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与启示

时间:2022-05-10 03:37:39

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与启示

一、比较与评析: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体系范畴辨析

美国作为典型的法治国家,法律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美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法治化进程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制教育体系。中美两国国情的差异,使得两国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保障机制、教学体系和支撑体系上存在着诸多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制教育保障机制。法制教育保障机制是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国家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支持和保障。1.教育理论基础法制教育与其他许多政治主导的青少年活动一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导向性。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法治观和人权观等哲学思想,又深刻地融合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文化和法治体系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也决定了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即“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1]。美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在公民教育体系下进行的,旨在培养合格的、能够参与到民主生活中、尽到公民责任、以实现公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美国公民。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民主与自由理论、社会契约论和三权分立学说等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为基础,通过带有迷惑性和隐蔽性的“公民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形式培养青少年的资产阶级法律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美国式民主”的责任公民。2.法制教育专门机构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由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组织和领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同时,教育部还成立了“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国教育系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要求、任务和保障体系进行领导和统筹规划。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预防、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防教育法》《综合犯罪控制》和《安全街道行为法》等法规,并于1971年成立了少年司法与犯罪预防办公室(OfficeofJuvenileJusticeandDelinquencyPreven-tion),其目的就是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经费、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特别委员会、公民教育中心/自由社会的法律项目、街道法/法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所、宪法权利基金会、菲利普阿尔法三角洲法律联谊会等五部门提供指导和帮助[2]。(二)法制教育教学体系。由于中美两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两国在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也迥然不同。1.教育目标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加强青少年对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深刻领会;二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使其能够践行法治、明辨是非和规范行为,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是引导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和价值认同,提高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了较为隐蔽的带有政治性的公民教育。美国法制教育的早期目标只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美国法律制度,普及与国家政治体制、政权组织形式有关的法律知识[3],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确立了强调“培养美国公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即在自我实现的目标上,强调自我价值,崇尚个人主义和自我奋斗,注重修养、道德、纪律、创新与发展;在公民职责目标上,培养具有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和守法精神的“美国公民”,即明确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合乎社会政治制度要求的“责任公民”。2.教育内容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内容的知识取向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法规法条的主要概念、重点、难点和关系的归纳和梳理上,内容空洞,悬浮于空,过分追求法学知识的教育和输出。二是内容的广泛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杂而广,囊括了宪法和民法、刑法等各种基本法,还渗透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各种社会治理法,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政法院校学生的所有专业课程。三是内容的交叉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不突出,理论深度挖掘不足,存在着明显的交叉重合,“知识补课”现象突出。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价值取向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取向的政治性、权威性。尽管不同阶段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千差万别,但突出的内容导向是以法律价值观引导学生,使其遵守法律,传承美国法治文化,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二是内容的现实性。美国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侧重将法制教育与美国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等融合起来,强化其对美国民主制度、法治文化以及公民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的了解、认同和接受。例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社会学习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美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总统、政治与改革等问题[4]20。三是内容的不统一性。由于美国各州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法制教育内容上可根据各州实际情况和教育计划,因州制宜。3.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定位模糊不清,对于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开设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附属课程,使得法制教育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将上述课程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增加了法制教育课程的独立性、专门性以及针对性。美国在不同阶段开设有专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程,将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民主政治等内容融入到法制教育课程之中。在中小学阶段,主要讲授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制度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如《法律与你》(TheLawandYou)、《妇女、法律和社会》(Women,LawnandSociety)课程[5]35。在大学阶段,美国部分州规定高校必须开设《美国宪法》《美国政治制度》和《制度—社会的结构》等法治课程,灌输美国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4.教学方法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填鸭式、灌输式和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手段,很少引入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法制教育演化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5]。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自我意愿”与“他人要求”的隔阂。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教学采取案例式和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将社会热点和真实法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案例剖析和共同探讨,将专业性的法律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和阐释,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学习、模仿审讯和上诉等方式,给予学生表达锻炼的机会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和相关技能的形成。(三)法制教育支撑体系。中美两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支撑体系(即传播载体利用和实践活动养成)上也存在着异同。1.传播载体利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逐渐渗透了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元素,形成了政府单位一体、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构建起了集普法网站、“两微一端”平台和法制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的传播渠道,如教育部建设的“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开通的“青少年普法”微博账户、运营的“青少年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地方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法律援助中心等。美国以大众传媒为介质,借助报纸、广播、电影、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宣扬其政治观、法律观[6]。美国也十分重视网络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法制教育网络,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取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美国还积极开发和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虚拟教室教学,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了诸多新途径。2.实践活动养成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法律知识讲座、校园宣传为主,课外实践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课外实践在法制教育中逐渐得到重视,但存在着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等缺陷,模拟法庭、参观司法机关等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成为支撑学生法治能力培养的有效工具。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以行动和实践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除课堂教学外,还将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应用到组织学生到法律事务所、警察局、司法机关和社区等活动中,让他们亲自感受法治程序,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同时,教师还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法庭”,进行现场实践训练,旁听当地法院审判,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进而判定法官定罪量刑是否公正、合理、有据[7]。

