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综述

时间:2022-03-08 03:07:00

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综述

论文摘要:由于政治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体现其特殊地位和作用。但现实中学生对此学科无兴趣,其原因除学生认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教师问题。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教师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学生的情感资源;(二)利用信息资源必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三)要充分运用好新闻材料这一教学资源。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政治,教学资源,利用

众所周知,政治课在当今中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等重任。它的社会性质和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做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体现出其在中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特殊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们往往把政治课当作“鸡肋”来看待,对此学科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把政治科当作考试时的“捞分课”。出现以上情形除了学生的认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没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何谓教学资源,简言之凡是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应包括课本,教学参考资料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师生情感互动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认为要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要利用好教学资源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人点:

第一,要充分挖掘好学生的“情感资源”。

素质教育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作为课堂教学应努力的一种心理环境。因此,只有科学地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当前中学政治科的教材大部分是一本带有时事性的综合教材,尽管已把近年发生的事例纳入其中,但仍存在与现实不相适应的现状,各章节的内容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但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反差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证明力度相对较弱,往往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致情感上难于产生共鸣。比如教材在“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章节中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等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贪污腐化、假冒伪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生感觉教材上的内容显得空洞、枯燥,从而调动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针对以上情形,我在教学中,一方面,比较注意引用比较新颖的事例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动力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二个知识点“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时,曾引用梅州兴宁“8·7”矿难的事例进行教学。兴宁“8·7”矿难的原因除矿主违法违规操作经营外,更主要的是当地政府没有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发展。对矿主的不法行为没有认真查处,最终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矿难惨剧。通过引用此实例教学,让学生在情感上加深理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更加深入理解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矿难事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我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用鼓励赞许的语言来树立学生的自信,用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师生之间建立起纯洁的情感联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还做到,允许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歧视后进生,否则,会让学生与自己在情感方面对立起来,无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的具体做法是,对优等生,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同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避免其盲目骄饿而对后进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外,还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以调动他们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事实证明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时,我不小心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说成了“云南壮族自治区”,大多数学生都还没反应过来,有一个平时成绩较差,上课也不认真的学生突然大声纠正了我的错误,我在尴尬中回过神来,及时表示了自己的谦意,并适时表扬他今天上课认真,敢于纠正老师的错误,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后来发现,这个学生上课认真多了,学习的劲头也大多了,成绩也有了提高。同时,在具体教学中,针对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不同看法及与自己观点不符的情形,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纳,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辨别,通过这般教学互动,最终师生观点一般可达成一致。特殊情况下,若双方观点还存差异,则容许保留,找适当时机再提出来共同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并不时和个别同学交换意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求知识。通过采取上述教学举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通情达理及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形成一股良好的教学向心力与凝聚力,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第二,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必须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准则,就必须寻找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我想教师选择的最佳“结合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教学资源时,就必须注意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授《经济生活》第十二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时,引用了当时《南方日报》所刊登的内容。当时省老干局组织省级离退休干部到本省东莞参观一家外资企业时了解到,东莞的一个制造商生产的MP4每台售价79美元,除去国外专利费45美元,制造成本32.5美元,企业只剩下1.5美元利润。一台DVD卖39美元,却要向外国公司支付近20美元的专利费,而且占七成成本的解码器等关键部件还要依赖进口。这说明如果我们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注重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做到为我所用,又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就不可能有自己真正的品牌,必将处处受制于人;如果我们自己的产业不升级,仅停留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技术层面,那么整体经济就可能会成为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打T经济”。通过结合上述事例讲述这一知识点,一方面既能让学生得出结论:只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中国的产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不会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共鸣,让他们真正明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第三,要充分运用好新闻材料这一教学资源,达到充实与优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当今中学政治课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落后于形势和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仍有较远距的缺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新闻材料这一教学资源,优化教材内容,使课本与时事知识融为一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给政治课教学注入活力。利用新闻材料,主要是指利用新闻报道和新闻图片资料,将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有选择地将之纳入课堂教学中。例如,本人在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知识点“加强宏观调控”时,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展示两则新闻材料:(一)据《市场报》报道,商务部、围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三部门决定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二)“三鹿”等劣质婴儿奶粉事件。然后,让学生带着如下两个问题阅读教材: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是什么?接着,师生互现结合以上两则新闻材料,师生共同探讨上述两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所以国家必须用“铁”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否则会败坏社会风气,浪费社会资源,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最终影响社会安定。这些实例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能强化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中学政治课的特殊作用正体现了这一点。由于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所以本人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在学校组织的学情调查中学生的满意程度达到98%以上,在期末市联考中无论是平均分还是高分层次学生人数在全县均居前列,达到了政治课教人求真、教会做人的目的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