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06 09:45:40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即学校借助诸多管理手段针对大学生学习过程、日常生活当中所触及的部分事务展开管理,从而在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为学生们营造优质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发展。本文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困境,提出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旨在规范大学生群体日常行为,进而为学校内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所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有助于学生群体明确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同时推动学生个体约束自我日常行为,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义

(一)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教育视角下,为培育出顺应国家社会生产、管理、建设及服务等一线的合格创新型人才,要强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程度,二者相融,充分满足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客观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群体理论知识层面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群体明确认识到在校期间不但要提高个体能力,而且还应坚定在德育教育引导下,加强个体综合能力与素养。与此同时,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深度结合的过程当中,高校可以以思政教育工作有关要求为基准,坚定以生为本的育人观念,培育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层次的综合素质,从而切实丰富学生教育管理内容,落实对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有效引导。

(二)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必然要求

在全面贯彻与学习党的思想环境下,为有效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应基于思政教育基本内涵及要求,以思政教改需求层面入手,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程度。如此一来,以思政教育革新视角而言,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该课程教育优势及功能,深度融合思政理论课程育人内容,针对高校学生教务及管理工作当中的核心教育目标、内容与相关规划进行合理拟定,突破以往思政教育内容、模式及评价形式,有效弥补以往思政教育的弊端,解决思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推动思政工作质量、效率有效提升,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及价值取向。另外,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将学生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持续延伸思政教育辐射范畴,把思政教育内涵及有关知识渗透到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改善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及高校人才培育成效。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现实要求

伴随我国对于以人为本育人观念的推崇,多数院校均积极把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中。这一育人观念强调学校应注重发挥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在工作实践中重视学生个体意见及需求,注意各项工作开展模式,应在确保工作质效的同时,重视学生群体感受。而这便要求学校转变以往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由传统对于学生群体行为方面的强制化管理,向借助思政教育面向学生群体展开思想引导的方式转变,此种方式借助对于学生群体展开思政教育,推动其积极约束个体行为,配合学校与教师工作,这不但满足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所取得的教育管理成效也较佳。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困境

(一)思政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时效性不足

现如今,部分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当中所实施的思政教育存在时效性不足,以及时机不当等问题,难以有效发挥引导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目的,更无法充分彰显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究其原因,在于多数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层面缺乏体系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学生管理者的工作任务部署层面缺乏合理性,同时管理权责划分较为模糊,负责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欠缺充足的思政工作经验。除此之外,学生教育管理当中各项工作职责落实状况欠佳,并且在教育管理实施过程当中,欠缺有关人士高度配合,所以难以确保思政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时效性。

(二)学生教育管理者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合理与科学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效。然而,现阶段国内部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却普遍存在忽视思政教育工作的现象,多数学生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仍采取说教与批评等方式展开思政教育,此种工作模式不但无法获得理想化效果,而且还极易导致学生群体生成厌烦兴趣,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序开展具有负面影响。除此之外,高校学生管理者日常工作量相对繁重,并且多数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化的思政教育背景,造成其在具体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难以投入更多耐心,对思政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有机融合造成阻碍。

(三)社会思想文化多样性导致学生思想偏差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持续发展、进步,促使社会信息量体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且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及新媒体平台,全球各地用户均可及时交流互动,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且传播速度也持续提高。在此环境下,社会涌现出多样性的思想文化,而部分消极思想及文化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现如今,部分大学生并未树立积极价值观与人生观,且将读书学习视作个人前途发展以及家族荣耀获得的主要途径,缺乏为社会及国家建设、发展而服务的认知。另一方面,国外部分思想与文化通过网络或者多种渠道涌入中国,部分大学生仅片面性理解和认知西方文化,导致其丢失自我,过度追求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发生偏差,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以及思政教育的开展均带来不利影响,对二者融合发展也带来诸多挑战。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结合过程中,注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规避硬性管理手段的广泛运用,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厌烦心理现象发生。所以,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学校应致力于思政教育的渗透,利用思政教育引导管理工作,强化学生群体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认同程度。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讲解过程当中,需及时创新教育手段,转变注入式教育模式,注重开展实践性与探究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可自主思考与探究知识。在此过程中,教育管理人员应确保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换句话说,应在适当时机面向学生实施思政教育,唯有如此才可发挥引导学生明确积极思想政治理念的教育目的,进而令思政教育在管理工作当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最大程度保障思政工作实效性,高校需健全教育管理机制,科学部署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量,清晰划分其权责范围,确保学生教育管理所触及的各项工作均由专门人士负责。

(二)提高教育管理者思想认知,促进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现阶段,高校应强化学生教育管理者对于思政工作的思想认知,提高其重视度,唯有如此才可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有效融入教育管理当中,最终实现提高管理工作质效的目的。而学生管理者应积极革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不可单纯地凭借说教与批评等形式展开思政教育。高校以往学生教育管理当中,所设置的教育管理目标普遍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及学习状况,鲜少有关于思政教育的管理目标。学生教育管理当中,管理者通常拥有较多与大学生们接触的机会,这恰恰是实施思政教育工作的最佳时机。伴随社会、市场对于人才需求持续提高,各高校应借助强化思政工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们明确积极学习、生活目标与思想道德理念,唯有如此才可达到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效果。所以,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需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所具备的功能,将思政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深度结合,以此促进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组织互联网教育管理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多元思想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被运用到社会各个行业及领域当中,教育信息化时代随之来临。在这一大环境下,积极推动思政教育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有机结合,应合理展开网络教育工作,组织互联网教育管理活动,增强高校教育管理有效性。一方面,高校应开发线上教育管理平台,并开辟学生教育管理模块,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体系。比如,在教育管理模块当中,可适当渗透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将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结合开展落到实处,实现两者协同教育和引领学生。另一方面,引进前沿性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大学生群体当下学习、生活动态,按照学生们学习动态现状,组织线下深度交流和探究性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微信公众号及QQ等媒体平台为依托,面向广大学生群体传播正能量,从而提高其知识深度与广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实现两者深度结合,需要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教育管理者思想认知,促进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组织互联网教育管理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多元思想,从而推动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恺琳.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9):28-29.

[2]彭鹏.社会工作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122.

[3]杨骏.人文关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24):130-132.

作者:马明达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