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十篇

时间:2023-03-26 23:27:43

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篇1

提要:中美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特点、影响及我国的策略等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综述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一些研究者从中方和美方两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美方的角度来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丁家云2004;于铁流、李秉祥,2004;苗迎春,2004;岳晋峰,2005;周骏宇、周文贵,2007);美国全球战略中包含遏制中国的策略(丁家云,2004;苗迎春,2004;陈泰锋,2005;王丽娜,2008);美国国内政治的干预(丁家云,2004;陈泰锋,2005王丽娜,2008;甄亚丽,2009);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陈泰锋,2005;韩国立,2007;王丽娜,2008);美国经济的衰退(成健,2009);美方对国内市场份额进行战略调控(甄亚丽,2009等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从中方的角度来看,我国商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质量差(丁家云,2004;陈泰锋,2005;成健2009);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长过快、出口秩序紊乱(丁家云,2004;陈泰锋,2005;韩国立2007);外贸依存度过大(陈泰锋,2005);外贸经营体制不完善(成健,2009);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高(陈泰锋,2005)等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也有研究者从心理、制度以及政治角度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李春顶(2007)认为,从心理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源于美国人的失衡心理、妒忌心理;从制度角度来看,美国的政策制定制度决定了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一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影响到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就会制造障碍,贸易摩擦由此而生;从政治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集体行动”等政治行为以及美国制造的“中国威胁论”。

还有研究者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探讨。赵书晓(2010)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从经济因素方面来讲,一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贸规模逐年扩大,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二是我国的产品出口主要依赖美国市场,美国以“反倾销”为理由频繁挑起争端;三是美国出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和纠纷;四是在对华贸易中,美国难以发挥其比较优势;五是生产力迅速膨胀与市场扩大之间的矛盾。从非经济因素方面来看,则是由于美国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力图使中美贸易关系按自己的意图发展,如国会的介入和干预、媒介的负面宣传以及两国间的意识形态模式差别等。

此外,研究者还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客观必然性。周骏宇、周文贵(2007)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并愈演愈烈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是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经济中各方面矛盾日益凸显以及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正常”反映;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提升的必然产物。成健(2009)认为,由于非均衡收益格局的存在以及经济全球化使贸易摩擦成为一种必然。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次数增多、频率加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丁家云,2004;崔日明、李兵、赵勇,2007;周骏宇、周文贵,2007;甄亚丽,2009)。

2、贸易摩擦重点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高附加值产品(丁家云,2004;岳晋峰,2005;韩国立,2007;甄亚丽,2009)。

3、贸易摩擦的形式多样化(丁家云,2004;岳晋峰,2005;周骏宇、周文贵,2007;韩国立,2007)。

4、贸易摩擦开始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转化,宏观经济摩擦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新焦点(丁家云,2004;岳晋峰,2005;韩国立,2007)。

中美贸易摩擦篇2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不平衡;双边贸易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在某种程度上,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指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中,中方存在贸易顺差,美方存在贸易逆差。

根据中方统计,在1984—1992年的九年里,中方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自1993年始转为对美顺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根据美方统计,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逆差,2000年升至838亿美元,美国对华逆差在该年首次超过日本,并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幅上涨。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381.3亿美元,据此估算,2007年全年顺差将突破2500亿美元,冲高至2600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从近年来这一问题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其色彩的政治浓度要远远大于经济,从而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仍将在纺织品进口设限、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经济等问题上。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摩擦,这些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形成强烈反差。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首季,美国经济仅增长1.3%,增速低于分析人士原来预计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2.5%,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小增幅,而住房投资下降仍是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强弱与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经济衰退或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并且会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手段,中美贸易发生摩擦不可避免。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会随着美国大选而呈周期性。

3.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正如布热津斯基认为的“2015年美国将会失去世界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不可能让一个日益壮大并可与之抗衡的敌人出现。因此,美国总是找出诸多借口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中国”,“鼓吹人民币升值”等,中美贸易摩擦也因此不可避免。

(二)中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外贸依存度过大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导火线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用年进出口总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1978—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7%,比国民经济增长快7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10%提高到1990年的30%,2007年已超过了70%。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表明了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笔者还认识到,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和问题。从中国一些产品对美国市场占有率来看,存在着过高的风险。如2005年,中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可见,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在这种关系下,一旦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中国只能被动应付。

2.出口商品结构低下,出口市场范围狭小

现阶段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许多产品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出口后换回的只是少量的经济利益,甚至还不断地被指责为低价倾销。我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纺织品、服装、鞋类等。这些价格竞争力较强的商品一旦大量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种种限制。3.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待提高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使我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时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此外,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预警机制不完善也加重了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损失。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

三、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1.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加入WTO以来,截至2007年1月虽然已有66个国家先后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套在许多中国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它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到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而且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且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主要原因。

对中美双方来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中国应在政治层面上对美国等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主要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根据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贸易过程中各方均能获利,但中美双方却并非如此。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实际贸易过程中,美国在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时设置诸多限制。显然,美国对华贸易的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3.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两国经济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但这种依存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一旦对美国出口减少将会严重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第二,中美贸易在双边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不对称,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都占到中国出口额的1/5左右,而美国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小。

因此,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应将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在现阶段,扩大内需应将满足内需作为前提,满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包括贫困群体的要求。

4.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从中国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因此,会出现所谓的贸易纠纷,但这并不代表中美贸易状况恶化。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包括贸易冲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一条双赢之路,在中国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冲击,逐步消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

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贸易摩擦,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正视,在战略上重视,做到“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在充分把握和理解WTO规则的基础上,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勇.中美经贸关系[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刘佳.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4).

