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常态下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2-17 04:35:30

高职新常态下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高职感恩教育,进一步提升高职生道德水准和感恩品质,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点,是培养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职感恩教育要创新方法,要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提高感恩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职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部分高职校过分看重学生就业率或仅关注学生专业教育,对德育工作不重视,致使感恩教育往往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自我品质和感恩意识的培养。

(二)感恩教育途径狭窄,形式僵化

目前高职感恩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且形式单一:习惯于通过思政课程,讲授感恩知识,不善于渗透到专业教学以及技能培训中;习惯于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反复强调,不善于发挥社会、家庭的合力来灌输感恩知识;习惯于通过强制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感恩活动,不善于从学生实际需求考虑分析,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感恩实践活动。

(三)感恩教育忽视家庭、社会因素的作用

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感恩意识的培养受到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节;在与家庭、社会融通中缺乏双向性,从而出现感恩教育的孤岛效应。

二、高职感恩教育实践

(一)扩大感恩教育受众面,兼顾特殊群体教育

常纺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受众面广,渗透各个专业,贯穿全年,实现感恩教育的普遍覆盖。同时学校重视感恩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感恩教育创新项目,每年约有6000余人参与。常纺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感恩意识缺失严重的学生,并进行个别指导和教育。如,寒假作业要求学生以专业技能为父母量体裁衣,而部分学生忽视作业要传递的感恩情感,拿过往作业随便交差。针对这部分学生,教育工作者组织谈心谈话,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积极参与到感恩实践中去。

(二)拓宽感恩教育实施途径,专业学习全渗透

2004年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常纺感恩教育以传统孝道为视角和切入点,将思政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双赢,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在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同时,增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常纺将利用专业技能回报家人、社会的举措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如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作业设置为“给家长、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件衣服、绘制妆容等”。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感恩元素,通过日常的点滴教学,使每份专业课程作业都渗透着浓郁的温暖。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把感恩品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人和社会。

(三)搭建感恩教育网络平台,线上线下感恩齐推动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QQ、微信、微博等已成为信息传输和扩散的主力网络平台。常纺借助新媒体力量,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搭建现代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感恩主题教育网页,定期更新,分享现实感恩案例,引导学生参与网络交流和讨论。再者,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力量,扩大感恩教育的影响,线上线下合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四)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互动,营造良好感恩教育环境

感恩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主题。学校、家庭与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常纺成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的感恩教育模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老师交流合作,展示了活动“主人翁”的风采;家长通过来校参加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感受校园文化氛围,体验活动“主角”感受;学校邀请社会力量“加盟”,丰富了教育形式,推动了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

三、结语

常纺三年多来致力于高职感恩教育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增强,社会声誉显著提升。但从整体来说,目前高职感恩教育的实际成效距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需要逐步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者:张倩璐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6(3):134~136.

[2]刘福江,刘琴,申佳.关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南社院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