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2:08:51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德育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教学阶段,是对学生读写能力最基本的培养科目。良好的小学语文训练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知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使语言的培养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成为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素质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辅导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的。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小学语言教学和德育融入的正确理解。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缺乏德育的融入。从长远来看,这会导致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量知识的思考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与思想品德教学没有联系,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联系较弱。结果,学生没有受到德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汉语学习思维方式变得固定。此外,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迫学生接受教学中的知识点,这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缺乏思考。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这种单一的评估方法实际上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压力,使他们不自觉地专注于对汉语知识的掌握中,忽略了德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实现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挖掘出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德育内容。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汉语知识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德育课程。

(二)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而可靠的基础,而且在提高他们的优良素质和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三)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资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可以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的深刻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德育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三、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许多人开始重视孩子的文化水平,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变得更高,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甚至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定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要素。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现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多元化,一些小学在教学环境中就存在着比较大的竞争,整体的学校教学风向变得更加功利化,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以衡量学生的个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忽略了非常重要的衡量条件。长期积累下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断下降,德育工作也没有合理展开,这就使得家长与教师的期望变得本末倒置。

四、分析案例

(一)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大声朗读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大声朗读,也要让学生多思考、多仔细阅读,这样学生才能读懂含义、读懂情感。例如,在“动物王国”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在课文中分别代表哪些含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为什么猴子可以成为动物之王,因为他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二)写读日记,记录假期活动

在“国庆”期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他们的假期活动。到达学校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评论,看看谁的生活最有意义。一些学生描述了假期期间他们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以及父母下班后的感觉。例如,一名学生写道:“我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了解到我的父母为我做了很多。将来,我必须努力学习,并回报父母的好意。”还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您教我们知识,努力工作,您将永远是我的好老师,我为您感到感动。”通过写读日记,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融入课外阅读

对于教师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语文德育教学的主渠道,但是教师还应积极联系课外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思想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他们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的读书清单,或通过演讲比赛、阅读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已成为使学生接受语文教学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推荐《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教学效率。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需要使用大量的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插入德育训练的内容或一些游戏和活动,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趣味性和活动性强是他们的突出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插入一些德育游戏或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识字、写作等课程也可以和德育相融合。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德育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教师要始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汉语的单调使学生在听课时缺乏乐趣。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激励教学措施,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解释文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选择段落。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详细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勇敢顽强的人的重要性。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培养人才、有助于培养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深化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虽然在小学教学中,学习任务教学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会将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入教学实践活动,这有助于在轻松欢快的实践活动气氛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由此产生的抵触和害怕学习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加强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小学教学向更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

(五)对德育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具体内容进行改变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部分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内容应该坚持改革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将德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社会道德教学材料或视频,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问题咨询活动,让学生讨论道德素质问题,然后总结出好的答案,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犯错背后的真正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能够真诚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总之,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他们都应该被公平对待,教师还要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

(六)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感知能力是指学生领悟语言,掌握文章表达顺序,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用语气传达文本的表达内容,使学生通过耳朵和心灵对文章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习关键词,让学生了解单词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将上下文与自己的积累联系起来,推断出文本的含义,区分文本的情感色彩,并体验文本的表现效果。换句话说,对文本的感知与语言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精神相关联。除此之外,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文本的主要思想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文本资源的思维价值,通过阅读,在语言的帮助下,使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感受。现在在大多数汉语课中,很少有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目前,考试评估没有测试学生细分段落含义摘要和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泛化能力。教师要适度地培养学生的泛化能力,不应该忽视学生的感受,不能采用机械训练的方法,课堂教学也不应该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

(七)科学选择合适的家校合作内容

对于中小学的家校合作,班主任要科学选择合适的家校合作内容,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保证家校合作内容的科学性。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积极配合班主任,让家长采纳个人建议,达到科学教导学生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要告诉家长,学习成绩不是一切,要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地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尊重。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责骂他们。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孩子,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大多数父母使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讲解。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书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现状,加强教材利用,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线教师教学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相对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小学语文一线教师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包艳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0—61.

[2]王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75—176.

[3]陈翀.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1(5):19—20.

[4]黄惠燕.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8):17—18.

[5]江红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54.

[6]王义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1(9):67—68.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与道德品质相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并通过潜意识的影响,逐步提升自身的德育境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从而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渗透德育具有重要作用,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状况来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仍然未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而且,个别教师对德育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能发挥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充实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情感熏陶法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结合与课文语境相符合的情感资料,创造情境,制造情感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有效地取得教学的情感效果。例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边,让片片白花在其间点缀,突出它的肃穆。在讲解课文时,用录音机播放《葬礼进行曲》,同时教师的表情要悲伤且庄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便油然而生,从悲痛中升起对革命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从而在情感熏陶下渗透德育教育。

(二)利用识字教学法渗透德育

传统识字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讲解,学生在下面不断地照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汉字的结构、外形来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观察所学汉字,探索汉字与道德、为人处世的关系,让识字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例如,在教“打”这一字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发音、字形、结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打”字组词,这时,会有学生说出打架、打骂之类的词语,教师要先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教育学生不可以打架、打骂别人。经过引导,学生就会说出打球、打水、打游戏这样的词组。小学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时期,必须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2]。

(三)利用课外阅读法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之一。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多是描述故事情节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客观事实的,这些内容中往往寄寓着德育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等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并以此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开展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分享已阅读完的课外读物,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心得。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受到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利用诗歌教学法渗透德育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古诗都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诗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诗歌时,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潜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理想。再如,利用《锄禾》所描述的场面教导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只是简单分析词句的意思,忽视了德育教育,就不算完成诗歌教学,只有详细分析诗歌本身,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循序渐进,通过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根据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来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作者:王福贤 马松山 单位:凉州区长城镇长城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53.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3

摘要:由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激励很大程度影响着人的行为的发生、动机的强弱。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活动中合理应用激励教育,尤其是情感激励法的应用,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特点,浅谈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作为所有科目的基础,是学习母语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儿时打好基础,有便于更好的学习和利用这门学科,也有利于后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对于多数的小学生而言,由于接触的知识较少,生活经验不足,思考能力有限等,导致小学语文的学习存在有一定难度。因此容易造成小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失去从生活中体验语文之美的乐趣,达不到形成和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将激励教育合理应用于课堂,是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方法,能够缓解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励教育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1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及特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部分死板的方法已不适用用当代的教学。过于严格的教学和枯燥乏味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关系也容易出现不融洽的情况。激励模式恰恰是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旨,以关注学生的活动为核心,体现了人性化教学,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直接作用。换句话说,激励教育能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和唤醒出来,使学生从“被成长”的状态中产生生命自觉,健康主动地去成长,最终达到学生成人和成才的目标,使学生有所作为、服务社会。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影响到人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动机强度。实验表明,在人得不到激励的前提下,只有不到1/3的能力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来;当人得到了充分的激励,则80%-90%的能力得以发挥。所以,科学合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教育,使用合适的方法激励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提高文学修养、完善个人品格,是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将激励引入小学教育范围内是非常有必要的。

2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树立激励教学概念:教师将激励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于课堂中。将原有批评教育为主的理念彻底摒弃。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目的应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对语文的热情。此外,激励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莫大帮助。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内因外因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激励教育要想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树立起人人需要激励的观念,因此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恰当合理地激励引导,满足学生需求,让激励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要树立激励教学理念,从更好地加强吉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营造气氛:和谐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教师可以提高在课堂中提问的次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自己讲解机会,便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渗透“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不再将知识局限于课本,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刻的体验。因此,必须要学会营造气氛,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

2.3开展激励实践:首先,课堂激励教学只是激励教学方案的一部分,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实施课堂之外的激励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等活动,从而提升学生们独立学习和独自思考的能力。开展激励教学实践活动时,负责人对小组成员分配要合理化,使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帮忙,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更使学生减轻了部分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其次,课堂内外应定期展开小组评比大赛,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适时提高语文教学氛围,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采用激励方式,并针对现状进行实践;最后,建立目标,定期完成任务,对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进行奖赏,对任务完成较差或任务未完成的小组予以惩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使学生对学习成果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学生们向榜样看齐,营造互相追赶,互相比拼的学习氛围。激励教学是新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方案,合理应用教学方案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而且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为轻松愉悦。山东省一小学通过激励教育实践,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成功营造了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语文学习气氛,使语文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更为高效。相信激励教育在之后的小学教育中会被继续发掘,从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总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将激励教育合理的应用于教学中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激励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对学生日后向着乐观向上的心理发展有所助益。本文通过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激励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国彩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郜安民.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新校园旬刊》.2014.