[3]宋泓.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几点不同解读[J].国际经济评论,2007,(4).

[4]吴早.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原因与未来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06,(4).

中美贸易摩擦篇3

关键词:中美贸易;铜版纸案;博弈论

一、 中美贸易“铜版纸案”的背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转移国内的经济压力,美国频频向中国出口商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运用技术贸易壁垒、劳动贸易壁垒等非关税措施来限制中国商品的流入。针对美国的种种贸易保护行为,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由此,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彼此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

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是,2007年3月30日美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产品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决定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并开始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产品征收临时12.83%的反补贴税,掀起了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新一轮高潮。

二、 中美“铜版纸案”的代表性观点

(一) 官方观点

事件发生后中方外交部对美方铜版纸反补贴和反倾销初裁与世贸组织规则的一致性提出了质疑,要求美方认真考虑中方的关注,纠正其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做法。中方认为,中国铜版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所以中国铜版纸价格低于其他国家产品。因此,中方依据生产成本制定价格,并且市场价格高于成本,根本不造成倾销。美方所谓的反倾销制裁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是无理的要求。中国政府更就美国“双反”制裁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这也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首次在该组织美国。

(二) 学者专家观点

相关专家认为,其一,我国铜版纸遭遇“双反”主要是由于出口量较大。中国铜版纸大量出口,极大抢占了美国本土的市场,冲击了本土铜版纸业。所以极易遭受美国的反补贴税和反倾销处罚。其二,由于涂布量较大,成本具有优势,我国铜版纸出口存在自身的优势。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的铜版纸约为20万吨,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在15%左右(总产量的4%左右),国内铜版纸需要大量的出口消化,而且未来的两年国内铜版纸产能释放较大。(今年2月中旬,欧盟委员会在《欧盟官方公报》中公告,正式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三,铜版纸印刷隐忧逐渐加大,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由于行业供给迅速增加,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目前铜版纸出口增速难以持续下去,这将加大铜版纸的扩张的压力,于此同时,我们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也将越来越多,对外贸易的路子亦会愈发艰难。

(三) 媒体的观点

“铜版纸案”被媒体称为美国对华采取反补贴措施的第一案。法制网环球频道分析指出因中国受国有银行融资、土地使用权等固有诟病影响,对华反补贴控诉则可能出现“井喷”式激升,成为美国等对华进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相比于反倾销案件调查杀伤力极强,因为它直指政府对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和政策。欧盟一名官员曾将对华反补贴案件比作“向母舰发射一枚鱼雷”。当反倾销调查的反补贴控诉成立累加到一定数量,则会使贸易伙伴质疑中国的产业政策导向和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并对中国的稳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东方周刊分析指出,2007年9月18日中诉美铜版纸“双反”措施案,即是中国政府对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态度的标志性转变。该案是中国第一次作为独立的申诉方提起,“能抓到美国做法中不符合WTO规则的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够在这个时间段改变过去的防守型姿态,对中国来说也是跨出了很大一步。

(四) 市民的观点

有市民认为,中国现在是处在一个现代经济发展阶段,起步晚自然处处受制于人,但是运势往复,一时的高低起伏而已。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代传承,这个才是中国的所谓核心竞争力,大国崛起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也有人认为,企业在面对国外发起的贸易救济中要积极应对,为了避免高额关税税率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到能享受零关税待遇的他国设立生产工厂,改由第三国出口。

不少市民说,自铜版纸案以后,“双反”联合调查渐成趋势。美国对华产品发起的公平贸易调查中,绝大部分以“双反”形式提起,“双反”案件数量大、时间密集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市场损失不可估 量。

三、 本人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

(一) 中美“铜版纸案”博弈囚徒困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所设定的是:一次严重的仓库纵火案发生后,警察在现场抓到甲乙两个犯罪嫌疑人。于是,警察把他们隔离囚禁起来,要求坦白交代。如果他们都承认放火,每人将入狱3年:如果他们都不坦白,由于证据不充分,他们每人将只入狱1年;如果一个抵赖一个坦白并且愿意作证,那么抵赖将入狱5年,而坦白者将因为立功受奖赏而得到宽大释怀,免于刑事处罚。

