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4-29 10:14:18

高职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文章对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高职物流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物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的选拔机制。并首次提出现代学徒制的概念。2014年,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确定“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8月,教育部正式遴选出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自此,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正式拉开大幕。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典型特征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通过企业、行业、专业的深度互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进行传承与培养。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实现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一致、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相一致、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岗位考核替代课程考核,从而使行业、企业、专业深度互融,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技能的针对性。1.1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为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校企双方深度互融、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教育部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积极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即“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双方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共同研究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标准、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制定校企联合的招生与招工方案,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实现联合招生、协同育人。通过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学生入学后,同时具有在校学生与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专业学习上,接受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历练,学生毕业时,经企业考核合格和双向选择,可以直接留在企业相应岗位工作。1.2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关键。从最初现代学徒制专业选择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匹配,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制定,再到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确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徒制班级的运行与管理等,学校与企业都必须全程深度研究、共同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共同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形成“双导师”团队,共同对学徒制班级进行教学与管理。企业师傅除了工作岗位带教外,还需要经常性地到学生课堂进行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及专业技术的专题讲座,学校教师除系统教学外,也需要到企业进行岗位学习与培训、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以及对企业学徒进行跟踪指导等。LogisticsSci-Tech2020.4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同时,校企双方还需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对“双导师”团队进行考核与评估,确保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效果。1.3共建核心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共建核心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是实现现代学徒制良好实施效果的强有力的支撑。现代学徒制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意向、发展规划及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确立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分析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及学徒未来职业发展渠道和方向,重构基于职业发展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能力相融合,制定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企业化课程标准,确保学徒在掌握足够的系统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其职业岗位能力、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等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衔接。1.4共建现代学徒制管理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包括建立校企共融的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双导师选拔聘任与考评制度、多方参与的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以及学徒考核评价与双向流通机制等,在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与质量运行监控体系,并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纳入校企双方的绩效考核范围,定期检查评估,形成一套完备的校企深度互融的现代学徒制管理体系。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有偏差。从201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到2015年正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仍属于较新的一种理念。由于物流企业的行业特性,在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四年中,物流专业进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院校并不多。很多未参与试点的院校和单位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并不到位,即使是参与试点的院校与单位,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学习与指导,其具体实施的专业团队教师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对具体实施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实施标准比较模糊,大多仍处于摸索、适应阶段。特别是在企业和学生方面,他们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了解,没有从更深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培养与储备方面去考虑,而只是单纯地将其视作物流领域的项目合作,仅提供部分基础性的工作岗位供学生进行岗位认知、体验和实践,从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2.2“双主体育人”体现不明显。相较于发达国家政府主导、市场驱动,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现代高职教育,如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主导、企业被动性辅助,行业协会的参与度非常低。特别是物流行业,由于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日常物流业务非常繁忙,一线工作岗位技术技能含量不高,企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要求较低,因此,物流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积极性并不高,多数情况下,与学校合作只是为了满足“双十一”等物流高峰期的用工需求及日常员工流失的正常补充,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储备方面,需求并不强烈,对现代学徒的职业岗位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也不深入。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校内现代学徒制导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中,导致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双主体育人”体现并不明显。2.3企业课程落实不到位。现代学徒制要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最终要落脚到课程建设,包括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并按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其中核心环节在于企业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企业课程需要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过程制定详细的理实一体化的授课内容,由企业带教师傅结合工作实际对学徒进行传授与指导,企业带教师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还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传授和讲解。但由于物流行业的自身特性及物流企业的薪酬制度体系,企业的每一位带教师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无暇将企业课程内容系统化、理论化,只能结合实际工作,利用零碎时间,对学徒进行碎片化的指导。与此同时,企业里每一位带教师傅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对学徒的具体指导中,表现的差异化也非常大。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的校内导师本应负有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及到企业工作岗位对学徒进行跟踪指导的责任,但由于校内工作任务繁多,且大多数学校对校内导师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量的核定没有明确,造成校内导师对学徒在岗的跟踪与指导不够深入,企业课程无法按计划和要求落实到位,从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效果。2.4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为保障现代学徒制顺利推进,校企双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都会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层面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与督查管理办法》及《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校企层面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等,以及试点专业层面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学徒召回制度》等,这些制度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的职责、现代学徒制的组织与实施、监控与评价、学徒的组织与召回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于学校教学规律、企业生产规律、学生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无法将这些制度一一落实到位,很多制度内容流于形式,没有贯彻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3.1深度研究现代学徒制具体内涵,确立符合物流行业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从传统师傅带徒弟传承专业技能演变而来的,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自2015年教育部首次遴选165家单位进行试点以来,数量上发展较快,但其核心内涵不够突出,各方利益群体在认知上存在较大的瓶颈和差异。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属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必须集合校企双方深度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涵,沟通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强化校企双方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认识,统一各方利益主体的认知,使校企双方在理念和思想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物流企业,结合物流行业、企业的特性,综合考虑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及需求,确立符合物流行业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现代学徒制导师团队及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让校内导师及企业师傅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招生与招工的方式、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以及多元化的教学组织与评价等都有充分的了解,并协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之外,帮助他们对自已未来的学习、实践及就业进行更精确的定位。3.2提升校企融合的深度,强化现代学徒制的契合度。要达到教育部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初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现代学徒制的契合度必须要加强。由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推行的时间尚不足五年,又涉及跨界教育合作,而物流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普遍存在位置偏僻、工作环境艰苦、体力劳动量大、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就必须严格把控,要结合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挑选区域范围内代表整个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管理先进的优质标杆企业联合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同时,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上升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高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5年甚至10年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明晰学徒从入学到就业后的整条职业发展通道,共同培养稳定的、高水平的、校企结合的学徒双导师团队,共同制定以学徒学习与终身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建设学徒培养课程资源,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共建学徒培养管理团队,沟通、协调、评估、反馈整个学徒培养的效果,真正做到校企互融,形成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3.3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校企沟通,及时评估调整。在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程度不一或受各自资源所限,会与原定设想有较大偏差,如现代学徒制课程实施内容与标准不一致、校企双导师对学徒的指导与管理不到位以及学生对学徒身份和岗位的不适应等。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双方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详细了解学徒在岗位技能、职业素养、操作规范等方面是否按标准执行并达到应有的提升,学生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及发放、人际关系等是否满意与适应,日常管理工作中是否存在不到位或有疏漏的地方,特别是学生在学徒生涯中面临哪些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并针对这些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方沟通,及时对项目进行评估与调整,使之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衷。3.4完善制度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稳定可持续的推进。现有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中,分别从学校层面、校企合作层面及专业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现代学徒制尚在试点摸索阶段,很多管理制度偏向于宏观指导且针对性不强,如《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方法及措施,约束性和激励性均不足。为保障现代学徒制稳定可持续的推进,校企双方需要对这些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增加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法、措施的指导,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成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小组,将现代学徒制项目纳入学校及企业的绩效考核并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减少现代学徒制项目组的其他工作量,对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管理团队、企业师傅及校内导师在年度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优先倾斜,从制度层面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效果及项目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3]黄泽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探析[J].市场论坛,2019(3):77-79.

[4]朱海鹏.基于“双精准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65-167.

作者:张梅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