[2]刘晓梅.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周刊》.2015.

[3]朱卫东.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研究.《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4]李金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4.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有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由于我国小学语文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已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甚至无效等。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特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阅读理解为“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广义上讲,教学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完成预期目标的活动。阅读教学指阅读文本所带来的语文知识,从而进行讲授。我们可将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理解为:语文教师在课标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目前,对于有效教学,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程红等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综合以上观点,可总结出以下三个内涵:①它针对某一预期结果;②最终结果与预期结果正相关;③最终结果必须尽可能大。

二、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吕叔湘先生指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问题很早就被发现了,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期教学目标不达标

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标准,即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即学生没有学到预期的内容。原因可能是教师未来得及教,设置的备课内容超出了小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时间范围。也可能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即使对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没学到预期内容。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以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为动力,这种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外部学习动机的稳定性较差。很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更加活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有学生的不配合,同时也有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三)教师的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等。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些与教师的备课内容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因此,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小学语文教师更易变得疲惫,从而使其教学激情消退。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完善阅读教学各步骤

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构成了完整的阅读教学步骤。要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就要把握并完善阅读教学的每个步骤。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向作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主要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语文阅读能力。要明确表述教学目标,以期达到一个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学的主要载体即教学内容。因此有效教学就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习基本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就要围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个重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种类较多。儿童诗歌常通过朗读形式;说明文常通过多媒体形式。内容不同的相同文体:如记叙文,记人的通常采用讨论;记事的则常为小组合作。教师可以主要采取讲授形式,同时辅以其他形式的教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果教师只进行鼓励,不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相应地学生就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从而不能做出合理的调整。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接触最多,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国家和学校的培养计划,同时进行自我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教学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国培计划”的实施。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及教学水平。通过“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师可接触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并与他们进行学习交流,相互借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在学校工作,其专业素质的发展与学校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发挥出其最大潜能。因此,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校工作中的重点。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重。因此,呵护教师热爱教育的心是一项重要工作。第一,可组织教师参加团队活动,丰富教师生活,使教师对学校更有归属感。第二,学校领导要与教师多多交流,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工作问题。除了国家及学校方面的培养外,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养。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后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对其进行再认识,总结经验。

四、结语

作为基础教育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期望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丽伟 单位: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南辛店小学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章姗姗.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5.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语文教学科目是人文知识和科学技能知识统一的知识体系,具有丰富社会科学色彩,和人们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关注教学成绩,忽略了语文学科和生活紧密联系性。生活化教学方式倡导,增加了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运作方式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导致教师过于关注考试成绩,对语文知识点教学,完全依据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形成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形式,严重降低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

2利用生活化教学,进行语文教学引导工作

语文学习基础是汉字学习和词语积累,因此在小学学生进行汉字和词语教学时,教师以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汉字。例如,教师讲授人这个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同班同学,观察人身体和人汉字相似之处。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人字和具体人身体相似之处,增加学生记忆,达到生活化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生活化学习兴趣

把语文知识点和生活紧密结合,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进行生活经验积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也要充分把语文教学知识和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进行紧密结合,把具体理论知识贯穿到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利于小学生良好记忆。例如,教师在进行《草》这篇故事教学活动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讲小草这一植物,但是他们只是看到草的具体形态,不能对其深入理解和阐述。进而教师可以把小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小草进程观察,引导学生进行阐述和表达,找到小草具体特点。其次,教师也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把小草利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依据不同环境把小草表现,进行阐述,引导其发现小草坚韧品格,进而展开古诗教学。把生活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增加了学生理解能力,利于学生在直观画面上,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4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主要教学内容,也是词组和汉字的载体。课文不仅记录着重要知识点,也记录着社会生活发展现象,进而小学语文教师要把不同社会生活知识点,利用口语化教学,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针对不同社会生活化教学课文,转化成说、演示、训练,增加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增加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比尾巴》这一课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比尾巴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剧再现,让小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子、小猴子、小鸭子、公鸡、孔雀等等小动物。教师把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划分,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小动物扮演人员,说出课文内容。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依据小动物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语言、表情、动作整合到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这一教学形式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紧密联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增加语文教学活动趣味性,利用角色扮演,来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于小学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终极目标。

5进行课外教学,把生活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也可以利用户外教学,提高生活化教学效果。把生活化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利于形成课堂教学、室外教学、校外教学整合发展形式,增加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性,改变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文知识实际应用性,在社会实践和户外活动中,直观感受语文知识。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影子》这篇课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阳光充足时刻,带领小学生到户外进行影子课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人员要在不影响学生其它学科学习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在户外环境中和大自然里,观察不同景物和建筑物影子变化现象。这一教学形式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和掌握,也把小学生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注意建立合理化评判机制,让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改善自身学习不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教师也要及时对不同学生进行评判,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制定合理化教学计划,增加教学效果,避免学生教学过于形式化,增加生活化教学效果。

6结论

生活化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利于把生活素材和语文课本知识结合,建立语文教学课堂为基础,全面融入生活元素,把实际生活中事物和现象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增加小学生对生活观察,体验生活魅力,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养成善于发现和爱思考好习惯。

作者:彭敏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文阁乡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9:33-35.

[2]周志利.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15年21期.

[3]陈小玲.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2).

[4]黄小梅.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6(55).

[5]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抓起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授课老师能够根据语文科目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年龄,制订出一套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极大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效果。可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小学生眼界十分开阔,传统“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现在的小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样,思维十分活跃。如果由于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就会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可以说,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达到新课标要求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之一。

2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极大地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心里敬仰某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课程,学习成绩就好。这就启发我们,想法设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采取多表扬、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1提倡微笑式教学,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能力: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微笑式教学可以使语文老师极具有亲和力,让小学生倍感亲切,能迅速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防备心理,快速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隔阂。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设法把传授知识变成一件愉悦自己、感染学生的快乐事情。如果采取一味灌输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气氛必然比较沉闷。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能采取十分自然的微笑式教学,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小学生将会感到如沐浴春风一样,语文知识像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极大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老师要积极主动培养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关系,营造愉悦教学环境,并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2.2采用鼓励式教育模式,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有的小学生对语文课的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导致语文课学习成绩较差,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分数挂帅”的今天,较少被家长和老师夸奖,时间一长,这部分学生将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语文课学习失去兴趣。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努力把鼓励式教育法引入到语文教学环节中,对小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然了,赏识教育并不是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否则起不到应有作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表扬,如: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表现进行表扬,当学生的被赏识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会改变学习态度,产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鼓励式教育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良性教学环境,用赏识的办法来引导其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采取鼓励式教育模式时,当学生犯错时,不是进行惩罚而是进行“友情”提醒。当发现学生一点点进步时,要马上进行表扬,增强被“认可”意识。当然,鼓励式教育模式不是把批评教育模式全部抛开,批评与表扬是个完整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把批评形式转一转,变成“你这样做就更好了”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2.3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结合更加紧密: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适时让让学生唱唱“主角”,这样不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五年级语文课《再见了,亲人》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朝鲜与我国哪些省接壤”、“你看过抗美援朝哪些电影”、“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等。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允许学生提不同答案。老师要像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样,把握讨论节奏,对不正确答案要及时进行引导,要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互动式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班级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本,互动式教学中要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同学,注意启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努力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发现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和学生的兴趣点,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第一手资料。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提出来的,并力图通过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文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进。语文老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思维方式,要针对不同语文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良好形象和言谈,增强亲和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老师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等方式,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课堂上要多采用互通式教学模式,启发思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效益。

作者:陈康 单位:济宁市微山县留庄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付兴超.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2).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可以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影像图文的应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具。同时,德育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在施教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创设出富含丰富德育思想的具体情境,谨记“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创设德育教育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1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将其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上直观的视频、画面,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身感受,提升个人情感。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结构或动画的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历史,将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与德育标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的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将文字隐含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让学生有兴趣在生活中学会主动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适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2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情境: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学生,受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想象力也极为丰富。教师可以深入解读教材,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就能切身感受到课本文字传递的丰富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从课文中领略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述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单靠课上时间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练习,掌握文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教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专业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复述,借助多媒体设备搜集资料,将个人见解整理出来,方便课堂上各抒己见,小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开展活动等。学生可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懂得取长补短,以免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和家人交流,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类似的孝道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将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自身情感结合,在教学和实践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2.4德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社会活动,但是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3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也打破了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陈述,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借助多媒体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不断地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田顺香 单位: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06):31-33.

