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索

时间:2022-03-11 08:47:15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索

摘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不仅可作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可作为教育学生的契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班级参赛学生的选拔、指导和心理疏导,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和兴趣,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自我效能;高职学生;技能大赛

一、教育探索背景

每年举行一次的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展示自我、提升技能水平的契机,当然对于学生的职业形象、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养等方面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同时也是一次极佳的教育学生的机会,不仅对于个别参赛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激发作用。高职学生个性鲜明,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但对自我没有准确认知,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不良。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教育反复性的困惑,即便苦口婆心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们也在一旁不住点头唏嘘,对你诉说的道理了然于胸,但一转身依旧我行我素,行动上没有丝毫改变。这不禁促发我深深思考,在学生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我们投入了巨大的教育力量之后依然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看到的学生行为的转变呢?我们的教育如何变得更加有效率?自我效能是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行为与动机之间的中间过程,指的是人们对于自己获得某种预期结果所需实施的特定行为能力的信念。一种行为的启动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对自己相关技能的预期和信念。我校高职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加之医学相关课程的难度加大,自身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自律性还处于他律和自律交叠阶段,对于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信心低下,很容易被外在社会和网络中的光怪陆离的事情吸引,导致“玩物丧志”。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承诺、临床实践能力等呈正相关,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稳定性和核心能力,开辟了一条学生教育的新途径,为学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我决定利用这次班级筛选参加护理技能大赛选手的机会尝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

