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3-21 04:41:05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强化会计专业教学水平,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应及时调整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该的课程设置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各高职院校均将其作为会计发展的一个分支,甚至作为一个专业。随着信息化在全社会的深入发展,会计信息化开始与企业管理进行融合,按照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会计信息化课程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岗位技能为核心。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学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课程内容应用型不足和师资队伍匮乏等种种不利因素,造成了企业会计人才聘用信息能力需求与毕业生信息化能力局别相脱节的局面。因此高等院校应及时调整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该的课程设置更符合社会的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当前在岗位应用中的重要性,我们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研究,为了突出会计信息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就必须改革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科学的构建会计信息化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性、创新性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进行课程改革研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

1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只讲授财务软件的单机版操作,无法满足角色扮演教学,单机版操作不能分别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如采购员、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等角色,然后指导他们每个角色在整个经济业务的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单位已经使用了网络版的财务软件,虽然两者在某些方面相同,但对于技能型人才而言,用人单位看中的是人才的应用,不愿意员工有过长的工作适应期。企业更希望员工进入企业后,就可以独立从事具体工作,这样网络版财务软件的应用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没有涉及到信息系统的课程。在企业管理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会计人员不但要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还要进行会计预测与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的所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对信息系统的认识与学习必不可少。而学生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信息系统的学习,大大制约了其今后的发展。

1.2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够合理。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很难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仅仅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讲,在讲授内容上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人才需求角度有缺口不能很好的密切衔接;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互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本课程的教学显得更加的枯燥无味,同时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演示操作,不能很好的强化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1.3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训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信息化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硬件方面,虽然,在许多高校建立了手工会计模拟室和信息化会计模拟室,但并不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要求。教学材料方面由于会计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国家经济政策经常都会有一些变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比较频繁,而这些变化会引起会计实务工作许多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我们在信息化教学中所采用的模拟实训教材却很难跟上这种变化,现有的许多会计实训教材比较陈旧,漏洞也较多,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另外我们信息化实践教学基地还不完善,学生要想接触真实的企业会计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措施

2.1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更新

会计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也是紧跟当前社会形态的变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当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素质”,这三者应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国家教育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要求以及国家当前对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要求具体地说是培养一种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参谋型人才;能教育的要求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型人才。而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的综合性课程改革目标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同时符合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职业能力的要求。从教育目标上进行根本改革,使学生既有知识,又有能力,又有素质,毕业时符合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胜任就业岗位。

2.2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重组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应仅仅围绕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技能要求将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训教学内容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信息化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和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企业应用型强而在教学环节中又容易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查漏补缺,同时重视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环节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的反馈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2.3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的改进

教学手段信息化,将慕课教学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来,改变传统的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线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远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索取之情。同时,应大胆地走出去和引进来,追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引入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实务案例,努力挖掘学生的能力极限,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2.4会计信息化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注重课堂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是简单的死学知识,而是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正对社会的信息化职业能力需求导向,我们的考核方式也应从课堂走到课下,将学生的课下自学融入到考核体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题的研究以日常教学为依托并服务于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研究进行本门课程的课程改革,通过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边实训、边研究,边反馈,边改进的模式,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课程,积极推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改革进程,同时对相关财会课程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刘荣 鲁艳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