动。对于江苏省农业有甚大之贡献,浙江省之设立浙江省昆虫局即闻风继起者。

现在该系研究工作准备走米邱林路线,并求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研究试验与农业增产相结合,开始应用集体研究形式去发现适合于本国农业建设的大众化的新知识。

本校森林系成立于一九二八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已有二十三年之历史,过去对于树木学与森林利用学,研究特别有成绩。最近华东农林部准备在苏北沿海,南自启东北至东海州建立一条防风林带,又准备在黄河故道的沙荒地造林,以防止风沙之侵袭保护农田,此伟大计划之调查设计工作,即由本系造林组师生担任。一九五O年暑假全体师生出发进行调查工作。

本校园艺系成立于一九二一年东南大学时代,迄今有三十年的历史,胜利后自内地迁回,经过四年的努力恢复,已渐具规模向发展前途迈进。

本系现有农场两处,一为果树试验场,一为蔬菜观赏植物试验场,总面积约二百亩。最近南京市人民政府提议和本系合办米邱林园艺育种试验场,已经拟定计划,正在勘定地点,不久即可开办。

本校畜牧学系在南高时代为畜牧组,在一九二一年即改为东南大学农科之畜牧系,一九二八年扩充为畜牧兽医系,一九四四年增设研究所,一九四八年因事实的需要,畜牧与兽医分为两系,有各实验室、畜牧场和养鸡场,课程分饲养、选种、管理和畜产加工四大类。

本校兽医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一年成立之东大农科之畜牧系,一九二[?]年畜牧系扩大为畜牧兽医系,一九三六年加办畜牧兽医专修科,一九三七年本系随本校西迁成都,一九四六年胜利后复员迁回南京,一九四八年因见畜牧兽医事业日益发展,有分工之必要,于是分为畜牧兽医二系。

本系设有解剖、生理、药理、组织、病理、细菌、寄生虫等实验室,与一家畜诊疗院,设备相当完善。

本校农业化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七年设立之农产制造门,一九三二年始正式称为农业化学系,共分土壤、农产加工、与农业生物化学三组。

本校之农业经济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一年东大农科所设立的农政科和十年后中大农艺系内分设的农业经济组,在南高东大时代即曾在江苏省境内举行大规模的乡村调查,甚有成绩。一九四二年农业经济组正式改为农业经济学系,一九四四年成立农业经济学研究所,历届毕业生共有一九五人,研究生十人。数年中曾和外界合作作有四川遂宁县、巴县、重庆近郊、巴东十五县、安徽祁门茶区、南京及附近五县等地区多次的农村农业经济和城乡关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出版农业经济集刊,编纂农业经济研究所丛书及报告,一九四九年暑假全系师生参加了南京城乡经济调查,一九五O年暑假又参加了山东农业调查,在学期中同学又参加南京市农贷实习,城郊合作社业务实习,八卦洲评产工作,从实际工作中吸取经验。

本院农业工程学系远溯于一九二一年东大农科之有拖拉机及各种新式农具,稍后穆藕初先生捐资在本校成贤街农场内建立农具馆,是为本系之先声,是后对农具研究工作即积极展开,曾改良仿造新式农具多种,推广介绍与农民,颇得农民之信任。抗日战兴,本校西迁,农业机器因过于笨重,未及迁走,全部损失,农具方面之研究亦告中断。一九四五年复在农艺系内设立农业机械组,学校复员后积极添购大量新式农业机械及设备,一九四八年遂将农业机械组扩充,成立农业工程学系。

为与实际配合起见,农业机械及拖机班师生均亲自驾拖拉机犁田、播种、除草、割麦,并参观机械工厂,暑假期内,除大部分同学参加山东农村调查外,并与东北方面国营农场,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及苏北东新农场接洽,派同学前往实际参与工作。

本院之畜牧兽医专修科创办于一九三七年,至今有十七年的历史,由本院畜牧兽医两系领导,所以不仅在技术上得各教授的指导,而且每一课程都有实习机会,使理论与实际结合。

八、西北农学院

西北农学院成立于一九三八年,乃由北平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及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校址设在陕西武功,分设农艺、园艺、森林、水利四组,并设农艺、林业、园艺三试验场,实验室,标本室及各研究室。十一月与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合组西北植物调查所。一九三七年抗日战兴,北平大学农学院等校迁陕西,组成西北联合大学。一九三八年教部命令联大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西北农学院。一九三九设农学系(包括农艺组、病虫害组、农业经济组)森林系、园艺系、农业化学系、农业水利系、畜牧兽医系、农业经济专修科及畜牧场,后以师资设备充实,农学系三组均改为系。十月与军政部兵工署合营国防林,设总场于宝鸡黄牛铺。一九四O年与经济部水土实验所合办武功水土试验室,同年畜牧兽医系分设为畜牧组兽医组。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水利研究部,一九四二年与陕西防疫处合办血清制造厂,一九四六年添设农产制造系及农业机械系,一九五O年,兰州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来院,迄今有农艺系、植物病虫害系、森林系、园艺系、农业经济系、畜牧兽医系(分畜牧组、兽医组)、农业化学系、农业水利系共九系组,及附设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初中、小学及幼稚园等单位)。

本院原有土地九千余亩,分散各地,计森林场一三七三余亩,农艺场七七O亩,园艺场五四九余亩,畜牧场四三九余亩,水土试验室一九亩,农艺试验地一二三余亩,武功本场附近租给农民经营负责繁殖本场良种地二一二五余亩,干县林平区租与农民种植一般作物四五三余亩,此两项地亩,解放后一九五O年秋后预备组织合作农场。

本院农事试验场成立于一九四六年,当时称为农林试验总场,下设总务组、技术组,及农林园畜四场,作试验研究与产品贩卖等工作。解放后与本院农业推广处合并改称为农事试验场,下设试验研究组领导农林园畜四场作试验研究工作,生产合作组、推广繁殖组、事物组及水土试验室等部门,其各场研究成绩及历史概况如下:

(一)农场: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原归农艺系领导,一九四六年归总场统一领导。其业务为进行育种、繁殖、示范及推广等工作,其中分设麦作、特作、旱农、杂粮、蚕丝五室,收集国内外优良品种,参酌当地农情,除栽培试验外,并育成甚多适合于当地风土之新品种,尤以小麦与棉花最为满意,计共育成优良棉花一种,小麦五种,裸大麦二种,有稃大麦四种,小米二种,玉米一种,高粱一种,大豆四种,马铃薯一种,除各有特殊优良品质外,产量超过标准种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四九以上,对于作物栽培试验亦有适当成绩,对于家蚕品种,饲料杂交试验亦有满意之结果。

(二)林场:

(1)武功林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场址设在武功与扶风交接之三道原法禧寺左近,紧接渭河北岸,其业务为育苗繁殖推广,并供学生实习之用。

(2)郿县齐家寨林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冬,业务为提倡山地造林,并研究封山育林方法以恢复秦岭天然林之旧观。场内有苗圃四处,该场设备齐全,条件优良,为陕西关中一带最大林场之一。一九四九年奉陕甘宁边区政府令,全部产物人员划归西北农林部领导。

(3)咸阳林场: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场址设在周陵及咸阳县城东门外河滩,为滩地及黄土造林区域,并著重于抗旱、抗水、抗碱等试验,该场年来经营不善,盗伐极为严重,于一九五O年二月奉西北农林部令划归咸阳专署直接领导。

各林场自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八年共计育苗五千二百万株,造林一千二百七十五万株,试验研究已有成绩者计有:(a)对西北初期造林中主要树木之研究;(b)陕西黄土高原天然情形之研究及其改进之可能;(c)滩地之适宜造林树种之研究;(d)太白山森林之调查;(e)青峰山森林之调查;(f)楼观台橡树之调查;(g)华山松播种与立地关系;(h)油桐之播种试验;(l)各类木材炭化率比较试验;(j)木材气干试验;(k)湿碱地杨柳类掘渠排水插条造林试验;(r)扦插育苗采条期比较试验。

(三)园艺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设花卉、蔬菜园于三道原,设葡萄与果园于二道原。一九三七年将花卉原苗圃区迁移二道原,该场除一部分充作试验研究外,余者为经济栽培大量生产,计先后曾育成佳良蕃茄一种、甜萝卜一种、抱心白菜一种、大蒜一种、水蜜桃一种,此外对于苹果、梨、枣、葡萄、白菜、茄子、辣椒、洋葱、醉瓜等亦有调查试验结果发表。

(四)畜牧场: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场址原设扶风法禧寺,全场分三部:

(1)武功总场:一九四六年由原址迁设本院西侧,业务为改良土种家畜及推广优良种畜。

(2)西安分场:一九四八年成立,业务为从事鲜乳示范与推广,并辅导西安市之乳场经营科学化。

(3)法禧寺场:为原场址,主要栽培各种饲料作物,供全场家畜食用。

历年以来畜牧场曾输入繁殖杂交瑞士乳羊、洋猪、洋鸡、及改良土产绵羊与鸡种,而得优良之成绩。

本院除由农林园畜四场从事试验研究与示范外,并设农业推广处,将试验研究结果,推广至农村,并介绍各种农业科学知识于普通农民,该处计分农村合作,农村教育,农业生产三组,其业务与成绩有以下诸项:

(一)辅导农村合作:

一九二八年陕西省受天灾最重,本院成立伊始,即设农村事物处农村合作股(即该处合作组之前身),辅导扶风武功农村,成立合作社,以扶助农村之建设。该组工作,除辅导农村合作社之成立外,并介绍贷款,统计业务,贷放优良作物品种等工作,至一九三八年止,已成立信用合作社二八四,生产合作社一六五,共有社员二万九千五百余人,资金六万余元,并介绍贷款五十五万余元。一九三八年将大部合作社移交于县合作指导机关,仅指导八十八生产合作社与乡保社,各社由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八年曾贷放麦种二千余旧制斗。

(二)推广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组曾督促推广处所指导之八十余合作社各附设私立小学一所,强迫社员子弟入学,并以巡回讲演方式授以农业科学知识,又曾举办农民训练班,又曾训练合作社职员四百余人,又曾举办民众夜校,农事讨论会,农产展览,农业展览及农民图书馆等。

(三)促进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组历年来曾以示范繁殖及推广方法以推广各种优良五谷、蚕丝、苗木、果品、蔬菜、家畜等品种于农村,获得优良之成绩。

ThegeneralsituationsofChinaAgriculturalResearch

InstitutionsInRecentCentury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5

该文作于1950年,其时作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文分八个部分,主要介绍浙江、江西、华北等三所农业研究机构和中山、金陵、岭南、南京、西北等五所大学之农学院,于各机构之创建始末、发展沿革、隶属变更、研究成果等皆作简明之记述。诸多情形,今多已失记,可视为中国现代农学史和各校校史之材料,因商之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胡先骕之哲嗣,得允予以整理刊出。作者未写完之处,在文中注明;其衍文以[]示之。错误之处,恐为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一、浙江省农业改进所