[2]杨维靖,陈媛媛.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83.

[3]冯天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5).

[4]邵如玉.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任务、过程的案例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73-76.

第六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入,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积累文字词汇,阅读文豪佳作还能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引要求下,阅读教学不再只拘泥于课本编排中生硬的阅读理解方向,而更应该突破传统“以师为主”阅读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将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下文将简述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以课本标定的理解方向讲授,或者一味的将自己理解的感受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阅读理解。这样生硬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易使学生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新课改背景下,更科学的生本教学理念被广泛推广应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定位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1站在学生的角度做阅读,把握教学起点

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所以面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师在开设讲课之前,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课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此理念下授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本文章内一些重点词句、段落进行深入的解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诗描绘的景象进行描述,然后再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等比较难理解的诗句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思索运用修辞手法后诗句的美妙之处,教会学生欣赏遣词用句之美。在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意境之后,教师先示范性的朗读,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古诗。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力量不容小觑,孩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图书,可以感受书籍中的真善美,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知识。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一种潜移默化接收知识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教师不能想当然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习惯强行灌输给学生。不应该以生硬的教案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不能以大众讨论的结果取代个人阅读体验。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欣赏水平,聆听他们的阅读感悟,民主的对待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选择。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的是阅读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一个表达阅读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进阅读教学中,自发的做阅读教学的中心。同时互动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从而因材施教。

3引导学生多想、多写,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量阅读有助于理解与巩固所谓字词,开阔视野,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是一举多得。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这也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指明方向。课堂短短40分钟,老师在课上讲授的词句、语法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直接的功效,学生主动的思考与记忆才是他们真正吸收知识的方式。在施教过程中我们应当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可以从示范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精妙之处,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做到学以致用。

4走出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有效率的进行阅读学习,拥有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阅读教学,不仅是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还要求阅读课外读物。其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课本中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但课外读物却多如满天星辰。教师应将目光从课内投向课外,将教材课文作为载体和例子,引出更多的文学佳作。教师不仅有责任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做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推荐不同年段的学生不同阅读难度的课外书籍。在面向低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短篇的诗歌或寓言故事,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面向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科普读物或短篇小说,丰富知识层面。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打开博古通今的大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5小结

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老师、学生、书籍三者中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主人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尊重学生在阅读书籍后提出的不同读后感受,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作者:蒲芙蓉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高坡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胥传秀;《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33).

[2]林雅真;《基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163-163.

[3]翁珊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6(3):117-117.

[4]王敏;《生本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小学生语文童话阅读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5).

第七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分析

1情境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情境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形象、具有情绪色彩为主体的具体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到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教材,引起学生们一定的态度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们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语文的教学提出的,语文教师们可以利用音乐、绘画、视频和其他图片等将课文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可以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将教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境。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生动的现实画面引入到课堂课本的知识中,增加学生的认知,便于学生们感受与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领悟课文的意境,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掌握知识。

2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情境教学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的自身特点,好奇心强,但是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对具体的事物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书本知识,学生们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创建教学情境,结合社会和生活的常识与场景,创设形象化的场景,促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情境教学的开展,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与理解。

2.2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为主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为客体,长期被动的听课。情境教学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用生动的情境模式,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创造情境,使得小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愿意学习课文的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者游记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桂林山水的彩色画面,增加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教学的理念对许多教师的影响仍然很深。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喜欢。在教学中的榜样作用与教学方式本身可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不断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3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小学生本身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学习、内化学习、吸收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小学生是否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境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新课程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都是对于实际生活的写照,大多都是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描绘画面,呈现形象;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共鸣等等。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翠鸟》这篇课文,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知道的鸟类名称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再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翠鸟的视频,让学生们看到翠鸟的样子听到翠鸟的声音,加深对翠鸟的实际印象,进而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

3.2深入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小学语文的课文中,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特别是新课改革下的语文课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有鲜明性和层次性,这一点为情境教学的施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包含情感的课文更容易触发学生们的情感。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也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的情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形象的同时,也会因为美感产生愉悦,进而会持续地对这种情境投入注意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作者的思想境界引入到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们思考与想象,使学生的真实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让学生们随着创设的情境产生或热爱的,或憎恨的,或愉悦的,或悲伤的态度体验与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描绘祖国山河的课文《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带领学生们去旅游的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体会到祖国山水的秀美和壮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或者学习历史英雄的课文《刘胡兰》、《我的战友》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结合音乐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将课文中描述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让学生们带有情感的大声朗读,激发学生悲壮崇敬的情感,深深为英雄的壮举而激动不已。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语文知识。

3.3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现行的语文课本选材涉猎范围广泛,包含历史史实、天文地理、童年趣事、历史英雄等,入选的文章情文并茂、生动形象,向小学生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现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们可以在课堂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是想法与感受,有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创建的情境也应该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在老师创建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各种问题,并且相互交流与合作,努力思考,利用课下的时间与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相互解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创设教学环境带领学生们共同参与学习,在下一次课上需要根据前一次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创情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也得到锻炼。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或者制作各种动物脚印的模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共同参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上设置下雪的场景,填入课文中小动物的动画,生动的展现小动物脚印在雪地上的画面。通过这个场景,发现课文中提到的小狗、小鸡、小马、小鸭,但是却没有青蛙、蛇之类的动物。课后学生们会对此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到有些动物会冬眠。经常这样教学,学生们的探索思维会得到锻炼。

4结语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的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模式都在转变,也促使教师们将情境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现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其次,将学生引入情境,感受情境,在情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深刻的理解课文,最后,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

作者:王华娜 单位:奉化区莼湖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1(150):105-106.

[2]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5,5(18):290.

[3]董国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6).

[4]沈凤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06).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摘要: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然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育改革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的地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潜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为主体;策略

1限制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发挥主导地位的因素

如今教育确实在不断在改革,一直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阻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几千年的尊敬老师,以老师为学习的主体思想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虽然现在教育不断改革,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老师在学习中一直都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对于刚刚上学不久的小学生,他们是非常尊重老师的,认为老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实际讲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仍然是老师在不断的讲,而学生也仍然是在下面一直听,跟本没有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

1.2当然教学改革后,老师们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只是停留在思想上,在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因此,最终导致的还是大部分时间老师讲解,学生也就只能一直被动地接受。

2由以上分析可知,要想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

2.1老师应该明确在语文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一方面,老师应该明白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即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课本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内容强调一下,剩余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老师只是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交流,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且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份,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平等的讨论,倡导每一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对老师的一些想法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想,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老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发现并接受新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不能单纯只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

2.2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老师们首先应该看到学生的这一差异性,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唐诗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编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重点就是讲解唐诗中的词语解释,在课堂上他们主要能达到理解这些词语解释,并且会读整首诗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课下以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第二小组主要是给他们深刻讲解整篇诗句和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对他们的要求是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整首诗大意,并在课堂上就会背诵整首诗。第三组也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对于他们应该让他们既会背诵诗句,还可以理解并背诵诗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这样老师对于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2.3课上举行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比如:古诗词,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影响,理解这些古诗词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正是由于这样,学生才更会有抵触心理。这时老师可以在在课堂上组织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例如,老师在进行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这首诗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上举办诗歌朗诵的活动,提倡学生们积极参加,并派一些学生做评委,给出点评。评比出朗诵比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对于朗诵比较差的学生也应该给予肯定,并多多鼓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

2.4老师应该提倡学生多问: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起来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疑问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爱问问题。一方面,有些老师比较严厉,小学生难免会对老师有种抵触的心理,不敢主动问问题。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本身不爱问问题。这样学生不问的话,疑问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渐渐的就会讨厌语文这门课,所以老师一定要提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问,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坚决不能把问题一拖再拖。同时告诉学生要大胆,有主见,敢于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让学生明白他们和老师可以平等交流,互相探讨。

3结语

教学改革虽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真正的采取相关措施,更多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作者:邱艳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段雪琴.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学周刊c版》.2014.