在囚徒困境中,如果乙抵赖,甲坦白的话可以不必坐牢,不坦白的话被判1年,所以坦白要优于不坦白;如果乙坦白,甲也坦白的话被判3年,不坦白的话将被判5年,坦白依然优于不坦白,这样坦白就是甲的优势策略。同理,坦白也是乙的优势策略。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得出(坦白,坦白)各自获刑3年将是双方的最优策略,即为纳什均衡。

2、在中美“铜版纸案中”中假定中美双方都实行贸易自由,则双方支付都为15;如果双方都实行贸易保护,则双方支付都为-5;如果中美任一方实行贸易保护,另一方实行贸易自由,那么贸易保护一方获得25个支付,另一方获得-15个支付。双方策略及支付如下:

(二) 博弈的结果(纳什均衡)

在上图假设的中美一次性博弈中,如果中方选择贸易自由,则美方选择贸易保护获得25个支付;如果中国选择贸易保护,则如果美国选择贸易自由,则它将获得-15个支付,如果选择贸易保护则获得-15个支付。所以一次性博弈美国选择贸易保护是它的优势策略;同理对于中国来说,中美一次性博弈选择贸易保护是优势策略。即(贸易保护,贸易保护)是双方的优势策略,即此一次性博弈的纳什均衡。中美双方都不愿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那样就意味着自己失去更多。

四、 解决中美贸易措施或政策建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 本人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

中因为双方都考虑到一次性博弈,双方都有可能背叛另一方实施贸易保护而获得最大支付,所以双方最终双方为了追求自身的最有策略而在(贸易保护,贸易保护)策略组合上形成纳什均衡。很显然,我们发现(贸易保护,贸易保护)并不是双方同时获得最大支付整体的最优策略组合(贸易自由,贸易自由)。那么怎样使双方的纳什均衡转移到(贸易自由,贸易自由呢)?

1、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作用,严肃执行贸易制裁法规。即当博弈参与人违反自由竞争与市场准入规则,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策略时,会受到相应的惩戒,那么他选择贸易保护主义的利益将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改变矩阵的支付情况使之可能达到新的纳什均衡(贸易自由,贸易自由)。

2、运用重复无限次博弈策略。中美双方在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下,都选择贸易保护策略,而在无限次博弈中如果中美一方采取贸易自由措施,那么另一方考虑到长远利益,必然会采取贸易自由措施,而如果其中一方背叛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因报复而采取一定时段不合作措施,甚至是永远不合作措施,从而使对方收到处罚和损失。

因此通过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以走出囚徒困境。在中美贸易关系中,由于双方均是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且此种状态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双方之间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条件是存在的。在这一提下,其中一个国家采取合作策略,双方就有可能走出囚徒困境,实现纳什均衡由(贸易保护,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贸易自由)的转变,此时双方支付为(15,15)达到长期状态下的支付最大。

(二) 从经济学的角度中方要在全球化来看

中方要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贸易争端,有以下措施:

1、中国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中国当今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也以初级制造品为主,加之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所以成本很低,极易给人以反倾销调查和处罚的借口。因此,首先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和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使我国从传统制造加工大国转变为科技创新强国,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2、中国应将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扩大内需上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口、内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企业投资和对外出口初级制成品,内需一直未能启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可预见范围内中面临的贸易调查必然越来越多。因此,有效启动内需,发挥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然能够规避全球化贸易的风险。

3,中方要积极应对对外贸易摩擦。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崛起为世界贸易大国,相应的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日渐频繁,这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贸易摩擦,我们要充分重视,积极应对,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以符合规范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经济利益。(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则柯 李杰:《博弈论教程》,2004年,第7页、第204页——第206页。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004年,第8~9页。

[3]吴莉婧 :《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人民论坛》,2012年08期

[4]赵志超:《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探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08期

中美贸易摩擦篇4

关键词:美日贸易;美中贸易;贸易摩擦。

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整个世界的贸易得到了协调有序的发展。但是随着各国经济往来的增多,作为不同的经济主体,从本国利益出发,双方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日本自1965年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对美持续保持贸易顺差,顺差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至1987年已达到598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10年的经济萧条,自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美经济摩擦不断加剧,中美贸易失衡取代日美贸易失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刻认识和分析日美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吸取日本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应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采取正确的对外贸易策略,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相同点。

1.1贸易摩擦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对美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

20世纪70~80年代的贸易中,日本对美国一直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见表1),在20世纪70年代日美的贸易顺差为几十亿美元,在20世纪80年代进而上升为几百亿美元,在1987年时达到了567.6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峰值。国际收支出现巨额的贸易赤字,日本成了美国最大的债主。这造成了美国极大的恐慌,担心日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屈服于美国,因此美国政府不惜采取政治施压的方式限制日本的出口,日美贸易摩擦产生。中国近年来对美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并替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所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取代日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美国对外贸易主攻方向。从图1、图2可以看出,虽然由于中方与美方统计口径的不同,双方统计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事实,且连年呈增长趋势,2001年以后更是出现巨幅增长。按照中方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逆差已达到1 633亿美元,是1993年的26倍;按照美方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逆差达到2 562.7亿美元,是1993年的11.25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创下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水平之最,这招致美国国会和部分利益集团的不满,因此这些人开始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美国政府对华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政策。美国于2006年在WTO对中国发起木材、钢材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反补贴的申诉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已超出单纯的经济范畴。

