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数学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8-13 09:16:20

自主探究数学教学的运用

目前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开思维空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既然是“自主探究”,就应该强调“自主”两个字。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意识和反应。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本,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引导,设计一些具有障碍性和趣味性的小游戏或者互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

为了体现集思广益、互动交流和思维开阔,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对所讨论过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小组里成绩稍差的学生,不仅教师要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小组里的同学也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教室提出问题和学生面对面时,切不可搞成师生问答或对话形式,要形成对话、答辩、争论、得出结论这个良好的局面。

三、自主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一方面可以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的认知和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出学生产生这些疑问的原因,让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出更多的问题,将难度和广度逐步攀升,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笔者认为自主探索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势法、发明操作法等。

四、创设情境、营造范围

所有的探究都从好奇心开始,而好奇心又源于情境。同样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为了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创设与数学教学相关的的学习情境,将教学目标设置在情境中,在情境中把所有的问题都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数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联想思维,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五、总结评价、巩固升华

为了能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总结、消化和延伸,回忆教师讲课的思路,可以将课堂上没有消化的、感到困惑的东西记录下来,课后反复阅读教材,整理好课堂笔记,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使所学到的东西由“懂”到“会”。

六、激励评价

根据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等进行激励,改变过去那种“一考定优劣,一分定高低”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并提炼该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基于以上几点,笔者总结归纳出“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如下。

七、讨论

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闪现了一些思维的亮点,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