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自我评价框架要素分析

时间:2022-07-01 11:11:19

学术期刊自我评价框架要素分析

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和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其使命在于鼓励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引导知识创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国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期刊出版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学术期刊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学术期刊数量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00多种,发展为21世纪初的5000多种[1]。如何对体系庞大的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是一件复杂而又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事情,由此,中国开始建立日渐完善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1学术评价是学术期刊发展最有力的推动力量

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从早期的同行评价、主管部门评价、以刊物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评价及读者评价,发展为目前的体系庞大、指标复杂、数据细分、数字化手段健全的学术评价体系。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构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年度“学术期刊被转载、摘录量排行榜”,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万方数据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及其他学术期刊主管部门的评奖、评优体系等[2]。与考核指标复杂精细、考核数据翔实具体的学术期刊外部评价体系相比,学术期刊的自我评价则显得势微力薄、主观随意。很少有期刊认真、主动地对期刊进行符合办刊实际的自我评价。很多学术期刊宁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去研究、揣摩学术期刊外部评价体系的评价数据,甚至为迎合考评,放弃原本擅长的研究领域和办刊原则,也不肯耐心细致地自我审视,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反思自己的困境与不足。与学术期刊外部评价体系相比,学术期刊自我评价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2自我评价是保障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调节机制

所谓学术期刊自我评价是指学术期刊立足于自身发展的需求,依据适用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对自身的办刊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审视、反思,调整办刊行为。强化自我评价应成为学术期刊评价的主线,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利用外部评价的结果,促进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1期刊自我评价是对外部评价结果主动解读的调整机制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虽纷繁复杂,各种评价体系之间在评价方法、遴选规则、计量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其评价宗旨却都是为了对期刊进行学术鉴定,进而达到方便科研管理、督促学术进步、促进学术繁荣的目的。对于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术期刊来说,外部评价是其无法掌握和不得不面对的,当外部评价指标已经变成冰冷的数字摆在面前的时候,如何依据外部评价数据制定期刊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的。外部评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对过去成绩的评价,而自我评价则是主观的、强调发展的、面向未来的。期刊自我评价的最直接目的是对期刊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改进,为期刊管理部门和期刊主办单位决策服务。

2.2期刊自我评价是对外部评价数据为我所用的管理智慧

尽管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对权威、绝对公正、绝对科学的评价体系还有待逐步地去建设和探索。无论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方式、评价意见的反馈处理方式多么科学合理,都摆脱不了评价活动是人为的主观认识行为这一本质特征。作为学术期刊评价数据使用者之一的期刊出版单位,必须本着评价数据“为我所用”的原则来看待学术期刊评价结果。外部评价只有真正转化为可操作、实用、有效的管理资源和智力支持时,对期刊主体的办刊行为才具有改进意义。因此,在期刊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外部评价结果能否为我所用,对进一步办刊是否有帮助、怎样提高办刊效益。

2.3期刊自我评价是与外部评价积极合作的互动过程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是针对个别期刊进行的评价行为,而是对学术期刊整体进行的统一考核和排队,尽管其评价体系指标构成和计量方式还不尽完善,但依旧能反映出被评价期刊学术成就的基本面貌。在各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基本上是通过使用多项指标综合测定法获得学术期刊综合指标汇总排序后,再结合专家评议等定性评价方法,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压力。学术期刊在看到自己和同行业期刊数据的同时,便有了办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也有了与同行业期刊进行比较和学习的机会。期刊自我评价能促使学术期刊主动转变管理方式,形成科学的办刊机制,确定现代办刊理念,加强与同行业期刊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3学术期刊自我评价需关注的框架指标

作为学术期刊主体的办刊单位在面对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纷繁复杂的指标时,应主动解读外部评价指标并与本期刊办刊实践相联系,把外部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转化为期刊主体能够接受、熟悉并可以把握的自我评价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转变未来的办刊策略。尽管学术期刊外部评价体系指标精细复杂,但转化为期刊自身发展指标,其所关注的无外乎以下4个方面。

3.1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

学术期刊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来自于所刊发论文的整体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包括学术理论的构建和创新、学术前沿的探索和突破、科学研究的提炼和总结、对后续学术研究的影响和激活等。学术质量是评价学术期刊的主要标准,为学术质量做评价服务是当下各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主要设计目的,也是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通过使用引文分析测定法计算出被评价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计量数据来考评期刊的学术质量。