 

1.2制度性因素越来越成为导致和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关键。

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日美、中美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制度性因素越来越成为导致和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关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开始由宏观经济摩擦转向了制度摩擦(制度摩擦:是由贸易双方制度不协调引起的。这种制度的不协调既有因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工业化社会规制和信息化社会放松管制的摩擦,也有因放松管制或制度改革速度快慢引起的摩擦),摩擦的解决方式也由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转向结构调整,直至规制缓和(经济学家通常把规制缓和界定为去除政府对价格、产品供给或服务的规制)。从1989年开始,日美双方签署了三大协议:1989年《日美结构问题协议》、1993年《日美综合经济协议》、1997年《日美规制缓和协议》。从三大协议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解决日美经济摩擦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国的贸易协议已经超越了纺织品协议、汽车协议等这种针对单一商品,从涉及商品进出口数量的内容,开始进入针对住宅、电讯业、金融服务、流通等服务业领域,涉及到竞争政策、法律服务、透明度及其他政府惯例、促进规制缓和的组织建设等国内制度,甚至是日本的经济结构。

 

由于中国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同时,处于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仅会与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上的WTO发生制度上的摩擦,而且会与处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进行制度调整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出现制度上的摩擦。如美国贸易代表年度报告《中国贸易壁垒》指出:“限制性投资法律,管理程序缺乏透明度和任意使用规章和法律等严重限制了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和对服务部门的投资,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业、通信、听觉视觉产品、商品流通、职业服务和旅游及旅行部门”。并且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条件下,以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已经率先进行了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将公司经营的重点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并精简人员,减少管理层次。而大多数中国的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从而经常容易与跨国公司在经济技术合作中产生摩擦。

1.3中、日对美贸易依存度高,在处理贸易摩擦时较为被动。

美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二战后又成为科技领先的强国,这使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减少了对外依赖因素。20世纪60~80年代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日本对美出口的贸易依存度很高。以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贸易为例,日本的汽车在当时占美国汽车进口贸易份额的四分之一,高峰时出口350万辆占美国市场的30%。研究表明,日本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在美国进口中达到50%以上的比重,其市场占有率在15%~20%的时候,日美贸易摩擦就会激化和升级。高度的贸易依存度使美国掌握了日美贸易摩擦的主动权,使日本在贸易摩擦的争端解决中处于被动地位。中美经贸关系也是严重不对称的,这加大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容易被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的风吹草动置于被动地位。在经济上,中国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如中国对美出口的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受到美国的出口额度限制的时候,中国出口总额度就会锐减。同时在双边经济总量上,中美贸易的份额也是不对称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全部出口的20%以上,而美国对中国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2%;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比重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0%,而美国自中国进口仅占其进口总额的2.5%。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在贸易摩擦中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而中国对美国却没有相应的约束能力。

2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不同点。

2.1贸易摩擦的手段不同。

20世纪70~8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是在GATT框架下解决,其中数额限制,关税为主要限制手段,并且以美国的单边主义为主。贸易摩擦的手段比较单一。与日美贸易摩擦相比,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所援用的手段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以反倾销、技术性壁垒、特保条款、法律法规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相对于关税来说,非关税壁垒更为隐蔽并且对于贸易的限制作用更强。为什么日美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的手段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事件打击以来,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2000年以来,占世界经济70%的美、日、欧经济同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退或增长迟缓,这是1975年来的首次下滑。其中,美国经济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急剧降温,2001年3月正式陷入衰退。虽然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尚不坚实,美元汇价可能会继续下跌,恐怖威胁仍会困扰国际社会,因此,全球经济彻底走出低谷的态势并不十分明朗。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经济走强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较弱,反之,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贸易保护呼声较高。世界经济的低迷致使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以保障人类健康、安全、卫生和保护环境为借口大量采用新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市场。新贸易保护措施花样层出不穷,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技术壁垒激增;反倾销、反补贴、特保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等非关税壁垒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还有新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也被广泛应用。贸易保护措施的滥用导致全球贸易摩擦频发。中美贸易是在这样的一个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新贸易保护措施也频繁地发生在中美贸易中。而日美贸易摩擦激烈的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呼声较低且保护措施单一,因此日美贸易中贸易保护措市场纵横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施的滥用较少。

