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规范性治理要点

时间:2022-05-21 05:24:25

学术期刊规范性治理要点

一、引言

科研诚信是保证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科技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当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在学术界违背科研诚信的事件屡见不鲜。我国科技期刊的规范性建设与国际一流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包括国家规章制度,以及期刊本身规范性的治理工作。因此作为学术期刊本身,规范性治理极其重要。可以说,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也是监测和暴露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平台[1]。同时,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发表的第一环节,本身扮演着科技成果筛选者的角色,因此,学术期刊应当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术诚信把关,筑牢出版伦理底线,在端正学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方面起到桥头堡作用。

二、我国的期刊规范性的相关文件和行业标准

期刊规范性治理是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对科技期刊和学术出版规范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连续相关文件和行业标准,对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等问题提出规范。2015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印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在文件中,给出了如何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功能定位。[2]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3]201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有助于期刊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机制,标志着学术出版界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诞生。2019年9月,中国科协组织编写的《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正式。该书系统地总结归纳了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同行评议、编辑与出版者的伦理道德规范,为我国科技期刊对学术不端的认定和处理、防范学术不端的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和可操作的准则。[4]

三、国际重要科学组织的出版道德规范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专业组织致力于推动科学出版伦理规范,并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下面对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出版道德规范进行解读和分析。(一)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成立于1997年,以促进科研及其出版诚信为使命,旨在定义科学出版伦理方面的最佳实践并以此帮助相关的作者、编辑、编委会成员、读者以及出版机构[5]。目前,其成员包括来自全世界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的编辑和出版机构。COPE目前已经出版了《期刊编辑行为准则和最佳实践指南》[6]《期刊出版机构行为准则》[7]等一系列出版伦理方面的指导方针。同时,COPE还了一系列流程图,为编辑处理各种期刊相关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操作性极强的指南。《期刊编辑行为准则和最佳实践指南》从“行为准则”和“最佳实践”(实际行动)两个角度,对期刊编辑如何促进出版伦理规范进行了阐述。该指南首先概述了编辑的一般性任务和责任,接着从编辑与读者、作者、审稿人、编委会成员和期刊出版机构的关系这5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期刊编辑的行为准则和最佳做法。接下来,该指南就“编辑和同行评审过程”“质量保证”“保护个人数据”“鼓励符合伦理的研究”“处理可能的行为不端”“保证学术记录的真实完整”“知识产权”“鼓励争论”这8个方面为期刊编辑提供行为指导;最后,该指南指明了期刊编辑在遇到“投诉”“商业考虑”“利益冲突”3种情况时该如何来做。《期刊出版机构行为准则》规定了期刊出版机构在维护出版伦理方面的一般责任和义务。该行为准则指出,期刊出版机构应当和编辑一同恰当地制定期刊政策,并努力满足这些政策;与作者、读者、审稿人沟通交流期刊政策;定期审查期刊政策(是否需要修改更新);保证学术记录的完整性;协助调查学术不端事件;文章的更正、说明和撤回;及时地内容。COPE还制定了一系列流程图,为期刊编辑处理可疑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具体解决方案。流程图共有17个,对应17种具体情形。COPE目前已中文版流程图[8],文献[9]也对该流程图进行了详细解读。(二)欧洲科学基金会。欧洲科学基金会也在科学不端治理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做了巨大努力,2000年率先颁布了指导性文件《研究和学术领域中的良好科研行为》。2008年《促进诚信:欧洲各国促进和保护良好科研行为的机构措施》的报告。2010年,欧洲科学基金会联合全欧科学院了其成员国共同认可的规范性文件《欧洲科研诚信行为准则》。[10,11]

