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智慧馆员素质路径研究

时间:2022-09-16 11:21:14

图书馆智慧馆员素质路径研究

摘要: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智慧馆员相对于传统馆员可以更合理的协同“资源”和“空间”,更有效地梳理和提炼信息,提供更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对智慧馆员也应该以复合型环境为依托,构建智慧型组织,设置进阶型激励机制。对于智慧馆员的基础素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普通馆员、智慧馆员和超智慧馆员。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也在随之而不断地进步,图书馆事业因此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转型。从最初的古代藏书阁式的物理图书馆到现代的数字图书馆,再到近年来被社会各界提出的智慧理念,也迫使图书馆不得不跟上社会变革的脚步。于是,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在探究智慧图书馆的相关课题。从如何界定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再到研究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案例等一系列的探索研究都彰显了图书馆人对未来图书馆发展所做出的诸多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哪个角度的研究,势必都将对图书馆建设贡献力量。

二、智慧馆员的定义

自1999年林文睿在超智慧型大楼设备整合系统(IFMS)的研究中心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后,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一直不断,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研究智慧馆员方面,国内的很多文章内容深度不够且缺乏可实践性,笔者试图突破之前的瓶颈,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可操作性。[1](一)智慧图书馆概念界定。有关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的角度和方面,但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所有的行为都需要“人”来完成,即馆员在图书馆智慧化的进程中担负了重要的任务。国内图书馆界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的研究已达数十年之久,每个人对其理解都有自己的偏重点,一些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很多先进的设备构建而成的,更多强调的是智能化,忽略了智慧化的本质。2011年王世伟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年会上对智慧图书馆做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读,他认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人与物的互通相连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2](二)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毋庸置疑,科技的发展确实引领图书馆在不断改变自己,但是不管怎样变化,不变的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核心理念。吴建中在《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中从“人”“资源”“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并且强调当代图书馆建设要以“人”为根本,[3]这三点便是构成智慧图书馆的内部核心要素。纵观图书馆历史变革,实质上是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改变。[4](三)智慧馆员概念的提出。所谓“智慧”一定是“人”的智慧,无论是概念的提出者、研究者还是智能技术和智慧管理的践行者,每一步都离不开智慧馆员的全程参与,于是智慧馆员的概念便应运而生。现阶段,我们无法赋予智慧馆员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智慧馆员肯定需要具备智慧图书馆所需要的全部素质,那么如果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使图书馆变得更加智慧化,这样的馆员我们可以称其为智慧馆员。

三、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发展方向

(一)图书馆馆员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一件新事物的产生必然是因为旧事物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所导致的,普通馆员相对智慧馆员存在着如下基本问题。1.对智慧图书馆缺乏深入的认识。普通馆员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大多停留在智能图书馆,认为就是各种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只要能熟练使用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人”“资源”“空间”的有效融合,是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过程。2.把学科馆员等同于智慧馆员。很多图书馆同仁认为传统的学科馆员就是未来的智慧馆员,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智慧馆员应该包含着学科馆员的一些职能,但绝不仅限于学科馆员。智慧馆员首先需要具备智慧化的思想进而引领智慧化的行为,应具备更为广阔和深远的职业素养。3.不愿意轻易改变。普通馆员不愿意轻易做出改变,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本来的工作,改变意味着更多的学习与付出。普通馆员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急需适应外界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己,他们没有意识到不做出改变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二)图书馆智慧馆员的优越性。普通馆员升级为智慧馆员归根到底是因为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在升级,对读者的服务需要智慧馆员实现完成。智慧馆员相较于普通馆员具有如下的优越性。1.更合理的协同“资源”和“空间”。传统的图书馆为读者单向提供“资源”和“空间”,馆员是被动的为读者服务。随着“资源”的爆炸式增加,以及“空间”功能的多样化,亟须智慧馆员为读者甄别最有价值的“资源”以及帮助读者更有效地使用“空间”。智慧馆员能够做到“人”“资源”“空间”三要素协调统一。2.更有效的梳理和提炼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信息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图书馆作为信息集合的重要集散地,如何有效的把这些信息进行梳理进而提炼给读者,就需要智慧馆员的智慧。智慧馆员能够依照读者对数据的需求,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挖掘最具价值的内容提供读者使用。3.更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智慧馆员能够为读者或机构提供更为贴心的个性化服务。随着读者对图书馆的期待步步提升,智慧馆员能够做的智慧化服务也更加泛在化,打破现实与虚拟,时间和空间,让服务无处不在。未来的智慧馆员可以为读者提供的不仅仅局限于资源本身,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整体计划和方案。[5]

