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应用研究

时间:2022-11-14 09:01:46

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创建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课堂教学管理平台、探究“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角色转型策略三方面来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高职教师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并做好自身角色定位转型提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课教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应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新挑战,主动应对,基于“互联网+”视角下努力寻找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案。会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尝试“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升的新要求,满足受教育者对知识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需求。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开设课程的普遍目标是以会计理论知识为基础,能将理论应用到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中。但目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数字化土著”学生一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逐渐降低,学习主动性下降。高职会计课堂上“玩手机的低头族”、“逃课找人代签到”、“教师一言堂”、“布置任务无人参与”等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授课成就感低。

二、“互联网+”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一)改进传统专业课教学模式及课堂管理方法探究。“互联网+教育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其根本意义在于寻找一种方法,改革现有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的部分,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互联网有着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时间、空间界限。利用这一特性,课上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完成课堂签到、资料查找传递、随堂实时测验、学生反馈掌握学习效果、作业提交等一系列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课前和课后的“业余”时间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完成在线答疑、根据重难点制作微课程上传、与学生有效沟通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转型,由传统单一的“知识讲授者”,转变成“教学引导者”,增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师专业课教学的成就感。(二)探究高职会计教师课堂角色定位及转型策略。高职教师的定位与本科教师不同,因为高职的教育对象即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上均不强,并且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都受到了冲击。因此,高职教师面临着在新时代下如何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的新课题,高职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探索高职教师在“互联网+”时代课堂角色定位及转型策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互联网+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思路

针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互联网+教育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三方面展开,分别是“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课堂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教育教学”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来探究教师角色转型策略。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循环。创建在线资源平台,有利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而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与管理;根据“互联网+教育教学”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探究“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师角色转型策略;教师角色的转型又可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更积极地创建开发在线资源平台,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将“互联网+教育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管理中。总体思路见图1。(一)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很多资源并不真正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因此,建设真正适合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很有必要。在线资源共享平台以课程为依托,为每个课程建立主页,师生均可随时登陆浏览与该课程有关的一切信息。以会计专业为例,共享平台主要以会计专业课程的微课程为主,辅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材等信息。微课程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要内容,10分钟左右,微课程建设方式采用校内自主开发及校企合作开发两种模式,微课程制作完成后上传到共享平台中,通过开设账号,师生均可随时登录观看。会计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内容见表1。因共享平台上的微课程不限时间,不限场地随时可观看,因此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因教师讲授过快,忽略学生反馈等问题而导致学生难以实时理解重难点知识的问题。同时,因为有了线上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上选择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线下交替进行,形成“线上自学/思考/诊断,线下教授/学习/分析考核”的新模式。(二)课堂教学与管理平台建设。“互联网+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手机APP软件完成,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以蓝墨云班课为例,可以完成课前资料上传、预习要求、签到、课堂测验、传输资料、头脑风暴、提交作业、观看视频、课后在线答疑、批改作业登记成绩、学生自动排名等一系列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方式能增强师生互动,混合式教学方式能提高讲授针对性,有效增强课堂学习效果的管理和反馈。能极大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用好这个工具需要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工作。1.课前线上自学与思考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设在线资源共享平台,为“互联网+教育教学”的应用提供线上资源支持,二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应慢慢引导学生养成利用线上预先学习知识点的学习习惯,完成对重难点的反复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线上资源,自主学习以弥补线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教师由于对线上与线下学习侧重点进行了预设和划分,也使学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此外,由于线上教学分流了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反而可以利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实操或练习环节,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课中线上线下相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时开展,二者为一个整体,互为补充。线上可以应用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完成譬如课堂签到、资料在线随时上传、课堂头脑风暴、课后作业在线提交、学生自动排名等一系列工作;线下就是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解答学生通过课前线上资源预习而提出的相关问题等。比如《基础会计》讲授“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结账”内容时,线上学习主要结合在线资源共享平台中微课“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结账”这个核心内容,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线上学习,也可根据需求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线上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并整理出相关问题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向老师求解,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整个设计是互动式的,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给出正确判断,利用头脑风暴,讨论区等功能开展互动式教学,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一些高职的课堂常见问题。“签到”功能可以有效防止“逃课找人代签到”现象;“课堂头脑风暴,在线讨论”等功能可以一定程度限制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课前资料上传”可以将微课程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用;“学生自动排名”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带动起学习动力不强的学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3.课后线上诊断与分析考核教师借助蓝墨云班课,通过课前线上学习、课中在线互动等指标,分析总结出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明确教学过程中侧重讲授的重点。同时利用蓝墨云班课,还可以记录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每名学生学习的数据库。(三)研究教师角色转型策略的探索研究。根据“互联网+教育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课中的探索与实践,笔者以北京市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财务管理实务》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应用软件“蓝墨云班课”来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探究学生们对在线教育的看法和感受,并据此探究高职教师在“互联网+”时代角色转型策略。调查问卷共设计29道题,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快速增长的在线教育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教育的直接服务对象学习者们是否认可在线教育;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学习者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课堂模式。通过问卷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高职教师应对“互联网+”时代的角色转型定位。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课堂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由于高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等特点,因此,教师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仍不容忽视;第二,财经类学科专业性强,教师应多到企业中实践,提高自身实务水平,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库,真正做到讲授内容贴合实际,满足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渴求;第三,对“互联网+教育教学”的兴起,高职教师不必过分恐慌,短时间来看,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面授。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土壤,都有喜欢、适应这种模式的族群。因此,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实践经验,提升对“互联网+”教育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完善知识框架体系才是一名职业院校教师立足之根本[1]。

四、应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微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因在线微课程建设通常采用以及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通常采用分项目开展的分式,不同的项目年份不同,建设时间段不同,建设教师团队也不同,这些项目的开展使得在线课程零散、缺乏统筹及系统性,并存在内容重复建设问题。因而,需要院系统筹布局,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不必要的低效投入。(二)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缺乏后期维护,有些课程使用效率不高。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因政策资金等原因后续支持力度不足,使得平台建好后使用率并不高,教师缺乏后期维护升级动力。因而,“共享”变为“鲜有人去享”,尤其对于部分对“互联网+教育教学”并不热衷的教师来说几乎不用。因而,学校应在政策层面给与奖励与支持,提高教师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三)学校需要相应政策支持,制定激励政策。“互联网+教育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开展一个重要环节是微课程制作。而制作微课程需要技术手段来实现。如果校内资源没法配合教师完成,那么需要利用校外比如聘请微课程制作公司来帮助实现,这需要支付一定的报酬,需要学校资金支持。此外,微课程设计制作绝大部分是教师个人或团队的智力成果,制作一个效果很好的微课程将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因而为教师折算成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是必要的,还需要在科研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能够给予认可,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宋磊,佟凡.在线教育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4).

[2]张乐天.“互联网+”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

[3]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6).

[4]韩先满.“互联网+”视野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与管理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作者:佟凡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