[2]赵琼.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题模式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外阅读旬刊》.2013.

[3]杨亮.小学语文主体性“生态课堂”的辩证建构.《新教育》.2014.

[4]孟妍.探寻激活课堂的钥匙———关于小学语文主体参与课堂的有效生成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在人们的教育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了现在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是应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注重利用综合性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应该教会学生使用字典以及词典的基本使用方法,使其能够子啊查字典和词典是快速且准确。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其中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科学的分组。要根据学生本身的成绩,特长,性别和爱好等等方面的不相同来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几组。合理的分工:小组长主要负责针对小组内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调控,在课外负责管理;记录员则是对小组内成员的讨论结果和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察院则是负责监督各成员在活动中能不能各司其职;报告员则是在活动结束后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者活动结果进行汇报。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生字,阅读,故事,分角色朗读等等课堂学习时,让学生:我们小组要分好工,要有人负责摸,有人负责记,有人负责拿袋子。老师:我补充一点,同学们摸的时候,每个人应该规定次数,不要多摸,摸完之后就换成其他的同学,其余没有轮到的同学应该做好监督工作。这种思路就是先让学生自主安排,随后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并且指出在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完善探究过程和方法。

2改善小学语文小组中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策略

2.1不断改善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所以,不断提高老师的能力和教学素质,以及老师的展业素养,才能够更好的把控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随着老师能力的不断提升,老师才能更好的把握住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对学生展开更加合理的分组,才能制定对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目标,有力支撑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

2.2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需要给学生来制定一个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更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空城计》的教学之中,如果没有老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可能学生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会围绕故事的情节而展开兴趣的交流,也许会逐步偏离本来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士的实际情况和以往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给小组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合作小组以此为方向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基本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即是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风险极大的空城计。还要分析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额原因。教师还学要学生了解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教师要谈谈自己对于这篇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3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职责: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小组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而不是直接去干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要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学生交流出现困难时给予其适当的帮助,或者可以利用体温的方式启发学生,为学生小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2.4适当的来指挥小组的分工: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当适当的指挥小组的分工,逐渐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逐渐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利,因为合作小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步阶段需要老师的引导。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老师完成了小组的合理分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时老师可以挑选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小组的组长,要求组长来分配自己的成员去收集相应资料,寻找课文中突出“一个地球”的描写等等。教师并不应该直接对小组进行安排,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其相应的意识,使学生能在之后的小组合作中能自己进行合理的分工,更加明确自身所要做的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在明确目标之后更有效的开展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

3总结

当然,在课堂上是不能滥用合作学习的,应该在需要使用时在使用,否则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出限制,还要深入合作小组,不时参与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去。班级中也应该不定时评选最优秀的合作小组和成员进行奖励,来使各小组能更好的的进行合作。由于教育理论知识和课题研究能力水平的限制,如今还有很多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困惑和喜悦中不断感受课题研究,也在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和完善,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邵长城 单位:临沂三合屯小学

参考文献:

[1]刘锦华,钱洪祥.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探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4期.

[2]杨东冉.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学习.《关爱明天》.2016年3期.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本身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的不足

尽管教学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德育,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们严重限制德育的渗透,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受到德育教育,阻碍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选择的德育内容不完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涉及到各个方面。然而,小学教学进行改革以后,老师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发展,即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长期以来,老师们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对德育渗透时候选择的内容不够完善,而是过于片面。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悯农》这首诗的时候,只是引导学生懂得这首诗批判浪费粮食的可耻,倡导学生懂得节约粮食,完全忽略了对这首诗本身的分析和赏析。德育渗透本身就应该涉及到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格更完善。

1.2老师和学生缺乏交流: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年龄、智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是很难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并且由不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最终德育渗透不够彻底。另一方面,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候,抨击或者歌颂一些事情完全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有时候还缺乏客观性。这种情况下,老师又和学生缺乏交流,自然道德教育渗透会受到一定限制。

1.3社会现实阻碍德育渗透:小学生已经开始慢慢接触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富二代任意挥霍金钱,炫富的现象、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的问题、还有类似于小悦悦的事件,导致的社会信任和爱心的缺失,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都是理论化和理想化的东西,然而现实社会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对一些事情困惑。

2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采取的有效的措施

2.1在学习汉字中渗透德育:要想学好语文,认识汉字就是前提,只有把汉字学好了,才能为以后更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基础。所以汉字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可以在学习汉字中渗透德育。比如,在讲解“人”这个字的时候,表面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左边一瞥右边一捺,但是其中包含很多种的意义,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需要支撑,需要帮助。同时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2在阅读主题中渗透德育:阅读主题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是关键的内容,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主题教学才是学生学习的课文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不仅仅是了解课文中基础知识。同时,老师还应领导学生概括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体会其中赞扬了什么或者歌颂了什么,这样在阅读主题中可以渗透德育,让学生对道德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3作文写作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写作基础,一般在写作之前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渗透德育。例如,学生在写一篇名字为《我的妈妈》的作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妈妈每天给自己穿衣服,做饭,送自己来上学,放学还要按时来接自己,生病了会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等等一系列事情,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引导学生体会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对自己无私的爱,这样就能把德育渗透到写作讲解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写作文方法,同时让他们明白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和爱,教会学生要感恩。

2.4由学生日常作业中渗透德育:学生的作业可以反应学生的思想,因此,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及时关注学生的用词,对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应该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改正。比如,学生在用“羡慕”一词造句的时候写到:“我很羡慕那些天生就很有钱的人,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私底下教导这个学生,告诉他,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有很多的钱,那都是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也并不是有钱了就可以随便花,还应该懂得节约,该买的东西就买。不该买的不能浪费钱,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样在日常作业中就可以慢慢渗透德育。

2.5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语文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弥补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老师应该倡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敢于并勇于表现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讲授的道德教育的真正的意义。例如,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帮助老爷爷和老奶奶打扫卫生。第二组学生陪爷爷奶奶聊天,听爷爷奶奶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还可以给爷爷奶奶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三组学生可以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比如:唱歌、跳舞、说相声、讲笑话等等,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送去温暖。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告诉学生要有爱心,尊敬老人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次课外活动懂得尊敬、爱戴、帮助老人的真正意义。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本人道德观的教育,所以语文老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作者:唐贡云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

[2]陶玉香.谈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情境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看,他们需要很多的文化知识,在理性智力素养方面获得有效的培育。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样重要,在加强小学语文学科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促进生学生有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成长性和精神发展的完整性。通过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塑造一个完人,尤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把情感教育作为内容的一部分,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同时也能达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师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

一、正确认识情感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也要让学生产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极情感。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也要持之以恒,要积极地引领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从研究教学大纲的角度将小学生基础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培养和学生思想道德以及情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基础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交往互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出更具感染力的信息。要让语言文字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从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起来的角度更深地体会到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且把这种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理性态度结合起来。学生逐渐地会认识到情感的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为我们内在有一定的思想认知,有深刻的价值观和态度作为基础。这样,在遇到客观情境的时候才能因为态度价值观的基础,做出一定的评价,才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倾向性,有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育

