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探索

时间:2022-02-24 05:15:25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探索

服装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需品已存在几千年,但对其理论的探究却开始较晚。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包含了材料、结构、工艺、色彩、图案、人类学、社会学、营销、展示等内容,是现代服装产业的关键角色,是情感与技术相互融合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壮大,正经历由量变向质变的优化阶段。但整体来看,其发展并不平衡:一方面,我国不同档次的服装生产分布不均,影响服装产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服装产业品牌意识较弱,服装设计国际竞争力较低。服装设计要想世界前列,必然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国院校必须充分重视服装文化理论和专业技法的教学工作,以便提高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让其能在服装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还让其能在我国服装设计实践、服装产业发展中发挥强有力作用。余强编著的《服装设计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一书,对服装设计整体概念、基本理论、方法原则等做出了详尽的阐述。笔者在研读此书后,对此书在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的教学应用中总结出三大特点,并对未来服装设计竞赛教学及市场走向进行了思考。

一、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分节有序

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关注点众多,既要注意时代审美需求,又要注意时代的功能性需求,既要注意服装材料的合理性、安全性、特色性,又要注意服装色彩的协调性、多样性。基于此,《服装设计概念》一书从服装设计审美需求、实用功能,以及服装设计用料、颜色搭配等内容出发,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形式法则展开论述,试图为读者搭建一个理论框架。纵观全书,其整体脉络十分清晰,全书共分十章,每章又细分多个小节。在第一章至第三章中,作者从基本概念出发,对设计以及服装的含义、发展、类型等进行阐释;第四章对于服装造型的设计,包括造型要素、廓形、部件设计等做出了介绍;第五章引出面料这一服装设计的载体,并对面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做出阐释;第六章着重阐述了图案纹样、颜色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七章从服装设计美学角度,点明服饰美的本质是“生活美”,服饰设计的中心是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服饰设计的重点掌握服装时代性;第八章分析归纳了服饰流行方面的知识,并在对流行因素传播特点及重要性做出归纳总结时,在如何预测未来流行趋势这一问题上给出了一定的方法法则;第九章是此书的点睛之笔,对服装设计教育、研究和未来做出了简要说明,这也是其他教材常忽略的一点;此书最后一章则介绍了多名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他们是20世纪服装艺术的顶峰,标志着服装技艺的最高水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表达了“目前世界大部分顶尖设计师均来自国外,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我国在服装设计这一领域还较薄弱,需加强对服装设计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出世界级顶尖设计师,打造出本土实力非凡的国际品牌”这一看法。结合教育现状,这类院校如何既快速又扎实提升学生们的设计能力与素养使服装设计学习者在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学生的设计直接创立品牌,并在市场上检验作品这一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那么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各类服装设计竞赛则是一条有效又实际的出路,增强了内容的实用性与可读性。

二、基础理论扎实全面,角度综合多元

服装设计作为服装产业的关键部分,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为了面向广大消费者市场,服装设计必须秉持实用性;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与流行时尚的集中体现,服装设计也必须以丰富人的心灵为前提体现其审美性。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精神活动,消费者对服装需求也将更加强调个性表达与精神追求,强调服装设计师的水平。市场环境的转变,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类服装设计竞赛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想要在服装设计竞赛中拔得头筹,首要任务便是打好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将基础知识作为基本目标。作为一本概论式教材,《服装设计概论》对服装设计理论基础、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设计需求尤为注重,以便为相关学习者提供参考,为他们应对不断变化发展、壮大的服装业提供有益指导。在第九章中,该书尤其提到了创新精神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创造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教育核心问题。创新精神在服装设计中尤为重要,这便要求服装设计学习者的思维要超前突破,表现形式要独特,对原材料和技巧的组合等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潮流保持一定的敏锐度,有能力将这些特点通过自己的理解在服装面料和款式中表现出来,体现独有的时代气息与自我风格。这种对于创造能力的重视,实际上也体现了我国所提倡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的理论学习对于培养创造力而言至关重要。简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变革历程大大加快。无论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亦或是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都对服装设计及服装设计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该书指出了未来服装设计的教育方向,即注重学生实验与研究能力,注重学生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出爱创造、高境界、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法则具体明

服装设计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时尚的一种象征和标志。纵观目前的服装产业,服装设计师已然成为影响品牌成败、影响企业生成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其能力的体现在于其能否采用现代设计的程序、方法以及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时代意义与自我风格的作品。服装设计竞赛作为一种良性竞争方式,高手云集、容纳多样文化与观点,是锻炼服装设计师设计能力、扩展服装设计师视野与思维的有效方法。各高职院校目前依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在精英众多的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在《服装设计概论》一书的相关知识点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书中第二章指出,近年来,国际时装流行的趋势都是对传统服饰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指出服饰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与交流属性,服装设计作品或多或少都会体现本民族文化元素或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此外,书中第七章“服装美学”也指出,服装作为一种时代性鲜明的物质,不可避免会受到某一阶段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每款服装在设计时都有一个代表其中心的主题或文化内涵。结合当代世界形势来看,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许多世界顶级品牌的当季新款都会渗入一些中国元素。而纵观当前各大设计竞赛,也常常会看到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如2019年月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所举办的第三十一届“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WorldOfWearableArt中,来自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参赛团队的《华夏图腾》获得了White组别和WETA工作室组别的个冠军。《华夏图腾》以中国文化元素、当前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为灵感,运用3D打印设计理念和参数化建模技术设计而成,综合体现了艺术、文化、科技等元素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渐作用、体现于各类艺术设计中,服装设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出路除了不断摸索品牌运营模式,也必须意识到国际元素与民族元素需相融合的这一规律,学会将中国文化与流行时尚完美结合,打造出独特的“中国风”品牌。

综上,此书不仅结合中西方服装设计历史与发展现状,对当前服装产业的发展走向做出了一定的预测,对服装设计教学发展给出了建议,还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及目前各服装设计竞赛状况,阐明各院校应意识到中国文化在前沿设计中的重要性,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普及、在服装设计作品中渗入的重要性,让学生设计作品体现时代意义与自我风格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魅力。该书逻辑清晰,结构分明,理论知识全面,设计方法具体。这对帮助服装设计学习者形成自己设计风格,对我国打造本土顶尖品牌、输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玲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