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4-05 08:48:38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1当前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缺位

我国高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迅猛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然而,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其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缺位是一个关键问题。只有科学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中把握好方向和重点,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自身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的缺位主要表现为过于以“就业”为导向。当然,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一味追求“能就业、好就业、高就业率”就过犹不及了。这具体表现在:

1.1专业设置过于追求实用性。当前市场急需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未能充分考虑将本校的特色及教学师资能力,专业设置的功利性过重,导致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有限,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未来学生发展空间有限。

1.2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狭窄,重技术轻人文,忽视品质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简单认为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技术,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课知识往往是学些皮毛,素质课一带而过或者完全忽略,实践操作往往是手把手教学生掌握步骤一二三,甚至直接“下放”到某些急需工人的工厂去以实习的名义做“短工”。导致的结果是既达不到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形成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深、动手能力不强、个人修养不高。

1.3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毕业把关过于宽松。很多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在处理学生无故旷课、长期缺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水平极低等问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放水”现象。

1.4鼓励学生盲目考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些高职院校花费很大精力动员学生去考证,让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而实际上学生花费重金得到的这些证书对提高动手能力并无多大裨益。

1.5将学生就业压力分摊在授课教师身上。同样是在就业导向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明确将推荐学生就业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较大程度束缚了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能力的发挥。

2高职教育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从教育部的发文精神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期望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正是社会上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缺位,造成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行为,导致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产生了这样的偏见:高职毕业生属于低层次人才、人文素质偏低、个人修养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等等。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认识和清晰定位,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和规划设计。高职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和群众期待呢?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和能力:

2.1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引导学生摒弃社会上过度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强调个人价值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保有一颗仁爱之心、谦让之心。

2.2培养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当今时代,随着科学、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复合性人才,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不仅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求他们成为全才、通才;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在人才的成长、成熟过程中,较高的文化素养往往是“厚积薄发”的强大助动力,有利于提高个人创新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对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教育时抓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必要的教育与训练来培养学生树立公正廉洁、踏实诚信、高度责任感的职业道德和勤奋爱岗、乐于奉献、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4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社会上竞争日趋紧张激烈,但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尤其作为竞争团队,成员间各自为政、个人英雄主义、一盘散沙是无法取得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竞争意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培养谋求共赢、共同发展的优良品质。

2.5培养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各方面的自立性欠缺;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名牌高校的学生时,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因而更容易滋生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羞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倾向。高职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敢于争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2.6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善于创新者,都有独立主见,善于思考,敢于弃旧图新,勇于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恰恰是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所欠缺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重实训、强操作的优势,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7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即在与他人沟通时,良好的表达自己、恰当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协调合作、融洽相处的能力。现在许多大学生在陌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讲话脸红,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有的说话做事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无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别说与他人密切合作了。

2.8培养善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种知识、技术、观念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学书本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学无止境,只有会学习、善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2.9培养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在各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心理挫折,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和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3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明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仅仅是手把手教会学生掌握现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生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王艳娜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