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路径

时间:2022-09-23 08:35:25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路径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梳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成因分析,尝试从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资源优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角度,探索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教育;路径

一、引言

新时代下各学段有关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已经提上日程。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文件中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由此可见,新时代下各学段劳动教育得到国家更多的重视。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梳理文献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段的劳动教育内涵明晰、教育价值等理论层面,以及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等实践探索层面。然而,关于大学阶段尤其是职业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却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尝试从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资源优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角度提出改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各职业院校参考。

二、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中小学段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大学段便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更应将劳动教育内涵贯彻始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特色,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工具人”的劳动教育误区。分析其成因关键在于,一是劳动教育内涵建设不足,职业院校未能正视院校内部对劳动教育的缺失与误用;二是劳动教育内涵价值认识不足,职业院校未能规范设计与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三是劳动教育内涵理解不足,职业院校未能在思想认识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一)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的缺失与误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庞茗萱等在对天津市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抽取天津市的40所样本校中有27.5%学校未开设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由此可见,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仍存在缺失情况,职业院校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不容乐观。职业教育始终坚守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学校培育的学生不仅具有技术过硬的本领同时要兼备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所要求的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然而,由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有的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教育价值目标的引导,单纯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技能学习,甚至存在有作秀心态。劳动教育成为走形式、过过场,并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职业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

(二)职业院校鲜有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劳动教育价值内涵认识不到位,错误地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内容画等号,认为不需要单独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其次,部分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将劳动教育开展流于形式化,为应对上级管理单位的要求,象征性地在某学期进行1-2次的劳动教育讲座,组织社团进行1-2次志愿者活动就相当于进行劳动教育,同时调研显示有57%教师在对待劳动教育态度上认为提高成绩更为重要;再次,部分管理者们陷于学校本身管理资源限制,没有足够的能力资源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最后,部分管理者们呈现有心无力的现象。关于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由于缺乏该方面的专业指导经验,职业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资源分配、教学规划、师资配备、课堂实施以及教材选用规格等无从借鉴,尽管管理者们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是无从下手。

(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错误的劳动观

学生们在家庭中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失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认为劳动即是个人体力劳动的付出,忽视了在劳动中的获得感,缺失了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学生们在学校安排的重复性强、技术性低的实习实践的活动中,疲于应对并陷入了人被物化为“工具人”的误区。“劳动”成为仅是获得或者巩固“技能”的手段,“劳动”教育片面发展为巩固技术技能的基础,学生劳动行为与劳动认知平行发展,使学生们丧失了在劳动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乐趣,个人价值也未能实现;随着社会产能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机械的体力劳动已不再成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禁锢。部分学生现在应用更多的是脑力劳动,同时,学生们也受传统“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出现轻视劳动的现象,形成失衡的职业观,向往“不劳而获”的成功,追求“一夜暴富”的虚无。

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举措

在倡导立德树人、工匠精神等崇高品质时代背景之下,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需要统筹管理力求多方面协同推进。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应正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树立正确劳动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从教师层面来讲,需要更改已有的知识与结构来满足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需求;从学校层面来讲,遵循教育规律,探索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配备资金、制度、师资保障,拓宽综合实践渠道,丰富学生们的职业体验,从而掌握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与生活实践中的劳动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劳动道德品质;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来讲,应以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是否符合其效果评价标准为工作导向,使得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行之有效、行之有范。

(一)重视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帮助学生重塑劳动观,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丰富个人劳动知识,提升个人工作技能,培养劳动意识,为今后个人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学校应正确宣扬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风校园建设当中。像每年举办一次或多次的文明宿舍评优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的生活劳动,使学生们养成自觉、主动的劳动习惯。劳动是连接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纽带。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秉承理论检验的践行者的理念,积极参加学校带有组织性、目的性的校内外社会类的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学校社团活动、勤工俭学、公益志愿项目、工农业生产活动、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劳动实践,并学会在实际劳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养成热爱劳动意识、尊重劳动价值、主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的习惯,树立起劳动可以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态度。

(二)形成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新时代下的职业院校应建立起相应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可行性实施。学校科学统筹安排劳动教育方面资金投入,建立劳动教育制度保障,成立劳动教育实施机构,配备基本工作人员,制定劳动教育方案,明确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学校在师资投入上,调整现有师资结构,开展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知识培训,改变教师对其认知不足与偏差,辅助教师更新升级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提高其教育和教学能力,满足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需要;另外,要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师专业化;完善评价标准,设置健全的工作考核机制。学校利用顶层设计,规划资金投入、提供师资保障、制定劳动教育相关制度,为学校实行劳动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三)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在构建新时期全面劳动教育体系时,探索劳动教育与职业技术学科的有效结合,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新方法,增强劳动教育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关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遵循职业教育学科设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可以分两步走。一是改变劳动教育课程属性。将其设置为必修课课程,依据学生个人生活实际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在学校可提供资源范围内,开设个人生活劳动类、集体义务劳动类或者公益劳动类课程。一方面唤醒学生们的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一方面也可以平衡到部分设计类学生体力劳动教育缺失,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二是开设技术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依据学科特色,在专业理论教育阶段加入劳动价值观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规范的劳动技术流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习惯。在专业实践教育阶段,强调学生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

(四)拓宽实践渠道,形成劳动教育体系开放化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是科学、数学、工程、艺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体系,仅依靠学校资源不足以支撑学生的劳动教育需求,应借助校外教育资源支持。与各类外部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形成劳动教育资源共享的综合机制。例如,文化类、运动类场馆等公共设施。学校应尝试拓展调动全社会的教育力量,组织的专业资源和技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丰富职业体验,让他们参与探索性、综合性和基于项目的劳动,并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打破组织和制度上的障碍外,这种合作企业还可以帮助建立校外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形成学校与社会相互支持的劳动教育开放体系。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以培养职业技能型学生为目标,给予学生评价应更具有综合性,在衡量学生全面发展依据上,劳动教育逐渐崭露头角。教师方面应注意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综合应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科学指导,像是表演、播音、美术等艺术性课程的评价方法更多使用的是过程性的评价模式。学校方面应依据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标准,设计开发劳动教育评价量表,建立激励机制和公示、审核制度。另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考虑设计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电子档案袋。一方面对每个学生劳动作品形成连续式记录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参考。学校后期可借助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学生档案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多层比较,形成学生画像,可给予学生全面的劳动素养评价,也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确认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正视劳动教育缺失与误用成因,保持科学严谨治学方略,提高思想站位,正确实施劳动教育内涵价值。同时应明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目的、目标,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内涵意义,注重重塑学生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解读,改变学生对劳动教育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对职业学院劳动教育与专科课程融合的科学理念,注重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实施策略,使其行之有效、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实施过程监控,辅助修订劳动教育制度章程缺陷与实施短板问题,不断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切实将劳动教育落地运行。劳动教育体系制度化,坚持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措施,提高劳动教育有效实施能力,将劳动教育与职业院校课程落地融合;劳动教育体系开放化,应坚持开放、融合、共享、共赢的理念,拓宽劳动教育内涵与外延,将劳动教育与社会职业技能教育科学融合,形成合力举措;劳动教育课程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以课程为载体,创新性开发劳动教育与课程融合新方法,保持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活力,形成劳动教育课程长效机制;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反馈机制,注重劳动教育综合实施全面评价反馈,创新评价机制多元化,实施劳动教育过程监控,逐步优化劳动教育实施举措。

参考文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09).

[3]裴艳庆.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4]蒋丽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辨析与实践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

[5]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

作者:王丽丽 单位: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