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严禁出现各种辱骂语言

时间:2022-05-07 11:27:00

校园严禁出现各种辱骂语言

最近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让大家心情十分沉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开展的一项调查展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语言伤害”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比例高达81.45%。

最近,下陈中心校组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受到的语言暴力伤害比较普遍,其中认为教师语言暴力占7.2%,家长语言暴力占23%,而以同伴语言暴力最甚,占84.2%。为此,下陈中心校正式启动“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计划,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把语言暴力逐出校园。

一、语言暴力的概念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肆无忌惮地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有的长期对一些“问题学生”有意冷落,甚至“横眉冷对”。这种“语言伤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害处不浅。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幼苗,那么体罚伤害的是外部的枝叶,而语言暴力伤害的则是根脉。枝叶折损还可以恢复,而根脉挫伤将直接影响成长。学生虽然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却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影响。“语言暴力”不仅侮辱学生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如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少年时因为数学不好而被教师责骂,敏感而自尊的三毛因此患了自闭症,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七年,再也不愿去学校。直到成年,三毛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最近网上、报纸上时而听到或看到有学生自杀现象,而究其原因,大多是受到诸如此类的“软伤害”而一时想不开就选择了一条极端之路。

二、语言暴力的类型

一是教师对学生。近年来,由于教育管理部门严令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在我校209份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较为典型的例子,如老师的冷言冷语:“你的脸皮比食堂的猪皮还厚。”“你吃得这么肥,怎么连一个问题也不会回答。”“不学习就滚出去。”“你读书这么差,快给我整理书包回家去!”“不好好听课,你以后就是废人!”“他这个人很坏,你们以后不要跟他们玩。”“你真是一只笨猪!”“你真笨,我是没办法教你了。”“我不想要你这个学生了,你要你爸把你转到别的学校读吧。”

二是同学之间。比如给别人起绰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如互相取绰号:“女人婆”、“黑猪”、“王八”、“妖妃”等等。搬弄是非:“他很坏,别跟他玩!”“没水准,别理他!”“他对老师拍马屁。”开玩笑:“某某是老公老婆。”“他是谁的老公。”语言威胁:“你算老几啊,考试才考了几分,还敢对我有想法,看我不揍死你。”“你是个外地人,有什么资格来跟我说话。”“你不听我,我要揍你!”“臭小子,你想死啊!”等等。

三是家长对孩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又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面对孩子的失误或成绩不好采用粗暴的批评、挖苦、攻击。如家长的厉声呵斥:“你猪脑啊,考这么几分!”“我们不要你了,这么笨!”“白养你这么大了,真给我丢脸!”“你脑里装着豆腐渣!”“笨蛋,你是吃饭长大的,还是吃大便长大的。”“你这个小懒虫,这么不争气!”“你这种人哪,肥得跟猪似的,简直跟楼下那只狗差不多啊!”

三、语言暴力的成因

专家分析,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我国教育制度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的用语甚至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偏好以语言暴力方式取代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往往容易失态。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压力太大太重,教师有时也需要宣泄,语言暴力只是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心理不健康或人格有缺陷,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同伴之间的语言暴力,施暴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施暴,当今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他人构成了伤害,所以经常任着自己的性子来,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当然,也有孩子可能是故意的,就是要用他人的缺点、劣势来打击对方,或以此取乐。

四、语言暴力的对策

孩子:要大胆表明自己的态度。

发生类似事件时,决不能忍气吞声。受暴者应该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告诉施暴者,你这种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无论施暴者是同伴还是老师、家长,都应该大胆提出。

家长:不要教唆“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

如果孩子家长告诉了自己的遭遇,那么家长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家长不应该教唆孩子“以暴制暴”。有些家长告诉孩子要强硬,别人怎样欺负你,你也怎样欺负他。其实,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会使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得恶劣起来。其次,也不要让孩子一味忍让,比如告诉孩子“忍了吧”、“算了吧”,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懦弱,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该反抗,从而长期陷入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中。

正确的态度是,家长应该积极分析孩子自己的责任。一要分析受暴者,是不是自己做事本身存在问题,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此遭到别人的“隐形报复”。二也要分析施暴者,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的暴力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比如孩子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粗话连篇、恶语相向,孩子在学校不自觉中就无意伤害了他人。另外,在家里特别受压抑的孩子,就是所谓家里的乖孩子,自己的某些恶劣情绪就会在学校得到释放。

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伤害,还可以向心理老师求助。在这种状况下,心理上的缓解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真的很难避免,所以理解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如何从心理上化解潜在危机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心理上长期得不到缓解,积郁久了,可能会导致更多悲剧事件的发生。

学校:创设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应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让学生健康成长、团结友爱,使大家能够每天微笑地面对着每一个人。这样,语言暴力自然会远离校园。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宣传发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举办一次“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的动员大会,让全校师生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并开展签字仪式,让师生以实际行动消除语言暴力。

正确引导。在调查中,发现同伴伤害占据语言伤害的主流,而同伴之间以揭短、讽刺、威胁为主的起绰号又是同伴伤害中的主要内容,为此,学校针对学生喜欢起绰号的年龄特点,变换方式,化不利为有利。各个班级通过召开一个“起绰号”主题班队会,让学生以别人的特长或优点互取雅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导家长。各班召开家长会,公布语言暴力调查结果,让家长意识到家庭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精神上的伤害的严重性。同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传授家长正确的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