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方式的转变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16 04:28:00

素质教育方式的转变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教师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味的教训。同时指出了教师的人格修养是学生接受这种“帮助”甚至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帮助;错误;素质教育;人格修养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等各种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所谓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考试、不留作业。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从现在的调查来看,孩子厌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情况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暂且不论其他各种因素对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影响,今天我们试着谈谈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认为,从学生犯错误行为的主要倾向来看,一类是外向型攻击问题行为,一类是退缩型问题行为。打架、斗殴等冲突纷争行为属于外向型攻击性问题行为。出现这类问题行为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有的学生是因为气量狭窄;有的是一种挫折与紧张的发泄;有的则是在寻求注意与地位,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有的是因为家庭暴力的影响;有的是媒体的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出现的过错的态度有多种多样。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学生一旦出现错误,便大声斥责,有的老师则先了解原因,然后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方法不一样,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在学生出现错误,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应帮助学生,而不是教训。

一、帮助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干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中学生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取得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昊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进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噪、不嫌弃,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井争取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配合上述工作,考试的试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对于考试受挫的学生,要及时地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此外,教师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健全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缝康的人格。美国的鲍德温认为,一个情绪不稳定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会使其学生的情绪稳定。日本的教育家也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息息相关。心境如何,似乎是小事,而教师的心境却会影响教育的环境气氛,假如教师的情绪反应心烦意乱,整天愁眉苦脸或者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那么学生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就不会乐意同教师配合。反之假如教师精神振作,和蔼可亲,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了。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于人格的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和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组织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中的个性……离开教师人格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那么深入到性格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润物细无声”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师,其本身既具有巨大的榜样力量,也是一部生动、丰富、深刻、活生生的教科书。他们能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去熏陶感染学生,那么用这股力量去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效果会更直接而有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的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以情动人,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师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少批评不等干不批评,所以在批评时也要讲究良好的方法。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对理解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弱的中学生来说,更要讲究教育方式,特别是说话的艺术,要帮助,而不是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