2.2中美贸易摩擦比日美贸易摩擦受政治的影响更大。

日本是美国的受托管国,日美贸易摩擦是发达国家之间围绕工业品展开的,是经济格局变动造成的,而中美贸易摩擦则更多地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一直在推行它的单极霸权主义。因此对于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美国视其为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发展和强大之后会成为其经济和军事的竞争对手。因此美国当局提出了“遏止中国论”,并长期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进行严格限制。但是美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就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这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美国为了缩小贸易逆差,推出了旨在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新规定,但为了保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内拥有30年的领先地位,规定只有不被列入“限制列表”的高科技产品才可以无限量地向中国出口,这使得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美国商务部下属的专门负责出口管制政策的产业和安全局(BIS)于2007年6月15日宣布,将对出口中国的可用于军事目的的高科技产品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同时推出了一个涵盖20个产品大类的限制出口名单和一份“合法终端用户”计划。按照“合法终端用户计划”的规定,只有那些“被信任的用户”才可以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购买“限制列表”中的产品。 “限制列表”中的产品包括:飞机发动机、贫化铀、航空电子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水下摄影机和推进系统、某些复合材料、一些电信设备、空间通信和防空设备等。这一新规定与以往多设限的高科技产品的类别相比看似略有放宽,但实际上可能会使出口和审查的程序更为复杂,从而使限制更加严格了。美国试图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以保护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垄断地位。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希望美国能够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的大量出口,以弥合两国间长期存在并逐步扩大的美中贸易逆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二届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中也再次表达了中方的意愿。她说:“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比例已从2001年的18%滑落到了2006年的9%。这种强化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国对华2 30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逆差。 ”也就是说,美国新推出的规定很有可能不但不会使贸易逆差缩减,反而会使现已存在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受政治的影响较大。

3日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3.1应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摩擦中,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已经处于新的利益共同体中。要有效地应对及预防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壁垒引起的出口贸易摩擦以及外国对我国进行倾销可能引起的进口贸易摩擦,需要多方协同合作,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铁三角”关系和多层次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只有信息互动、集体作战,共同应对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技术壁垒和倾销、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才能奏效。

3.2应坚决抵制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

应该防止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导致中国经济衰退。入世后由于关税下降和市场准入的扩大,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在中国没有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出口,利率下调的空间有限,财政赤字扩大的条件下,应该抵制贸易逆差国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的压力,吸取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教训,防止人民币升值对通货紧缩的压力,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

3.3积极扩大内需,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投资。

扩大内需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应该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向西部,培育和做大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市场对国内外企业产品的吸收能力,这样不仅能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的依赖程度,还能缩小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从而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3.4在吸引海外投资时要有选择性。

在贸易与投资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动因的条件下,吸取日本资本自由化政策的教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在考虑到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前提下,应该继续积极吸引海外直接投资,但外资也不是越多越好,正如前文所述中美贸易顺差的很多都是由在华外资企业创造的,导致中美贸易顺差被夸大,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并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已不是瓶颈。因此,引资时要有选择性,应该尽量吸引外资流向资金比较匮乏的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流向有利于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的产业,通过贸易结构升级有效地转移贸易摩擦,真正使引资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陈泰锋。中美贸易平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胡方。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户艳辉。中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分析[J]。求实,2005(S1)。

4贾怀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殷越男。中美贸易政策基调应当是合作而不是竞争[J]。国际商务研究,2008(1)。

6赵淼。日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J]。时代经贸,2007(10)。

7 Franz Waldenberger(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Conflicts: The Manage-ment of Trade Relations in the US-EU-Japan Triad [M]。 Berlin: Springer-Ver-lag,1994.

8 Stephen D·Cohen. AN 0CEAN APART:Explaining Three Decades of U.S. -Japanese Trade Frictions [M]。 GreenwoodPublishing Group,1998.

中美贸易摩擦篇5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影响

2010年1月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初步征收43%至289%的反倾销关税。而在此前一天,美国钢铁联合会和四家美国公司提出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要求对中国产钻杆征收109%至274%的关税。来自美国方面的这些举动显示,2010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会更加严峻。

一、美国频向中国发难

美国一向自命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同时也在金融危机期间多番作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但很多时候,美国却是说一套做一套,无论是国内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还是针对他国的贸易制裁,都清楚表明美国的行为是在以各种借口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美国政府已经对中国产品进行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关税,这是近年来美国对华最大的反倾销反补贴案。同年9月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奥巴马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击下特保调查大棒的美国总统。他作出了“连续三年对中国轮胎征惩罚性关税”的决定,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轮胎特保案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因为今后会有更多的美国利益群体要求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从而使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这种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轮胎特保案为美对华实施的首例特保,该案不仅将影响到中国近20亿美元出口和10万人就业,还可能被其他行业与其他WTO成员国效仿,产生连锁反应。对此,中方迅速作出反击,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启动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当政期间,美国曾对中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案,最后均未实施,但奥巴马却开了先例。这印证了此前不少专家的判断。奥巴马上台初始,这些专家曾指出,与共和党相比,一直号称代表劳工阶层的利益,其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更浓厚,因此今后一两年内,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增加。事实上,奥巴马一面强调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而另一面却在对华经贸关系上施压。目前,奥巴马民意支持率下降,又面临中期选举,同时还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一难题,出于保民意、保选票的政治需要和减少失业率的经济需要,必定还会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来做文章。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贸易摩擦有着多重背景,除了政治背景,另一个大背景显然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如今,在当前整个国际经济环境仍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美国会继续以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自己,支撑未来经济的复苏。美国经济目前虽然有所复苏,但整体失业率依然很高,因此,只要美国就业形势没有很好的改善,那么强大的工会力量会继续对奥巴马政府施压,势必会导致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就会长期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中国处于非常时期