二、现状与反思: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不足的多维透视

。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比较和评析,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合力和教育模式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一)教育目标的片面化和理想化法制教育作为一项政治思想性、理论知识性和价值引导性很强的育人形式,进行知识武装、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是其核心要义。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目标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法制教育目标的片面化。在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过分强调法律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认知和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信念和法治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这种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教育、重灌输而轻沟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无形中设置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鸿沟。二是法制教育目标的理想化。法制教育偏法律知识宣传和重守法教育,这种即时性和分散化的非常规教育,在我国德育、政育和法育“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的架构中处于弱化地位,对于公民品德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难以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时代需要。(二)教育内容的附属化和浅表化。当前,我国各阶段的学校教学中都安排了相应的法制教育内容,但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附属化。纵观我国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制教育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更多的是采用道德教育的内容,强调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并行开展[8]。这不仅导致法制教育的独立性丧失,难以做到常规化的宣教,也使得其与道德教育在知识体系上相错讹,价值导向上相矛盾。二是教育内容的浅表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内容体系上局限于对宪法、刑法和民法等法律规章制度的罗列和梳理,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往往把逻辑化和体系化的法律知识肢解得支离破碎,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紧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也难以适应学生法治素养发展的现状。(三)教育方式的机械性和形式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双管齐下,但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存在着两大通病。一是教育方式的机械化。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分强调和遵循教师动(讲)、学生静(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激化了学生的厌恶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二是实践活动偏向于形式化。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常常会组织开展各种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学校与社区、司法机构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活动过程费时费力,使得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也就难以形成常态化。

三、启示与借鉴:建构完备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一)追求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具体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外化教育与自我认知和实践,来实现青少年对法制的理解、把握、认同和接受,从而养成良好的法制素养。因此,一要追求教育目标的多维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自我实现目标上,更加关注学生对个人尊严、权利义务、责任意识和礼义廉耻等品行的自我修养;在公民职责目标上,着重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基本内涵、法治思想文化和法治价值导向的尊重、认同和践行。二是要追求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要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法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德育基础、政育主导和法育支撑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的结构性育人格局。(二)强化教育内容的独立性和深层性。法制教育内容是青少年自觉地将法治入脑入心入行的关键,为此,一要强化教育内容的独立性。要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学科属性,改变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的现状,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编写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和辅导读物,如《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青少年看图学法律》等。二要强化法制教育内容的深层性。法制教育内容要紧跟我国新时代法治国家建设和青少年思想、生活实际的转变,将宪法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中鲜活的案例与法律知识相融合、相衔接,把法制体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充分挖掘出来,确保学生对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同时,教师要加强内容的整合,实现内容的深层、集中、系统,保证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三)实现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实质性。对于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而言,教育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一要实现教育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活动需要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8]。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师生互学、角色互换的互动教学机制,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育人“细无声”。二要实现教育方式的实质性。要将法制教育“第二课堂”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举行法律讲座、辩论赛等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到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现场听审、暑期法制调研、进社区宣教等活动,建立起学校与司法机构和社区等部门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并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作为重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范围,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践行法律的实效性。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并非是静态的线性发展过程,而是动态的非线性过程。随着新时代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会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汲取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软支持。

作者:王众威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