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高中生命教育策略

时间:2022-03-03 10:36:20

积极心理学与高中生命教育策略

摘要:在特殊情况下,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由于繁重的学业、线上线下学习模式适应、家庭及人际关系矛盾等多重压力选择轻生等事件屡见不鲜。这对高中生的个体生命质量、幸福家庭的构建及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推动积极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中生命教育中适当融合积极心理学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现有心理问题的疏导,更重视学生心理预防和潜能挖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命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命教育

与其他心理教育理念有着诸多的不同,积极心理学在运用的过程中更主张对生命个体的积极品质和挖掘潜能上进行研究,在生命教育的实施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导向作用。因此,融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高中生命教育活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内在生命力,丰富学生积极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珍惜当下生活、热爱生命。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主要可以理解为是一门与消极心理学互相对应,研究心理幸福的专门学科[1]。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能够使人更好地摆正心态,以一种发展、欣赏的眼光感受到生活当中更多的幸福来源,让人可以激活积极心理来对生命现象做出全新的解读,主要从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等三个层面进行拓展研究。

二、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分析

(一)侧重积极心理的培养

在高中生命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更加注重借助欣赏和积极的眼光对个体的潜能及发展进行看待,对个体生命中的积极因素和潜能进行挖掘,比如:正面积极地面对环境因素、人格特质、情绪体验等,而不是一味地在问题和缺陷中沉浸。因此,在现阶段,在生命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良好渗透和融合就能够使得生命教育在实施中的视角和理念得到转变,减少对于事件的预防和防范,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积极品质的提升和培养,使得教育的效果得到持续的增强。

(二)倡导对问题积极解释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上看,问题的看待角度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不再是负面信息,更多的则是学生转变和成长的契机。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找寻到更多成长中的积极方向,需要对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重新地进行解释和解读,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到诸多的积极体验,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内容和因素积极地进行挖掘和利用,有助于学生本身积极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三、高中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一)生命教育观念滞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很多高中学校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理念严重滞后的情况[2]。在教育过程中,会经常忽略生命的本质,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由于受到了高考压力所带来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时刻充斥着功利化、工具理性以及学科主义思想,让学生变成只会考试的机器,忽视对于学生生命方面的关爱和呵护,对于高中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的困惑、心理问题不断忽视,使得学生无法深刻体会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智慧和生命的意义。这样就会导致诸多危机事件出现,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的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

(二)生命教育资源匮乏

从软环境的角度上,在现阶段,虽然很多高中学校已经对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引起重视,但是由于教育资源方面比较匮乏,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当中力度依旧存在不足。在生命教育实际实施的过程当中,师资队伍的缺乏,生命教育能力有限,教育手段缺乏,无法真正地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进行心灵疏导,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从硬环境的角度上,很多学校也并没有对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硬件保障,比如:资金和场地,生命教育实施过程当中的路径也十分单一。这样就会导致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处在迷茫状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不利。

(三)生命教育机制欠缺

在生命教育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制度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保障[3]。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高考带来的压力,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对生命教育的完善机制积极地进行构建。在教育计划当中,也很少涉及生命教育相关内容,评价和考核机制的构建都相对比较缺失。

四、高中生命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整个社会正处在十分关键的经济转型期,体制变化加剧,各类文化思潮不断涌现和碰撞,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构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和冲击。比如:一些学生在信仰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受到贫富差距、升学压力、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再加上高中生缺失理性和科学的分析,容易出现一些政治信仰动摇的情况,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二)家庭原因

学生家长的价值观念会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父母经常性地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帮助实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对生命教育的实施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力。比如:在溺爱环境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受挫能力较低、自尊心过强的情况,容易在后续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引发心理疾病,如抑郁、强迫等。在民主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则自我效能感较高,更加有助于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三)学校原因

在现阶段,伴随着教育的革新,教育更加注重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侧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推动。但是,由于受到高考带来的影响,在现阶段,高中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教育失衡这样的情况,依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心理品格的培养。

五、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生命教育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优化生命教育意识

要想更好地在生命教育中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融合,首先就应该对陈旧思想积极地转变[4]。这样才能做到理念决定行为,以此成为高中教育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的突破口。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需要领导先行,在日常教育工作部署和安排的过程中,要对生命教育重新审视,在现阶段,师生和家长应树立积极生命教育观念,将重点建立在“积极”上,而非单纯改善“消极”,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要求生命教育在开展中不仅要针对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全体学生上,不要一味地放置在问题的解决上,而是不断地转向发展性视角,激活学生的内在生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生活幸福感。

