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质量管控体验

时间:2022-05-21 10:53:00

高职学前教育质量管控体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完全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计划的执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考核、检查等教学情况反馈,最后到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综合反馈,所有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专业人才就是通过这个系统培养的。[1]

一、确定质量方针与目标

质量方针表明了人才培养部门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承诺,[2]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前教育岗位和岗位群需求为依据,持续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确立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通过“院园合作、学‘教’结合、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培养出“综合发展、特长明显、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力争三年内把本专业打造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使学院成为本地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基地。

二、制定质量保障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想保证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不偏离目标,必须针对关键问题制定质量保障措施。为了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从根源上避免出现问题,制定了以下措施保障质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优质成才平台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为确保高职学前教育人才能够更好为用人单位服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做起。我们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学前教育专家意见,召开在校学生座谈会,毕业生反馈回访等各种形式的实地调研,引入学前教育工作一线的优秀教师与园长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积极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传统的学科型学前教育课程结构培养出的人才,走到工作岗位往往会感到学的内容和实践工作场景有较大差异,需要较长时间适应。为确保学生上岗就能用,上岗就好用,专业与各实训单位合作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师和业界专家共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工作岗位,选取任务内容,创设学习单元,再由课程专家和教学督导小组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和综合,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实践得到保障。

(三)建设高技能、高素养的专业师资团队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技能修养、创新实践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首先,通过引进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打造学前教育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使其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其次,选拔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出外进修、国内外专业考察调研等活动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其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教研、培训工作中带好头;最后,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院园合作”新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选拔、培养、提高工作。

(四)遵循PDCA循环程序,逐步建立专业自我评估机制遵循PDCA循环程序,建立专业自我评估机制:P是编订专业建设的周年计划(设计软硬件建设指标及项目责任人);D是实施专业建设计划,检查进度并克服建设困难;C是拟定评估计划及自评指标、程序和工具,就各项目重要环节进行评估检视;A是明确专业建设成效和需要改善之处,为制定下一周年的专业建设计划奠定基础。四个阶段进行循环转动,每转动一次,质量就提高一步。

三、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工作业务流程中,即在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坚持不断地改进质量,进一步拓展用人市场。

(一)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专业品质的重要促进手段,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专业教师执教能力;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及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人才培养通道以学前教育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通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与评价办法,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增强专业办学活力。

(三)强化院园合作、开放育人逐步与各实习基地幼儿园结成网络联盟,引入行业新技术、新理念,院园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幼儿园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通过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持续满足专业市场对人才素质要求。

四、实施风险管理,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

产品质量好不好,不能光听生产厂家自己说,应该由顾客来评价。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就相当于顾客。与专业自我组织评价和校内专家督导、行政检查评价相比,第三方评价由于评价组织实施者独立于被评价的部门,评价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评价所依托的专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具有专业性基础和人才优势,在制定评价指标、判断评价结果等方面更能够提高评价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毕业生)及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即课程对毕业生入职后岗位要求的满足程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4]第三方评价体制的建立能够调动所有与专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对专业建设的保障监管作用,有效地避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市场用人需求相脱节的风险,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