浙江省农业向称发达,兼以交通便利,文化水准较高,故以科学改进农业之运动,亦较之他省发生为早,远在前清光绪二十三年,杭州即有蚕学馆之创设,至宣统三年劝业道即在杭郊笕桥设立农事试验场,至一九一五年设立原蚕种制造所,一九一九年设立棉种试验场,一九二四年设立昆虫局与造林场,一九二七年设立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设立水利局,一九二九年设立杭州缫丝场,一九三O年设立稻麦改良场,一九三二年设立化学肥料管理处,一九三六年设立园艺场、家畜保育所与土壤调查所,一九三七年设立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设立农业改进所,将各农业机关合而为一,改进机构,至一九四O年蚕业推广部分复行划出,成立蚕丝管理委员会,一九四二年又划出农田水利部门于建设厅内成立水利处,一九四九年五月杭州解放后本所改组,除一面归并与农业有关各机关外,内部力求简化,只设立农艺、农艺化学、植物病虫害、森林、畜牧兽医、农业推广等系,其后省府加强领导农业生产,扩大各种生产有关的专业机构,本所原有推广、造林、治虫防疫等工作,在实业厅成立专业部门负责进行,农业推广系与森林系取消,西湖林场湘湖繁殖场划归实业厅直接指导,三界茶场划归中茶公司杭州分公司,牟山湖繁殖场划归余姚县人民政府,另接办黄岩园艺场及海宁猪种繁殖场归并入硖石绵羊场,再度改组后本所现有农艺、农艺理化、植物病虫害、及畜牧兽医各系,下设稻麦场、萧山棉场、黄龙洞农场、黄岩柑桔场、硖石种畜场。

农业改进所业务状况

(一)稻麦浙省稻麦改进工[作]开始于一九三O年创设之稻麦改良场,历年以来工作方针,始终一贯,一九三三年以后稻麦改进设备,日趋完善,一九三六年美国育种专家海斯博士来华考察,誉为国内最完备之育种机关。

浙省稻麦育种初以纯系育种为主,继则进行稻与小麦杂交育种,一九三九年起开始举行旱稻及各项杂粮之育种,计育成之早籼、中籼、晚籼、晚粳、晚糯稻十余种,其产量较土种高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九不等,大多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其品质亦不下于市场上等米,改良小麦纯系的,计有十系产量均在二百市斤以上,较之土种有高出一倍者,其由杂交育种而得的有九系,产量高的较之土种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各系皆有抗锈病能力。杂粮之改进除进行纯系育种外,并征集品种举行比较试验,皆能获得优良品种,至今稻作育种工作,品种观察计有八五六个品种,试验设计计有一六四个品种,小麦及杂粮育种工作今仍继续进行,改良稻种之推广开始于一九三五年战时改良稻之推广,至一九四三年止,累计达三十二万七千亩,改良小麦亦达二十八万二千余亩,约可藉以增产稻十九万六千余担,麦五万六千余担。

栽培方法之改进,亦曾历次举行试验,均已获有结果。

(二)蚕丝浙省蚕丝之改进远肇于前清道光年间,宁波海关税务司西人唐发达曾亲赴日本调查蚕业,归后上条陈与清政府,力主改进,未见采用,唐乃选派宁波养蚕学院工头江生金入法国蒙贝利蚕业学校学养蚕新法,至清光绪二十三年清廷下诏变法,杭州知府林迪臣设立蚕学馆于西湖金沙港,聘江生金主持之,后以江之学识不足,改聘日本教师主持教务,讲授养蚕缫丝新法。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浙省设农事试验场于杭州笕桥,即在场内专设蚕桑科从事实验工作。一九一五年设立浙江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又在艮小门外设原蚕种制造场。一九一八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更于嘉兴分设育蚕场,于诸暨分设制种场,一九二五年于杭县、桐乡、嘉兴、海宁、吴兴等县设改良场指导饲育新种,于余杭设制种场,制一代杂种。一九二七将原种制造场扩充为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设蚕业系,并改组蚕业试验场为蚕业改良场,全省蚕桑改进事业均由该场主持,改良种大[多]见推广。私营制种业亦兴起,秋蚕之饲养亦渐盛。一九二九年该场改称为浙江省立蚕桑业改良场,附设女子蚕桑讲习所,并设杭州缫丝厂。一九三三年于[与]十[三]四年设立模范区与改良区,七月又成立管理改良蚕桑事业委员会。一九三四年改良场隶属该会称浙江省蚕桑场,蚕业取缔,所亦并入于该场,杭州缫丝厂亦隶于该会。是年秋间蚕桑改良区域达二十九县,十二月该会称为浙省建设厅蚕桑统制委员会,一九三五年仍改称浙江省蚕桑改良场,同年六月成立浙江省生丝推销委员会,设办事处于上海,并设缫丝委员会。一九三六年蚕丝统制会直属于省政府,并于改良场内增设桑园股,另设蚕种监管所,并设嘉兴蚕种场及余杭蚕种制造改进所。一九三八年浙省农业改进所成立,各蚕业改进机构并入该所,在浙东六县各设蚕业改进区,并在松阳、兰溪设原蚕种繁殖场。一九三九年在丽水设原蚕种繁殖场,在临安设蚕种管理分处。至一九四O年共设十一蚕业改进区,并设蚕种冷藏库。一九四一年蚕丝管理委员会成立,除有关研究试验工作仍由农业改进所专设蚕丝系继续办理外,其他制种管理检验各机构一律移交该会接办。一九四二年农改所育蚕育桑两场及蚕丝系合并为蚕丝试验室。一九四九年杭州解放,农改所改组,内部力求简化,遂不设蚕桑研究部门。

浙省改进蚕业虽发轫于光绪年间,但在选种方面,甚少成绩,至一九四一年农改所始从事家蚕纯系选种与杂交育种,及其他研究,获得优良纯种四种,及杂交种数种。

浙省蚕业因政府历年竭力改进之结果,至一九三七年全省改良蚕种之需要已达三百余万张,但政府制种机关不能供应其全部之需要,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O年三年之中,只能配发普通蚕种八十八万余张,故私营制种场甚为发达,如在一九三一年私营制种场多至七十五家,年产九十余万张,以后粗制滥造之风日甚,政府乃设管理取缔机关,制种事业始获合理保障而趋于稳定。至一九三七年浙西沦陷,种场沦陷达十分之九,至一九三八年原种供给及监督收购配发皆由农改所办理,次年种场增至三十余家,分布于十一县,至一九四一年监管事宜归蚕管会接办,以敌窜浙东,浙东蚕区沦陷殆尽,制种场亦逐渐停办。

(三)茶叶浙省茶叶改进始于一九三四年绍兴县政府设茶叶指导人员,以指导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及取缔茶叶之著色掺杂,自是各区皆有开辟茶园或改进之企图。一九三七年成立平水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该场归并于农业改进所,该所即先后在数县设立农业推广区、示范茶场、检验处,以改进种茶、制茶及检验茶叶。一九四一年检验工作移归浙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办理,解放后农改所不办茶叶改进工作。

茶叶改进之试验研究开始于一九三七年,战事发生后仍继续进行。育种试验有茶树品种观察,达一百二十种之多,栽培试验,亦在各区举行;采制试验包括珠茶、珍眉、红茶、龙井等。其他研究事项包括茶树品种之分类,茶芽之生理,茶树交配技术,病虫害之防治,世界各地著名茶叶之制法,制茶机械及器具之设计改进,及茶叶之分级等。

各地茶农栽培茶树均极粗放,农改所自一九三九年起乃在各地设示范茶园六处,一九四O年开始整理各地旧式茶园,各区并每年举行制茶示范,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四年间合计共制红绿茶五万六千斤,出品以品质优异,价格高出寻常茶叶,农改所并利用合作机构,借给制茶机械设备,指导精制技术,以提高精茶品质,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止,共辅导合作社制成精茶一万余箱。改良制茶用具与器械,自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一年间共推广六百八十件。

(四)、棉浙省棉产改进始于一九一七年,实业厅设立棉种试验场于余姚。一九二八年改组为省立棉业改良场,并设慈溪、平湖两分场。一九三O年分设杭州、上虞、萧山三育种场。一九三二年更名浙江省农业改良总场棉场,另在各地设育种场,育种区、繁殖区、合作棉场、实施区、推广区。一九三五年棉场一度隶属于浙江省农业推广委员会,次年直隶于建设厅。一九三六年改隶于浙江省农林改良场。一九三七年再改为浙江省棉业改良场。一九三八年并入于农业改进所,由农艺股主持其事,除举行育种及栽培试验外,并于后方各重要县举行棉作地方试验,设改建区、推广区与检验处。

浙省自棉场成立,即注意于棉业技术之改进,在战前,育种方面曾举行品种比较,中美棉标准品种比较,百万棉及长丰棉纯系育种等试验,在栽培法方面亦曾举行各种试验,在战时各种试验于一九三九年继续在各县举行,一九四O年试验区域扩大至二十余县。

推广工作自一九二九年开始,一九三三年起棉业改良实施区成立,藉政治力量指导人民采用良种,在沿江一带推广百万棉,沿海则推广具有抗盐性之驯化美棉,至一九三六年,推广面积达九万四千七百五十亩,产籽棉十四万九千余担。抗战期中,自一九四O年起在温台处属各县增加植棉面积二十六万六千亩,检验出口棉花六十五万三千余包,一九四四、一九四五两年防治害虫达一万三千余亩。

(五)油桐及其他特产浙省桐油产量在全国产油省分中占第四位,仅次于川湘桂三省,年产五十万市担以上,其改进工作自一九三五年开其端,是年二月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推行林垦,在衢县、江山、嵊县等地垦植油桐。一九三八年农改所从事优良桐子之推广与桐子理化性之分析研究,油桐栽培方法及品种之改良。一九四O年在衢县设立油料植物繁殖场,在各县林业改进区,亦分别垦植示范桐林,约二万亩,推广优良桐籽十八万八千余斤,播种桐林十三万余亩,分布区域遍及浙东三十六县,一九四O年防治油桐害虫及病害面积达二千余亩。

烟草育种工作自一九三八年开始在品种观察方面,搜集品种计有一八八种,品种比较试验亦于是年开始,至第三年核计以两种美国烟为最优,栽培法亦于是年开始试验研究,是年开始试验烟草加工,并训练技工制雪茄烟,至一九四O年在松阳设立雪茄烟制造厂,训练大批女工,经营制造,制法推广民间,于是雪茄烟之制造,成为松阳一大家庭工业,商营烟厂及合作社纷纷之设立,成为松阳战时经济上重要企业。

糖蔗在平阳、瑞安栽培素广,战前浙省园艺场曾于平阳设有糖蔗分场,由广东引种爪哇改良蔗种,一九三八年该场并入农改所,该所在平阳设糖蔗繁殖场,一九三九年该场并入平阳农业推广区,爪哇糖蔗之推广年有扩展,遍及温属各县,改良爪哇蔗含糖量较土种高出百分之四十,故农民争求贷种。

(六)园艺浙省年产果蔬可值七十万元,园艺之改进始于一九三六年,设园艺场于黄岩,次年改称浙江省园艺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该场并入农改所,该所即于其地设农业推广区,一九四一年改为第七农业推广区,以园艺之改进为主要工作。

浙省果树之改进以柑桔为主,在园艺场时代即征有名品种,以观察风土适应情形,农改所继续观察有名品种十三种,一面举行黄岩柑桔选种工作,蔬菜方面亦举行品种观察与比较,品种比较计甘蓝有十一种,结球白菜有五种,他种试验亦分别举行。

农改所在黄岩繁殖优良果苗,包括梨、桃、枇杷、苹果、花红、杨梅、柚、柑桔、尤以柑桔为多,年有大量推广。邻省亦来大批订购,果苗中以柑桔最为闻名,蔬菜如甘蓝、洋葱、番茄、花椰菜、山东白菜、莴苣等过去在浙南山区甚少栽培,战时则经大量繁殖推广于山区各县。