四、信通传媒在期刊规范治理方面的实践

我国已的相关文件和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出版伦理建设方面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为学术期刊的规范出版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指导。笔者所在的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目前国内通信领域唯一一个学术期刊集群,包括《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电信技术》《Journalof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Networks》《物联网学报》《网络信息安全学报》《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等学术期刊。我们始终将维护科研诚信作为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使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以及不断地与时俱进,在科研诚信治理方面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因此,下面给出学术期刊集群在科研诚信治理方面的实践方法和经验。(一)对于作者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监测和处理。目前学术期刊集群的投稿都是线上投稿,作者投稿之前,都会针对具体的每一篇文章,上传有单位盖章的“涉密声明”“学术不端声明”等。线上稿件在送审之前,首先编辑部会根据合作的系统对稿件进行重复率检测。对于重复率超过20%的稿件,编辑部会核查具体的检测报告,分析重复率过高的原因,进而予以相应处理。目前,采用技术手段检测重复率的方式已为大多数学术期刊所采用,但如何利用好检测结果则是期刊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编辑部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高重复率的稿件进行退稿,而是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更有效的信息、做出更恰当的处理。重复率检测这一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发现剽窃、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但对于伪造、篡改、不当署名等行为,却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这就需要编辑和审稿人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方面,编辑会对作者进行背景调查(包括研究方向和最近的情况等),通过作者背景信息进一步判断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编辑会向审稿人介绍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提高审稿人监测学术不端行为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例如,编辑在送审时会特别提醒审稿人关注稿件原创性、实验结果真伪等问题。以上都是对于“问题”稿件的监测和处理。实际上,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学术不端行为才是更为重要的。笔者在编辑经验中发现,不少稿件涉及学术不端行为,是作者缺乏意识造成的。因此,期刊通过公布“作者须知”“道德声明”等途径,增强作者意识,正向引导作者遵守相关的学术规范。(二)对于审稿人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控。审稿人涉及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和作者存在利益相关或利益冲突关系,给出不公正的审稿意见;二是企图利用稿件内容或审稿人身份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例如盗用稿件内容、胁迫作者进行利益交换。首先,期刊从审稿模式和送审流程上避免审稿人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期刊采取双向匿名审稿,作者和审稿人相互不知道身份,这就几乎杜绝了审稿人因利益相关或冲突产生的不公正评审,也避免了作者和审稿人之间可能的利益交换。尽管是双向匿名审稿模式,编辑仍然会核对审稿人和作者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背景,避开和作者有过同一机构工作或学习经历的审稿人。此外,作者在投稿时可以披露存在利益冲突的审稿人,编辑在送审时会避开这些审稿人。同时,期刊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促进审稿人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审。期刊向审稿人提出了利益冲突披露及保密的要求,对审稿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并增强了审稿人的相关意识;期刊设置了优秀审稿人奖项,将审稿客观公正作为一项评审指标,对审稿人起到了激励和示范作用;期刊开通了作者申诉渠道,作者如果认为审稿意见不合理,可以向编辑部提出申诉,编辑会介入处理,例如重新给稿件分配审稿人。最后,期刊已采用线上投审稿系统,保证审稿流程透明可追溯。稿件所对应的审稿人身份、审稿意见在系统上均有记录,对于审稿人的学术不端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证据,因此对审稿人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监管作用。(三)对于期刊编辑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控。期刊编辑自身也可能涉及学术不端行为。对此,期刊出版平台和编辑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流程,采取了有效的规范性建设方案。期刊出版平台专门成立了研究中心,对期刊规范性治理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调研国际相关组织的规范性文件,追踪国际知名出版商的相关做法。同时,信通传媒定期组织编辑进行学习,增强编辑自身的意识。出版平台还采取抽查制度,对稿件的处理流程进行抽查,保证编辑按照规范处理稿件。同时,在编委会上也将期刊规范性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议题,重申出版伦理,共同讨论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设方案。

作为一个负责的学术期刊集群,在国家不断加大对科研诚信治理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好学术期刊规范治理的工作,加大内部的管理力度、政治学习力度以及创新力度等。同时作为科研成果展示和探讨的平台以及传播渠道,学术期刊一定要担负起在出版伦理防控方面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需要有与时俱进、严格的规范加以防范,任何出版伦理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为我国的科研诚信助一臂之力。

作者:牛晓敏 易轩 单位: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