(二)明确教育目标,把握生命教育方向

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生命教育在开展中也应该不断地追求教育目标的转变[5]。这样高中生生命教育更有方向,更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生命教育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首先,高中学校需明确融合积极心理学的生命教育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生命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热爱和尊重生命、珍惜和理解生命、爱护和善待生命,构建积极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其次,对积极心理学产生正确认知,通过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逐渐地走出消极心理,朝着积极心理不断地进行转变,使得心理疾病和问题得到修复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在积极品质方面的培养。最后,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将教育的重点放置在学生本身积极人格方面的塑造上,将更多积极的生命元素融入管理和教学当中,更好地重视学生成长中的每个生命历程,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

(三)挖掘教育内涵,深化生命教育意义

在生命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生命教育内涵,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弹性和幸福感,发掘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支持系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生命教育内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第一,通过生存体验类教育和生命赋能日记等,引导学生对生命积极时刻的觉察和表达,提高自我积极体验,促使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怀他人生命。第二,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营造积极的校园、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熏陶作用,让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感受生命多样性,在赏识教育中提供各种成就体验机会,挖掘学生生命积极品质,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命资源,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向上,感受生命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和幸福感,让学生在面对生命时产生敬畏心和负责态度,引导学生发现并不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四)构建系统课程,提高生命教育效果

要想更好地让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地达到理想的心理疏导效果,应该将构建和完善积极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作为立足点和支撑,真正地让生命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高中学校应该对现有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整合,使得彼此之间互相融合,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导向来对整合的目标进行明确。除了贴合学生实际的生命教育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主题课程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6大美德24品质,注重生命课程设计的思辨性和发展性,高中阶段应对精神或意义层面的生命教育主题课程进行开发和拓展。另外,加强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心理学培训,明确积极生命方面的教育要义,并在后续掌握更多的形式和实施方法,将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不断地融合在日常的管理、教学和互动当中,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与珍贵。

(五)拓展教育渠道,加强生命教育渗透

在生命教育实际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教育途径的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感变得更强。在保障学生安全及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以及志愿活动等,让学生能在深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唤醒学生有更多感觉幸福的时刻。在日常中,也可将生命相关话题作为主题,在校园内部开展一些演讲、征文活动,或密切联系社会热点,将“找寻幸福”“感知身边的每一个时刻”等作为主题开展一些vlog摄影展,甚至通过生命教育宣传月开展“送你一朵小红花”“5.25画说我爱我及未来我形我塑”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促使学生对生命充满喜悦和感动之情,体会到生命的使命和责任,在无形中生命教育得到渗透。

(六)加强氛围营造,整合生命教育资源

在积极心理学和生命教育不断融合中,教育氛围的创造也是尤为重要的。高中学校加强校园生命文化构建、数字校园构建,从而有效地营造生命教育的和谐温馨氛围。一方面,宣传手段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手段,配合校园橱窗、广播、报纸等对一些积极的生命故事、生命教育素材进行普及宣传,加强校园和其周边氛围的打造。另一方面,宣传资源本土化。首先,积极挖掘学生队伍当中某些学生身上存在的积极力量,对心理辅助小队进行培育和扩大,更好地展现出积极力量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对家长、社会资源充分融入。充分唤醒家长的生命教育意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网络媒体、博物馆、科技馆等使生命教育实施中的素材变得更加丰富,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提高生命教育的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七)建设教育体系,实现生命教育覆盖

站在积极心理学这一视角上看,社会制度往往是保障个体产生积极体验的重要来源,对学生本身积极人格方面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现阶段,作为高中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也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对教育体系进行构建。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生命教育的覆盖面积变得更加广泛。例如:社会风气的调节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社会活动、报纸杂志等,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正面的影响。社会应该重视对文化和信息的筛选,对正面积极价值观进行传播。学校在生命教育中,应该积极与社会和家庭合作,对家庭和社会资源积极获取和整合,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家庭应该努力创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辅助孩子对生命意义加深理解,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结束语

在面对高中生这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特殊群体,实施与时俱进的生命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以一种包容并蓄、大胆创新的心态从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挖掘内涵、构建课程、拓展渠道和营造氛围等方面去构建和完善高中生命教育模式,努力在实践中使生命教育系统化和实效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志良.生命教育: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情感目标出发[J].文理导航(中旬),2021,(9):65-66.

[2]包欢欢.巧借生命教育,点亮高中生物课堂[J].第二课堂(D),2021(8):39-40.

[3]耿玉涵,王永胜.中国台湾地区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例析及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7):24-28.

[4]胡雪梅.敬畏生命,是教育不可少的底色[J].知识文库,2021(13):159-160.

[5]丁胜男.生命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高考,2021(18):53-54.

作者:何巧玲 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