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教育课程设计思考

时间:2022-06-30 09:38:47

高职物流教育课程设计思考

1当前高职物流教育课程设计现状及问题

1.1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匹配

就我国高职院校中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是高职院校关于物流教育的理念比较老旧,没能跟上时展的脚步,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不注重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培养,在高职三年的教学期间,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些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时效性很差,大多还停留在10多年前的物流水平上面,对于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和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并不是很了解,高职教育物流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际物流就业市场中的专业人才需求并不匹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很差,缺乏专业性的物流管理操作技能,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物流企业的工作要求,就业渠道范围狭窄,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就业机会较少。

1.2课程结构失衡

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存在着课程教学结构失衡的问题,课程结构混乱,课程体系杂乱无章,在高职物流教育管理中,物流专业课程的比例和人文专业课程的比例严重不平衡,高职院校基本上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工作,造成了物流专业学生人文素质非常差,在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以后,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很难和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职业适应能力较差,不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招聘要求。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高职物流教育中实践性的课程安排非常少,理论课程的安排却非常多,这种课程结构上的失衡,又进一步影响到了物流专业实践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学生能够接触的实践操作设施非常有限,对社会上很多比较先进的物流设备了解甚少,综合性的技能应用水平较差,就现代化的物流发展水平来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1.3课程实施方法落后

就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的实施结果来看,很多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法都非常落后,在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采访调查时了解到,这些在高职院校中从事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都缺乏相应的实际物流管理操作经验,他们往往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后直接进入到了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中间并没有到物流企业中进行过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比较丰富,但是教师在物流实践经验方面的水平很差,在高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使用“填鸭式”的课程实施模式,将理论知识前强行灌输给学生,没能体现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能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因而高职物流专业的课堂活跃性非常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较差,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很低。

1.4课程评价模式单一

由于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对课程设计水平的重视力度不高,课程结构设计的失衡,实施方法的老旧,造成了物流专业教学的课程评价方式也是非常单一的,理论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导致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始终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考核上面,在学期末的测评考试中,每一学科都会让学生作答一套卷子,在试卷上会体现理论课程的知识点,进而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关于职业技能操作水平方面的测试则非常少,不能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综合评价,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的单一性,根本无法体现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事实上,大部分的物流公司都希望招聘到实践性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背诵理论知识的“机器”,而且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并不正规,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缺少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并没有开展多样性的课程评价活动。

2全球经济时代提升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计水平的实施策略

2.1树立正确的物流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在全球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的设计水平也应当跟上时展的速度,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更加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物流人才教育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物流专业的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工作中的挑战,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间,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得到职业道德观念,朝着物流企业的招聘需求进行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给予他们到物流企业中实习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提前感受到真正的物流管理工作氛围,使得高职院校的物流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工作要求高度匹配,努力将学生打造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化技术型人才,让他们可以在物流领域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2构建完整的物流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就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发展来说,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而且这些理论知识还必须是全球经济时代下新提出的政策或物流管理管理手段,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性操作水平,可以在实际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应用高职期间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构建并完善物流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时候,要对过去那种课程结构失衡的问题进行解决,打破传统教育观点的束缚,提高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生对物流工作的情感,让他们可以发自内心地喜欢物流工作,快速地融入到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当中,搞好和其他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完整地体现出来,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安排上的动态平衡发展,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比较先进的物流操作设备,提高学生综合性的技能操作水平。

2.3实施人性化的物流课程管理方法

就高职院校过去物流教学课程实施方法老旧的问题,在全球经济时展背景下,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通过模拟真实的物流工作场景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兴趣,给学生安排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上网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使得高职物流教育的管理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转变了过去单一的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课程教学元素,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可以了解到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手段,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通过小组间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物流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4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还应当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融入多元化的评价管理手段,让企业、教师和同学都参与到课程评价活动中,给予学生更为客观、综合性的评价,不要总是只关注理论课程知识的试卷成绩,而是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新的考核模式,将“学分绩点”的考核理念贯彻到物流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当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考核标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全球经济时代下物流领域的发展规律,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增加社会实践考核等综合性评价元素,使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主动完成实习单位下发给学生的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物流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提高高职院校物流教育的课程设计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快速融入到工作岗位,为我国物流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李燕娜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晓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物流科技,2014(04).

[2]杨文芳,张敏.物流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计[J].物流技术,2015(24).

[3]吕雯.基于职业标准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以《采购实务》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15(14).

[4]姚刚.能力融入并工学交替课程的学徒制过渡实践———校企合作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J].物流技术,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