(七)森林浙省注意林政虽远在一九二一年以前,然仅在杭州、兰溪、临海、永嘉(后迁丽水)设省立苗圃四所,至一九二四年始就建德前省立甲种森林学校原址设省立第一模范造林场。一九二七年北伐告成,政府开始推行造林运动,浙江省政府订颁造林场暂行规程,次年并省立第一模范造林场与省立第二苗圃改组为省立第一造林场,就丽水之省立第四苗圃设第二造林场。一九二九年省府依旧道属分划全省为四大林区,每区各设林场一所,凡育苗造林业务以及全区林业行政,统归林场管辖,十九[一九三O]年成立农矿处,处下设农林局,局内设森林组,次年农矿处归并于建设厅,省政实施紧缩,四林场改隶农业改良总场。一九三五年建[设]厅成立农业管理委员会,下设森林管理处,四林场复隶属该处,温处两属保安林办事处则改称浙江省瓯江保安林青田事务所,另于衢县设立十里荒山垦植办事处。一九三六年农管处裁撤,各林场均复旧观,衢县十里荒山垦植办事处交第五区专员公署接管。七月省农林改良场成立,各林场均隶属之。一九三七年农林改良场裁撤,成立省林场,是年抗日战兴,各林场统归当地县政府保管。一九三八年农改所成立,先于处属各县设中心农场,一九四O年设四林业改进区,一九四一年设常山林业改进区。一九四三年青田林业裁并入丽水林业改进区,一九三九年省公路局与农改所合作在数县设立公路行道树苗圃,一九四O年设立林产制造示范场,各县自一九二八年起即设县立苗圃。

浙省立林场自一九二七年起即开始营造示范林场,截至一九三六年止各林场造林总面积约十万八千亩,植树苗二千八百三十三万株,农改所督导造林之结果截至一九四三年止,并各县地方造林成绩共为三百十三万余株。

育苗工作开始于一九二七以前,一九三五年省立各林场苗圃面积达八百八十余亩,产苗四千六百七十余万株,自一九三八至四五年,各县育苗二千三百六十万余株,推广民间之苗自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止,各区分发苗木一万万余株,公路行道树共栽七十七万余株。

(八)畜牧与兽医浙省畜牧事业开始于农矿处时代,一九三二年农业改良总场设兽医技术室,派员分赴发生兽疫各县防疫,一九三五年会同上海兽疫防治所及东阳县政府合设兽疫防治实验区,一九三六年农林改良场于金华设立家畜保疫所,改良场裁撤后改组为家畜保育所,抗战军兴,该所即结束,原有事业一九三八年归并农改所办理。一九四二年,敌陷松阳,农改所各项设备惨遭破坏,畜牧兽医方面不易迁移之种畜种禽与血清疫苗制造所必需之冷藏库及不能移动之设备同被损毁。

保育所及农改所历年繁殖世界著名之猪、鸡、鸭、兔、种,逐年在省内各地,均有相当数量推广,亦曾以著名外国猪与土种猪进行杂交及进级育种,所得杂种猪推广与农民,普遍受欢迎。以产卵特多之龙游鸡,亦曾经大量孵育推广于第九区各县,每年至少数万羽,又曾以合作饲养办法,贷给山区农民以种牛,农民除享受耕牛之劳力外,并得均分其所产之仔牛,并经常指导农家清除牛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及选种配种等工作。又在各县设立耕牛配种站四处,免费配种,历年来统计配种二百八十余次,保育耕牛二千余头,一九四一年该所筹办耕牛保险,数年以来颇着成效。

浙江省之兽疫以猪霍乱与猪肺疫最为重要,农改所首先即着手于该两种疫菌苗与血清之制造,一九三九年以后,血清与菌苗之制造范围逐渐扩大,制造数量亦增多,在数年中曾制成大量之牛出血败血病高度免疫血清,抗牛瘟高度免疫血清,牛出血败血病混合菌苗,炭疽芽胞菌苗,牛瘟脏器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苗等,除以供应本省农村之需要外,并供给各方面之需要,除制造菌苗血清外,并努力防治兽疫,历年防治兽疫之种类与区域年有扩大,各地一有兽疫发生,农改所据报告,即派人员驰往防治,一面指导消毒与隔离,设法加以扑灭,统计防治牛疫二千四百七十七头,其他猪之各种传染病用血清治疗者九千二百四十三头,菌苗预防及药物治疗者八千一百二十七头,治疗家禽二千一百O一羽。

(九)植物病虫害浙省治虫事业,始于一九一三年嘉兴府属成立之治螟会,次年即结束。一九一七年,复设除螟研究所,不久又停顿。一九二四年浙江省昆虫局成立于嘉兴,工作注重浙西方面。一九二八年局址迁杭,更名为浙江省昆虫局,扩充内部组织,并在嘉兴设第一防治所,永嘉设第二防治所。一九二九年举办治虫讲习会,为训练治虫人员之发端,同年省会各县设立治虫委员会,在兰溪设第三防治所。一九三O年增设植物病理研究室,药剂室等,同年各县设置治虫专员及督促员,同年八月浙江省农林局成立,昆虫局归其管辖,九月省令改设为浙江省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全所分为研究、推广与总务三部,嗣以农林局裁撤,防治所改隶建设厅。一九三一年于杭、嘉、湖、宁、绍五县设大规模稻虫防治实施区,以为农民示范,四月裁撤第三区防治所设桑虫研究分所于吴兴,改第一区防治所为稻虫研究分所,第二区防治所为果虫研究分所,并增设防治指导室,材料供给室,机械室,六月与嘉兴县政府合办之寄生蜂保护试验室落成,七月省府开办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以备训练学生充各县治虫人员之用。一九三二年一月召集各县治虫人员举办植物病虫害防治讲习会,三月增设寄生蜂研究室及蚊蝇研究室,果虫研究室由永嘉迁黄岩,六月奉厅令仍为浙江省昆虫局。一九三三年省令各县设置植物病虫害陈列室,四月在杭县七堡设立棉虫研究室。一九三四年浙江省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将各地治虫事业之一部改隶区农场,在旧府属首县置治虫办事处,各设治虫专员三人,担任各区治虫指导之责。一九三六年省府改组,经费紧缩,本所经济虽极度困难,而事业仍继续维持,七月农林改良总场成立,省各场所并入管辖,改称为昆虫研究所,惟对于外仍用浙江省昆虫局原名。一九三七年仍恢复浙江省昆虫局,直隶建设厅,增设森林及仓库害虫研究室,棉虫及蚊蝇两研究室,因与中央合作,暂行结束。一九三八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成立,该局并入该所,于所内设病虫害股。一九四O年改进所扩充组织,病虫害股改为病虫害防治科,下设病害、虫害二股。

浙江省病虫害之研究工作以稻作害虫为主,治螟为研究中最重要之一部,次乃及于桑、果、棉、茶、森林等病虫之研究,宣传方面多方并进,省昆虫局曾印发各种刊物一百五十一种,此外并低价推广各种杀虫器械,抗战以后,农改所[注:原稿此节至此而止]

二、中山大学农学院

一九O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广东省劝业道在广州东郊筹设农事试验场,同时在试验场附设讲习所,讲习所在一九一七年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一九二六年则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大学农科成立后先设农学系(内分农艺、园艺、畜牧、蚕桑、病虫害、农政各门)林学系,农林化学系(内分土壤肥料与农产制造两门)三学系。一九二五年开辟石牌农场(现本校农林各二场)。一九二八年增设农林植物研究所(现改为植物研究所,隶属理学院)。一九三O年增设稻作试验场及土壤调查所(现改为土壤研究所),白云山模范林场。一九三四年增设乐昌沿溪山演习林场。一九三六年增设蚕桑学系。一九三五年成立农科研究所,内分土壤学部与农林植物学部,招收研究生。一九四O年沿溪山演习林改为乐昌演习林场,移设于细梨坑。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经济学系,及畜牧兽医学系。一九四八年增设农艺、园艺、病虫害三学系,至目前止本院计有农艺、园艺、森林、畜牧兽医、病虫害、蚕桑、农业化学、农业经济等八学系,及稻作试验场,土壤学研究所。

历年研究之成绩

(一)农艺方面

1、稻作:农艺系历年对育种、风土化、施肥、病虫害、及栽培方法、均有试验与研究,而对育种尤为注重,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即已育成野稻杂交种,栽培稻杂交种,纯系选定种等。早晚造优良稻种七十余品系,抗战期间分在韩江、南路、北江等地区继续工作,所育成品种交广东省农林局推广,颇着成效。复员以后,自一九四七年起,研究重点集中在栽培种系统之分析,中国粳籼糯种之栽培起源及稻种分类,早晚造种光期反应之比较观察,各地带之粳籼稻种之种性异同。[注:此节未完稿,至此而止]

三、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九三三年江西省省政府邀请国内著名农学专家商讨设立江西省农业院,以为综持农业行政、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农业教育机关,直隶于省政府,除院长由省政府任命外,并设有理事会,聘国内农学界著名专家为理事,以辅导本院业务之施行,一九三四年三月正式成立,在南昌莲塘建筑办公及研究大厦。一九三九年抗日军兴,南昌撤防,农院随省政府撤退至吉安,旋迁泰和枫山。一九四二年因敌寇窜扰,由枫山迁至泰和县城。一九四四年敌军沿赣江北窜,农院随省政府再迁宁都。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结束,农院迁回南昌莲塘原址。一九四八年与垦务处合并,改为江西省农业改进所,后因行政与业务划分,乃改为江西省农林处试验总场。一九四九年南昌解放,乃改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学研究所计分作物组、园艺组、森林组、农业化学组、虫害组、病害组、畜牧兽医组、血清制造组、防疫组、家畜病院、农具二厂及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森林植物园。一九五O年新设应用植物组。

作物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主持全省作物改进事宜。一九三九年迁泰和,后徙宁都,一九四九年迁回莲塘原址,今仍照原编制进行工作,该组于水稻棉花试验推广有相当之贡献。

园艺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下设果树、蔬菜、花卉及园庭布置四部,从事研究、繁殖、推广、调查工作,并指导三湖、南丰果园工作。

(一)调查为了解本省优良果树蔬菜之分布,品质、重量、栽培方法及运销情形,历年往产区调查南丰蜜桔、许湾金桔、三湖柑桔、上饶梨、临川西瓜、信丰胡萝卜及草菇等。

(二)研究试验

1、蔬菜引种历年均引种有各种蔬菜新品种,一九五O年本组栽培春秋播蔬菜共计一百六十二品种,其中六十品种系由国内外引入。

2、蔬菜育种本组曾作白菜、西瓜、及辣椒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以油东白菜、江阴白菜、嘉宝西瓜、枫田辣椒、台湾大狮子柑为最优。

森林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初名为森林部,主办研究试验繁殖推广事宜,兼理行政工作,一九三六年创设吉安、南城、贵溪、赣县、万载五中心苗圃,并接收庐山湖口景德镇三林场。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农业院组织变更,改称森林股,专办行政工作。一九四六至四八年复员来南昌改称森林组,专事试验研究繁殖推广业务。一九四八年三月至一九四九年五月本组划隶总场,解放后名称业务仍旧。

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于一九三五[四]年,系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办,位于庐山含鄱口,面积约四千余亩,曾种有各项珍贵苗木二十余万株及各种园艺卉木甚多。历年曾在各省采集各种种子,与世界著名植物研究机关交换,并受国外各学术机关委托购买搜集种子苗木,胜利后积极整理苗圃及采集种子。一九四八、一九四九两年曾育成大批水杉、台湾杉幼苗。解放后与庐山林场合并为森林植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改组后,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学研究所仍与江西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办植物园事业。

农业化学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主要业务为土壤肥料试验研究,蒸制骨粉及推广,农产品分析等项,设备之完善为东南各省农事机关之冠,抗战期中工作陷于停顿,仪器药品损失甚巨,复员后亦无法添补,解放后一切均在整顿补充中。