四、图书馆智慧馆员素质实现路径

既然智慧馆员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怎样可以让传统的馆员蜕变成智慧馆员,智慧馆员素质实现的路径又应该是怎样的呢?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馆员都可以成为智慧馆员,且各个部门对智慧馆员素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不同于传统的部门设置,智慧图书馆也应该有“智慧”的组织架构。其次,普通馆员要成为智慧馆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必须经历不断地学习培训,在实践中摸索,且经常与读者沟通并实时反馈,总结经验,以提升自身素质。最后,智慧图书馆截至目前更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各个馆也是处在智慧图书馆的探索阶段,对于智慧图书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笔者认为,所谓智慧图书馆并不需要所有的图书馆都必须统一模式,适合自己图书馆发展的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有智慧馆员且为读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最终让读者满意,那么智慧图书馆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智慧馆员的存在便有了深远的意义。(一)图书馆对智慧馆员的顶层设计。所谓智慧图书馆对于智慧馆员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图书馆领导统筹全局,系统化管理馆员要做的事情,这是智慧馆员素质实现路径的基础。馆领导根据各馆的战略规划,设计馆员的组织架构。1.复合型环境依托。图书馆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部分,必定要依存于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也势必会影响着城市的智慧化进程。图书馆从来不是单一个体的存在,它是城市中信息资源的重要集合地,它承载了智慧城市进行智慧服务的关键使命。我们必须分清图书馆所处的复合型的环境,如果是公共图书馆就要直接面对智慧城市来为智慧馆员做整体战略部署,如果是高校图书馆就主要针对智慧校园来为智慧馆员进行顶层设计。[6]2.智慧型组织结构。好的组织结构对管理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对智慧馆员进行顶层设计后构建一个科学的适合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组织体系尤为重要。传统业务采、藏、借、阅的单一化的组织结构早已不能满足智慧型图书馆服务需求,必须探索出“智慧型组织结构”。这个结构应该是根据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而不断变化的,它应该是一个网格化的组织架构,交叉管理的形式。原有部门设置应该是一个横向的组织架构,此外,智慧馆员承载的智慧服务的职责,而这些智慧服务就像一个个项目组,形成了纵向的组织架构,这样就形成了图书馆服务的闭环。[7]3.进阶型激励机制。为避免馆员的职业倦怠性和增加普通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变的主动性,个人与团队的进阶型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图书馆需要为智慧馆员设计一条层层进步的阶梯,以充分调动馆员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机制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按照个人所付出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是按照个人素质的提升。可以把智慧馆员设置级别,每个级别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能力,进而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智慧化服务。当然,也可以组成若干个团队,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行团队激励。[8](二)馆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势必会推动智慧馆员素质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往,对于馆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职业标准,以后对于智慧馆员肯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基础素质要求以满足智慧图书馆的构建。1.基础馆员。基础馆员所需具备的素质是所有馆员都需要具备的,是馆员的从业资格证。首先,所有的馆员都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精神,这是选择在图书馆工作的必备条件。其次,基础馆员也应具备所在岗位的专业技能,如编目人员需要有编目员的资质等。最后,任何一位馆员都不能脱离组织独立工作,他们需要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保障馆内的工作顺畅进行。2.智慧馆员。智慧馆员除了要具备基础馆员的所有素质外,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首先,智慧馆员需要具备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智能化技术的素质,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其次,智慧馆员能够在学科馆员的基础之上做各种更加智慧型的服务,他们必然更加具备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最终给出解决方案。3.超智慧馆员。所谓超智慧馆员应该是智慧馆员的最高级别,他们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超强的学习能力。随着智慧图书馆的深入发展,对智慧馆员的要求也会随之越来越高,学习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其次,超智慧馆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样的能力可以预知未来,提前想到读者的需求并为其服务。最后,能够培养读者成为智慧型读者也是超智慧馆员所需具备的一项素质。只有读者也具备智慧思维后,智慧图书馆也会更加智慧。[9]

五、结语

总之,智慧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水平。普通馆员的基础素质将不能满足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智慧馆员和超智慧馆员才是未来图书馆培养人才的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智慧馆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未来智慧图书馆中的“人”的要素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使图书馆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段美珍,初景利.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9(4).

[2]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3]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44(1):35-49.

[4]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35-49.

[5]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85-95.

[6](英)伊安.约翰逊,陈旭炎(译).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1):4-7.

[7]陈群.“互联网+图书馆”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10-16.

[8]袁红军.基于知识转移绩效的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激励机制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4):85-88+113.

[9]王金娜.智慧馆员金字塔型能力结构解析[J].情报探索,2015(6):101-104.

作者:高婵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