二、教育探索过程

1.纠结的“人选”定夺。技能比赛选拔的严酷性和近乎完美的素质条件并没有击退学生们的热情。调查结果显示,班级有90%的学生都愿意参加筛选。这个结果让我感叹:原来每个学生都有着“学好”的憧憬,但有时缺乏“被关注”和科学的教育策略,让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在无声无息中被浇灭。由于护理系学生数量较大,选拔工作量巨大,无法做到让每一个表达出强烈愿望的学生都进入筛选流程,因此学校决定给每一个护理班4个初选名额。如何在我班30多位同学中选出4位“名副其实”的选手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成绩?长相?性格?技能水平?……选择准确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树立榜样,但选择错误不仅让参与的同学亲身经历失败,也让班级的其他同学丧失参与比赛的热情和信心。我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第一次调查学生表现出了高涨热情,但其中也存在很大水分,即学生的从众心理。因此在确定名单之前,我再次召开班会,宣读护理系制定的省赛选手选拔方案,让班上每位同学明确选拔要求和过程。让有志于参加选拔的同学撰写一份自荐书,表明参赛的愿望,自身对于参加比赛具备的条件和所做的准备。通过此环节考量学生的自信程度和对自我的认识。结果,班上共有14位学生递交了自荐信,结合学生自荐信表述内容和一贯表现,最终确定了成绩优异却略显腼腆的小芳、技能突出又有着一定比赛经验的小婷、外向活泼但成绩不够稳定的小倩、上进心强各项条件比较平均的小进。这四位同学不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操作技能最突出的,打动我的是她们强烈的动机水平———“非常渴望通过这次比赛锻炼自我”和坚定的信念“我一定会好好训练,相信自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提升需要行为的转变和强化,而这中间转化的机制的关键是自我效能的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倾向选择难度大的任务,并且能够坚持克服困难的行为持久性长。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认为成功与自己的努力程度相关,会不断增大付出努力的幅度。这些均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体验将进一步提升他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水平,并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引导和激发出一股正能量,这才是我鼓励她们参与比赛的宗旨,而不是将目标局限于名次和外在的荣誉。2.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当这四位同学得知自己成为班级代表可以参与校级技能比赛选拔时情绪都非常高涨,我暗喜我的精神激励起作用了。接下来一系列增强她们自我效能的策略轮番上阵:首先我帮助她们进行目标的设置,虽然她们都憧憬着自己可以进入省赛队伍中,但这个目标太高,以她们目前的水平还无法达到,这种挫败感会降低其自我效能,因此我引导他们把参与省赛这一终极目标分解为参与校级选拔—参与市级选拔—参与省级选拔三级目标,将跨越难度降低,使其明确每一阶段需付出努力的方向和程度。接着为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摒弃了手把手教授其技能、安排训练计划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授权和参与激励的方式,让4位同学自行配对练习,在参考以往比赛视频的基础上自行揣摩去发现自身问题和同伴相互探讨,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同时安排了09级曾经参与过省赛选拔具有一定参赛经验的2位学姐进行辅导,通过榜样效应增加她们的替代性经验,进一步提高她们的自我效能。在学生每练习一段时间后监控他们的技能水平,让学生提出她们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她们进行探讨并适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攻克难关。通过练习后获得的直接性经验和观摩他人的替代性经验后的言语劝说往往是最容易接受和吸收的。在言语劝说时多以激励为主,但建设性的批评也不可或缺,具有警示和促发学生反思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建设性的批评不一定降低自我效能感。在反复的技能磨炼中,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们训练中的问题时,学生并没有流露出反感的情绪,反而是充满了感激,虚心接受了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得加强,由最初的我要求每周检查她们练习情况变为主动向我预约时间让我检测她们的技能水平,所提出的问题也越发具体和有针对性。3.省赛“后时代”。从最初的校赛、市赛、省赛以及随之而来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这3个多月的历程中,我班4位学生中有2位进入了校护理技能比赛并双双获得了二等奖,2位学生进入了市护理技能大赛分获一、三等奖,1位学生进入了省赛集训队并获得了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通过大赛的历练,我明显感受到了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她们对自己更加有自信,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境更加应对自如。当然,成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小婷、小芳从校赛中被刷下,小倩从市赛中被淘汰,小进在国赛的选拔中惜败,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并没有因而意志消沉,而是更加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她们学会了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学习如何控制自身的负性情绪,将在大赛集训阶段提升的自我效能泛化,乐于面对更具挑战性的活动中:小婷在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成绩一跃为班级前列并且主动承担了护理实训中心值班护士的职责,组织管理全年级学生技能训练并给予指导;小倩通过年级竞选进入了系学生会,担任年级组织部部长;小进主动参与了南京市先锋训练营活动,光荣地成为了亚青运动会的护旗手等。通过参与比赛过程,这几位同学不仅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也将自身的正能量辐射到身边的其他同学身上,在班会中分享她们参赛经历,她们向同学们传递了感恩、奋斗、坚定的精神能量。这也说明了自我效能的增强策略的可行性。4.教育探索反思。通过总结发现这四位同学在筛选赛中表现失常的共性原因为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因此导致了自我效能的降低。如小倩在比赛中紧张得大汗淋漓,小芳紧张得不停地眨眼睛,小进因为紧张导致比赛动作走形,物品准备不全。这说明情绪唤醒对于提升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学生由于心理历练不足,在准备比赛阶段往往只关注外部刺激即获得名次,总担心自己在步骤中出现错误,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处于焦灼状态影响最终水平的发挥。提示自我效能提升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心理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在比赛过程中的自我成长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学生面对人生过程中的失败时要及时地合理归因,尽量将原因归结为自身努力不够,如专注度或训练量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胜意识,促使目标的达成。当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时,将其也归因为努力程度或者能力上来,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效能。虽然结合省护理技能大赛选手筛选的契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如自我效能增强策略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职业素养,心理调适对于自我效能提高的重要性。但本次尝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可做进一步的改进:如可利用广泛使用的量表动态进行学生自我效能的监测用以指导增强自我效能策略的使用会更加客观;本次研究的样本量太少,没有覆盖到大多数学生,样本的代表性需进一步考证;所运用的策略仅仅停留在经验之谈,还为上升为系统性的方法。但自我效能理论的运用是教育工作的风向标,需不断探索其适用性的途径以提升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作者:彭鑫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尚艳芳.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6-87.

[2]吴兰花,王占坤,黄飞旭.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