本组研究试验工作计有:(一)曾在各县分场举办水稻与棉花肥料三要素试验;(二)曾在各场举办水稻、棉花、小麦、甘蔗、烟草等作物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料肥效比较试验;(三)曾引种各地优良绿肥品种如苔子、马豆、猪屎豆等;(四)曾作红土与粘良施肥试验。制造工作:计历年制造骨粉十六万六千余斤,推广于农家者计有十四万九千余斤,并推广紫云英种子五十二万五千余亩。

解放后曾添置酒精制造设备,制造酒精三千六百余斤。一九五O年将制造骨粉十万斤,以增加本省肥料供应为中心任务。

病虫害组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其中昆虫部分对于本省各项农业害虫曾经作过初步调查,计稻作害虫有螟虫等三十七种,棉作害虫有棉卷叶虫等二十种,梨树害虫有梨虎等四十五种,蔬菜害虫有猿叶等二十七种,积谷害虫有米象等二十七种。对于土产杀虫药亦曾作有调查,野生有毒植物可以作杀虫药者曾经发现有雷公藤、闹羊花、苦树皮、水莽草、算盘子树等十余种,现拟大量采取分别作药效试验以备利用。

研究试验著重于治螟虫,发现耕作方法与螟害有关,凡经过伏耕秋耕冬耕三耕之地区螟害均轻微,而在晚稻期间以烟草之茎插入田中,可以治螟。

对于棉虫曾以喷雾器一百二十架,喷粉器一百二十架,喷射DDT以治棉虫。

本所病害部分亦成立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五O年独立成为一组,但人员及设备均不充实,亟待充实与发展。

畜牧兽医部成立于一九三四年,业务有乳牛场、种猪场、种禽场、养蜂场,并在南城、临川、弋阳等县设立推广站。抗战军兴,所有业务迁往吉安泰和,及设立永新安福两个种猪场,及泰和耕牛改良场,复员后将乳牛、种猪、种禽场合并为畜牧场。

江西兽疫防治事业创始于一九三四年秋,至一九三八年夏止,全省家畜防疫处所及附设家畜诊疗所共有四十二,并另设有耕牛保险总会,县耕保单位,牛疫中心区办事处,及十一县牛疫防治事务所,在防疫机构方面颇具规模,自一九三八年秋受抗战影响直至一九四九年,江西兽医业务完全摧毁,南昌解放后乃力图防疫业务之恢复与发展,而在农研所内成立防疫组。

兽医血清制造所成立于一九三六年春,自一九四O至一九四九年工作停顿,至八年之久,南昌解放后,即积极充实,成为农研所血清制造组,已陆续制出牛瘟炭疽等血清疫苗。

家畜病院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夏,原为兽医专科学校附属家畜病院,自一九五O年农研所成立,此病院遂拨归农研所领导,但仍与兽专密切联系。

应用植物组成立于一九五O年,其业务为加强本省重要经济植物的遗传与育种,和生理生态等各方面的试验研究,同时感觉到我国今后农业改进事业必须走米邱林路线,采取新的方法有前途,故于本年成立此组来担任此种任务。最近积极收集材料,并充实设备,修理温室,拟定研究计划,今年主要试验项目有:(1)水稻春化处理技术研究;(2)全国改良稻种特性调查;(3)水稻杂交育种;(4)籼粳稻品种试验;(5)中美棉嫁接和杂交育种试验;(6)退化美棉品种内杂交试验;(7)棉花种子春化处理技术研究;(8)黄麻杂交育种;(9)黄麻脱胶研究;(10)土壤肥力对于甘蔗遗传性变异研究;(11)甘薯嫁接杂交试验;(12)花生根瘤菌接种试验(与化学组合作);(13)蕃茄嫁接和杂交试验。

四、金陵大学农学院

私立金陵大学原由美国基督教各教会在南京所设汇文书院等校而成,在民国前二年称金陵大学。民国三年裴义理教授举办北方垦殖事宜,承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蔡元培诸先生赞助,鉴于中国农林人才之缺乏,先行创设农科,次年添设林科,至民国五年,合称农林科。十九年遵部令改为农学院。二十五年春创设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学部,招收大学毕业生。二十六年,抗战军兴,本校由南京迁成都。二十九年农科研究所增设农艺学部。三十年增设园艺学部。三十二年增设园艺专修科。三十五年迁回南京,农学院有农学馆一座,蚕桑馆两座,农业专修科教室及实习室各一座,乳牛房一所,冷藏室、作物储藏室、温室各一座,另有各地农场甚多。农学院设农业经济学系、农艺学系、森林学系、植物学系、园艺学系、植物病虫害学系(内分植物病理学组及昆虫组)、农业教育学系、蚕桑学系等八系,及农业专修科与园艺专修科及农业推广部,曾设园艺职业师资科五年,今已停办。

农学院自创办之始即重视研究工作,年来全院经费用之于研究者约计百分之五十,所有专任教授均参与研究工作,高年级学生亦以研究工作为其设计实习及编著论文之资料,该院研究生占全校研究生总数之大半。农业经济、农艺、园艺等研究所已毕业之研究生,共达四十二名。

农学院研究工作约分为下列三种:

(一)调查研究:例如农业经济方面之调查,其目的在了解现实而加以改进。

(二)采集研究:例如昆虫与植物标本之采集,其目的在确定农林生物之分布,与品种之鉴定。

(三)试验研究:例如作物品种之改进,其目的在应用育种方法,产生质量兼优之品种。

农业经济研究已完成者计有:

(一)农家经济调查:共调查七省,十七地区,农家二千八百六十六户,已出版中英文中国农家经济各一书,为关于此问题之权威著作。

(二)中国土地利用调查:共调查二十二省,一百六十八地区,已编为本题论文、地图及统计资料三种,中英文皆已出版,曾经全国图书审查委员会特颁奖状。

(三)乡村人口问题之研究:根据我国十一省,二十二处,农家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户之调查,刊行中国农村人口之结构及其消长一文。

(四)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分农村金融、农产运销、土地分类、农佃制度、信用合作,农事特产及农村组织七项。

(五)四川省土地分类调查研究:按照有机质碳、土壤组织、颜色酸度及钙质鉴定五[四]种,分别绘制各县土壤分级图,及土壤分区图等。

(六)成都市附近七县米谷生产与运销之研究:供政府统制食粮之参考。

(七)四川农产物价及成都市生活费用研究:自二十七年起,按周编制生活指数,公诸社会以供参考。

(八)南京市物价及生活费用研究:自三十六年起,按周编制生活指数,公诸社会以供参考。

植物生产之研究。农学院农艺系素来重视小麦、棉花、水稻及其他农作物之育种,计先后在该院农场及合作农场改良完成之新品种有以下诸种:

(一)小麦——金大二九O五号,金大二六号,金大开封一二四号,金大南宿州六一号,金大南宿州一四一九号,金大燕京白芒标准小麦,金大泾阳蓝芒麦,铭贤一六九号,定县七二号,定县七三九一四号,徐州一四三八号,徐州一四O五号,济南一一九五号。

(二)棉花——金大脱子棉,金大百万棉,金大爱字棉四八一号,金大爱字棉九四九号,斯字棉四号,德字棉五三一号。

(三)水稻——金大一三八六号

(四)粟——金大燕京八一一号,金大南宿州三七三号,金大开封四八号,金大泾宿谷,定县燕京二二号,济南金大植物组八号。

(五)高梁——金大开封二六一二号,金大南宿州二六二四号,定县三三号

(六)大麦——金大九九号裸麦,金大开封三一三号大麦,金大南宿州一九六三号,金大南宿州七一八号裸麦。

(七)玉蜀黍——铭贤金皇后。

(八)土豆——金大三三二号。

农学院之园艺系则著重改良果树与蔬菜品种及改良果品储藏与运销方法等,改良品种计有:

(一)柑桔——江津甜橙二十六号,二十四号,十八号,金堂大形甜橙十七号,江津红桔十一号。

(二)蔬菜-——甘蓝金陵十号,榨菜金陵二号,蕃茄金陵二十号,近年输入栽培新种大蒜(AlliumamperoplasumL.)亦大为成功。农学院植物学系、森林学系、植物病虫害学系,历年采集之植物、昆虫、病菌标本亦极丰富,计有腊叶植物标本三十余万份,约五千余种;经济树木标本四万份,约三千余种;昆虫标本十二万份;真菌标本四千七百号,就中以腊叶植物标本最有价值,盖该院之腊叶标本馆,乃国内成立最早者之一,藏有珍贵之腊叶标本不少。

农学院推广工作已完成者计有:

(一)应四川及陕西二省之请举办新都、温江、仁寿、南郑等县之县单位农业推广区示范工作。

(二)应四川省之请,担任彭县及华阳二示范区之农业推广辅导工作。

(三)受教育部及四川省教育厅委请,担任川西各农业职业学校辅导工作。

(四)兴办新都、仁寿等县之农民基础学校及农民补习学校,研究农民教育实施办法。

(五)推广改良种子及种苗,金大二九O五号改良小麦在川西及川北曾推广种植达三十六县,金大改良柑桔推行种植亦广。

农学院研究设计不下百数十种,已完成者如上所述,未完成者尚多,最初侧重专题研究,最近趋向综合研究,其目的以某种生产事业为研究中心,由有关教授联合研究,以期该项研究事业,得以彻底改进。目前综合研究事项计分稻、麦、棉花、柑桔及烟草五项,举凡选种、栽培、防害、加工、储藏及运销问题,一一研究其如何改进,俾能得完美之结果。

金大农学院三十年来得有如此成绩者,由于该校为私立机关,经费稳固,人事不受政潮之影响,故研究人员得专心致志从事其专门研究工作。

五、岭南大学农学院

岭南大学农学院成立于一九一八年,原只设农艺、园艺、畜牧三系,一九二七年添设植物病理室,一九四O年畜牧系因实际需要扩充为畜牧兽医系,诸系室除授课外,有下列之研究成绩与工作方向:

农艺系过去育成优良早稻三种,晚稻五种,适于食用之甘薯十一种,产量特丰者五种,适于茎叶用者五种,现在正进行陆稻、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螟虫防治试验,甘蔗品种试验,油用亚麻引种试验,甘薯选种杂交试验,纤维作物比较试验,将来工作以推广陆稻及多方面研究甘薯为主。

园艺系过去曾引种及大量推广有加利树多种,外国果树如番木瓜等及蔬菜品种,并在潮属数县进行新法防治柑桔病虫害及柑果包装之推广。现在工作,在果树方面有潮属柑桔抗黄龙病品种之研究,与亚热带果品荔枝、番木瓜、番荔枝之加工试验;在蔬菜方面,有本省抗病蔬菜品种之育种,及输入外来蔬菜之品种试验;将来工作继续在广东潮属各县改进柑桔之栽植,多注意华南抗病蔬菜品种之育种,及亚热带果品及蔬菜之加工。

植物病理研究室过去研究成绩,有广东省果树病害及甘蔗病害汇报,闽赣柑桔病害之调查,柑桔胶肿病之发现,芋疫之防治。现在工作为进行病害调查,柑桔黄枯之病源及防治,一般柑桔病害之防治,及蔬菜抗病育种,将来工作在扩充农作物病害研究范围,以柑桔、甘蔗及蔬菜病害为主,并扩充该室为研究所。

畜牧兽医系过去研究成绩有外国猪与本地猪杂交试验,并畜养纯种乳牛四种,共七十余头。现在工作在兽医方面有广东省家畜传染病之调查,及各种畜禽病之研究,在畜牧方面有猪鸡乳牛之育种及饲养试验,外国牛与黄牛杂交试验,将来工作为防治重要之家畜传染病及繁殖优良家畜家禽以供推广之用。

