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突破口观念改革论文

时间:2022-09-18 04:29:00

素质教育突破口观念改革论文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观,这首先要实现“六个转变”。

一、转变单一的“增强体质”的观念,重视发挥体育教育“多功能作用”的观念解放以来的学校体育是一种以增强国民力量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主要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以“心身二元论”为主导思想的“身体教育”。这种体育教育思想与我国解放后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要求相适应。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校体育承担的历史使命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的身体的成长和发展,而是要通过学校体育,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从而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难看出,“育人”的思想已经成为教育、体育改革中一个最主要的潮流。因此,学校体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全方位认识体育的功能,且从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生理的、心理的各个角度对体育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将单一的增强体质功能转向为多种教育功能服务的轨道。这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才会出现新的活力,新的生机。

二、转变学校体育是“消费性事业”的观念,重视其具有生产性的观念传统观念一直把体育教育作为消费性事业,只看到体育教育消耗物质的一面,而看不到体育教育具有强身健体,培养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体能及起着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作用。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增强生命的价值,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与学校其它教育互相配合,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他们能够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推动社会的进步。当然这种效益具有迟效性、综合性的特点。由此可见,今天的学校体育教育水平,是明天经济发展和民族素质提高及劳动生产力再生产的基础。

三、转变只注重“技术传授”的观念,重视“教育功能”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体育教育中的“术”,而忽视了“育”在思想教育和身体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于是,把最能直接表达体育教育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体育课降低到单纯的运动技术传授上去。建国初期,在受凯洛夫教育学影响而形成的以“智育”为核心的“双重教学”时期,只重视“育体”,而忽略了“育人”,致使体育教育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被忽视了。因此,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作引导。否则,深化只能在“硬件”部分进行,即,流于形式和表面,使改革难以深入进行。因此,加强体育的教育功能建设和在学校体育的“软件”部分进行改革,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质性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四、转变单纯的“以玩为主”的观念,重视体育教育“学科地位”

的观念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占据什么地位,决定了学校体育被重视的程度。由于受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理学”和“科举制”的影响,学校体育被视为“玩”的学科,也成为学校可有可无的“橡皮课”。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并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智轻体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缺乏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心智的全面发展、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三者都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心智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既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条件,又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只有这样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才不会顾此失彼。公务员之家

如果不把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重视和研究,深化改革则难以抓到本质。

五、转变只抓竞技提高的观念,重视普遍增强体质的观念普及和提高是相对的概念。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学校体育具有普及性质,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普及。有些人把学校体育看成是竞技的需要,让少数体育尖子集中在一个“暖房”内,精心“浇水”、“施肥”,使大多数学生“挨饿”,美名其“抓尖子,出人才”。这样做实质上有悖于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根本宗旨:发展全体学生的体力,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然是“全体”,那么为什么却津津乐道于只培养几个体育尖子生呢?这主要是因为体育尖子生能为学校“装点门面”,而至于大多数学生所受的体育教育程度如何,这种“功夫在课外”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轻视体育课堂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失去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学校体育教育具有普及和提高的双重任务,是事物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应重竞技而失普及,应使其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六、转变只重视“校园体育”的观念,重视扩大体育教育“空间界限”的观念把学生的体育教育限制在校园内,这是封闭式的教育,与当今开放的时代是不相符合的。可以肯定地说,未来的学校体育教育将不再是校园的教育,它将大大突破学校的空间界限,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有机接轨。这样,学校体育也就完全超越了体育教育的范畴,成为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化教育的载体,从而全面优化学校体育的教育环境,顺利完成现代社会所赋予学校体育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