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时间:2022-09-23 08:35:05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针对进行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需求、劳动实践活动等问题,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采访,根据结果了解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综合素养不强、缺乏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从学生成长需求的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的新措施,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学生成长需求

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劳动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劳动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以大学生成长需求作为劳动教育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十分必要[1]。根据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劳动教育现状,对该校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从学生劳动价值观、学校劳动理论教育、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以及需求情况;探讨不同年级、专业在劳动教育认知和需求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主要通过自填式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问卷最终有效率为94.5%。问卷随机发放给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其中男生186人,约占比32.8%;女生381人,约占比67.2%。大一年级学生360人,约占比63.5%;大二学生207人,约占比36.5%。农村户籍学生214人,约占比37.7%;城市户籍的学生为353人,约占比62.3%。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劳动价值观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视角下学校劳动技术培养、劳动教育思政课程等开展情况;第三部分为学生个人劳动教育的需求调查,如是否需要增添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等。同时,通过面对面聊天、网上在线采访等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采访,就学生个人劳动价值观、个人劳动教育需求以及现在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调查采访。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1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

结果显示:在认为该校劳动教育中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比重如何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劳动实践大于思想教育,说明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中,学校较为重视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例如,该校十分重视会计专业、烹饪专业等专业技能培养,但容易造成过于注重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对劳动认知的培养[2]。问卷显示:多数学生表示有关于劳动价值观的课程开展较少,恰好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十分缺乏这方面的认知。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劳动认同感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智能化与便利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素养培育长期处于被异化、弱化甚至是缺位,造成的劳动教育养成效果不佳。

1.2高职学生主动劳动意识不足

劳动意识是劳动教育目标中劳动情感的体现,树立劳动意识是劳动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本人是否具有主动的劳动意识,在三个选项“不具有主动的劳动意识”“有一定的劳动意识”“基本具有主动的劳动意识”中,56.1%的学生选择了中间的选项,21.5%的学生选择了“基本具有主动的劳动意识”。根据问卷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劳动意识相对淡薄,劳动意识较为被动,大部分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此外,高职院校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价值观。根据问卷结果显示:40.8%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将劳动的“体面感”放在了首位,其次才是劳动的“幸福感”,并且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更认可的劳动方式;73.3%的学生选择了“脑力劳动”,说明了高职学生对于体力劳动的劳动价值并不太认同,更加追求劳动中所能获得的“面子感”。在“什么原因会促使你劳动”的问题上,39.3%的学生选择了“劳动收入”,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这也侧面说明了部分学生存在劳动价值观功利性强的问题。

1.3劳动实践活动参与不够

针对校内外是否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问题,38.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较多,25.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较少,还有少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于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调查显示47.6%的学生表示这一学年比较积极地参加过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但是这里面绝大部分填写者都是大一学生。说明劳动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基本以大一新生为主,二年级学生基本很少参加劳动实践课程,但是高职二年级学生将面临着实习踏入社会,应当多参加劳动实践课程。总的来说,劳动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还是不足,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说明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2学生成长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策略

2.1学生成长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策略——激发学生劳动学习兴趣

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他们主动劳动意识和劳动理论素养最直接的办法,也更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个人劳动教育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应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激发学生劳动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比如通过劳动技能实践周、第二课堂加分等形式加强劳动教育与日常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日常教学中也应当渗透劳动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如召开劳动实践班会或增添劳动课程,在教室外上一节生动的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一起通过浇灌校园内花草、擦公共区域玻璃等集体劳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浇灌花草,以及劳动工具的辨别和使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授课激发学生劳动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劳动课程中的劳动成果换取素质学分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并教育学生辛苦劳动产生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劳动价值。同时,可以通过相关校级荣誉,激发学生主动劳动意识,比如举办疫情下的家务劳动短视频大赛、劳动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活动,体验各种劳动角色的转换。在志愿劳动中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实现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

2.2学生成长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方略——拓展学校劳动教育形式

因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较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应以“线下教育为主,线上与线下教育结合”的方式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教育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线下。和线下劳动教育相比,线上劳动教育拥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和便捷性。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能够及时宣传、搜取信息,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劳动后的成果。例如,线上劳动教育课堂、线上劳动知识竞赛、劳动教育宣讲等。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搭乘新时代网络飞速发展的“顺风车”,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注重引导和规范开展劳动教育。

2.3学生成长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完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重要的实施途径之一是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化。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推进劳动教育与高职专业课程相结合,促进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发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在理论上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加强马克思劳动观和总书记关于劳动与劳动教育系列内容的学习,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思政课堂中。思政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劳动观的教育。结合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思政内容,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专业学科教育中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在课程中宣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此外,为了得到更好的劳动教育效果,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应当分层实施,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户籍所在地所受到的劳动教育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劳动教育应针对不同年级、专业、户籍所在地,实行精准的劳动教育,完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层次性原则。一是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把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践相结合,在加强专业实践的同时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保障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二是满足大学生成长不同时期的阶段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构建由低到高的劳动教育体系。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应当侧重于养成劳动价值观、劳动观,在新生入学时,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劳动、公益劳动、服务志愿者等活动,培养一年级学生积极的劳动观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高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实习、走向社会,劳动实践能力为劳动教育的重点,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校所学的劳动技术,锻炼学生劳动实践能力。通过打造有特色、有层次性的劳动教育体系,既满足劳动岗位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最终保障高职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伟.“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177-179.

[2]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77.

作者:何蓉蓉 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