六、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

早在一九三三年秋,日人即蓄意侵略中国,筹设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一九三四年在胶济路沿线设青岛、张店、辛店、湛山、李村及洛南设立农场。东亚同文会则在天津设立农场,七七事变后寺边部队特务部在北京西郊成立中央农事试验场,上述各地农场一律改为支场,统归其指导,在敌伪时期称为华北农事试验场。本场设耕种、农林化学、病虫、畜产、林业、家畜防疫、农业水利等七科,分场一处设在昌黎,支场五处设在石门、军粮城、济南、青岛、开封,试验地两处设在济宁与徐州,原种圃十五处。各场共用日人三百六十四人,华人二百九十四人,华人皆中下级干部,日人除少数技术较高者外,亦多为二三流人物。

在此时期就试验整个研究工作而言,其优点为有组织,有整个计划,和实际相配合,有完整而灵活的机构,各地有分支场、原种圃与试验地,一改良品种可以尽快推广到农村,计划和实际结合。一九三九年以后,对于华北各主要作物,都制定增产计划,其研究计划即与增产计划相配合。

但因技术人员学术经验均非第一流,故技术方面殊多缺点,取材每之不当,田间设计过于简陋,亦常有不合理处,室内工作亦多欠妥。

但研究成绩殊有不少,已发表之刊物,家畜防疫方面有四册,农业调查报告有二十三册,华北产研汇报十一册,调查资料三十三册,成绩概要十九册,其他十四册。但刊物虽多,品质则非甚高,亦有不少够得专门研究报告水平,调查工作多而较好。本场育成品种不算优良,与农家所有,好得有限,但引入品种如甘薯的冲绳100号与农林四号,小站稻种等却收获实际利益。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央畜牧实验所分别接收了本所的农业林业与畜牧部分,分别成立北平农事试验场,北平林业试验场,华北畜牧兽医工作站。一九四六年又将后者分为华北畜牧工作站与华北兽疫防治处。

北平农事试验场将旧有的耕种科扩充成棉作、麦作、特作及园艺四研究室,及生理细胞二实验室,将农林化学科改为土壤肥料研究室,后又在此研究室附设农业化学部分,农业水利科则改为农业工程研究室。

在此时期以宗派斗争,将一整体机关,任意分割,人才缺乏,无良好工作计划,研究与实际不联系,故殊少良好成绩。在农事试验场因人才方面,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专家,尚有二三十人,故在技术方面,比日寇时期,尚在[有]局部的改进,如新式田间设计的应用,试验材料的增加,最新式试验项目的增添等。缺点为缺乏全面计划,调查工作做的太少,各研究室各自为政,不能互相配合,致人力物力完全浪费。自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三年多的时间,除土壤肥料研究室发表过三篇研究报告外,未有任何其他研究结果问世。

在北平林业试验场,畜牧工作站,及华北兽疫防治处,所有研究工作,事实上完全停顿。

一九四九年二月平津解放,各试验场重新整理并与河北省农业改进所合并成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以下各系室:

(一)作物系:下设棉作研究室,麦作研究室,特作研究室,杂粮研究室。

(二)病虫害系:下设病害研究室,虫害研究室,药剂研究室。

(三)理化系:下设土壤肥料研究室,农产制造研究室,农田水利研究室,附设测候站。

(四)园艺系:下设蔬菜研究室,果树研究室,薯类研究室。

(五)应用植物系:下设细胞研究室,生理研究室。

(六)畜牧系:下设家禽研究室,家畜研究室。

(七)家畜防疫系:下设病毒研究室,细菌研究室,附设血清制造场。

(八)森林系:下设造林研究室,林产研究室

改组以后,组织较为严密,业务著重实际,成绩已有显著之增加。一九五O年的工作计划以粮棉增产的试验研究为主要任务,其他一切试验研究工作均环绕目标而进行,此外并开始进行了全所规模的米邱林学说的研究。

在以粮棉增产为主要任务的要求下,特别著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病虫害防治法的研究,土壤肥料的改良。小麦研究著重冬小麦的丰产与抗锈病的育种工作。小米著重在产量高而能抗白髪病的育种工作。玉蜀黍著重用杂交种的生长优势以产生丰产佳质的杂交种,与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棉花著重优良品种的保纯和新杂交品种的育成。病害研究著重麦类抗锈病和杂粮抗黑穗病与白髪病的研究。虫害研究著重主要害虫蝼蛄、行军虫、蝗虫、蚜虫的防治法研究与“六六六”杀虫药的大量制造。土壤肥料著重华北区地力测定与花生根瘤菌接种的研究。

关于米邱林学说的研究分两部分:(甲)为米邱林学说的基本理论研究,又分(一)关于嫁接杂粮学说者,如茄科植物嫁接研究、旋花科植物嫁接研究、绵葵科植物嫁接研究。所用的材料为蕃茄、茄、马铃薯、甘薯、牵牛花、棉花。(二)关于纯系退化学说者,计有小麦棉花高梁与粟的品种杂交研究。(三)关于获得性状遗传学说者,计有各地环境对小麦与棉花遗传性变异的研究,土壤肥力对于甘薯遗传性变异的研究,春小麦变为冬小麦的研究,春小麦与冬小麦寄种的研究,控制环境条件增进作物抗寒性、抗旱性、抗碱性品质和产量等研究,春小麦区播种冬小麦的研究。(四)关于阶段发育学说者,如(a)李森科春化处理方法的研究。(b)我国“七九”小麦的研究。(c)小麦种子水浸硬化处理的研究。(五)关于选择受粉学说者,计有小麦选择受粉研究,同为米邱林学说的实用研究,又分(1)苹果、葡萄、梨的嫁接育种试验,(2)苹果葡萄的杂交育种试验,(3)甘薯嫁接和杂交育种试验,(4)各种主要作物的计划选种。

在一九四九年八至九月本所六十多位技术干部配合农业部进行了华北五省八十四县二百十二村的普查和其他专业调查,初步调查了华北的农村状况,并与广大的农村接近,因而认识与体验到中国农村所急待解决的是那类问题,使他们彻底检查了以往工作方法的错误与偏向,并且认识了广大农民对作物栽培技术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要求向农民学习,要求把试验研究的农场与农民的田场打成一片,把经验技术交流。此种新作风,定可期待有重要的收获。

七、南京大学农学院

两江师范学校创设于一九O二年,一九一五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在两江师范学校原址上创立。一九一七年开办农业专修科,一九二一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扩充为农科。一九二七年东南大学改为第四中山大学,农科改为农学院,一九二八年改为江苏大学农学院,同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一九四九年改为国立南京大学农学院。

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成立之始,邹主任即立定方针,教学与研究并重,在成贤街与大胜关设立农事试验场,开始研究稻麦棉三大作物,其时中国棉产在世界上居于第十余位,南高农业专修科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即尽力提倡种植美棉,成效大著,今日中国棉产居全世界第三位,其基础即肇于此时。小麦与水稻之改良与育种亦曾收重大之效果。

一九二一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之农艺系正式成立,一九二九年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科,一九三二年改科为系,一九四九年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分为作物与植物病虫害组,毕业系友前后共三百余人,在校同学一百余人。

在东南大学时代植物病虫害系是独立的,其时正与江苏省政府合作创设江苏省昆虫局,先在南京市内发动大规模之除灭蚊蝇运动,对于公共卫生大有贡献,其后则继续发动治蝗治螟运动。对于江苏省农业有甚大之贡献,浙江省之设立浙江省昆虫局即闻风继起者。

现在该系研究工作准备走米邱林路线,并求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研究试验与农业增产相结合,开始应用集体研究形式去发现适合于本国农业建设的大众化的新知识。

本校森林系成立于一九二八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已有二十三年之历史,过去对于树木学与森林利用学,研究特别有成绩。最近华东农林部准备在苏北沿海,南自启东北至东海州建立一条防风林带,又准备在黄河故道的沙荒地造林,以防止风沙之侵袭保护农田,此伟大计划之调查设计工作,即由本系造林组师生担任。一九五O年暑假全体师生出发进行调查工作。

本校园艺系成立于一九二一年东南大学时代,迄今有三十年的历史,胜利后自内地迁回,经过四年的努力恢复,已渐具规模向发展前途迈进。

本系现有农场两处,一为果树试验场,一为蔬菜观赏植物试验场,总面积约二百亩。最近南京市人民政府提议和本系合办米邱林园艺育种试验场,已经拟定计划,正在勘定地点,不久即可开办。

本校畜牧学系在南高时代为畜牧组,在一九二一年即改为东南大学农科之畜牧系,一九二八年扩充为畜牧兽医系,一九四四年增设研究所,一九四八年因事实的需要,畜牧与兽医分为两系,有各实验室、畜牧场和养鸡场,课程分饲养、选种、管理和畜产加工四大类。

本校兽医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一年成立之东大农科之畜牧系,一九二[?]年畜牧系扩大为畜牧兽医系,一九三六年加办畜牧兽医专修科,一九三七年本系随本校西迁成都,一九四六年胜利后复员迁回南京,一九四八年因见畜牧兽医事业日益发展,有分工之必要,于是分为畜牧兽医二系。

本系设有解剖、生理、药理、组织、病理、细菌、寄生虫等实验室,与一家畜诊疗院,设备相当完善。

本校农业化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七年设立之农产制造门,一九三二年始正式称为农业化学系,共分土壤、农产加工、与农业生物化学三组。

本校之农业经济学系发源于一九二一年东大农科所设立的农政科和十年后中大农艺系内分设的农业经济组,在南高东大时代即曾在江苏省境内举行大规模的乡村调查,甚有成绩。一九四二年农业经济组正式改为农业经济学系,一九四四年成立农业经济学研究所,历届毕业生共有一九五人,研究生十人。数年中曾和外界合作作有四川遂宁县、巴县、重庆近郊、巴东十五县、安徽祁门茶区、南京及附近五县等地区多次的农村农业经济和城乡关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出版农业经济集刊,编纂农业经济研究所丛书及报告,一九四九年暑假全系师生参加了南京城乡经济调查,一九五O年暑假又参加了山东农业调查,在学期中同学又参加南京市农贷实习,城郊合作社业务实习,八卦洲评产工作,从实际工作中吸取经验。

本院农业工程学系远溯于一九二一年东大农科之有拖拉机及各种新式农具,稍后穆藕初先生捐资在本校成贤街农场内建立农具馆,是为本系之先声,是后对农具研究工作即积极展开,曾改良仿造新式农具多种,推广介绍与农民,颇得农民之信任。抗日战兴,本校西迁,农业机器因过于笨重,未及迁走,全部损失,农具方面之研究亦告中断。一九四五年复在农艺系内设立农业机械组,学校复员后积极添购大量新式农业机械及设备,一九四八年遂将农业机械组扩充,成立农业工程学系。

为与实际配合起见,农业机械及拖机班师生均亲自驾拖拉机犁田、播种、除草、割麦,并参观机械工厂,暑假期内,除大部分同学参加山东农村调查外,并与东北方面国营农场,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及苏北东新农场接洽,派同学前往实际参与工作。

本院之畜牧兽医专修科创办于一九三七年,至今有十七年的历史,由本院畜牧兽医两系领导,所以不仅在技术上得各教授的指导,而且每一课程都有实习机会,使理论与实际结合。

八、西北农学院

西北农学院成立于一九三八年,乃由北平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及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校址设在陕西武功,分设农艺、园艺、森林、水利四组,并设农艺、林业、园艺三试验场,实验室,标本室及各研究室。十一月与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合组西北植物调查所。一九三七年抗日战兴,北平大学农学院等校迁陕西,组成西北联合大学。一九三八年教部命令联大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西北农学院。一九三九设农学系(包括农艺组、病虫害组、农业经济组)森林系、园艺系、农业化学系、农业水利系、畜牧兽医系、农业经济专修科及畜牧场,后以师资设备充实,农学系三组均改为系。十月与军政部兵工署合营国防林,设总场于宝鸡黄牛铺。一九四O年与经济部水土实验所合办武功水土试验室,同年畜牧兽医系分设为畜牧组兽医组。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水利研究部,一九四二年与陕西防疫处合办血清制造厂,一九四六年添设农产制造系及农业机械系,一九五O年,兰州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来院,迄今有农艺系、植物病虫害系、森林系、园艺系、农业经济系、畜牧兽医系(分畜牧组、兽医组)、农业化学系、农业水利系共九系组,及附设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初中、小学及幼稚园等单位)。