语言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然而小学语文又有着教学的优势,因为这种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小学生非常的熟悉,在日常中就会运用。所以,小学生在运用汉语的过程中也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也会带着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去运用这些语言。不过,在教学中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有一些文章创作的年代与我们如今的生活相去甚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与当下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在围绕着这样的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很难有一些情感的东西流露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打造出相应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试着从作者的角度产生一些思考和体会,从而让他们能够找到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融,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也让情感体验有了思想认识作为依托,从而变得更加深刻浓重。

三、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中

情感教育可以自然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教师首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听说读写训练方法,能够给学生创建更多积极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氛围。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生会有大量的听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训练,小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授课语言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信息,能够在教师饱含情感的授课语言之中,体会到情感上的共鸣,并且透过教师的声音,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身所承载的情感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而且也要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学生朗读课文不仅要求他们能够认得清每一个字,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也要让他们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做出评价反馈的方式推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这样一个说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认真聆听教师的示范,从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展现在自己的朗读练习之中。在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情感也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一个基本因素。缺乏内在情感的渗透和支撑,是很多小学生作文的通病。所以,教师也要在写作方面给学生以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写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传递情感的力量,打动读者,从而与读者产生更多的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自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提高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小学生在情感的体验和理性认知中,塑造自己更加完善的人格品质。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真实情感流露,与学生拉近情感上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5

(一)学生写作能力一般。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表现一般。第一,学生在写作锻炼的过程中,缺少自身的思考,在描述架构或者是叙事手法上,表现为过于统一的现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第二,在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兴趣上无法充分地吸引,还容易导致小学生对于写作出现严重的排斥心理。第三,在写作能力的塑造、积累过程中,并没有积极挖掘小学生的特长,这就容易出现教学的事倍功半现象。(二)素材积累较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素材积累都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进步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首先,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素材基本都是教师提供的,或者是课本上的内容。这些素材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其次,学生的素材积累,缺少足够的主动性。当代小学生的竞争压力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旦在心理上出现排斥,或者是没有通过良好的途径来完成素材积累,就容易出现气馁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表现出“不作为”的特点,在未来的学习中,也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第三,在素材积累方面,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途径单一,与教师的交流也较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原则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讲究知识的持续性的积累,想要让小学生在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否则难以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上获得较大的突破。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我认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日常的教育工作开展,应注重提高素材的分享。任何素材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通过师生交流的深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家庭、课外拓展等,积累不同类型的素材,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第二,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言,应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做出有效的纠正。有些小学生完全听从教师或者是家长的指导,缺少自己的思想,在逻辑思维上并不健全。此时,应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出良好的发挥,从而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应该坚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完成。每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在生活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拓展能力训练,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是可行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感受大自然的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秋高气爽、累累硕果、冰天雪地等,感受校园、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到的人物、景物或社会现象记录下来,把自己的看法、体验等内容记录下来。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心境和视野,促使他们在素材的积累方面,不断地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指导学生重视阅读。一般而言,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的培养。有些小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未能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可靠性、可行性出现严重的下降。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重视阅读,督促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等内容,也可以根据这首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大胆地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收集更多与这首诗意境相似的诗词,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这样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素材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地从阅读角度出发,在自身的综合素质巩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科学性。第一,读书交流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学生可以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而后对内心的感悟和读书获得的成长、帮助等,做出积极的分享,与同学、教师进行探讨。这样能够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较大的学习平台,对于日后的知识综合教育奠定基础,提高教育的综合成就。第二,读书交流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规划多方面的内容。定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可以促使自身的素材积累,表现得更加广泛。第三,交流活动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应确保每一次的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总结、有收获,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留下期待。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整体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各方面未出现严重的不足。日后,应继续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面,不断深入探讨,提高教学的综合成就,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应坚持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对于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个人的能力发挥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喜红.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J].好家长,2017(04):99.

[2]邹庆红,王泽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反思与策略[J].才智,2016(29):47.

[3]王燕芳.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02):165.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受到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采用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明显与现代化社会发展不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教学模式现状予以深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充分认识,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未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体现,甚至忽略了学生感受,只是机械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依据自己备课内容予以授课,并未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充分考虑,选用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2、素质教育过于形式化

在实际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的素质教育对提升学生素质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课堂教学模式看似多样化,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也比较多,课堂教学内容也较为丰富,但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对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予以正确理解,只是注重表面形式,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

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

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并未对学生在课堂的实际参与情况予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得以有效体现。

4、应试教育影响深远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概念。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成绩分数仍旧是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是盲目传授学生知识,并未对学生感受予以充分考虑。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加以明确

能够认清教学本质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所以要对语文教学目的予以明确。因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对提升学生素质予以高度重视,以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为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2、对学生的问题意识予以有效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灵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此外,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并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促进学生养成恰当的质疑方法

传统教学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无从培养。而素质教育则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合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

4、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式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能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运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相互合作和探讨的方式,顺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思想意识得以升华,学习情感得以释放,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5、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提升了文学素养。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挖掘出来,并通过情景教学方式得以展现,运用提问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文学素养。

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明显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小学生的自学意识比较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一旦身处比较沉闷、严肃的教学氛围中,极易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此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鼓励措施,激发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微小进步予以表扬和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后进生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以往教育教学方式加以改革,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坚持与时俱进,提升语文创新教育意识。同时,依据教学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设置合理的语言教学情境,使得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予以积极引导,深入语文课堂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予以充分认识,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予以不断总结和创新,对各种新式教学方式予以大胆尝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而为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刘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卢茂雄.浅议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具备的素质[J].新课程导学.2016(04):155-156.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问题;有效路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小学语文除了承载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展示历史、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些都是渗透德育的良好的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学生生活,立足课堂教学,立足课外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长期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问题,致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学习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育人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就应成为一线语文教师认真研讨的课题。笔者在本文中将就此话题,概述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宽,学生学习时投入的时间精力也较多,但由于小学语文的难度不高,考试中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使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认为学与不学关系不大,甚至出现学习时敷衍了事、草草应付的现象。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和不良思潮,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相互攀比、利己主义、贪图享乐等各种不良倾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误入歧途。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若能善于发掘德育资源,抓准切入点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合理地评判,提升抵抗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和良好价值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最后,可以弥补德育的缺失。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给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带来阻力,阻碍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如“程门立雪”教导学生求学要诚恳;“孔融让梨”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凿壁借光”使学生明白学习要勤奋刻苦;“将相和”向学生阐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处事要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先,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等等,教师如能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德育缺失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意识不强。目前,有不少语文教师德育意识淡薄。许多教师认为只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即可,德育并不是语文教学中要考虑的目标,不是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明显不足。二是德育渗透方法不当。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很少涉及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即便有但教学方法也过于简单,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感目标,虽然在每节课中都尽可能凸显德育目标,但是选取的德育素材往往与授课内容脱节,或者较为牵强;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以纯理论讲解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凡此种种都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德育难以真正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德育成效不佳。三是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小学阶段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未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只是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使很多教材案例与学生的生活脱节,缺乏现实意义。或者教师的讲授过于理论化、过于深奥,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更谈不上使学生情感升华,严重时反而引起学生厌倦反感的情绪,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渗透德育也更成为奢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对语文教师进行德育素养培训,切实转变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每一位教师都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使德育渗透真正落实到语文学科中,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是教学要立足生活,渗透德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学生不仅要扎实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标,认真反思教学行为,大胆尝试生活化教学,将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此外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一部分人未能坚守道德底线,急功近利,价值观取向严重偏失,由此引发一些社会热点现象,而这些社会热点又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因此在学科教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评判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德育种子在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第三是在教学中要立足课本,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同样也不能脱离教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文的学习中,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出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孩子们,学习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宋庆龄做得对不对?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儿吗?你是怎样处理的?请把自己的类似经历分享给同学们听听。”在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下,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就能将德育渗透与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诺千金的含义,懂得了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有助于学生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准则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第四是要立足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语文教师要适时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体验生活、认识自我、憧憬未来,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为老人修剪指甲,帮老人捶背、捏肩,给老人讲故事、讲笑话,给老人跳舞等各种活动,真正走近老人的生活,让学生真正了解孤寡老人,增强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进而培养共情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多种渠道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崔锦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1(Z4):73-74.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8