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背景是国际格局的变化,即中国的崛起。虽然未来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会随着世界经济好转而减缓,但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有增无减,甚至更加凸显,这无疑将成为未来几年中美矛盾的焦点之一。

从整个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来看,贸易方面,2009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商品出口第一大国;经济上,2010年中国的GDP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上,美日贸易摩擦最严重的时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由此不难理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未来中美间的合作和摩擦都将是空前的。

令人关注的是,美国一再试探中国在贸易争端解决方面的底线,也会成为别国参照的风向标,中国还会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反补贴和反倾销的目标和靶子。例如,2009年12月23日,阿根廷就步美国轮胎特保案后尘,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去年前10个月,中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而在以往,每年中国受到的贸易救济调查最多也只有40起左右。另外,目前全球正在调查而未实施贸易制裁的134项救济措施中,也有77项涉及到中国。

对此,我国商务部方面有关专家也指出,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贸易安全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反补贴和特保逐渐成为焦点。同时,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

因此,为应对贸易摩擦,推动中国及全球经济复苏,要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提高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产业安全的能力,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经贸环境。

三、中美关系面临考验

2010年1月5日,美国智库欧亚集团报告称,由于贸易摩擦加剧,中美关系今年有可能恶化,成为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风险。美国一些媒体也纷纷发表“唱衰”中美关系的文章。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2010年1月11日在其新年首次亚洲之行的第一天声称,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在2010年进入一个不愉快的时期。不过,她同时表示,期望美国与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成熟的关系,符合两国领导人峰会期间有关积极、合作和全面双边关系的表述,这能保证当双方的选择存在差异时,美中关系不会偏离轨道。

当然,也有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将中美关系列为2010年全球最大风险的说法显然有些夸大。他们认为,中美之间解决贸易争端的途径有很多,中美经贸关系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在上升;今年中美经贸关系及整体关系会比去年严峻,但相信两国领导人都有智慧和决心来控制摩擦和矛盾,避免中美关系出现大的倒退。中美关系从来都是有起伏的,具有两面性。奥巴马2009年初上任后,中美政治和经济关系开局良好。特别是和奥巴马在伦敦会晤后达成共识,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此后,中美之间高官访问频繁,7月份中美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明显,11月奥巴马访华。可以说,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期间和奥巴马上任的前半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还不错。

不过,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需要中国帮助刺激经济,好多问题和矛盾可能被暂时搁置和掩盖,随着危机后局面转好,中美关系消极一面又将重新浮出水面。例如,从轮胎特保案开始,美国对中国实行的贸易保护案例之多,金额之大历年来罕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欧也在进一步对华联手施压;最近,政治上一些问题也在凸显。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一味激化经贸摩擦和其他矛盾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中美经济上的摩擦有着复杂性和长期性,如果处理不好,中美关系会更加磕磕绊绊,但若处理得好,一定程度上则可实现良性互动。虽然中美的摩擦将是空前的,但合作也是空前的。

目前,中美经贸关系已经与10年前不一样,原先是一边倒的局面,但现在双方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中国也有反制美国的实力,例如中国在特保案后就迅速采取了有效的反制措施。加上两国已建立了更多协调谈判的渠道,如战略与经济对话和商贸联委会,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仍应是可控的。将双方的摩擦和矛盾控制好,使得中美关系不出现倒退,这对双方长远的利益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家胜 赵 玉 祁春节: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基于2005年7月~2008年4月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 2008,(12)

[2]颜荟:后WTO时代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5)

[3]陈定业:我国私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壁垒与竞争政策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5)

中美贸易摩擦篇6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95-0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突飞猛进。在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显现出来,尤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1.中美贸易摩擦进入到一个高爆发期。中美贸易摩擦从2009年开始急剧升温,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9年9月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奥巴马成为第一个对中国进行特保调查的美国总统。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美对华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29起,涉及中国76亿美元产品的出口,案件数量增长53%,金额环比增长了8倍。

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更是异常激烈。2010年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99.14%的反倾销税,紧接着,1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裁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和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等征收“双反”关税。为了反击美国的咄咄逼人气势,中国商务部也于2011年12月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从表1和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两国的贸易摩擦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技术知识领域。根据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该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以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但在科技上却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根据比较优势,中国应当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级产品,现实中也是这样的。而往往劳动密集型产品比技术密集型产品更容易受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利的。

3.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更加隐蔽和合法,手段多样化。首先,反倾销反补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反倾销反补贴是美国传统上的贸易保护手段,构成了当今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部分。近几年来,环境保护、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形式,具有更加隐蔽、灵活的特点。美国不仅是一个科技大国也是一个科技强国,所制定的各类技术标准多达5万多个,对限制中国制造的产品提供了严格的依据。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合法性的特点,现今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加重。