本院原有土地九千余亩,分散各地,计森林场一三七三余亩,农艺场七七O亩,园艺场五四九余亩,畜牧场四三九余亩,水土试验室一九亩,农艺试验地一二三余亩,武功本场附近租给农民经营负责繁殖本场良种地二一二五余亩,干县林平区租与农民种植一般作物四五三余亩,此两项地亩,解放后一九五O年秋后预备组织合作农场。

本院农事试验场成立于一九四六年,当时称为农林试验总场,下设总务组、技术组,及农林园畜四场,作试验研究与产品贩卖等工作。解放后与本院农业推广处合并改称为农事试验场,下设试验研究组领导农林园畜四场作试验研究工作,生产合作组、推广繁殖组、事物组及水土试验室等部门,其各场研究成绩及历史概况如下:

(一)农场: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原归农艺系领导,一九四六年归总场统一领导。其业务为进行育种、繁殖、示范及推广等工作,其中分设麦作、特作、旱农、杂粮、蚕丝五室,收集国内外优良品种,参酌当地农情,除栽培试验外,并育成甚多适合于当地风土之新品种,尤以小麦与棉花最为满意,计共育成优良棉花一种,小麦五种,裸大麦二种,有稃大麦四种,小米二种,玉米一种,高粱一种,大豆四种,马铃薯一种,除各有特殊优良品质外,产量超过标准种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四九以上,对于作物栽培试验亦有适当成绩,对于家蚕品种,饲料杂交试验亦有满意之结果。

(二)林场:

(1)武功林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场址设在武功与扶风交接之三道原法禧寺左近,紧接渭河北岸,其业务为育苗繁殖推广,并供学生实习之用。

(2)郿县齐家寨林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冬,业务为提倡山地造林,并研究封山育林方法以恢复秦岭天然林之旧观。场内有苗圃四处,该场设备齐全,条件优良,为陕西关中一带最大林场之一。一九四九年奉陕甘宁边区政府令,全部产物人员划归西北农林部领导。

(3)咸阳林场:成立于一九三四年,场址设在周陵及咸阳县城东门外河滩,为滩地及黄土造林区域,并著重于抗旱、抗水、抗碱等试验,该场年来经营不善,盗伐极为严重,于一九五O年二月奉西北农林部令划归咸阳专署直接领导。

各林场自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八年共计育苗五千二百万株,造林一千二百七十五万株,试验研究已有成绩者计有:(a)对西北初期造林中主要树木之研究;(b)陕西黄土高原天然情形之研究及其改进之可能;(c)滩地之适宜造林树种之研究;(d)太白山森林之调查;(e)青峰山森林之调查;(f)楼观台橡树之调查;(g)华山松播种与立地关系;(h)油桐之播种试验;(l)各类木材炭化率比较试验;(j)木材气干试验;(k)湿碱地杨柳类掘渠排水插条造林试验;(r)扦插育苗采条期比较试验。

(三)园艺场:成立于一九三三年,设花卉、蔬菜园于三道原,设葡萄与果园于二道原。一九三七年将花卉原苗圃区迁移二道原,该场除一部分充作试验研究外,余者为经济栽培大量生产,计先后曾育成佳良蕃茄一种、甜萝卜一种、抱心白菜一种、大蒜一种、水蜜桃一种,此外对于苹果、梨、枣、葡萄、白菜、茄子、辣椒、洋葱、醉瓜等亦有调查试验结果发表。

(四)畜牧场: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场址原设扶风法禧寺,全场分三部:

(1)武功总场:一九四六年由原址迁设本院西侧,业务为改良土种家畜及推广优良种畜。

(2)西安分场:一九四八年成立,业务为从事鲜乳示范与推广,并辅导西安市之乳场经营科学化。

(3)法禧寺场:为原场址,主要栽培各种饲料作物,供全场家畜食用。

历年以来畜牧场曾输入繁殖杂交瑞士乳羊、洋猪、洋鸡、及改良土产绵羊与鸡种,而得优良之成绩。

本院除由农林园畜四场从事试验研究与示范外,并设农业推广处,将试验研究结果,推广至农村,并介绍各种农业科学知识于普通农民,该处计分农村合作,农村教育,农业生产三组,其业务与成绩有以下诸项:

(一)辅导农村合作:

一九二八年陕西省受天灾最重,本院成立伊始,即设农村事物处农村合作股(即该处合作组之前身),辅导扶风武功农村,成立合作社,以扶助农村之建设。该组工作,除辅导农村合作社之成立外,并介绍贷款,统计业务,贷放优良作物品种等工作,至一九三八年止,已成立信用合作社二八四,生产合作社一六五,共有社员二万九千五百余人,资金六万余元,并介绍贷款五十五万余元。一九三八年将大部合作社移交于县合作指导机关,仅指导八十八生产合作社与乡保社,各社由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八年曾贷放麦种二千余旧制斗。

(二)推广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组曾督促推广处所指导之八十余合作社各附设私立小学一所,强迫社员子弟入学,并以巡回讲演方式授以农业科学知识,又曾举办农民训练班,又曾训练合作社职员四百余人,又曾举办民众夜校,农事讨论会,农产展览,农业展览及农民图书馆等。

(三)促进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组历年来曾以示范繁殖及推广方法以推广各种优良五谷、蚕丝、苗木、果品、蔬菜、家畜等品种于农村,获得优良之成绩。

ThegeneralsituationsofChinaAgriculturalResearch

InstitutionsInRecentCentury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6

(一)调整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设置

根据课程的需要,申请加大了试验课的课时数,加开了基因组DNA提取和RNA提取及RT-PCR试验和体外重组转化试验,使学生完全接触到了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毕业设计时就可以独立的进行相关的研究。为了使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加深对基因工程技术的深刻理解,我们根据基因工程课程内容,每一单元授课完毕后安排相应的实验课。调整后的课程安排对同学们加深技术理解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比如质粒载体讲完后安排了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核酸提取技术讲完后安排了大分子DNA提取和RNA提取实验等。每讲授完一门基因工程常用技术即设置一个独立的实验。这样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设置,极大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印象,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实验课动手操作的主动性较初始明显增强。此外,前期基因工程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往往分大组实验,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试验,课时调整后,加了实验考核环节,要求每个实验学生必须亲自操作,从而保证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加深理解理论课内容,这在后期的课程结课考试时学生对理论知识尤其与试验相关的部分内容的掌握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二)设立综合大实验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路线,依据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在学生毕业前的第六学期,开设了以重组体的构建、转化、筛选和检测以及诱导表达为主线的基因工程综合大实验,锻炼学生整体实验能力。实验中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质粒提取,酶切、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等实验操作。通过这一连续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因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且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路线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一整套试验可以锻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且能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据理论知识调整试验的体系,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根据学生的反馈,综合大实验的系统的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基因工程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很多学生因为在该课程教学中对基因工程相关领域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课外参加了相关的创新实验研究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内容及讲课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生命科学领域功能基因组时代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基因工程技术处于飞速发展的前沿,因此在讲授基因工程主要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研究动态,贯穿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比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等内容;当前医学领域里应用基因敲除进行一些疑难杂症的疾病治疗;RNAi技术进行功能鉴定等,从而使学生能学习课程的同时了解基因工程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将基因工程的整个过程融于教学中。如观赏园艺因为其功用主要用于观赏而不涉及大家所关注的对人体健康及伦理学的影响,其中花期调控是一些观赏植物的主要育种方向。而利用基因工程实现花期调控的第一步是克隆控制花期的目的基因。在得到目的基因后进行载体的选择和构建,连接转化、表达分析等。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基因工程的一些概念抽象,难懂,全英文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全中文形式的教学不利用学生的学术交流,因此教学模式采用中文为主的授课形式,同时对一些专业术语附加英语对照,从而使学生理解专业内容的同时,掌握大量基因工程中的专业术语,如,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载体(vector)、限制与修饰体系(restrictionandmodification)重组(recombinant)、反转录PCR(RT-PCR)等。对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学术文献,有效地把握科研动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课程学习中鼓励学生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提交课程报告,参与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接受基因工程相关的新观念,而且推动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检索和自学一些基因工程的新技术、新成果,增强学习兴趣与能动性。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7

关键词:芳香植物;研究;应用;芳香疗法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环境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导致的药源性病害有时比疾病本身更为严重。因而引起了医药界、科技界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寻求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芳香疗法以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本文为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芳香疗法的作用、应用形式等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

1芳香疗法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1.1芳香疗法的定义及特点

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是由法国化学家R.M.Gattefosse于1928年命名的,是指通过吸入香料或挥发性物质用于治疗、减轻、预防疾病、感染和不舒服等症状的方法[1]。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称为芳香植物(Aromaticplant)。芳香疗法本质上是植物的挥发性芳香油中某些单离的成分在人类嗅感之后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以达到防病与保健的目的[2]。该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舒适、令人快慰及无副作用等特点[3]。

1.2芳香疗法发展过程与现状

芳香疗法的历史非常悠久。研究表明,最早利用芳香疗法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人[2];中东、印度、希腊、罗马等古文明都有使用芳香疗法的记载。文艺复兴时代,因为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知识得以大量的保存,例如所罗门的《药方大全》。我国有后汉名医华佗用丁香等制成香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和吐泻的记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列举多种清热、杀菌、镇痛的芳香植物[4]。

芳香疗法作为一种治疗得到社会承认是在1964年法国医生JeanValnet出版了《Aromatherapie》一书之后[2]。他将精油尝试用于病人并证明了它的效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芳香疗法的广泛使用。随后,芳香疗法盛行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并且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开设了“花香医院”,治愈了许多心血管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尤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多年来,国内外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芳香油的提取技术、芳香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应用主要局限于医药业、美容、化妆品工业、饮食制造业,香烟制造业等工业和服务业。

2芳香疗法的功效

2.1防病疗疾

芳香疗法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①可以使神经体液进行相应调节,促进人体相应器官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及体液释放出酶、乙酰、胆碴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和谐全身器官功能的作用。

②许多芳香植物的挥发油本身就具有药效作用,现已被证明,芳香油分子同药理活性物质一样具有确切功效,可被人体吸收并转移进血液中,对人体产生显著作用[1]。

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油有以下药理作用:抗菌消炎和防腐作用,如桂花(Osmanthusfragrans)、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紫苏(Perillafrutescensvar.argut)、木香(Rosabanksiae)等;解热镇痛作用,如茉莉(Jasminumsam-bac)等;安神镇静作用,如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graveolens)、薰衣草、薄荷(Menthahaplocalyx)等;祛痰止咳作用,如薄荷;抗肿瘤作用,如香叶天竺葵等[5]。

2.2优化环境

2.2.1净化空气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消灭周围的微生物,如所挥发出的苯甲醇、芳樟醇、香茅醇、牛儿醇等,能杀死许多有害微生物,有的物质具有强烈的杀灭细菌、消毒的作用,效果强于福尔马林、紫外线,是绿色的、无污染的天然杀菌剂。如紫茉莉(Mirabilisjala-pa)分泌出的气体对白喉、结核菌、痢疾杆菌只5s即可杀死[6];多种挥发物还对细菌、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活性之能力。同时芳香植物本身有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吸附灰尘,使空气得到净化的功能,如米兰(Aglaiaodorata)可吸收空气中的SO2,桂花、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可吸收汞蒸气,还有丁香、紫茉莉、含笑(Micheliafigo)等对SO2、HF、Cl2一种或几种具有吸收能力,且具有吸收光化学烟雾、防尘降噪能力[6]。