一、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积极作用

通过新课标的指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进入改革的新阶段,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到广泛的内容,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景观,都传递出一种情感的内涵,要求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们应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全面了解知识中涵盖的情感与深意,为学生们正确传达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感染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们上课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同时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整体氛围,综合分析语言沟通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具备与时俱进的洞察能力,在强化自我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积极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师生间的语言交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使教师们全面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然后依据个体差异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经过对学生们的回答作出细致分析,充分肯定他们认真思考的过程,帮助他们寻找更加准确地解题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需要融合相关的情境,从而完美的展现出课文内容的真实性,使学生们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情境的设定,学生们会在这种氛围中更加透彻的了解课文主旨,积极的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学效率有效提升。(二)创建师生语言表达平台。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的价值,教师们除了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之外,还应该为学生们积极地搭建语言表达平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不断完善课堂提问的环节,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并且足够吸引其注意力的问题,引导着他们自主探究相关的问题答案。备课的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教材的重难点,在设计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展开。通过疑问句、反问句等多种句式的结合,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由此构建师生之间互动语言交流平台,通过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不同见解,鼓励着学生们大胆提出疑问,使学生们在肯定自我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小学生总是拥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师们需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正确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造力,为发散思维的养成创造条件。(三)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小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采用多元化语言,让学生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经过营造的活跃氛围,让学生们愿意主动加入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中。在互动交流的环节,教师们的语言如果缺乏生动有趣,则会显得较为枯燥,使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于出现反感的情绪,这将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语言的魅力更是显露无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语言运用,让学生们可以在每节课体会到新鲜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四)重视语言沟通的可接受性及准确性。小学语文属于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处于一种基础的模仿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语言,则可能会影响学生们走向错误的语言运用方向,加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始终不够完善,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要求教师们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选择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等特点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语言交流效果才能得以提升,从而方便小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也有极大帮助。语言沟通属于师生互动最常见的形式,所以教师们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年龄范围,确保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来,经过不断的强化语言沟通的作用,为学生们构建优质的语言表达平台,全面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蓝亚敏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隆教中心

参考文献:

[1]杨靖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42.

[2]李桂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33.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区域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整个农村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但是在当前形式下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单调陈旧。如果从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来说,目前的农村地区很多都是一种填鸭形式的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面,这些方法往往都是比较单调的,形式没有太多的变化,教材的参考等方面也是比较陈旧的,这些都是和新课标的规定相违背的。但是如果这样长期的教育下去可能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学生们会习惯性的去学习,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会严重的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内容相对枯燥。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为在内容方面相对比较枯燥,相比之下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将课本上面的知识简单的复制化,学生们在学习中缺乏一些丰富的课外锻炼,这样的教学内容很多的时候农村的学生可能不容易接受,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也不会很大。3.缺乏对学生个体的重视。因为各种原因的趋势,在农村小学的教育中师资力量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有的教师在教学学生或者上课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忽略学生们的这个个体的差异情况,在教育教学中往往都用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学生们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们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们进行不同程度的督导和培养,这样会让每一个同学都获得良好的教育。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1.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都比较的缓慢,但是学生们对于科技信息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然而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了,如果积极的引进农村学生们的课堂,一定可以吸引学生们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大的平台丰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且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强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根据小学语文中新课标的要求,在多媒体上面利用信息技术对语文进行趣味化的教学。如果条件在差一点的偏远山区的学生,教师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电脑带过去,在电脑多媒体中加入一些影像和图片资料,并且在课堂上面来给同学们进行展示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资料。2.情景教学的应用。情景教学简单的将就是在语文课堂上面进行设定和展开一些特定的情景,并且有效的将学生们代入这个情景之中,这样的话,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语文课文的情景之中,学生们面对长时间枯燥的文章也会变得有兴趣了,学生们可以在感受这种情景的同时,加强对于知识和文章的理解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思维。所以说,情景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中十分实用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农村中还有一些天然的自然风景也可以加入到这些情景中去,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学习。3.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说到农村的乡土资源和城市中的学校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教师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优势资源,展开和利用教学和乡土资源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好的帮助。因为农村的乡土资源是很有当地的文化底蕴的,在农村中有很多的风俗和节日都可以融合到教学的资源中去。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之下,学生们可与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农村的孩子的生活,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不会太过于枯燥,这样的话教学的整个过程也会变得轻松愉悦起来,更加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

三、小结

在整个的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过程中,这个时期是对学生们启蒙教育非常关键的阶段。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有义务去帮助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丰富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农村地区薄弱的教育资源和基础就会逐渐地改善。同时,教师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劣势,逐渐地改善农村区域教学的劣势条件,做到合理地扬长避短。这样,教师的力量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农村的孩子才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赵行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华少年,2015,(17).

[2]路婵.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小学生,2015,(08).

[3]程敏.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山西青年,2017,(21).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篇10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其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供学生效仿的。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和无声的语言,而教师的语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楷模和有声的行为。教师的口语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具体的教学口语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多地使用小学生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表达手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习惯形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语法的简易和词语的通俗易懂。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要稍微强一些,所以,教师的口语可以稍微严谨一点儿、深刻一点儿。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赋予语文教学生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精神道德的陶冶。完善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具备小说语言的活力,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散文语言的优美,演说语言的精炼,这样说来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向其逐渐靠近,直至完成!

作者:蓝长秀工作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语文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为语文不仅仅是认字读文,还要理解词语意思以及文章整体内容和中心思想,通过阅读解答各种习题,帮助增强技能训练。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小学语文是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没有小学语文这把开启大门的钥匙,学生今后很难顺利的进入其它学科大门之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满足孩子的趣味、探索需求出发,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容易达到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从内容上起到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还有另外一方面的作用,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为正确学习做事提供理论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即使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三观意识,至少能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让学生有一中积极学习、正确乐观的良好学习状态。

二、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有效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不竭源动力。小学语文是比较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浅显易懂而且有感情色彩的科目,更容易满足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学习兴趣是所有学科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新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徜徉在各类学科的海洋里。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述故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培养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途径。因为小学语文和生活最贴近,这是小学语文的优势所在,是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小学语文没有数学这类课程的抽象,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感到吃力和畏惧,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小学语文和生活紧密相关,可以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互动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通过学生的这种兴趣和关注,可以将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无形中灌输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的热情,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能力都会得到全面提升。这些技能恰恰又是其它所有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其它学科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帮助孩子早日学会这些技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积累经验。

三、情绪调控是学习各类学科的前提,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孩子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

一个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好的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或者想要进一步深造,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那么不仅仅需要智力支持,同时也需要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支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情绪调控能力是学好所有学科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很多权威机构已经证实,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正是处在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和健全的关键性时期,而语文教学作为知识涵盖面最广,也是平时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门学科,自然就担当起了提高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主要使命。在以往的语文教学里,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忽视了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以及情绪调控能力对他们今后学习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讲,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忽视正是今后造就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正是因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弱视,导致我国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发展普遍处在偏低水平,引发儿童情绪困扰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广大人群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将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纳入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有效的调节情绪,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如何有效调控情绪的能力。从小就培养起小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学科以及今后的发展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随着社会对人类知识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学科的理解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从小有正确积极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才能让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过程潜力无穷,为社会培养需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下一代。

作者:王建民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第三篇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分析

1.语文教学的课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普遍着重于紧扣语文教材,根据教材上设置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学生没有主动问老师问题的意识,没有独立的学习思维,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教课文时,经常提出一些形式化的问题,比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用意是什么”以及“通过这篇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等形式化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语文课结束时,学生所反映的听懂,只是在老师所限制的范围之内,并没有理解课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严重忽略了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中的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这种限制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通过对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题材、格式都一模一样,作文的内容模式也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写记叙文时,都是在面临某种情况时,先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斗争,然后怎样怎样,最后再写结尾时,写上几句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号等。新课程改革下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生的创作思维程式化、套用化,使之缺乏创新思维,不能亲自去感受生活,从而创作出有力量、有感染力的作文。老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经典作文,让其学会模仿、去套用固定的格式,这是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大误区。