二、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1.中美劳动力成本差异导致中国进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与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相比,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这些劳动力中大多都是不熟练工人,因而,廉价成为了中国劳动力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因此,在中国出口产品中,以需求弹性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在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存在较强的替代性。从本质上来说,中美贸易结构其实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制造业的结果。中国对美出口的基本上是制造业产品,这些产品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必然会对美国的制造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冲击。

2.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即达到3 853.4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 020.4亿美元,自中国进口2 833.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从表3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中美贸易的基本状况。

中国出口的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而美国出口的一般是高技术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大量进口中国产品,而中国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就相对较低。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3.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影响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实力和雄厚的竞争力。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担心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会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必须遏制竞争对手的崛起。因而,在美国的推动下,“中国”甚嚣尘上。各个政党都偏向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在对华贸易、对华技术出口等方面设置障碍,同时挑起名目繁多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从而进一步激化了中美贸易摩擦。

三、减少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中美贸易摩擦篇7

[论文关键词]中美贸易 贸易摩擦 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量的增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则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全面认清了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使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方面的负面影响减弱到最低的限度。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对两国经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三)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四)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正如克里斯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强国地位的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因此,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华盛顿不能阻止中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对试图维持单极世界的美国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 (五)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1.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多年来我国出口属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贸易利益远小于贸易增长,而且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理由。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这更加大了贸易风险。3.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企业为了抢占出口市场而不择手段竞相降价,造成出口几乎无利可图,同时遭受外国反倾销。4.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中国在音像、出版、软件等领域存在较严重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盗版产品问题,在药品、化学品、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等领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 (一)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在于有利于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 悉和适应 WTO 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 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例如,中美两国于2006年9月启动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迄今为止共举行了四次就事关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有力的推动了中美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造成美国企业抵制。出口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单一的产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即使产品没有低价倾销,也会对该国市场形成压力。市场的过分集中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进军,达到分散贸易摩擦风险的目的。 (四)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很好地缓解贸易摩擦。为了减少我国近年来由于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我们可通过海外投资扩大出口,这是出口企业必须重视的发展战略。这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少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 (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 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更要求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融入到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缓解贸易摩擦。 结语: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很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与此同时两国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要双方抱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处理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中美贸易一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

中美贸易摩擦篇8

关键词:贸易摩擦;现状;影响;解决机制 

近两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花样不断出新,究其原因多种多样。面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积极探索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的途径,将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 

 

一、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迄今为止,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在中美贸易额扩大的基础上,顺差明显。巨额顺差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曾做出重大贡献,但伴随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并且呈现出了扩大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 

1、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 

WTO秘书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连续11年共遭受反倾销案件600多起,仅2004年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15亿美元,其中与美国涉案最多。反倾销已成为美国家频繁使用的贸易保护工具。 

2、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2004年加拿大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调查,开创了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遭受新的贸易壁垒一反补贴的先河。2005年7月美国众院通过了在对中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3、技术壁垒花样不断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限制措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锐器,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为手段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我国贸易的约束条件。另外,美国还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手段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二、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摩擦是各种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需不足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1、中美产生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影响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防范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最早的“军事威胁论”、“安全威胁论”到现在的“能源威胁论”所有这些论调都为外国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即在出口贸易推行自由化原则,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因此,当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生产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而引发贸易摩擦。美国自2001年出现的经济衰退,导致失业人数增多,政府为了得到产业界的支持,加强了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等。加上中国的人世效应,出口快速增长,中国与美国贸易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的增多了,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入世十年内美国仍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侵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不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就意味着中国产品将失去相对优势(相对于国内廉价的资源优势),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经济霸权地位,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反倾销条款进行滥用,以维护其本国相关产业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美贸易摩擦。 

2、中国经济自身的不足,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国内经济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些自身的缺陷,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也成为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1)内需不足拖累了进口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以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则是储蓄。中国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大。而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总之内需不足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长,加速了出口的增长。从而导致了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 

(2)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根据大卫里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列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而这些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大量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引发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3)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以及我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竟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容易还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更多则是放弃应诉。 

中美贸易摩擦篇9

关键词:贸易摩擦;现状;影响;解决机制 

近两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花样不断出新,究其原因多种多样。面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积极探索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的途径,将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 

 

一、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迄今为止,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在中美贸易额扩大的基础上,顺差明显。巨额顺差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曾做出重大贡献,但伴随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并且呈现出了扩大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 

1、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 

wto秘书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连续11年共遭受反倾销案件600多起,仅2004年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15亿美元,其中与美国涉案最多。反倾销已成为美国家频繁使用的贸易保护工具。 

