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论文

时间:2022-10-29 10:27:13

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论文

现如今,90后的大批学生已经步入大学的校园。因受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先进的文化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相对于“70后”、“80后”大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高职院校的90后学生们,不仅具有普遍90后学生的特点,还存在着一些特有的问题。他们主要是由高考录取的第五批次以及“三校生”(中专,职高升入大专的学生)所组成。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学习兴趣情绪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自控力较差等问题。然而面对这些学生普通高校的学生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没法解决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而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更是问题突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基础有很高的要求,而高职高专的学生不仅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使得高职高专的数学老师要提出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处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工作中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生活之际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数学建模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并不陌生,它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而数学建模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步骤:①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②简化、抽象实际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③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模型,并明确变量和参数;④根据规律来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数学关系;⑤运用数学方法及软件求解该数学问题;⑥做合理的预测;⑦验证结果正确与否。然而在各大高校中,更为老师和学生所熟知的是数学建模竞赛。

自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首次举办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到了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设立大专组,而近10年来全国各个高职高专院校也相继参与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比赛中来。我院近些年对数学建模竞赛也是十分重视,在每年的比赛中都有一些成绩优异的小组获得国家以及省内的奖项,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参与情况也颇为积极。去年,由基础部主任及数学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带领的沈职院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专组的比赛中共有20组进行数学建模的培训和学习,从中选出相对较好的10组参加了全国的竞赛,其中有2组获得辽宁省二等奖,一组获得辽宁省三等奖。这个成绩不仅为学院增得了荣誉,也是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为了使这种高昂的情绪带入到抽象的数学课堂中,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成为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师所钟爱的教学模式。

如何将数学建模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成了老师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举一个自己切身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在一次讲授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课堂中,傅里叶级数的展开一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为周期的;第二种是以为周期;第三种是复数形式的展开式。在计算展开式时运用到大量的运算以及在上学期学过的定积分的两种运算方法:凑微分法(也叫第一类换元积分)和分部积分法。由于学生在数学的运算能力上不是很强,对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掌握也不是很好,所以运算起来问题百出,这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他们认为这种枯燥的数学运算在实际中毫无用途所以有些同学干脆放弃不做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完第二种类型的展开式后,没有直接讲授第三种类型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下第三种类型的展开式所运用到的欧拉公式的来源,以及欧拉运用此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即哥多斯堡七桥问题: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拉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左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中来,在问题解决后他们感触颇深。他们意识到如此枯燥乏味的数学推理背后居然有那么多的际应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克服了繁琐的运算,对知识的掌握也很好。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服务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也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是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能更好的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迅速的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数学建模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是这些年来规模最大也最成功的一项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借助于计算机及数学软件技术的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深受广大学生、教师和社会的欢迎,也说明了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作者:曲袁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