3.语文教学的作业布置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水平为目的,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语文课后作业,让学生们不堪重负。学生们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玩,出现应付作业的现象,因此,导致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不能有效地提高。比如,对学生提问一个成语并对其描述该成语的意思“对其刻画或者临摹得十分逼真”,那么学生就会立刻回答,该成语是“惟妙惟肖”,这种刻板的现象对于小学生提高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语文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死记硬背来掌握学习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误区的解决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其鼓励,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教材中,要使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脱离课本教材的范围。另外,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能出现“这个问题不是语文学科范围之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错误思想。为了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语文教学内容需要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其目的不是对所有学科的知识给予其专业的讲解,而在于培养学生有一个善于探索问题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开阔视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范围。改变之前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的现象,转变为现在的“学生提不出来问题怎么办”。

2.让学生的作文创作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为了使学生能够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就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其能够真实表达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写出发自内心的文章。另外,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学生认识了解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对所参考的作文进行深入的学习、认识和欣赏,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感悟去写作。

3.教师应该学会布置作业,注重教学方法。新课改下,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2500个汉字,因此,要加强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汉字有自身的特点,具有记忆的规律。汉字的学习要做到反复的练习来加深记忆。所以,教师常常通过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练习量与间隔,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运用,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记忆,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外,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分析作业和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业、主动写作业。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改进小学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误区,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韩丽飞工作单位:长春市108学校小学部教师

第四篇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课上所学知识。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独特性,其句子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词语的构成方式以及习惯用法等都有其规律。而阅读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所学文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力。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力是在其认读文字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头脑当中原有知识,在经过对文章当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头脑思维活动之后,达到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思想及内容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力的高低是衡量其阅读能力最为基本的标准。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语文教学中,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时机让学生以口头形式来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对文章各段落及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采取课上讨论的形式,来让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则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1.教师重视度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意识模糊,对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针对教师课上讲授的诗词、课文、文字、词组等基础性知识进行抄写和背诵。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仅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个人情感的体验,也打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这也是主要的阻碍因素。

2.开展范围较狭窄。要想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学生的训练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教材上,教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来获得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以此来作为对自身教学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就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由于认为自己教的是小学生没有这个必要,或是认为引进课外内容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等,以及一些学校由于能力不足因此没有条件为教师提供教材以外的教学设施等,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是单纯地围绕课本教材来对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致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局限,其语文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三、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1.加强语文词句基础训练。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各个段落组成的,段落由句子连接而成,句子则由文字和词语构成,因此对语文教学来说词句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句子的组成方式进行指导,以达到句子理想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将文章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语文教材中的一段话或是一篇文章,教师不能存在应付心理,让学生只是简单地念几遍就随便了事,应根据所学知识点为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够带着问题去深入阅读,将相关句子、词语在课文中标注出来,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就能够有助于其理解,进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理解力和阅读力的目的。如在讲授《草原》一课时,考虑到文章内容主要是描写草原秀丽的景色,抒发作者初次见到草原愉悦的心情,在进行实际授课时,可先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进而从阅读体会中去感受和理解文章,之后再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讲解。

2.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只需对其一部分进行阅读即可,有些则只需知道其中的大概内容即可,然而对于那些少数的好书而言,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进行阅读。”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略读即是对文章快速、粗略的阅读,其中包括文章说明、作者简介、文体等。其目的在于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对段落的梗概进行简单的了解,抓准主线,明确文章的创作背景。精读即是对整篇文章的深入研究。在精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结合文章语境,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要理清头脑思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要加强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针对摘录、写体会、背诵、品读等精读文章的各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引导教学。如,在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内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主旨段落等进行批注,并在教师讲解文章时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使学生有效、有序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3.重视语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是对课内语文阅读内容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课内语文阅读进行深化和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可以对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形成弥补的作用,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首先要教授学生好书、坏书的识别标准,让学生多读一些积极的、文艺性、知识性、思想性较好的书籍,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为其选取一定范围的参考书籍,如少儿科普、地理常识、历史故事、童话寓言、名人轶事等,且生词较少、难易适度、内容丰富、篇幅适当。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谚语、格言、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一些阅读体验、感受等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写作、分析能力的提升。

作者:张海波工作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第五篇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语文教学不仅传授汉语知识,更应该重视对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蓬勃生命力,象征着民族文化的底蕴。汉字、成语、歇后语、名著、典故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甲骨文、小篆、大篆、六国文字、隶楷到简化字,汉字跟随时代和语言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生动形象,直接就能表意。

2、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2.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国国学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现代语文教学发展艰难缓慢,“”后,语文教学才逐步走向成熟。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语文课堂问题多多。语文教学难逃“三大中心”的束缚,即教学以教师、课本、课堂教学为中心。不能完全否定“三中心”教学原则的积极作用,但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语文教学脱离实际;上课方式机械,学生涉猎不足;单纯地死记硬背,没有吸收人文精华。这就要求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剔除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2.2语文教师的地位。语文教师要承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注重学生多方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主要注重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确立明辨是非的道德准则;第三,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对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绝对不可以轻视语文教师的地位。

2.3如何进行语文修养的训练。语文修养体现了语文水平的沉淀,新课标下语文的改革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教师借鉴的教学手段,比如换位思考、比较阅读、定向阅读、出声朗读、边读边思等。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促进语文修养的提升。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没有让学生分段找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而是比较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萝卜头的悲惨遭遇,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对比自己和他们的生活。学生畅所欲言:他们都生活在黑暗的社会,都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小萝卜头盼望上学,自己生活在幸福中,应该好好学习。学生不但深刻理解了童话的中心思想,还了解小萝卜头的革命精神。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受到了深切教育。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历史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独立思考中情感得到了迁移和升华。

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念

3.1知识、能力、语文素养共同进展。我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思想影响很大,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为教师起着领导作用,以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这一个学科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考虑认知目标、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文化品味、思维发展、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平衡发展。

3.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从传统的、被动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合作的、探究的、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而不是做学习的奴隶。这就要求教师彻底颠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实现途径上,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学生对老师形体的全面模仿。认知主义注重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灌输。建构主义则主张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逐步构建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吸取三种主张的精华,去其糟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这种差异体现在习性、兴趣、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关注的焦点、提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

3.3构建语文知识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读完书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思辨能力,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和高年级优秀的学生进行交流等读书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有用的资源,书馆的书籍、网络资源、电子书籍等等。拓宽课文内涵和自身的视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由传统走向先进,由单一信息走向多方信息的融合。

作者:李红伟工作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

1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创设新型的教学流程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遵循这个教学原则,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1)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导语的作用,应正确利用导语,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2)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满足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3)进一步熟悉整篇课文。小学语文教学应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作为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4)具体学习课文,分析优美、清新的语言,领略课文的整体内容及其魅力所在。在课文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5)拓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基于这一需求,应积极开展拓展教学。(6)课后引申。整个流程先品味文章,再引申、拓宽、转化为能力,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流程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了理论指导的科学性,比起传统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拓展。只有做好课后引申工作,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目前来看,在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整体教学创新效果,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具体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在执教中,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我们应制定三个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句子含着的意思。(2)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应遵循创造学习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展示目标时采用情景式,可以先给学生背一首有关草原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后调动视听手段,用多媒体出示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主旋律基调的草原画面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利用上述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整体提升,学生能够从语文课文中有较大的收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全面培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重点锻炼。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使教学创新有明确的方向,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从新课标的规定来看,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上,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尊重学生的特点,围绕着学生做好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更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3)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大纲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创新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应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从创设新型的教学流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李洪丽工作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七篇