2.2.2招蜂(鸟)引蝶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吸引蝴蝶等昆虫来采集花粉,而有些芳香植物的果实会吸引众多鸟类,可实现鸟语花香的理想景观效果。

2.2.3驱蚊逐蝇

某些特殊挥发物能使蚊蝇、昆虫远遁,成为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广谱的天然驱蚊(虫)灵,如薄荷、罗勒(Ocimumbasilicum)、茴香(Foeniculumvulgare)、薰衣草、灵香草(Lysimachiafoenumgraecum)等。

2.3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医疗实践证明,气味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芳香物质会对人类产生心理作用,且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具备一定的治疗作用和实用价值。优雅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清爽,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使情绪得到改善、消除疲劳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如水仙花香味中含有酯酸苄酯等多种成分,在人们感受到脑疲劳时使用,顿时感到头脑清醒;茉莉花香气能刺激大脑,其兴奋功能强于咖啡;天竺葵花香有镇定安神、消除疲劳和催眠的功效;而吸入薰衣草油后会产生服用安定的镇定作用;桂花的香味有解郁、避秽之功,对某些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疗效[2]。

3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

目前,芳香疗法在国内外多在专门医院(或保健场所)和化妆品工业上应用。而我国芳香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园林应用中的甚少。笔者认为,芳香疗法可推广至园林绿地中,既可改善城乡环境,又可让普通百姓保健、疗疾。下面就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3.1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①芳香植物专类园。以丰富芳香植物为主,加之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配合,来建造“芳香植物观光园”,提供观赏、食用、饮茶、美容、沐浴、按摩等服务,使之具有生产、旅游、服务、休闲等功能。

选择地上部分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或花形美丽的芳香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搭配种植的原则,形成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结合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与气候、季象等条件统一考虑,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天天有香,并通过宣传栏、植物挂牌等形式向游人介绍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科普知识。通过配置可作蔬菜或果实可食用的芳香植物,让游人参与采摘、收割。可通过设置茶馆、美容厅、浴池等设施,将对芳香植物深加工的产品加以利用。茶馆可为游人提供香茶,如:茉莉花茶、桂花茶、栀子花茶、含笑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美容厅可利用芳香油为客人按摩美容;浴池可进行芳香浴,即利用芳香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沐浴,可洁净身体、滋润皮肤、消除肌肉酸痛、安定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可利用的植物有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薄荷、玫瑰(Rosarugosa)等。

②植物保健绿地。植物保健绿地旨在利用芳香植物所挥发的香气,使其随着病人的吸气而进入终末支器官,通过与肺组织的接触,即有利于呼吸道病变的治疗,也有利于通过肺部的吸收,增强药物的全身性效应,其医疗过程避开了充斥着药味的医院诊疗室,可以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且由于病人置于景色宜人的园林空间,能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气息。这种对生理和精神上都良好的双重效应有利于病体的康复。

植物保健绿地也能为健康的游人提供具有高质量空气健身活动场地。在自然的香气中,放松神经,省思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来获得身心和谐的健康。所散出愉悦的芳香更能让人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对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除压力的好方法。

植物园、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疗养院设置植物保健区(角);在居住区、敬老院、精神病院、劳教所、工读学校及其它单位附属绿地中,适当安排植物保健绿地。所选用的芳香植物以杀菌、防病治病、给人愉悦享受、观赏性强的为主。

③盲人服务绿地。人通常情况下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为最大,但盲人却失去了这一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界“以人为本”的今天,应给他们以足够的关怀。研究证明,视觉的丧失使其它器官的发展超过了正常人,特别是在嗅觉、听觉方面。因此,在盲人植物园等绿地中,芳香植物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植物的花、果、枝、叶等所发出的芳香气息使盲人对植物界有了部分认识,同时在让其陶醉在香的世界中,心情舒畅,防病治病。

④“夜花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夜花园以其安宁、神秘、浪漫而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园林形式,尤其炎热的夏季,夜花园成为人们消暑、纳凉、赏景的好去处。而此时人们的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幅下降。因此,在“夜花园”中芳香植物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夜花园”中所用的芳香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仅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月见草(Oenotheraerythrosepala)、待宵草(Oenotheradrummondii)、夜来香、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玉簪(Hostaplantaginea)等;可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桂花、栀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白丁香(Syringaoblatavar.affinis)、含笑、瑞香(Daphneodora);驱蚊逐蝇的种类;亮度强、明度大的白色系列花和黄色系列花。

3.2芳香疗法在园林应用中的注意问题

①综合运用人体的五大感官。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时,除通过嗅觉吸入香气外,应充分利用其它感官,如:视觉———观看自然景观或有疗效的色彩、听觉———聆听疗效音乐、味觉———品花草茶、触觉———泡浴,在多方面调节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

②芳香特性应与所处区域的功能、利用人群相适应。在“闹”的活动区,应选择茉莉、百合(Liliumbrownii)等使人兴奋的种类;而在“静”的休息区中,应选择薰衣草、水仙、紫罗兰(Matthiolaincana)等使人镇静的种类。不同人群对香味反应也有较大差异,如15岁以前的青少年喜欢薄荷;心脏病患者闻夜来香的香气会头痛;具过敏体质的人怕闻蒿类的味道。

③香气浓度的控制。香气在室外易挥发,因此,必须通过地形、建筑物及植物的围合才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同时应注意芳香植物所在地飘香季节的主风向,应将芳香植物布置在利用人群的上风向。

④芳香植物的种植形式。应多以群植、片植形式为主,大面积栽植可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可提供足量的香气,最能发挥其群体美。但不必成行成列,要疏密有致,应乔、灌、藤、草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格哈特·布赫鲍尔,著.李宏,译.芳香疗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0,(3):35-39.

[2]欧阳杰,王晓东,赵兵,等.香料植物应用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2,(5):32-34.

[3]王潮霞,陈水林.芳香与纺织品[J].纺织导报,2002,(3):78-79.

[4]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8

一、林业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策略

(一)目标

加强对林业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应用能够让不健康的林业资源恢复健康,并且能够让健康的林业资源更加健康。其中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健康的林业资源不仅要保证生物以及非生物因素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还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如此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1]。

(二)策略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均可以清楚了解到林业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内容便是实现健康规划经营,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到森林生态系统之中。其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做好火险管理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对可燃物进行处理,将火险分为多个等级,避免出现野火现象;还需要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管理,需要对森林的健康程度进行检测,并且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森林检测计划,将林业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与统一;加强对生态系统进行自然修复,其修复内容需要以天然林以及自然修复为主,其中人工林需要以接近自然经营为主,需要将自身所具备的游憩功能以及环保意识作为主要内容。

二、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的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构建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主要是应用生态健康原理,采取有效的生物管理学方式以及调控手段对有害生物给予科学控制,从而进一步控制林业生态系统的有序发展与进步。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全新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是森林经营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

(一)积极培育健康的森林

在营林工作中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贯穿其中,简而言之便是从种苗开始到抚育管理、采伐等环节,都参与其中,这不仅是营林的主要目标,并且也是森林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一,需要针对性的划分立地的类型,并且要打造标准化的林业机构,可以采取以地带性植物为主的多类型植被;第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需要采取乔木与灌木相互结合的理念,实施科学且合理搭配。第三要积极做好种子繁育以及育苗工作,需要真正推动遗传多样性;第四是要从实质角度出发,要从本质入手,积极做好现有林的抚育工作,将病弱树木砍伐,不断提高森林自身的生态系统活力;第五,要将当前所采用的林业伐木的方式改变,要从根本上杜绝“拔大毛”的采伐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安排放牧,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当地政府要增加林木的天然更新,这样一来能避免外来物种的侵扰,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二)加强生态调控

笔者认为,对于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需要采取的方式便是生态调控,利用生态调控加以防治,避免出现成灾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针对性比较强,且不会伤害非靶标生物的无公害药剂,按照基本要求制定有效的施药措施[3]。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其效果与治疗,还可以采取人工防治的手段,避免使用杀虫广谱药剂,且在施药方式上不可以选择全面布撒的方式,避免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面源污染产生影响。当然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则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督与管理力度,要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根除。

(四)做好生物防治工作

所谓生物防治便是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因物理防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化学防治无法取得有效的防治结果,所以笔者因为,需要采取物理与化学相互结合的防治方法,弥补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频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捕杀法、诱杀法或采取辐射处理、微波处理等。只有真正实现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结合,才能减少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林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管理措施,并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的措施,这不仅是新疆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样也是全国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笔者相信,只有在不断分析与探究中,才能真正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样化,才能真正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为新疆的发展带来支撑。

作者:米兰·热合买提 单位:新疆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

参考文献:

[1]李智刚.新疆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5,23:102.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9

关键词:药用植物;特征;园林景观;应用

药用植物除了具备防治病症、强身保健的功能,还具备绿化环境、减少城市绿化维护成本的功能。因此药用植物与庭园造景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把药用植物适宜配置于公园绿地中,尤其是在人口稠密或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如居住区、校园、办公室、工厂、诊所等,既可增强民众健康,也可以较好地保存地方药用植物的品种资料。由于自然环境的逐步污染、生物多样性的日益下降以及各类传播性疾病的增多,药用植物在庭园造景中的使用前景将日益广阔。

1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药用植物种类

目前在园林造景中,使用比较普遍的药用植物大约有200多种,其中又以不同浓度的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居多。

1.1芳香型药用植物

这些花卉大多从嗅觉角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满足特定人群需要的一种花木,而药用香荚兰木中除了薄荷和刺槐的个别变种,大多数品种在北方地区无法露地越冬,如紫苏、香叶天竺葵、罗勒、迷迭香、薰衣草、百里香、香蜂花等。而芳香一类的药用植物,除满足正常人嗅觉方面的要求,使人精神愉快之外,还可用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如盲人对“观赏”花木的需求等,称之为园艺疗法[1]。

1.2药用兼观赏植物

这些花卉大多从视觉角度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而许多景观中常用的花卉如月月红、牡丹、芍药、白头翁、千日红、粗筒苣苔、蓖麻、红花、射干、凌霄、万寿菊、金盏菊、凤仙花、橘梗等均是药用植物,而这些花卉与景观风光的关联也较为紧密,使用范围也最广,是现阶段大量药用兼观赏性植物中应用于景观的主要植物。

1.3药用果蔬植物

此类药用植物主要分为了药用蔬菜类、药用水果类,主要从味觉的角度上适应了人们生活需求。药用蔬菜类接近于一般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如:菠菜、苘蒿、茭白、梅、杏、枇杷、无花果、砂棘、山梨、猕猴桃等,虽已被人们所广泛认知,但由于现阶段的农村居民素质仍参差不齐,且无法保障卫生与环保的科学管理,故目前在公共园林中的使用尚不普遍,但若是在家庭花园如别墅花园、生活区小花园、家居阳台等地大量栽培,既可以增添田园逸趣又可以给小园林添加实用价值。

1.4外疗型的木本植物

外疗型的木本植物利用其树干、径、叶等,均可以产生、分泌不同形式的挥发性物质,从而杀灭多种细菌、增强人体器官的生物功能;又或者由于这种绿色植物中含有抗菌药物以及具有抗病毒功效的化学物质,从而能够散发出多种气味;绿色植物中的物质可以借助这种气味传播到空气中,从而经由人的呼吸系统以及肌肤毛孔进入体内,达到抗病、强身以及益寿的功效。故此类植物也统称为保健型的药用植物,适宜用作营造保健型的生态小区、森林公园。