3.2学术期刊的受关注度

期刊的使用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读实现的,只有被阅读过的期刊才真正实现了刊物的价值,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文章的下载量。以往的做法是以发行量来评价期刊的受关注程度,其实质是希望通过发行量来表征阅读量。而这一做法是基于每一位订阅期刊的读者都阅读了该期刊,而每一位未订刊者都没有进行阅读的假设。但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期刊订阅量并不等于期刊阅读量的现象。学术期刊的读者以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和相关业界的从业者为主,普遍都有上网查询资料的便利条件和使用计算机学习、研究的习惯,相对来说,比其他读者更喜欢阅读网络版学术期刊。尤其是新媒体阅读方式包括光盘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的普及,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与阅读量之间的关系更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关。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采用发行量及Web下载率等指标考察学术期刊受关注度[3]。

3.3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

学术论文首先是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论文,任何一种优质学术期刊都是其在本行业、本领域内的优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质期刊。由于学术期刊都有特定的研究背景和专业指向,经过多年的办刊积累,拥有一大批属于自己的办刊资源,如固定的作者群、读者群、稿源和熟悉业务的编辑队伍。这些都是学术期刊进一步发展所应具备的优势条件,也是学术期刊市场细分后期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工作流程评选出来的学术期刊,基本代表着本专业领域最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前沿发展方向。因此,关注期刊特色,为科研管理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是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重要职能。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主要通过期刊排名和行业评奖等考察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

3.4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

学术期刊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学术公器,承担社会责任是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使命。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弘扬先进的学术文化理念,倡导优良的学风,团结一批真正献身学术的学人,对学术繁荣和社会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意识指导下和学术规范约束下的学术期刊自由也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关注期刊个体学术质量的同时,亦应致力于鼓励良性的学术竞争,营建优良的学术文化氛围。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双效期刊”“名刊工程”“名栏工程”等来表征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

4依据自我评价要素分析结果,制定未来期刊发展的改进策略

期刊自我评价应围绕“为了期刊发展”的主线,采取积极有效的调节措施,为未来期刊发展制定合理有效的办刊改进策略。

4.1研究外部学术评价指标,提高期刊的学术竞争力

一些学术期刊之所以进入评价体系的核心期刊或者来源期刊序列,是由于其刊载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是每一篇论文对刊物整体的贡献度不可能相同,也可能差别很大,有些论文甚至是拉了后腿。获得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认可的期刊应抓住良性循环的大好时机,对自己的学术指标进行分析,哪些学科、哪些栏目、哪些主题、哪些作者的文章有较高学术价值应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办刊实践中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保持期刊学术研究的持续性。同时,亦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视野,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和学术潜质的青年作者给予一定扶持,学术期刊的优势学术地位才有可能持续下去。

4.2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术期刊的受关注度

受关注度高的刊物当然会更容易吸引研究者阅读和引用,刊物的受关注度得益于刊物在同类学术刊物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期刊评价体系中的级别和名次、刊物主办单位良好学术声誉的延伸、刊物专业性特点鲜明等因素。比如,在受关注度比较上,各学科的核心期刊普遍高于普通期刊,经常刊发争议性论文或前沿性学术争论的期刊会受到研究者的格外关注。这会促使受关注度高的期刊走入良性循环的办刊态势。因此,学术期刊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自己的受关注度。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提高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排版装帧质量,开拓发行渠道,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开展同行合作等。同时,广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字出版平台合作亦是必然之选。

4.3承继办刊特色,提高期刊的行业内部影响

学术期刊可联合行业学会,深入研究本领域、本行业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和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行业学术期刊发展的专业评价体系,帮助和扶持本领域学术期刊办出特色,促进本领域学术期刊健康发展。作为个体存在的学术期刊也应立足于自身需求,按照评价体系的实用性、适用性等因素,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评价体系联合使用来开展适合自身需求的学术评价工作。学术期刊在对内进行自我评价时,应不生搬硬套,不求全责备,更不偏信、不迷信外部评价体系所提供的数据,而是根据办刊主体的具体条件和编辑素质,合理评价工作业绩,调整工作思路,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

4.4理顺学术期刊管理机制,促进学术期刊社会效益整体提高

学术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和生存发展的根基,学术期刊是学术文化的重要链条。作者盼望具有学术鉴赏力和伯乐精神的编辑,社会呼唤具有学术公信力和良好学术声誉的期刊。新时代新使命,学术期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发挥助推作用,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探索真理,真正解决现实问题。办好一种学术期刊,就等于树起一面学术旗帜。学术期刊就像一颗恒星一样,发挥辐射作用,团结一批作者,影响一批读者,进而净化学术风气、营建优良学术态势。学术期刊应以刊发优秀内容为己任,倡导追求真理、敢于担当,为学术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