一、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内容及目标任务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钟启泉教授认为,“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中外母语教材比较丛书•序》)陆志平先生也曾告诉我们,语文不仅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以为,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做这样的定位与诠释:语文课程重视语文的熏染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选择教学的内容;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涵养人文情怀,培养语言感知、感悟和表达、创造等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学把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以为,有效性之“效”应该可以诠释为“效果”“效用”“成效”和“效率”等。所谓“有效”,一方面,为指向预期目标的达成度,“有效果”“有效用”“有成效”;另一方面,还应包括达成预期目标的“效率”,需要考量为达成目标所动用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资源的多少。消耗资源越少,目标达成度越高,“效率”就越高,也即越是“有效”。由此,关于“有效性”的逻辑定义似乎又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即高效、有效、低效、无效与负效等。教学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工厂生产产品可以从原料、水电、人力投入和产出等方面,直接用“量”来进行成本核算、收益评估。教学之“效”如何量化评价,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需要辩证地考量。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情感体验的深度,知识、技能及方法的掌握程度等等,应该成为考量教学有效性的不变指标。由此,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外延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下,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养成和文化知识习得情况,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的实现与提升情况等等。

三、静心探究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着力提升其专业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水平,精心探究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简言之,可以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广泛搜集和阅读关于“语文教学”、关于“有效性”的理论书刊与实践经验性文章,去粗存精,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及行为,从提升理论素养、转变教育观念开始;另一方面,注意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实行“拿来主义”,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加强实践,积极开展实证性研究;第四,做有心人,沉住气,静下心,观察、实践、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前行。具体地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文学科规律,增强教学的目标性。

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必须回归事物的原点:语文姓“语”,中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听说读写训练,着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阅读实践体验,已经逐渐成为共识。目标引领行动,行动决定目标。我们要从教与学的目标性方面关注一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板块: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就中小学阅读教学而言,其目标任务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感知文本内容;二是体味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意蕴;三是品味文本语言及文法、特色。不同的文体,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散文重情,优秀的散文历来被作为传情达意的最佳表达文体,其中浸透的是作者的至情至性,是炽热情感的燃烧与明净灵魂的歌哭;小说写人,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深厚的主题意蕴;诗歌重审美体验,在美读中感悟其“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闻一多语),感悟其形象之美、情感之美、理趣之美、意蕴之美。对于写作教学,“我手写我心”历来被誉为写作的真谛。写作教学训练的价值指向便是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与表达,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表达生活,表达自己。对于学生,坚持日常的写作活动,不拘泥于每周两节“作文”,不局限于固定的写作课堂,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想写就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语文老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由写作”活动与集中规范的课堂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机会,开发一切资源和平台,促发学生愿写,想写,能写。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具体的实践是写作教学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写作前的观察、阅读、积累,写作中的构思、组织、表达,写作后的修改、发表、交流,都应以简明的训练目标做引导,有具体的评价目标贯穿始终。

(二)关注学生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什么,怎么教,依据只有一个: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我们要从教学的针对性方面关注一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洋思中学强调的“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坚决不教”很值得我们借鉴。以阅读教学为例。关键在一个字:读。现代文的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体味思想情感,品味语言,学习文法。放手让学生读和品,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在悟中强化对生命的体验,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是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老师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阅读感悟的方向、深度、广度上给予恰当及时的引导。文言文教学更需要读,一在读准,读准字音;二在读顺,能正确断句;三在读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钱梦龙先生曾经指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四是读美,读出文言文原有的韵律、节奏、情感和气势,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细心体味,使其“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五是读深,读出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的真面目,感受中华文化进步的脉搏,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三)保护学生兴趣,避免评价的理想化。我们要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方面关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等于成功的一半”。莘莘学子,懵懂孩童,都有一颗鲜活的心,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对于生活,他们满怀激情;对于未来,他们充满向往。这是我们可资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该悉心呵护,精心培养,不断激发学生这份好奇、这份兴趣,避免教育活动特别是教育评价活动的理想化倾向对孩子的挫伤。以阅读教学为例。为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需要避免简单的知识传授,避免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信任学生,给予较多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反复阅读、体验、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参与其中,提出疑问,发表观点,甚至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在参与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见解、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肯定。师生之间可以争论、辩论,但不必求全责备,更不可冷落与打击。再以写作教学为例。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手段来激发写作欲望,保护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是许多高明的语文老师的宝贵经验。比如,实行作文评价百分制,只要达到了本次训练的目标,就给予满分的评价。只要有值得圈点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亮点,都及时给予肯定。不知是什么原因,不少的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总是很吝啬,总是习惯于求全责备,不知不觉就以作家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可怜的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激情就在一次次的“求全责备”中逐渐丧失了。

(四)不断创新,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的理念早已成共识,如今的中小学校园内,急功近利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瞄准升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语文教学内容变成了阅读理解题解题训练、应试作文指导,语文学习形式比较单调,教师死死把持课堂,反反复复地讲授,反反复复地做练习,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在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之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考试成绩可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很可怜。改变现状,不断创新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让生活绽放出诗意的光芒,无疑是语文教学实现有效、高效的迫切需要、必然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园读书活动,有专家曾坦言,语文学习最本真的形式是读书,提高语文水平的最好途径是读书。甚至有人表示,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不是课堂上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我以为不无道理。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仅靠课本上的那几十篇几百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得多了,见得广了,思考得多了,感悟得深了,语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语文修养自然会提升。读得愈多,眼界愈加高远,心胸愈加开阔,头脑愈加智慧,待人愈加豁达,处事愈加潇洒,生活愈加充实,人生愈有文化,愈有品位。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阅读,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读,带着任务去读;可以凭着兴趣,随意地读,教育、文学、自然、哲学、艺术、实用技术,经典、时文、日常报刊等等,目之所及、书之所及,什么都可以翻开来读,开卷必定有益。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课文的“例子”,通过阅读教学的导引,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静下心来,带领学生多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日常生活习惯,成为校园生活常态。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适合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内容、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各种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网络论坛、文学社团活动、社会考察以及书法比赛、文艺创作与表演等等,只要为师者永葆一颗满怀激情的心灵,富于创新,勇于开拓,精心组织,将课内外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何愁不能调动,有效、高效的语文学习目标何愁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何愁得不到彰显!

作者:曹文兵工作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八篇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特征

1.创造性的特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重复教授同样的知识,学生就容易出现疲倦感。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学习任务,提升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应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同时增大课堂上知识的容量。

2.感染的特性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拥有感染性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就是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和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的仪表风貌还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发挥教师的朴素风格,争取给每个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备课内容很好地展示在课堂上,还能够通过自己富有美感的讲解,将这份感情传递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和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相关联的,教师要擅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

二、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方式

1.发掘课堂上的艺术细胞

小学语文的教材基本上比较简单,课文主要是以示范性和教育性为主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掘出这些课文中的艺术细胞,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需要做的,同时这也是提升语文课堂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帮助学生从各方面来充分感受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学生的鉴赏力和自身的素质水平需要我们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培养和熏陶。

2.提升语言的功能

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教师的语言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每个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定性。教师语文的学术性是必需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语文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3.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课之外,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和互动,如此才能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文的具体难度,来制定每节课的提问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节课的内涵意义。学生在了解到了教师提问的重点之后,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课文的分析和阅读过程中来了。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升自己鉴赏力的过程,也是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师的问题不应该难度系数过大,应该较好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这就是提问的技巧所在。

4.从生活中发掘语文的艺术性

文学创作中有一个统一的观念,就是艺术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但是又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升华。从这个方面来说,语文知识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校园的课堂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还应该在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艺术性,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深入贯彻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共同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水平,为我国的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余仙工作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尧民民族小学

第九篇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1教学和生活没有联系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对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根据语文课程教学标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与生活的隔膜,和生活相融合。对小学课文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材的生活气息比较弱,因此小学生比较难理解课文内容,他们的生活经历非常的有限,其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如果无法对课文进行理解,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些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研究发现,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事情往往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学习需要和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够继续的深入学习。那么如何的将生活和教学进行联系呢?其实,小学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表面和生活联系性不大,可是实际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建立联系,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教学方式枯燥

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还是延续了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以至于增加了教学的乏味感,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填充式的教学,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动手和实践能力非常差,过度的压迫反而会导致逆反。因此教学方式应该要创新,要突破,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去接收教师的信息。

1.3评价落后

将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是应试教育所遗留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成绩确实可以判断一个阶段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整个一生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因此我们过度的看重成绩评价方式,仅仅是顾及眼前利益而已,并没有将学生的未来作为考虑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培养处人格比较健全的人才。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这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