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程设计论文

时间:2022-12-01 10:37:27

高职体育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锻炼高职学生体能与培养其体育能力的体育知识、体育项目等开展教学和训练的载体,在高职院校内按照院系设置去设计专业对应性的体育课程,以直接开展职业体育技能研发、职业体育技能推广与职业病预防。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职业类型及其职业体能类型,设计项目融合、技能艺术化、过程娱乐化的体育课程,让其能在业余时间开展快乐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娱乐活动。

关键词:职业体能;高职;体育课程

根据高职学生所学习专业及其对应性职业,设计对其职业体能具有锻炼、提升、优化,以及具有职业病预防与其他疾病治疗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去习得处方性的职业体育技能,并培养其因职业、因地点、因时间等制宜的职业体育创新能力,把“发展学生从业所需身体素质”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统一起来[1],为其职业发展、职业创新与职业理想追求打下坚实的身体健康基础。

1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类型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骨干,设计对其未来职业具有支持、激励与提升作用的体育课程,是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与个性化体育能力的关键之一。1.1职业疾病预防与保健课程。随着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持续,健康第一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设计与开展职业病体育预防与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是众望所归。作为高职学校可以在现行的高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框架内,科学与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设方面的自主权,把具有医疗功能的传统武术、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民族传统医疗体育项目,以及眼保健操、颈椎保健操、肩周保健操与膝盖保健操等现代保健项目,整合并创设为职业病预防与保健类的体育课程。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对高职学生开展系统的技能教学和职业体能保健启发,助力其享受未来的职业生涯。1.2艺术与健美课程。打造与保持健美的外在形象与通过体育艺术活动享受艺术生活,是当代职业者的体育意识提升与艺术追求发展的统一。随着现代体育科技设施的研发与普及下,开设艺术与健美类课程成为现实。实践较多且效果比较好的,以各种配乐的项目为主,如体育舞蹈、健美操、健美舞、肚皮舞、钢管舞、瑜伽、鬼步舞、街舞与刚刚被纳入巴黎奥运会的霹雳舞等。这种课程的设计既要对高职学生开展现有的项目及其技能教学,也要开展体育艺术或艺术体育技能的创编技术技能培养,让其能结合个人职业实际、各种身体要素实际,开展个性化的健美与体育艺术的创新活动。例如,曾经上过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清洁工人以扫帚为道具,所创编的健身操或舞蹈等。1.3时尚体育课程。时尚体育项目的时尚特点是其重要的魅力源泉。设计时尚体育课程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体育兴趣与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尤其是在职业压力、生活压力与行业竞争压力下,为高职学生开设时尚体育项目课程对其以后的职业与人生过程中释放压力,具有直接、高效与稳定的启发作用。立足高职学校体育硬件建设现代化与各种社会性的体育场馆建设的实际,在协调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攀岩、跑酷、极限自行车、自由搏击、滑板与一些越野挑战活动等。例如,对航空安保专业的高职学生开设自由搏击与防卫技能的时尚体育课程,能锻炼和提高其“体能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有助于其在未来的职业中“防范非法干扰行为”[2]。

2学生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类型

设计“引进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和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高职体育课程[3],是确保教学与对学生未来职业服务有效性的基本。2.1职业共性职业体能课程。根据高职学校现有的专业设施与未来的职业,去设计对职业体能具有共性要求的职业体能课程,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4]。按照职业过程中体能依赖的重点肢体部位,设计三类共性职业体能课程:(1)上肢职业体能课程。以各种坐姿且运用上肢的职业为主,设计训练手臂、腰身、颈部与肩部为主的职业体能课程,以锻炼上肢的体力、柔韧性与预防劳损的技能为内容。(2)下肢职业体能课程。以下肢为重点工作肢体部位、需要长时间下肢支撑的职业为主,设计训练臀部、髋部、腿部与脚为主的职业体能课程,以锻炼下肢耐力、韧带柔韧性、腿部敏捷性与下肢静脉曲张预防等为内容。(3)全面性职业体能课程。包括需要消耗体能较小的工作如管理层的白领,需要全面消耗体能的技能蓝领等,设计全身体能、全身肢体协调性、身体敏锐性、身体柔韧性等训练课程。2.2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由于各种职业都会出现职业性的亚健康与职业病等情况,从体育预防性的视角开设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病预防意识与通过体育活动的自我康复能力。结合高职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的身体状况,亟待设计两类课程:(1)亚健康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由于现代高职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生活不规律、体育学习和训练不积极与网络依赖等消极现象,导致一定比例的学生出现虚弱、情绪波动大、头晕与睡眠紊乱等亚健康症状,为学生处方性地设计放松精神、体质梯级优化提升与渐进性规范作息规律和培养体育兴趣的课程,如配乐的太极系列健身项目、娱乐性健身项目与艺术性健身项目等内容。(2)职业病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根据高职学生过度运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及久坐、久躺与长时间运用某一部位肢体、饮食不规律等,导致出现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鼠标手、慢性胃病与痔疮等病症,设计具有理疗康复功能的体育课程,让其体育锻炼中不仅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也能起到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比较适合的以传统的医疗体育项目为主,如前述的易筋经、五禽戏等,以及具有各种具有针对性功能的健身操等。2.3岗位性职业体能课程。由于不同岗位需要特定的肢体部位来发挥主导功能。设计岗位性的职业体能课程,通过科学的训练其特定肢体部位,在使其保持工作需要的基本耐力、爆发力与敏捷性的基础上,让其能避免劳损、及时恢复体能,以提升职业过程的工作质量。从岗位工作体能的实际出发,设计重点为:(1)体能修复性体育课程。针对某岗位性工作肢体经过一定时间长度导致的体能下降、过劳甚至劳损等体能消耗情况,设计具有地点适应性、时间长度控制灵活与运动空间自由的体育技能课程,是让职业者能即时或及时恢复体能,降低劳损与机体受伤的几率。以动作幅度小、体能负荷小、技能轻快简便、音乐轻松愉悦的项目为主,如广播操的某节运动、某种舞蹈的分解技能等,让职业者利用手机音乐就能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2)机能优化性体育课程。由于在工作实践中,不仅需要耐力、爆发力等力量性的体能,还需要肢体的敏捷性、柔韧性与协调性等素质。因此,从提升工作的整体绩效与身体整体健康水平的角度,以岗位性工作的肢体部位为中心,设计机能优化性的职业体能优化课程,以培养职业者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机能自我优化能力。以肢体的对称性技能动作、平衡性动作为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日后的职业体育运动中,既能通过科学的运动减少职业肢体部位的劳损等问题,也能避免非职业肢体闲置的肌肉萎缩与肢体僵化等现象。

职业体能需求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计及其教学,是培育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个性化体育能力、职业化体育方式的处方性课程,对高职学生的个人健康、职业体质、职业关系与职业文化具有激活与优化作用。当然,随着体育发展、职业发展、行业分化与科技发展等综合性因素,高职体育课程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展优化提升的设计,以确保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时尚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叶继强,郭广辉,鲁葵蓉.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12):75-77+85.

[2]梁慧.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1):159-160.

[3]商汝松.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6):104-106.

[4]王义伟.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分析[J].运动,2014(24):137-138.

作者:李分停 梁娜娜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