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18 02:45:3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包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基础,搭建心理健康平台;多面关注,强化心理健康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之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较高中阶段有所不同,极易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和影响。这就需要就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创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巩固。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的开展,可以为保障校园秩序、优化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因素。也可以让大学生以更健康的身心状态去开展学习活动[1],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措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效果的转变和提升,促进了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二)促进高职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紧紧围绕学生个人素质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锻炼稳定的心理素质,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去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三)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大学生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构建路径

(一)面向全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开展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其在实践当中的主要途径,也是保证效果的必要手段[2]。高校向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促进其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所决定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根据内部和外部因素,积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切实接受实际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参学率。另外,高校还要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或学生普遍喜爱的公众人物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活动,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等问题。通过以上方式,来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二)以学生为基础,搭建心理健康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理念实践的具体要求,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只有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从而有效提升和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四级心理健康工作平台模式,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地开展。所谓四级工作平台模式,是指由校级领导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一级平台;由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统筹的二级平台;由各院系的书记、主任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组建的心理辅导站为三级平台;由学生志愿组成的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和班级心理委员为四级平台。四级工作平台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其根本目的是调动高校一切有利资源参与心理辅导工作,从而构建强大的实施网络,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当中,从而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体系建设。搭建心理健康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三)多面关注,强化心理健康服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突出教育引导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职能的运用。一方面,要按照学生心理状态的三个层次(即障碍性指导、适应性指导和发展性指导)来准确及时地开展心理疏导教育服务,使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向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浓厚氛围。当教师发现思想状态不稳定的学生时,要组成心理辅导团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帮助其成功战胜不良心理;还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测,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便详细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的结果要建档保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媒体或其他渠道获知的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也反映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还不太理想。因此,高校要切实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社会输送智商、情商均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8-80.

[2]崔伶玲.情绪危机模型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应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4):33-37.

作者:陈爱平 单位:福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