2药用植物应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药用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当前的药用植物种类较少,药用植物具备观赏性、健康性和环境功能性,而在园艺中大量应用的观赏和芳香植物,却远远不能反映出药用植物的全部经济特性和实用价值。

2.2把药用植物当作观赏性植物使用

园林艺术工作者们大多数都走进了一种误区,大多将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性花卉来利用。这样颠倒主次的方式,不但使药用植物的特点没有展现,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观,从而极大地抑制了在园林景观中药用植物的功能发挥。

2.3多数药用植物的栽种没有因地制宜

在使用药用植物设计园林绿化时,有些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可出差错。景观艺术工作者就应该从园林绿化方面入手,从多角度考察植被功能,并按照绿化的角度,对各种植被加以正确合理的配置,以便构成各种植物群落系统。而只有处理好这种植物循环或竞争的关系,才可以最优化地应用于药用植物景观。园林工作者也不能不进行考察就一味地把药用景观和自然环境搭配,而药用植物的选择布置也应该按照自身生长习性、各自的功能进行判定。如果适时地把药用植物根据功能加以配合,有时疗效就会非常惊人。所以园林艺术工作者也应该将药用植物的不同特点加以有效组合,有时功效也会非常大。园林艺术工作者应该将药用植物的不同特点加以有效组合,并以全新的形式完成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2]。

2.4多数民众对药用植物不甚了解

大部分群众对药用植物认识比较模糊,对药用植物的作用还是停留在欣赏层次。所以,即使熟悉了药用植物的特点,在需要进行布置时也要循序渐进,绝不能妄图一蹴而就。在营造绿色健康养生环境的同时,也要使广大民众能够更容易接受,可以选择在植物园、公园等自然场所内加以合理种植,必要时可以在绿色植物前面摆放科普标牌。这样,不但能够使民众更加熟悉药用植物的特征、名称,提高对健康环境认识,也能够使药用植物更加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3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作用

药用植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所以结合自然与园林景观发展药用植物,也将是建设园林景观的主要方法之一。

3.1观赏价值

一是观花、看果、赏叶、知茎以及姿态等。而常用的药用植物不仅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其中不少花卉种类也产生出了美丽且独特的花朵、叶子、水果形状和造型等,而常绿植物售价却非常昂贵,如曼陀罗、虎耳草、金玉簪、橘梗、马射干、野菊花、多花紫藤等;二是用于森林公园等地生花卉的观赏性。药用植物通常成荫生状,虽然它通常生长于较偏僻的林缘地、山沟中和较稀森林树下,但它在郁闭度更高的城市树林中,也常常可以生长得良好。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建造中利用精心的设计布局对药用植物进行营建,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3.2保健作用

由于药用植物在成长过程中逐步释放出具有特定医疗功能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因而也可以看作自然疗法中的一类。一是嗅觉感受。这种植物主要通过产生花香或特殊的气味,为身体的嗅觉系统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影响;二是外疗功能。外疗功能主要是指木质植物运用其树干、根茎、叶片等能形成、分泌各种形态的挥发性化学物质,从而杀死各类病菌、提高人体器官的生物功能等;三是内疗功能。内疗功能主要是指运用这种药用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花朵和果实等,按不同功能进行的内服或外敷,从而能够达到预防、治疗的功效;四是功能作用。所谓的功能护理作用,是指某些花草植物不但具备了嗅觉感受、外疗型特征,其花、叶、根等还有能够保健或食疗功能的内疗作用,如无花果、银杏、山梨、桂花、猕猴桃、枇杷等[3]。

3.3环保作用

由于环保问题的日趋严重,将药用植物作为维护环境的一个新途径。药用植物环保功能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药用植物不但可以为人类带来大量的氧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着有害气体;第二,防沙、消声。药用植物可以被用于制造林带,从而发挥防沙、消声的功能;第三,固土护坡。由于一些药用植物根系比较发达,环境适应能力强,所以可以在多数地区如河堤、水塘等种植,可以很好地起到固土护坡的效果。有些药用植物还可种植于公路旁和天桥下,能够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维护的成本;第四,教育意义。由于大部分人对药用植物的了解较浅显,在药用植物前摆放的科普牌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卫生认识,从而发挥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4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前景展望

4.1因地制宜,合理选取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广深邃,在不同的气候地区里都生存着适宜的药用植物类型,从而需要最大限度挖掘药用植物的综合价值,并因人制宜地使植物生态多样性得到了最大的丰富,以便于人类更好地投身到国家园林景观工程和城市园林造景工程的设计施工之中。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与建设者的角度出发,就需要加深人们对其专业知识的了解,需要人们通过对各个品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特点的熟练掌握,全面兼顾城市种植环境的综合要求,也需要人们经过合理的配色和设计,使得药用植物真正可以在都市园林景观中,完整地实现其显著的实用价值。同时,通过对药用植物性能和特点的挖掘与探究,也需要每个品种药用植物都可以在科学合理的搭配下,实现良好的经济保健作用和人文美学价值,从而形成独特的保健型生态园林城市[4]。

4.2扩大研究,引种驯化

在公园景观绿化的设计中,要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加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既要产生观赏价值,又要产生健康效果,从而有利于维护人类身心健康。至于传统的引种方式或技术驯化,也正是指通过采取人工或者自然的方法引入外来的植物种子;又或者通过对该植株本身在原来的自然土壤中进行了适度栽培;再或者从技术层面上改善了被引入植物植株本身的遗传因素;又或是采用了在相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干扰下的科学管理措施,从而使得引进植物植株能够迅速生存,进而实现预期目的。

4.3多层开发,综合利用

从生态多样性理论上来看,可通过多层次研究,将药用植物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经济价值,加以综合利用。由于如今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度正呈现着日趋加快的态势,且城市绿地面积有限,所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花木数种的多样化成了如今中国都市园林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还可通过运用经营管理手段提高生态效益,以进一步挖掘药用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经营价值,并进一步发展其对景观、人文等的综合效益。针对不同植物的药材部分进行采摘,并通过规范化加工将其变成中药材,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与其他植株配套栽种,形成专业的药材植物园,将观赏和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增加经济效益。

4.4优化设计,完善服务

目前的药用植物在庭园景观中的作用已经不止局限于常绿植物,已经有不少医养结合、保健院等的庭园植物造景设备,也用在了药用植物的护理功效上,其所特有的护理活性元素也给庭园景观设计提供了附加价值。这就需要建筑设计时既要强调人对药用植物等综合要素的运用,又要增加人的参与性、丰富游览性,要着力于调动人们的身心状况。因此,就必须在庭园的景观设计中增加疗养的要素,如保持花卉和常绿、落叶等树木间的均衡配合,以营建富有开放式和私密性的游憩空间等,如把橘梗、甘草、柴胡药、黄岑等药用植物加以合理搭配栽植等,不但可以运用艳丽的颜色让人缓解心情、舒适身心,而且还能够起到通过杀菌技术除害等作用,进而增加了对园内景观的服务功效[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常用药用植物进行庭园景观的制作,是将园林艺术和传统中药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不但将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主体特色,同时对世界园林及园艺美术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生态医药植物园,向世人全面介绍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和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文明,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增.园艺疗法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国家南方药用植物博览园中的五感花园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12):103-104.

[2]杨佳.药用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艺海,2020(11):112-114.

[3]薛芳,晏阳.樟树市药用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125-131.

[4]穆颖,廖启炓.厦门市忠仑公园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初步探析[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91-94.

园艺治疗理论范文篇10

1.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2.公共(行政)管理类:卫生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3.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

4.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康复、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

5.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7.财政税收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

8.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

9.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

10.数学、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1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公安法制。

12.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

13.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工业设计、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14.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

15.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6.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7.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

18.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或教育)、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通讯)、各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信息安全、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器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

20.电气电力(强电)类: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站测控、变电运行、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力)线路运行、电气技术教育、微电机、电机与电器、各类电力(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水电站及电力网、供用电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技术、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设备)、各类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信息显示、信息物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图文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微电子学、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22.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工程(工艺)、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机电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玩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各类机电或动力设备的运行或维护等、(电子)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等各类专业器械设备、各类汽车(车辆)制造(装配)与维修(检测或运用)技术、汽车改装(整形)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车辆工程。

23.公安学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察)学、刑事侦查(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经济侦查、警察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技术、公安情报学、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警卫学、涉外警务、边防管理(或指挥)、边防公安、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指挥)、火灾勘查、科技防卫、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公安(安全)保卫、国内安全保卫、公安学、公共安全管理、公安管理、警察管理、核生化消防、预审、痕迹检验、文件鉴定、法化学、治安(学、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文秘、公安法制、警卫、交通管理。

24.司法监所管理类:犯罪学、监狱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

25.教育学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化学教育等各学科教育。

26.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方向等)、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

27.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服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生物科学、社会体育、警察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保健康复、武术。

28.艺术类:(可以按照小类设置专业条件)

⑴音乐小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

⑵美术小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

⑶电影电视广播小类:电影编导、广播编导、电视编导、影视学、电视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摄影。

⑷舞蹈小类:舞蹈学、舞蹈编导、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蹈。

⑸戏剧戏曲小类:戏剧学、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⑹表演小类:戏剧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影视表演。

⑺舞台艺术类:舞台美术、照明艺术、录音艺术。

⑻播音小类。

⑼主持小类。

⑽导演小类。

⑾艺术管理小类: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⑿杂项小类:艺术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

29.物理、力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程物理、核物理、力学、声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工程结构分析。

30.化学化工类:化学(基地)、应用化学、化工、化学工程与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化工设备(维修)。

31.材料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陶瓷、硅酸盐。

32.大气与天文学类:天文、空间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雷技术。

33.地理科学类: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

34.地质地矿类:地质、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采矿工程(或技术)、石油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天然气、矿物加工、勘查、资源勘查与开发、矿物资源、地质矿产勘查、勘察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察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矿山测量、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物加工工程。

35.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管理、海洋资源、(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近岸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放射生态学、军事海洋学、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36.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工程)、生态学、海洋资源环境、(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务工程、灾害防治工程、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类、(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经济、农业生态学、综合规划、生态植物修复、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37.能源动力类:电气电力(强电)类、热能动力工程、风能动力工程、能源工程、核工程、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38.城建规划类:城乡规划、城市(镇)规划、园林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

39.建筑建设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建设、渡河工程、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矿井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40.交通运输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海事管理、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物资储运、道路交通、城市交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管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公路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各类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技术或管理)。

41.景观类:园林、景观学、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园林技术。

42.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航道)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海岸与海洋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水信息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

43.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等各类专业测量或测绘。

44.轻工纺织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香料香精工艺、表面精饰工艺、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丝绸技术、服装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

45.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

46.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经济林、林业技术、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47.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教育、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植物科学与技术、应用生物科学、植物资源工程。

48.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艺教育、园艺教育、园艺技术、特用作物、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用菌、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9.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

50.动物科学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禽生产教育、蜂学、昆虫学、蚕学、动物药学。

51.水产类: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水产养殖(技术)、水族、海水养殖、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

52.动植物检疫类:动物或植物检疫、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

53.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医学信息学。

54.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含临床病理学方向、临床急救医学方向、眼与视光学方向、放疗方向等)、中西医临床医学。

55.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妇幼保健医、营养学。

56.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

57.中医学: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58.医学技术类: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放射医学、康复治疗学(技术)、眼视光学(技术)、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呼吸治疗技术。

59.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

60.药学类: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药学、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药事管理、化工与制药、制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兽药生产与营销。

61.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食品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检测)、乳品工程、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

62.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技术、(航空航天)质量与可靠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