2、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2004年加拿大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调查,开创了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遭受新的贸易壁垒一反补贴的先河。2005年7月美国众院通过了在对中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3、技术壁垒花样不断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限制措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锐器,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为手段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我国贸易的约束条件。另外,美国还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手段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二、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摩擦是各种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需不足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1、中美产生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影响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防范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最早的“军事威胁论”、“安全威胁论”到现在的“能源威胁论”所有这些论调都为外国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即在出口贸易推行自由化原则,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因此,当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生产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而引发贸易摩擦。美国自2001年出现的经济衰退,导致失业人数增多,政府为了得到产业界的支持,加强了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等。加上中国的人世效应,出口快速增长,中国与美国贸易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的增多了,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入世十年内美国仍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侵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不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就意味着中国产品将失去相对优势(相对于国内廉价的资源优势),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经济霸权地位,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反倾销条款进行滥用,以维护其本国相关产业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美贸易摩擦。 

2、中国经济自身的不足,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国内经济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些自身的缺陷,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也成为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1)内需不足拖累了进口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以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则是储蓄。中国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大。而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总之内需不足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长,加速了出口的增长。从而导致了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 

(2)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根据大卫里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列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而这些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大量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引发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3)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以及我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竟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容易还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更多则是放弃应诉。 

 

三、建立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解决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将会更多的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我国的贸易顺差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由贸易顺差导致的贸易摩擦也会持续不断。贸易摩擦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绊脚 石”。中美贸易关系如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中美经济的长远发展。 

1、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外在解决机制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弱化在过渡期内的“特殊歧视待遇”。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从全局考虑,变相地接受了中国入世15年内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条款,因此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常常是以第三国的歧视价格来代替我国的真实价格,使得我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反倾销一旦发生,则会征收极高的反倾销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深化我国市场体制改革,树立开放的观念,培养创新,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与开放程度,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此外,还要以政府的名义,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资源优势,开展积极的外交,与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在贸易伙伴当中争取更多的国家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合理地位,大大提高反倾销胜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通过各种民间式的渠道向相关国家政府、政要积极展开游说或施压。 

2、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内在解决机制 

(1)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导致了大量企业在扩大对外出口同时也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加,这一效应导致了中国的更大的顺差,从而导致了贸易摩擦的频发。因此解决内需问题对我国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其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制,使得人们不必过于担心由于未来的某个突发事件而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减少人们的因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当前消费。其次,应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单靠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满足不了资金市场的需要,必须要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股市。要充分发挥民间商业信贷的活力。从市场竞争效串角度看,小型的、地区性的民间金融机构通过改善信贷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等几个方面开展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会打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建立并完善有效率的竞争性信贷市场。 

(2)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生产一批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中降低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产品。二是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 

(3)加强我国企业“内功”的修炼,转变政府的服务职能 

中美贸易摩擦篇10

    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及随着全球贸易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将会更加严峻。自 2001 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包括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 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铁保障行动;2003 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和寝室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还明令禁止美国进口中国购物袋,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要求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中美贸易摩擦接二连三地发生,引起了中美两国政界与经济界的不安。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美国贸易的保护主义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只要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2.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

    3.美国对华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入世15年内美国仍然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样就导致美国对世贸组织反倾销条款的滥用。2003年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力度,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者实行配额限制,这是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典型表现,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4.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集中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 2001 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随美元一起贬值,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在美国看来,中国利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分享了美元贬值的好处。由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美国认为中国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实际价值,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了许多贸易摩擦。

    5.中美贸易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

    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6.中国企业缺乏行业自律,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 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美国市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会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从而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以及机电、电子等附加值低的商品为主,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从而对进口国的就业产生冲击

    三、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贸易对策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繁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国特别是中国的外贸企业更应擦亮眼睛,认真总结,从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对策,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中国的外贸企业应认真学习各种国际贸易知识,包括国际贸易法规的各项条款、WTO 国际规则、贸易双方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国际惯例,这样有利于企业在谈判和交涉中占据主动。而企业遇到不公平竞争时要敢于应诉,更要敢于申诉,增强自主意识

    。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中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中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业贸易摩擦的程度。

    3.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力度

    中国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可以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4.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从而缩小中国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差异。这种差异的缩小可以使得信任程度增加和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使中美贸易实现平衡,从而使中美贸易在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5.加强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协调工作

    加强政府间的对话、沟通与协调,是有效化解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中美贸易的五大原则,该原则对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起到了重要作用。自 2009 年以来,中美两国元首首先进行了三次会晤,中国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启两国政府间的贸易对话机制,特别是重视发挥商务部的作用;开展双边谈判与美方严正交涉、沟通、协调;同时,充分利用中美战略经贸对话机制解决贸易争端。

    6.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无论从目前实际问题,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都应该从战略角度,加强与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有关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和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早日得到包括美国在内有关国家的确认。

    7.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反倾销行为,是违背世贸组织原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应立即通过世贸组织启动贸易争端解决程序,对其诉讼以维护中国自身利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公平的多边贸易规则,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8.利用利益关系解决贸易摩擦

    当今世界,存在着一条公认的真理: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近年来,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华投资的发展,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华经贸中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对美国一些行业和公司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用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